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XXX寺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1

一、古建筑物现场概述

XXX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数2808小时,年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最低气温为-20摄氏度,年均温9.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25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冬春季节多风,最大风速7.2米/秒,风向多北西。结冰期从11月开始,翌年3月解冻,冰期约5个月。冻土深度0.5--0.8米。无霜期平均202天。文物馆为歇山式仿古建筑,长米,宽米,高米。主体是XX结构,屋顶上层坡,下部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殿两侧,东西长米,宽米。文物馆主殿高大并且没有雷电防护措施。整体防雷在不破坏整体美观并安全、经济的原则下进行设计。本案结合贵方实际情况对寺内文物作详尽设计。

二、古建筑物防雷设计依据及设计方案

●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A26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

●IEC 61024 《建筑物防雷》

●GB50165-92 (摘要)《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YD/T926-1~3(2000)《大楼综合布线总规范》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2887—89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依据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符合《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省气象条例》、《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和《市人

2

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等相关防雷规范进行设计。

三、河南扬博防雷公司简介

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公司2006年7月成立至今专注于智能雷电防护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工程施工、品牌服务、技术输出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拥有防雷专业设计乙级资质、防雷专业施工乙级资质:累计为电力、通信、交通、部队、航空、公安、环保、石油、煤矿、教育、铁路、古建筑、水利、房地产、金融、新能源等各界提供数万例防雷设计、产品销售、工程施工。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174号农资大厦。

主要产品:雷电预警系统、提前放电避雷针、电力线路避雷针、避雷塔、不锈钢装饰避雷塔、YBZ系列避雷针、智能电源防雷箱、智能电源防雷SPD、TK智能防雷插座、监控系统信号系统防雷器、YBD非金属接地模块、物理高效降阻剂、铜包钢、铅包钢、锌包钢接地棒、离子型接地棒、阴极(阳极)保护、智能航空障碍灯等各系列防雷产品。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YBX-C/110通信线路防雷箱、TKA-GZ/RJ45智能插座、YBK自动升降避雷针、YBZ-03-11型钛合金提前放电避雷针、YBOX58雷电计数箱、YBD02M接地模块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一、核心合作品牌有:

进口产品:菲尼克斯防雷器、法国PULSAR提前放电避雷针、英资LeaderBK 防雷器、德国OBO防雷器、艾力高接地、德国DEHN防雷器、法国之星提前放电避雷针、奥麦斯提前放电避雷针。

国内优秀防雷品牌:上海雷尔盾防雷器,深圳迪舰防雷、腾辉智能防雷器、上海雷迅防雷器等

航空障碍灯:北京方圆、闪星智能。

各种楼顶不锈钢装饰塔、三角避雷塔、GFL四角拉线避雷塔、玻璃钢避雷针系列;

二、公司服务项目:

1)雷电预警系统

包括闪电定位仪器、地面电场仪器、手持式雷电预警

2)电源防雷防雷器

3

电源智能防雷箱,开关型电源防雷SPD、限压型浪涌保护器、直流电源防雷器、各种防雷插座、机柜PDU防雷器。

3)监控系统防雷产品

电源网络二合一防雷器,电源视频控制三合一防雷器,单路视频防雷器、四路视频防雷器、八路视频防雷器、十六路视频防雷器、控制信号防雷器4)计算机网络防雷器

单口百兆/千兆网络防雷器、四路网络防雷器、八路网络防雷器、二十四路网络防雷器

5)其他防雷器

单口电话防雷器、30路电话信号防雷器(RJ11接口)、地磅专用防雷器、天馈防雷器、退耦器、电源雷电计数器、避雷针雷电计数器、音频信号防雷器、YBOX58雷电计数箱。

6)煤矿专用防雷器

防爆型电源防雷箱、YBX-C110(50、100、200)井口通讯线路防雷箱

7)直击雷防护产品

楼顶不锈钢装饰塔、三角型避雷针塔、玻璃钢避雷针、先导放电避雷针、提前放电避雷针、GFL四角及拉线避雷针塔、管式独立避雷针、YBK自动升降避雷针、钛合金避雷针等

8)防雷接地材料

YBD非金属接地模块、高效物理降阻剂、离子接地棒、锌包钢接地、铜包钢接地材料、智能无线接地电阻测试、模具、焊药、焊枪、牺牲阳极保护材料等9)智能型航空障碍灯

THD-B/01中光强航空灯、THD-B03L智能中高光航空灯、太阳能航空障碍灯、高光强航空障碍灯、智能型航空灯集中控制箱、直升机停机坪建设。

三、承接各类防雷工程

风力发电防雷接地、变电站防雷接地、计算机机房整体防雷工程,风景区雷电预警系统、监控系统防雷工程,建筑物整体防雷工程,加油站系统防雷工程,银行计算机系统防雷工程,煤矿整体防雷工程、弹药库防雷工程,电力系统防雷工程,停机坪系统防雷工程,外部直击雷防雷工程,接地系统的勘测设计及技术施工等。

四、服务过的行业

4

电力、移动、石油、金融、教育、部队、铁路、工厂、气象、环保、水利、房地产、公安、税务、交通、新能源、古建筑物等行业

五、防雷参考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

范》 GB50343-2012、

《通讯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5098-200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

集》99D501-1/99(03)D5 01

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到产品与工程的始终。依托行业优势资源与产品创新能力、质量可靠,性能稳定,获得用户广泛认可。

四、具体防雷设计与安装措施

1 防雷设计原则:由于避雷塔影响建筑物的外观,所以采用避雷针与避雷带结合进行防护。据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与国家防雷图籍,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连接系统依据规范进行施工。

2 外部防雷与接地具体布防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分别在展览馆、东厢房、西厢房、馆大门、库房楼等建筑物顶周围采用避雷带与避雷针进行防护:每座建筑物单独接地,引下线不低于两根,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如展览馆、库房楼等位置比较突出,较大的建筑物采用避雷针与避雷带结合使用,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3,避雷针安装图纸

5

依据滚球半径计算,在主殿两侧5米处各设一座25米避雷塔或仿生树避雷针,避雷针安装如下图:

古建筑物顶避雷针及避雷带

按GB-50057规定,寺文物馆古建筑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古建筑顶部、屋脊、挑檐、走兽,左右兽头及宝顶都是建筑物上部的尖端,按雷击规律,它都是易于被雷击的部位。”GB-50057的附录也说明了“屋角、屋脊、檐角、屋檐”是易受雷击的部件。我们按99D501-1的做法,在屋脊、屋檐上除装上暗敷避雷带之外,并在脊顶、宝顶、兽头、挑檐等处安装相应规格的小尺寸避雷针,使整座庙宇建筑最易受雷击的部位都置于接闪器的保护之下。并与古建筑相匹配,不会影响建筑的外观。

6

7

主脊避雷线做法图

避雷线

主脊支持卡子尺寸图

具体防雷安装图

檐口支持卡子尺寸图

8

挑檐避雷线

挑檐支持卡子

檐口避雷线

檐口支持卡子

挑檐避雷线做法图

说明:避雷线沿挑檐上兽头等突出部位敷设,用马

鞍型支持卡子固定,并在檐角处与檐口避雷线焊接。

9

10

3 避雷针及避雷带引下线

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而言,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18m。每座建筑物只需对称的引下两根便能满足要求了。

4 防雷接地装置

1)、垂直接地体材料

垂直接地体可采用烧制型YBD-01T非金属接地体、铜包钢接地棒、铜材、热镀锌钢材(钢管、圆钢、角钢、扁钢)、离子接地棒、锌包钢或其它新型接地材料。

2)、水平接地体材料

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纯铜线、镀铜线、热镀锌扁钢、锌包钢等。

3)、接地材料有以下要求:

a、采用热镀锌钢管时,钢管壁厚不小于3.5m;

b、采用热镀锌角钢管,角钢不小于50mm*50mm*5mm;

c、采用热镀锌扁钢时,扁钢不小于40mm*4mm;

d、采用热镀锌圆钢时,圆钢直径不小于8m;

11

e、非金属接地模块分为烧制型与压制型,常用规600mm*150mm*100mm,

f、铜包钢接地棒,镀铜厚度;≤0.25mm,ф16*1500mm型号:YBD-01B

g、离子接地棒时,YBD-Lф50*1500mm

h、采用物理降阻剂时,电阻率R=0.45,降阻率在60-95%之间,石墨含量70%,型号:YBD-Z25与YBD-Z10

4)、地网施工布置

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设计为L型、口型、一字、H型或圆型。

5)、地网挖掘

接地地网挖掘深度大于0.8米,根据土壤如:石头、沙土、建筑垃圾、黄土等情况,北方城市一定要达到冻土层以下。

6)、焊接与防腐处理

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常见的焊接分为:电焊与放热焊接。焊接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12

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3)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 )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处,还应直接将扁钢本身弯成弧形与钢管焊接

五、影响接地电阻原因

1)选择地网接地线及导体截面不足,或对系统发展规划的短路电流

分析结果偏差较大,使接地线及导体的截面不能满足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2)对接地装置施工防机械损伤、防腐蚀问题重视不够,或根本没

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3)接地装置敷设时埋设深度不够,垂直接地体间距过小,焊接质

量不合格,没按设计规定进行规范施工,防雷地网材料选用了不合格的接地材料。

4)接地体(线)连接不正确,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了几个需要接地

的电气设备,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没有采用专用的接地线。

13

5)独立避雷针没有设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或该接地装置与主接

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小于15m。

6)土壤电阻率偏高,没有按规程要求正确选用高效降阻剂。降阻

剂现在市场价格混乱,建议采用石墨含量高的YBD-Z25物理降阻剂。

防雷系统构成

本次古建筑物防雷系统主要有:提前放电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及接地等系统构成。提前放电避雷针、避雷带主要用于防直击雷,等电位连接进行侧击防护。由于古建筑防雷设置不仅要具有实效性,同时要尽量保持其原有风貌,所以多用提前放电避雷针或减少避雷带网格尺寸。

建成后的效果

文物馆防雷施工依据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GB50165 (摘要)《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等相关防雷规范进行施工,建成后即不影响整体效果,又保护整体寺院的直击雷侵入。

技术资料参考:

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捷力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伟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雷电防护测试中心

建筑物防雷规范

14

古建筑防雷设计与施工探讨

古建筑防雷设计与施工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8T10:46:01.9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黄举康[导读] 我国古建筑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地凯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古建筑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有的历史记载上来看,雷电是导致古建筑物受损的主要自然灾害,雷击不仅会对古建筑物直接造成损害,而且因为古建筑物大多数是木质结构,从而会引起古建筑物起火,使得古建筑物大面积受损,可见,古建筑物的防雷极其重要。同时,古建筑物的造型各异、结构独特,因此,在设计与施工时要考虑到安全美观、隐蔽可靠等实际问题。本文通过鉴于古建筑物设计的特点、遭受雷击的原因以及我国现阶段古建筑物防雷设计与施工的现状分析,对于其中的一些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物;防雷;探讨 引言 古建筑防雷设计与施工,相较于现代的砖混、框架结构建筑物,在整体的结构强度上比较脆弱,所以其施工过程要格外小心。中国的古建筑物以木质结构为主,整体的结构精巧,造型独特、美观,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而且古建筑物主要对飞檐大做文章,使得防雷设计与施工的难度加大。同时,在相应的历史记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古建筑物在遭受雷击后都不能够完全复原。所以,对于古建筑物的深度保护,防雷装置的正确设计与施工是必不可少的。 一、古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的原因分析 (一)古建筑遭受雷击的外部因素分析 通常情况下,古建筑物建设的选址都是在一些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或者是靠近山水的附近地带,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才更加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因为山区的地形凹凸不平,并且十分陡峭,山地周围的土壤湿度也比较高,所以一旦出现雷电天气,土壤的导电性能就非常好,整个山地表面也就非常容易聚集电荷,进而就会对古建筑造成严重的雷击现象。 除此之外,由于古建筑在修缮保护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又逐渐地引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而这些现代化元素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古建筑受到雷击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调查情况显示,很多地区的古建筑内部都被引入了各种消防设备、报警设备以及监视系统等。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现代化设备的引入,增加了古建筑遭受雷击的几率,而且绝大多数古建筑也都没有安装相应的防雷设备系统。 (二)古建筑遭受雷击的内部因素分析 从古建筑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类型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属于砖木结构,并且其建筑特点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属于相对比较高翘的飞檐及屋顶,这些飞檐及屋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以木材为主,所以一旦古建筑受到了雷击,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尽管我国的古建筑主体建设结构多数都是砖木结构,但是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金属材料制成的装饰物放置于古建筑内部,比如很多大殿正脊中部都埋设有金属宝盒,而这些金属宝盒主要就是用于辟邪,也有一些古建筑的屋面是用金属链条来进行装饰的,通过实际的建筑情况来看,古建筑对于这些金属材料制成的装饰品并没有任何接地处理,进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雷击的概率。 二、古建筑防雷保护的技术措施 (一)古建筑直击雷防护 为了能够防止古建筑遭受雷击,就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雷保护措施,而且所遵循的一个施工原则:不破坏原有建筑物的任何部位,不影响古建筑物的任何观感,先保护后施工,恢复如初,修旧如旧,既达到防雷的效果又展现原有风貌。在对古建筑进行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对古建筑本身产生任何程度的损害。防雷装置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固定、支撑以及连接等环节就一定要采用一些属于非常规的方法,使用这些非常规的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二次破坏。与此同时,在实际安装防雷措施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施工标准操作要求进行施工,事先对古建筑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且制定出一套可行的防雷设计方案。 (二)古建筑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形式 1、接闪器 通过古建筑的外形可以看出,大多数古建筑的结构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而且屋面的造型以及屋脊的造型也非常多样化,所以在对接闪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要进一步的结合古建筑自身所具有的外形特点来挑选合适的类型,包括接闪器的外形、材料以及颜色等均要考虑。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循不带来二次破坏的原则,在敷设避雷带的过程中不能在古建筑上以打孔的方式来对卡子进行固定,可以使用一些类似U型的固定件来进行固定,而且接闪导线的固定支件所具有的高度不能小于150mm,可选用25mm×2mm的不锈钢亚光支架。在不损坏原建筑物的前提下,采用与古建筑物屋顶颜色一致的材料,如紫铜等材料作为避雷带,避雷带之间的连接,可选用铜管进行压接,这样避雷带既保证电气连通性,也保证了机械强度,又达到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在敷设避雷带时尽量避免直角、锐角弯曲,采用圆弧形弯曲。(见图1)。

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

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 1 防雷设计审核 1.1 应提供的资料(防雷设计图纸一式两份,审核合格后一份退回建设单位,一份留防雷所验收存档) 1.1.1 防雷设计说明(包括分类依据及设计方案); 1.1.2 基础防雷平面图; 1.1.3 天面防雷平面图; 1.1.4 高层建筑物防雷均压环设计图; 1.1.5 立面图; 1.1.6 防雷设施施工大样图; 1.1.7 规划报建审核书、施工资质证书(复印件) 1.2 上述设计资料若属分段设计,办理防雷设计审核时,必须提交设计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并保证按施工进度提前补交相应的图纸。 1.3 经审核合格后,凭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签发的《广东省防雷设施设计审核书》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 2 工程验收 2.1 隐蔽部分的验收 为保障建筑物防雷设施施工质量,在以下环节必须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1.1 桩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完成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 2.1.2 完成承台浇注,焊接完地梁钢筋时; 2.1.3 有裙楼的建筑物,裙楼顶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4 完成层板浇注,开始驳接柱钢筋时; 2.1.5 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 2.1.6 转换层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7 最顶层绑扎板筋,焊接完天面避雷网格时; 2.1.8 焊接完天面避雷带、避雷针时(暗装的,应在封装之前); 2.1.9 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或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相连接完尚未填封时; 2.1.10 对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在整改完毕后; 2.2 工程总验收 2.2.1 防雷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提前一天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进行综合检测、验收。若验收合格,领取《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若不合格,限期整改。 2.2.2 建设单位持《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建筑工程综合验收手续。 3 注意事项 3.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均必须按此规定严格执行。下列行为可导致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留下永久性的雷击隐患:

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XXX寺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1

一、古建筑物现场概述 XXX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数2808小时,年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最低气温为-20摄氏度,年均温9.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25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冬春季节多风,最大风速7.2米/秒,风向多北西。结冰期从11月开始,翌年3月解冻,冰期约5个月。冻土深度0.5--0.8米。无霜期平均202天。文物馆为歇山式仿古建筑,长米,宽米,高米。主体是XX结构,屋顶上层坡,下部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殿两侧,东西长米,宽米。文物馆主殿高大并且没有雷电防护措施。整体防雷在不破坏整体美观并安全、经济的原则下进行设计。本案结合贵方实际情况对寺内文物作详尽设计。 二、古建筑物防雷设计依据及设计方案 ●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A26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 ●IEC 61024 《建筑物防雷》 ●GB50165-92 (摘要)《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YD/T926-1~3(2000)《大楼综合布线总规范》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2887—89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依据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符合《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省气象条例》、《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和《市人 2

古建筑物雷电防护设计(闪盾防雷)

古建筑物雷电防护设计 中国的古代建筑遗存是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存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中国的古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结构、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承载的建筑思想、建筑美学和营造法式贯穿于秦汉以至明清两千余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保护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回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火灾使古建筑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 天灾方面,最常见的是:雷击起火 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雷击焚毁;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 殃及午门;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 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清 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 毁。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 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 间全部付之一炬;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

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如2005年8月1日大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镇署遭雷击起火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普惠寺大雄宝殿遭遇雷击起火大雄宝殿完全被烧毁。经初步调查,大火烧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92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逾2千万元。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 寺大雄宝殿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 起火原因为雷击,烧损钢筋混凝土结 构建筑920平方米。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 宝殿受雷击发生火灾 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 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透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以遭受雷击。 现代建筑防雷技术和技法,是建立在西洋式的建筑形式和现代建筑结构基础上的。依据建筑物防雷原理如何进行中式古建筑防雷保护,目前尚无相应的规范标准,这需要文物界、建筑界和防雷界共同努力,制定适合中式建筑的防雷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无以伦比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用途、规制、等级区分,外形上总体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按屋顶形式区分有攒尖顶、卷棚顶等;按格局区分有殿、堂、楼、阁、亭、榭、廊、厦、坊、塔等;按建筑层级区分有单檐、重檐,以致多檐。除石坊、砖塔外,屋架主要为木结构,梁、柱、斗、拱、檩、椽、窗、扉均为木材制作。

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

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构)筑物,包括宫殿、陵墓、衙署、街道、民居、园囿、坛庙、寺观、庵堂、佛塔、楼台、亭阁、城池以及桥梁、堤坝等。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职责。 一、古建筑的防火必要性我国的古建筑采用以木结构架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无处不用木材。一般的古建筑,大体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需用1立方米的木材。复杂的建筑用的还要多。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据测算就用了4754立方米木材。古建筑的以木材为主,造成了良好的燃烧条件,而且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容易引起轰燃,一旦出现轰燃扑救相当困难。一般古建筑建在高高的台基上,风助火威,燃烧很快,且因长年风干,含水量很低,再加上年代久远,木材枯朽,更易起火。 古建筑不但容易发生火灾,而且一旦失火难以扑救。一般说,100斤木材燃烧进度,需要200斤水才能将其熄灭。也就是说,水的消耗量比燃烧物的重量大一倍。如此大的用水量,一些古建筑文保单位无法做到。有些地方吃水都很困难,消防用水就更难。古建筑安装自动供水、喷淋的单位,全国为数不多。而且有些古建筑在半山腰或山顶,消防车无法上去。有些在城市里的,由于古建筑的特点,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消防车也难以进入及时扑救。 二、古建筑火灾隐患 1、组织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多数古建筑无组织机构或防火组织不健全,单位领导没有真正成为防火安全责任人,没有专(兼)职防火员和消防队(站),使防火和灭火工作没有保证。尽管国家已颁布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一些单位也制订了管理制度,但不能切实落实到位、到人。 2、明火使用多,电气设备老化。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很可能由于电线陈旧、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或可燃织物随风飘荡接触灯烛,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等宗教活动,焚香纸等用火,以及工作居住人员炊煮、取暖、照明用火,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导致火灾;

建筑防雷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2016年旧楼提升改造项目 屋面避雷修复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工期要求 四、人员配备 五、工期保证措施 六、施工现场平面图 七、施工内容及施工方法 八、质量保证措施 九、安全保证措施 十、电气工程成品保护措施十一、施工不扰民措施 十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旧楼防雷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501—1~4 防雷与接地安装 3、实际现场踏勘情况。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2016年吉林市江南高新区旧楼防雷安装。建筑物高为:21m、长为:42m 宽为:12m。 2、工程内容 防雷接地与屋顶避雷安装。 3、工程特点 (1)该工程边施工边设计,突击作业多,现场变更频繁,要求有很强的预见性。 (2)本工程除了执行国家规范以外,还要执行吉林市有关地方标准,施工要求高。 (3)空间紧凑,交叉作业多,施工难度大。 (4)洁净楼内卫生,保证居民的出行,施工要求高。 三、工期要求 开工日期:2016年月日,竣工日期:2016年月日。 四、人员准备

(1)责任人 机电管理部经理和质量总监为主要监督人员,机电管理部经理为防雷接地施工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2)电气工程师 要求监督指导施工人员为为电气专业工程师,有施工员证和上岗证,有防雷接地施工经验,能够详细的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能现场指导施工,把控质量。 (3)材料员 负责进场材料的检验工作和材料保管发放工作,确保工地上所使用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业主、监理要求。 (4)电焊工 焊接作业人员必须持电工特殊工种上岗证和焊工特殊工种上岗证,在楼面及高空作业的焊工必须上岗前必须先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后方可上岗。焊接质量必须满足施工规范及业主、监理、防雷办等部门验收要求。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且考核合格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 五、工期保证措施 为确保按期完成施工前编制总计划,设置进度控制点,施工中编制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日排好今明两大控制点,合理地调配人员。 六、施工内容及施工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策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 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第2.0.4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一节 -般规定

河南古建筑直击雷防护 古建脊瓦避雷带避雷针安装

河南古建筑直击雷防护文化古建脊瓦避雷带避雷针安装图片防雷验收检测 编辑:郑州万佳防雷薛红 一、古建筑直击雷防护设计和施工遵循的原则 在古建筑上安装防雷装置不能对古建筑物本身造成损害。防雷装置要在古建筑物上固定、支撑、链接和敷设时就必须用非常规的方法,不能因未安装防雷装置而对古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同事施工过程中也须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古建筑年代久远,大部分建筑经历长年的风雨侵蚀,不能因为施工不慎而对古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 防雷装置安装后要对古建筑物起到防雷保护作用。这一点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有些古建筑一旦损坏,往往是无法复原。我们应对古建筑做详细全面的勘察,系统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应可行有效的防雷设计方案,并最终确保防雷设计方案的严格执行。 安装的防雷装置要尽可能美观,与古建筑的风格样式和谐统一。因此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尽可能做到与原古建筑融为一体,不能喧宾夺主。尽可能使其融入古建筑物本身,并且要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二、古建筑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形式 1、接闪器 由于古建筑的外观复杂,屋脊和屋面的造型多,因此接闪器的形式、外观、材质和安装工艺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古建筑的类型和屋顶形制慎重选择。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选择使用接闪导线的颜色应与古建筑物相应位置的颜色协调一致。既要做到保证其防雷效果,也要做到不影响古建筑的外观与其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还要尽可能避免对古建筑造成破坏。 在古建筑物上敷设避雷带,其支持卡子不能靠在古建筑上打孔来固定,这会破坏古建筑,可以采用U型(抱箍式)固定件、固定螺丝与瓦面之间应加橡胶垫进行保护,接闪导线的固定支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可选用25mm*4mm的热镀锌钢。避雷带之间的连接,可选用铜管进行压接,三根货多根避雷带连接时可在没根避雷带上压铜鼻,铜鼻之间用螺丝固定连接。这样避雷带即保证电气连通性,也保证了连接的机械强度。避雷带敷设时要与古建筑物顶的金属装饰物都做好电气连接,确保金属物都有良好的接地。 2、引下线 古建筑物引下线敷设时,应避开建筑物的正面,尽量在建筑物的侧面、后面等不经常被人注意到的地方敷设,并做到分段固定,并以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每条引下线,在地面以上1.8米家庄绝缘套管,以防止接触电压对人员的伤害。引下线涂刷成与古建筑墙面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减少对古建整体外观的影响。 沿古建的木立柱引下时,建议采用多股铜线作为引下线,圆形抱箍固定。 3、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的材料选择和现代建筑物类似,采用热镀锌角钢和扁钢敷设就行。古建筑接地装置的形式,要充分考虑古建周围场地、环境施工时受局限的情况,应本着为节约经费和有利于防止跨步电压危害的原则。 敷设时还需注意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路的安全距离。若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需连接成一体,构成均压接地网。这样可以使到接地网界面以内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减小跨步电压对游客的危害。如果遇到电阻率高的区域,可考虑采用换土、降阻剂、接地模块等方法。注意在进行接地施工时应避免掘到地宫或其他文物,在挖掘之前要进行自诩勘测。接地装置开挖时,需对对面所敷设的古砖、石做好标记和编号,回填时,将其恢复原貌。 三、防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 当古建筑内安装有低压电气系统和(或)电子系统时,古建筑内有大型金属构件或存在体积较大的金属物体时,应有防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技术措施。防

古建筑的防雷资料

古建筑的防雷资料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由于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荷载较大,一旦遭雷击起火,火势易蔓延,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我国现存古建筑的防雷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防雷引下线少,不易采取均衡电位措施,没有防球雷措施等。因此笔者撰文介绍几种常见的防雷技术,希望对古建筑防雷工作有所启示。 一、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和规律 1. 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 一般雷击类型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球雷四种。对古建筑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直击雷和球雷。而要产生雷击,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电量积累,达到一定的强度,击穿绝缘空气,形成电流通道;其次要有突出的物体造成其周围电场突变,感应出异号电荷。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木材经过千百年变得十分干燥,在雨天潮湿,电阻率变小,并且内部年久积满灰尘,易积蓄净电,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还有很多古建筑建于高山上,本身地势较高,且位置突出,更容易遭受雷击;同时有些古建筑内高大树木较多,也容易引雷殃及古建筑。 2. 古建筑的雷击规律 雷击规律的影响因素。大量雷害事故统计资料和试验研究证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些规律称为雷击规律。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形状,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内部设备情况对雷击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当雷电先驱发展到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时,地面上的电场不断增强,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场强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雷电先驱就自然被吸引到这些地方,因此高大建筑物就容易遭雷击。 A、地点上的规律。雷害事故表明,多数雷击发生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湿地区,其次是大树、旗杆、杉槁,球雷占8%. B、雷击部位上的规律。古建筑易受雷击的部位多为屋角兽头、房脊和梁柱以及丰宝铜顶。北京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鼓楼、故宫的承乾殿皆因兽头、屋脊被雷击起火,也恰恰说明了这一规律。故此在防雷时应加以防范。 二、古建筑防雷技术 随着科技大发展,人们对雷电知识的了解逐步深入,防雷技术也不断更新,但主要有以下7种:避雷针防雷法、法拉第笼式防雷法、滚球防雷法、E·F避雷保护系统、消雷器防护法、避雷设施保护法、人工影响雷电防雷法。几种方法各有侧重,对古建筑较为适用的是避雷针防雷法。 1. 避雷针系统

浅谈古建筑防火

浅谈古建筑防火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遗憾,也成为文物保护、消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越来越受到火灾的威胁。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消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古建筑与火灾原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消防对古建筑保护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得保护之良策。 1、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1.1雷击起火 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遭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能遭受雷击。 1.2长期干旱高温 导致古建筑特别是木制结构的建筑物或其间的堆积物自燃,引发火灾。 1.3生产用火 如寺院加工香、烛,不慎引起火灾。 2、古建筑火灾扑救难度 由于古建筑所处的位置、古建筑的结构、古建筑内置设施等多因素的限制,形成火灾扑救的障碍。一旦古建筑着火,火情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故其损失往往惨重。 (1)大部分古建筑采用纯木、砖木、土木建造,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

经过千百年的风干,极易燃烧。如果是寺院,其内悬挂的帐幔、字画等物,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如果是民居,其内家具、衣被等,也是易烧不易灭者。 (2)殿高堂阔,连片成群,没有有效的防火分隔,极易蔓延。一旦其中一个建筑失火,就会引起火烧连营。发生火灾时回廊就成为火灾蔓延通道。文化古村落,也是民居连片,一旦起火,也是连片遭殃。 (3)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无疑限制了常规消防车的通行,一旦发生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大多数古建筑远离城市,道路崎岖,消防队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加上水源缺乏,一旦失火,难以扑救。而位于只有狭小通道的古建筑群落中某些建筑物起火,由于消防通道的阙如,消防车也是难能直临现场。 (4)由于建筑物自身,或其间的堆积物,或其间的电线与电气等因素导致起火,而起火因素多而不定,也会给扑救造成一定的难度。 3、“消”的对策和措施 要将消除隐患、扑灭火势落实到实处,还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购买必要的消防器材(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水泵等)并且能够使用,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古建筑发生火灾时,城市消防队一时难以到达,利用以上装备就会使古建筑单位具有消灭一般和初期火灾的能力,达到自救的效果。 (2)古建筑所在单位及消防队平时应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古建筑的位置、建筑形式、结构特点、重点部位、道路和水源等情况,要充分估计风力和风向可能对火势蔓延的影响,作好战前准备,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演练。 (3)在山区的古建筑发生火灾,如果危及森林的安全时,应在主要蔓延方向,对紧靠古建筑树木的树冠上射水保护,必要时可砍伐树木,开辟出防火隔

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做好防雷设计是防止和减少雷击建筑物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设备受损的有效措施。要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防雷设计,认真学习、应用国际《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对规范中明确指出的防雷建筑物类别,可直接套用。规范中对有些建筑物仅指出大于预计雷击次数XX次/每年,而归属二类或三类防雷建筑物。对于这些规定,在设计中仅凭直观感觉和经验,就不能明确确定其建筑物所属防雷类别,使应做二类防雷误做成三类,应做三类防雷而没做,结果是对建成的建筑物造成一定的隐患。这就有必要据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及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做出相应的计算,来确定防雷等级。 例如:在某地区Td=26.3 K=2的环境下 据公式:N=0.024k·Td1.3·Ae 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年) K—校正系数(据新建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而定) Td—年平均雷暴日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计算出长100米、宽25米,两层以上(H≥9米)的省级办公建筑物就要做二类防雷。如果不通过计算,这类建筑物实际中做成三类防雷或不做都是有可能的。由此看出,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建筑物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相应的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二、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防直击雷的措施,一般设计人员都很明确。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在设计中也必须明确,并逐步完善形成一个防雷网络。 1.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因此被保护建筑物内的金属物接地,是防雷电感应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做好等电位联结。对一、二类防雷建筑物内平行或交叉敷设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是防止电磁感应所造成的电位差能将小空隙击穿,而产生电火花,每隔≤30m做好接地。 2.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因此,做好进线端的防雷保护,做好均压环及防侧击雷是防雷电波侵入的主要措施。 一、二类防雷建筑低压进线全线采用直埋地引入,将线路架空引入户内时不少于15m的一段应换电缆(金属铠装电缆直埋地,护套电缆穿钢管)进户,并在架空与电缆换接处做好避雷保护。二类防雷建筑当架空线直接引入时,除在入户处加装避雷器,并将进户装置铁件做好接地外,靠近建筑物的两根电杆上的铁件也应做好接地,且冲击接地电阻≤30Ω,所有弱电进线的保护应同强电进线。 防雷建筑要做好均压环及防侧击雷保护。均压环从三层开始,环间垂直距离≤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与环可靠连接,均压环可利用结构圈梁内的钢筋(钢筋必须贯通成环路)。一类防雷建

简要探讨古建筑的雷电防护措施

简要探讨古建筑的雷电防护措施 摘要:在我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中,要根据古建筑的建筑特点进行防雷、 防火等技术处理,以保证古建筑在以后能够更好地展示历史风貌、实现其历史与 文化价值,本文首先就古建筑的主要特点以及实际隐患进行了分析,而后就其防 雷指导以及防雷设计与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雷电;防护措施 引言 古建筑是我国古代人民居住的场所,其在建筑领域与古文化探索领域都有极 高的价值,很多古建筑的布局、装饰、结构都非常有文化气息,是我国古代建筑 工匠智慧的结晶,而一些古建筑中的布置与装饰又能够体现建筑主人的文化理念,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载体,针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还应根据其自身防雷、防火 隐患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与技术方法。 1我国古建筑的特点以及防雷隐患分析 我国古代建筑虽然技巧非常先进,但是才材料方面相对单一,很多古建筑的 主体结构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这类建筑虽然利于抗震,却不利于防火,而如果 遭受雷电打击就会非常容易起火,且火势蔓延速度很快,对建筑行业和历史行业 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当代较有名的雷击古建筑事件就是故宫在1987年遭受雷击 而发生火灾的事件。我国古建筑在防雷方面存在如下隐患: 1.1我国古建筑防雷隐患探讨 我国古建筑在建设地理位置以及结构等方面不同于其他建筑,因此其遭受雷 击的几率较其他建筑更大,具体有如下表现:其一就是我国古建筑很多都修建在 地势高峻的位置,或者在一些较为开阔的区域修建高大建筑,这样的地理环境决 定了其容易遭受雷电袭击。其二就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 通常都较为雄伟,由于我国古代审美特点决定古代建筑通常有高耸的屋脊,这样 的建筑结构导致其非常容易引起带电云层放电。其三很多古建筑为了吉祥寓意会 在大殿正脊的特定位置进行金属宝盒的安置。这样就增加了其遭受雷电袭击的几率。其四,我国古建筑基本都是砖木结构的,如果受到雷电侵袭就会非常容易导 致其木质结构燃烧而引起火灾。 1.2我国古建筑现有防雷缺陷探讨 其一,部分古建筑未能安装符合现代要求的防雷设施,虽然我国早在1982年就已经提出了对各地古建筑进行防雷保护装置的安装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大部分古建筑未能进行防雷设备的安装工作。 其二,一些古建筑安装的防雷设施不符合防雷标准要求,虽然有些古建筑已 经接受了防雷技术改造,安装了具有防雷效果的设施,但是这些防雷装置还有一 些技术缺陷,例如其接闪器难以对建筑中需要雷电防护的部位形成全面保护,以 及防球状雷电的技术措施缺失等,由于部分古建筑经营管理机构对于防雷设计以 及建筑所处的雷电环境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对于古建筑的防雷级别设置不够科学,也降低了建筑防雷设置的安全性。 其三,大多数古建筑并不具备同现代建筑物等同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应的地质 条件,加上古建筑通常在外观结构上更具复杂性,也就导致古建筑防雷技术施工 难度较大,其雷电防护装置系统化布设效果就相对较差。

浅析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新编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析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新编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析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 (新编版) 摘要:近年来,香格里拉以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淳厚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金字塔般的雪峰、蓝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还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成为了世人心中的向往的美好境界。香格里拉的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是藏族同胞劳动智慧的结晶,香格里拉地区的古建筑,基本上都与民族宗教信仰有关联,一旦失火,将对香格里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防火特点及措施作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 香格里拉,位于奶子河畔,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是人间仙境人间。有唐宋时期

建置的“月光城”“日光城”,日月两城遥相辉映,璀璨生辉,千古流传。由于香格里拉古建筑是举行宗教仪式、社会活动的场所,是香格里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香格里拉还是一个多民族和谐融居的地方,古建筑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但数量极少。香格里拉的古建筑民族风格浓郁,对于研究香格里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无法替代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发生火灾后,将会对香格里拉的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同时香格里拉古建筑还是香格里拉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许多古建筑现已被作为博物馆、旅游点,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目前旅游收入已成为香格里拉的主要收入。同时大量的古建筑也成为城市生活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香格里拉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一、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特点分析 香格里拉古建筑大多远离城镇,处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偏人稀,四周又被林木杂草环抱。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山火和森林火灾往往

古建筑物防雷措施探讨

古建筑物防雷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08T15:07:44.30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作者:丁书江 [导读]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现存的古建筑物既是我们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我们文明发展的象征 绍兴防雷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312000 摘要: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现存的古建筑物既是我们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我们文明发展的象征。保护古建筑物对于中华民族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古建筑物防雷保护正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古建筑物防雷要求,又不影响古建筑美观。这就要求我们防雷工作者转变防雷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我国的古建筑防雷保护作出突出贡献。 关键词:古建筑物;防雷要求;措施 中国的古建筑大多以风水玄学为背景,靠山临河,多处于地势较高的山脉、丘陵位置、江湖湖泊旁,或者是坐落在容易产生土壤电阻率突变的山脚边,并且这些古建筑物往往都是布局精妙,格局宏大。加之,大部分古建筑物中包含的金属材料和外缘易起火的的砖木结构。这些特征恰好都为其遭受雷电的侵袭埋下了不安全因素。 因此,综合分析古建筑物结构、建造特点、建材性质以及所在地理环境等要素,结合古建筑防雷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使其既能满足古建筑物的美观又能达到防雷效果。这是目前古建筑物防雷技术措施运用的关键所在。 1、古建筑物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古建筑遭受雷击和建筑材料以及结构方面有很大的;联系,另外古建筑低地理位置也属于其中一种,总结起来,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古建筑主要以木结构和砖石建筑为固定基础。由于木材内部疏松,木材堆积年复一年,木材表面静电很大,容易吸引雷电电流。结果古建筑被雷击了。 (2)大多数古建筑物为体现“福瑞祥和”,大多都会在建筑的大殿正脊中部埋设有金属宝盒。有些建筑的房顶内部还设有锡背,极大地增加遭受雷击的概率。而像是飞檐、翘角、梁柱、屋脊、吻兽、塔刹等构架都是突出建筑轮廓的,都是易受雷击部分,存在着相当危险的安全隐患。 (3)从古建筑选址的地理环境可知,基本情况下地势都非常高,同时在空旷的风景区、江河湖泊的附近,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体的高贵,需要重点突出其位置,因此很容易受到雷击影响。而其四周一般都还会有高大的树木,成片的分布,对于高大的树木会进一步增加雷击的影响。 (4)为了保护古建筑,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毕竟是有限的。此外,古建筑的结构不能重建,所以一些建筑物仍然有很大的防雷安全问题。一些建筑物的防雷设施的安装和使用不符合要求,反而成为引雷的导火索,存在安全隐患。 2、古建筑物防雷措施 2.1防直击雷措施 2.1.1接闪器 接闪器的选择是最为直观的反映防雷美观和实效。对于在建筑物正脊、硬山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宜采用明敷接闪带的接闪方式。接闪带在安装时高出正脊、斜脊屋檐瓦等100~300mm,沿建筑屋脊的轮廓弯曲,通过抱箍式支持卡子与瓦面固定。接闪带水平敷设时,支持卡子的间距为0.8~0.9m,垂直敷设时,支持卡子的间距不大于1m,转弯处支持卡子的间距为0.5~1.0m。,接闪带网格根据建筑物类别设置网格大小。如果条件苛刻的情况,可以安装预放电避雷针(ese避雷针),提前泄放电流。 2.1.2引下线设置 引下线主要设置在远离游客和出入口建筑的侧面,材料可选用Φ8mm以及上的圆钢或者-40X4mm的扁铁等,根据建筑物长宽确定引下线数量。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带连接,下端与接地母线相连接。在各引下线上距地面0.3~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在距地面上2.7m至地下0.3m处采用pvc绝缘塑料管等保护措施,塑料管的颜色应与建筑物颜色相统一,并在醒目处张贴防雷警示牌。 2.1.3接地装置 由于古建筑基础多为石材和木质为主,且其在区域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接地装置主要以人工接地体为主。如地面以下遇到特殊三合土及砖石基础时,可采用XIT离子接地极为接地装置,预计每条引下线安装一组离子接地极(独立接地网)。接地极采用深孔安装离子接地极的施工做法,按就近安装避开游人的原则,选择在僻静之处进行安装。对每一接地极距地面不足1m处进行绝缘处理(安装绝缘护套管),水平接地体采用BV95mm2铜绞线,与垂直接地体及水平接地连接线之间采取放能焊接工艺。 2.2侧击雷的防护的必要性 侧击雷一般多用于高层建筑物,普通的和楼层不高的建筑物一般都不需要做侧击雷。但随着近年来雷电发展的认知,有一种雷电形式迫使我们重点建筑物需要增加侧击雷,那就是球形雷。 球状闪电,俗称地滚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球状闪电的危害较大,它可以随气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飘飞或逆风而行。它可以通过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因为碰到障碍物爆炸。 因此做好侧击雷工作相当重要。在进行侧击雷防护措施时,应首先考虑不会对古建筑物本体造成影响。宜在古建筑物的外围每3-6m设置圈式均压带,均压带与古建筑物的金属物均可靠连接在接地体上。此外,在古建筑物的外门窗安装金属纱窗、沙门或较密的金属保护网并可靠接地。所有的门窗都安上玻璃,使其没有空洞,预防球形雷从空洞窜进古建筑物内。 2.3闪电电涌侵入防护和电磁感应的防护 古建筑物的现代化改良,势必要带入用电设备和消防管网,从而产生各类古建筑物用电问题。而对于防雷主要是涉及闪电电涌和雷电波感应侵入的问题。

浅析古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浅析古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25T16:10:08.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马长春 [导读] 摘要:作为历史的一个见证,古建筑在现代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需要保护的,在发展现代建筑文化的同时,也要吸收古建筑中的文化,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将其保护工作的重点进行研究,使其更长久的存留于世,供世人缅怀先人、了解历史。 身份证:32102019681212xxxx 江苏福宇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作为历史的一个见证,古建筑在现代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需要保护的,在发展现代建筑文化的同时,也要吸收古建筑中的文化,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将其保护工作的重点进行研究,使其更长久的存留于世,供世人缅怀先人、了解历史。综合以上的诸多观点,要从火灾隐患的分析中找寻具体的预防措施,并积极的进行实施,是其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关键词:古建筑施工;消防隐患;防范措施 引言: 古建筑的防火保护由于文化保护以及材料本身的一些限制,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指定消防安全策略的时候,也应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火安全管理策略,保证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同时又不损坏古建筑展示出来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1 古建筑发生火灾危险的因素 1.1 古建筑自身结构问题 我国的古建筑源远流长,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保存至今。一般而言,古建筑一般都是修建了距今百年千年的历史,其主体结构绝大多数均采用木质结构进行修建。虽然木质结构进行修建的古建筑优势较多,但是由于时间长河的不断冲洗,其木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干燥、腐蚀等现象,由起初的木质结构转变为干木质结构,易引起火灾,且不易控制。还有一点需要明确,尤其早期修建的古建筑采用的木质结构,其木材也是选用上等木材进行修建,但是由于上等的木材里面的油脂含量要比普通木材的油脂含量高,从而会对火灾的引发几率加高,进而造成火灾现象的产生。 1.2 建筑材料易燃,火灾荷载大 我国古建筑的建筑材料一般以木料为框架,木材进过长期的风吹日晒之后,含水量比普通木材低得多,因此也容易燃烧,火灾荷载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也比较快。 1.3 缺乏现代消防设施 古建筑的修建年代较早,一般都没有设置现代消防设备,比如消防给水龙头;消火栓;自动火警报警系统等,实际上后期我们在进行建筑保护的时候也会配置,但是由于建筑文化保护意愿,在覆盖上面不会很全面。 1.4 扑救过程中存在着困难因素。 第一,与现代的建筑相比,由于古代建筑技术的不发达,在设计上及施工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没有设计防火消防通道的意识,也不存在一定的消防设施,主要是由于古建筑的间隔距离比较小,那么,一旦发生火灾,将不可能进行立即的施救,所以古建筑如今防火工作很受阻碍。第二,古建筑如若发生火灾将具有非常高的温度,非常快的燃烧速度。由于古代的建筑以木材为主,一旦起火,有效的施救时间应当在15-20分钟,否则将会大面积燃烧。而且古建筑长时间的经受自然的洗礼,其木质结构受到扰动,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裂缝,会使其本身的牢固性受到影响,不仅如此,木材之间的拼接结构也将是起火时使火势蔓延的通道,是火势燃烧的速度加快。更加危险的是,古代的屋顶一般坚固宽大,浓烟不易散去,温度急增,屋顶就会坍塌,很难就行施救。第三,会有很大的烟雾生成。木材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并且古代建筑结构的特点而言,屋顶的坚固使烟雾不易散去。建筑物内一旦充满浓烟,将会给消防人员的施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不仅难进入其中,也不可能采取破拆的手段。 2 火灾预防的方法和措施 2.1 优化完善、认真执行消防安全责任机制 首先,明确古建筑所属的文管所、文物局是古建筑消防安全责任的主要承担主体。其次,依据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具体责任到人,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安排,要求每天进行防火巡查,并要求记录,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建立火灾、防火记录档案,每年对监控中心的灭火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等记录进行备份,必要时清理保存周期超过1年的备份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消防设备。古建筑管理部门在古建筑范围内要设立防火提示宣传牌,提示警示游人重视火灾预防,加强消防意识。古建筑管理单位要预设火灾紧急预案,加强对消防人员的技能体能训练,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以加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消防人员的紧急火灾救护能力。 2.2 加强古建筑的日常管理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制,将古建筑分为一个个网格,明确各个网格的消防安全责任,针对消防重要性进行分级,进行常规化,日常化的管理,同时各个责任主体之间需要签署《古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书》,以监督其落实最终的消防落地工作。 2.3 提高消防人员素质,做好“全民”消防 强化现役消防队伍建设,夯实群众性消防组织基础,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重要古建筑或古建筑群应分片整合保安、重点岗位员工、物业管理人员、治安联防队员、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消防志愿者以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多种力量资源,合理进行编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微型消防站。 2.4 设置消防标志 标志会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所以在旅游景点出或者建筑物本身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设置一系列的警示标志,比如防火标志、消防通道出口、消防指示标牌等。并严格的警示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导火物品带入古建筑内。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2.5 加强古建筑内设备的消防安全措施 安装在古建筑内的电气设备和管道,必须严格遵守公安机关和文物管理部门的消防安全规定。古建筑主厅内的主照明灯具和古建筑主厅内使用的水壶、电热器等加热工具,必须在一定的功率要求内,供电线路的电源线应设为独立的分支。各控制独立开关,并增加保险丝装置,防止电源过载。在古建筑中增加了消防水箱、消防水箱、超细干粉管网灭火装置、细水雾灭火装置等现代新型消防设备,并对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