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地理教学论答案

东师地理教学论答案
东师地理教学论答案

地理教学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是指以比较方式将新的地理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相比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引导性材料。

2. 探究式学习: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3. 地理素养: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的观点来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4. 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又叫普通地理教学媒体,包括地理教师的口语和体态语、地理印刷材料、地理图片、地理教学标本与模型、黑板与粉笔等。

5. 地理略图:又称黑板略图或板图。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或课前将略图画在小黑板、透明胶片上,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根据需要呈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对应于传统教学的(接受性)。

2. 全球意识属于地理课程目标的哪一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依据地理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地理教学语言媒体包含(叙述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引导性语言)。

4. 一般来说,行为取向的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发生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水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

(1)地理学科的认知发展价值:

①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

②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注重综合的思维品格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

(2)地理学习与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

(3)地理学习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①对兴趣发展的影响②对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③对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2. 简述初中地理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学理念

3. 简述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

(1)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清晰(2)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4)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一-具有时代性

4.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课程目标较模糊(2)知识单一维度,缺乏“知识、技能、思想政治”维度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略图的组合设计,这样组合有什么优点?

略图内容设计是根据地理要素特征、教学需要,运用适当的表示方法和手段在略图轮廓中绘出各地理要素。表示方法和手段的选取直接关系略图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象征符号法。地球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图上都是通过各种象征符号表示出来的,多种符号是构成地图的基本要求。地理略图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图法,但也要符合地图的一般要求,对于多种地理略图内容的设计和填绘,也要运用象征符号。如填绘河流、山脉、铁路等地理事物时,都要运用惯用的象征符号。对符号的大小、笔迹的宽窄都要根据具体的地理事实而定,最好采用不同颜色,以便区别。但这种方法比较呆板,不生动形象。

(2)形象符号法。为了弥补象征符号法的缺点,提高地理略图的效果,可以把一些象征符号改为形象符号,比如表示我国森林、棉花的分布,可以采用形象符号法。它比较生动,形象,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绘制时符号的颜色尽量与实际颜色一致。

(3)几何符号法是指地图上不同地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圈、点、线条等几何符号加以区别,进行设计和绘制成的略图。

(4)示意图法是地理略图中最简易的表示法,即把复杂的地理事物或原图,以最简易的笔法绘制成的示意略图。如东北地区地形略图。

(5)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箭头线或带)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在示意图中常用此法揭示地理规律、因果联系,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升华。如下图

图气流的升降运动与降水带的形成

2.心理学家将一群小白鼠分成三组,第一组白鼠除了吃就是睡,不让它们有任何其他活动;第二组持续做单调的脚踏车运动;第三组则在丰富刺激环境中自由选择活动?

(1)根据上述实验推测三组白鼠脑部神经发展速度的排序,并说明理由。

(2)说明这个实验结果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意义?

答:(1)第三组白鼠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好,其次是第一组白鼠,第二组白鼠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差。自由宽松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最有益于发展,单一的、机械化的、枯燥重复的训练不如“什么都不干”。

(2)同样的机械训练,既让老师依依不舍,又让老师深恶痛绝,通过激烈冲突的对峙,反而给了我们透视教育的机会:

①对学生长远发展来说,有时用什么方法来学远甚至比学什么还要重要;学什么主要是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可用什么方法来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教育方法总是服务于教育目的的,不同的教育目的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诸多的教育方法,还需要有根据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的智慧,甚至于“选择”远比“掌握”更为重要。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更需要根据教育目的来选择适切的方法。

③从来就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为适合的教育方法;最为适合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方法质上的适合,还包括量上的适度。我们不能脱离教育实际来说哪种教育方法最好,只能结合教育实际来看哪种教育方法最适合。

④我们判断某种教育方法是否适切,不仅需要看结果,还要计算成本;不仅要看到它带来了哪些理想的成果,还要了解负作用有哪些。如果某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某个特定的教育目标,但是代价太大,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且有强烈的负作用,这种方法肯定不算是一种适切的好方法。我们通过机械练习确实也可以掌握某些技能或知识,但是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⑤练习与机械练习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有反馈条件下的重复,而后者是缺乏反馈的重复。在教育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乏反馈的机械练习从来就不是有效率的教育方法。没有反馈地机械练习如此简单的技能都效率低下,如果让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复杂的知识或高级的能力,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地理科学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对这些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或行为。地理学科的科学态度教育可以围绕“对待地理学习的态度”、“对待自然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态度”三个方面开展。

2. 档案袋:也称成长记录袋,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倡导的评价方式。档案袋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3. 地理调查方法:地理调查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说是最有地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空间的广泛性决定了地理要把自然界当作天然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它能够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为正确地解决地理问题提供可能。在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野外调查的重要性,并尽可能进行实践。

4. 地理过程:是反映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地理感性知识。如昼夜更替、四季更替、地壳变动、河道变迁、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等。

5. 个体内差异评价:它是指在个人内部就学力和能力等进行纵横比较所作的判断。例如,对一名学生过去的成绩与后来的成绩相比较,以了解其进步的情况;对一名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比较能力、读图能力等不同学习能力之间进行比较,以了解其优势与弱点。这种评价是依据个人的标准进行的。评价中,能够了解学生的进步状况或了解其哪一方面优越,哪一方面逊色。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常用地理学习评价的方式有(档案袋)、(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书面测验)。

2. 地理成因教学的方法有(引导探究法)、(直观再现法)、 (综合-分析法)三种。

3.地理科学教育方法主要有(地理观察方法)、(地理实验方法)、(地理调查方法)、(地理比较方法)、(地理分析与综合方法)、(地理归纳与演绎方法)。

4. 地理感性知识有哪些(地理名称)、(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地理教师教学评价应主要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地理教师教学评价项目可归纳为6项:(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

(4)教学方法与手段(5)教学语言与教态(6)教学效果

2. 试阐明你对地理学科特殊能力的理解。

(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2)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3)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4)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5)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3. 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要重视地理直观手段在学习地理概念过程中的作用。(2)要重视逻辑思维在地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加工”作用。(3)注意呈现地理概念的肯定和否定例证。(4)注意运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形成概念。(5)充分运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在形成新概念中的中介和迁移作用。(6)运用组织策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结构。

4.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1)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2)地理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促进者

(3)地理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一)你认为地理学科科学态度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方面?科学态度教育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所谓科学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对这些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或行为。地理学科的科学态度教育可以围绕“对待地理学习的态度”、“对待自然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态度”三个方面开展。

对待地理学习的态度的培养,其主要教学策略有: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对地理的兴趣。科学揭示了客观真理,这和人类善于追求真理的心理状况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必然要刺激人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科学的探求和向往。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措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地理学乃至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不断强化和巩固这种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爱地理、爱科学的感情。

认识地理学的价值,培养热爱地理的态度。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相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实际向学生介绍地理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应用价值,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或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感情。

(二)试论述当代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科学文化素养

地理教师原有的知识容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地理教师要构建完备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吸收先进的理念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其中包括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其它相关学科知识。

(1)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面过窄,不仅会影响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的深度,更重要的是会给教师心里带来“畏惧或恐慌”,不敢面对学生的提问、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致使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能有效贯彻,进而导致地理教学水平的滑坡。

(2)具有相关学科知识

地理教师要想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知识,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如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地理教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专业工作。

另外,地理教师还应具有相邻学科知识,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存在学科间横向联系。地理现象的解释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要用到物理、化学和数学的知识。

2 、能力素养

传统地理教学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析图能力培养,能用地理思维对各种图表进行分析。好的图形、图像,有助于教师的口头讲授;设计新颖、系统的表格,有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图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必须坚持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在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3、职业道德素养与身心素养

关于职业道德素养与身心素养的公开论述已很多、研究也较成体系、新的理念也较少,诸如爱岗敬业、尊师爱生、强健体魄、美化心灵的要求,老师们早已耳熟能详,故此不再赘述。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的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古德莱德 标准答案:B 2.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B 3.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取向是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实践取向 标准答案:A 4. 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 查特斯 B. 坦纳 C. 泰罗 D. 博比特 标准答案:D 5. ()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C 6.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 哲学取向 B. 创生取向 C. 背离取向 D. 心理学取向 标准答案:B 7.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 标准答案:B 8.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标准答案:A 9.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列()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标准答案:A 1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 A. 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B. 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C. 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 D. 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标准答案:B 11. 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 课程解读范式 B. 课程理解范式 C. 课程实施范式 D. 课程评价范式 标准答案:B 12.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符合21世纪教育的趋势 A. 德育优先发展 B. 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 C. 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 D. 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 标准答案:C 13.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标准答案:C 14.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 主体 B. 资源 C. 脚手架

东师地理教学论答案

地理教学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是指以比较方式将新的地理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相比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引导性材料。 2. 探究式学习: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3. 地理素养: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的观点来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4. 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又叫普通地理教学媒体,包括地理教师的口语和体态语、地理印刷材料、地理图片、地理教学标本与模型、黑板与粉笔等。 5. 地理略图:又称黑板略图或板图。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或课前将略图画在小黑板、透明胶片上,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根据需要呈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对应于传统教学的(接受性)。 2. 全球意识属于地理课程目标的哪一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依据地理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地理教学语言媒体包含(叙述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引导性语言)。 4. 一般来说,行为取向的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发生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水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 (1)地理学科的认知发展价值: ①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 ②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注重综合的思维品格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 (2)地理学习与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 (3)地理学习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①对兴趣发展的影响②对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③对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2. 简述初中地理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学理念 3. 简述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 (1)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清晰(2)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4)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一-具有时代性 4.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课程目标较模糊(2)知识单一维度,缺乏“知识、技能、思想政治”维度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略图的组合设计,这样组合有什么优点? 略图内容设计是根据地理要素特征、教学需要,运用适当的表示方法和手段在略图轮廓中绘出各地理要素。表示方法和手段的选取直接关系略图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地理教学论》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 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 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 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C 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 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D 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 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 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 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B 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 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B 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 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B 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 二、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BC 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 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BC 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 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B 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 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 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 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D 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 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BD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 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B 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 三、名词解释 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通 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P5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切对象和问题 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 (二)地理教学活动诸8要素 1、学生(核心要素)占据中心地位 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3、地理课程(实质性因素)受教学目的的制约 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学活动都需要地理教师的指导 5、地理教学方法(活跃因素) 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因素)具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 7、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建立教学秩序及教学管理制度 8、地理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的因素)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里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1、地理学科性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2、国内外地理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

《地理教学论》试卷

地理教学论期末测试复习试卷 姓名▁▁▁班级 09级地理班出题者:倪群得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5×2=30分)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P3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着重研究地理教学过程,揭示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应用,重视发展地理教学理论,并对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给予理论和原则 上的指导。P6 3、教学媒体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166 4、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 图。p149 5、一般来说,地理综合课的步骤分作五步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等。P195 6、教学技能可分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 书技能、结 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P12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2=20分) 1、地理教师资格认证包括:教师职称认证和教师履历认证。P60 (还有教师

资 格 认 证 ) ( × ) 2、地理教育技能认证包括: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 关专业能力认证。P61 (√) 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语言的规范 性和针对性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 p135 (√)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 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 课堂知识技能。P153 (把知识改为组织) (×)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

2015秋东师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课程论 答:课程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学校课程编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论主要是研究学校应该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选择教材、怎样安排组织教材等问题的理论。 2.物理教材 答:物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把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观点、物理思想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构成来组织编写的一个教学体系。物理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施教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重要来源。 3.课题研究课 答:“课题研究课”是由研究性学习发展而来的学习模式,是把物理实验内容定为学习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而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4.研究性学习 答: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应于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的学习。”因此,现行高中物理课中的“课题研究”也属于研究性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实施这一课程的核心是改变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地去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研究任务: (1)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2)通过对我国学校地理课程发展的研究,我国与国外地理课程的比较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标的制定,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4)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自的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合这些方式。探寻地理教师的心理特征,分析地理教师应具备的智力品质,专业知识,道德素养,教学能力,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基本任务,以及管理的内容和措施。 (5)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地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探索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手段,以及作为一种教学环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应用理论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观摩地理课 外活动 严格按计划进行,也应随机应变 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排除干扰 整理资料,删繁就简 调查法问卷调查,采访调查,测试调查, 座谈调查 设计适合被调查者回答并扣题 简单明了,控制题量 注意发放数量 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计划性改变 自变量 实验以前学习水平尽可能相同 过程中记录详尽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 (满分为150分) 第一部分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填空题(10分) 1.地理教学论是研究,揭示并用于指导的学科。 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七个重要因素包括、、课程、、反馈、以及教学环境。 3.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收集分析二手资料和的技能。 4.地理教学要以建立为教学先导。 第二部分地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地幔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高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1-3

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B 2、C 3、A 4、C 5、C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________is a word game in which you write answers to questions in a pattern of numbered boxes.A. anagram B. crossword C. riddle D. word puzzle 正确答案:B 2. Which opinion of us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is wrong?()A. teacher-guided correction B. group correction C. focus correcting 正确答案:C 3. ()utilize group of subjects in research.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A. A group study B. Teaching journal C. Lesson report D. Action research 正确答案:A 4. We all know that the teacher needs to know his/her students, in the following items which one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ascertain().A. sex B. age C. social background D. occupation 正确答案:C 5. The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step a teacher takes is to determine the () of an activity.A. course B. approach C. objective D. correction 正确答案:C 6.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hich one is wrong?()A. Vary instructions could enrich course contents. B. Vary instructions enhanc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English. C. Vary instructions helps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awareness. D. Vary instructions enhance the students’ memory ability. 正确答案:D 7.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not the correct statement().A. as an assessor, the teacher does two things, that is, correcting mistakes and organizing feedback B.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role that the teacher has to play is to be an controller C.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encourage the teacher to participate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6秋在线作业3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6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 )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并以此目标去评价每个对象的评价的类型。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 2.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 A. STS课程 B. 隐性课程 C. 附带学习 D. 副学习 正确答案: 3. 以"陷入‘价值中立性‘误区的科学技术盲目发展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异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 ASTS课程 B. 轮形课程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 环境教育课程 正确答案: 4. “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 克伯屈 B. 杰克逊 C. 巴罗 D. 杜威 正确答案: 5. “我长期地寻找一个所有这些教学手段的共同的心理根源。……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以上表述体现了 A. “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B. “教学适应自然”思想 C. “教学尊重儿童兴趣”思想 D. “教学的直观性”思想 正确答案: 6. 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 A. 皮特斯

C. 布鲁纳 D. 赞科夫 正确答案: 7. ( )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提供频繁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为了改进教学,而不只是为了评价成绩。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评价 D. 过程评价 正确答案: 8. 按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正确答案: 9. 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 上课 B. 训练 C. 主动作业 D. 被动作业 正确答案: 10. ()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超越论 D. - 正确答案: 11. 根据评估的目的与评估进行的时间不同,可以把教育评估分为 A. 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 B. 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C. 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 D. 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 正确答案: 12. 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A. 利维 B. 泰勒 C. 布卢姆 D. 莱斯 正确答案: 13.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是()提出的

地理教学论

绪论 1地理教学论的学科门类(隶属于教育科学)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理论与应用并重) 第二章国内外地理教育的发展 1现代地理教育美国 (一)美国(不重视-重视) 1991年美国老布什总统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中,把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5门核心课程。1993年,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外语、艺术)指定为必修课程。 1.美国地理课程的设置 初中课程初中一般为必修课程。既有单独开设地理课的,也有开设综合课的。中学阶段正式以地理名称设置的课程,一般见于初中一年级,每天1课时,每周5课时。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内容为主 高中课程高中为选修课,高中地理课时和内容由各地学校自定,内容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具有专题学习的特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2.美国的地理课程标准 1994年,课程标准出现了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局面。《面向生活的地理:国家地理标准1994》正式出版,它在教育政策领域内为地理争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 目标是培养“地理上见多识广的人”。它将地理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学科知识、技能和视角。以技能和能力的叙述方式来撰写,把地理技能概括为

“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五个方面。地理学 科的知识分为六个基本要素:空间认识、场所与 地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与社会、地理 的用途。每个要素包含一系列的地理标准,一共 有18个标准。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和突出能力的培养;能 力要求层次清楚,便于操作。 3.地理教材 编审制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发行, 大多数州是由州教育委员会公布认定合格的教科 书目录,发放给各学校 供应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科书全部对 学生无偿借用,无偿借用制度大都延伸至后期中 等教育。 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图像系统丰富,但过于冗 长。 2我国地理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 1课程的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有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主张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的理由是:学科结构是深入探究和构建各门学科所必需的法则。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师角色定位:1地理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景知识、批判反思知识)4文化知识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1)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③地理空间思维能力④地理应用能力⑤地理创新能力⑥地理信息加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①分析教学特点②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③选择教学方法④预测课堂情景变化(3)教学实施能力:①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②地理板书能力③绘制地理版图和版画的能力④制作、收集教具的能力⑤开展地理试验的能力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分析教材 1宏观分析:①时代背景分析②对教材内部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分析③对教材外部联系的分析。2微观分析:①分析教材的组成②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包括:与其它局部教材的联系和与学生理论与知识水平的联系③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科学技术的联系④分析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⑤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3钻研教材①通读教材,掌握整体性②钻研科学内容和内部联系③钻研教材的双基构成④钻研教材的层次结构⑤认真研究插图、插画、表格、注解及作业。 双基:①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②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工作和步骤:①认真阅读地理新课标,认真领会要求②通读地理教科书,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点与结构③收集有关班级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思想状况④了解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及明确本教研组的教学改革的精神和内容与安排⑤分析以往的教学工作成果及问题,并扬长避短⑥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设备 教学计划的内容①基本情况分析②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③本学期教学进度④本学期教学改革的重点⑤教师进修的内容和进度。 教学方法的特点:地理教学方法的继承性、实践性、地理性、多样性、创造性 教学方法的作用1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2有利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情感态度的形成3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4有利学生考高分5有利密切师生关系。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其中有教的方法也有学的方法,它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

《地理教学论》问题详解

《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选作3题)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各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1)答: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构成如下图: ● ● ●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教学系统八要素中,地理教学目标是该系统的定向子系 统。地理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导控子系统与信息处理子系统,他们是该系统 的双主体子系统。地理课程教材是该系统的信源子系统。地理教学原则、 模式与方法是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支持子系统。地理教学环境是该系统的 时空协同系统。地理教学管理是该系统的保障子系统。地理教学评价是该 系统的调节、激励子系统。地理教学八子系统互为呼应与协同,以其优化 的结构促成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2)、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 ●答:《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如下图: ● (3)、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答:《地理教学论》的学科主要特点:由地理教学论的"应用理论”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属性很容易联想到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即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与艺术性。 《地理教学论》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具统帅作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用"两唯”的观点去解读地理教学,才能真正获得地理世界的真善美,才能真正获得地理教学的真善美。《地理教学论》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联。这里所说的实践既包括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也包括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实践,其中蕴藏着推动地理教学论发展的无尽活力。《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活动为生生不息的源泉。地理教学论强调地理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教学的科学性强调"求真”,教学必须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诸学科体系基础上。教学的艺术性强调"求美”,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认知、情感等自由表现、交流、创造的基础上,因为教学艺术即具有高度个性化、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教学设计与操作行为。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两者密不可分,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联教育家赞科夫曾尖锐指出,传统教育的明显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这显然不利于开发学生蕴的多彩才能与丰富个性,不符合"解放理性”的时代要求。事实上,凡成功教学,无不有艺术与科学相伴。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 名词解释(选作4个) (1)、理念:是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是审美态度和审美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在社会审美文化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的审美情趣在主体的审美活动和美育过程中有重要的心理定向和动力作用。 (3)、地理教学目标是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一种具体性的教学结果预期。 (4)、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事地理学习活动、形成学习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地理过程”是立意于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学生对一段充满智慧与情感挑战的地理学习、研究活动的时间经历。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知识。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研究、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样做”的学习方法类知识,更多地与学习能力有关。这部分知识是"会学”的知识,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关键知识。是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理解、掌握、应用为主,是必须"学会”的知识,是学生认识、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能力的核心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 任何一门学科,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和时代的呼唤下萌生的,并且往往都经历了一段历史过程;而只有当某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基本界定清楚时,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就孕育诞生了。 一、地理教学论的缘起 地理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名称的演变在我国已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①。与此同时,为了“讲授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称之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②,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不过当时对于小学地理教学的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如谢洪赉编写的《地理教授法》、南洋公学发行的《小学地理教授法》、姚明辉编著的《高等小学地理教授法》等,都是关于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③,而研究中学地理教授法的著述并不多见。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①。虽然自后“教授法”并未销声匿迹,或者口头虽讲“教学法”实质仍实行的是“教授法”②,但毕竟这是在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以后,随着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得以确立,特别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阶段后,关于地理教学法的著作和文章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竺可桢的《地理教学法之商榷》(《史地学报》1922年第2期)、褚绍唐的《中学地理教学法述要》(《地学季刊》1936年第2期)、葛绥成的《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1932年)、刘虎如的《小学地理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4年)、褚绍唐的《地理学习法》(中华书局,1935年)、田世英的《中学地理新教法》(商务印书馆,1943年)等等。 新中国建立以后,“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沿用下来。50年代各行各业学习苏联,地理教学界也引进了许多苏联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如Н.Ф.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正风出版社,1953年)、П.А.鲍格达诺娃的《小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А.Е.毕比克的《中学世界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А.А.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Н.Н.巴朗斯基的《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等等。这些地理教学法著作都对我国的中小学地理教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8春在线作业3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8春在线作业3 1、A 2、A 3、D 4、D 5、C 一、单选题共20题,60分 1、道尔顿制的创立者是 A帕克赫斯特 B华虚朋 C凯勒 D杜威 正确答案是:A 2、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正确答案是:A 3、下列有关测验与评量的叙述何者正确? A纸笔测验是评量学生进步最有效的工具 B测验和考试成绩应该导引课程与学校目标 C学习的评量者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不宜参与评量工作 D学习的评量不一定需要运用纸笔测验。 正确答案是:D 4、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A主体 B资源 C脚手架 D意义建构 正确答案是:D 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A康德 B赫尔巴特 C拉特克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是:C 6、核心课程与其它课程组织型态的最基本差异是 A以学生为组织中心 B以学科为组织中心 C以社会为组织中心 D以知识为组织中心

7、“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的教育性 B教学的直观性 C教学的因材施教 D教学的循序渐进 正确答案是:A 8、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正确答案是:B 9、下列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特征与趋势 A民主化 B多元化 C规范化 D差异化 正确答案是:D 10、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的是 A施瓦布 B杜威 C哈里斯 D泰勒 正确答案是:D 1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 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反对管理主义倾向”的是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正确答案是:D 1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西南大学《地理教学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10、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9、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理教学新理念主要包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8、地理教学系统的七要素包括课程教材,方法教具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反馈评价,教学环境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6、素质教学目标主要指知、能、德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5、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一般由地理名称、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和地理数据等地理事实材料所组成。 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3、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沟通与合作 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2、《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教材论、方法论、目的论,评价论。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系统 参考答案:正确 1:[判断题]10、理课程标准中地理价值观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全球意识。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9、地理课程标准关注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包括: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表达和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与方法。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8、地理思维方法包括观察法、比较法、调查法、实验法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7、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 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操作程序类知识。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6、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正文与阅读系统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5、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学”的地理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4、地理重点知识是地理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地理基础知识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3、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要注重认知目标、行为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2、教学目标ABCD模式中"C”意指行为动词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课程的不同定义 1.课程是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教材 2.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3.课程是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是学习经验 5.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是社会改造 7.课程的不同层面 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定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课程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同时,实施的过程也应看作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泰勒原理 △课程设计者从三个方面的信息确定课程目标:对学习者的研究、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哲学和心理学是筛选这些信息的筛子;按照固定的规则叙写行为目标。 △课程编制四步骤:(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经验才能达成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信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什么是课程设计 指从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出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课程设计可以分成: 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 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 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 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确立课程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整体勾勒不同学段的宏观课程任务,表现为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 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对构成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程序,有时还包括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和环境、分组情况及教学策略等进行组织与安排,并保持各要素之间的一致性,从而形成某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指教师在实施已有课程时,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现有水平、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已有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以利于教学。微观的课程设计类似于日益受到重视的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目的、目标、计划 内容 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