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 阿尔蒙法

计量经济学 阿尔蒙法
计量经济学 阿尔蒙法

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13级金融工程班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指导教师刘妍珺

学生姓名杨秀丽

学号20132202021045

实验日期2015年12月15 日实验地点笃行楼A栋207 实验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12 月15 日

话框,输入生成变量,类似地,可生成

4

计量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

计量经济学模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是指(D )。 A 、使 () ∑=-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B 、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C 、使t t Y Y ?max -达到最小值 D 、使() 2 1 ?∑=-n t t t Y Y 达到最小值 2、为了研究制造业设备利用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做以下回归:Y=b 0+b 1X ,Y :通胀率,X :制造业设备利用率,输入数据,回归结果如下:(C ) Y=-70.85 +0.888X ,各系数t 值分别为5.89,5.90。那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先验的,预期X 的符号为正。 B 、回归得到的斜率的显著不为零 C 、回归得到的斜率显著不为1 D.、依据理论,X 和Y 应当正相关 3、.容易产生异方差的数据为(C ) A.时序数据 B.修匀数据 C.横截面数据 D.年度数据 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调整的判定系数2R 与一般判定系数2R 之间( A )。 A 、2R ≤2R B 、2R ≥2R B 、2R 只能大于零 D 、2R 恒为负 5、Goldfeld —Quandt 检验法可用于检验( B )。 A 复杂异方差性 B.递增异方差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 6、已知三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8002=∑t e ,估计用样本容量为24=n , 则随机误差项t u 的方差估计量2 S 为(B )。 A 、33.33 B 、 40 C 、 38.09 D 、36.36 7、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之下,若DW 统计量的下和上临界值分别为L d 和u d ,则当 L d

计量经济学习题

《计量经济学》 习题 河北经贸大学应用经济学教研室 2004年7月

第一章绪论 ⒈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结合? ⒉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它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它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⒊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⒋计量经济学模型有哪些主要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 ⒌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 ⑴St=112.0+0.12Rt 其中,St为第t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亿元),Rt为第t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亿元)。 ⑵S t-1=4432.0+0.30R t 其中,S t-1为第(t-1)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亿元),Rt为第t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亿元)。 ⒍指出下列假想模型中两个最明显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RS t=8300.0-0.24RI t+1.12IV t 其中,RS t为第t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RI t为第t年居民收入总额(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IV t为第t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⒈ 对于设定的回归模型作回归分析,需对模型作哪些假定,这些假定为什么是必要的? ⒉ 试说明利用样本决定系数R 2为什么能够判定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和优度。 ⒊ 说明利用) (0∧ βS 、)(1∧βS 衡量 ∧ β、∧ 1β对 β、1β估计稳定性的道理。 ⒋ 为什么对 ∧ β、∧ 1β进行显著性检验?试述检验方法及步骤。 ⒌ 对于求得的回归方程为什么进行显著性检验?试述检验方法及步骤。 ⒍ 阐述回归分析的步骤。 ⒎ 试述计量经济模型与一般的经济模型有什么不同? ⒏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时采用如下形式: i i i X Y μβ+=1 模型中的截距为零,叫做通过原点的回归模型。试证明该模型中: (1) ∑∑=∧ 21i i i X Y X β (2) ∑ = ∧ 2 2 1)var(i X μ σ β ⒐ 下述结果是从一个样本中获得的,该样本包含某企业的销售额(Y )及相应价格(X )的11个观测值。 18 .519_ =X ; 82 .217_ =Y ; ∑=3134543 2 i X ; ∑=1296836 i i Y X ; ∑=539512 2i Y (1)估计销售额对价格的样本回归直线,并解释其结果。 (2)回归直线的判定系数是多少? ⒑ 已知某地区26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与货运周转量的数据见下表。试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若下一年计划该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为8亿元,预测货运周转量。

计量经济学模拟考试题(卷)(第2套)附答案解析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反映某一总体特征的同一指标的数据,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排列起来,这样的数据称为(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 原始数据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调整后的可决系数2R 与可决系数2R 之间的关系( ) A. k n n R R ----=1) 1(122 B. 2R ≥2R C. 02>R D. 1) 1(122----=n k n R R 3、半对数模型i i LnX Y μββ++=10中,参数1β的含义是( ) A. Y 关于X 的弹性 B. X 的绝对量变动,引起Y 的绝对量变动 C. Y 关于X 的边际变动 D. X 的相对变动,引起Y 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动 4、已知五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8002 =∑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 误差项t u 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A. 33.33 B. 40 C. 38.09 D. 20 5、线设OLS 法得到的样本回归直线为i i i e X Y ++=21??ββ ,以下说法A 不正确的是( ) A .0=∑i e B .0),(≠i i e X COV C .Y Y =? D .),(Y X 在回归直线上 6、Goldfeld-Quandt 检验法可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 7、用于检验序列相关的DW 统计量的取值围是( ) A. 0≤DW ≤1 B.-1≤DW ≤1 C. -2≤DW ≤2 D.0≤DW ≤4 8、对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即( ) A. 单一方程估计法和系统估计法 B. 间接最小二乘法和系统估计法 C. 单一方程估计法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D. 工具变量法和间接最小二乘法 9、在模型t t t t u X X Y +++=33221βββ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有 23.263489=F ,000000 .0=值的p F ,则表明( ) A 、解释变量 t X 2 对t Y 的影响是显著的 B 、解释变量 t X 3对t Y 的影响是显著的 C 、解释变量 t X 2和t X 3对t Y 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 D 、解释变量t X 2和t X 3对t Y 的影响是均不显著 10、如果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则最小二乘估计量( ) A.不确定,方差无限大 B.确定,方差无限大 C.不确定,方差最小 D.确定,方差最小 11、应用DW 检验方法时应满足该方法的假定条件,下列不是其假 定条件的为( ) A.解释变量为非随机的 B.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的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B.政策变量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B.控制变量C.政策变量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B.内生变量C.前定变量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D.变量间不确定性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由哪三组组成? 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结合起来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2、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重点是理论计量和应用计量和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的特 征 答:1)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2)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3)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除了介绍计量经济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普遍应用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外,还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应用了广泛的数学知识。 应用计量经济学则以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与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本课程是二者的结合。 4)、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etrics)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在理论方法方面特征是: ⑴模型类型—随机模型; ⑵模型导向—理论导向; ⑶模型结构—线性或者可以化为线性,因果分析,解释变量具有同等地位,模型具有明

确的形式和参数; ⑷数据类型—以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截面数据为样本,被解释变量为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 ⑸估计方法—仅利用样本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或者最大似然方法估计模型。 经典计量经济学在应用方面的特征是: ⑴应用模型方法论基础—实证分析、经验分析、归纳; ⑵应用模型的功能—结构分析、政策评价、经济预测、理论检验与发展; ⑶应用模型的领域—传统的应用领域,例如生产、需求、消费、投资、货币需求,以及宏观经济等。 5)、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3、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4点和综述) 答:(1)、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看 (2)、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济学科中的地位看 (3)、从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区别看 (4)、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看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而不是应用数学或其他。 4、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 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5、常用的样本数据:时间序列,截面,面板(虚变量数据是错的,改为面板数据。主要要求时间数据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答:1、时间序列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要注意问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

?第一题判断题10×2=20分(从以下题目中任选10题,判断对错;如果2 ? P66 1,OLS法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化的估计方法。 对 2,计算OLS估计值无需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对 3,若线性回归模型满足假设条件(1)——(4),但扰动项不服从正态分布,则尽管OLS估计量不再是BLUE,但仍为无偏估计量。 错只要满足(1)——(4),OLS估计量就是BLUE 4,最小二乘斜率系数的假设检验所依据的是t分布,要求??的抽样分布是正态分布。 对 5,R =TSS/ESS 错R =ESS/TSS 6,若回归模型中无截距项,则Σet=0未必成立。 对 7,若原假设未被拒绝,则它为真。 错只能说不能拒绝原假设 8,在双变量回归模型中,б 的值越大,斜率系数的方差越大。 错Var(??)=б /Σxt 只有当Σxt 恒定,上述说法才正确。 P149

1,尽管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仍然是最佳线性 无偏估计量。 对 2,如果分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预测,则多重共线性并无妨碍。 对 3,如果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低,则一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错即使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低,也不能排除存在多重共线性 的可能性 4,如果存在异方差性,通常用的t检验和F检验是无效的。 对 5,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既不是无偏的,也不是有效的。 注意: 本书中无偏性不成立仅两种情况: 1,模型中忽略了有关的解释变量。 2,随机解释变量与扰动项同期无关。 错在扰动项自相关的情况下OLS估计量仍为无偏估计量,但不再具有最 小方差的性质,即不是BLUE 6,消除一阶自相关的一阶差分变换法假定自相关系数必须等于1。 对 7,模型中包含无关的解释变量,参数估计会有偏,并且会增大估计量的 方差,即增大误差。 错模型中包含无关的解释变量,参数估计仍无偏,但会增大估计量的方 差,即增大误差 8,多元回归中,如果全部“斜率”系数各自t检验都不显著,则R 值也高 不了。

计量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元线性样本回归直线可以表示为() A.B. C.D. 2.如果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存在异方差性,则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A.无偏的,但方差不是最小的 B.有偏的,且方差不少最小C.无偏的,且方差最小D.有偏的,但方差仍最小 3.如果一个回归模型中包含截距项,对一个具有k个特征的质的因素需要引入()个虚拟变量 A.(k-2) B.(k-1)C.kD.K+1 4.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某结构方程包含了模型系统中所有的变量,则这个方程是() A.恰好识别的 B.不可识别的C.过渡识别的D.不确定

5.平稳时间序列的均值和方差是固定不变的,自协方差只与()有关 A.所考察的两期间隔xxB.与时间序列的上升趋势C.与时间序列的下降趋势D.与时间的变化 6.对于某样本回归模型,已求得DW统计量的值为1,则模型残差的自相关系数近似等于() A.0B..-0.5D.1 7.对于自适应预期模型,估计参数应采取的方法为()A.普通最小二乘法 B.甲醛最小二乘法 C.工具变量法D.xx差分法 8.如果同阶单整变量的线性组合是平稳时间序列,则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 A.协整关系B.完全线性关系 C.伪回归关系 D.短期均衡关系

9.在经济数学模型中,依据经济法规认为确定的参数,如税率、利息率等,称为() A.定义参数B.制度参数C.内生参数D.短期均衡关系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如果其某需求量的增加幅度稍大雨价格的下降幅度,则该商品的需求()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完全无弹性D.完全有弹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经济计量学中,根据建立模型的目的不同,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分为() A.经济预测模型B.经够分析模型 C.政策分析模型D.专门模型 E.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模型 2.设k为回归模型中参数的个数,F统计量表示为() A.B.C.D.E.

计量经济学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8.表示x 和y 之间真实线性关系的是( C )。 A .01???t t Y X ββ=+ B .01()t t E Y X ββ=+ C .01t t t Y X u ββ=++ D .01t t Y X ββ=+ 19.参数β的估计量?β具备有效性是指( B )。 A .?var ()=0β B .?var ()β为最小 C .?()0ββ-= D .?()ββ-为最小 25.对回归模型i 01i i Y X u ββ+=+进行检验时,通常假定i u 服从( C )。 A .2i N 0) σ(, B . t(n-2) C .2N 0)σ(, D .t(n) 26.以Y 表示实际观测值,?Y 表示回归估计值,则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准则是使( D )。 A .i i ?Y Y 0∑(-)= B .2i i ?Y Y 0∑(-)= C .i i ?Y Y ∑(-)=最小 D .2i i ?Y Y ∑(-)=最小 27.设Y 表示实际观测值,?Y 表示OLS 估计回归值,则下列哪项成立( D )。 A .?Y Y = B .?Y Y = C .?Y Y = D .?Y Y = 28.用OLS 估计经典线性模型i 01i i Y X u ββ+=+,则样本回归直线通过点___D______。 A .X Y (,) B . ?X Y (,) C .?X Y (,) D .X Y (,) 29.以Y 表示实际观测值,?Y 表示OLS 估计回归值,则用OLS 得到的样本回归直线i 01i ???Y X ββ+=满足( A )。 A .i i ?Y Y 0∑(-)= B .2i i Y Y 0∑(-)= C . 2i i ?Y Y 0∑(-)= D .2i i ?Y Y 0∑(-)= 30.用一组有30个观测值的样本估计模型i 01i i Y X u ββ+=+,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1β的显著性作t 检验,则1β显著地不等于零的条件是其统计量t 大于( D )。 A .t 0.05(30) B .t 0.025(30) C .t 0.05(28) D .t 0.025(28) 31.已知某一直线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64,则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B )。 A .0.64 B .0.8 C .0.4 D .0.32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是模拟试卷

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关经济计量模型的描述正确的为( ) A.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 B.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C.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D.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2.在X 与Y 的相关分析中( ) A.X 是随机变量,Y 是非随机变量 B.Y 是随机变量,X 是非随机变量 C.X 和Y 都是随机变量 D.X 和Y 均为非随机变量 3.对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样本回归直线,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0i e =∑ B.0i i e X =∑ C. 0i i eY ≠∑ D.?i i Y Y =∑∑ 4.在一元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2β通过了显著性t 检验,表示( ) A.20β= B.2?0β≠ C.20β=,2?0β≠ D.22 ?0,0ββ≠= 5.如果X 为随机解释变量,X i 与随机误差项u i 相关,即有Cov(X i ,u i )≠0,则普通最小二乘估计β?是( ) A .有偏的、一致的 B .有偏的、非一致的 C .无偏的、一致的 D .无偏的、非一致的 6.有关调整后的判定系数2 R 与判定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2R 与2 R 均非负 B.模型中包含的解释个数越多,2R 与2 R 就相差越小 C.只要模型中包括截距项在内的参数的个数大于1,则2 2 R R < D.2 R 有可能大于2 R 7.如果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则最小二乘估计量( ) A .不确定,方差无限大 B.确定,方差无限大 C .不确定,方差最小 D.确定,方差最小 8.逐步回归法既检验又修正了( ) A .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 .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9.如果线性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则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 A .无偏的,但方差不是最小的 B .有偏的,且方差不是最小的 C .无偏的,且方差最小 D .有偏的,但方差仍为最小 10.如果dL

计量经济学中相关证明

课本中相关章节的证明过程 第2章有关的证明过程 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 t = β0 + β1 x t + u t 上式表示变量y t 和x t之间的真实关系。其中y t 称被解释变量(因变量),x t称解释变量(自变量),u t称随机误差项,β0称常数项,β1称回归系数(通常未知)。上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1)回归函数部分,E(y t) = β0 + β1 x t, (2)随机部分,u t。 图2.8 真实的回归直线 这种模型可以赋予各种实际意义,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如脉搏与血压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文件容量与保存时间的关系;林区木材采伐量与木材剩余物的关系;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等。 以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为例。 假设固定对一个家庭进行观察,随着收入水平的不同,与支出呈线性函数关系。但实际上数据来自各个家庭,来自各个不同收入水平,使其他条件不变成为不可能,所以由数据得到的散点图不在一条直线上(不呈函数关系),而是散在直线周围,服从统计关系。随机误差项u t中可能包括家庭人口数不同,消费习惯不同,不同地域的消费指数不同,不同家庭的外来收入不同等因素。所以,在经济问题上“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实际是不可能的。 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中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非重要解释变量的省略,(2)人的随机行为,(3)数学模型形式欠妥,(4)归并误差(粮食的归并)(5)测量误差等。 回归模型存在两个特点。(1)建立在某些假定条件不变前提下抽象出来的回归函数不能百分之百地再现所研究的经济过程。(2)也正是由于这些假定与抽象,才使我们能够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深刻认识到该经济过程的本质。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数据中属于面板数据(panel data )的是:( ) A 、某地区1991-2004年各年20个乡镇的平均农业产值; B 、某地区1991-2004年各年20个乡镇的各镇农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农业产值的总和;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农业产值。 2、参数 β 的估计量β? 具有有效性是指:( ) A 、0)?var(=β ; B 、)?var(β为最小; C 、0)?(=-ββ ; D 、)?(ββ-为最小。 3、对于i i u x y ++=110??ββ,以σ?表示估计的标准误,i y ?表示回归的估计值,则:( ) A 、σ?=0时,∑-)?(i i y y =0; B 、σ?=0时,2 )?(∑-i i y y =0; C 、σ ?=0时,∑-)?(i i y y 为最小; D 、σ?=0时,2)?(∑-i i y y 为最小。 4、对回归模型i i u x y ++=110ββ进行统计检验时,通常假定i u 服从:( ) A 、),0(2i N σ; B 、t (n-2) ; C 、 ),0(2 σN ; D 、t (n)。 5、用OLS 估计经典线性模型i i u x y ++=110ββ,则样本回归线通过点:( ) A 、),(y x ; B 、)?,(y x ; C 、)?,(y x ; D 、),(y x 。 6、已知回归模型i i u x y ++=110ββ的判定系数为0.64,则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 A 、0.64; B 、0.8; C 、0.4; D 、0.32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B.政策变量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B.控制变量C.政策变量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B.内生变量C.前定变量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D.变量间不确定性

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1)

上 海 金 融 学 院 《 计量经济学 》课程 非集中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用时: 100 分钟 考试时只能使用简单计算器(无存储功能) 试 题 纸 一、判断题(共4题,每题1分,共计4分)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相同的。( ) 2、工具变量技术是处理异方差问题的。( ) 3、在模型中引入解释变量的多个滞后项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 ) 4、通过虚拟变量将属性因素引入计量经济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与样本容量大小有关。( ) 二、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3分,共计6分) 1、BLUE 估计 2、方差膨胀因子 三、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2分,共计26分) 1、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面板数据 D 、时间数据 2、在回归模型01i i Y X ββμ=++中,检验01:0H β=时所用的统计量 )?Var(?11ββ服从的分布为 ( )。 A 、χ2(n-2) B 、t(n-1) C 、χ2(n-1) D 、t(n-2) 3、为了分析随着解释变量变动一个单位,因变量的增长率变化的情况,模型应该设定为( )。 A 、12ln ln Y X ββμ=++ B 、12ln Y X ββμ=++ C 、12ln Y X ββμ=++ D 、12Y X ββμ=++ 4、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k 包含截距项),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

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F 检验)时构造的F 统计量为( )。 A 、F=k) -RSS/(n 1)-ESS/(k B 、F=1-k)-RSS/(n 1)-ESS/(k C 、F=RSS ESS D 、F=ESS RSS 5、用一组有30个观测值的样本估计模型0112233i i i i i Y X X X ββββμ=++++,并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总体显著性进行检验,则检验拒绝零假设的条件是统计量F 大于( )。 A 、 F 0.05(3,26) B 、t 0.025(3,30) C 、 F 0.05(3,30) D 、 t 0.025(2,26) 6、在DW 检验中,当d 统计量为0时,表明( )。 A 、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 B 、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 C 、不存在自相关 D 、不能判定 7、下列方法中不是用来检验异方差的是( )。 A 、戈德-夸特检验 B 、邹检验 C 、格里瑟检验 D 、怀特检验 8、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方法主要用于检验( )。 A 、异方差性 B 、自相关性 C 、随机解释变量 D 、多重共线性 9、对于一个无限分布滞后模型,如果模型参数的符号都相同且参数按几何数列衰减,则该模型可以转化为( )。 A 、部分调整模型 B 、自适应预期模型 C 、 Koyck 变换模型 D 、有限多项式滞后模型 10、若⊿Y 为平稳时间序列,则非平稳时间序列Y 为( )。 A 、1阶单整 B 、2阶单整 C 、3阶单整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1、设t μ为随机误差项,则一阶线性自相关是指( )。 A 、()(),0t s Cov t s μμ≠ ≠ B 、1t t t μρμε-=+ C 、1122t t t t μρμρμε--=++ D 、 21t t t μρμε-=+ 12、设个人消费函数01i i i Y C C X μ=++中,消费支出Y 不仅同收入X 有关,而且与消费者年龄构成有关,年龄构成可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层次,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不变,则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该消费函数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应为( )。

计量经济学中相关证明

计量经济学中相关证明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13428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课本中相关章节的证明过程 第2章有关的证明过程 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 t = 0 + 1 x t + u t 上式表示变量y t 和x t之间的真实关系。其中y t 称被解释变量(因变量),x t称解释变量(自变量),u t称随机误差项,0称常数项,1称回归系数(通常未知)。上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1)回归函数部分,E(y t) = 0 + 1 x t,(2)随机部分,u t。 图2.8 真实的回归直线 这种模型可以赋予各种实际意义,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如脉搏与血压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文件容量与保存时间的关系;林区木材采伐量与木材剩余物的关系;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等。 以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为例。 假设固定对一个家庭进行观察,随着收入水平的不同,与支出呈线性函数关系。但实际上数据来自各个家庭,来自各个不同收入水平,使其他条件不变成为不可能,所以由数据得到的散点图不在一条直线上(不呈函数关系),而是散在直线周围,服从统计关系。随机误差项u t中可能包括家庭人口数不同,消费习惯不同,不同地域的消费指数不同,不同家庭的外来收入不同等因素。所以,在经济问题上“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实际是不可能的。 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中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非重要解释变量的省略,(2)人的随机行为,(3)数学模型形式欠妥,(4)归并误差(粮食的归并)(5)测量误差等。 回归模型存在两个特点。(1)建立在某些假定条件不变前提下抽象出来的回归函数不能百分之百地再现所研究的经济过程。(2)也正是由于这些假定与抽象,才使我们能够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深刻认识到该经济过程的本质。 通常,线性回归函数E(y t) = 0 + 1 x t是观察不到的,利用样本得到的只是对E(y t) = 0 + 1 x t 的估计,即对0和1的估计。 在对回归函数进行估计之前应该对随机误差项u t做出如下假定。 (1) u t 是一个随机变量,u t 的取值服从概率分布。 (2) E(u t) = 0。 (3) D(u t) = E[u t - E(u t) ]2 = E(u t)2 = 2。称u i 具有同方差性。 (4) u t 为正态分布(根据中心极限定理)。以上四个假定可作如下表达:u t N (0,)。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集(含答案)完整

财大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标准试题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2)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5)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 (12)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14)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 (18)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答案 (20)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 (25)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答案 (27)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课程号:课序号:开课系:数量经济系 一、判断题(20分) 1.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 2.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显著是指模型中每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 3.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4.总体回归线是当解释变量取给定值时因变量的条件均值的轨迹。()5.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6.判定系数2R的大小不受到回归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7.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 8.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9.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估计量误差放大的原因是从属回归的2R变大。() 10.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2R都是可以比较的。() 二.简答题(10)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4分)

2.举例说明如何引进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6分) 三.下面是我国1990-2003年GDP 对M1之间回归的结果。(5分) ln() 1.37 0.76ln(1)se (0.15) ( )t ( ) ( 23 ) GDP M =+ ()1.7820.05,12P t >==自由度; 1.求出空白处的数值,填在括号内。(2分) 2.系数是否显著,给出理由。(3分) 四. 试述异方差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 (10分) 五.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及修正措施。(10分) 六. 试述D-W 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其检验步骤?(10分) 七. (15分)下面是宏观经济模型

计量经济学模拟考试题第1套(含答案)

计量经济学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双对数模型 μββ++=X Y ln ln ln 10中,参数1β的含义是 ( C ) A. Y 关于X 的增长率 B .Y 关于X 的发展速度 C. Y 关于X 的弹性 D. Y 关于X 的边际变化 2、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多元线性回归方 程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所用的F 统计量可表示为( B ) A. )1() (--k RSS k n ESS B .) ()1()1(2 2k n R k R --- C .) 1()1()(2 2---k R k n R D .)()1/(k n TSS k ESS -- 3、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 是指( D ) A. 使() ∑=-n t t t Y Y 1?达到最小值 B. 使?min i i Y Y -达到最小值 C. 使t t Y Y ?max -达到最小值 D. 使() 2 1 ?∑=-n t t t Y Y 达到最小值 4、 对于一个含有截距项的计量经济模型,若某定性因素有m 个互斥的类型, 为将其引入模型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为( B ) A. m B. m-1 C. m+1 D. m-k 5、 回归模型中具有异方差性时,仍用OLS 估计模型,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参数估计值是无偏非有效的 B. 参数估计量仍具有最小方差性 C. 常用F 检验失效 D. 参数估计量是有偏的 6、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样本回归方程可表示为( C ) A. t t t u X Y ++=10ββ B. i t t X Y E Y μ+=)/( C. t t X Y 10???ββ+= D. ()t t t X X Y E 10/ββ+= 7、 在经济发展发生转折时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方法来表示这种变化。 例如,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时。1991年前后,城镇居民商品性实际支出Y 对实际可支配收入X 的回归关系明显不同。现以1991年为转折时期,设虚拟变 量?? ?=年以前 , 年以后, 1991019911t D ,数据散点图显示消费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基本

计量经济学中相关证明

计量经济学中相关证明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本中相关章节的证明过程 第2章有关的证明过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 t = 0 + 1 x t + u t 上式表示变量y t 和x t之间的真实关系。其中y t 称被解释变量(因变量),x t称解释变量(自变量),u t称随机误差项,0称常数项,1称回归系数(通常未知)。上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1)回归函数部分,E(y t) = 0 + 1 x t, (2)随机部分,u t。 图真实的回归直线 这种模型可以赋予各种实际意义,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如脉搏与血压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文件容量与保存时间的关系;林区木材采伐量与木材剩余物的关系;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等。 以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为例。 假设固定对一个家庭进行观察,随着收入水平的不同,与支出呈线性函数关系。但实际上数据来自各个家庭,来自各个不同收入水平,使其他条件不变成为不可能,所以由数据得到的散点图不在一条直线上(不呈函数关系),而是散在直线周围,服从统计关系。随机误差项u t中可能包括家庭人口数不同,消费习惯不同,不同地域的消费指数不同,不同家庭的外来收入不同等因素。所以,在经济问题上“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实际是不可能的。

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中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非重要解释变量的省略,(2)人的随机行为,(3)数学模型形式欠妥,(4)归并误差(粮食的归并)(5)测量误差等。 回归模型存在两个特点。(1)建立在某些假定条件不变前提下抽象出来的回归函数不能百分之百地再现所研究的经济过程。(2)也正是由于这些假定与抽象,才使我们能够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深刻认识到该经济过程的本质。 通常,线性回归函数E(y t) = 0 + 1 x t是观察不到的,利用样本得到的只是对E(y t) = 0 + x t 的估计,即对0和1的估计。 1 在对回归函数进行估计之前应该对随机误差项u t做出如下假定。 (1) u t 是一个随机变量,u t 的取值服从概率分布。 (2) E(u t) = 0。 (3) D(u t) = E[u t - E(u t) ]2 = E(u t)2 = 2。称u i 具有同方差性。 (4) u t 为正态分布(根据中心极限定理)。以上四个假定可作如下表达:u t N (0,)。 (5) Cov(u i, u j) = E[(u i - E(u i) ) ( u j - E(u j) )] = E(u i, u j) = 0, (i j )。含义是不同观测值所对应的随机项相互独立。称为u i 的非自相关性。 (6) x i是非随机的。 (7) Cov(u i, x i) = E[(u i - E(u i) ) (x i - E(x i) )] = E[u i (x i - E(x i) ] = E[u i x i - u i E(x i) ] = E(u i x i) = 0. u i与x i相互独立。否则,分不清是谁对y t的贡献。 (8)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释变量之间不能完全相关或高度相关(非多重共线性)。 在假定(1),(2)成立条件下有E(y t) = E(0+ 1 x t+ u t) = 0+ 1 x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