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A?{a1, a2, ???, a n},

M?{x | x具有性质P }.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

几个数集:

N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

N?{0, 1, 2, ?????, n, ?????}. N??{1, 2, ?????, n, ?????}.

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

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

Z?{?????, ?n, ?????, ?2, ?1, 0, 1, 2, ?????, n, ?????}.

Q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

子集: 若x?A, 则必有x?B, 则称A是B的子集, 记为A?B(读作A包含于B)或B?A .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 A?B且B?A, 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记作A?B.

若A?B且A?B, 则称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 . 例如, N≠?Z≠?Q≠?R.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集合的运算

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B, 即

A?B?{x|x?A或x?B}.

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B, 即

A?B?{x|x?A且x?B}.

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B, 即

A\B?{x|x?A且x?B}.

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为A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

集合运算的法则:

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

(1)交换律A?B?B?A, A?B?B?A;

(2)结合律(A?B)?C?A?(B?C), (A?B)?C?A?(B?C);

(3)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4)对偶律(A?B)C?A C?B C, (A?B)C?A C?B C.

(A?B)C?A C?B C的证明:

x?(A?B)C?x?A?B?x?A且x?B?x?A C且x?B C?x?A C?B C, 所以(A?B)C?A C?B C.

直积(笛卡儿乘积):

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

A?B?{(x, y)|x?A且y?B}.

例如, R?R?{(x, y)| x?R且y?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

3. 区间和邻域

有限区间:

设a

(a, b)?{x|a

类似地有

[a, b] ? {x | a ?x?b }称为闭区间,

[a, b) ? {x | a?x

其中a和b称为区间(a, b)、[a, b]、[a, b)、(a, b]的端点, b?a称为区间的长度.

无限区间:

[a, ??) ? {x | a?x }, (??, b] ? {x | x < b } , (??, ??)?{x | | x | < ??}.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

邻域: 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 记作U(a).

设?是一正数, 则称开区间(a??, a??)为点a的?邻域, 记作U(a, ?), 即

U(a, ?)?{x | a??< x < a??}

?{x | | x?a|

其中点a称为邻域的中心, ?称为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ο

U(a, ?):

ο

U(a, ?)?{x |0<| x?a |

二、映射

1. 映射的概念

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则称f为从X到Y的映射, 记作

f : X?Y ,

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 并记作f(x), 即

y?f(x),

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 集合X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 记作D f, 即

D f?X ;

X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 记为R f, 或f(X), 即

R f?f(X)?{f(x)|x?X}.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集合X, 即定义域D f?X; 集合Y, 即值域的范围: R f?Y; 对应法则f, 使对每个x?X, 有唯一确定的y?f(x)与之对应.

(2)对每个x?X, 元素x的像y是唯一的; 而对每个y?R f, 元素y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 映射f的值域R f是Y的一个子集, 即R f?Y, 不一定R f?Y .

例1设f : R?R, 对每个x?R, f(x)?x2.

显然, f 是一个映射, f 的定义域D f ?R , 值域R f ?{y |y ?0}, 它是R 的一个真子集. 对于R f 中的元素y , 除y ?0外, 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 如y ?4的原像就有x ?2和x ??2两个.

例2设X ?{(x , y )|x 2?y 2?1}, Y ?{(x , 0)||x |?1}, f : X ?Y , 对每个(x , y )?X , 有唯一确定的(x , 0)?Y 与之对应.

显然f 是一个映射, f 的定义域D f ?X , 值域R f ?Y . 在几何上, 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 轴的区间[?1, 1]上. (3) f :]2 ,2[ππ-?[?1, 1], 对每个x ?]2

,2[π

π-, f (x )?sin x .

f 是一个映射, 定义域D f ?]2

,2[π

π-, 值域R f ?[?1, 1].

满射、单射和双射:

设f 是从集合X 到集合Y 的映射, 若R f ?Y , 即Y 中任一元素y 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则称f 为X 到Y 上的映射或满射; 若对X 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x 2, 它们的像f (x 1)?f (x 2), 则称f 为X 到Y 的单射; 若映射f 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则称f 为一一映射(或双射). 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 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

设f 是X 到Y 的单射, 则由定义, 对每个y ?R f , 有唯一的x ?X , 适合f (x )?y , 于是, 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 到X 的新映射g , 即

g : R f ?X ,

对每个y ?R f , 规定g (y )?x , 这x 满足f (x )?y . 这个映射g 称为f 的逆映射, 记作f ?1, 其定义域1-f D ?R f , 值域1-f R ?X .

按上述定义, 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 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 设有两个映射

g : X ?Y 1, f : Y 2?Z ,

其中Y 1?Y 2. 则由映射g 和f 可以定出一个从X 到Z 的对应法则, 它将每个x ?X 映射成f [g (x )]?Z . 显然,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 到Z 的映射, 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 和f 构成的复合映射, 记作f o g , 即

f o

g : X ?Z ,

(f o g )(x )?f [g (x )], x ?X . 应注意的问题:

映射g 和f 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 g 的值域R g 必须包含在f 的定义域内, R g ?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映射. 由此可以知道, 映射g 和f 的复合是有顺序的, f o g 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 也有意义. 即使f o g 与g o f 都有意义, 复映射f o g 与g o f 也未必相同. 例4 设有映射g : R ?[?1, 1], 对每个x ?R , g (x )?sin x , 映射f : [?1, 1]?[0, 1], 对每个u ?[?1, 1], 21)(u u f -=. 则映射g 和f 构成复映射f o g : R ?[0, 1], 对每个x ?R , 有

|cos |sin 1)(sin )]([))((2x x x f x g f x g f =-===ο.

三、函数 1. 函数概念

定义 设数集D ?R , 则称映射f : D ?R 为定义在D 上的函数, 通常简记为

y ?f (x ), x ?D ,

其中x 称为自变量, y 称为因变量, D 称为定义域, 记作D f , 即D f ?D . 应注意的问题:

记号f 和f (x )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表示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之间的对应法则, 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 对应的函数值. 但为了叙述方便, 习惯上常用记号“f (x ), x ?D ”或“y =f (x ), x ?D ”来表示定义在D 上的函数, 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f .

函数符号: 函数y ?f (x )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 也可改用其它字母, 例如“F ”, “?”等. 此时函数就记作y ?? (x ), y ?F (x ). 函数的两要素:

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其值域总在R 内, 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 及对应法则f .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对应法则也相同, 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 否则就是不同的.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 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 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 求定义域举例:

求函数41

2--=x x

y 的定义域.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 ?0, 且x 2 ??4?0. 解不等式得| x |?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 x |?2}, 或D ?(??, 2]?[2, ??]).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 在函数的定义中,对每个x ?D , 对应的函数值y 总是唯一的, 这样定义的函数称为单值函数. 如果给定一个对应法则, 按这个法则, 对每个x ?D , 总有确定的y 值与之对应, 但这个y 不总是唯一的, 我们称这种法则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 例如, 设变量x 和y 之间的对应法则由方程x 2?y 2?r 2 给出. 显然, 对每个x ?[?r , r ],由方程x 2?y 2?r 2,可确定出对应的y 值, 当x ?r 或x ??r 时, 对应y ?0一个值; 当x 取(?r , r )内任一个值时, 对应的y 有两个值. 所以这方程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

对于多值函数, 往往只要附加一些条件, 就可以将它化为单值函数, 这样得到的单值函数称为多值函数的单值分支. 例如, 在由方程x 2?y 2?r 2给出的对应法则中, 附加“y ?0”的

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得到一个单值分支221)(x r x y y -==; 附加“y ?0”的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得到另一个单值分支

222)(x r x y y --==.

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 这在中学里大家已经熟悉. 其中, 用图形法表示函数是基于函数图形的概念, 即坐标平面上的点集 {P (x , y )|y ?f (x ), x ?D }

称为函数y ?f (x ), x ?D 的图形. 图中的R f 表示函数y ?f (x )的值域. 函数的例子:

例. 函数?

??<-≥==0 0

||x x x x x y .

称为绝对值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0, ??). 例. 函数??

?

??<-=>==01000 1sgn x x x x y .

称为符号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1, 0, 1}.

例 设x 为任上实数. 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称为x 的整数部分, 记作[ x ]. 函数

y ? [ x ]

称为取整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Z .

0]7

5

[=, 1]2[=, [?]?3, [?1]??1, [?3. 5]??4.

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 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例。 函数?????>+≤≤=1

11

0 2x x x x y .

这是一个分段函数, 其定义域为D ?[0, 1]?(0, ??)? [0, ??). 当0?x ?1时, x y 2=; 当x >1时, y ?1?x .

例如22

1

2

)21(==f ; 2 1 2)1(==f ; f (3)?1?3?4. 2. 函数的几种特性

(1)函数的有界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 数集X ?D . 如果存在数K 1, 使对任一x ?X , 有f (x )?K 1,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上界, 而称K 1为函数f (x )在X 上的一个上界. 图形特点是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K 1的下方.

如果存在数K 2, 使对任一x ?X , 有f (x )? K 2,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下界, 而称K 2为函数f (x )在X 上的一个下界. 图形特点是, 函数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K 2的上方.

如果存在正数M , 使对任一x ?X , 有| f (x ) |?M ,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界; 如果这样的M 不存在,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无界. 图形特点是, 函数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 ??M 和y ? M 的之间.

函数f (x )无界, 就是说对任何M , 总存在x 1?X , 使| f (x ) | > M . 例如

(1)f (x )?sin x 在(??, ??)上是有界的: |sin x |?1.

(2)函数x

x f 1

)(=在开区间(0, 1)内是无上界的. 或者说它在(0, 1)内有下界, 无上界.

这是因为, 对于任一M >1, 总有x 1:?1

101<<

x , 使 M x x f >=111)(,

所以函数无上界.

函数x

x f 1

)(=在(1, 2)内是有界的.

(2)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y ? f (x )的定义域为D , 区间I ?D . 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点x 1及x 2, 当x 1

f (x 1)< f (x 2),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加的.

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点x 1及x 2, 当x 1 f (x 2),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减少的.

单调增加和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函数单调性举例:

函数y ? x 2在区间(??, 0]上是单调增加的, 在区间[0, ??)上是单调减少的, 在(??, ??)上不是单调的.

(3)函数的奇偶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D 关于原点对称(即若x ?D , 则?x ?D ). 如果对于任一x ?D , 有 f (?x ) ? f (x ),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任一x ?D , 有

f (?x ) ? ?f (x ),

则称f (x )为奇函数.

偶函数的图形关于y 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奇偶函数举例:

y ?x 2, y ?cos x 都是偶函数. y ?x 3, y ?sin x 都是奇函数, y ?sin x ?cos x 是非奇非偶函数. (4)函数的周期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 如果存在一个正数l , 使得对于任一x ?D 有(x ?l )?D , 且

f (x ?l ) ? f (x )

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 l 称为f (x )的周期.

周期函数的图形特点: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 每个长度为l 的区间上, 函数的图形有相同的形状.

3.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反函数:

设函数f : D ?f (D )是单射, 则它存在逆映射f ?1: f (D )?D , 称此映射f ?1为函数f 的反函数. 按此定义, 对每个y ?f (D ), 有唯一的x ?D , 使得f (x )?y , 于是有

f ?1(y )?x .

这就是说, 反函数f ?1的对应法则是完全由函数f 的对应法则所确定的. 一般地, y ?f (x ), x ?D 的反函数记成y ?f ?1(x ), x ?f (D ).

若f 是定义在D 上的单调函数, 则f : D ?f (D )是单射, 于是f 的反函数f ?1必定存在, 而且容易证明f ?1也是f (D )上的单调函数.

相对于反函数y ?f ?1(x )来说, 原来的函数y ?f (x )称为直接函数. 把函数y ?f (x )和它的反函数

y ?f ?1(x )的图形画在同一坐标平面上, 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y ?x 是对称的. 这是因为如果P (a , b )是y ?f (x )图形上的点, 则有b ?f (a ). 按反函数的定义, 有a ?f ?1(b ), 故Q (b , a )是y ?f ?1(x )图形上的点; 反之, 若Q (b , a )是y ?f ?1(x )图形上的点, 则P (a , b )是y ?f (x )图形上的点. 而P (a , b )与Q (b , a )是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 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是复合映射的一种特例, 按照通常函数的记号, 复合函数的概念可如下表述. 设函数y ?f (u )的定义域为D 1, 函数u ?g (x )在D 上有定义且g (D )? D 1, 则由下式确定的函数

y ?f [g (x )], x ?D

称为由函数u ?g (x )和函数y ?f (u )构成的复合函数, 它的定义域为D , 变量u 称为中间变量. 函数g 与函数f 构成的复合函数通常记为g f ο, 即 (g f ο)?f [g (x )].

与复合映射一样, g 与f 构成的复合函数g f ο的条件是: 是函数g 在D 上的值域g (D )必须含在f 的定义域D f 内, 即g (D )?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函数. 例如, y ?f (u )?arcsin u , 的定义域为[?1, 1], 212)(x x g u -==在]1 ,2

3

[]23 ,1[?--=D 上有定义, 且g (D )?[?1, 1], 则g 与f 可构成复合函数 212arcsin x y -=, x ?D ;

但函数y ?arcsin u 和函数u ?2?x 2不能构成复合函数, 这是因为对任x ?R , u ?2?x 2均不在y ?arcsin u 的定义域[?1, 1]内. 多个函数的复合: 4. 函数的运算

设函数f (x ), g (x )的定义域依次为D 1, D 2, D ?D 1?D 2??, 则我们可以定义这两个函数的

下列运算:

和(差)f ?g : (f ?g )(x )?f (x )?g (x ), x ?D ; 积f ?g : (f ?g )(x )?f (x )?g (x ), x ?D ;

商g

f : )()

())((x g x f x g f =, x ?D \{x |g (x )?0}.

例11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l , l ), 证明必存在(?l , l )上的偶函数g (x )及奇函数h (x ), 使

f (x )?

g (x )?

h (x ).

分析 如果f (x )?g (x )?h (x ), 则f (?x )?g (x )?h (x ), 于是 )]()([21)(x f x f x g -+=, )]()([2

1

)(x f x f x h --=.

证 作)]()([21)(x f x f x g -+=, )]()([21

)(x f x f x h --=, 则 f (x )?g (x )?h (x ),

且 )()]()([2

1

)(x g x f x f x g =+-=-,

)()]()([2

1

)]()([21)(x h x f x f x f x f x h -=---=--=-.

5. 初等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 y ?x ? (??R 是常数); 指数函数: y ?a x (a ?0且a ?1);

对数函数: y ?log a x (a ?0且a ?1, 特别当a ?e 时, 记为y ?ln x ); 三角函数: y ?sin x , y ?cos x , y ?tan x , y ?cot x , y ?sec x , y ?csc x ; 反三角函数: y ?arcsin x , y ?arccos x , y ?arctan x , y ?arccot x . 初等函数:

由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步骤所构成并可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 称为初等函数. 例如

21x y -=, y ?sin 2x , 2

cot x y = 等都是初等函数. 双曲函数:

双曲正弦: 2

sh x

x

e

e x --=

;

双曲余弦: 2

ch x

x e e x -+=;

双曲正切: x

x x

x e e e e x x x --+-=

=ch sh th . 双曲函数的性质:

sh(x ?y )?sh x ?ch y ?ch x ?sh y ; ch(x ?y )?ch x ?ch y ?sh x ?sh y . ch 2x ?sh 2x ?1; sh2x ?2sh x ?ch x ; ch2x ?ch 2x ?sh 2x .

下面证明 sh(x ?y )?sh x ?ch y ?ch x ?sh y :

)(sh 2

)(y x e e y x y x +=-=+-+.

反双曲函数:

双曲函数y ?sh x , y ?ch x (x ?0), y ?th x 的反函数依次为 反双曲正弦: y ?arsh x ; 反双曲余弦: y ?arch x ; 反双曲正切: y ?arth x . 反双曲函数的表示达式:

y ?arsh x 是x ?sh y 的反函数, 因此, 从 中解出y 来便是arsh x . 令u ?e y , 则由上式有

u 2?2x u ?1?0.

这是关于u 的一个二次方程, 它的根为 12+±=x x u .

因为u ?e y ?0, 故上式根号前应取正号, 于是 12++=x x u . 由于y ?ln u , 故得

)1ln(arsh 2++==x x x y .

函数y ?arsh x 的定义域为(??, ??), 它是奇函数, 在区间(??, ??)内为单调增加的. 类似地可得

)1ln(arch 2-+==x x x y , x

x

x y -+==11ln 21arth .

§1? 2 数列的极限

一个实际问题?

如可用渐近的方程法求圆的面积?

设有一圆? 首先作内接正四边形? 它的面积记为A 1;再作内接正八边形? 它的面积记为A 2;再作内接正十六边形? 它的面积记为A 3;如此下去? 每次边数加倍? 一般把内接正8×2n ?1边形的面积记为A n ? 这样就得到一系列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

A 1? A 2? A 3? ? ? ? ? ? ? ? A n ? ? ? ?

设想n 无限增大(记为n ??? 读作n 趋于穷大)? 即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 在这

O

x

y

y =th x

个过程中? 内接正多边形无限接近于圆? 同时A n 也无限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 这个确定的数值就理解为圆的面积? 这个确定的数值在数学上称为上面有次序的数(数列) A 1? A 2? A 3? ? ? ? ? A n ? ? ? ?当n ??时的极限?

数列的概念?如果按照某一法则? 使得对任何一个正整数n 有一个确定的数x n ? 则得到一列有次序的数

x 1? x 2? x 3? ? ? ? ? x n ? ? ? ?

这一列有次序的数就叫做数列? 记为{x n }? 其中第n 项x n 叫做数列的一般项? 数列的例子? {1+n n }? 21? 32? 43? ? ? ? ? 1+n n ??????

{2n ?? 2? 4? 8? ? ? ? ? 2n ? ? ? ??

{n 21}? 21? 41? 81? ? ? ? ? n 21? ? ? ? ?

{(?1)n ?1?? 1? ?1? 1? ? ? ? ? (?1)n ?1? ? ? ? ? {

n n n 1)1(--+}? 2? 21? 3

4? ? ? ? ? n n n 1

)1(--+? ? ? ? ? 它们的一般项依次为1+n n ? 2n ? n 2

1? (?1)n ?1? n n n 1

)1(--+?

数列的几何意义?数列{x n }可以看作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它依次取数轴上的点x 1? x 2? x 3? ? ? ? ? x n ? ? ? ??

数列与函数?数列{x n }可以看作自变量为正整数n 的函数?

x n ?f (n )?

它的定义域是全体正整数? 数列的极限?

数列的极限的通俗定义:对于数列{x n }? 如果当n 无限增大时? 数列的一般项x n 无限地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a ? 则称常数a 是数列{x n }的极限? 或称数列{x n }收敛a ? 记为

a x n n =∞

→lim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 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例如

11lim =+∞→n n n ?021lim =∞→n n ? 1)1(lim

1

=-+-∞→n

n n n ? 而{2n

}? { (?1)n ?1}? 是发散的?

对无限接近的刻划?

x n 无限接近于a 等价于|x n ?a |无限接近于0? 极限的精确定义?

定义 如果数列{x n }与常a 有下列关系?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不论它多么小?? 总存在正整数N ? 使得对于n >N 时的一切x n ? 不等式

|x n ?a |

都成立? 则称常数a 是数列{x n }的极限? 或者称数列{x n }收敛于a ? 记为

a x n n =∞

→lim 或x n ?a (n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 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 例题? 例1? 证明1)1(lim 1

=-+-∞→n

n n n ?

分析? |x n ?1|?n

n n n 1|1)1(|

1

=--+-. 对于?? >0? 要使|x n ?1|?? ? 只要εn ?

证明? 因为?? ?0, ?]1[ε=N ?N ?? 当n ?N 时? 有 |x n ?1|?ε<=--+-n

n n n 1|1)1(|1

? 所以1)1(lim

1

=-+-∞→n

n n n ?

例2? 证明0)1()1(lim 2

=+-∞→n n

n ?

分析? |x n ?0||0)1()1(|

2-+-=n n 1

1)1(12+<+=n n ? 对于?? ?0? 要使|x n ?0|?? ? 只要ε<+11n ? 即11->εn ?

证明? 因为?? ?0? ?]11[-=εN ?N ?? 当n ?N 时? 有

|x n ?0|?ε<+<+=-+-1

1)1(1|0)1()1(|

22n n n n

? 所以0)1()1(lim

2

=+-∞→n n

n ?

例3? 设|q |<1? 证明等比数列 1? q ? q 2? ? ? ? ? q n ?1? ? ? ? 的极限是0?

分析? 对于任意给定的? >0? 要使 |x n ?0|?| q n ?1?0|?|q | n ?1log |q |? ?1就可以了? 故可取N ?[log |q |? ?1]。 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给定的? >0? 存在N ?[ log |q |? ?1]?

当n ?N 时? 有

| q n ?1?0|?|q | n ?1

所以0lim 1=-∞

→n n q ? 收敛数列的性质?

定理1(极限的唯一性) 数列{x n }不能收敛于两个不同的极限? 证明? 假设同时有a x n n =∞

→lim 及b x n n =∞

→lim ? 且a

按极限的定义? 对于2a b -=ε>0? 存在充分大的正整数N ?

使当n >N 时? 同时有

|x n ?a |<2a b -=ε 及|x n ?b |<2a b -=ε?

因此同时有

2a b x n +<及2

a b x n +>?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有a =b ?

数列的有界性? 对于数列?x n },如果存在着正数M ,使得对一切x n 都满足 不等式

|x n |?M ?

则称数列{x n }是有界的? 如果这样的正数M 不存在,就说数列 {x n }是无界的

定理2(收敛数列的有界性) 如果数列{x n }收敛? 那么数列{x n }一定有界?

证明? 设数列{x n }收敛? 且收敛于a ? 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于? ?1? 存在正整数N ? 使对于n >N 时的一切x n ? 不等式 |x n ?a |

都成立? 于是当n >N 时?

|x n |?|(x n ?a )?a | ?| x n ?a |?|a |<1?|a |?

取M ?max{|x 1|? |x 2|? ? ? ?? |x N |? 1?| a |}? 那么数列{x n }中的一切x n 都满足不等式|x n |? M ? 这就证明了数列{x n }是有界的?

定理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如果数列{x n }收敛于a , 且a ?0(或a ?0)? 那么存在正整数N ? 当n ?N 时? 有x n ?0(或x n ?0)?

证 就a ?0的情形证明? 由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02

>=a

ε, ?N ?N ?, 当n ?N 时? 有

2

||a a x n <

-? 从而

02

2>=->a

a a x n ?

推论 如果数列{x n }从某项起有x n ?0(或x n ?0)? 且数列{x n }收敛于a ? 那么a ?0(或a ?0).

证明 就x n ?0情形证明? 设数列{x n }从N 1项起? 即当n ?N 1时有x n ?0? 现在用反证法证明? 或a ?0? 则由定理3知? ?N 2?N ?, 当n ? N 2时? 有x n ?0? 取N ?max{ N 1? N 2 }? 当n ?N 时? 按假定有x n ?0? 按定理3有x n ?0? 这引起矛盾? 所以必有a ?0.

子数列? 在数列{x n }中任意抽取无限多项并保持这些项在原数列中的先后次序? 这样得到的一个数列称为原数列{x n }的子数列?

例如? 数列{x n }? 1? ?1? 1? ?1? ? ? ?? (?1)n ?1? ? ?的一子数列为{x 2n }? ?1? ?1? ?1? ? ? ?? (?1)2n ?1? ? ? 定理3(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间的关系) 如果数列{x n }收敛于a ? 那么它的任一子数列也收敛? 且极限也是a ?

证明? 设数列}{k n x 是数列{x n }的任一子数列?

因为数列{x n }收敛于a ? 所以?? >0? ?N ?N +? 当n ?N 时? 有|x n ?a |?? ?

取K ?N ? 则当k ?K 时? n k ?k ?K ?N ? 于是|k n x ?a |?? ? 这就证明了a x k n k =∞

→lim ?

讨论?

1? 对于某一正数? 0? 如果存在正整数N ? 使得当n ?N 时? 有|x n ?a |?? 0? 是否有x n ?a (n ??)?

2? 如果数列{x n }收敛? 那么数列{x n }一定有界? 发散的数列是否一定无界? 有界的数列是否收敛?

3? 数列的子数列如果发散? 原数列是否发散? 数列的两个子数列收敛? 但其极限不同? 原数列的收敛性如何?发散的数列的子数列都发散吗? 4.如何判断数列 1? ?1? 1? ?1? ? ? ?? (?1)N ?1? ? ? ?是发散的? §1? 3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函数的自变量有几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x 无限接近x 0 ? x ?x 0?

x 从x 0的左侧(即小于x 0)无限接近x 0 ? x ?x 0?? x 从x 0的右侧(即大于x 0)无限接近x 0 ? x ?x 0?? x 的绝对值|x |无限增大? x ???

x 小于零且绝对值|x |无限增大? x ???? x 大于零且绝对值|x |无限增大? x ???? 1.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 通俗定义?

如果当x 无限接近于x 0 ? 函数f (x )的值无限接近于常数A ? 则称当x 趋于x 0 时? f (x )以A 为极限? 记作

lim x x →f (x )?A 或f (x )?A (当x ?0x )?

分析? 在x ?x 0的过程中? f (x )无限接近于A 就是|f (x )?A |能任意小? 或者说? 在x 与x 0

接近到一定程度(比如|x ?x 0|??? ?为某一正数)时? |f (x )?A |可以小于任意给定的(小的)正数????即?f (x )?A |???? 反之?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 如果x 与x 0接近到一定程度(比如|x ?x 0|??? ?为某一正数)就有|f (x )?A |?? ? 则能保证当x ?x 0时? f (x )无限接近于A ?

定义1 设函数f (x )在点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 如果存在常数A ?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不论它多么小)? 总存在正数?? 使得当x 满足不等式0<|x ?x 0|???时? 对应的函数值f (x )都满足不等式 |f (x )?A |?? ?

那么常数A 就叫做函数f (x )当x ?x 0时的极限? 记为

A x f x x =→)(lim 0

或f (x )?A (当x ?x 0)?

定义的简单表述?

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例1? 证明c c x x =→0

lim ?

证明? 这里|f (x )?A |?|c ?c |?0?

因为???0? 可任取??0?? 当0?|x ?x 0|???时? 有 |f (x )?A |?|c ?c |?0???? 所以c c x x =→0

lim ?

例2? 证明00

lim x x x x =→?

分析? |f (x )?A |?|x ?x 0|? 因此?? ?0? 要使|f (x )?A |?????只要?x ?x 0|????

证明? 因为????0? ????? ? 当0?|x ?x 0|???时? 有|f (x )?A |?|x ?x 0|?? ? 所以00

lim x x x x =→?

例3? 证明1)12(lim 1

=-→x x ?

分析? |f (x )?A |?|(2x ?1)?1|?2|x ?1|? ????0? 要使|f (x )?A |?????只要2

|1|ε

<

-x ?

证明? 因为????0? ???? /22

ε

δ=??当0?|x ?1|???时? 有|f (x )?A |?|(2x ?1)?1|?2|x ?1|?????

所以1)12(lim 1

=-→x x ?

例4? 证明21

1

lim

21=--→x x x ?

分析? 注意函数在x ?1是没有定义的? 但这与函数在该点是否有极限并无关系? 当x ?1时? |f (x )?A ||21

1

|

2---=x x ?|x ?1|? ?? ?0? 要使|f (x )?A |?? ? 只要|x ?1|?? ?

证明? 因为????0? ???????当0?|x ?1|???时? 有| f (x )?A ||21

1

|2---=x x ?|x ?1|???? 所以21

1

lim

21=--→x x x ? 单侧极限?

若当x ?x 0? 时? f (x )无限接近于某常数A ? 则常数A 叫做函数f (x )当x ?x 0时的左极限? 记为A x f x x =-→)(lim 0

或f (0x ?)?A ?

若当x ?x 0? 时? f (x )无限接近于某常数A ? 则常数A 叫做函数f (x )当x ?x 0时的右极限? 记为A x f x x =+

→)(lim 0或f (0x ?)?A ?

讨论?1?左右极限的?????定义如何叙述?

2? 当x ?x 0时函数f (x )的左右极限与当x ?x 0时函数f (x )的极限之间的关系怎样?

提示? 左极限的? --? 定义:

A x f x x =-→)(lim 0

?????0? ????0? ?x ? x 0???x ?x 0? 有

|f (x )?A |

A x f x x =+→)(lim 0

?????0? ????0? ?x ? x 0?x ?x 0?? ? 有

|f (x )?A |

A x f x x =→)(lim 0

?A x f x x =-→)(lim 0

且A x f x x =+→)(lim 0

?

例5 函数???

??>+=<-=0

10 00 1)(x x x x x x f 当x ?0时的极限不存在?

这是因为?

1)1(lim )(lim 0

-=-=-

-→→x x f x x ?

1)1(lim )(lim 0

=+=+

+→→x x f x x ? )(lim )(lim 0

x f x f x x +

-→→≠? 2.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设f (x )当|x |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 如果存在常数A ?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总存在着正数X ? 使得当x 满足不等式|x |>X 时? 对应的函数数值f (x )都满足不等式 |f (x )?A |

则常数A 叫做函数f (x )当x ??时的极限? 记为

A x f x =∞

→)(lim 或f (x )?A (x ??)?

类似地可定义

A x f x =-∞

→)(lim 和A x f x =+∞

→)(lim ?

结论? A x f x =∞

→)(lim ?A x f x =-∞

→)(lim 且A x f x =+∞

→)(lim ?

极限A x f x =∞

→)(lim 的定义的几何意义

例6? 证明

1lim

∞→x x ? 分析

? |

||0||)(|x x A x f =-=-? ????0? 要使|f (x )?A |?? ? 只要ε1||>x ?

证明? 因为????0? ?01>=εX ? 当|x |?X 时? 有ε<=-=-|

|1

|01||)(|x x A x f ?

所以01

lim

=∞→x

x ? 直线y ?0 是函数x

y 1

=

的水平渐近线? 一般地? 如果c x f x =∞

→)(lim ? 则直线y ?c 称为函数y ?f (x )的图形的水平渐近线?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定理1(函数极限的唯一性)

如果极限)(lim 0

x f x x →存在? 那么这极限唯一?

定理2(函数极限的局部有界性)

如果f (x )?A (x ?x 0)? 那么存在常数M ?0和?? 使得当0?|x ?x 0|??时? 有|f (x )|?M ? 证明 因为f (x )?A (x ?x 0)? 所以对于? ?1? ???0? 当0?|x ?x 0|??时? 有

|f (x )?A |?? ?1?

于是

|f (x )|?|f (x )?A ?A |?|f (x )?A |?|A |?1?|A |?

这就证明了在x 0的去心邻域{x | 0?|x ?x 0|?? }内? f (x )是有界的? 定理3(函数极限的局部保号性)

如果f (x )?A (x ?x 0)? 而且A ?0(或A ?0)? 那么存在常数??0? 使当0?|x ?x 0|??时? 有f (x )?0(或f (x )?0)?

证明??就A ?0的情形证明?

因为A x f x x =→)(lim 0? 所以对于2A

=ε? ????0? 当0?|x ?x 0|????时? 有

2|)(|A A x f =

<-ε?)(2x f A A <-?2

)(A

x f >?0? 定理3?

如果f (x )?A (x ?x 0)(A ?0)? 那么存在点x 0的某一去心邻域? 在该邻域内? 有||2

1

|)(|A x f >?

推论 如果在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f (x )?0(或f (x )?0)? 而且f (x )?A (x ?x 0)? 那么A ?0(或A ?0)?

证明? 设f (x )?0? 假设上述论断不成立? 即设A <0? 那么由定理1就有x 0的某一去心邻域? 在该邻域内 f (x )?0? 这与f (x )?0的假定矛盾? 所以A ?0? 定理4(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

如果当x ?x 0时f (x )的极限存在? {x n }为f (x )的定义域内任一收敛于x 0的数列? 且满足x n ?x 0(n ?N ?)? 那么相应的函数值数列{f (x n )}必收敛? 且

)(lim )(lim 0

x f x f x x n n →∞

→=?

证明 设f (x )?A (x ?x 0)? 则?? ?0? ?? ?0? 当0?|x ?x 0|????时? 有|f (x )?A |?? ? 又因为x n ?x 0(n ??)? 故对? ?0? ?N ?N ?? 当n ?N 时? 有|x n ?x 0|?? ?

由假设? x n ?x 0(n ?N ?)? 故当n ?N 时? 0?|x n ?x 0|?? ? 从而|f (x n )?A |?? ? 即 §1? 4 无穷小与无穷大 一、无穷小

如果函数f (x )当x ?x 0(或x ??)时的极限为零? 那么称函数f (x )为当x ?x 0(或x ??)时的无穷小?

特别地? 以零为极限的数列{x n }称为n ??时的无穷小? 例如?

因为01lim =∞→x x ? 所以函数x

1

为当x ??时的无穷小?

因为0)1(lim 1

=-→x x ? 所以函数为x ?1当x ?1时的无穷小?

因为011lim =+∞→n n ? 所以数列{11+n }为当n ??时的无穷小? 讨论? 很小很小的数是否是无穷小?0是否为无穷小?

提示? 无穷小是这样的函数? 在x ?x 0(或x ??)的过程中? 极限为零? 很小很小的数只要它不是零? 作为常数函数在自变量的任何变化过程中? 其极限就是这个常数本身? 不会为零?

无穷小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定理1 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x ?x 0(或x ??)中? 函数f (x )具有极限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 (x )?A ??? 其中?是无穷小?

证明? 设A x f x x =→)(lim 0

? ?? ?0 ? ??? ?0? 使当0?|x ?x 0|???时? 有

|f (x )?A |?? ?

令??f (x )?A ? 则?是x ?x 0时的无穷小? 且

f (x )?A ?? ?

这就证明了f (x )等于它的极限A 与一个无穷小?之和?

反之? 设f (x )?A ?? ? 其中A 是常数? ?是x ?x 0时的无穷小? 于是

|f (x )?A |?|?|?

因?是x ?x 0时的无穷小? ?? ?0 ? ??? ?0? 使当0?|x ?x 0|???? 有

|?|?? 或|f (x )?A |???

这就证明了A 是f (x ) 当? x ?x 0时的极限? 简要证明? 令??f (x )?A ? 则|f (x )?A |?|?|?

如果?? ?0 ? ??? ?0? 使当0?|x ?x 0|???? 有f (x )?A |?????就有|?|?? ?

反之如果?? ?0 ? ??? ?0? 使当0?|x ?x 0|???? 有|?|??????就有f (x )?A |?? ?

这就证明了如果A 是f (x ) 当? x ?x 0时的极限? 则?是x ?x 0时的无穷小? 如果?是x ?x 0时的无穷小? 则A 是f (x ) 当? x ?x 0时的极限? 类似地可证明x ??时的情形?

例如? 因为333212121x x x +=+? 而021lim 3=∞→x x ? 所以2

1

21lim

33=+∞→x x x ? 二、无穷大

如果当x ?x 0(或x ??)时? 对应的函数值的绝对值|f (x )|无限增大? 就称函数 f (x )为当

x ?x 0(或x ??)时的无穷大? 记为

(或∞=∞

→)(lim x f x )?

应注意的问题? 当x ?x 0(或x ??)时为无穷大的函数f (x )? 按函数极限定义来说? 极限是不存在的? 但为了便于叙述函数的这一性态? 我们也说“函数的极限是无穷大”? 并记作

∞=→)(lim 0

x f x x (或∞=∞

→)(lim x f x )?

讨论? 无穷大的精确定义如何叙述?很大很大的数是否是无穷大? 提示? ∞=→)(lim 0

x f x x ??M ?0? ????0? 当0?|x ?0x |???时? 有|f (x )|?M ?

正无穷大与负无穷大?

+∞=∞→→)(lim )

( 0x f x x x ? -∞=∞→→)(lim )

( 0x f x x x ?

例2 证明∞=-→1

1

lim

1x x ?

证 因为?M ?0? ?M

1

=δ? 当0?|x ?1|?? 时? 有 M x >-|1

1

|? 所以∞=-→1

1

lim

1x x ?

提示? 要使M x x >-=-|

1|1

|11|

? 只要M x 1|1|<-?

铅直渐近线?

如果∞=→)(lim 0

x f x x ? 则称直线0x x =是函数y ?f (x )的图形的铅直渐近线?

例如? 直线x ?1是函数1

1

-=

x y 的图形的铅直渐近线? 定理2 (无穷大与无穷小之间的关系)

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 如果f (x )为无穷大?

则)(1x f 为无穷小? 反之? 如果f (x )为无穷小? 且f (x )?0? 则)(1x f 为无穷大? 简要证明?

如果0)(lim 0

=→x f x x ? 且f (x )?0? 那么对于M

1

=

ε? ????0? 当0?|x ?0x |???时? 有M

x f 1

|)(|=<ε? 由于当0?|x ?0x |???时? f (x )?0? 从而 M x f >|)

(1

|? 所以

)

(1

x f 为x ?x 0时的无穷大? 如果∞=→)(lim 0x f x x ? 那么对于ε1

=M ? ????0?当0?|x ?0x |???时?

有ε1|)(|=>M x f ? 即ε<|)

(1

|x f ? 所以为x ?x 时的无穷小?

简要证明?

如果f (x )?0(x ?x 0)且f (x )?0? 则?? ?0? ????0? 当0?|x ? x 0|???时? 有|f (x )|?? ? 即? 所以f (x )??(x ?x 0)?

如果f (x )??(x ?x 0)? 则?M ?0? ????0?当0?|x ? x 0|???时? 有|f (x )|?M ? 即? 所以f (x )?0(x ?x 0)?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系招生介绍_同济大学考研网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系招生介绍 一、学科介绍 1984年同济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0年相继获得其余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98年被批准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此,同济大学数学学科包括五个二级硕士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和两个博士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2005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即数学类的每个二级学科均可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的博士点评估中,基础数学博士点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二、研究方向 1、基础数学 (01多复变函数;02整体微分几何;03代数数论与模形式;04代数群、李群及其表示理论;05算子代数及其应用;06密码学) 2、计算数学 (01计算金融;02微分方程数值解;03数值逼近;04数值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应用统计;02极限理论及其统计分析;03多元统计分析) 4、应用数学 (01组合数学与图论;02金融数学;03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04泛函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5、运筹学与控制论 (01线性及非线性优化;02非线性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03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04脉冲控制理论与应用;05最优化方法) 三、人才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数学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07年至今,数学系共有14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次;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3人次;每年都有数十篇研究生论文获SCI/ISTP检索,有些研究生论文发表在SCI一区的数学刊物上。毕业研究生多数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到高校任教的毕业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些已经晋升为教授,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数学系与欧美知名高校签订研究生双学位培养协议,每年都有众多研究生到欧美国家的知名高校及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函数的极限(一)》教案

课 题:2.3函数的极限(一) 教学目的: 1.理解当x →+∞,x →-∞,x →∞时,函数f (x )的极限的概念. 2.从函数的变化趋势,理解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 3.会求当函数的自变量分别趋于+∞,-∞,∞时的极限 教学重点:从函数的变化趋势来理解极限的概念,体会极限思想. 教学难点:对极限概念如何可从变化趋势的角度来正确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 “n →∞”表示“n 趋向于无穷大”,即n 无限增大的意思n a a →∞ =有时也记作:当n →∞时,n a →a . 理解:数列的极限的直观描述方式的定义,只是对数列变化趋势的定性说明,而不是定量化的定义.“随着项数n 的无限增大,数列的项a n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列的项a n 趋近于a 是在无限过程中进行的,即随着n 的增大a n 越来越接近于a ;另一方面,a n 不是一般地趋近于a ,而是“无限”地趋近于a ,即|a n -a |随n 的增大而无限地趋近于0. 2.几个重要极限: (1)01lim =∞→n n (2)C C n =∞→lim (C 是常数) (3)无穷等比数列}{n q (1

(完整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极限》教案

课 题:2.3函数的极限(二)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并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 2.已知函数的左、右极限,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右极限. 3.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 教学难点:对“0x x ≠时,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的概念”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当x 趋向于∞即x →∞时函数f (x )的极限.当x 趋向于∞时,函数f (x )的值就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我们可以把∞看成数轴上的一个特殊的点.那么如果对于数轴上的一般的点x 0,当x 趋向于x 0时,函数f (x )的值是否会趋近于某个常数a 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 于a ”“n →∞”表示“n 趋向于无穷大”,即n 无限增大的意思n a a →∞ =有 时也记作:当n →∞时,n a →a . 2.几个重要极限: (1)01 lim =∞→n n (2)C C n =∞ →lim (C 是常数) (3)无穷等比数列}{n q (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45年,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解放后,几经国家调整,本系时有间断。于1980年,(应用)数学系正式恢复,陆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变化,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又先后引进国内知名数学家、博土生导师陈志华、陆洪文、姜礼尚教授等来数学系工作,教学和科研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建系后就已设立,文革期间中断了招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随之恢复了招生。至今本专业已培养了毕业生3000多人,数学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的许多国家,有的继续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在大型国企和外企,特别是银行、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工作,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杰出科学家和行业精英。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信息、金融保险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六、主干学科 数学。 七、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理)、数值分析(理)、数理方程(理)等。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1. 公共基础课中的有3门计算机课程,其中在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Web技术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门课程中应至少选修1门。 2. 培养方案中打*的课程为研究生阶段设置的课程,供要求较高的学生选修。 3. 各类选修课要求与建议: 本专业学生在如下的专业选修课中,选修15学分。 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运筹学(理)、应用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研)*、抽象代数(研)*、微分流形(研)*、矩阵分析(研)*、李群与李代数(研)*、偏微分方程(研)*、有限元方法(研)*、运筹学通论(研)*、图论及其应用(研)*、有限差分方法与谱方法(研)*。其中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这三门课程是金融数学方向的课群组,如果想选修金融数学方向建议3门课程全部选修。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建议选修打*的10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中的相关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课程任选,其中至少要有一门艺术类课程。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试题 同济大学13-14 二A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22144课名: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考试考查:考试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重考( )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六大题,三大张,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否则不予计分) 1. (24%) 定义双曲函数sinh z=1 2e z?e?z,cosh z=1 2 e z+e?z (1)(8%)计算它们的导数(要求仍用双曲函数表示)。 (2)(8%)这两个函数是否有零点?说明理由。 (3) (8%)求出cosh z sinh z 在扩充复平面上一切孤立奇点的类型 2.(16%)设f(z)为解析函数。 (1)(4%) 以下哪个函数可能是f(z)的实部? A. x2+y2 B. x2y2 C. 1 x2+y2+1 D. x2?y2 (2)(6%)在第(1)题基础上,进一步要求f1=1,求f z。 (3)(6%) 求积分 f z dz C 这里C为连接(0,0)和(2,0)的半圆弧。

3. (24%)设f z=sin z 1?z (1) (8%) 求f(z)在0点的Taylor展开式中前三个非零项。 (2) (8%)求f(z)在1点的Laurent展开式中前三个非零项。 (3) (8%)求积分 dz f(z) z=14.(1) (8%)求积分 dθ 2π (2) (8%)求函数 f x= 1?|x|?1

5. (10%) 求解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x′′t+4x t=e t,x0=0,x′0=0.6.(10%) 证明:对任何一条给定的落在单位圆内部,且与单位圆正交的圆弧,必定存在一个由单位圆盘到其自身的分式线性变换,将该圆弧变为区间[-1,1]。

【免费下载】同济大学复变函数

(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则(2 、管路敷设技术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3 设 在复平面解析, 并满足,则( 0 )4 ( 0 )5 设为正整数,( )6 ( )7 是的( )级极点。8 把( 直线 )映为单位圆。9 设 ,则( )10 设,则( )。二. (10分)设函数在复平面上解析,并满足。利用复数的三角表示式和C-R 条件证明:在复平面上 恒等于零。 解:由于,又由于、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同济大学复变函数以往考题

2009年B 卷 一、研究方程(10分) 方程1-=z e 在复数范围内是否有解?若有解,求出其所有的解。若无解,说明理由。 二、计算与证明(20分) 1. 已知22ln ),(y x y x u +=,x y y x v arctan ),(=。 1)证明:),(),()(y x iv y x u z f +=在复平面的第I,IV 象限(不包含y 轴)上解析。 2)对上述的 )(z f ,计算复积分?γz z f d )(,这里γ为由i -经1到i 的折线段。(8分) 2. 已知xy y x u =),(。问是否存在定义在全平面的函数),(y x v ,使得函数),(),()(y x iv y x u z f +=在复平面上解析?如存在求出一个满足条件的),(y x v ,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分) 三、 计算(20分) 已知函数z z f sin 1)(=。 1. 求 )(z f 在1点的Taylor 级数(只需展开至平方项),并指出该级数的收敛半径。(7分) 2. 求)(z f 的一切孤立奇点,并判断其类型。(8分) 3. 复平面上的极限z z z sin lim 0→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该极限,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四、计算(20分) 1. 计算广义积分?+∞ ++04 221d os x x x x c α,这里α为非负常数。(10分) 2. 利用上题结论,计算42211 )(x x x f ++=的Fourier 变换。(10分) 五、利用积分变换法求解常微分方程定解问题(10分) ???===+0 )0(',0)0()()(''x x e t x t x t 六、研究保形映照(第1题15分,第2题5分,共20分) 设D 为圆域}2|1{|<-z 和}2|1{|<+z 的公共部分。 1. 构造D 到上半平面}0{Im >z 的可逆保形映照)(z f ,且满足0)0(',)0(>=f i f 2. 该映射在i ±点是否保形?说明理由。

高数同济7版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数计系《高等数学》课程教案 课程代码:061041210 总学时/周学时:_________ 51/3 开课时间:2015年9月16日第3周至第18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制药本152班 使用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7版 教研室: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 、课程教学计划表 、教案正文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映射与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极限概念与极限运算,无穷小,两个重要极限公式,函数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2 .难点函数符号的运用,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极限定义的理解,两个重要极限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讲授,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 映射概念 定义4.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按法则f,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X到Y的映射,记作 f : X Y.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映射概念

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掌握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并会求简单的函数的极限 教学重点:运用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 教学难点:函数极限法则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些简单函数可从变化趋势找出它们的极限,如o x x x x x x o ==→∞ →lim ,01lim .若求极限的函 数比较复杂,就要分析已知函数是由哪些简单函数经过怎样的运算结合而成的,已知函数 二 0). 说明:当三 例1 求)3(lim 2 2 x x x +→ 例2 求1 1 2lim 2 31 ++-→x x x x 例3 求4 16lim 2 4 --→x x x

分析:当4→x 时,分母的极限是0,不能直接运用上面的极限运用法则.注意函数4 16 2 --= x x y 在定义域4≠x 内,可以将分子、分母约去公因式4-x 后变成4+x ,由此即 可求出函数的极限. 例4 求1 33lim 22 ++-∞ →x x x x 分析:当∞→x 时,分子、分母都没有极限,不能直接运用上面的商的极限运算法则.如果分子、2 总结:lim x x o →lim x ∞ →例5 求lim ∞ →x 分析:同例计算了。 四 (1)lim 2 1 → x (3)lim 4 →x 1 432 1 -+→x x x (5)1 1lim 2 1 +--→x x x (6)9 65lim 2 2 3 -+-→x x x x (7)1 3322lim 2 3 2 +--+∞ →x x x x x (8)5 2lim 3 2 --∞ →y y y y

五 小结 1 有限个函数的和(或积)的极限等于这些函数的和(或积); 2 函数的运算法则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函数 )(),(x g x f 的极限存在,在进行极限运算时, 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3 两个(或几个)函数的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时,他们的和、差、积、商的极限不一定不存在. 4 在求几个函数的和(或积)的极限时,一般要化简,再求极限. 六 作业(求下列极限) (1) lim -→x 2 (4)lim 0 →x (7)lim 2 →x (10)x → (13)1 3lim 2 4 3 +++∞ →x x x x x (14)2 3 3 2 )2 312( lim -+→x x x (15)3 526113lim 2 2 1 --+-→x x x x x (16) 3 526113lim 22 --+-∞ →x x x x x (17) 3 2 320 3526lim x x x x x x x ----→ (18) 3 2 323526lim x x x x x x x ----∞ →

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案

教学内§1.1 函数 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 4 学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与理论,是整个高等数 学的基础,连续、微分、积分等重要概念都归结于极限 . 因此掌握极限的思想与方法是 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条件 . 本章将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介绍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实数概述 1、实数与数轴 1)实数系表 2)实数与数轴关系 x,x 0 1)绝对值的定义: x x,x 0 x,x 0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绝对值的性质 练习:解下列绝对值不等式:① x 5 3 ,② x 1 2 3、区间 (1)区间的定义:区间是实数集的子集 (2)区间的分类:有限区间、无限区间 ① 有限区间:长度有限的区间 设 a 与 b 均为实数,且 a b ,则 (3)实数的性质: 封闭性 有序性 稠密性 连续性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 [a ,b ) 数集{ x a x b }为以a 、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 a ,b ] 区间长度: b a ② 无限区间 数集{ xa x }记作[a , ), 数集{xa x }记作( a , ) 数集{ x x a }记作( ,a], 数集{ x x a }记作( ,a ) 实数集 R 记作( , ) 3)邻域 ① 邻域:设 a 与 均为实数,且 0 ,则开区间( a , a )为点 a 的 邻域 记作U(a, ) ,其中点 a 为邻域的中心, 为邻域的半径 ② 去心邻域:在的 邻域中去掉点 a 后,称为点 a 的去心邻域,记作 U (a, ) (二)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 设有一非空实数集 D ,如果存在一个对应法则 f ,使得对于每一个 x D ,都有一个 惟一的实数 y 与之对应,则称对应法则 f 是定义在 D 上的一个函数. 记作 y f(x), 其中 x 为自变量, y 为因变量,习惯上 y 称是的函数。 定义域: 使函数 y f ( x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即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D 函数值:当自变量 x 取定义域 D 内的某一定值 x 0时,按对应法则 f 所得的对应 值 y 0 称 为函数 y f(x)在 x x 0时的函数值,记作 y 0 f(x 0)。 值 域:当自变量 x 取遍 D 中的一切数时,所对应的函数值 y 构成的集合,记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闭区间,记作 [a ,b ]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开区间,记作 ( a ,b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修订版)主编:马柏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1. 用复数的代数形式a +ib 表示下列复数 π/43513 ; ;(2)(43);711i i e i i i i i -++++ ++. ①解i 4 πππe cos isin 44-??????=-+- ? ? ? ??? ?? ?? ②解: ()()()() 35i 17i 35i 1613i 7i 1 1+7i 17i 2525 +-+==-++- ③解: ()()2i 43i 834i 6i 510i ++=-++=+ ④解: ()31i 13 35=i i i 1i 222 -+-+=-+ 2.求下列各复数的实部和虚部(z =x +iy ) (z a a z a -∈+ ); 33 3;;;.n z i ① :∵设z =x +iy 则 ()()()()()()()22 i i i i i i x a y x a y x y a x a y z a z a x y a x a y x a y -++-????+--+-????===+++++++ ∴ ()222 2 2 Re z a x a y z a x a y ---??= ?+??++, ()22 2Im z a xy z a x a y -?? = ?+??++. ②解: 设z =x +iy ∵ ()()()()() ()()()3 2 322222222 3223i i i 2i i 22i 33i z x y x y x y x y xy x y x x y xy y x y x y x xy x y y =+=++=-++??=--+-+??=-+- ∴ ()332 Re 3z x xy =-, ()323Im 3z x y y =-. ③解: ∵ (( )( ){ }3 3 2 3 2 111313188-+? ???== --?-?+?-????? ? ?? ?? ()1 80i 18 = += ∴Re 1=?? , Im 0=?? . ④解: ∵ () ( )(( )2 3 3 2 3 13131i 8 ??--?-?+?-???? =?? ()1 80i 18 = += ∴Re 1 =? ? , Im 0=? ? . ⑤解: ∵()()1,2i 211i, k n k n k k n k ?-=? =∈?=+-???¢. ∴当2n k =时,()()Re i 1k n =-,()Im i 0n =; 当 21n k =+时, ()Re i 0 n =, ()()Im i 1k n =-. 3.求下列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 12;3;(2)(32); .2 i i i i +-+-++ ①解:2i -+= 2i 2i -+=-- ②解:33-= 33-=- ③解:()( )2i 32i 2i 32i ++=++= ()()()()()()2i 32i 2i 32i 2i 32i 47i ++=+?+=-?-=- ④解: 1i 1i 22++== ()1i 11i 222i ++-??== ??? 4、证明:当且仅当z z =时,z 才是实数. 证明:若z z =,设i z x y =+,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11章 无穷级数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的: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与P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3.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会用根值判别法。 4.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5.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理解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常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 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11. 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和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狄利克雷定理,会将定义在[-l ,l]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会将定义在[0,l]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会写出傅里叶级数的和的表达式。 教学重点 : 1、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 3、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4、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 5、,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6、傅里叶级数。 教学难点: 1、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2、莱布尼茨判别法; 3、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4、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习题答案

一、将下列复数用代数式、三角式、指数式表示出来。 (1) i 解:2 cos sin 2 2 i i e i π ππ==+ (2) -1 解:1cos sin i e i πππ-==+ (3) 13i + 解:()/31322cos /3sin /3i i e i πππ+==+ (4) 1cos sin i αα-+ 解: 2 221cos sin 2sin 2sin cos 2sin (sin cos ) 2 2 2 2 2 2 2sin cos()sin()2sin 222222 i i i i i e παα α α α α α αααπαπαα ?? - ??? -+=+=+? ?=-+-= ??? (5) 3z 解:()3333cos 3sin 3i z r e r i θθθ==+ (6) 1i e + 解:()1cos1sin 1i i e ee e i +==+ (7) 11i i -+ 解: 3/4 11cos 3/4sin 3/411i i i i e i i i πππ--==-==+++ 二、计算下列数值 (1) a ib + 解: 1ar 2ar 2 2 22 4 21ar 2 2421ar 2242 b b i ctg k i ctg k a a b i ctg a b i ctg a a i b a b e a b e a b e a b e ππ?? ?? ++ ? ? ?? ?? += += +?+?=? ?-+? (2) 3 i 解:6 226 36346323 2332 2322 i k i i i i k i e i i e e e e i π ππππππππ?? ??++ ? ???????+ ?????+ ??? ?=+ ?? ??====-+? ??=-?

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教案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42 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选择题 1、(2011·重庆高考理科·T3)已知x 2ax 1lim 2x 13x →∞-??+= ?-? ?,则=a ( ) (A) -6 (B) 2 (C) 3 (D)6 【思路点拨】对小括号内的表达式进行通分化简利用极限的相关性质求出a 的值. 【精讲精析】选D. x x 2x 16x (ax 1)(x 1)lim lim x 13x 3x(x 1)→∞→∞??-+--??+= ???--???? 22x ax (5a)x 1a lim 2,3x 3x 3 →∞??+-+===??-??所以.6=a 2、(2011·四川高考理科·T11)已知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3(2)f x +, 当[0,2)x ∈时,()f x =22x x -+,设()f x 在[22,2)n n -上的最大值为*([0,)n a n N ∈且 {}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lim n n S →∞=( ). (A )3 (B )52 (C) 2 (D )32 【思路点拨】 首先需要确定数列{}n a .先由1n =求出1a ,当2n =时,由()3(2) f x f x =+可推得 1()(2)3 f x f x =-,先求出(2)f x -的最大值,在求()f x 的最大值,即求得2a , 3,4,...n =依次求 解. 【精讲精析】选D , [)[)[)22122,20,2,0,2()2(1)1n n n x f x x x x =-=∈=-+=--+时,时,, ()=(1)1f x f =最大值,1 1.a ∴= [)[)[)[)222,22,4,2,420,2n n n x x =-=∈-∈时,若,则, 2(2)22(2)f x x x -=--+-()

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限和连续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1.1 函数 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 定义域: D(f), 值域: Z(f). 2.分段函数: ?? ?∈∈=21)()(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 4.反函数: y=f(x) → x=φ(y)=f -1(y) y=f -1 (x) 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 y=f -1(x), D(f -1)=Y, Z(f -1)=X 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 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 3.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函数:f(x+T)=f(x), x ∈(-∞,+∞) 周期:T ——最小的正数 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 ∈(a,b) ㈢ 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 , (c 为常数) 2.幂函数: y=x n , (n 为实数) 3.指数函数: y=a x , (a >0、a ≠1) 4.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a ≠1)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y=arctan x, y=arccot x ㈣ 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1.复合函数: y=f(u) , u=φ(x) y=f[φ(x)] , x ∈X 2.初等函数:

高中数学教案:极限与导数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

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4月30日) 教学目标:掌握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并会求简单的函数的极限 教学重点:运用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 教学难点:函数极限法则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些简单函数可从变化趋势找出它们的极限,如o x x x x x x o ==→∞→lim ,01lim .若求极限的函数比较复杂,就要分析已知函数是由哪些简单函数经过怎样的运算结合而成的,已知函数的极限与这些简单函数的极限有什么关系,这样就能把复杂函数的极限计算转化为简单函数的极限的计算. 二 、新课讲授 限,分别等于这两个函数的极限的和、差、积、商(作为除数的函数的极限不能为0). 说明:当C 是常数,n 是正整数时,)(lim )]([lim x f C x Cf o o x x x x →→= n x x n x x x f x f o o )](lim [)]([lim →→= 这些法则对于∞→x 的情况仍然适用. 三 典例剖析 例1 求)3(lim 2 2x x x +→

例2 求1 12lim 231++-→x x x x 例3 求4 16lim 24--→x x x 分析:当4→x 时,分母的极限是0,不能直接运用上面的极限运用法则.注意函数 4 162--=x x y 在定义域4≠x 内,可以将分子、分母约去公因式4-x 后变成4+x ,由此即可求出函数的极限. 例4 求1 33lim 22++-∞→x x x x 分析:当∞→x 时,分子、分母都没有极限,不能直接运用上面的商的极限运算法则.如果分子、分母都除以2 x ,所得到的分子、分母都有极限,就可以用商的极限运用法则计算。 总结:),(lim ,lim *N k x x C C k o k x x x x o o ∈==→→ )(01lim ,lim *N k x C C k 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