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分析及建议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分析及建议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分析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9-06-11T17:40:07.5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冯柳阳李洋[导读] 摘要:随着核电快速发展,政府及公众对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关注程度愈加强烈。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随着核电快速发展,政府及公众对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关注程度愈加强烈。本文以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求为依据,对核电厂的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选址、组成、设备配置等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差异性;建议 1 引言

近年来,核电作为绿色能源迅猛发展,但其周边辐射环境状况同样受到民众及政府的担忧。各级部门陆续颁布相关法规督促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向安全化、标准化迈进。但该系统在实际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性监测系统运行及移交,因此开展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分析建议工作十分重要。

2 概述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一般由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测系统(一般由监测子站及前沿站组成)和流出物监测系统(一般分为在线连续监测和流出物检测实验室两种方式)两部分组成,兼顾核事故应急环境辐射监测[1]。

3 分析及建议 3.1 选址

监测子站选址应依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交通、电力、主导风向等影响等选定站位[2]。但是部分核电厂其监测子站位于海岛之上,巡检便利性差,巡检人员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建议尽量避开海岛等不利于巡检的区域并与核电厂子站保持兼容,加强子站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部分核电厂前沿站实验室与厂区距离较远,不方便日常管理巡视,极大阻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建议前沿站实验室应设置在基础设施良好的地方,以便于巡视管理。

流出物实验室建设在厂区内,有利于流出物样品由核电厂向省站的传递和废液的回收。但对电厂来说,由于流出物实验室所用水、电、消防等配套共用电厂相关系统,导致后续移交时无法完全分割,致使电厂在最终验收后也得承担配套系统维修工作;对于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以下简称省站)来说,由于进出核电厂尤其是保护区很不方便,同时距离相对较远,不利于省站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3.2 建设

部分电厂监测子站建设配有应急移动监测系统,其价格昂贵。但规范指出,应急移动监测系统不属于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范畴。据实际情况,这些移动监测设备作用不大,专家指出,应急移动监测设备不属于规范范畴。主要监测设备应设置备用,以防出现设备损坏,维修期长,无法正常开展监测等情况。各电厂软件系统差异性较大,部分核电厂甚至存在由于软件系统问题导致验收时间延滞状况。软件方面应选用有优秀实践经验的承包商承担,以免出现验收延滞。

目前国内新建系统多使用一体化站房,有便于安保、施工时间短、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3]。但也出现了些许弊端,空气中碘采样器因一体化站房导致采样量受风向影响,部分采样设备管道过长降低采样效率、部分数据因雷击丢失等情况。一体化站房在建设中,建设及运行单位应充分考虑设备性能及采样要求,电子设备应具信号电路接地、电源接地和保护接地系统防止雷击造成的数据丢失。

监测用房需充分考虑发展需要,设有余地,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打扰[4]。做好通风、内部装修及防护、控制温湿度。监测用房在分区布置时应将预处理间及实验室设置在顶层,减少实验过程中烘干及灰化等过程造成的气味难扩散问题及实验室通风柜排气问题等,还可有效减少管道长度,便于维修维护;因相关仪器设备的避光及恒温恒湿工作环境,应将测量间放置在一楼。

4 总结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规范》及《技术要求》是验收的重要依据,严格按其开展工作;以实用性和经济性为前提,充分与省站、省厅以及浙江中心、华东站沟通,尤其是与省站的沟通,避免变更及后续返工;根据《核安全法》要求,后续需要公开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建议监督性监测子站与IEM系统监测子站所用测量设备及汇总中心软件保持一致;并加强核电厂与省站的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关于印<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环发[2012]16号)[EB/OL].

[2]《关于印发<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具体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核安函[2014]49号)[EB/OL].

[3]张瑜.浅谈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要求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4):51-53.

[4]赵顺平.环保部门对核电站流出物实施监督监测方案初探[C].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105.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XXX有限公司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1、目的 为加强公司辐射源的安全管理,保护工作环境,防止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2、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要求 2.1概述:我公司拟上放射性同位素料位仪12台,各含四类放射源Cs-137一枚。放射源Cs-137发出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可能使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增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2使用期间辐射环境监测 2.2.1监测对象:含密封源液位仪辐射; 2.2.2监测项目:γ射线剂量当量率; 2.2.3监测范围:以放射源为中心,周围50m范围内; 2.2.4监测点位:含密封源液位仪检测仪安装周围; 2.2.5监测内容: ①人员监测:对职业人员进行职业照射的监测;在事故情况下对相关人员进行个人监测。 ②设备监测:对液位检测仪外表、四周的辐射强度进行监测,进行源的泄漏检验,判断其使用情况是否良好。 ③工作场所监测:对液位检测仪安装位置四周,车间内、外周围50m范围内进行监测,掌握该仪器的辐射水平。 2.2.6监测单位:公司聘请具备放射性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2.2.7监测频率:每年1-2次。

2.3污染事故监测 当密封源破坏造成环境污染时,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监测: 2.3.1污染区及周围γ射线剂量当量率,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2.3.2污染区及周围环境相关环境介质中使用源放射性核素含量。 2.3.3仪器设备放射性污染水平。 2.3.4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2.4.监测结果评价 结合监测结果,根据国家标准判断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工作需要。辐射水平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实行分区管理。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浅谈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论文摘要:现今,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以及后评价期,均是由环境监测数据来作为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nowadays,thedevelopment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workisfac ing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environmentalmonitoringi sthroughouttheentir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ystem.t heearlyevaluationperiod,constructionperiod,operationperio dandaftertheevaluationperiodof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 smentareallsupportedbyenvironmentalmonitoringdatawhichist hetechnicalbasisof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andhad thestrongsupervisionfunc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答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答理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4550—1993 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7134,—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199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1997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 7172—1987)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原GB 7173—1987) NY/T 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 9834—1988) NY/T 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 9837—1988) NY/T 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 12298—1990) NY/T 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原GB 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2 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B、C层或A、C等层的土壤样品。 3.5 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1 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1.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1.2 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 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Eh、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1.4 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 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4.1.6 土壤环境背景资料: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 4.1.7 其他相关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资源调查规划、行政区划图、土壤类型图、土壤环境质量图等。 4.2 监测单元的划分 农田土壤监测单元按土壤接纳污染物的途径划分为基本单元,结合参考土壤举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别、行政区划等要素,由当地农业环境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 4.2.1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2017年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

医院 2017年度放射安全与防护状况 年度评估报告 (盖章) 2017年1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放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2) 三、放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3) 四、放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放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 情况 (5) 五、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 位素、射线装置台帐 (8) 六、场所放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 (11) 七、放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 (12) 八、核技术利用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 (13) 九、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 (14) 十、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 (15) 十一、年度评估结论 (16)

一、项目概况 单位名称地址邮编 法人代表 名称 联系人联系电话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用途 放射诊疗 许可申请 申请日期 审核审核时间 放射诊疗许可证编号放射诊疗许 可证颁发 时间 放射诊疗许 可证颁发 部门 项目历史情况简介: **年* 月份开始引入设备,提前组织人员参与操作资格培训,同时进行环保审批。设备引入后对设备设置场所进行环境监测。请相关监察单位进行检测,对放射源周围环境进行检查,购买各种辐射防护设备,防止出现辐射事故的出现。* 月中旬开始设备投入运行。 *年*月份新引入设备,提前组织人员参与操作资格培训,同时进行环保审批。设备引入后对设备设置场所进行环境监测。请相关监察单位进行检测,对放射源周围环境进行检查,购买各种辐射防护设备,防止出现辐射事故的出现。*月初准备投入使用。未在进行其他改建或扩建活动。 1

二、放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目前我院放射安全和防护设施、设备的数量、种类以及运行维护等情况如下: 我院射线装置***光机、***CT机、使用位置在医院**号病房楼**楼的**科检查室; 射线检查室与操作台隔有铅板玻璃。 生产厂家对射线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调试、维护和保养,设备运行良好。 2

浅谈如何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摘要:近几十几年来,环保问题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而环境质量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环节,贯穿于整个环评体系,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从环境监测的概念、工作现状出发,并针对环境监测的现存问题提出具体措施。 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几十年来,国人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到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是历史性的进步。环境监测因其可以有效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一直为国家环保部门所重视,并被视为环保的基础性工作。而当前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使得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成为当前的大势所趋。本文从人员、技术和管理工作三方面,指出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提高监测人员素质、重视监测技术仪器、健全管理体系等设想,为环境监测的研究抛砖引玉。 1.关于环境监测 染因子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并观察其变化趋势,分析其对环境影响程度的科学行为,以方便相关政府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监督,防止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惩戒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与个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主要的职能是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不仅为人们了解环境质量、进行正确的环

评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管理措施、立法机构的环保立法工作提供科学而具体的客观依据。 2.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现状 计量认证工作,严格把关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接下来的三十年间,我国颁布一些相关法律制度,对监测机构的工作进行了逐步细化的规范。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已经成功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作涵盖范围涉及到监测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相关环节。而国内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也初步形成了,目前许多污染因子都有了相关的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此外,相关部门还定期进行环境质量报告,公示于众。可以说,目前我国已经成功构建了覆盖城镇和农村的巨大监测网络,对我国环保事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1.参差不齐的环境监测人员素质 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中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学历低下和道德水平低下,不能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而因为缺乏专业培训,他们的专业水平非常有限;又因为监测机构中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他们知识更新慢,难以接受新思想、新技术。以上等等因素,都使得疑难问题出现时,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结构极不合理,复合型

关于环保调查报告4篇

关于环保调查报告4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环保调查报告4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关于环保调查报告1 一、课题提出: 这也许是一个老掉牙的课题,可是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曾经优美的环境已不复存在,曾经的调查结果也已不符和现在居民的想法,况且目前龙湾区确实面临着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居民的环境意识到底如何,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思想占上风吗?因此,作为地理调查组组员的我们针对龙湾区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内容: 1、了解永强一带的环境质量,垃圾筒及清洁工人的状况; 2、根据存在的问题,列表调查(附后)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敲醒环境意识正处于“朦胧”状态的居民,从而提高他们的警觉性:

2、让居民了解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好政府工作,同时也让单位人员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制度、措施; 对提高龙湾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步骤: 1、走访附近街道并取景拍照 2、设计问卷,发放填写 3、访问环保局职能部门 4、分析并总结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 设计问卷(共15题)发放204张并全部收回 具体方法:在龙湾区踩点永中、状元、永昌、瑶溪五个街道的部分居民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当面填写并收回。 2、调查对象 我们调查的对象为龙湾部分居民的沿街的经商者,另外还有学生、农民、工人、医生等。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7.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 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 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 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平等进行监测。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

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分析及建议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分析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9-06-11T17:40:07.5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冯柳阳李洋[导读] 摘要:随着核电快速发展,政府及公众对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关注程度愈加强烈。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随着核电快速发展,政府及公众对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关注程度愈加强烈。本文以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求为依据,对核电厂的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选址、组成、设备配置等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差异性;建议 1 引言 近年来,核电作为绿色能源迅猛发展,但其周边辐射环境状况同样受到民众及政府的担忧。各级部门陆续颁布相关法规督促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向安全化、标准化迈进。但该系统在实际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性监测系统运行及移交,因此开展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分析建议工作十分重要。 2 概述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一般由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测系统(一般由监测子站及前沿站组成)和流出物监测系统(一般分为在线连续监测和流出物检测实验室两种方式)两部分组成,兼顾核事故应急环境辐射监测[1]。 3 分析及建议 3.1 选址 监测子站选址应依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交通、电力、主导风向等影响等选定站位[2]。但是部分核电厂其监测子站位于海岛之上,巡检便利性差,巡检人员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建议尽量避开海岛等不利于巡检的区域并与核电厂子站保持兼容,加强子站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部分核电厂前沿站实验室与厂区距离较远,不方便日常管理巡视,极大阻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建议前沿站实验室应设置在基础设施良好的地方,以便于巡视管理。 流出物实验室建设在厂区内,有利于流出物样品由核电厂向省站的传递和废液的回收。但对电厂来说,由于流出物实验室所用水、电、消防等配套共用电厂相关系统,导致后续移交时无法完全分割,致使电厂在最终验收后也得承担配套系统维修工作;对于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以下简称省站)来说,由于进出核电厂尤其是保护区很不方便,同时距离相对较远,不利于省站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3.2 建设 部分电厂监测子站建设配有应急移动监测系统,其价格昂贵。但规范指出,应急移动监测系统不属于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范畴。据实际情况,这些移动监测设备作用不大,专家指出,应急移动监测设备不属于规范范畴。主要监测设备应设置备用,以防出现设备损坏,维修期长,无法正常开展监测等情况。各电厂软件系统差异性较大,部分核电厂甚至存在由于软件系统问题导致验收时间延滞状况。软件方面应选用有优秀实践经验的承包商承担,以免出现验收延滞。 目前国内新建系统多使用一体化站房,有便于安保、施工时间短、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3]。但也出现了些许弊端,空气中碘采样器因一体化站房导致采样量受风向影响,部分采样设备管道过长降低采样效率、部分数据因雷击丢失等情况。一体化站房在建设中,建设及运行单位应充分考虑设备性能及采样要求,电子设备应具信号电路接地、电源接地和保护接地系统防止雷击造成的数据丢失。 监测用房需充分考虑发展需要,设有余地,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打扰[4]。做好通风、内部装修及防护、控制温湿度。监测用房在分区布置时应将预处理间及实验室设置在顶层,减少实验过程中烘干及灰化等过程造成的气味难扩散问题及实验室通风柜排气问题等,还可有效减少管道长度,便于维修维护;因相关仪器设备的避光及恒温恒湿工作环境,应将测量间放置在一楼。 4 总结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规范》及《技术要求》是验收的重要依据,严格按其开展工作;以实用性和经济性为前提,充分与省站、省厅以及浙江中心、华东站沟通,尤其是与省站的沟通,避免变更及后续返工;根据《核安全法》要求,后续需要公开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建议监督性监测子站与IEM系统监测子站所用测量设备及汇总中心软件保持一致;并加强核电厂与省站的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关于印<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环发[2012]16号)[EB/OL]. [2]《关于印发<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具体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核安函[2014]49号)[EB/OL]. [3]张瑜.浅谈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要求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4):51-53. [4]赵顺平.环保部门对核电站流出物实施监督监测方案初探[C].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105.

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1]

百色市妇幼保健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 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本单位不具备专业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且自行监测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本单位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委托具有国家、百色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本院承担。 第七条开放型辐射工作场所的监测,还应包括场所内地面、操作台、设备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监测。有流出物的场所还应对流出物及其周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第八条监测记录或报告应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如发现监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辐射活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第十条辐射安全防护建立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应随本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一并提交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浅谈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介绍了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完善质量管理的技术、能力、人员、物质、经费保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保障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为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而实施的各种管理行为的总和。环境监测活动包括水、气、声、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领域,涉及方案设计、点位布设、采样、现场测试、样品运输、药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数据审核、综合分析和评价等所有监测环节。环境监测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内容。 1.1 技术保障 为保证监测活动的规范性和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各领域的监测活动都建立了相应的技术体系,规定了各种监测行为的技术要求。到目前,以颁布了20余项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包括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海水、生物、噪声、土壤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在内的近50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对环境监测活动进行质量控制是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标准不仅是开展各项监测活动的依据,也为实施监测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保障。采样点位或断面的设定原则、监测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需求、监测行为的操作技术要求,监测仪器调试的技术指标要求、质量控制手段的选取、质量控制频次的要求、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指标合格性判断依据、实验室用水及化学试剂的基本要求等等,所有的质量控制行为都是以监测技术要求为基本依据的,所以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监测手段和技术也不断进步,对现有方法进行及时论证。清理和修订,尽快填补有机污染监测、在线监测、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等领域监测方法的空白,加大标准方法的前期可研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的研究和转化,开展与监测方法相配套的质控技术研究,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等,都成为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12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放射性的来源及危害; 2.熟悉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3.掌握放射性监测方法; 4.了解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本章重点 放射性危害、放射性监测 △本章难点 放射性监测方法 △本章教学目录 12.1概述 1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12.3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12.1 概述 12.1.1放射性 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在核衰变过程中总是放射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凡具有自发地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称作放射性物质。 12.1.2放射性的来源 放射性污染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 12.1.2.1天然放射性来源 ⑴宇宙射线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初级宇宙射线是指从外层空间射到地球大气的高能辐射,主要成分为质子(83%~89%)、α粒子(10%~15%)及原子序Z≥3的轻核和高能电子(1%~2%),这种射线能量很高,可达1020MeV以上。初级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和电磁辐射称为次级宇宙射线。 ⑵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线核素。如14N(n,T)12C反应产生的氚,14N(n,P)12C反应产生的14C; ②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这种系列有三个,即铀系,其母体是238U;锕系,其母体是235U;钍系,其母体是232Th。 ③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这类核素约有20种,如40K、87Rb、209Bi等。 12.1.2.2 人为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a.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b. 核工业 c.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d.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12.1.3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途径: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或粘膜侵入。 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辐射引起的电子激发作用和电离作用使机体分子不稳定,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辐射不仅可扰乱和破坏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而且可以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生育力降低、寿命缩短等)和遗传损伤效应(流产、遗传性死亡和先天畸形等)。 1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12.2.1 监测对象和内容 监测对象: ①现场监测,即对放射性物质生产或应用单位内部工作区域所作的监测; ②个人剂量监测,即对放射性专业工作人员或公众作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 ③环境监测,即对放射性物质生产和应用单位外部环境,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生物、固体废物等所作的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 ①α放射性核素,即239Pu、226Ra、222Rn、210Po、222Th、234U、235U等; ②β放射性核素,即3H、90Sr、89Sr、134Cs、137Cs、131I和60Co等。这些核素在环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其毒性也较大。 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全程质量控制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全程质量控制 随着PM2.5监测技术的逐渐推广,人们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也越来越关注,而除却PM2.5以外,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总悬浮微粒以及酸沉降等颗粒状污染物也是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本文笔者结合目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阐述,并提出了大气监测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标签:大气环境;环境监测;问题;现状;对策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无论是其工作内容还是所监测环境样品的成分,都非常复杂,包括环境质量策划、环境保证、环境控制以及环境监督等内容。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应当要严格遵守相关监测计划和规程,充分贯彻落实标准监测步骤,并保证每一个工作步骤的进展都随时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才能够把握好监测质量,为监测工作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精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1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质控方式较为单一,新技术控制标准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大气环境监测质控方式比较单一,部分单位仍旧是以数据对比、平行样测试、密码样测试以及加标回收等方式为主,整个监测工作中缺乏比较系统性地评价。虽然随着近年来科學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型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出现,如自动空气在线监测系统等,然而这些新监测技术的控制标准与要求尚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1.2 质控体系不够健全,缺乏质控全过程管理 现阶段的大气环境监测机构均都设有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组织等质控体系,并且为了能够让质控体系有效发挥出其功效。目前的系统环境质控体系仍不够健全,其工作主要还是在实验室内展开,而并未切实落实到位,因此导致了职能稍显单一。再者,部分质控工作并没有实现全过程管理,其实验室建设及计量认证建设比较滞后,经费也有所不足,因而使得质控工作太过局限性。 1.3 现场监测管理不足,影响监测数据实用性 现场监测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然而部分大气环境监测机构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场监测的重要性,其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对现场监测的管理不足。例如,设置与采样大气环境监测点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其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监测人员往往并不落实好现场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作者郑开想 核电丁第一次进行装料运行前期一定要展开2年以上时间的辐身环境本底调查,获得核电厂咐近的本底检测的放射性枋含量的一些信息,这主要有海洋介质即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水等)、γ辐射水平、陆地介质即陆上动植物、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它成为核电厂装料工作前期辐射背景下的依据资料。这份原始资料能够给核电厂后面进行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核电厂进行工作的时候,以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核电厂咐近地区环境的具体情况展开发析;核电厂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事故的发生的大小程度去进行分析;核电厂没有使用之后,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作为借鉴对象,去分析核电厂退役治理的具体效果并且云进行评估核电厂退役后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 并且,第一次装料前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即是它的运行阶段与国家主管部分委托营运单位反应堆第一次进行装料许可证的重要因素即为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 1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1. 1 本底调查依据的具体研安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的进行主要以“核动力厂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中9.1.1的规定:在第一次给核动力厂内的第一组设备装料使用之前,厂方必须将厂所在地的辐射水平进行基本调查,获取本地本年度、去年甚至前年的辐射相关数据。在已有核电厂中增加机组之前,应该对近期(一年内)当地的辐射情况进行调查。当然本规定中关于新厂首次装料的说明通常并无异议和疑问,毕竟在建厂之前当然有必要对周边环境的辐射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但是对于在原厂址上增设机组的环境调查要求,部分人颇有不解。依据《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修订编制说明》中相关解释,可以发现《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规定》(NB/T20246—2013)中不仅要求对厂址所在地区内环境进行调查,而且还设定了具体的调查项目、范围和频次,并且提供了指导,帮助调研者选择合适的指示生物,同时给出了每月至少采样一次气溶胶和大气沉降的评测原则。《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中则给出较EJ / T 1131—2001版本规定更加细致的要求,不能设定了具体的检测的项目、范畴和平率,并补充了布设介质的原则,且对调查样本的收集、保存、监测手段、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优化提升等进行了进一步说明,目前已被国内核电厂广为应用于环境本底监测。《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从原则上就本底检测的方法、样品和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欧化提升做出了规定,要求本底监测地理范畴不应小于80 km,不同于其他标准大多要求的50 km,这一点不太被专家们认可,与实际状况也有一定差异,在现实中,多保证50km范畴,只有极少部分监测范围达到80km。 综合前文内各种标准,不难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黄金本地监测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核电厂对其周边环境的辐射本本底开展监测研究。不过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分析。 1. 2调查特征和当前执行情况 1. 2. 1 特征分析 (1)监测周期至少为两年,周期较长。 (2)监测对象颇为复杂,不仅要检测空气(包括其中的气溶胶、3H及14C、沉降物、γ吸收剂量率)、各种水(包括地表/下水、饮用水、雨水)、泥土(包括河/海底泥等)、还要检测动物(家养禽畜和鱼类、海洋贝壳等软体生物)、植物(松针、海洋植物、藻类)

关于茂名环境调查报告

关于茂名环境调查 报告

地理科学08级实践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茂名市周围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3月29日—4月2日 调查地点:茂名学院 调查内容:调查茂名市主要的环境污染 调查目的:让人们了解身边的环境,呼吁大家共同参与环保活 动,另外,结合茂名市的环境问题的研究,提高自 己在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 调查意义: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理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 要 学生姓名:何浓笑班级地理08-2班学号: 指导教师及职称:陈修文教授成绩: —第二学期 理学院地理系

一、引言 记得第一次来到茂名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茂名的空气很差,直到现在,依然不见好转。因此,为了解茂名的环境境况以及人们对其看法,我以邮件的形式调查茂名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调查对象为本校的部分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很多人认为茂名的环境条件不好,空气质量差,水污染严重,以小东江尤为突出。只有绿化工程尚算满意。另外,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有待提高。下面,我将全面分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问题。 二、数据及现状分析 (1)大气污染数据及现状 每次外出,都会看到路上尘埃飞舞,一些摩托车司机都会戴上口罩,可想而知,茂名市的大气污染有多严重!在调查的80人中,50人认为空气质量很不好,28人认为空气质量还过得去,只有2人认为空气质量很好。请见图a。

图a 据了解,茂名市的空气质量差,主要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调查中,12人认为引起茂名市空气污染的原因是炼油产的存在,20人认为车辆多,47人认为两种情况都有,而只有1人认为空气污染不严重。请见图b。茂名市城区工业废气主要污染源是茂名石化炼油厂和茂名热电厂,这两家企业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占82.58%;废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占89.0%。而交通运输方面,汽车和火车是茂名市使用较多的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市区的汽车,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市区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市区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辐射环境监督调研报告

辐射环境监督调研报告 随着科技的别断进步,众多的电子、电气产品以及无线电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别仅给人们的日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随之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咨询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纠纷造成的群众投诉、信访事件迅速增加,某些地点甚至发生了群体性事件,严峻妨碍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且也暴露出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滞后与别脚,怎么有效地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咨询题。 1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各种电器、通讯设备以及电力设施等在运行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当人们别需要的电磁辐射发射到环境中并妨碍他人躯体健康或干扰他人正常工作、日子时,就称为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来源要紧包括: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讯、雷达设备;工业、科研、医疗使用的高频设备;交通运输系统;高压输变电系统;各类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机理要紧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又称短期效应,要紧是使人体组织或器官受到别可恢复的损害,比如眼晶体受损等,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直接照耀甚至能够致人死亡;非热效应又称长期效应,要紧表现为人体的分泌、免疫等系统受到妨碍以及患癌症的惊险度增加等。除了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妨碍外,电磁辐射污染还可对电器设备产生干扰,比如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广播电视信号产生干扰等。 2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存在的咨询题 随着电磁类设备、设施的迅猛进展,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水、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环境污染源,同时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别断提高,人们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咨询题越来越重视,对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电磁辐射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却相对滞后,监管水平别高,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咨询题,要紧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别完善,标准别统一 目前,原国家 (2)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咨询题别受重视 由于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无色、无味,别易发现,同时通常是在受到长期的较高强度的累积照耀后才表现出对人体健康的妨碍,所以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咨询题长期得别到重视,在环境监管工作中也别能与大气、水、噪声污染并重。而在络通信高度发达、信息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环境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产生妨碍的话题却早已经过各种媒体途径在民间广泛传播,各种随之而来的质疑、投诉、纠纷、信访事件也让环境监管部门措手别及。 (3)地市级以下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建设别脚 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采纳四级监管、两级审批的形式,但由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监管专业性很强,地市级、县级环保部门往往因为监管能力建设别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用监测设备而导致监管工作别能有效地开展。 (4)公众宣传别脚 由于国内外各种媒体在对电磁辐射进行报道时,往往过分地强调甚至夸大电磁辐射的危害,缺乏对电磁辐射基础知识及其相关科学理论的普及,使群众对其产生恐怖、抵制心理,再加上部分电磁辐射项目建设单位缺乏宣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别重视公众参与调查并及时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妨碍评价事情进行公示,甚至弄虚作假,引起群众的别满,也给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许多别必要的烦恼。 3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的对策 (1)加强立法、统一标准

北京市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试行)

北京市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试行) 京环发〔2011〕347号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辐射工作场所监测,规范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监测行为,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市环保局制定了《北京市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北京市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的单位可选择自行监测。自行监测单位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的单位,可委托具有国家、北京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委托方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