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药研发现状

抗癌新药研发现状
抗癌新药研发现状

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在被确诊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病人5年存活的几率锐减至11%因此,当今年4月份一个用来治疗肾癌的革新产品获得批准时,Loran医生如释重负。Oncophage是个癌症疫苗,防止癌症复发的时间或可长达两年,由美国创业企业Antigenics 开发。

但是,美国人恐怕没有这么幸运。Loran在莫斯科行医,而俄罗斯目前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批准Oncophageh市的国家。有关Oncophag的试验数据还没能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信服。为此,Antigenics公司必须实施另外一项临床试验,这项试验将花费8~10年的时间和5亿美元的费用,而这远远超出了Antigenics 公司所能。这个例子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抗癌药开发所面临的困境。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向癌症宣战以来,美国政府已经为肿瘤学研究投入

了750多亿美元的资金,制药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规模更是惊人。然而,在过去30 年里,癌症的死亡率仅仅下降了7%左右,其中大部分进展是在最近几年中取得的。

现在,每天仍有1,500名美国人死于癌症,美国为此每年付出2,100亿美元的代价,并且这个数额还在继续攀升。预计在今后10年里,癌症将超越心脏病,成为美国的第一大杀手。

对于这种令人失望的结果,当然可以用许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解释,例如癌症的复杂性。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制药公司以及病人却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归咎于FDA他们抱怨说,在评价新一代抗癌药物上,FDAO然在使用陈旧和过于严

格的方法,而不是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让病人用到疗效更好的药物。

自2005年以来,FDA比准了18个抗癌新药,其中许多新药属于突破性产品。但是, 在制药公司正在研发的抗癌药物中,有数百种将永远进不了市场,因为企业开发者无法(或者不愿意)投入必要的财力和精力招募病人开展试验,以获取可以让监管部门接受的研究数据。

塔夫茨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8%勺实验性抗癌药物最终得到了FDA勺批准, 而治疗其他疾病的新药的这一比例高达20%。

事实上,FDA也明白存在的问题。为此,FD/在2004年大张旗鼓地宣布了一项名为关键路径计划”(The Critical Path Ini tiative ,CP I)的行动,要让临床试验

变得更加有成效。但是,这项行动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多少资金的支撑,后来干脆杳无音讯。

在FDA外部,学术机构和制药行业的科研人员提出通过创新思路对药物开展常规评价,他们抱怨FDAi于保守,在采纳新方法上裹足不前。

FDA勺小心翼翼或许有着深思熟虑的成分,毕竟万络事件引发的铺天盖地的批评

声一直不绝于耳。自万络于2004年因安全性问题被迫退市之后,FDA 承受着来自华盛 顿的毁灭性攻击,由此新药批准数量急剧减少。

对此,批评人士认为,FDA 寸国会的一系列审查行动太过敏感。曾在 1990-1997

年担任FD?主任的David

Kessler 表示,对一个新药说 NO'比说Yes”容易得多,但是,FDA 应当从纯粹的 监管者角色中走出,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可以促进公众健康的事情。

Kessler 认为,FDA 应该全面检讨自己在抗癌药物审批上的做法。上世纪 80年代 末期和90年代,FDA 十对抗艾药物制定了快速审批程序, 使得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突 破性抗艾药物纷纷走向市场,提高了病人获得救命药的几率。

Kessler 和其他人士希望对抗癌新药采取类似的促进办法, 其中包括对人体试验 进行重大改革。 “比如用数学模型预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设定的目标数月就可 达到;又如制药公司依据目标人群对药物试验结果进行分解,等等。 ”

这些建议是否能够通过将取决于最终的权威部门 一一FDA 勺肿瘤学药品办公室, 该办公室由医学领域里最强势的人物之一 Richard Pazdur 负责。通常,当临床试验 产生的结果模棱两可时,肿瘤学药品办公室是不会对药物放行的。

目前,有好几个癌症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迄今为止,

苗获得成功。

不少病人保护团体对于市场上缺乏新的抗癌药物忿忿不平。 临由非赢利保护团体 CareToLive 发起的全国性抗议活动。去年,

Dendreon 公司研制的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FDA|请的一个外部癌

症专家小组建议 批准该药,但FD/却要求生产厂家再开展另外一项临床试验,这激怒了 Pazdur 反击指出,FDA 早已允许病人使用任何实验性抗癌药物, 但前提是,病人 已经用完了所有的标准治疗选择。

P azdur 进一步表示,如果一个新药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几率,那么肯定会 被批准。但是,确认这种显着的疗效异常困难。FDA 希望得到抗癌药物让病人活得更 长的证据(虽然FDA 也会考虑其他疗效指标,比如减缓肿瘤的生长)。但是,临床试 验通常只能招募到病情最严重的病人,即使药物能够发挥治疗作用,很少有病人可 以多活上几个月。

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制药行业迈开试验的步伐。目前在抗癌领域,有大约 750 个药物在对人体进行试验,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疾病领域。但是,一个抗癌药物 要能够得到成功开发,将需要长达 15年的时间,耗资通常超过 10亿美元。

并没有一个疫

5月30日,FDA 将

面 CareToLive 。

这种临床试验上的无底洞对于小型生物科技企业威胁最大,也正是这些企业对

FDA勺怨声最高。

制药公司正在寻找各种办法自救。比如,阿斯利康已经与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其他中心合作,用每家机构所收集的大量肿瘤组织开展筛选实验,以便开展人体试验之前弄清楚药物可以抑制哪些肿瘤。

解决药物开发僵局的另外一个方法或许是适应性临床试验,比如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Larry 。还有在研的新药临床试验计划,如来自国鼎生技的安卓健就是在以后总的代表,毕竟RASS因突变并没有标准的治疗药物。

Norton医生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可预测药物具有毒性之前的最佳使用剂量。

Norton 相信,这个模型会让许多在临床试验中失败的药物恢复活力。

Oncophagei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工作的生化学家Pramod Srivastava发现。

这个疫苗可以治愈80%患早期癌症的老鼠,而副作用实际上几乎没有。1993年,当Srivastava 推介这个疫苗时,Antigenics 公司首席执行官Garo

Armen被征服了。1994年, Armen拿出25万美元资金,在几位朋友的支持下创办了Antigenics 公司。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疫苗对大一些的肿瘤没有取得同样的效果,这是个不祥的预兆。不过,由于早期人体试验仍然带来了足够大的希望,Antigenics 公司还是在2000年2月获准上市,并由此募集到了7250万美元的资金。几个月之后,当Antigenics公司提交审批申请时,FDA同意对该疫苗进行加速审批。Antigenics公司开始招募728名肾癌病人开展m期临床试验。

招募病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美国,只有不到5%的癌症病人参加了临床试验,而美国每年被诊断患上肾癌的病人只有39,000人。为此,Antigenics 公司不得不面向全球招募病人。

最终,118家癌症中心参加了这项试验,其中63家自来美国本土以外。俄罗斯开展临床试验的病人最多,有172名。

Antigenics 公司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研究,然而坏消息出现了。2006年3月,公司不得不让没有达到试验标准的124名病人从试验中撤出,这是在m期试验经常发生的问题,这直接导致最终结果缺乏显着性。至于余下的参加者,疫苗的治疗作用仅比标准疗法好一些,与FDA勺要求相去甚远。由此,Antigenics公司的股价遭到了重挫。

但是,Antigenics 公司的研究人员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他们认定其

中的一部分病人(使用Oncophage>前癌症还没有扩散)要比对照组的病人多活1。8 年,而

且病情没有复发。

在试验期间,更好的诊断技术已经促使一个医疗标准小组更改了对肾癌所作的定义。这种更改促成了这样一个结果:Oncop hage寸于早期癌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很好。由于手握这些调整后的数据,2006年5月,Antigenics公司与FDAT作人员进行了会谈。会谈的结果是,FDA g求Antigenics仅仅针对中期癌症病人再开展另外一项试验。但是,那种试验需花费10年的时间,并且Antigenics 公司已经几乎弹尽粮绝。

为此,Armer开始寻找更容易接纳亚群分析结果的国家,俄罗斯成了他的选择目标,因为参与试验四分之一的研究对象就在那里。在提交申请九个半月后,俄罗斯药监部门批准了Oncophage此后,Antigenics公司又与欧盟药监部门进行了接触,计划在今年年底向欧盟当地药监部门提交申请。

Armen表示,将利用在那些地区销售Oncophage^获取的收入,进一步对On co phager展试验,直到让FDA满意为止。

不过,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和统计学家已经开始警告亚群分析的方法。他们表示,肿瘤的基因十分复杂,即使是在同一部位的肿瘤,一种药物对某个病人有治疗作用,但对另外一个病人可能毫无用处。

(医疗药品)国际新药研发的前景展望

国际新药研发前景展望 编者按 “重磅炸弹”级药物的专利纷纷期满,新药批准政策越来越严格,制药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消费者对新药价格、疗效和安全性等多重要求,使制药行业的新药研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当然,在面临更大压力的同时,制药行业也有许多机遇,可能在未来的新药研发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本文分别对高脂血症药物、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糖尿病药物等多种药物在未来研发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从中读者可以探寻新药研发的动向与趋势。 未来,制药行业将会有哪些关键性的新药出现,又会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我们也许可以从目前各个类别的新药研发状况中获知一二。 高脂血症药物:CETP抑制剂的复兴 胆固醇药物是美国药物市场中销量最大的一个类别。据市场调研机构IMSHealth称,2010年胆固醇药物的全球销售额达350亿美元。许多研究发现,较高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与低动脉粥样硬化和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有关。在2006年,辉瑞的首个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Torcetrapib在Ⅲ期研究中被发现可增加HDL,不过因患者的死亡增加60%(可能与激素诱导的高血压有关),最后该研究被终止。 随后,制药行业的多个CETP抑制剂项目纷纷搁浅。不过,默沙东、罗氏和其他一些制药公司却在坚持着,并努力使他们的类似药物开发风险降至最低。近日,默沙东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他汀类药物相比,该公司在研的降胆固醇新药Anacetrapib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40%。值得关注的是,Anacetrapib可使HDL水平增加140%,而且与安慰剂组的血压和心脏病健康问题无差异。另外,Anacetrapi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例,而安慰剂组为21例。不过,也有人对该药持怀疑态度,认为要等到2015年默沙东投入1.5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009年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据预计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200亿美元,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10000亿人民币左右,增长速度在20%以上,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环境及大有风雨摧城之势的金融海啸,医药行业却不同于周期性行业有着顽强的刚性需求,故而在美国的六次金融危机中,医药产业都能幸免于难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历年来的增长均超过20%,成为新兴药品市场代表中的代表,特别是在国家普及全民医保、发展社区医疗等大利好政策下,医药市场容量将有巨大突破。 一、世界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1、医药行业属性为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是医药产业得以壮大及大发展的生命源泉,在世界十大医药巨头中美国就占了5个,美国辉瑞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是8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现有研发费用的28倍。目前美国各生物工程公司实验室正研发中的“重组DNA”蛋白类新药多达数百个,其中有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新药及治疗棘手疾病的新药,其中很多新药有望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药物。近年来跨国企业纷纷加快了将高端研发逐渐向中国转移,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葛兰素史克、罗氏等的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行,辉瑞、强生、诺华、安万特也宣布在中国筹建研发中心,这些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20%的跨国巨头进入中国研发市场,对中国新药市场无疑将起到惊天动地的推动作用。不仅将促进生物工程技术及西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中药现代化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频繁并购与技术转让造成本行业的高集中度 世界医药工业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其中大量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世界前50强手中,而50强企业中20个在美国,其余大部份也集中在欧州及日本、瑞士等国家。在处方药销售中,世界50强企业的销售额超出了5100亿美元,占总额的75%以上,世界前50强药物的年销售额达到1822亿美元,占世界所有药物销售总额的25%。 3、抗肿瘤及高血脂药物容量巨大 世界上销售额排名第一的药物是立普妥,它的主要功能是降血脂,世界上抗肿瘤药物的年销售额是414亿美元,居行业第一位,降胆固醇药物的年销售额是337亿美元,居行业第二位,排在第三、第四的是抗呼吸系统疾病及治糖尿病药物。 4、专利药的巨大压力 2009年预期上市的药物仍然包括有4个或5个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脑膜炎,如此类别的药物上市面,另一方面,巨大的专利药市场保护到期后也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仿制提供了大的商机。 5、“金融海啸”下的医药产业

2018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可以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比特币,即一套账本体系和货币发行机制,不支持其他应用开发;第二阶段是以太坊,以太坊在改进比特币区块的基础上加入了智能合约机制,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开发应用;第三阶段是类似以太坊的扩展阶段,区块链将完成价值的交换。 1.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领用块链式数据构建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 构与技术范式。 2.区块链的特点 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透明、可追踪、不可篡改、数据安全等特点,可以用来解决现有业务的一些痛点,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 区块链本质上市一种健壮和安全的分布式状态机,典型的技术构成包括共识算法、P2P通讯、密码学、数据库技术和虚拟机,而其必不可少的5项核心能力分别为存储数据、共有数据、分布式、防篡改与保护隐私以及数字化合约。 3.区块链政策 2016年,工信部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国务院和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鼓励和规范区块链的发展。最近,工信部又出台了《2018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到持续推进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标准研制工作,意味着我国区块链规范性将进一步提高。 以下为区块链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全球区块链项目分布情况 1.全球区块链项目分布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2月,全球区块链项目合计1286个,其中美国占36.0%,排名第一;英国项目占比14.3,排名第二;中国仅占4.6%,据全球第三位。 数据来源:36Kr、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全球区块链项目类型分布方面,全球范围均以金融领域据首位,信息与通信领域占比30.7%,位居第二;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据第三位;其后分别为文娱、能源、教育等细分场景。

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09T15:52:19.6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作者:范祚舟张澄洪宋国梁 [导读] 医药产业的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创新药是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近年来,全球的药物研发投入随着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也迅速飙升,在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医药行业,创新药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全球创新药物的研发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工作的开展,文章将重点阐述未来全球创新药物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医药产业是全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医药产业的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创新药是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市场迅速扩容,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同时,我国制药行业正处于由“仿制为主” 向“自主创新为主” 转变的重大转型期,了解全球新药研发的趋势有利于审时度势,及时转变研发模式和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对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药物由治疗功能转向预防功能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疾病都会存在特定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提示人们疾病发生的风险,所以,及时进行预防并开展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而在研发预防性药物的时候,临床试验一般选择潜在患病风险的受试主体。但是,试验启动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证据,保证整体效益高于可预见的风险,同时,也很容易存在因试验结果获取时间较长而缺乏可行性特征,若使用生物标志物当作有效替代重点,也同样会出现长期用药安全问题[1]。为此,应当对全新诊断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合理地利用,进而划分患者潜在患病的风险,及时发现高风险的患病群体,这对于干预机制十分重要。同时,大部分情况之下,高风险组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预期的结果,有效地节省了试验时间。一旦干预有效,那么高风险组也能够形成最优效益与风险分析的结果,对于低风险组的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通过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来划分患病风险等级,可以减少预防性药物的临床试验时间,使药物审批上市速度不断加快。 二、个体化用药规避反复改变的疗法 通常情况下,患者首次接受治疗药物以后因体内的编码药物代谢的酶、药物靶标基因和转运蛋白存在差异,导致同一治疗干预措施可能仅对某些病人有效,即个体化差异[2-3]。而全新的靶向药物与基因诊断试剂相互配合使用,使得今天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意义更加深远[4]。通过对基因测试试剂的使用,可以将变异检测出来。而可快速评价早期治疗应答效果的诊断性工具的运用,对于药品临床的产出进行了有效改善,对于新药物研发成功几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将这些工具应用在有效性试验当中,可以对药物无应答的患者进行识别,同样能够实现无应答患者药物暴露的最小化,所以,使得药品效益与风险分析的结果有所改善。 三、有效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大概有5%的住院治疗患者都是受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或者是其他药物代谢酶基因的变异所引发的药物代谢速度转变,最终导致中毒或者是药物难以发挥自身效用而排出体外[5]。为此,要想保证患者用药的产出效果更加理想,就需要在药品研发及使用当中纳入药品安全。在使用基因检测手段或者是生物标志物等多种安全性工具的过程中,应当与主动监测药品不良事件的工具进行有机结合,继而确保药品的安全实现监测向预测及预防方向转变。 四、实现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有效提升 如果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差,那么就会导致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会提高医疗的总成本。同时,个体化的药物效果会增强,而副作用降低,所以,使得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所提升。特别是针对哮喘或者是糖尿病等患者来说,其服药依从性较差或者是病情严重的慢性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有四分之一比例的患者会出现致命排异反应。所以,要想实现监测的目的,需要保证患者在手术以后的特定时间内,每一星期进行一次心内膜心肌活组织的检查。与此同时,需要在手术以后的几年内每个几个月都展开这一类型的检查[6]。其中,分子诊断测试只对患者的血样进行抽取即可,而不需要展开侵入性的组织活检。 六、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通过对个体化药物疗法的使用,针对剂量反复调整或者是不良反应所引发的住院治疗等问题能够进行有效地解决,最终使得医疗成本不断增加。而在美国,通过模型评估发现,在基因测试的作用下,可以确定患者所服用的抗血栓药华法林剂量,有效地降低了急诊的访问数量,减少了死亡几率,同样,使得医疗成本大幅度降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但是,新药产率却出现了严重危机。在此形势之下,特别是大规模制药企业,对于传统制药思维的改变仍然存在极大的问题,所以,对个体化药物概念进行了掩盖。当前,个体化药物在开发与使用方面也同样存在诸多缺陷,所以,分子诊断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将发挥重要性的作用,实现与新药研发的有机结合。文章以全球创新药物的研发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其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希望为全球创新药物研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程永浩.创新药物技术转移模式探索[J].医药导报,2014(8):1113-1117. [2] Becla L,Lunshof J E,Gurwitz D,et al.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the era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J]. Int J T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2011,27(2):118-126 [3]Meyer U A. Personalised medicine:a personal view [J]. Clin Pharmacol Ther,2012,91(3):373-375 Chena L S,Bieruta L J. Genomics and personalized [4]medicine:CHRNA5-CHRNA3-CHRNB4 and smoking cessation treatment [J]. J Food Drug Anal,2013,21(4):S87-S90.

(医疗药品)中国式新药研发模式及格局变化分析

中国式新药研发模式及格局变化分析 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程增江 1中国药品研发力量各阶层分析 目前中国的药品研发力量包括: 国家科研院所、民营研发机构、“海龟”团队、CRO公司、药企研究所、外企在华研发中心。 1.1国家所有的科研院所及药研力量 研究院所 包括原医药管理局体系的,医科院体系的,医工院体系的,军事医学体系的,卫生部系统的等。比如,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所。医科院省级研究所基本仍归国家所有。 国家所有的药学院校有: 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学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南大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烟台大学药学院,若干所中医药大学。 工程中心 有发改委的、教育部、科技部的:基因工程与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药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因组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 国家新药筛选实验室及新药筛选技术平台 国家新药筛选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物筛选中心、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新中新药筛选实验室、复旦大学药学院、抗病毒药物筛选中心、地奥集团新药筛选中心新药筛选技术平台研究: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病新药药效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前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圈养动物”:国家院所 国家所有的院所、高校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设备、技术平台,“九五”前曾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新药研发的主体,然而巨大的国家投入被转化为学术论文和纸上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期望的新药项目。 在市场机制的冲击下,这些机构显得机制僵化、缺乏活力,人才象笼中的

区块链未来的发展趋势

区块链采用P2P技术、密码学和共识算法等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系统集体维护、信息公开透明等特性。区块链提供一种在不可信环境中,进行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的机制,是构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基石。 区块链技术发端于虚拟货币,自2009年以来,虚拟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区块链技术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都高度关注区块链的应用发展,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涌现。中国信通院组织了专题团队,对区块链技术演进、应用发展、安全与监管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全球区块链应用发展十大趋势。下面,我对这些趋势做个简要的介绍。 趋势一:区块链行业应用加速推进,从数字货币向非金融领域渗透扩散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性术,从数字货币加速渗透至其他领域,和各行各业创新融合。我们认为,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将由两个阵营推动。一方面,IT阵营,从信息共享着手,以低成本建立信用为核心,

逐步覆盖数字资产等领域。另一方面,加密货币阵营从货币出发,逐渐向资产端管理、存证领域推进,并向征信和一般信息共享类应用扩散。 趋势二:企业应用是区块链的主战场,联盟链/私有链将成为主流方向 目前,企业的实际应用集中数字货币领域,属于虚拟经济。我们认为,未来的区块链应用将脱虚向实,更多传统企业使用区块链技术来降成本、提升协作效率,激发实体经济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区块链应用的主战场。 与公有链不同,在企业级应用中,大家更关注区块链的管控、监管合规、性能、安全等因素。因此,我们认为,联盟链和私有链这种强管理的区块链部署模式,更适合企业在应用落地中使用,是企业级应用的主流技术方向。 趋势三:应用催生多样化的技术方案,区块链性能将不断得到优化

新药研发现状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docx

作者:文章来源:CPhI制药在线发布时间:2014-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陈凯先院士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及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张江药谷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上针对新药研发和医药行业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与集成。根据陈凯先院士的讲话,全球新药研发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药物研发重心随着世界疾病谱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主要研发重心为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九十年代后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而如今因为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药物研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整个药物市场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占市场很大的份额,发展速度将趋向稳定。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快速发展; 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随着重磅炸药专利到期的高峰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份额比重预估将从2011年25%增加到2016年35%,仿制药在新兴市场中占的比重非常显著,而成熟市场中稳定在14%-18%。比如在2011年,Leva公司仍然是非专利药物市场的龙头,但是诺华正迎头赶上,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仿制药; 学术性、技术性的研究对新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化学药还是市场的主导,生物技术药比重上升的非常快; 药物开发风险增加。美国药物研究中心(CMR)分析表明新开发项目的药物Ⅱ期临床实验成功率已经从28%(2006-2007年)降到18%(2008-2009年)。近年来,新药Ⅲ期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的平均成功率已经降至5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性不好、有效性不够等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预估R&D投入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20.2%下降至2018年的16.9%。预计至2018年整个制药业的R%D投入将由2004年的879亿美元上升到1494亿美元。 由此可见,新药研发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发展变化,药物开发的成本正不断上升,因专利到期而失去独占市场权利的“重磅炸药”级产品,在带来很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审批程序多、时间长一直让药企非常头疼。对此,FDA已经加快审批程序,据陈凯先院士介绍,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申请,FDA接到申请后14日以内将给予答复。若同意,则书面回复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安排,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信息包,并确认会议议程,召开会议并记录,会议结束后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1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专业:生物制药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

摘要:阐述了生物技术药物的定义、分类及生物药物的特点,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分别从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总结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及发展,对中国当前生物医药所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做简单介绍。又从几个方面介绍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趋势,我国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优势,说明我国生物制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综 述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前景,进一步说明生物制药发展前景美好。这对于了解生物制药业、发展地方经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制药、发展 1.生物药物的概述 1.1 生物药物的概念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又称生物技术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1.2 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 ①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制剂 ②基因药物 ③天然生物药物 ④合成或半合成生物药物 现在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目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1.3 生物药物的特点 1.3.1 分泌量极低, 生理、药理活性极高 大多数细胞生长因子在组织中的含量比一般内分泌激素更低, 但引起的生物学反应却有逐级放大的作用。 1.3.2 多数细胞因子具有多功能性 一种细胞生长因子对特定类型的细胞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 并且对多种类型的细胞起作用。因此, 多数细胞生长因子都是多功能因子,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尤其在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3.3能够获得天然来源难以得到的生理活性物质, 使之成为新药 如人生长激素( hGH )治疗侏儒症, 以往由于难以从人组织获得而主要从动物脏器提取, 不仅来源困难, 且由于免疫抗原性的缘故, 在使用上受到限制。此外, 动物脏器还存在病毒污染等诸多问题,对病人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1985年发现采用人脑垂体提取的人生长激素治疗侏儒症, 导致克雅病( CJD )的传播, 而基

国内药企最好研发十强

“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结果出炉 更大到更强,这是中国人的期盼和目标,也是医药人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如今这一梦想正落在一个个新药的蕴育中,医药研发领域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跃发生转变。 为了更敏锐地发现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发现中国医药最具发展潜力、最贴近市场需求、最融合默契的科工一体,发现最具战略谋划和发展眼光的领袖企业,挖掘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新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组织专家成立了评选小组,对国内制药行业进行了首届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的评选。此次评选,不仅是医药行业的开创之举,同时,将对中国医药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在品种创新与品牌提升中得到优化和发展。 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宾馆举行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首届全国 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发布会上,会议承办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度权威发布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榜单。他们是: 第一家 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该公司的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器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专项项目。 据《中国新药审批监测系统》监测,2008年以来CDE受理该公司的新药申请30件(17个品种),全部为3类及以上新药,其中一类新药11件,2类新药1件,3类新药18件。主要 涉及抗肿瘤药、骨骼与肌肉用药、麻醉及其辅助用药、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持续的创新,必将巩固其在抗肿瘤药物、麻醉药品、内分泌系统用药等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公司必能践行“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承诺,并将在其国际化的征程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我国区块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8年我国区块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正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有望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 我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把区块链作为一项重点前沿技术,明确提出需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以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持续创新,区块链产业初步形成,开始在供应链金融、征信、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快速应用,有望推动我国经济体系实现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区块链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业者和资本不断涌入,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区块链应用加快落地,助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实体经济“降成本”、“提效率”,助推传统产业规范发展。此外,区块链技术正在衍生为新业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区块链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变革,成为打造诚信社会体系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积极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步发展完善。 产业呈现高速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456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2013-2017年我国新增区块链公司数量 从中国区块链产业的新成立公司数量变化来看,2014 年该领域的公司数量开始增多,到2016年新成立公司数量显著提高,超过100家,是2015年的3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工程,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研究和开发生产出传统制药技术难以获得的生物药品。生物制药业是目前生物技术发展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1世纪是生物制药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生物技术是当今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字:生物技术制药;研究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新技术 引言: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0)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的,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1]。传统化学制药的黄金时代结束。新化学药品数量下降,而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发展最迅速的领域。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人类疾病发展相关的靶标被确定,生物制药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发展[2]。 正文 1 生物制药的定义[3] 生物技术药物与传统的化学药物不同,其产生和构思是生物药学和生物医学学科理论和实验发展的产物,每类和每个生物技术药物有各自的理论、假设或作用机制的背景,有“深思熟虑”的创新特点。传统的药物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而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大分子物质,如基因重组蛋白、基因重组多肽、单克隆抗体、核酸、细胞或组织、灭火(减毒)病毒或细菌等。生物技术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比较广义的生物技术药物的一般概念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 生物技术制药现状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为源头,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工程为主导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相互交叉、渗透的高新技术。比尔·盖茨预言:下一个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的投资者。生物技术制药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生化药物,主要是运用生物化学方法从生物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酶、核酸、激素等;另一类是生物医药,主要是以微生物、生物组织、人或动物的血液等原料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化学工艺制得的生物活性制剂、血液制品、抗血清、抗毒素等。

创新药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创新药行业研究 (七) 成都博大恒瑞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2020.4

目录 七、创新药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3) 7.1行业格局 (3) 7.1.1国内创新药竞争格局趋于头部化 (3) 7.1.2热门靶点竞争激烈,聚焦细分领域 (4) 7.1.3创新药向生物技术领域倾斜 (6) 7.2国内创新药前景 (6) 7.2.1仿制药转型企业更重视营销体系 (6) 7.2.2人才与技术实力逐渐增强 (7) 7.2.3医药行业商业模式未来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8) 7.2.4我国创新药临床和上市申报将激增 (9) 7.2.5集约式研发、开放式创新将成为主流 (10) 7.2.6未来国内药企研发投入将大幅增加 (11) 7.3中国的临床变革与技术进步将带动创新药研发周期大幅缩减 (12) 7.3.1临床周期逐渐缩短 (12) 7.3.2先进技术应用将强力带动新药原研的跨学科深度合作 (14) 7.3.3新分子实体、生物制剂和生物标志物的研发重要性更加凸显 (17) 7.4医药流通领域变革,商业公司呈现集中趋势 (18) 7.4.1“两票制”下,基层布局成为商业公司新一轮掠夺重点 (18) 7.4.2“两票制”冲击下,商业公司将从原来的“经销型”向“服务型”转型 (20) 7.4.3大型商业公司将加快对各省份流通市场的整合 (20) 7.5武汉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影响下的趋势 (20) 7.5.1抗病毒类新药研发会进一步开拓 (20) 7.5.2疫情期间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审批流程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22) 7.5.3中药有机会借此走向世界 (23) 7.5.4疫情助推药企管理及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26) 7.5.5疫情对跨国药企产生较大影响 (27)

区块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区块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6年,互联网金融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行业冰火两重天,生死两部曲。一边是,网贷行业面临监管收紧,大浪淘沙;一边是,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崛起,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开始慢慢落地。 一本财经将对互金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全年盘点——分析模式,解析现状,寻找突围,预测风口。以下是第五篇,2016年,区块链的浮躁与自醒。时下最火的FinTech(金融科技),非区块链莫属。这个从比特币中涅槃而生的创新技术,被认为可以重塑金融和生活架构。而2016年,被称为区块链元年,因为这一年,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开始被关注和挖掘。2016年,资本热捧,巨头入场,行业高呼,行业峰会不断;和热络的呼声不同的是,区块链实际落地寥寥无几,大多号称做区块链的公司,只停留在概念和实验阶段。区块链行业,变得雷声大雨点小。2017年,区块链行业将洗尽铅华,从浮躁中抬起头来。01 资本版图 2015年,区块链成为了美国创投中获得融资最高的板块,突破10亿美元。2016年,在中国,投行、金融巨头、互联网巨头全都磨刀霍霍,融资和关注力度,都空前盛大。 十大VC:

巨头布局: 投资区块链的,主要来自3方面的玩家: 1、投行:成立专门区块链投资基金 着力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自然对区块链技术持续关注。

万向集团,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在2015年9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区块链技术专业机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并成立了专项投资区块链基金,共5000万美金。 近日,以实业投资为主的汇银集团,成立了一家专门的比特币投资基金,汇银区块链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000 万美元。 2、金融巨头:从担忧到拥抱 区块链是分布式记账技术,有不可篡改的特性,降低了金融领域的价值交换成本和信用的成本。 这就意味着,金融链条中,所有的中介机构,都将面对“被革命”的命运。2015年,美国区块链融资10亿美元中,投资最多的,反而是传统的银行机构,譬如摩根、花旗等巨头。 银行动作频频,开启防御型进攻:与其被革命,不如自我革命。 近日,国内银行也开始区块链落地现实的尝试:中国平安,在资产交易和征信领域嫁接区块链; 中银香港推出按揭区块链应用; 浙商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已经在2017年初,正式推出。 3、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重点布局 BATJ等互联网巨头,在扩展自身的业务版图,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提升自身金融科技实力的勋章。 拥有雄厚的技术团队,他们往往亲自上阵,组建联盟、测试场景,一举一动都受到行业关注。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中药;新药;标准化;规范化;研发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相当广泛,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新药临床欠缺实实在在的疗效 在中药新药研制和评审中,重基础(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轻临床的现象比较普遍,新药临床实验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更是稀有[1]。前几年,我国每年都有上百种中药新药获得批准文号投入市场,新药治疗病种无所不及,甚为广泛,而疗效到底如何?却值得我们反思。另外,新药一旦获得批准文号,厂家和医药经销公司就会大做广告、大力宣传、扩大药物知名度,但多数品种往往名不副实,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持久生存,走走过场就销声匿迹,所以新药品种经常变换。所有这些情况表明中药新药欠缺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

2 中药临床试验未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规范(GCP)的应用对实现药品的最终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理论重视整体的反应及其症状的改善,病与证、症,病种和病类,证名与证候等概念的称谓非常复杂,常常引起理解各异,让许多关心中药的人“雾里看花”[2],难于与国际接轨。因此,在实施GCP过程中,要注意与国际GCP惯例相统一,即以疾病的实际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作用,使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大规模的标准化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 中外新药临床研究现状的对比 我国近年来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无论在技术要求和政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人员的新药研发的理念和素质,临床研究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滞后。美国FDA的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简称CDER)非常重视新药的研究阶段,注重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确保临床研究申报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除了“随机、盲法、对照”的原则以及GCP的有关规定外,CDER对临床研究基地、医院的审评委员会、研制单位、临床研究督察员(Monitor)和合同研究中介机构(CRO)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实地核查[3]。因此,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3个方面是今后新药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生物药物研究发展趋势

生物药物研究发展趋势 摘要:生物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工程,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DNA 进行切割、连接、改造,生产出传统制药技术难以获得的生物药品。而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为源头,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工程为主导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相互交叉、渗透的高新技术。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原生物制药。 关键词: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生物药物 1 生物药物分类 (1)重组蛋白质药物或重组多肽药物包括:细胞因子、人干扰素、人白细胞介素等; (2)重组DNA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或核酸等、基因药物、细胞治疗制剂、DNA疫苗等 (3)干细胞治疗,这是生物技术药物富有发展前景的重要领域。 2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生物药物即Biotechnological Drugs。用传统的化学技术制药,具有要求条件高(如高温,高压,加化学催化剂)、效率低、环境污染大、危险性大等特点。与之相对,用生物学方法则要温和得多。生物技术包括发酵技术、细胞培养技术、酶技术及基因技术。从实验研究扩展到规模化生产,就形成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基因工程,由此而制得的药物称之为生物技术药物。用生物技术方法研制药物是21世纪最新的领域之一。 (1)生物技术来源药物的生产方式,是应用基因修饰活的生物体产生的蛋白或多肽类的产物,或是依据靶基因化学合成互补的寡核苷酸,所获产品往往分子质量较大,并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 (2)生物技术药物存在着种属特异性。许多生物技术药物的药理学活性与动物种属及组织特异性有关,主要是药物自身以及药物作用受体和代谢酶的基因

新药研发前景发展

新药研发前景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新药研发现状及我国新药研发的优势、影响我国新药研发的因素等阐述我国新药研发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新药研发发展前景优势影响因素机遇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nd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expounds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new drug R & D in China Keywords: new dru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fluence factor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医药研发是一个多学科、高科技、高难度、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从生产能力看我国药品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但在研发领域中国已经落后发达国家20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西药市场上有97%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品。在主导国际市场的主要药品中,几乎没有中国的专利产品,一种仿制药可以有几十家企业同时生产,而且大部分还是原料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随着我国加入WTO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国外制药巨头纷纷在我国建厂,同时在我国设立新药研发中心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新药研发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1.我国新药研发现状 我国的新药研发体系主要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药技术开发公司和生产企业的研发部门4部分构成。截至2007年,我国有研发机构3 775家。国立和部分地方性科研院所承担着国家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其发展方向和技术力量各有偏重,在药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部属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的重点实验室也承担了许多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各有特色,是我国药学高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和创新药物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制药产业创新能力弱,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差,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大批实力相当的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新药研究人才,为我国的新药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开发也正与发达国家逐步接轨,科研院所越来越注重基础研究,企业逐步成为新药研发的主体,每年申报新药发明专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国的新药研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我国新药研发的优势 2.1中药资源的优势独特 新版《中药大辞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达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药用动物l 581种,药用矿物80种。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采集(GAP)计划,一批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建设中成药制造企业的投资成本较低,但产品的利润空间巨大,如采取稳定可控的质量监测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赢利能力将会得到充分体现。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将发挥我国在这一领域里的知识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为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植物药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2.2行业集聚优势 我国自1991年3月开始陆续建立了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基础上,正在或已经建立了一批包括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内的新药研究开发园区。生物医药园区的建设是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并充分凸显区位优势、聚集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机制优势和服务优势。 2.3 政策导向优势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重大新药创制”确定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根据“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总体安排,我国预算投入66亿元人民币,研发出一系列治疗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10类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2006年以来,还先后出台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将生命科学与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