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基于熵值法的面板数据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王晓雪、王丽、王景宇

目录

一、引言 (2)

(一)问题概述 (2)

(二)问题提出 (2)

(三)问题分析 (3)

(四)国内外相关理论 (6)

(五)人才吸纳能力定义 (7)

二、模型建立前的准备 (7)

(一)若干假设 (7)

(二)评价指标选取 (7)

(三)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9)

三、模型构建与检验 (10)

(一)因子分析 (10)

(二)主成分分析 (12)

(三)基于面板数据的评价方法及结果 (15)

(四)模型解释 (22)

四、结论与建议 (23)

(一)一类城市:保持稳健发展,注重配套支撑 (23)

(二)二类城市:牢固产业基础,寻求多元发展 (23)

(三)三类城市:挖掘城市特色,利用旅游资源 (23)

(四)分析方法综合评价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1: (26)

摘要

人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才转移和人才的流动方向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趋向性。同时,人才转移与产业转移呈现反向流动趋势,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人才吸纳能力也逐渐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较多二级指标归为五类一级指标,减少因子数目;通过制定相应权重,运用熵值法、因子分析中的得分分析,对城市进行得分估计和综合排名;再运用聚类方法,将不同城市归类,寻找城市发展中的共同点,为其他类似城市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特色是以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样本,预测整个国家区域间人才吸纳能力。原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倾向于企业吸纳人才能力的分析,而本文旨在研究区域间人才发展的不均衡,统筹城市间的人才流向,从而推进城市间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两种评价体系(因子得分体系和熵值法得分体系)进行城市间排名并做出合理化分析,由此对十个样本城市人才吸纳能力进行综合测度。

关键词:人才转移熵值法指标体系

一、引言

(一)问题概述

人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才转移和人才的流动方向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趋向性。

人口迁徙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人才的迁徙转移更加明显的影响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产业转移的现阶段,人才的转移和产业的转移呈反方向移动——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人才向发达城市靠拢。通过调查显示,越发达地区关键人才跨市流出意愿越低,在排名中显示,上海以18%占据最低位置,其他依次为北京(22%)、成都(25%)、大连(27%)、天津(28%)。以上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人才吸纳能力也逐渐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关注并研究我国城市人才吸纳能力,有利于各个城市制定符合城市特色的人才吸引战略,为城市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奠定基础。

(二)问题提出

1.提出背景

当今世界呈现出一极多强的局面,一个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力。通过人才的知识运用,发展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从而达到“人才兴国,人才强国”。

同理,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所作的贡献,而如何吸引人才也是每个发展中的城市需要思考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向的趋向性越来越明显:大中小城市人才分布的不均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地区间人才流向问题逐渐激化。以上情况将会造成大城市人才饱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阻碍了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2.问题提出

(1)影响城市吸纳人才的因素涉及诸多方面,该怎样选取相应指标,并通过模型将指标系统化,从而得到全面测度城市人才吸纳能力;

(2)对于已选定的一级、二级指标,怎样设置响应的指标权重,使各项指标精确地反映出其对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所作出的贡献率;

(3)对于指标分析主要设计哪些方法,以及如何选取、选取那些适当的分析方法;

(4)使用何种方法对评价主体予以分类,进行类别分析并最终提出发展建议及改进方法。

(三)问题分析

1.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设计城市吸纳人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状况,找出吸纳人才能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增强城市的竞争实力。

(2)科学性原则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指标体系应该准确地反映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同一国家不同城市间人才吸纳能力的比较,挖掘城市竞争潜力。

(3)全面性原则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显在和潜在的人才吸纳能力。不仅要反映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硬”指标,还要考虑一些“软”指标。

(4)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5)通用性和发展性结合的原则

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地区的城市人才吸纳能力的共性。建立的城市吸纳人才能力指标必须具有发展性,即可根据具体的地域、城市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灵活应用,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城市的特征。

2.样本城市的选取

本文样本城市的选取参照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10年评出的我国“十佳发展潜力城市”排行榜:

该排行榜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年度综合性研究评价课题之一,是该会首度对中国最具开发潜力城市进行研究与评价,应用自主创立的评价指标体系(GN中国城市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政策倾向指数、国家扶持度指数、投资者关注度指数、支援优势指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組成),在搜集翔实的基础资料及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公众口碑支持率的基础上,对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95个地级市、374个县级市的分类优势进行评价产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对上榜的10个城市进行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四项因素的初步分析,可得出结论:该榜所列出的“十佳城市”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所选取的十个城市覆盖面广泛,囊括了(准)一线(天津)、二线(武汉、沈阳、重庆、福州、乌鲁木齐、南宁)、三线城市(海口、日照、开封),沿海及内陆城市,东北部、中西部及南部城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因此可从这10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入手,运用其当年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科技支出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使用熵值法对十个样本城市建立人才吸纳能力模型,综合测度其人才吸纳能力。并在理论及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就提高中国所有城市人才吸纳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评价方法

(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在数据分析时,先对已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进行指标的同类合并和删除,确保选取指标的有效性,同时减少指标数目,减少运算量。

(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具体应用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

(3)熵值法

“熵”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的越均匀,熵就越大。上也是系统混乱和无序的度量,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的程度,熵值越大,混乱无序的程度越大。一般而言,指标所反映信息的确定性越高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分析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在综合分析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利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比较客观、真实的评价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

(4)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直接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的分析技术。本文将主要应用聚类分析对10个样本城市进行划分,并且可以描述出各细分类别的城市特征,以便于如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目标城市群提出增强其人才吸引力的合理化建议。

4.整体评价

本文将提到两种方法的比较(因子分析得分和熵值法得分及相应的排名)。

5.政策建议

最终得出结论,详细见最后结果。

(四)国内外相关理论

1.国外的研究

2009年9月8日,中华网刊载了瑞士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09年各国经济及社会竞争力报告。报告中提出一个国家在国际或地区中整体竞争力的概念,即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性增长的综合能力。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以此为依据可得到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从而进一步确定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概念:吸纳人才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产业、人才、资源基础等条件下所具备的吸引接纳转移人才并能使其得以发展的人才吸引能力,人才选择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争取转移人才博弈中的实力。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以对于城市很难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对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评价就需要找到一个量化的标准,从而正确的引导人才的流动方向,促进产业转移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2.国内研究

王让、李欣在《统计预测与决策2011年第8期》发表的《中国区域知识竞争力测度与提升政策分析》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省域知识竞争力评价模型,从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知识经济政策、社会信息政策等方面提出提升知识竞争力的建议,该文中提出知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张浩、何明珂在《统计预测与决策2011年第7期》发表的《基于熵值法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中提出熵值法是建立评价模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特别是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还有很多关于竞争力的研究,运用了因子得分法,例如《统计预测与决策2011年第9期》上发表的上官飞和舒长江的《中部省份区域竞争力的因子分析与评价》。

对于竞争力分析,产业转移方面的分析很多,但是区域吸纳人才能力的分析很少,另一方面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测度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指引人才的流动方向,达到经济效用最大化。发达城市经济发达,人才饱和,根据人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呈现负效用。为此,拟在界定人才承接

能力的概念基础上,以高校人才为例,运用熵值法对中国10个发展潜力排名靠前的城市建立模型,进行评估。

(五)人才吸纳能力定义

人才吸纳能力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所拥有的,凝聚吸引人才,准确选择人才,融合人力资源优势,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由于城市发展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专业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在当今城市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就需对人才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本文对人才吸纳能力做以下的界定:人才吸纳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产业、人才、资源基础等条件下所具备的吸引接纳转移人才并能使其得以发展的人才吸引能力,人才选择能力、人才支撑能力和人才排斥影响。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争取转移人才博弈中的实力。

二、模型建立前的准备

(一)若干假设

1.人才向发达的国家或城市流动,从而造成了人才分配的不均衡。发达城市经济发达,人才饱和,根据人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呈现负效用。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投入过多的资源反而使效率降低。

2.经济增长发展水平主要是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来考量,因此本文通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来度量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3.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考虑经济波动以及宏观政策变化等特殊因素的影响。

(二)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主要是针对产业转移和人才吸纳能力的分析,综合前人分析的区域竞争力和产业转移竞争力方面的指标,并加入了教育方面的指标。根据上官飞在《中部省份区域竞争力的因子分析与评价》中综合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国际管理学院竞争力指标体系、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竞争力

指标体系、赵晓博士的开发区竞争力指标体系,最终确立了二十四个评价指标体系。

这二十四个指标是:人口数、职工平均工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CPI、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高校数量、高校在校生数、高校教师数、科学技术支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邮电通讯总量、城市用水普及率、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一般性财政支出、房地产价格指数、城镇恩格尔系数、城市占地面积、卫生技术人员数、住房价格、户籍政策。

结合相关文献、著作中城市人才吸引、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本文给出了以下的定义:

人才的吸纳能力包括城市为人才提供的就业信息量,比如中介公司的多少,信息的流畅程度,城市人员对人才的评估系统等城市选择人才的能力,而一个城市的人口状况,就业状况,消费水平,就业市场的大小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人才的流向问题。只有将特定的人才分配到发展潜力不同的地方,才能最大效用的发挥人才的优势,做到人才的边际效用最大化。所以给出以下定义:

1.人才吸引能力

人才吸引能力是指结合当地经济、政治、区域影响力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能够影响、促使人才流向本地的城市综合能力。具体应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职工工资、消费水平、当地失业率等因素。

2.人才选择能力

人才选择能力指当地政府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等基础上对人才转移进行认识、判断、筛选的能力,包括人才数据库的建立,人才评估系统的成立等。

3.人才支撑能力

人才支撑能力为经筛选后的人才融入承接地提供铺垫、保障,由人才配套支撑和辅助支撑两部分组成。配套支撑是指对工作要求的方面,公共交通状况,恩格尔系数,城市的建设状况等影响工作人员对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辅助支撑是指对于人们生活满意程度方面的支撑,比如社会保险,医疗救济等方面。

4.人才排斥影响

人才排斥影响是指标体系中的负向指标,综合考虑城市的人才吸纳能力,除了要充分考虑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和支撑能力外,还需考虑某些对人才吸纳具有不利作用的指标,如房价、户籍政策等。综合人才吸引、选择、支撑、排斥四项指标,方能较全面地测度出城市对人才的吸纳能力。

通过以上定义和比较,最终选取了二十四个对一级指标有影响的设计指标。

依据上面的三个层次的标准,依次抽离出了以下的因素,对此问题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所选用的数据包括十个城市、二十四个指标的二百四十个数据,主数据要来源于各个地区的2010年城市统计年鉴,及2009年城市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详见附录1)。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减少量纲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性,我们将所有数据进行了数据标准化处理。

三、模型构建与检验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主要用于对二级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各一级指标下属二级指标的因子分析,确定各二级指标所得主成分在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以计算结果设置二级指标权数。

由于二级指标较多,它们对相应的一级指标的信息反映难免会有重复,即相关系数较大,因此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检验个一级指标下属二级指标。因子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在消除指标间相关性的同时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确定各公共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大小。(注:q=(λ1+……+λm)/trM)

下面对一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1)市场状况M1:

运用Markway5.0对市场状况包括的二级指标做Bartlett球形检验:

由上表知: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30.7681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00<0.01,说明对于一级指标市场状况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运用Markway5.0对各级一指标做因子分析:

由软件结果可知前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 2.9372,2.1231,1.8947,1.6980,累计贡献率已达到q=86.53%,故提取4个公共因子。根据特征值对四

个公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的(1)式中,M1代表市场状况得分,F1,F2,F3,F4代表在Markway5.0中采用回归法得到的各个公因子的得分。

1234

M 2.9372F 2.1231F 1.8947F 1.6980F =+++ (1)

(2) 配套支撑M3:

运用Markway5.0对配套支撑的二级指标做Bartlett 球形检验:

由上表知: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111.1407,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00<0.01,说明可以对一级指标配套支撑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运用Markway5.0对各级一指标做因子分析:

由软件结果可知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2652,2.2269,0.8863,累计贡献率已达到q=91.12%,故提取3个公共因子。根据特征值对四个公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的(2)式中,M 3代表市场状况得分,V 1,V 2,V 3代表在Markway5.0中采用回归法得到的各个公因子的得分:

3123M 3.2652V 2.2269V 0.8863V =++ (2)

(3) 辅助支撑M 4:

运用Markway5.0对一级指标辅助支撑的二级指标做Bartlett 球形检验:

由上表知: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1.6977,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9453> 0.01,说明不可以对一级指标辅助支撑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所以对所有因子采用回归法得到的各个公因子的得分:

4192021221.5147 1.0210.91010.5542M X X X X =+++ (3)

(4) 人才排斥指标M5:

运用Markway5.0对一级指标辅助支撑的二级指标做Bartlett 球形检验:

由上表知: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0.1564,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6925> 0.01,说明不可以对一级指标辅助支撑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所以对所有因子采用回归法得到的各个公因子的得分:

52324M 1.1437X 0.8563X =+ (4)

(二) 主成分分析

运用Markway5.0分析软件做主成分分析:

做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原因是,求出个二级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从而设置二级指标对个主成分的权重。 (1) 市场状况M 1: 提取方法:主成分法

图1 因子载荷图

由特征向量确定公共因子表达式:

(,)

k xi y i e ρ=

ρ为标准误差,k λ为特征值)

*i i F E x

=

112345678910

F 225.3601X 932.8656X 157.89100.3616X 1100.5994X 142.9009X 0.0006X 14.0080X 141802.7758X 1644.4139X X =+--++++++ 212345678910F 63.6577X 2522.0605X +518.93840.6121X 1023.3434X 553.5425X 0.0034X 2.3116X 37189.1436X 22876.0042X X =-++--++++

312345678910F 77.6526X 4069.4120X +1447.80600.3133X 1283.5896X 1403.9637X 0.0026X 0.4107X 13620.3363X 3124.3360X X =+--+-+-+

412345678910

F 125.8646X 2867.4501X 1611.52930.8995X +1065.2436X 1339.4295X 0.0010X 1.1935X 9687.9974X 888.9923X X =-+-++-+++

(2) 配套支撑M 3:

提取方法:主成分法 迭代次数1

图2 因子载荷图

通过因子载荷矩阵计算的特征向量矩阵:公式;

(,)

k xi y i e ρ=

ρk λ为特征值)

由公式*i i V E x =

得:

112131415161718

V 810.0705X 246460.7X 0.26889X 0.56287X 1.382404X 0.82052X +95.37427X =+--+-

212131415161718

V 214.984X 154769.2X 0.644082X 1.09812X 0.87746X 1.970467X +10.65047X =++--+

112131415161718

V 63.17519X 173272X 0.77025X 0.557841X 1.81841X + 1.264573X +47.71172X =+-+-

(3) 辅助支撑M4:

419202122

M 1.5147X 1.0210X 0.9101X 0.5542X =+++ (5)

由以上分析数据变化为以下形式:

表14 变换后的10个城市

值表格)

(三) 基于面板数据的评价方法及结果 1.因子得分分析:

(1) 将表14的数据指标的标准化:

(ij ij X x -=

(2) 建立相关系数矩阵:

1

()(n

ai

i aj a ij x

x x r =-=

∑表16相关系数矩阵R

(3) 求相关系数矩阵R 的特征值及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分别记为120p λλλ≥≥≥> 和12,,,p u u u U=(12,,,p u u u )

=11121212221

2

p p

p p pp u u u u u u u u u ??

????????????

根据累计贡献率的要求比如

1

1

85%

m

i

i p

i

i λ

λ

==≥∑∑,取前m 个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

量写出因子载荷矩阵:

m=3

A=1112121

2221

2

m m

m m m m a a a a a a a a a ??????????

??

=122

2m

m m m m m u u u u u u u

u u ???????

A=u u u u ???? 对A 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4) 计算因子得分 得分系数矩阵:

表17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得分表格:

表18因子得分表格

计算各得分多占权重:1

i

m

i j

j w λλ

==

1 1.92λ=

2 1.53λ=

3 1.07λ= 1w =0.425 2w =0.338 3w =0.237

综合得分2

1

i i i s A w ==

表19 综合得分情况

2.熵值法得分分析:

(1) 指标的标准化

设统计数据为n 个样本,评价体系指标有m 个,X ij (i=1,2,……n ,j=1,2……m )为第i 个样本的第j 个指标的指标值。将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为统一数量级,越大越好的标准数据。

正向指标:ij ij jm ax x x /x = 负向指标:i j jm in ij x x /x =

表20 经过标准化的因子矩阵

(2) 计算各指标比重:

ij ij 1

P x /n

ij

i X ==∑

表21 ij P 指标矩阵

(3) 计算j 项指标的熵值:

j ij ij 1

e k p *ln p n

i ==-∑()

其中,k>0,e j >=0,k=1/lnn

K=0.434294

(4) 计算第j 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对于第j 项指标,各样本指标值的信息效用值越大,对于样本评价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定义信息效用值:

j i G 1e =-

(5) 定义权重:

j j j 1

G /n

j a G ==∑

“十三五”科研工作规划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面临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1.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这使高职教育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学院加快改革发展开辟了新环境。 2.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期间,————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根据《庆阳市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庆阳市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庆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产业发展定位和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学院在现有的专业对接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做强做优特色专业和专业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 (2)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学院提升科研服务社会能力。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科技研发平台、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推进科技特派员计划等的实施,为学院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良好契机。 (3)庆阳市-----经济圈建设和----深化合作,将促进资金、技术、人才、

信息、资源等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院参与区域交流合作、确立职教优势带来新的前景。2015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为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学院实现了由中专学校向高职院校的历史性跨越,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更为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1、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教学互促共进 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学院自身发展实际,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建工、经管、电子、艺术、护理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会计、电子机电、矿山机电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特色鲜明;5个校企合作专业,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工学相长;多科并举,引领推动,优势突出。“十二五”期间,发展并巩固了科研和教学的密切结合,特别是把教师科研与专业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有效结合。 2、科研水平跃上新台阶,并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进步,科研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2011至2015年,共发表论文10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以上,被SCI、EI、ISTP等收录1篇;出版教材、著作17部;科研立项课题共15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应用型科技专利6个。 3、学术交流不断扩大,科研氛围日趋活跃

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

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 发表时间:2019-07-23T11:58:45.14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作者:苏润彤1 关竣尹2 [导读] 一个城市要保持其竞争活力和创新力,必须大力引进人才。2017年起,西安、郑州、杭州等二线城市都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吸引人才的政策,可见人才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人才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城市各类人才吸引力的评价就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大部分的评价模型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也难以推 广。本文以广州为例,建立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城(1.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2.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摘要:一个城市要保持其竞争活力和创新力,必须大力引进人才。2017年起,西安、郑州、杭州等二线城市都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吸引人才的政策,可见人才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人才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城市各类人才吸引力的评价就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大部分的评价模型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也难以推广。本文以广州为例,建立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并通过模型计算的结果,确定广州在人才吸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给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人才吸引力;指标评价;万有引力定律 引言 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人才争夺战的背景下,一个城市要保持其竞争活力和创新力,必须量化评估人才吸引水平,分析人才短缺的数量和类别,并与时俱进地调整相关人才吸引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但目前,对于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定性讨论多,定量研究少;定量研究中单因素的多,综合考虑的少;静态考量多,动态(时变)考量少,考虑“不可比”条件的更少。“少”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适的“数学模型”,使得结论既缺乏说服力,也缺乏可验证性。 1创新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众多,一般分为经济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五大类[1],现有研究中常用的人才吸引力的定量评价指标有人均GDP、人均绿地面积、相关人才政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R&D经费占GDP比例、住房补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文体事业社会财政支出等。本研究中指标的选取更充分地考虑城市吸引人才的特色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加入了城市老龄化程度,研究表明年轻人越多的城市,更容易迸发科技创新成果,而反之则亦然。除此以外,还有城市的排外程度,城市的排外程度越大,则更容易让外地来的人才缺乏归属感,会阻碍人才流入。综上本文构建的三层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指标体系构建

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作者:郭小婷 内容提要:国际化人才素质本领评估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素质指标、12项二级素质细项指标,评估体系还包含3项本领指标,与素质指标构成二维评估体系。经过量化和依照分值分配原则,该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清晰地界定国际化人才的素质与本领强弱领域,为国际化人才办理提供借鉴。 本文关键词:国际化人才;素质本领评估;国际化人才办理 在瑞士国际办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颁发的国际竞争力年报(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Yearbook)中,人才竞争力是评价一国综合竞争力的八大指标之一。现在,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内在素质怎么样评估仍然有待透彻分析。已有的分析,对国际化人才素质本领的共识是:具备主动学习的本领,全球化思维和创新本领,专业素养(修习涵养,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突出。 借鉴以上研究整个成果,笔者给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为:可以在不一样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整合国际优势资源,创造新价值,创造发展机会,增加就业,提升本国或行业的国际经济竞争力,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的人才。

一、国际化人才素质本领评估指标体系表 根据定义建立的国际化人才素质本领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素质指标和12个二级评估细项。二级制素质评估项对应三项本领评估指标。所以,该国际化人才素质本领评估指标体系即构成一个二维,可以清晰地界定国际化人才素质本领的强弱领域。 一级素质指标项与二级评估细项相互间的联系为:一级专业素质项主要评估专业素质。这里的专业素质包含学科专业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水平和自主性学习。该一级指标由4个二级客观评估指标细项构成。这4项为学历背景、语言水平、工作经历和进修情况。前3项客观地反应出被评估者已经具备的专业素质,第4项指工作以后,被评估人参加的并且有学习成绩证明的进修记录。在职进修可以反应出被评估者的专业追求,是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渠道。 第2项一级素质指标是国际资源办理素质。该项主要考察被评估者整合现有国际优势资源的素质,主要有关在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质量中表现的素质。第2项以第1项专业素质为基础,是专业素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释放。国际资源办理素质由语言交流胜任度、跨文化差别接受程度、办理背景经验、行动质量这4个二级评估细项构成。此中语言交流胜任度主要评估在工作办理实践中吸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张朕

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张朕 发表时间:2019-10-18T10:16:51.1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张朕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身份证号:23112419910410XXXX 天津 30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城市建设水泥森林的教训,生态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学术界、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环境工程是诸多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环境工程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在研究实践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环境工程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就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现实反思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城市;意义;对策 引言 城市化进程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建设环境工程,现如今生态型的城市才是大都市应该具有且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许多城市因为生态良好而被评选为最幸福和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作为实现生态型城市的主力军,环境工程的建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工程的建设或者说是其主要应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废物的循环利用;二是城市污水的回收处理;三是节能减排的技术;四是建设城市当中的绿化景观。 1生态城市的价值体现 建设生态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旨在运用环境工程建设的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人与自然的交互和谐,使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环保意识,尽量保护现有的能源和资源,以促进生态平衡,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产出的生活垃圾,建筑施工遗留的建筑垃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物、废水、废气等都要通过环境工程的建设来予以彻底解决。生态城市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类的生态建设、自然生态的恢复以及社会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为三者的和谐共融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 2生态城市之中环境工程建设的有效应用 2.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增强环境治理技术 纵观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有的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着严峻问题,究其原因是政府未能予以高度重视,没有在资金方面提供支持,从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之中缺少财力、精力,所使用的环境治理技术也比较滞后,从而使得生态城市建设脚步缓慢,短时间之内难以取得环境治理成果。基于此,政府必须要加大生态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然后根据现实状况引入与使用科学技术,有效提高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质量与水平,进一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 2.2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一种统一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效方法。在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要重视循环经济理念。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尊重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环境污染小的行业,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好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努力开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以及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发挥人才优势。 2.3污水的循环处理 城市污水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其排放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城市河道水质,甚至会影响到城市的饮用水水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在污水处理方面,应建立污水循环利用体系,对城市污水实行集中或者分散处理,以降低污水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切实改变大众的生存环境。对于一些用途简单的污水,应尽可能的进行二次使用,比如可以用来冲洗马桶,或者用作城市景观灌溉等用途。环保部门应经常对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对污水处理过程进程监督,观察处理效果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如果污水处理设备过于陈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污水处理过程不受影响,避免水污染现象的发生。 2.4关于固体废弃物循环技术系统的应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难点,针对城市生产生活中产出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有必要从环境工程防治上构建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应用系统。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系统,是在分类治理原则指导下,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指导思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根本目标,选择开发废弃物处理方法。具体应用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以及决策上,制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明确各个流程、环节的规章制度,比如针对生活垃圾、工业废料设置分类垃圾处理站,强化对可利用垃圾的利用效率。还比如针对工业生产,在政府监管下,在确保清洁生产的前提下,针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要提高对其的可利用渠道和使用效率。与此同时,政府以及新闻媒体要做好社会宣传,把政府、社会以及公民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固体废弃物再循环体系的有效运转形成合力,共治,共享,共荣。 2.5节能减排的技术 在建设生态城市的环节中,节能减排是环境工程建设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发出了许多新型节能环保型材料,并被广泛的投入和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灯泡的发展,这就是节能减排最好的一个缩影。随着以往只能使用白炽灯到之后可以使用灯管,生活用电变得安全和节能,再之后有了节能灯,节能灯的发明使得生活用电更安全、更节能,由此可见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切实可行的落实节能减排并在生活、工作中提高这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6生态交通发展 首先是发展生态型交通工具。关于生态工具的合理选择,其前提条件就是环境优良、占地少、效率高、能耗低。若是根据前提条件选择交通工具,需要在公共汽车、自用汽车、自行车、轨道交通等进行考量,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思考和选择。鼓励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此外,建议居民短途出行时,应该尽可能地采用自行车的方式出行,而且还应该侧重于绿色扶持、低能耗交通工具的有目标性研发。 其次公共交通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为能实现生态交通发展,最关键的是发展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主要分为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交通。其中轨道交通的基本特色是“时间准、效能强、容量大”;公共汽车的基本特色是“运量大、占地少、低污染”。实践研究表明,不管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城市还是人口密度比较小的城市,城市之中实行最科学的公共交通基础建设是最佳的。因此城市交通方面最合理、有效的出行模式就是公共交通。关于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自然资源、能源的开发,就必然会对自然风环境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对

国创集团十三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重庆国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公司的人员配置、人才培养、薪酬管理、激励机制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有的放矢,实现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高效配置人力资源,科学搭建人事管理体制,最终实现激活核心人才队伍、提升公司运营效率、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确保公司“加快技改进度,实现地探增储,实施精细管理,建立集团标杆企业,创建和谐企业。”的“十三五”总体目标顺利实现,编制本规划。 一、人力资源现状 重庆国创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11月份经过股权转让成为国创集团公司旗下的一员,十年年来在公司的大力宣传下员工对集团公司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与企业文化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从接收至今因安置、技改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较大,职工、工队、调入、聘用、及原有等各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行为规范、工作方法、生产技术、劳动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异,经过两年的培训、引导融合,在企业文化、企业凝聚力、职工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统一与提高,人员基本趋于稳定。 1、学历情况现状 1、截止2011年11月我公司共在岗员工320人(其中职工280人,协议工4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0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12.5%,本科学历40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12.5%,大专学历240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75%。 2、技术、技能情况现状 在岗职工管理岗位在技术、技能结构方面,其中高级职称4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1.25%,中级职称管理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2.5%,初级职称8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2.5%;高级技师12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3.75%,技师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2.5%,无技术、技能等级人员共288人,占在岗员工人数的比例高达90%。 二、规划目标 (一)、短期目标: 1、建立统一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即员工关系、薪酬福利管理、绩效考核等) 2、实现准确、快捷的人力资源数据统计 3、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中期目标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 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从边界范围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有身特点,如水资源短缺,人口高度密集,绿地缺乏乡镇工业的污染等等。 空气环境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现象突出 我国城市均以含硫量较高的煤为主要燃料,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极为突出。价值地形等各种原因,废气扩散困难,废气与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形成酸雨。目前我国各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酸雨。一些城市因为地形的封闭性和城市内的山丘,引起局部气流复杂,加上人工建筑的影响,导致小气候环境变异,其中以“热岛”最为突出——城市中心区温度比郊区高1-3℃,它使人感到闷热,还诱发流感等疾病。 水体污染严重 水域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大量的建设高楼大厦,部份河流阶地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更严重的是,多数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造成了水体污染,尤其是对隔水能了差的浅覆型地下水。 地面塌陷 这是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采地下水,能使水体呈良性循环,但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集中,过量地抽用地下水,不但使水位下降,一些泉水断流,也造成地面塌陷。 噪声污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建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和的行业用地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和住房所以依赖的小型交通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加上原有工业的发展,是的城市的噪声污染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和绿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并且我国群众还尚未真正的觉察到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意识落后素质不高,导致森林覆盖率迅速持续下降,有些城市就连城中心的许多残丘、孤峰上的植被也被砍光,成为荒坡或采石场。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城市职能在空间上分配土地资源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它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城市主要职能的发挥,以及城市的形象。长期来,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企事业单位多占土地,重复征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加上土地管理层次未完全理顺,更缺乏科学的用地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工业用地与居住区商业区混杂、城市基本缺少大众性的公共娱乐和休闲场所、交通用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基于熵值法的面板数据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王晓雪、王丽、王景宇 目录 一、引言 (2) (一)问题概述 (2) (二)问题提出 (2) (三)问题分析 (3) (四)国内外相关理论 (6) (五)人才吸纳能力定义 (7) 二、模型建立前的准备 (7) (一)若干假设 (7) (二)评价指标选取 (7) (三)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9) 三、模型构建与检验 (10) (一)因子分析 (10) (二)主成分分析 (12) (三)基于面板数据的评价方法及结果 (15) (四)模型解释 (22) 四、结论与建议 (23) (一)一类城市:保持稳健发展,注重配套支撑 (23) (二)二类城市:牢固产业基础,寻求多元发展 (23) (三)三类城市:挖掘城市特色,利用旅游资源 (23) (四)分析方法综合评价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1: (26)

摘要 人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才转移和人才的流动方向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趋向性。同时,人才转移与产业转移呈现反向流动趋势,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人才吸纳能力也逐渐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较多二级指标归为五类一级指标,减少因子数目;通过制定相应权重,运用熵值法、因子分析中的得分分析,对城市进行得分估计和综合排名;再运用聚类方法,将不同城市归类,寻找城市发展中的共同点,为其他类似城市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特色是以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样本,预测整个国家区域间人才吸纳能力。原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倾向于企业吸纳人才能力的分析,而本文旨在研究区域间人才发展的不均衡,统筹城市间的人才流向,从而推进城市间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两种评价体系(因子得分体系和熵值法得分体系)进行城市间排名并做出合理化分析,由此对十个样本城市人才吸纳能力进行综合测度。 关键词:人才转移熵值法指标体系

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当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石家庄经济学院邢雅一、引言 金融业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对金融工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从事金融工作前,理应对当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 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逐渐成为金融全球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企业中高端人才缺口有近万人,且将目标瞄准了国内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涌进,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人才的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和全球化。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企业求贤若渴。据最近发布的中华英才网《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显示,与金融业火爆的发展状况不一致的是,金融领域人才的总体供求情况很不平衡,企业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人才的供应量,供需比例接近1:9。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主要原因是这些省市的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而我国目前最大的金融城市上海却只有1%的比率。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的数字是33万人,而上海只有10余万人。按照目前上海1700万的人口规模计算,未来15年金融人才的增加量每年应该在10万人左右。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持续快速发展,能否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调查内容是关于金融行业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状况。

卫生部关于印发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1-04-28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要评论(0) 更改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卫人发〔201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制度与机制创新 (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 (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 (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 (五)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 (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 (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四、重大工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 (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 (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 (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 (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落实重点任务 (三)建立评估机制 (四)营造良好环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然而,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今后10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带来新的挑战;一些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凸显,使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突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国家强盛提供强大的医药卫生人才支撑。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发展,为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医药卫生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促进发展,强化基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应用

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应用 1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的简要理解 1.1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 针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进行简要理解,就是充分结合生态学原理和知识,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建设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生态城市系统,综合运用多方面技术理论,促进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序进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的实际意义在于,优化资源分配,增大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修复能力,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系生态与人文发展的平衡关系。 1.2环境工程的主旨内容 环境工程主要针对环境的污染防护和治理,其中主要包括对污水废气以及放射性物质等的防治处理。对于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除了涉及深入研究污染防治的技术外,还有环境系统工程、环境效果评估预测、环境监测技术及环境工程经济效益等内容。 2积极创建生态城市的价值体现 2.1促进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开展城市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要求,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维护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的稳定,这也是

党中央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本要求。过度消耗资源,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给后代的繁衍生息带来隐患和危害。由此可见,建设生态城市,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节约资源,控制废弃污染物等的排放。图1为污染下的城市现状。 2.2维系城市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面对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生态文明城市理念应运而生。而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就是:立足于生态学理论,以城市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协调人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强化修复能力,打造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城市体系。从生态文明城市的价值体现来看,其属于维系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 3规划生态城市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 3.1环境污染加剧 通常情况下,城市建设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进而破坏生态水循环系统,造成过度的浪费。一旦水循环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在降雨集中的季节会发生城市内涝,使得城市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日常出行和生产。同时工业化建设、机动车尾气等问题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3.2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

集团公司管理系统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推进《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为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特编制《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人才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底,集团公司共有正式员工17421人,员工平均年龄31.38岁,其中男员工12163人,占比69.8%;女员工5258人,占比30.2%;少数民族员工3266人,占比18.74%。本科以上学历1967人,占员工总数的11.29%;大专学历4153人,占员工总数的23.84%。 三支队伍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管理人员671人,技术人员2131人,技能人员14619人。 管理人员队伍现状 注:管理人才队伍现有集团公司级管理人员120人,子公司级管理人员551人,其中女性82人,少数民族39人,80后管理人员(35岁以下)238人。 技术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聘用高级技术人员3人,副高级12人,主任级37人,副主任219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2.71%。 技能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高级技师7人,技师50人,高级工197人,中级工1485人,初级工1818人,高级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74%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取得的成绩 人才队伍作用发挥显著。“十二五”期间,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推动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集团公司的三支人才队伍的总量不断增大,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不断增多,人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在管理经营、新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公关、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少数民族各类人才数量逐年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加快各类人才培养、选聘、使用等方式和机制创新,建立了培养引进的开发机制、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了集团公司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创建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复习资料要点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 1、生态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P3) 2、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她条件的总与。生境(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P6) 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P12) 4、种群: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与(P17) 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动态参数: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年龄结构与性别比、种群内禀增长率。 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关系、种间捕食与寄生关系、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 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与位置。(P22) 7、群落(即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24) 群落的特征:a)群落中的优势种;b)群落的物种多样性;c)群落的种间关联性;d)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e)群落的稳定性。(P25-26) 8、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P29) 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10、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 1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P42) 1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P43) 13、生态系统有两大部分(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4、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答:(1)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就是动态功能系统;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C)生态系统就是开放的“自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类: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陆地生态系统。 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学的创始人:帕克(P46) 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就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与城市社会生态学。(P46) 3、城市生态位:就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与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与生态关系的集合。 4、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源:1)城市的集聚性与稀缺性2)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

未来人才需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

未来人才需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 在未来,专业跟非专业会分得更细,企业主自己面试员工的准确度大约只有三成,有七成是找错人,如果能提高三成的准确度,就是一种新的竞争力。那么,未来人才到底像什么样呢? 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仲华在某大学的公益演讲中提到,他说,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最近正在华人地区推广旨在发现、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商业精英的‘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在该计划的推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未来的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三种基本素质和九种能力。 三种基本素质: 1.基本技能。阅读能力——会搜集、理解书面文件;书写能力——正确书写书面报告。说明书。倾听能力——正确理解口语信息及暗示;口头表达能力——系统地表达想法;数学运算能力——基本数学运算以解决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有新想法;考虑各项因素以作出最佳决定;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符号、图象进行思维分析;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事物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个人品质。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有自制力;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九种能力: 1、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 时间——选择有意义的行为,合理分配时间,计划并掌握工作进展;资金——制定经费预算并随时做必要调整;设备——获取、储存与分配利用各种设备;人力——合理分配工作,评估工作表现。 2.模糊容忍决策能力 环境变迁的速度,已经远超过以往。不可预期的变异,让主管也无法立刻判断下一步的做法。这时候要泰然面对不确定状态,尽可能搜集所有的讯息,找出合乎最大公约数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能在模糊的状态下,勇于做出决策判断,给出清楚的建议及理由,那你就是老板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3.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能够作为集体的一员参与工作;向别人传授新技术;诚心为顾客服务并使之满意;坚持以理服人并积极提出建议;调整利益以求妥协;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 4.Coaching教练型能力 在职场上,要带领部属,就需要有Coaching部属的能力,传授工作技能与方法给部属,打造一支常胜团队。就像在球场上,成功的教练曾经都是优秀的球员;同样的,不是每个杰出的员工都能成为一流的主管,除非培养Coaching的能力。 5..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和评估、分析与传播信息,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理解社会体系及技术体系,辨别趋势,能对现行体系提出修改建议或设计替代的新体系。运用特种技术的能力。选出适用的技术及设备,理解并掌握操作设备的手段、程序;维护设备并处理各种问题,包括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 6.跨文化管理能力 因应企业走向国际化时代,跨国并购案时有耳闻。当不同国家的管理者在面对、带领不同国家的部属时,必须先提高个人的文化智商,了解不同国家的交流方式与思考方式,才不会误触文化的障壁。 7.说故事能力 优秀的人才一定要有「说故事」的能力,就像出色的广告营销,会说故事来打动人心。职场上,也要具备说故事的能力:面试工作,准备个人小故事;工作上,说故事游说主管支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五年) 一、人力资源定位 ***公司经营目标是“到****年年产量达到***万元,人均工资在***元,员工总数达到***人”。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定位为:培养与引进人才双管齐下,为公司发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建全高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薪酬福利制度与政策;为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服务。 二、人才需求与配置 1、****年的经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人力资源配备现状。总体来说设计比较薄弱、市场营销、技术人员比较紧缺并且他们的开拓能力不强,这二个部门的工作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生产技术骨干偏偏少,技术工人数量也略显不够,且这类人员中年纪在30岁以下的人员很不稳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2到3年内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 近期我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的重点是技术人才,市场营销类的中级人才(能力较强的营销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其次,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及时补充生产技术工作,培养一些技术骨干,同时公司还需要为长远的经营战略储备一些人才。 2、市场供求分析与评估 **是***二线城市,主要经济以旅游为主。因此**机械制造类技术人才与中高级管理人才存量较小、结构不合理,且外流较多。加上这两类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与企业急剧增长的需求矛盾,使得人才供求关系失衡日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茶,各**制造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中、高级技术、设计、营销类人才本来市场存量就很少,再加上人才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本地的中、高级机械制造类的人才成了风毛麟角,市场供给量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公司综合管理部在做人才招聘的同时,坚持做到向外采取有效招聘策略及时为公司招聘合适的人才,对内做好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为公司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