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与意义:

1、学生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使地理教学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创造条件。

2、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加深了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而且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地球仪?

2、学生讨论后得出所需工具:乒乓球、可随意变形的钢丝、圆规、铅笔。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地球仪的方法。

4、制作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在上面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例如赤道、30、60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等等。如果有同学画画很好,也可以在上面画上中国的地图,大洲和大洋,不过在乒乓球上画地图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哦。(2)、画好之后,我们要在两级的极点处用圆规扎个洞,在真实的地球上是没有这个洞的,不过我们要把制作好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这两个洞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算是做好了。

(3)、现在我们就来做地球仪的支架。我们把可随意变形的铁丝扭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然后把刚刚做好的球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算是做好了。

三、作业展示:

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组的作品,并且由小组成员概括说明本组完成此次活动对应的计划以及思路,介绍小组制作的过程并总结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讲解,捕捉学生作品中的细节要求学生诠释,以帮助展示作品的学生理清思路,同时启发全体学生进行思考。

四、活动总结:

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比较,表扬优点,并指出不足,重在评价制作过程中设计的独特性,造型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表扬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与意义: 1、学生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使地理教学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创造条件。 2、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加深了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而且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地球仪?2、学生讨论后得出所需工具:乒乓球、可随意变形的钢丝、圆规、铅笔。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地球仪的方法。 4、制作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在上面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例如赤道、30、60 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等等。如果有同学画画很好,也可以在上面画上中国的地图,大洲和大洋,不过在乒乓球上画地图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哦。 (2)、画好之后,我们要在两级的极点处用圆规扎个洞,在真实的地球上是没有这个洞的,不过我们要把制作好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这两个洞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算是做好了。 (3)、现在我们就来做地球仪的支架。我们把可随意变形的铁丝扭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然后把刚刚做好的球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算是做好了。 三、作业展示: 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组的作品,并且由小组成员概括说明本组完成此次活动对应的计划以及思路,介绍小组制作的过程并总结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讲解, 捕捉学生作品中的细节要求学生诠释,以帮助展示作品的学生理清思路,

“制作小地球仪”活动总结

“制作小地球仪”活动总结 一、目的意义 通过地球仪的制作,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知道赤道的位置,与极点的关系;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可以不必固定地按照课本介绍材料,利用现有的材料,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地球仪; 通过动手小制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活动要求: 1、要画出赤道并标明度数; 2、注意小孔(极点)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要相等; 3、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于垂线成23.5角; 4、制作的小地球仪要较为准确且美观,底座要比较稳固; 三、活动过程: 1、材料:乒乓球、胶质球体、细铁丝、胶布、橡皮泥、大头针等; 2、制作过程: (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色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再迟到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把铁丝弯成圆形,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垂线成 23.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乒乓球钻孔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底座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四、活动总结: 总体来说,同学们大多都能够制作处像模像样的小地球仪,有很多还能够将地球仪上的符号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上,根据制作的规范程度和自己的创作能力,评出了一些优秀作品。 五、活动反思:通过这次的小活动,是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球仪,单单一个地球仪便可带给学生很多的知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活动中有的同学自发的买了小地球仪作为参考,看到同学们对地球仪的兴趣,我们感到很欣慰,有了兴趣的“帮助”,相信这会是一个良好的开有的同学在制作中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把自己了解的符号反应了出来,这样可谓真正地实现了动手动脑。同样,在这次的制作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良习惯:有个别同学不能够及时地完成,有个别同学未能明确活动的目的是“自己动手”而不是“老师想要些地球仪” (2)制作方面:未标出赤道、两极点的位置不是很准确,地轴的倾角不明显、底座不是很稳定等是较多的同学反映出来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在下次开展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平时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与意义: 1、学生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使地理教学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创造条件。 2、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加深了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而且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地球仪 2、学生讨论后得出所需工具:乒乓球、可随意变形的钢丝、圆规、铅笔。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地球仪的方法。 4、制作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在上面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例如赤道、30、60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等等。如果有同学画画很好,也可以在上面画上中国的地图,大洲和大洋,不过在乒乓球上画地图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哦。(2)、画好之后,我们要在两级的极点处用圆规扎个洞,在真实的地球上是没有这个洞的,不过我们要把制作好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这两个洞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算是做好了。

(3)、现在我们就来做地球仪的支架。我们把可随意变形的铁丝扭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然后把刚刚做好的球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算是做好了。 三、作业展示: 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组的作品,并且由小组成员概括说明本组完成此次活动对应的计划以及思路,介绍小组制作的过程并总结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讲解,捕捉学生作品中的细节要求学生诠释,以帮助展示作品的学生理清思路,同时启发全体学生进行思考。 四、活动总结: 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比较,表扬优点,并指出不足,重在评价制作过程中设计的独特性,造型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表扬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初中地理_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制作简易地球仪》这节课,将地理学科知识建构在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更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本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实践活动为例,探析通过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理解、运用知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学了两个周的地理,地理知识不是很丰富,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能够做好,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的地理知识落实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2.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3.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太大,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展示地球仪,并出示活动目标。学生观看地球仪,并思考地球仪的构造。【设计意图】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的动手实践中,体现综合实践与地理学科整合。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环节:问题探究,设计步骤。 1.同桌讨论: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及工具。 (课堂预设:材料主要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球,作为支撑部分的铁丝,用作底座的材料等,并提示学生还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工具主要有钳子、用于打孔的锥子及用于画线的笔,并提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2.小组合作,探究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 (课堂预设:学生设计的步骤无非包括打孔—画线—做支架—组装,只是学生的设计顺序可能不同,提示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都能完成,只是完成效果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也可以参考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符合动手实践的思路,首先是观察地球仪的构造,

地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资料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大小 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2.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其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自学“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教材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四个历程中,属于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猜测的是哪几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是(),说明地球形状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⑶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⑷你能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 ⑸请列举出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月食照片;海轮的桅杆、船身出现和消失的先后顺序;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点和非直射点物体的影子长短)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结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活动或观察、研讨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知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制作简易地球仪

制作简易地球仪 动动手,制作简易教具(此作业10月7日周一晚自习讲评) 老师寄语: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就如“水过鸭背——不留痕迹。”通过什么样的“加工”程序,我们才能轻易地将知识理解消化?那就是动手实践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要把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多动手尝试尝试,对旧的知识活学活用的同时,你又可以在“活用”中“活学”新知识,进行“有形”和“无形”的知识增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吧! 1、制作经线模型 (1)裁剪一条宽约3~5cm,长40cm的纸条,将纸条对折,中线作为0°经线。从0°经线开始,每隔1厘米依次画出经线(1厘米代表10°)。也就是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标出10°E、20°E、30°E、40°E……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西经并标定度数,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 (2)并用不同颜色表示东半球、西半球,最后在180°处粘贴在一起,做成一个纸圈,以加深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用乒乓球手工制作地球仪 【温故而知新】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形成一点。地球仪上除南北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与两

极之间距离相等的纬线就是赤道,赤道为0°,自赤道向南北各9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北极点和南极点分别为90°N和90°S。 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经度相隔180°)构成闭合经线圈。人们给经线标上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属于东经度,以西属于西经度。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材料及工具】乒乓球1个、可随意变形的钢丝1根、细线若干、圆规、铅笔、彩色笔、细线若干等。 【安全准备】在活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铁丝等危险物品的使用 【制作步骤】 1)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赤道和0°经线;以0°经线、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出一条经线和纬线。 ①如何确定南北极:用一根细线绕乒乓球接口处一周。将细线取下,找出这段绕乒乓球一周细线的中点,做出中点标志,再将其绕乒乓球一周,在乒乓球上标出细线的起点和中点,确定一点为北极点,标定90°N,则另一点为南极点,标定90°S。 ②绘制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首先确定0°经线,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乒乓球一周,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其中一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那么另一条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乒乓球上经线旁。 ③确定赤道并标定度数: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做好标记,将细线取下,找出细线的中点,做好中点标志而后再用细线连接两极点,把细线的中点出画在乒乓球上。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移动细线,在乒乓球上画出每次移动后细线中点的痕迹,将这些中点痕迹用笔连起来就是赤道。 ④绘制其他经线并标度数: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把赤道分成了两等分,将这两等分再分别等分成6等分,这样每分之间相隔30°,标出等分点,连接每个等分点和两极点。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标出30°E、60°E、90°E、120°E……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西经并标定度数。 ⑤绘出其他纬线并标度数赤道把每条经线等分成南北两部分,把北半球的每条经线等分成三分,并标识其等分点。把赤道北侧的离赤道距离最近的所有标示点连接起来,标出30°N,用相同的方法画出60°N纬线及30°S纬线和60°S纬线并

《地球仪》参考教案

《地球仪》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及其特点,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和纬线。 2.根据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能读某一地点经纬度和根据经纬度寻找某地。 3.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使用地球仪的过程中,体会模型带来的方便。 2.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对地球仪经纬网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图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讲述: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单结构。 教师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发言。教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对于地球仪种类的介绍,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口述。) 三、观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现?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观察、交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查,及时地提示观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有的学生看到了陆地和海洋,还有许多国家;有的学生看到上面有洲界线和国界线;有的学生看到了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有的学生还提出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地球仪的轴是倾斜的;有的学生看到地球上密布着经线和纬线;有

制作简易地球仪

第二周活动主题制作简易地球仪 老师寄语: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就如“水过鸭背——不留痕迹。”通过什么样的“加工”程序,我们才能轻易地将知识理解消化?那就是动手实践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要把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多动手尝试尝试,对旧的知识活学活用的同时,你又可以在“活用”中“活学”新知识,进行“有形”和“无形”的知识增值!下面就让我们来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吧! 一、活动时间:周三下午第三节 二、活动地点:七三班教室 三、辅导老师:荆娜 四、参加人数:48人 五、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1、制作经线模型 (1)裁剪一条宽约3~5cm,长40cm的纸条,将纸条对折,中线作为0°经线。从0°经线开始,每隔1厘米依次画出经线(1厘米代表10°)。也就是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标出10°E、20°E、30°E、40°E……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西经并标定度数,如下图所示。 (2)并用不同颜色表示东半球、西半球,最后在180°处粘贴在一起,做成一个纸圈,以加深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用乒乓球手工制作地球仪 【温故而知新】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形成一点。地球仪上除南北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与两极之间距离相等的纬线就是赤道,赤道为0°,自赤道向南北各9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北极点和南极点分别为90°N和90°S。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经度相隔180°)构成闭合经线圈。人们给经线标上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属于东经度,以西属于西经度。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材料及工具】乒乓球1个、可随意变形的钢丝1根、细线若干、圆规、铅笔、彩色笔、细线若干等。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内容点析 1.对图1.1的解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图中绿色箭头表示了四幅图的顺序。前两幅图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测。显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比“天圆地方”之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猜想的进步,又是基于人们对很多现象的观察。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的实践。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早已被人们熟知,因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在描述地球大小的时候,人们往往使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实际上北极半径与南极半径还不相同。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的长度只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3.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实际例子,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试想一下,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都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点和线。切记不要把此课上成手工课。 5.纬线和经线、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是通过图释、简述等方式完成的。关于纬线和经线的特点,以及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是通过一组活动来完成。活动要围绕观察实物地球仪展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地球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地球》 撰写人: ____ 部秤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地球,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认识土地和水域的形状;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认识湖泊、岛屿、半岛; 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海峡图片或自制教具;泥土若干、树枝、小托盘 4 个、蓝色水、小船、字卡 活动过程: 1、观察地球仪: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海水和土地构成的;找出地球仪上的“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海南岛、台湾岛、泰国岛、安大略湖、密歇根湖”。。。 2、出示图片,介绍“湖泊、岛屿、半岛”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出示字卡〉, 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湖泊;(安大略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洪泽湖、密歇根湖)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水包围着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岛屿〈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岛屿;(台湾岛、海南岛、马达加斯加岛) 在地球上,像这样三面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半岛〈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山东半岛) 3、三段式教学 4、老师示范:制作湖泊:将黏土挤压在托盘的底部,并用刀子割划出一部分,并取出剩余部分,将“海水”倒进其余部分,告诉小朋友“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并再次出示字卡“湖泊” 5、幼儿手工制作部分:分组制作“湖泊”、“半岛”、“岛屿”。 6、展评:总结“这是湖泊”“这是岛屿”“这是半岛”。 区域(教学延伸)活动: 继续将所有泥土、海水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将地球仪、地图投放进科学区,供幼儿探索。 活动反思:

神奇的地球幼儿园中班教案

神奇的地球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土地和水域的形状;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认识湖泊、岛屿、半岛; 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海峡图片或自制教具;泥土若干、树枝、小托盘4个、蓝色水、小船、字卡 活动过程: 1、观察地球仪: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海水和土地构成的;找出地球仪上的“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海南岛、台湾岛、泰国岛、安大略湖、密歇根湖”。。。 2、出示图片,介绍“湖泊、岛屿、半岛”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湖泊;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水包围着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岛屿〈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岛屿; 在地球上,像这样三面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半岛〈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半岛; 3、三段式教学 4、老师示范:制作湖泊:将黏土挤压在托盘的底部,

并用刀子割划出一部分,并取出剩余部分,将“海水”倒进其余部分,告诉小朋友“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并再次出示字卡“湖泊” @_@我是分割线@_@ 5、幼儿手工制作部分:分组制作“湖泊”、“半岛”、“岛屿”。 6、展评:总结“这是湖泊”“这是岛屿”“这是半岛”。 区域活动: 继续将所有泥土、海水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将地球仪、地图投放进科学区,供幼儿探索。 活动反思: 1、幼儿的兴趣高涨,对探索地球仪及观察地球仪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幼儿观察仔细,分别分老师“小点点是什么?”“一条一条的线是什么?”“我发现了海南岛”等等,表现突出的有潘柏霖、来来,林月等; 2、幼儿对手工制作很感兴趣,不足的是面粉调制得太松软,有一组的制作效果没达到,幼儿的手上粘满了面粉; 3、活动目标1、2、3基本达到; 4、问题思考:当幼儿的创造新思维及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后,老师该如何将问题收回来?或如何将问题引入到下一个问题当中? 5、对个别对地理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幼儿,今后老师可在区域里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进行个案跟踪。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习题新版浙教版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 01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 1.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制作流程完成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2.通过制作小型地球仪,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划分。 【实验器材】 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硬导线)、剪刀、量角器等。 【实验过程】 1.确定两极和赤道。可以用乒乓球的黏合线作为________,离黏合线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为南、北极点,如图A。 2.画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等距离画出若干条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纬线。 3.做地轴。如图B,把一根粗铁丝折一下,使铁丝倾斜并与水平面成________。把另一段铁丝做成一个圆环,圆环上放书或其他重物作为地球仪的底座,稳定地放置在桌面上。 4.组合固定。将其中代表地轴的直铁丝部分穿透乒乓球的南、北极点,并将顶头弯曲,以防乒乓球脱离。取另一根铁丝,弯成半圆形并接在乒乓球两端的地轴上。这样就完成了小型地球仪的制作,如图C。 5.在自己制作的小型地球仪上画上七大洲的轮廓。 【问题与讨论】 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形状有何特点? 2.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形状有何特点? 3.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有多少度? 4.如果赤道的度数是0°,南极、北极的度数是多少?

5.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何特点? 6.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7.地轴与水平面的角度是多少? 8.南北极圈的纬度是多少? 02实验突破) 1.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仪上,经线圈的长度等于赤道的长度 B.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总是等于66.5° C.所有的经线相等,所有的纬线相等 D.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2.下面各图形能反映地球仪形状的是( ) 3.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下列有关地轴、赤道、南极和北极的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北极;②南极;③赤道;④地轴B.①地轴;②赤道;③南极;④北极 C.①北极;②南极;③地轴;④赤道D.①地轴;②赤道;③北极;④南极 4.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时,要把铁丝弯成比乒乓球略大的半圆,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 ) A.66.5° B.90° C.23.5° D.60° 5.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下列情况不能从地球仪上获知的是( ) A.北京某天的天气情况B.中国的地理位置 C.太平洋的位置D.欧洲的经纬度范围 6.下列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递增,最高为90°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逐渐递增 C.以0°纬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最高为180° 7.第十届中国航展于xx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制作小型地球仪

制作小型地球仪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实验与制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制作流程完成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2、学会制订一个评价方案,对小型地球仪进行自评和互评。 3、通过制作小型地球仪,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特点和经纬线划分。 二、教学重点 从制用过程中了解地球仪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工具的运用和制作。 四、教学器材准备 乒乓球、泡沫塑料、铁丝、钳子、量角器、胶布。 五、教学设计 通过《地球仪和地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纬线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 疔io(r 解,但他们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机械性的记住了这些知识。 例:读图,回答问题: ①A在B的_______ 方向,C在B的__________ 方向, ---- -------- 3 (f 分析:做这道题,第一学生要区分图中哪几条是经线,哪几条是纬线,第二要清楚图中的经线是西经还是东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事实上很多同学都做错上,因为我上第一课时用的是课件, 仅带去了一个自己演示用的地球仪,大部分同学听过、看过也就忘了,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型地球仪,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去领悟那些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自制一个小型地球仪用为课外作业,学生做完以后带到教室让我看一下,这样虽然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在做的时候地轴的倾斜角度不是66.5°;不是自己做的等等。所以设计了本堂课,让这个实验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真正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制定评价方案,在评最佳作品的过程中这让些知识再一次得到温故。 六、教学过程 PPT2:出示制作完成的小型地球仪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小型地型仪,并讨论一下制作小型地球仪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学生:……(畅所欲言)

制作地球仪活动方案

变废为宝、低碳生活、保护地球 ——景弘中学七年级地球仪制作比赛方案“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为进一步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与精神,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通过地球仪的制作,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知道赤道的位置,与极点的关系;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动手小制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特举办“变废为宝、低碳生活、保护地球”地球仪制作比赛活动。 一、制作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二、评比时间:10月28日——10月31日 三、参赛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四、地球仪模型基本要求:参照教材P22活动题或者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参考。 提供两种制作方案供参考,也可自己创新,创设自己的方案来制作。 方案1: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球体上画出南、北极和重要纬线和经线,并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不同颜色表示中、低、高纬度地区的范围。 方案2:画出世界七大洲轮廓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五、评选方式 1、集体奖:各班级在初评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上交学校,最后由学校地理教研组评选出一等奖班级3个,二等奖班级6个,三等奖班级9个,优胜奖班级2个。获奖班级分别加常规分8、5、3、2分并颁发奖状。 2、个人奖:在学生优秀作品中按照5%、15%、35%、45%的比例评选出最佳设计奖特、一、二、三等奖、,个人分各加4、 3、2、1分并颁发荣誉证书。 3、请各班于2013年10月30日前,将参赛者作品上交。(要求注明班级和姓名)。 景弘中学地理组 2013.10.25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初中地理兴趣小组)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 ?制作材料: (每位学生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另外还有圆规,圆珠笔(红色)及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从课本上初步了解了地轴、赤道、两极、经线,纬线的概念,也从地球仪上观察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那末,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和特点了呢?你们能否利用这些概念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小地球仪的制作。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人手里有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还有圆规、红笔和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 ?学生:(指乒乓球接缝处):中间这一条就是赤道。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赤道是中间最大的圆圈。 ?教师:对,利用赤道的概念,赤道是到南、北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的圆圈。因此可以利用乒乓球两半球的接缝作为赤道。现在,我们用红笔来把赤道描出来。 (教师把学生已画好赤道的乒乓球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教师:画好了赤道,老师要求第二步画经线,我请同学一起想办法如何画经线?用什么工具? ?学生:圆规。 ?教师:有同学提议用圆规,怎么画? (学生尝试后发现不能画经线) ?教师:想一想经线的概念? ?学生:连接南北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学生:我想到了,可以用铁丝画经线。 …… ?教师(指屏幕):我们把画好的经线圈标为0°经线和180°经线,那么90°E和90°W 经线圈又该如何画呢? ?学生:将铁丝圈再转一转,与赤道垂直。 ?教师:就请你来给大家演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画边演示) ?教师:这条经线圈与刚刚我们画好的0°和180°经线圈是什么关系? ?学生:垂直。 …… ?教师:我们已完成了二个步骤,第三步我们来找两极。哪位同学能找到两极在哪里? ?学生(指乒乓球):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南北极。 ?教师:是不是与赤道的交点?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初中地理兴趣小组)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 制作材料: (每位学生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另外还有圆规,圆珠笔(红色)及铅笔等)教学过程: 教师: 同学们,刚刚我们已从课本上初步了解了地轴、赤道、两极、经线,纬线的概念,也从地球仪上观察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那末,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和特点了呢?你们能否利用这些概念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小地球仪的制作。 教师: 现在同学们每人手里有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还有圆规、红笔和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 学生: (指乒乓球接缝处): 中间这一条就是赤道。 教师: 为什么? 学生: 因为赤道是中间最大的圆圈。 教师: 对,利用赤道的概念,赤道是到南、北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的圆圈。因此可以利用乒乓球两半球的接缝作为赤道。现在,我们用红笔来把赤道描出来。

(教师把学生已画好赤道的乒乓球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 画好了赤道,老师要求第二步画经线,我请同学一起想办法如何画经线?用什么工具? 学生: 圆规。 教师: 有同学提议用圆规,怎么画? (学生尝试后发现不能画经线) 教师: 想一想经线的概念? 学生: 连接xx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学生: 我想到了,可以用铁丝画经线。 …… 教师(指屏幕): 我们把画好的经线圈标为0°经线和180°经线,那么90°E和90°W经线圈又该如何画呢? 学生: 将铁丝圈再转一转,与赤道垂直。 教师:

就请你来给大家演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画边演示) 教师: 这条经线圈与刚刚我们画好的0°和180°经线圈是什么关系? 学生: 垂直。 …… 教师: 我们已完成了二个步骤,第三步我们来找两极。哪位同学能找到两极在哪里?学生(指乒乓球): 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南北极。 教师: 是不是与赤道的交点?学生: 不是的,是两个经线圈的交点。 教师: 为什么这就是两极呢? 学生: 因为两极是所有经线的交点。 教师: 对,同学们能够运用概念,很好,下一步我们来画纬线。纬线的定义是什么?学生: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材分析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地球和地球仪、地图的要求(P7-P8),本单元内容主要由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和地图的判读等基础 地理知识组成的。 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维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内容编排】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由大气 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等圈层构成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关系。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运动有关。因此,要认识地理环境,认识人类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必须了解有关地球的基础知识。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大学的地理 课程设置,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从地球开始的。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地图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现代公民会越来越多的与地图打交道,而在学校课程中,只有地理课程讲授有关地图的只是,以及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因此,地图也是地理学习的另一基础。 可见,地理课程标准与以前的地理教学大纲一样,把“地球与地图”安排在最先学习, 是符合“地球与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有: 1、地球与地球仪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