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工作规范

临床麻醉工作规范
临床麻醉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临床麻醉工作流程,确保病人手术治疗的顺利与安全,根据麻醉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要求,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二、麻醉科应按照本规范的规定,做好临床麻醉工作,提高麻醉工作质量。

三、临床麻醉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道德,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感;努力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麻醉服务,提高麻醉工作满意度。

四、临床麻醉工作实行三级医师责任制。上级医师有责任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工作。

第二章麻醉前准备

一、麻醉前访视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访视一般在术前1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签署麻醉同意书。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例如对漏检的必须检

查的项目需补充进行检查;如因准备不足或复核时发现情况需取消预定的手术,需说明理由与术者取得共识,以减少风险而维护病人的安全。麻醉前用药我院由手术医师处方,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审阅,注意其品种和剂量,对不当者应予以纠正。

4、探视病人时应注意: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答或解释。

(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注意对并存症的用药情况,是否应用了抗凝药。

(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

(4)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

(5)考虑需否作进一步的检诊。

(6)根据所获资料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麻醉方案。在评估中除注意其ASA 分级、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并存症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等外,应评估有无困难气道和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7)认真和完整地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5、麻醉前谈话时应注意:

(1)除与病人谈话外,必要时与病人家属或其委托人谈话。

(2)告知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有可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麻醉方法。并交待麻醉前禁食、禁饮、麻醉前用药、更衣、排空小便等,提醒其预防感冒。

(3)说明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对ASA分级在Ⅱ~Ⅲ级以上者更应提醒家属重视。(4)病人或病人家属(或委托人)必须在麻醉同意书上签字。

(5)询问需否作术后镇痛(自费)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同意作术后镇痛,病人或家属(或委托人)需在同意书上签字。

6、对危重、疑难病例、必须按级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应在科内讨论。

二、麻醉前准备

(一)需与手术医师共同完成。对择期手术病人应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与治疗并发症,及时停用术前应停用的药物,严格执行麻醉前的禁食、禁饮。

(二)对急症手术病人,在不耽误手术治疗的前提下,亦应抓紧时间作较充分的准备。必要时可边抢救边准备。对严重创伤病人、急腹症和产妇,虽然末餐进食已超过8小时,亦应视作饱胃病人对待。

(三)必须牢记,麻醉选择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麻醉管理。麻醉不良事件大都与以下情况有关:

1、四个“H”

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xia(低氧)

hypotension(低血压)hypoventilation(通气不足,低通气)

2、三个“I”

Inadequatepreparation(准备不足)

Inadequateobservation(观察不细)

InadequateCrisismanagement(对危象处理不当)

3、两个“A”

Airwayobstruction(气道梗阻)

Aspiration(误吸)

4、一个“O”

Overdose(用药过量)

必须注意预防,及时处理。

(四)麻醉前用药是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

(五)必须重视麻醉设备、药品的准备与检查,麻醉医师于任何地点施行任何麻醉(包括监测下的镇静、镇痛,MAC)均需进行该项准备与检查,必须准备麻醉机。进行手术室外麻醉时,如限于条件不能准备全身麻醉机,也应准备好气管内插管用具、简易呼吸装置,以备不测之需。对麻醉设备、器材的检查应有序进行,以免遗漏。

1、气源、电源:必须确认无误后再将气源连接至麻醉机上的相应部位进行检查。

2、麻醉机的检查: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漏气,需特别注意:

(1)如作中心供氧,应检查气源是否确系氧气。开启氧气后,气体流量表的旋转子是否活动自如?吸气和呼气活瓣是否启闭正常?气体逸出是否正常?快速充氧开关是否失灵?

(2)如使用其他气体,应检查相应的气体流量表的旋转子的活动情况。

(3)检查报警装置,特别是低氧报警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4)麻醉机上的呼吸器能否正常工作?

(5)钠石灰罐内是否装有钠石灰,该钠石灰是否有效?

(6)挥发器内是否已装入相应的麻醉药?挥发器开关是否置于关闭位?可试行拨开开关,吸入微量以检验其浓度差别。

(7)麻醉机与病人面罩、气管导管相啣接的接头是否合用或缺如?

3、气管插管用具和药品等的检查

应检查必要的用具是否齐备。如预计为困难气道,应检查相应特殊器械是否备好或已联系落实,检查已用注射器抽好的各种药品是否已贴好明确的标签(品名、剂量、浓度)并集中放好?急救药品是否已备好?

如系作椎管内麻醉或神经阻滞,应检查麻醉包消毒的可靠性。

4、监测仪器的检查

对麻醉中拟应用的监测仪或装置,应检查其能否正常工作,报警装置上、下限是否合适。特别是应注意检查电除颤器是否处于正常的备用状态。

(六)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1、询问病人昨夜睡眠情况以及有无特殊情况发生(如发热、来月经等)。

2、复核病人姓名、拟施手术、禁食禁饮情况、麻醉前用药执行情况、带来的病历与病人是否一致。了解最新化验结查,检查血型化验单及拟行的输血(成分输血)和输血浆代用品的准备情况,检查病人的活动义齿是否已取出,女病人的指甲染色和唇膏是否已揩拭干净。了解病人的贵重饰物和手表等是否均已取下。然后开始监测病人各项主要生理指标及心电图(ASA提出的基本监测项目为:体温、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建立好静脉输液通道(原则上在上肢建立,将给药三通安置在麻醉医师座位附近)并开始输液。

第三章麻醉期间管理

一、一般原则

(一)原则上必须在完成上述准备及复核并已建立静脉通路后才能开始麻醉给药及操作,对有上

级医师指导者,必须在上级医师认可后才能开始麻醉。

(二)麻醉药物的抽吸、使用应非常谨慎。药物准备完成后必须在注射器或液瓶上准确标明药物名称及浓度。抽药前、抽药后、用药前均须认真核对,严防错误,最好由两人进行核对。对使用任何药物均应了解其药理作用,严禁糊糊涂涂用药。

(三)在麻醉期间,不论施行任何麻醉,手术间内应有合格的麻醉医师在场,麻醉医师不应丢下麻醉病人去完成本应由其他人负责完成的非麻醉任务而疏忽对病人的观察与照顾。

(四)输血(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前应和巡回护士仔细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采血日期和交叉配血结果,或制品生产日期。

(五)监测是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的有效措施,也是评定麻醉过程中病情变化的客观依据,麻醉期间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测,但监测仪器不能完全代替麻醉医师负责任地对病人的仔细观察,麻醉医师必须注意观察病人,对病人整体情况作出评估,及时作出处理。

(六)麻醉期间必须持续地评估病人的氧合、通气功能及循环功能并根据病人年龄、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别等酌情增加监测项目,例如体温、意识、尿量、肌松情况、镇痛状态等,对监测仪器和麻醉机的任何报警信号要反应及时,检查报警原因并予以解决,不能简单地消除报警声。

1、氧合:确保病人在麻醉期间有适当的吸入氧浓度和血氧浓度。

(1)行非纯氧吸入时,如使用氧化亚氮、空气混合气体最好监测麻醉机呼吸回路中吸入氧浓度,并应有低氧报警装置保证麻醉机回路中供氧充分。

(2)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血液氧合,必要时行血气分析,结合观察病人肤色。

2、通气功能:确保病人在麻醉期间有足够的合适的通气量。

(1)应持续评估所有麻醉病人的通气状况,可采用观察胸部活动、呼吸音听诊、观察储气皮囊的伸缩等方法。最好采用定量的监测方法,如呼末二氧化碳张力或浓度测定,呼出气量测定。(2)可根据临床观察评估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确认和调节气管内导管和喉罩于正确位置,应注意在搬动病人时保持气管或喉罩于正确位置,应妥善固定气管内导管或喉罩,避免脱落。(3)施行控制通气或机械通气时,要警惕导管或连接导管脱落。呼吸回路中宜有脱落时发出声音报警的装置。

(4)监测通气功能应结合持续地监测临床体征。

3、循环功能:确保麻醉期间病人循环功能正常。

(1)接受麻醉的病人从麻醉开始前至离开手术室均需连续行心电图监测。

(2)麻醉期间必须监测动脉血压和心率,酌情每5分钟或10分钟测定一次,必要时应缩短测压间歇时间,某些病人需行动脉连续直接测压或其他血流动力学测定。

(3)应结合上述监测采用以手指触摸脉搏搏动,心音听诊等进行综合评估。

4、体温:在麻醉期间维持适当体温

对于预期有体温变化或作控制性变温的病人均应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七)严禁在病人手术结束时,离开手术间以前收拾麻醉用品(如吸引管、螺纹管、面罩等)和抢救药品。

二、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和静脉局部麻醉

(一)注意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局麻药的一次最大用量并非绝对安全的剂量,因为很多因素均影响病人对局麻药的耐受,如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并存疾病、体重、高龄、妊娠等。最好按体重计算并根据病人情况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应该记住,表面麻醉的一次最大剂量只是局部浸润和神经阻滞所用一次最大剂量的1/3~1/2。

(二)若由手术医师施行局麻,麻醉医师可建议麻醉药浓度和剂量。对超过中毒剂量的用药要坚决制止。

(三)对无禁忌证者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200000,小儿不超过10μg?Kg-1,成人不超过200~250μg,对侧枝循环差的部位(如手指、阴茎和足趾)和静脉局部麻醉禁用肾上腺素。作气管支气管系统内表面麻醉时,不能用肾上腺素。

(四)静脉局部麻醉时忌骤然放松止血带,以防局麻药中毒。

三、神经阻滞

(一)作神经阻滞者对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应有一定程度的熟悉。

(二)操作前应检查急救设备、药物、及氧气等是否已备好,核查病人有无用局麻药过敏史。(三)最好先建立静脉通路再进行神经阻滞,以策安全。

(四)根据不同操作方法选用特定的体位。

(五)配制局麻药液时应注意局麻药的浓度及附加的肾上腺素的浓度,用药量不能超过一次最大量,混合使用局麻药时,各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应加在一起或折合成一种计算剂量。特别要警惕布比卡因的心*****性,严格控制用药量。

(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时注意进针位置,方向和深度。

(七)穿刺后每次注药前必须回抽针塞,防止误入血管。注药过程中要间断回吸,注药速度宜慢。(八)待麻醉范围确切后才能进行切口皮肤消毒。

(九)对应用止血带的肢体手术,应准确记录上止血带,放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放气宜缓,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进行处理。

(十)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者,应熟悉其工作原理,操作要点及并发症

四、椎管内麻醉(包括脊-硬椎联合麻醉,CSEA)

(一)其注意事项基本上与上述神经阻滞相同。

(二)椎管内麻醉给药前均应先建立静脉通路。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时必须先建立静脉通路再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给药。作硬脊膜外阻滞时,亦可先行穿刺置管、固定、待仰卧后才行静脉输液,然后再开始给予试验剂量。

(三)作椎管内麻醉穿刺时,病人体位一般为侧卧位或酌取坐位。小儿侧卧时头部不应向胸部俯曲,应保持后仰。

体位变动后应测一次无创动脉血压。

(四)推荐使用一次性麻醉消毒穿刺包,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前应检查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及外包装质量和完整性。

(五)作硬脊膜外隙穿刺时,必须确认穿刺针尖是在硬脊膜外隙而未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隙,才能置入硬膜外导管。

针尖进入硬脊膜外隙的主要征象是:

?有针尖进入黄韧带的坚韧感和穿过黄韧带后的阻力突然消失感;

?可出现负压,但如无明显负压不能认为绝对不是硬膜外隙;

?注入生理盐水或少量空气无阻力(不主张注入较大量空气);

?无脑脊液滴出。

(六)置入硬脊膜外导管时应顺畅无阻力,如遇阻力可轻轻旋转导管或(和)经导管注入数毫升生盐水后再继续推进导管,如仍遇阻力需将导管退出重插时,应将穿刺针与导管一并拔出,切忌只拔导管,以免针尖斜口将导管截断。

(七)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明显异感或弹跳,提示导管刺激脊神经根,为避免脊神经根损伤,

应将穿刺针与导管一并拔出,重新穿刺置管。

(八)如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隙后,针内流出血液,提示硬膜外隙静脉丛受损,可用含少量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如血色渐淡及停止出血,可以考虑作硬膜外隙插管。如仍流血,可考虑另换间隙穿刺置管,但最好是改作全麻,术后应注意观察。如系置管时发现经导管流出血液,处理原则同前。

(九)经硬膜外导管轻轻回吸,确认无血、无脑脊液流出后方可注入药物。必须先给试验剂量,剂量为2~3ml,观察5~10分钟,确认无脊麻征象后,可每隔5分钟注入3~5ml麻药,直至阻滞范围可满足手术要求,也可根据试验剂量效果或临床经验,一次注入预计量。

(十)作硬脊膜外麻醉时,从注射试验剂量开始算起的30分钟内极为重要,应注意观察、处理,必须有具有相应判断处理能力的麻醉医师在场。关键问题是:有无全脊麻或麻醉范围过宽;有无明显的呼吸,循环抑制;麻醉范围及效果。

(十一)作蛛网膜下隙阻滞时,必须确保正确选择穿刺点,避免穿刺点过高损伤脊髓。即使选用细穿刺针,也应避免反复多次穿破硬脊膜。

(十二)对脊麻所用药物浓度、剂量必须慎重、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0.5%丁卡因均为等比重。利多卡因的神经并发症多,最好不用。

布比卡因的浓度不宜超过0.5%,应避免使用0.75%布比卡因作脊麻,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十三)作蛛网膜下隙阻滞时,必须注意调控麻醉平面,勿使平面过高。

(十四)作椎管内麻醉的病人,术毕后必须待呼吸、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神志清醒,不吸氧10分钟后SPO2>95%或达术前水平才能送回病房。

五、小儿基础麻醉

(一)麻醉前详细询问禁食,禁饮情况,确认麻醉前医嘱的准确执行,确认无呼吸道感染。(二)基础麻醉实施前,应象对待其他麻醉一样在手术间内准备好麻醉机、气管内插管用具、急救药品、静脉输液等。

(三)对基础麻醉所用药物及其剂量需核对准确无误,麻醉药注入后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儿,应密切观察其呼吸运动幅度、频率、呼吸道是否通畅、唇色、意识状态等。

(四)给药后在病儿达到可被安静地抱离家属时,即应尽快将病儿抱入手术间内监护。

六、全身麻醉

(一)做好麻醉前准备,严格遵循麻醉期间管理的一般原则。

(二)对不作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必须:

1、掌握好病例的选择,如无上呼吸道梗阻性疾患。

2、注意麻醉深浅,保持呼吸道通畅。

3、充分暴露头面部,充分供氧。

4、静脉给药速度宜慢。

5、应严密监测、观察特别是呼吸活动情况和不受干扰、准确的SPO2监测。

6、术毕宜待病人神志清醒或基本清醒,各种反射恢复,呼吸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吸空气10分钟后SPO2>95%或达到术前水平才能送回病室。

(三)全麻诱导期间风险较大,必须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确保在作气管内插管前病人情况良好。

(四)如事先估计为困难气道,应作好充分准备,不可贸然从事,如本科缺乏必要的设备或技术力量,应取得外援,如争取能作纤支镜检查的单位(呼吸科、耳鼻喉科)的协助或请具备相应条件的麻醉科派人支援。

(五)在使用肌松药后用面罩进行控制呼吸期间,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量必须足够但不宜过大,以免将气体压入胃内造成胃内容物返流。

(六)作气管内插管时,操作应力求轻柔、准确,尽可能避免损伤。如插管不能成功,一次操作时间不能超过1~3分钟,必须换用面罩通气,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插管。在估计自己难以胜任或两次插管失败后应及早请上级医师施行。

(七)气管内导管插入后,先连接麻醉机作手控通气,感受气通阻力及通气情况。确认双肺呼吸音、胸部运动正常以及插管深度和位置正常后,妥善固定气管内导管。在改用呼吸机后,必须确认呼吸机风箱活动(或通气量)正常,呼吸道压力正常。

(八)作气管内插管后改变体位时,麻醉医师应妥善固定病人头部和气管导管,随体位变动而一致变动。手术体位固定后,必须再次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设定的和监测所得的呼吸参数正确。

(九)术中应注意麻醉深度调节。注意观察手术进程,使麻醉深度与手术刺激强度相适应,消除

病人记忆,尽可能避免出现“知晓”。有条件者宜采用双频谱脑电(BIS)监测,应注意各项监测指标及临床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处理以维护病人的安全。

(十)术后根据病人情况送入PACU或ICU或送回病室。对需拔除气管内导管者,一定要掌握好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指征;对拟将病人送回病室者,其要求与不作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相同。术毕拟用拮抗剂者应掌握好应用拮抗剂的指征、时机、剂量与方法,忌盲目进行拮抗,在病人呼吸有所恢复或改善后即匆忙送回病室而致不测。如果病房没有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条件,不宜保留气管内导管回病房。

七、监测下的镇静/镇痛术(MAC)

(一)、镇静/镇痛术是使病人在能维持足够的呼吸循环功能并保持对语音意义和(或)对身体刺激有意识反应的前提下,能耐受不舒适医疗操作的状态。

(二)、麻醉医师应象实施麻醉一样予以高度重视,进行术前访视和准备,作好实施的记录,应对病人解释镇静/镇痛术的特点和术中病人如何合作。

(三)、监测下镇静/镇痛的监测:Alertness(警觉程度)、Breath(呼吸情况)、Circulation(循环状态)。

临床上常用改良的OAA/S(observer′sassessmentofalertness/sedation)评分判断镇静深度:Ⅰ级:正常声音呼名有正常应答反应

Ⅱ级:正常声音呼名时应答反应迟钝

Ⅲ级:正常声音呼名无应答反应,需反复大声呼名才有应答反应

Ⅳ级:反复大声呼名无应答反应,需轻拍头部才有反应

Ⅴ级:轻拍头部无应答反应,需疼痛刺激才有应答反应

(四)监测下镇静/镇痛病人出手术室或出院标准

1、病人恢复警觉和定向能力;

2、生命体征平稳正常,或在可接受范围;

3、对使用过镇静、镇痛药拮抗药的病人,必须至少在使用拮抗药1~2小时后;

4、对离院回家的病人必须有负责任的成年人伴送,并应交待注意事项。

第四章麻醉后管理

一、麻醉病人术后交接要求

术后病人转送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或恢复室)、ICU或病室必须由一名有关的麻醉医师,一名手术医师,一名手术室护士护送,护送中应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必要的治疗。病人送达后要作好交接工作,并由交接双方对病人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如经搬动致病人情况出现明显波动,需经处理稳定后麻醉医师才能离开。

二、麻醉病人术后回访要求

所有麻醉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均应得到有效的监测治疗。麻醉医师应及时随访,一般病人应在术后1~3天随访,并作好随访记录,危重病人已发生或可疑有麻醉相关并发症者应根据病情增加随访次数,并与术者或病室医师保持联系和沟通。对明显的麻醉并发症应及时向麻醉科主任汇报。

三、麻醉病人术后监测要求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医师主持的单位,其对麻醉后病人的监测治疗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志、体温等方面,必要时增加相应的监测治疗项目,如残余肌松程度及拮抗。发现病情特殊变化,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并与实施麻醉或(和)手术的医师联系,共同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麻醉病人术后离开PACU标准

(一)呼吸方面:病人回病房或回家前其咳嗽、吞咽反射应已恢复,自主呼吸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清除呕吐和吐出痰液的能力,呼吸平静而无困难,呼吸空气10分钟以上能保持SPO2>95%或达术前水平,皮肤、粘膜色泽红润。如病情严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达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二)循环方面: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者可转回原病室。门诊病人能起立、行走,无体位性低血压者可回家。若病人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三)神志状态:病人神志完全恢复,能直立行走无眩晕者可回家。病人已清醒,能正确定向,可回原病室。病人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体温低,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应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四)病人在恢复室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

和神志抑制的可能,应在药物作用高峰后观察一段时间才能送回病房。所以,静脉注射哌替啶,药效高峰在10分钟内,应在用药后至少20分钟才能转出;若系肌内注射,峰效延至30~40分钟,转出时间也相应延至用药后1小时。静脉注射吗啡则其峰效时间为注后20~30分钟。(五)局部麻醉特别是椎管内麻醉病人,待循环、呼吸稳定后可转回原病室。门诊病人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

(六)门诊病人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离室前由手术医师开具离室后医嘱和治疗用药处方,护士向家属详细交代回家后注意事项。

(七)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者可离开PACU。

Steward苏醒评分表

清醒程度分吸通畅程度分肢体活动程度分

完全清醒2可按医师吩咐咳嗽2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2

对刺激有反应1可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1肢体无意识活动1

对刺激无反应0呼吸道需予以支持0肢体无活动0

第五章麻醉记录单填写要求

一、麻醉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记载的术中处理和病情变化可作为术后处理的参考。麻醉记录也是以后病例回顾、科研统计乃至医疗纠纷调查的重要资料。必须全面、准确、客观真实、清晰地加以填写,不得涂改和伪造。

二、对麻醉记录单除必须按上述要求填写外、对手术者、麻醉者、器械护士和(或)巡回护士必须填写全名。对药品不能使用只有本单位才能看懂或自创的缩写,要特别注意以下各项:

1、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病人情况每5~10分钟记录一次,在麻醉诱导期及循环不稳定时其间隔时间更短,按病情决定。在病人离开手术室前监测、记录不应停止,在病人改变体位或被搬动后均应有监测数据的记录。对作MAC病人宜定时记录OAA/S评分。

2、应记录所用麻醉药、麻醉辅助用药的种类、剂量及给予的时间。

3、记录静脉输液、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种类、容量及给予的时间。

4、记录麻醉、手术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应记录手术、麻醉的主要步骤及其开始该操作的时间。

5、应记录麻醉、手术期间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其治疗,准确记录相应时间。

6、应记录病人离开手术间时的情况,包括苏醒程度、呼吸、血压、心率、SPO2等。对椎管内麻醉病人最好能测定脊神经感觉阻滞范围。

三、应及时完成麻醉小结

四、对有上级医师指导的麻醉,上级医师应在审阅修改记录单后在麻醉记录单上签名。

临床麻醉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临床麻醉工作流程,确保病人手术治疗的顺利与安全,根据麻醉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要求,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二、麻醉科应按照本规范的规定,做好临床麻醉工作,提高麻醉工作质量。 三、临床麻醉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道德,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感;努力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麻醉服务,提高麻醉工作满意度。 四、临床麻醉工作实行三级医师责任制。上级医师有责任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工作。 第二章麻醉前准备 一、麻醉前访视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访视一般在术前1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签署麻醉同意书。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例如对漏检的必须检

麻醉科工作制度大全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质控制度 2、麻醉质量控制管理 3、麻醉科工作制度 4、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5、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6、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5、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6、会诊制度 7、岗位责任制 8、麻醉同意书签字制度 9、麻醉记录单管理 10、交接班制度 11、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2、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3、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4、业务学习制度 15、药品管理制度 16、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7、PACU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8、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9、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20、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21、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22、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23、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24、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25、术中心肌缺血防治对策 26、术中心跳骤停救治对策 27、术中大失血处理对策 28、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临床麻醉学试卷(二)答案讲解

临床麻醉学试卷(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5级:病情危重、频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 2、颏甲距离:指在颈部完全伸展从下颌骨下缘到甲状软有切迹的距离。 3、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4、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5、喉痉挛: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6、术中知晓:是指病人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7、大量输血:通常为24小时内输入一倍或以上的全身血容量;3小时内输入50%全身血容量和需要输血>150ml/min。 8、体外循环:又称心肺转流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出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并排出一氧化碳,再将氧合后的血液经人工心脏泵入体内动脉系统。 9、高危妊娠:妊娠期某些病理因素,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安全或导致难产,称为高危妊娠。 10、阻塞性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而引起严重打鼾甚至呼吸暂停(中止10秒以上为特征的症候群。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简单床旁测试病人肺功能的方法,包括屏气试验、吹气试验、吹火柴试验。 2、目前常用的肌松药有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等。 3、对第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施行手术时应考虑安装起搏器,对心胸比值>0.7的病人应视作高危病人。 4、麻醉选择总的原则是在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寰枕关节活动度是否影响头颈前倔后伸,对插管所需口、咽、喉三轴线接近 重叠的操作至关重要。 6、气管导管插入过深,会进入一侧主支气管,导管插入过浅,套囊位于咽部,容易造成脱管。 7、全麻诱导必须充分估计病人的耐受能力,谨慎从事,尽力预防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8、氯胺酮是目前临床所用的静脉全麻药中唯一可以产生较强镇痛作用的药物。 9、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麻醉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似,但毒性比布比卡因低。 10、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分层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11、硬膜外阻滞的常用局麻药有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及罗哌卡因。 12、静吸复合麻醉是指将静脉全身麻醉和吸入麻醉同时或先后应用于同一次麻醉过程。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36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高宝柱副组长:武毅成员:邢金城华伟瞿秋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邢金城华伟瞿秋成员:各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完整版)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科培训计划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麻醉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 更是临床各学科特别是外科手术医疗的基础。麻醉学科根据医疗技术特点分为: 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 醉、眼耳鼻咽喉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 体外循环等亚专业。麻醉科住院医师不仅要掌握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的监测、调 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了解相 关学科的基本医疗知识。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 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情、正确书写麻醉记录;系统掌握麻醉学 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麻醉科常用的临床技能; 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培训结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人际沟通能力、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 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麻醉科各亚专业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住院医师在各科医师 指导下,接受公共科目、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等培训。临床实践技能以 临床带教培训为主,公共科目和专业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及讲课、病例讨论相结合 的方法,其他培训方式包括科室业务学习、24小时医学频道、各种医院讲座等、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 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麻醉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 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麻醉科临床教学工 作。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科所有亚专业的基本训练。非麻醉科室轮转安排在疼 痛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危重医学科等科室中,合计时间13 个月。轮转时间和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33个月的基本培 训后有3个月的机动培训时间,安排非临床麻醉科室如超声技术、疼痛诊疗的轮 转。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表1 麻醉科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时间(月)非麻醉科室: 6 疼痛科 4

医院麻醉科管理规范标准流程管理及流程图

麻醉科管理规范标准流程管理及流程图 目录 1、ⅩⅩ立医院麻醉工作程序流程图 (3) 2、ⅩⅩ立医院日间手术麻醉工作流程图 (4)

3、动脉穿刺置管测压 (5) 4、深静脉穿刺置管测压 (10) 5、心肺复苏(CPR) (15) 6、高血压病人麻醉标准流程 (28) 7、冠心病病人麻醉标准流程 (36) 8、糖尿病病人麻醉标准流程 (45) 9、臂丛神经阻滞标准流程 (52) 10、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标准流程 (61) 11、无痛人流标准流程 (67) 12、无痛胃镜麻醉标准流程 (72) 13、硬膜外麻醉的标准流程 (77) 14、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标准流程 (82) 15、腰硬联合麻醉标准流程 (87) 16、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标准流程 (90) 17、气管插管全麻标准流程 (101) 18、喉罩全麻标准流程 (121) 19、支气管插管全麻标准流程 (127) 20、困难气道全麻标准流程 (134) 21、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 (146) ⅩⅩ立医院麻醉工作程序流程图

ⅩⅩ立医院日间手术麻醉工作流程图

一、适用对象: (1)无法间接测压者;如四肢大面积烧伤

(2)需要动态监测血压者;如急危重病人治疗、术中控制性降压等。 二、适应证: (1)严重创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人的手术;(2)大量出血病人手术; (3)各类休克病人的手术,严重高血压,危重病人手术; (4)术中需要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病人; (5)低温麻醉的病人; (6)需反复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查的病人; (7) 颅脑、心血管手术麻醉; (8)脏器移植手术麻醉。 三、禁忌证: (1)侧支循环试验(如Allen's试验)阴性者,该部位禁穿;(2)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者为相对禁忌。 四、术前准备: (一)穿刺前访视: (1)复习病史和相关穿刺部位体检; (2)病情评估并拟定穿刺测压方案及应急预案; (3)与法定代理人或患者沟通,并签署《特殊治疗同意书》。 (二)准备: (1)聚四氯乙烯动脉用套管针(成人选18-20G,小儿选22-24G);(2)固定用的托手架及垫子;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4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 2、基础麻醉:应用全麻药使病人入睡但麻醉程度尚不足以施行手术或有创操作,称为基础麻醉。 3、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4、局麻药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5、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6、异常广泛阻滞: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但并非是全脊麻,阻滞范围虽广,但仍为节段性,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甚至低腰部神经功能仍保持正常。 7、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8、中心静脉压: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正常值为 5~12cmH2O。 9、眼心反射: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0、门脉高压症:门静脉压力超过25cmH2O(2.45kPa)时可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门脉高压症。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阿曲库铵的代谢和排泄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主要通过非酶性的化学分解,称之为Hofmann 消除。 2、临床上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复合应用,称为复合麻醉,或将不同的麻醉方法联合应用,称为联合麻醉。 3、过去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三者概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4、Langeron提出了五项与面罩通气困难独立相关因素;如年龄大于55岁,体重指数26kg/m2等。 5、心房颤动麻醉前宜将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钟左右,至少不应超过100次/分钟。 6、围手术期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至关重要,呼吸功能管理是麻醉医师的重要职责。 7、气管插管禁忌证主要有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 8、临床评价吸入麻醉药主要从可控性、麻醉强度以及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9、颈丛神经阻滞常用局麻药有0.25%布比卡因,一般不主张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 10、临床上常将感觉阻滞平面超过胸4者称为高位脊麻,胸10平面以下称为低位脊麻。 11、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 12、丙泊酚具有作用时间短、作用恢复较快、麻醉深度容易控制等优点。 13、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脑和心肌最易受损,适当的动脉血压对于脑循环尤其重要。 14、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为吸入麻醉药降压、血管扩张药降压。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内容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目录 第一节麻醉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麻醉科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度2.麻醉设备管理、维护、物品消毒登记制度 3.麻醉科特殊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第二节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1.科主任职责 2.主任医师职责 3.主治医师职责 4.总住院医师职责 5.住院医师职责 6.助理医师职责 7.麻醉护士职责 8.工程技术人员职责 第三节麻醉科工作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麻醉科主治医师负责制 3.麻醉(急诊)术前术后访视、讨论制度

4.麻醉术前知情告知签字制度 5.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7.麻醉科医疗事故防范制度(医疗事故预防) 8.麻醉并发症登记制度 9.麻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10.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管理)规定 11.麻醉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12.会诊制度 13.抢救工作制度 14.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5.医德医风考评制度 第四节临床麻醉工作程序 1.临床麻醉工作流程 2.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3.手术患者术前确认工作流程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第五节麻醉分级操作规定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第一节麻醉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麻醉科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度 1、麻醉科执业医师应当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必须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方可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者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 2、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保险柜储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储存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有记录。 4、麻醉科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与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熟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本院内临床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本科内使用。 6、麻醉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情况以及所选择的麻醉、镇痛方法合理选择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种类、剂型、剂量,并在手术日晨向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职人员提出申请,由管理专职人员发放相应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并有记录在案。 7、麻醉结束后,执业医师使用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格式及单张处方最大限量按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执行。 8、执业医师对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型的,应当在麻醉结束后交回原批号的空安瓿,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数量。 9、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由专人负责计数,并同处方一起交回住院药房,凭空安瓿和处方领取新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10、值班医师应当和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职人员交接班,当面核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数量、剂型,并签名记录在交接班本上。值班期间随时锁上储存专柜,专柜钥匙随身携带,值班完毕交回专柜钥匙。节假日期间,值班医师之间相互交接班,并签名记录在交接班本上。 11、发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的,应当立即向院医务科、院保卫科以及上级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具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规定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报医务科取消其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机关处理。未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不能擅自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2、麻醉设备管理、物品消毒登记制度 麻醉科设备管理制度 1.科内各种设备有一览表、设备卡片并设专入管理。 2.设备设置专门管理人员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新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0)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项不是麻醉前检诊的目的(E ) A、获得有关病史 B、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C、指导病人配合麻醉 D、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E、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确保麻醉无任何风险 2、在评估病人的呼吸系统时,有关对其肺功能的评估,下列哪项不正确(D) A、可为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呼吸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B、肺活量低于预计值的6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C、通气储量百分比<7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D、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7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E、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5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3、1994年美国NYHA对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了修订,下列哪项不是修订内容(C) A、心电图 B、运动试验 C、中心静脉压测定 D、超声心动图 E、x线检查 4、麻醉本身的风险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B) A、麻醉前评估失误 B、必须的设备运转和药品供应等有可靠保障 C、急症手术的麻醉 D、麻醉者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E、临时改变麻醉方式 5、服用MOAI者,术前停药的时间,下列哪项正确(C) A、1周 B、1-2周 C、2-3周 D、3-4周 E、4-5周 6、麻醉前准备的首要任务是下列哪一项(A) A、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B、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

C、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的准备 D、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E、麻醉医生自己做的准备 7、下列哪一项不是气管插管即时并发症(B) A、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 B、呛咳动作(麻醉过浅) C、颅内压升高 D、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E、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8、下列哪项是最常用的麻醉诱导方法(A) A、静脉快速诱导 B、吸入麻醉诱导 C、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 D、清醒插管后再作静脉快速诱导 E、肌注氯氨酮诱导 9、下列哪项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B ) A、头痛 B、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 C、异常广泛阻滞 D、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E、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 10、下列哪项不是胸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要求(E ) A、消除或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 B、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 C、保持PaO2和PaCO2于基本正常水平 D、减轻循环障碍 E、保持低温 11.缩短非去极化起效时间可以采用预给法,预注给药剂量一般为插管剂量的(C) A 、1/2 B 、1/3~1/4 C 、1/5~1/10 D、1/15 E、1/20 12.有关腰麻下列叙述哪项错误(E) A、穿刺部位在脊髓终止以下部位 B、小儿脊髓终止位置较低,新生儿在L3 下缘 C、成人脊髓终止在L1 椎体下缘或L2椎体上缘 D、成人穿刺位置可在L2~L3 以下 E、L3~L4穿刺可避免损伤脊髓和马尾 13.影响硬膜外麻醉平面最主要的因素是(B)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6)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有关麻醉前禁食禁饮哪项不正确:A、在应激情况下胃排空加速 B、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C、小儿禁食4~8小时,禁水2~3时 D、急症病人病情紧急时,不能等待禁食,应立即手术 E、饱胃病人必需立即手术时,应采取避免呕吐误吸的措施 2.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属于ASA几级:A、IB、IIC、IIID、IVE、V 3.颞下颌关节强直完全不能张口的病人最安全可靠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是:A、快诱导插管B、慢诱导插管C、纤支镜下插管D、全麻下盲探插管 4.预防气管内插管所致的高血压,以下措施哪项错误:A、麻醉越深越好 B、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芬太尼 C、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利多卡因 D、充分表面麻醉 E、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艾司洛尔 5.有关麻醉前准备,下列哪项错误:E A、纠正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 B、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C、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12h,禁饮4h D、注意病人精神方面的准备 E、急诊手术病人若有高热应将体温降至正常再手术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局部麻醉药吸收的因素:A、药物剂量B、术前用药C、局麻药性能D、血管收缩药使用E、作用部位 7.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与什么相关:A.油/气分配导数(脂溶性)B.分子量C.沸点D.肺泡浓度 8.术前访视病人除哪项外均应着重了解A婚姻史B过去史C以往麻醉手术史D治疗用药史E 个人史 9.腰麻对生理的影响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A、阻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动、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B、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下降幅度与麻醉平面有关 C、高位腰麻因使血压下降而通过压力反射使心率增快 D、麻醉平面在T8以下时呼吸功能基本无影响 E、腰麻时胃肠蠕动增加,胆汁反流入胃,易致恶心、呕吐10.全麻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B A意识丧失;B完全抑制应激反应;C镇痛完全D肌肉松驰E保持呼吸、循环等生理指标相对稳定。 11.影响硬膜外麻醉平面最主要的因素是:A、局麻药容积B、穿刺间隙C、导管方向D、注药方式E、体位 12.硬膜外麻醉时使用试验剂量的主要目的是:A、判断是否有过敏 B、判断病人对局麻药的耐受情况 C、判断药物是否在硬膜外腔 D、判断是否误入血管 E、判断硬膜外腔用药量 13.应用局麻药过量最严重危险是:A.局麻药中毒B.麻醉不满意C.麻醉范围过广D.麻醉消退得慢 14.硬膜外阻滞期间主要并发症不包括:A.脑供血不全B.血压降低C.全脊麻D.呼吸抑制 15.下列哪项不是气管内插管即时并发症: A、心血管反应 B、软组织损伤 C、误入食管 D、插入一侧支气管 E、呼吸抑制 16.全麻时引起呼吸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A、舌后坠B、喉痉挛C、支气管痉挛D、咽喉部分泌物积蓄E、气管导管阻塞 17.术中颅内高压的处理下列哪项错误:CA、利尿药首选甘露醇

麻醉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一、质量控制标准 (一)三级医院 1.麻醉科建设 (1)麻醉科已根据卫生部89年12号文件设立为临床一级科室 (2)原则上科主任有高级技术职称 (3)从2004年起执行人员准入规定,新增麻醉医师应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4)临床麻醉手术台数与麻醉人员之比达1:1.5~2.0,教学医院至少需达1:2.0(PACU及疼痛诊治人员编制另计) (5)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有实行三级医师责任制的学术梯队。 (6)有PACU或(和)ICU (7)有疼痛诊治门诊(可有病室) (8)有人员培训计划(包括逐步改善人员学历结构),并认真予以实施 (9)有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10)手术台数应按该院手术科室床位比例设置,有与人员数量及任务相适应的麻醉工作辅助用房及办公学习场地和设施 2.麻醉科管理 (1)各级医师职责明确,三级医师责任制得到落实 (2)坚持麻醉前访视病人制度,有麻醉前对病人病情评估的记录 (3)有麻醉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 (4)对择期或限期手术麻醉前有麻醉计划 (5)对危重疑难病例,有麻醉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咨询的制度 (6)麻醉记录认真、清晰,能反映手术主要步骤、病情变化及处理 (7)认真落实术后随诊制度,随诊记录真实可靠,麻醉并发症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8)有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包括向省质控中心及时报告,不

得隐瞒不报) (9)重视临界事故,及时组织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麻醉质量,并及时向省质控中心报告(略去当事者姓名,中心汇总时也略去单位名称),引起同行注意防范。 (10)认真执行麻醉科医师值班制度 (11)认真执行麻醉科交接制度 (12)认真执行麻醉医师司理麻醉时的职责和有关规定 (13)认真执行药品、输液、输血的核对制度 (14)认真执行麻醉器材的管理和消毒制度 (15)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 (16)执行常用麻醉方法的操作规范或有关的注意事项的规定 (17)对所司理的麻醉有分类登记,对参与科外的抢救工作有登记,对参与会诊有登记 (18)对麻醉并发症有登记 (19)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有相应的评议、奖惩办法 (20)主任应督促并定期检查三级医师责任制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科室应作出安排,每日有相应人员检查当日麻醉质量情况。每月(至少每季度)有对该时段内麻醉质量的回顾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 3.临床麻醉质量 (1)至上年度止,5年累计的麻醉死亡率低于万分之二,以后逐年降低。 (2)尽可能杜绝麻醉事故 (3)力争不出现医疗纠纷,如有纠纷,麻醉科确实无过错者(包括医疗态度),按无纠纷计 (4)对全麻、硬膜外和腰麻、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腰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真实统计,其发生率逐年下降。 (5)对麻醉失败率有真实统计,失败率应逐年下降 (6)病人对麻醉的满意率有真实统计,满意率应逐年提高 (7)对危重疑难麻醉所占有分数有真实统计

2020麻醉科年终工作总结

2020麻醉科年终工作总结 2019年,在院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 科室领导班子率领全科医护人员,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为中心,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巩固和加快麻醉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迈上一 个新台阶。真抓实干,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我科2019年的各项发展目 标和工作任务,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以下为我科的年终工作计划。 一、思想政治及医德医风方面 全科医护人员继续深入学习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差错事故防范制度、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 条例等等,每月一次,并作好学习记录和登记。 坚持医德规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德医风涉及医院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对照学习,共同提高。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 责任型、效能型、廉洁型科室。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及时自查自纠,认真抓好民主评议医德医风建设。 全体人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了微笑服务,廉洁行医的服务理念,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坚持做好关心每一位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加强与病人的 沟通,加强与手术医生的沟通,满意地协助手术医生完成各台手术。 二、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根据医院的安排和要求,认真部署和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持 续改进机制。麻醉科手术室是高风险的临床科室,一切工作以质量 为核心,为了把医疗护理质量真正摆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我们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7)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 2、全脊麻: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或颈部神经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髓麻醉 3、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4、PEEP:是指吸气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或呼吸机产生,而呼气终末借助于装在呼气端的限制气流活瓣装置,使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6、PCWP:肺小动脉楔压。在肺小动脉的楔入部位所测的压力。 7、代谢性脑病:是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导致CNS抑制,但需与麻醉药的残余效应加以区别。 8、创伤后机体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9、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诱导。 10、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 ,颅腔内容物由神经组织、脑脊液及血液三部分组成。 2、控制性降压时,低血压最大的危险在于脑血流不足和脑缺氧性损害。 3、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4、重型再障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09/L;血小板小于_20×109/L。 5、正常人铁剂吸收的部位是__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__。 6、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方法:有创和无创监测。 7、分钟肺泡通气量正常值为min,它反映肺真正的气体交换量。 8、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9、手术创伤可使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进入新形成的急性分隔性水肿间隙,此间隙又称为第三间隙。 10、发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肾移植病人,充分的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术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下列哪一项是透析的目标。( C ) A、纠正贫血 B、改善病人的凝血机制 C、改善术前的血液生化紊乱 D、防止感染 E、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 2、一身高120cm,体重24kg的儿童其体表面积为下列哪一项:( A ) A、㎡ B、㎡ C、㎡ D、㎡ E、㎡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 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进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它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

麻醉管理制度

麻醉管理制度 一、手术者应全面、详细、准确填写麻醉申请单,择期手术者应于术前一日上午十时以前将麻醉申请单送到麻醉科,较大的择期手术应在术前四天送出。特殊病例应填送麻醉会诊单,由麻醉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参加会诊。 二、麻醉科接到申请单后,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状况和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妥善安排麻醉。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人的病历及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人,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用药医嘱,作麻醉前小结,向家属交代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与本人、家属或患者单位依次履行签字手续。紧急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或单位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批准执行。 三、麻醉医师术前诊视病人后,如对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较大的择期手术应在术前三天提出术前讨论,充分估计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五、麻醉医师在麻醉期间严格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呼吸,血压、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及其他特殊项目。控制和调整病人

的生理活动,如手术中呼吸管理、控制性低血压等。防止并处理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生理扰乱,管理好术中输液、输血,调节酸碱平衡,遇有特殊问题可提示手术者注意,并商讨手术暂停或从简等问题。 六、麻醉医师记录手术主要步骤及病人术中反应,详细记录麻醉用药和其他处理。 七、麻醉期间如遇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乃至医院报告,积极组织会诊抢救。 八、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医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等病人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送回病房。危重和接受全麻的病人,麻醉医师应亲自护送回病房,并向值班人员交代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48小时内应随访病人,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追踪观察,直至病情稳定。严重并发症及时向上级汇报。 九、术后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及时补充。 十、麻醉科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重病人的准备。 十一、除急诊抢救外,任何人员不允许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实施全麻和高风险麻醉。

麻醉科医师岗位职责

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及时传达贯彻院长布署的医疗和行政任务;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加强监测治疗与复苏等任务; 4、领导本科医师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实施; 5、负责本科医师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并提出转正、定科、晋升、考核、奖惩的具体意见。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6组织全科医师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7、领导全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8、确定本科人员轮转、值班、会诊、出诊、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事宜,做好麻醉科与手术室的工作协调,共同完成科室工作; 9、审签本科物品、器材,申请领导报销,检查使用和保管情况;注:副主任及麻醉科秘书协助科主任完成以上工作主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参加、指导急、危、重和疑难病人的抢救处置工作,担负院内外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任务;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参加、指导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方案提出意见并作出决定,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 4、指导科室的业务学习和“三基”培训。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引进最新技术,根据本科情况与条件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提咼医疗质量; 5、担任教学及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临床麻醉学试卷及答案

麻醉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TCI(2)TOF (3)反常呼吸(4)全脊髓麻醉 (5)低流量吸入麻醉(6)MAC(7)平衡麻醉(8)静脉快速诱导 (9)控制性降压(10)屏气试验 (11) 静脉全身麻醉(12)试探剂量 三、填空题 1、剖胸对呼吸的生理影响 是、、 。 2、气管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的目的是:确 定、、。 3、氯胺酮肌肉注射法多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首次剂量为,给药 后分钟即可出现麻醉作用,维持分钟。 4、肝和肾是耐受缺血缺氧较差的器官,在常温下阻断血流肝脏不得超过分钟,肾不得超过分钟。 5、低温时易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其原因 是。 6、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为:、、 、 、、 、。 7、麻醉期间的低血压是 指。而麻醉期间的高血压则是 指 。血压过高是指。 8、脑血管、脑室及气脑造影的麻醉处理原 则、、 、。 9、有右室流出通道严重阻塞的紫型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耐受缺氧的能力很低,可因恐惧、疼痛、低血压或缺氧等而诱发漏斗部痉挛,出现“”,可致心脏停搏,应引起警惕。

10、冠心病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死亡率为一般病人的2~3 倍,麻醉和手术的危险取决 于、、 。 1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 是。 12、临床麻醉学的任务 是 。 13、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绞痛、昏厥和心悸不适。麻醉前应将心室率控制在次/分钟左右,至少不应超过次/分钟。 14、正常成人喉头位置在,而小儿则位于。 15、异丙酚静脉麻醉单次注射剂量为,作用时间 为,麻醉维持剂量 为。 16、开胸对呼吸生理的干扰 为、、。 17、在CPB开始前,麻醉处理的目的是要 为。在CPB过程中主要应防 止和维 持。 18、糖尿病病人术前血糖控制:术前空腹血糖应维持在,最好 在 范围内,最高不超过。 19、全麻深度的监测应包 括、、。 20、全麻后第1小时内的输液速度为,循环稳定后维持速度为。 21、麻醉期间的低血压是 指 。而麻醉期间的高血压则是 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