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产生是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联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欧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

1957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公约》,统称《罗马条约》,奠定了欧洲经济联合的基础。

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确立了实现共同体内商品、劳动力和资金自由流动的目标。同时,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加强了货币联合。

1969年,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1979年3月建立欧洲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创立了统一的记账单位——欧洲货币单位(ECU)。欧元的产生,正是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样板经过长期发展、完善而实现的。这也是欧洲实施货币联盟的尝试。

1989年4月,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获得通过。报告中提出欧洲货币联盟必须如期实现所有成员国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和固定汇率。

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后来常说的《马约》,《马约》包括《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正式确定了在欧洲货币联盟内时间统一中央银行、统一货币、统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欧元启动后由过渡期到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表。

单一货币欧元的实现须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90年7月1日,根据着名的德洛尔报告的要求,欧盟成员国之间实现广泛的资本流动自由,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现货币及财政政策时进行密切合作。此外,1993年12月31日前,所有成员国必须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但由于1992年及1993年的汇率危机,该计划不得不被放弃。

1994年1月1日起,货币联盟进程进入第二个阶段,各成员国致力于加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各国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是另一个目标,已得到实现。本阶段的最重要的步骤则是成立了欧洲货币局,它是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的胚胎。欧洲货币局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欧盟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并在货币政策及技术方面为欧洲货币联盟作准备。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取代了欧洲货币局。

1999年1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开始了其第三阶段,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第三阶段的开始意味着经货联盟的启动,同时也标志着经货联盟的建立进入了最后阶段。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铸币的正式流通,标着着经货联盟建设的完成。

准确的说,欧元的诞生日是1999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是其纸币和铸币正式流通的日子。

欧元的最后完成将经历三个阶段:(1)从1999年1月1日起至2001年12月31日,为欧元的过渡期,欧元汇率将于1999年1月1日固定下来,并且不可撤销。欧元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非现金交易形式投入使用,企业、个人可以在银行开立账户,欧元的收付可以在账户之间进行,但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未投入流通。(2)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投入流通,此阶段欧元和欧元区内各国同时流通。(3)自2002年7月1日起,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将完全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区内12国共同的单一货币。

欧元区成员国:

要加入欧元区,欧盟成员国必须达到下列标准:首先,每一个成员国削减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政府开支;第二,国债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第三,在价格稳定方面,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通货膨胀率的%;第四,该国货币至少在两年内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以内。欧盟对成员国加入欧元区的时间并没有固定的要求,每一个成员国将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加入。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开始正式使用。

希腊于2001年1月1日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2002年1月1日,上述12个国家将永远放弃使用各自本国货币,而使用一种共同的货币:欧元。

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3个成员国。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零时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

斯洛伐克于2008年达到标准并在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从之前的13个增至目前的16个。

爱沙尼亚于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由于英国、瑞典和丹麦决定暂不加入欧元,目前欧元区共有17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2千万的人口。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 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 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 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 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各国欧元硬币图解

各国欧元硬币图解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各国欧元硬币图解(辅币) 1欧分2欧分5欧分10欧分20欧分50欧分1欧元2欧元 德国 硬币中心是橡树枝图案,保留 了原德国马克上的图案 硬币中心是德国勃兰登堡门图案, 象征德国统一的标志 硬币中心是传统的德国国 旗上鹰的图案 法国 硬币中心是法国年轻妇女玛丽 安坚毅的面部表情,象征持 续,永恒的欧洲统一 硬币沿用了原法国法郎上永恒的主 题--播种者 硬币中心图案是包含了一 个六角形的树,象征生 命,勃发和生长。最外圈 以共和国座右铭“Liberté, Egalité, Frate rnité”环绕 意大利 硬币中 心是意 大利 Castel del Monte 城堡 硬币中心画 面是1863 年设计师 Alessandro Antonelli 设计的塔 硬币中心是 意大利着名 的“罗马古 竞技场”, 它是在在公 元75年-公 元80年间 建成 硬币中心 是意大利 最伟大的 艺术作品 “维纳斯 的诞生” 图案 硬币中心是 意大利未来 画派领导者 “Umberto Boccioni” 创作的雕刻 硬币中心是 原意大利皇 帝马库斯骑 马雕像 硬币中心以 威尼斯美术 馆的收藏为 原型,表现 出人类匀称 完美的体格 硬币中心是 罗马教廷宫 殿和罗马教 皇朱利叶斯 二世面部素 描图 荷兰

硬币中间是荷兰女王比阿特丽克斯侧面像,外圈环绕荷兰语“Beatrix Queen of The Netherlands”(荷兰女王比阿特丽克斯) 硬币中间是荷兰女王比阿 特丽克斯头像和荷兰语 “Beatrix Queen of The Netherlands”(荷兰女王比 阿特丽克斯),左半圈环 绕12颗星 比利时 卢森堡 西班牙 硬币中心是世界着名的朝圣地 和西班牙最着名的罗马艺术瑰 宝圣地亚哥教堂,建于1667 年 硬币中心是西班牙文学之父Miguel de Cervantes头像 硬币中心是西班牙国王 Carlos 1 de Borbon y Borbon头像 葡萄牙 硬币中心是葡萄牙1134年第 一个皇家封印图案连同文字 "Portugal"(葡萄牙) 硬币中心是1142年葡萄牙的皇家封 印图像 硬币中心是1144年葡萄牙 的皇室封印图像 希腊 硬币中 心是古 硬币中心 是一艘轻 硬币中心是 一艘现代的 硬币显示 的是 硬币显示的 是Ioannis 硬币显示的 是Eleftherios 硬币中心是 一个猫头鹰 硬币中心描 绘了斯巴达

欧元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欧元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一、XX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 (1971—1978 年)联合浮动 欧共体于1969年着手建立“货币联盟”,1970年负责此项工作的专门委员会向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负责此事的是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故此报告又称为“魏尔纳报告”,该报告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实现规划了一个10 年过渡期。 1971—1973年 目标: 第一,缩小成员国汇率的波动幅度。 第二,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干预汇市, 稳定汇率。 第三,加强货币、经济政策的协调。 1974—1976年 目标: 第一,充实“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率。 第二,共同体内部资本流动逐步自由化。 1977—1980年 目标: 第一,建成统一大市场。 第二,汇率趋于完全稳定 第三,着手规划统一货币。

第四,货币储备基金向欧洲中央银行过渡。 1972年初,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才着手推行货币联盟措施,实行了成员国汇 率的联合浮动。联合浮动的实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第二阶段(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 欧共体首脑于 1978年12月5日在布鲁塞尔就法国总统德斯坦的新建议达成一致,决定于 1979年1月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后因西德与法国在农产品贸易补偿额上发生争执,推迟到 1979年3月正式建立。 XX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XX货币单位(ECU (2)稳定的汇率体系 成员国的货币之间都确定有中心汇率和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士 2."25%)。 (3)建立xx货币共同基金 成员国缴纳各自黄金外汇储备的20%作为共同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以此作为发行ECU的准备。 3、第三阶段( 1 999至今)欧洲单一货币 自80年代下半期开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 有三个关键的协议: (1)《单一欧洲法案》1985年12 月,欧洲理事会卢森堡会议通过。该法案规定于1992 年实现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 (2)《欧共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产生是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联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欧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 1957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公约》,统称《罗马条约》,奠定了欧洲经济联合的基础。 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确立了实现共同体内商品、劳动力和资金自由流动的目标。同时,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加强了货币联合。 1969年,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1979年3月建立欧洲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创立了统一的记账单位——欧洲货币单位(ECU)。欧元的产生,正是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样板经过长期发展、完善而实现的。这也是欧洲实施货币联盟的尝试。 1989年4月,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获得通过。报告中提出欧洲货币联盟必须如期实现所有成员国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和固定汇率。 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后来常说的《马约》,《马约》包括《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正式确定了在欧洲货币联盟内时间统一中央银行、统一货币、统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欧元启动后由过渡期到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表。 单一货币欧元的实现须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90年7月1日,根据著名的德洛尔报告的要求,欧盟成员国之间实现广泛的资本流动自由,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现货币及财政政策时进行密切合作。此外,1993年12月31日前,所有成员国必须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但由于1992年及1993年的汇率危机,该计划不得不被放弃。 1994年1月1日起,货币联盟进程进入第二个阶段,各成员国致力于加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各国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是另一个目标,已得到实现。本阶段的最重要的步骤则是成立了欧洲货币局,它是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的胚胎。欧洲货币局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欧盟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并在货币政策及技术方面为欧洲货币联盟作准备。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取代了欧洲货币局。 1999年1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开始了其第三阶段,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第三阶段的开始意味着经货联盟的启动,同时也标志着经货联盟的建立进入了最后阶段。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铸币的正式流通,标着着经货联盟建设的完成。 准确的说,欧元的诞生日是1999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是其纸币和铸币正式流通的日子。 欧元的最后完成将经历三个阶段:(1)从1999年1月1日起至2001年12月31日,为欧元的过渡期,欧元汇率将于1999年1月1日固定下来,并且不可撤销。欧元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非现金交易形式投入使用,企业、个人可以在银行开立账户,欧元的收付可以在账户之间进行,但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未投入流通。(2)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投入流通,此阶段欧元和欧元区内各国同时流通。(3)自2002年7月1日起,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将完全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区内12国共同的单一货币。

欧元的产生及其影响1

欧元的产生及其影响 1999年始,欧元开始进入欧洲人的生活,并随即融入全球。欧元的启动不仅对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现有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带来强烈的冲击。同时,欧元的启动,对中国也构成挑战和机遇。 一、欧元诞生的历程 欧元的诞生,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经过欧盟国家近30年的挫折与斗争而于1999年1月1日变成现实的。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经济普遍恢复和迅速发展,伴着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从6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于1958年1月1日起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4月,六国策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共同体”,第一次出现了创建名副其实的“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具体尝试。1970年10月,根据当时法车总理、经济学家雷蒙·巴尔的建议而产生的维尔纳报告,第一次实际试图把西欧的货币系统统一起来。 1988年6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会议上,当时的12个成员国再次提出了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主张。此后不到一年,当时任欧盟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在德国总理科尔支持下,欧洲共同体12国政府代表1992年2月7日在荷兰城市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关于建立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马约》为启动单一货币和创建欧洲中央银行确定了详细的日程表,决定最迟于1999年1月1日起建成欧洲货币联盟,实行单一货币。 1995年12月举行的马德里首脑会议上,给单一货币起了一个名字,叫“欧元”;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取代欧洲货币局成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6月30日,欧元和各国货币同样流通的时期结束,7月1日,欧元成为2.9亿欧洲人的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启动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欧元将使欧盟的实力增强 欧元的启动,将使欧元区11个欧洲国家(法、德、意、比、荷、卢、爱、葡、西、芬、奥)建立统一、稳固、透明的市场,欧洲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将因而得到加强,以前经常出现的货币危机在今后会得到避免,欧洲各国的经济将进一步趋向一致。欧洲当局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四个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即:刺激竞争并通过内部贸易完成单一市场;通过统一的货币政策稳定价格;通过减少开支及更有效地分配资源以精简政府部门;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毋庸讳言,欧元的启动和运行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同时应该看到,即将演变成像美国那样一个很大地区市场的欧元区,将较为独立自主,其抗联盟外冲击的能力也较强,如果管理得好,欧元区的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 2、欧元的运行对美国的促进和削弱 欧元的启动和运行,对美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有利有弊。在当前国际金融频繁动荡和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形势下,欧元的出现,欧洲经济的发展,无疑能够抑制波动,对世界经济是好事,对美国经济也是好事。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决策人公开发表的讲活都对欧元表示欢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伴随着欧元的强盛和信誉提高,必然对美元构成严峻的挑战,世界其他国家在增加欧元持有量的同时必然减少对美元的持有量,美元必然面临争取信誉的艰苦斗争,这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形成严峻的挑战。 3、欧元对日本构成巨大压力

美国诞生历史

时间,意义:1755年法国同印度战争开始,二十年之后,美国独立战争打响,这两件大事件作为记号标志着新的时代的真正开始,帝国时代的结束,国家的诞生。 背景:1英国殖民者对北美长期的压迫激发了当地人民的不满 2名族融合,美利坚民族形成 3北美人民独立思想深入人心 4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北美独立的导火线 前景:自欧洲人于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后,北美洲对于欧洲人来说一直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新大陆,那里有数不清的巨大财富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如今,曾经的新大陆荒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美国,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历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美国又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呢?开拓新大陆 17世纪初期,北美洲陆陆续续迎来了来自英国的探险者,他们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地盘上建立了詹姆斯敦,他们要在北美洲这块新大陆上开始新的生活。虽然他们不远万里从英国带来了很多的食物和工具,但陌生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收成来维持生活,有很多人最后都死于了寒冷和饥饿。直到一个名叫约翰?罗尔夫的农民来到这里,才改变了这一困苦的状况。约翰把当时只有西班牙才可以种植的烟草种子带到了詹姆斯敦。烟草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烟草的良好收成不仅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财富,也让约翰成功迎娶了波瓦坦国王的女儿波卡洪塔斯。1616年,英国对詹姆斯敦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种植烟草,在短短的两年内,烟草就把詹姆斯敦从人间地狱变成了美洲的首个新兴都市。 在1619年,又有1000多名定居者来到了詹姆斯敦,这其中有20位作为奴隶的安哥拉人,在詹姆斯敦建成的12年里,非洲人在殖民地建设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30年后,弗吉尼亚已经有了2万多名定居者。美国是依靠烟草建立起来的,在接下来的150年,则是美国的黄金出口时代。 殖民化的过程 最初的时候,英国人开发美洲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过自己的生活,并可以有自己信仰的地方。而后来,人们却不断地将这里殖民化。 从詹姆斯敦到普利茅斯,定居者的后代开拓了大西洋的沿海地带,他们的地域扩张迅速,过着富裕的生活。在这期间,又有千千万万的欧洲人跟随他们的脚步横跨大西洋来到这里。在短短的一个半世纪里,他们建立了13个独立的殖民地。爱尔兰人、德国人还有瑞典人扩张了边境,荷兰人在哈德逊河口上的一个小岛上展开了贸易,而这个原名为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后来发展成为了如今的纽约。几代过后,虽然还有很多人把自己看成是英国的属国,但实际上矛盾还是在无形中渐渐激化……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独立战争的爆发 1786年10月,北美殖民地人民获得的成功和财富,最终还是引起了英国的嫉妒和不满。英帝国要强行征税,但遭到了人民的坚决抵制,而这也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1770年3月5日,一群愤怒的美洲定居者在波士顿大街上游行,他们和英国政府派出的红衣士兵发生了冲突,有4名定居者在这场战斗中死亡。波士顿的政治激进分子把握住了这个时机,银匠和雕刻工保罗?里维尔就把这场杀戮变成了有力的反英宣传材料,并把雕刻的作品传到了所有的13个殖民地。1774年9月5日,定居者被彻底激怒了,56名来自各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集合,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这是美国在争取独立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次会议后,定居者们达成了一致,他们要成为一个整体,团结起来一起反抗英国的压迫! 最初的时候,第一批不远万里从欧洲各地来到新大陆的定居者,是为了追寻财富和自由,但是一个半世纪后,他们的后代正在为自己的独立主权进行着艰难的斗争……

欧元的启动对欧盟及其世界经济的影响

欧元的启动对欧盟及其世界经济的影响 内容摘要:欧元是欧元区的货币合称,欧元于1999年1月1日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中实行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变得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欧元的启用对欧洲的经济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有效的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虽然也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这并不能否定欧元对欧洲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而且欧元对世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造成了一些危机,但是也都有相应的政策来应对。本文将从欧元的诞生过程,对欧洲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同时本文对欧债危机也将作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欧元诞生过程、对欧洲影响、对世界影响、欧债危机 一、欧元的诞生过程 1969年,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1989年,通过创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德洛尔报告”。1994年12月15号,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1999年1月1号,欧元启动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2002年1月1号,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各国货币开始退出市场。欧元的诞生, 是欧盟各国为建立一个联合起来的强大欧洲而采取共同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果, 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欧元的诞生,堪称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它也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国际金融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欧元对欧盟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欧元实行后, 各国将金融政策的制定权交给独立的中央银行。由专门的中央银行来监管单一货币有利于稳定价格, 降低通货膨胀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②实现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的成熟,带动并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欧元将带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资金利用率, 使欧盟内部统一市场更完善、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③欧元为欧洲金融部门提供更大的机会, 其金融市场规模将空前增大。从而给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好处,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欧盟企业的生产和贸易,同时促使欧洲的金融市场趋向统一。④此外,欧元将促使欧盟各国整顿并严格管理自己的公共财政,努力营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同时,加强欧盟内部的竞争,缩小与邻国明显差异,吸引人才和投资。 2、消极影响:①对于其成员国,欧元的产生就意味着他们出让了部分的经济主权,无法运用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财政受到严重约束。②由于各个成员国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欧元在其内部发展得不到平衡。 三、欧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欧元的面世,有效制约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后, 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手段。欧元出现后欧元挑战美元的传统地位, 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之一。②欧元成为国际货币秩序中新的稳定因素, 为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奠定基础。欧元有利于削弱和减少美元动荡的负面效应, 缓和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 有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③欧元的产生对国际贸易及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欧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及欧盟成员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方面, 实行单一货币后欧元计价结算广泛出现。以欧元计价的债券、股票交易和投资也不断活跃, 欧洲市场作为投资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④欧元使欧盟成为统一货币的统一大市场,资本的流入大量增加,改变了全球的资本流动方向。同时,欧元的出现也会激励其他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调整相应策略,使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变化。

影响欧元的因素

欧元面世以来,欧元/美元已经取代美元/马克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的“货币对”。欧元/美元的汇率波动已经成为对外汇市场感兴趣的投资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这两种世界重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受着什么样的因素牵制也已成为市场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欧元/美元汇率波动的一些主要因素: 1、欧洲中央银行动向。欧洲中央银行控制着欧元区12国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两个支柱,第一个是价格变化及其对价格稳定影响的展望。价格稳定定义为协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上涨低于2%。第二个支柱是以M3表示的货币增长率,欧洲中央银行的参考数值是M3增长率为4.5%。 欧洲中央银行每隔一周的星期四召开一次理事会来讨论利率事宜。在每个月的第一次会议上,欧洲中央银行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其对货币政策和整体经济的展望报告。很显然,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汇率走势的评论或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都会对欧元/美元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2、短期利率走势。短期利率走势的影响主要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1)再融资利率。欧洲中央银行的再融资利率是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短期利率。再融资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异是判断欧元/美元汇率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2)3个月的欧元存款利率。在欧元区之外3个月的欧元存款利率是判别利率差异的有价值的基准,有助于对汇率进行评估。欧元存款利率相对于美元越高,欧元/美元越有可能升值。当然,也有时候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关系并不能成立。 3、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差异。影响欧元/美元汇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差异。德国政府10年期债券通常作为欧元区的基准债券。由于德国1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低于美国同期国债的收益率,收益差异的缩小(德国国债收益上升或者美国国债收益下降)一般认为有利于欧元/美元汇率走高,而如果收益率差异扩大,则对欧元汇率走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两个地区收益率差异数据通常比其绝对数值更重要。当然,利率差异通常与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相关,这也是影响欧元/美元汇率的一个基本因素。 4、一些经济数据的影响。由于德国是欧元区中最大的经济体,因此最重要的经济数据当然是德国的,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数据同样不可忽视。 关键的经济数据通常是GDP、通胀率(CPI和HICP)、工业生产和失业方面的指标。从德国的角度来看,一个最为关键的数据是IFO调查,它通常被认为是商业信心的重要指标。同样重要的是成员国的预算赤字,根据《稳定与增长法案》,成员国预算赤字必须控制在3%以下。成员国也有进一步削减预算赤字的目标,如果没有实现这些目标将有可能对欧元汇率产生伤害。 5、交叉汇率效应。欧元/美元汇率有时还要受到非美元汇率的影响,如欧元/日元。如果日本发布正面影响的新闻,欧元/美元汇率就有可能下跌,而由于欧元/日元汇率的下跌,欧元所出现的弱势自然也将会导致欧元/美元汇率的下跌。 6、3个月欧元期货合约的效应。期货合约反映了市场对3个月欧元区外的欧元存款利率的

背景资料:欧元的由来

背景资料:欧元的由来 ●1979年3月13日,在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但与德国总理施密特的创意下,欧洲货币体系(EMS)宣告诞生。 ●1989年6月26日—27日,欧共体马德里首脑会议通过了德洛尔的报告。该报告建议分三个阶段来达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 ●1990年7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开始进入第一阶段,欧共体内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化,强化欧共体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取代了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经济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协调各国内政与司法事务。 ●1992年9月,首次欧盟货币危机,英镑与里拉分别退出欧洲货币体系。 ●1994年1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各国经济政策根据“趋同标准”相互靠拢,各国中央银行均获独立地位,设立欧洲货币局。 ●1995年12月15日—16日,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确定“欧元”为欧盟未来的统一货币,并确定了日程表。会议确定1999年1

月1日正式进入欧元体系,最迟于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 ●1996年12月13日—14日,在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上,欧盟15国就《稳定与增长公约》达成一致。该公约要求各国严厉限制公共赤字,违者将受制裁。该会议还确立了欧元的法律地位及票面的图案。 ●1997年6月16日—17日,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通过了都柏林协定,通过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决议。 ●1997年12月12日—13日,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决定设立欧元理事会,该会由各欧元国的财政部长组成,讨论对欧元的管理。 ●1998年5月2日—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确定了1999年1月1日进入欧元体系的国家名单,包括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等11国为欧元创始国,并公布欧元与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现钞将正式流通,欧元区的所有现行流通货币将从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历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历程 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他们按其社会地位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言,原是民主主义者。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从1844年起合著《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并分别著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等书,阐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

欧元的历史

欧元的历史 根据欧盟的规定,欧元现钞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进入流通,欧元区的各成员国原流通货币从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动。那堋欧元货币正式流通会对外汇投资者产生什堋样的影响呢?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义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以下称为“欧元区内国家”)开始正式使用。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并於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2国的货币。欧元的国家标准代码为EUR。 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欧盟之所以要实行统一货币,主要是提升欧洲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的要。二战前,欧洲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曾长期称雄於世界。二战后,欧洲国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随著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欧洲各国越来越希望在政治、经济上联合起来,以达到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相抗衡的目的。从1958年的欧共体发展到1991年的欧盟,欧洲各国在经济上合作不断加深。相应地,欧盟各国在经济上合作的愿望也越来越强。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讲,实行统一货币会给欧盟各国带来以下好处: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未来欧元区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额两个方面都将高於美国和日本。欧元启动以后,统一货币与统一市场的共同促进无疑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使得欧盟在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中处於有利地位。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竞争日益全球化、地区化、集团化的大趋势中,统一货币是最有力的武

器之一。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但对国№市场动荡的冲击仍然缺乏抵御能力。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6年的日元危机,都一度导致欧盟经济增长滑坡、出口下降、就业减少。事实证明,欧盟浮动汇率机制下各自为政的多国货币币值"软硬"不一,利率的差别、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引发过欧盟内部金融秩序的混乱。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后,上述问题将自然会大大得到缓解。 伦敦摩根史坦利经济学家费尔斯指出,EMU的计划具持久性,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已经体现出这套体系的优势,以往欧洲地区是无法安然度过这类风暴的侵袭的。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欧元的使用,不仅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商品与资金流通的速度,而且还会减少近300亿美元的兑换和佣金损失,使欧盟企业无形中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实力。随著欧元地位的上升和欧洲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员国的资金成本也会下降,有利於投资和经济增长。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在欧盟内部尽管统一大市场已经建立,但由於多种货币的存在,使得同样的资源、商品、服务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价格。这种现象如长期存在下去,将扭曲各国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利於大市场的合理发展。如果实施单一货币,由欧洲中央怠行(ECB)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各国的物价、利率、投资利益将逐步缩小差别或趋於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水平的总体下降,居民社会消费扩大,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於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成立过程历史背景:欧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70年,卢森堡首相维尔纳就提出了统一货币的思想,并出台了第一个单一货币计划。但接下去却花了整整十年来消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所造成的影响;在此期间,建立了欧洲汇率蛇形浮动机制(ERM)。1979年,建立了欧洲货

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的历程

经努力,程起瑞先生《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的历程》一书授权在海陵时空论坛独家发布。 程起瑞先生曾多年从事行政区划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参加有关泰州市行政区划问题的论证。退休后,先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和掌握的大量资料,写成《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的历程》一稿,共分26个章节,全文约10万字。初稿曾送请江苏省人大原副主任戴为然同志审阅,戴老认为“这份资料有存历资政的意义”。此后,为了保证史料的准确性,作者一直在向了解情况的同志征求意见,对原稿不断加以修改和补充,迟迟未予定稿。许多同志听说有这样一份资料,纷纷索阅,作者均以“未定稿”为由,从不轻易出示。 今年是地级泰州市成立十周年,为作献礼,作者现选发该稿的《前言》,以及《(一)一场风波》、《(二)引起学术界关注》、《(三)费孝通的意见》、《(十七)难得的热心人》、《(十九)牵动学子的心》、《(二十一)最后一篇论文》、《(二十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声》等章节,以飨读者。 目录 写在扉页 (1) 序二 (3) 引言 (1) (一)一场风波 (3) (二)引起学术界关注 (7)

(三)费孝通的意见 (10) (四)拓宽了视野 (11) (五)新的动向 (14) (六)谋求计划单列 (17) (七)“市管县”好不好 (20) (八)再一次论证 (22) (九)“三泰市”方案的由来 (25) (十)不同的反应 (29) (十一)访问华师大 (31) (十二)准备接待调查组 (34) (十三)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调研后的结论 (37) (十四)一份《内参》的产生 (41) (十五)增添紧迫感 (44) (十六)争取外界的推动 (48) (十七)难得的热心人 (52) (十八)截然不同的观点 (55) (十九)牵动学子的心 (58) (二十)未能发出的报告 (61) (二十一)最后一篇论文 (66) (二十二)寻求突破 (69) (二十三)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声 (71) (二十四)见到了“曙光” (75)

应用文-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欧元的推出强烈地影响着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份额面临重新调整和分配,欧元正不失时机地扩大其在国际交易和结算货币中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方面,在欧元区国家对区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进出口贸易中,欧元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大约50%的欧元区对外贸易使用欧元结算。在欧元现金使用方面,欧元在欧盟的一些邻近国家已经顺利地取代了原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有资料显示,欧元区外的欧元现金流通量大约在200亿~250亿欧元之间,占欧元总流通量的8%。此外,在欧元现金转换过程中,欧盟邻近国家的欧元存款从380亿欧元增加到520亿欧元。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仍将是外汇市场、石油和飞机等交易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但一些石油生产国也开始尝试改用欧元进行石油交易,如伊拉克已改用欧元,伊朗由于近半数进口产品来自欧元区国家,也希望用石油来换欧元。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借款人使用欧元来进行融资。欧元问世前,只有8%的货币市场工具以欧元区内国家货币定价,欧元问世后,欧元区外的居民发行的交易工具中,约25%是以欧元定价的。目前,由欧元区外居民发行的国际债券中,30%左右以欧元定价,而在1999年以前以欧元区内国家货币定价的同类国际债券比例不足20%。到2002年中期,非居民发行的欧元国际债券比2001年初增长33%,占全球国际债券发行量的20%。 作为国际流通和交易货币,欧元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实用性,可减少汇率风险,有利于降低换汇和结算成本,节省外汇对冲的费用。据估计,目前外汇对冲的费用达到交易总额的4%~5%,而欧元的广泛使用无疑使这项费用更为降低。欧元的出现打破了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商业交易与金融交易所使用的货币一部分将从美元转到欧元上来。美元在国际货币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渐向美国的 实力水平靠近,欧元区强大的经济实力将成为欧元强有力的后盾。 作为国际结算货币,首先必须保证汇率的稳定。未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能否保持稳定,是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根据流行的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在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能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 当局——中央银行,所以对于欧元的未来,人们总是聚焦于欧洲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可以说是世界上独立性最高的银行,其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欧洲央行对价格稳定的承诺——把中期通货膨胀控制在2%以内——将有助于增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为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有力支持。 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 ,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为降低储备货币和资产的汇率风险,各国(尤其是与欧元成员国有密切贸易和债务关系 的国家)将根据双边贸易和债务量来增加其欧元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 ,2002年,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欧元已经占到13%,尽管远远落后于美元的68%,但已大大高于第三位的日元(仅占各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5%)。有些工业化发达国家 的外汇储备构成显示欧元的份额仍在不断上升,而一些亚洲新兴国家也宣称要更大比例地增加欧元储备。 通常情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

Lecture 4 Birth of the Euro

Lecture 4 Birth of the Euro 欧元诞生 Stage 1 Dictation You will hear a list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at will appear in the incoming lecture. Please write them down in the space provided below. 1) legal tender 2) stabilize 3) fluctuation 4) unit of accounting 5) Maastricht Treaty 6) budget deficit 7) national debt 8) peg 9) invoicing 10) traveler’s check 11) mint 12) price transparency 13) investment fund 14) fragmented 15) liquid 16) flaw 17) inherent 18) boast 19) treasury 20)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Stage 2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Now, you will listen to a lecture on Birth of the Euro two times. This lecture is delivered at a fairly slow speed. As you listen, find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o are the members of the Eurozone? They are Austria, Belgium, Finland, France, Germany, Ireland, Italy, Luxembourg, the Netherlands, Portugal, Spain, Greece, Slovenia, Cyprus, Malta, Slovakia, and Estonia, Latvia, and Lithuania. 2.What was the goal of the Treaty of Rome? It was to create a common market in Europe in order to increas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contribute towards an ever closer union among the peoples of Europe. 3.What happened in 1979?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 was created. 4.When the euro was first introduced, what did the Eurozone countries do?

欧元的利与弊

欧元的利与弊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的飞跃,它稳定了欧盟国家的汇率,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也对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进行具体分析。 欧元的利处 1、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 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为降低储备货币和资产的汇率风险,各国(尤其是与欧元成员国有密切贸易和债务关系联系的国家)将根据双边贸易和债务量来增加其欧元储备。通常情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就越多,因而就越有可能选择该国货币。 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随着欧盟经济的发展,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会逐渐增加,当然,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判断。从长期看,欧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资产,这不仅意味着各国货币当局选择机会的增加,同时对美元霸权也可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克服“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一些缺陷。1 欧元启动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促使各国的债券市场融合为一。从1999年一开始,各国的政府债券便陆续转换为欧元债券,新的市场发行业采用欧元进行。从市场规模看,1999年末,政府债券市场的债务余额已达到22000亿欧元,超过了日本的国债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政府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 然而,欧元给债券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时将使市场面临着广度、深度和流动性的一系列变革。市场越是统一,信用风险越是会成为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