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专题复习

平面镜成像专题复习
平面镜成像专题复习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复习

【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A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器材:;B.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作用:;C.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

这种研究方法是;

D.玻璃板应该

在桌面上,好处是

;E.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作用是

;F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G 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②像和物体大小③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④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典型例题一】

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台面平放一把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

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15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能”或“不能”)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 像(“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 (“变大”、

“变小”或“不变”)。(6)若在实验中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7)如果有3mm 和5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做实验。

(8)如果实验中玻璃板没放正,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9)在实验中测得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就得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结论,

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跟踪训练一】

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C.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D.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玻璃板

刻度尺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B.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C.物体的大小有关

D.物体放的角度有关

3.在距离平面镜8 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镜______cm;若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________cm.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______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5、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平板玻璃都能够看作是______________,在平静的300m深的海面上空1000m高处有一只海鸥飞过,该海鸥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离

是_______m。

6、小明身高 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2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镜面相距 m,像与他相距_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知识梳理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平面镜成像是因为镜面对光线发生,从物体上谋点发出的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好像是由这一点发出,这就是人看到的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区别实像虚像

概念

倒立或正立

能否被光屏承接

举例

【典型例题二】1.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在图2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如图3所示,有一根与水平地面成60°的棒,如果要使棒在平面镜里的像和棒

垂直,平面镜应该怎样放置?

【跟踪训练二】如图4所示两条反射光线是由镜前的某一发光点S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的结果。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典型例题三】

1.如图4-29所示,平面镜前有A、B两点,过A点的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恰过B点。在图中画出入射光和反射光。

*2.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当一小球在镜前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如图图4

图4-29 A

平面镜成像考点例析

“平面镜成像”考点例析 高敬振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而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像上每个与物体对应的点都是由物点上实际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例1. (2005年桂林帀中考题)诗人的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道:“群邮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那么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 现象形成的。 解析:湖而上的“倒影”,是群峰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像,这是平而镜成像的一种现彖, 平而镜成像的原理又是光的反射,所以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答案:反射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而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而镜对称,即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到平而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平而镜垂直。 例2. (2005年济南中考题)如图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而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自身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 图1 A B C D 图2 解析:本题在考查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 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可知答案为D。 答案:D 考点三;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它既能够用光屏承接到,也能够用眼睛直接观看:虚 像是由实际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像,它不能用光屏承接到,但能用眼睛观看。平而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它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例3. (2005年镇江市中考题)研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3所示,烛焰在平而镜中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_____________ 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图3 解析:平而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它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镜后的像(“烛焰”), 也不会将手指烧痛。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一、实验装置 二、探究过程 1.验证玻璃杯是否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回。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 1.刻度尺的作用:; 2.白纸或坐标纸作用:; 3.为何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4.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原因:; 5.为何选择茶色玻璃板:; 6.为何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五、注意事项 1.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出现什么现象: ; 3.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 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 5.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 6.字母“F”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六、习题精练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应选择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4)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6)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9)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10)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1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12)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1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_。 (1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2.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平面镜成像专题复习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复习 【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A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器材:;B.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作用:;C.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 这种研究方法是; D.玻璃板应该 在桌面上,好处是 ;E.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作用是 ;F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G 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 。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②像和物体大小③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④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典型例题一】 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台面平放一把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 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15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能”或“不能”)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 像(“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 (“变大”、 “变小”或“不变”)。(6)若在实验中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7)如果有3mm 和5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做实验。 (8)如果实验中玻璃板没放正,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9)在实验中测得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就得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结论, 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跟踪训练一】 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C.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D.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玻璃板 刻度尺

经典平面镜成像习题作图法

平面镜成像习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所在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 1.实验中的两个蜡烛要求大小(),这是为了探究像和物体的()关系 2.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从玻璃板前观察,可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 3.实验前,小明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为了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4.实验中,玻璃板后的蜡烛和玻璃板前的蜡烛产生的像()(能、不能)完全重合,原因是 () 5.用刻度尺量出两个蜡烛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这两个距离(),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1.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车头灯是用平面镜 B.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面镜 C.太阳灶用的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镜是用凹面镜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 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4.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 °或40°°或70°°或70° D.只能20° 5.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要想使反射光线从原来位置偏转60°,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将平面镜顺时针转60° B.将平面镜顺时针转30°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平面镜成像复习

2017届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平面镜成像》导学单 一.考试说明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导入 三.温故而知新 (一)自主学习:预复习(考点知识回顾) <一>直击中考------历年命题点回顾 1.实验器材(白纸、带底座的薄玻璃板、火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笔、刻度尺、光屏[云南2014.21(1)] 2. 实验环境[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云南2009.18(1)第1空] 3.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主要是利用玻璃板_____的特点,易于确定____的位置和大小)[昆明2008.22(1)] 4. 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太厚的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会产生重影)[昆明2008.22(2)] 5. 刻度尺的作用。 6. 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在白纸上标注玻璃板、蜡烛和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 7. 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______放置[云南2014.21(2)第1空;2009.18(1)第2空] 8. 物体在玻璃板后成像的原理(光的_____)[云南2014.21(2)第3空] 9. 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蜡烛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 10. 验证平面镜成_______像(用光屏承接不到蜡烛成的像)[云南2014.21(3);昆明2008.22(3)] 11. 多次测量的目的: 。 12. 若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可能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物体与物体在玻璃板中的 像没有完全重合、玻璃板有厚度、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等)[云南2009.18(3)] <二>考点知识回顾 1.实验步骤:把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玻璃板的蜡烛,透过玻璃板, 用一只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直到与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实 验中用到的方法是。 2.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问题: (1)实验应该在较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会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实验中用来代替平面镜,这是因为:。 (3)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作用是:。 (4)直尺的作用是:。 (5)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收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6)实验中的玻璃板要一些,并且要。(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放置,则水 平桌面上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与像重合)(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透过玻璃板,发现在玻 璃板的同一侧看到了同一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玻璃板的两个 表面都能反射光线,并分别能成像)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中考考点呈现和解题方法技巧点拨 常考类型练讲通 类型一:平面镜成像作图 例1 (2016通辽)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 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变式题 (2016来宾)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选择题

平面镜成像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 A.30° B.45° C.60° D.90° 2、如图甲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7-5乙中的哪一个: 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小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得出白纸能接收平面镜所成的像 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 5、如图1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6、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 观察像的角度。 B 镜面的大小。 C 物体的大小。 D 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7、如图所示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的是()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小一些 8、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 A. 朝南 B. 朝北 C. 朝西 D. 朝东 9、(10·天津)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2.1 m B.2.5m C.4.6m D.5m 10、小明站在平面镜前,能看到镜内他自己的全身像和周围景物的像,当他逐渐向后退时:( )。 A、他在平面镜中观察的视野变小,他的像也变小; B、他在平面镜中看到景物增多,视野范围变大,他的像也变大; C、他在平面镜中的视野变大,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D、他在平面镜中的视野变小,观察到的景物减少,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保持不变 11、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2、图2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 A. 倒立等大的虚像 B. 正立等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201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读

201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2016镇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2.(2016黄冈)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文字变大了 D.水池的池底看起来比实际要浅 【答案】B 3.(2016乌鲁木齐)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4.(2016鄂州)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答案】C 5. (2016龙东)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手影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答案】A 6. (2016东营)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B 7. (2016吉林)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A 8. (2016绥化)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束光穿透玻璃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答案】C 9.(2016宿迁)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答案】B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难)

》 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两块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 度。 3.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___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________光射出去. 4.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m,若他沿着平行于镜面的方向以1 m/s的速度运动了3 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 __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__m。 5.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多万倍,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亿5千万千米.地面上有一深9千米的湖,则太阳在湖中所成的像离湖面____________千米.像的大小_____实际太阳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钢笔尖垂直接触一厚为2毫米的大平面镜,则笔尖所成的像到笔尖的距离为. 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则其反射角为______度.如果将平面镜顺 、 时针旋转15°,光的入射角为_______度. 8. 如图所示,平面镜MN高30厘米,与一支长20厘米的铅 笔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上.它们间相距20厘米 (1)倘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转过90°,则其像转过____°, 此时铅笔尖端A与像A'之间的距离是____厘米; (2)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可将铅笔转过____°;(3)如果铅笔不动,平面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平面镜中铅笔的像转过___°,尖端AA'相距___厘米. 9.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 C.远离了平面镜10 cm D. 远离了平面镜20 cm & 10.如图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 S′是S的像,我们能看到S′是因为() A.S′也是一个发光点 B.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 C.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在平面镜中看到S′ D.S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进入眼睛,逆着反射光线方向看到虚像S′ 11.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5°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成直角,原来的入射角应是() A.30° B.45° C.15° D.60° " °或70°C.20°或70 D.只能20° 12.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要想使反射光线从原来位置偏转60°,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多选)() A.将平面镜顺时针转60° B.将平面镜顺时针转30° C.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30°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docx

4.3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如图所示。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二、球面镜 1.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1.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

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因为在考查此问题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知识和作图问题都会涉及到,具有代表性。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上,并经常看到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概率很高,并经常以填空题出现;对平面镜应用也属于常考内容,并以选择题出现较多。至于对面镜的考查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也曾出现过此类考题。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3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 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较高,大部分都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典例一:(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平面镜成像实验训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1)不用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做实验,是因为玻璃板既能光,又 能光。 (2)为了更清楚的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所成的像,实验应在较 (填“亮”或 “暗”)的环境中进行。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 (5)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 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 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 3、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 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 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 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 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 (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5、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7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6、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专项练习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在图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1)作出图(a)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在图9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5.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答案:画出法线、像点A'(1分) 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1分) (只画一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没画法线;未标光的传播方向或方向标反,各扣O.5分) 6.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上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8.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9.如图8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徽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对称1分;正立1分;虚像1分。 11.如图11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12. (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 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经典实验之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中考题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 验中 (1) ?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 上 . 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 .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_;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 (3) .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_ 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 .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 .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E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 .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 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9)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 保持A 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E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 .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 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 成的虚像。 (11) .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_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 .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_ 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3) .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 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14) .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 (选填“A”或“ B )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15) .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 .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_。 (17) .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练习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 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 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 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 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 (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如何改进?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含答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 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像的大小不变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8.如图8-6所示,小华家的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 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9.如图8-7所示,眼睛处在平面镜前的E点处,眼睛 不能看到的是() A.A点的像 B.B点的像 C.C点的像 D.D点的像 二.填空题 1.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2.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三.实验题 1.照如图8-9所示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 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测量如下 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平面镜成像___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了解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复习 1、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 、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实验步骤:参照如图2-3-1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 (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后面的蜡烛的像; (2)将另一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这支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此时后面的蜡烛就代替等同于前面蜡烛的像,此时对比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3)用直尺量出此时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

(4)改变燃着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做两次,分别观察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量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下来; (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6)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一下,不再与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变化,还能重合吗? (7)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成虚像. 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 (3)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 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 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 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