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鲍建材、刘刚、郑友兰、张崇禧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西洋参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糖类和聚炔类等,但主要是皂苷类成分。人类对西洋参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54年美国一学者便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皂苷类成分,但对西洋参全面深人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已从西洋参中分离鉴定出的皂苷类成分有3种:达玛烷型(Dammarane),齐墩果烷型(Oleanane),奥克梯隆醇型(Ocotillol)。而分离出的人参皂苷40余种。

根中皂苷的研究

1976年,李向高从美国产西洋参中分离得到3种皂苷元,即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皂苷元。1978年日本学者真田修一等从日本长野引种的西洋参中分离出人参皂苷Ro、Rb1、Rb2、RC、Rd、Re。1982年Besso,H.等分离出7种皂苷,即Rg1、Rg2、Rb3、Rb1、F2,绞股蓝皂苷Ⅺ和西洋参皂苷R1(quenquinoside-R1)。张崇禧从国产西洋参中分得人参皂苷RO、Rb1、Rb3。Rc、Rd、Re等。1983年魏均娴等从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g1、Re和pseudo-ginsenoside-F11(简称P-F11),P-F11是西洋参中的特有成分,是鉴别西洋参和人参的显著标志。1985年松浦等从西洋参根中分离出13种皂苷,包括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g1、Rg2、F2。拟人参皂苷F11(pseudoginsenoside-F11),绞股蓝苷XVⅡ(gynostenoside-XV Ⅱ)和一种新的皂苷,即西洋参皂苷R1。1987年徐绥绪等从辽宁栽培的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b2、Rd、Re、Rg1。Rg2、Rg3、Rh1和一种新皂苷,命名为人参皂苷Rao。印度学者报道从美国引种栽培的西洋参中发现9种皂昔,主要为人参皂昔Rb类。LeMen-OlivierL等从法国产西洋参中分得:Rb1、Rd,Re、PF11、Gy-XVⅡ。1994年李向高等从西洋参根中分离鉴定出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Rb2、Rd。1998年周雨等从西洋参中分得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1(简称M-Rb1)、Rb1、Re。1997年李铣等从加拿大西洋参中分得两个新的齐墩果酸型皂苷,命名为quin-quenoside-R3,R4(简称Q-R3,Q-R4)及Rb2、Rb3、Rc、Rd、Re。Rg2、Rg1、Rg3、Rhl、20R-Rh2。MaYuanchun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西洋参中主要皂苷进行了测定,找到了主要皂苷在根中的分布和比例情况,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打下了基础。吴广宣等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吉林与美国产西洋参中主要皂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

孙文基等对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根。茎、叶、花和果中总皂苷采用比色法进行了测定,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西洋参不同部位中的P-F11含量进行了考察。杨崇仁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丽江引种的西洋参中10种皂苷成分(M-Rb1、M-Rb2、M-RC和Rb1、Rb2、Rc、Rd、Re、Rg1、Ro)进行了分析鉴定,并讨论了不同的栽培年代。采收季节、不同的地下部位及不同商品等级中皂苷含量的变化。西洋参根不同组织部位中皂苷的含量测定表明人参皂苷主要分布于韧皮部和周皮中,特别集中于树脂道中,木质部中含量较少,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含量与韧皮部的面积呈正比;西洋参不同生育期限的增长动态及人参皂苷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休眠期人参皂苷的含量较高,展叶后至盛花期含量明显下降。根中人参皂苷的积累随着参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生长第4年参根中人参皂苷含量可达6.36%,与原产美国同年生的参根中人参皂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闻平等对西洋参总皂苷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用超声波处理提取西洋参中的总皂苷,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减少了取样量和溶剂量,方法简便易行,初步认为本法可代替部颁方法。

李树殿等在《西洋参分等质量标准研究与讨论》一文中指出:优等参、一等参、二等参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6.0、≥5.5、≥5.0,Rb1含量分别为≥2.5%、≥1.2%、≥1.0%。LuiandStaba等对西洋参与同属植物及商品参中总皂苷和部分单体皂苷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重量法进行了皂苷相对含量的比较研究,从西洋参根中分离鉴定的皂苷还有人参皂苷-F3。

茎叶中皂苷的研究

1978年S.EChen等从美国西洋参茎叶中分得:Rb2、Rd、Re、Rg1。1981年S.EChen等又从中分得:Rb2、Rb3、Rd、Re、Rg1、P-F11。1990年王贵德等从引种西洋参叶中分得:Rb2、Rb3、Rd、Re和Rg1。1991年马兴元等从该植物茎叶中分得拟人参皂苷-Rt5(即P-Rt5)。1993年马兴元等从引种西洋参茎叶中得到:Rb2、Rb3、Rd。Re。F2、Rg1、Rg2、Rh1、Rh2和F11。李铣、王金辉等从加拿大西洋参叶中分得13种已知皂苷和3种达玛烷型新皂苷:Rb1、Rb2、Rb3、Rc、Re、Rg1、Rg2、Rh1、P-Fll、P-Rt5、maioroside-F1、Gy-Ⅸ、Cy-XVⅡ、quinquenoside-L1、L2、L3。宋长春等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碱性条件下温和水解,得到Rh1和Rh2,收率分别为0.985%和1.8 6%。孙平等通过对西洋参茎叶总皂着单体皂苷、分组皂苷的定性、定量分析,进而对茎叶总皂苷进行了品质评价;还采用比色法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Re等12种单体皂苷和总皂苷进行了品质评价;还采用比色法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民等12种单体皂苷和总皂苷为对照品,对国产西洋参与人参茎叶中皂苷进行了比较测定。王健等比较了西洋参茎叶和主根中皂苷成分并测定了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中与主根中皂苷组分相似,但人参皂苷的含量茎和叶差异很大,茎中人参皂苷的含量为主根的1/3~1/2,而叶中人参皂苷的含量为主根的l.5~4倍,LITSC等从原产西洋参根和叶中提取了6种主要的人参皂苷,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了定量分析。李义侠等采用薄层层析一比色法对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叶中总皂苷含量约为商品参主根含量的3.86倍,茎的含量接近主根,大田茎叶混合品的含量约为主根的2倍。并对茎叶总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指出水一正丁醇法工艺简单、快速、安全。收效高、使用溶剂单纯、可回收利用的特点。孟祥颖等对西洋参茎叶皂苷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选,指出水提4次(4h/次),用大孔树脂D 4020除杂较好。从登立等从西洋参叶中分得20(S)一Rh1、Rh2、Rh3。

果中皂苷的研究

李向高从国产西洋参中分得8个皂苷:M-Rb1、Rb2、Re、Rg1、Rg2、Rg3、Rh2和Ro。魏春雁等对西洋参果于浸膏中的总皂苷和单体皂苷Rb1、Rb2、Rc、Rd、Re、Rg1、Rg2、Ro的含量测定结果为37.08%、5.16%、3.54%、7.68%、7.28%、3.36%。1.02%、0.50%、0.21%。李向高等和张甲生等分别测定了西洋参果和果汁中总皂苷的含量为8.00%和6.7%(g/ml)。李平亚从西洋参果中分得的6个单体皂苷分别为20(S)-Rg3、20(R)-Rg3、Rd、Re和quinquenosid-F1。徐晶等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提取西洋参鲜果汁的最佳工艺,得出:用6O%乙醇冷浸4h,溶媒用量为果膏的8倍为宜。

芦头中皂苷的研究

张崇禧从国产西洋参芦头中分得4个单体皂苷:Ro、Rb1、Rd、Re。潘金凤等对加拿大西洋参不同部位(芦、干、须)进行了总皂苷含量比较。

花蕾中皂苷的研究

孟祥颖从花中分得:Rb1、Rb2、Rb3、Rc、Rd、Re、Rg1和P-F11,并对其中的一组皂苷和4个单体皂苷与不同生长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唐纪琳等从花蕾中分得:Rg2、Re、Rb3、20(R)-Rg3和P-F11。严平等利用生产中摘下了西洋参花蕾,提得总皂苷得率高达32.52%,含量高达30.09%。

讨论

现已从西洋参中分离鉴定出来的人参皂苷40种,其中根中27种,芦头中10种,茎叶中22种,果中12种,花中10种。各种皂昔的含量,存在部位不尽相同,且药理作用有的相似,有的相反,有的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各单体的生物活性,应进一步对各单位体进行制备,应用于新药开发领域。在根、茎。叶。花和果中,鉴于各种皂昔的多少,含量比例不同,故对各部位总皂苷的使用范围应有所选择。

摘自:《人参研究》2004年第1期

三萜皂苷类理化性质

三萜皂苷类理化性质 三萜类成分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所组成的萜类化合物,以游离形式或以与糖结合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具有多方面的生化活性,常将其作为重要制剂定性、定量分析的指标。如人参皂苷能催进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柴胡皂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抗炎、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作用;七叶皂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淤血作用;甘草皂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能防治肝硬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溃疡;人参皂苷Rh2有抗肿瘤活性等。 一、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一)、结构特征 根据异戊二烯定则,三萜来成分系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一般根据三萜类成分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目前已发行的三萜类成分,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三萜皂苷由三萜皂苷元与糖、糖醛酸(部分化合物还含有有机酸)所组成。糖大多数与皂苷元的C3-OH相连,少数情况C3-OH游离,二糖和其他位置的羟基相连。皂苷元分子中羟基大部分与糖结合,形成苷,少数可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 (二)、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三萜皂苷分子大,不易结晶,大多数为白色或乳白色无定形粉末,仅少数为结晶体,皂苷元大多有完好的结晶。皂苷多数为具有苦味和辛辣味,且多具有吸湿性。三萜皂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其水溶液经常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不因加热而消失。三萜皂苷的熔点都很高,常在熔融前分解,分解点多在200℃-300℃之间。 2.溶解度 三萜皂苷一般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含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或难溶于丙酮、乙醚、苯等有机溶剂。皂苷在正丁醇或戊醇提取皂苷,可使之与亲水性杂质分离。三萜皂苷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3.金属盐类反应三萜皂苷的水溶液可与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酸性皂苷水溶液,加入中性盐类即生成沉淀;中性皂苷水溶液则需加入碱式醋酸铅或氢氧化钡等碱性盐类才能产生沉淀。 4.显色反应 三萜皂苷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硫酸、磷酸、高氯酸)、中强酸(三氯乙酸)或Lewis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鲍建材、刘刚、郑友兰、张崇禧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西洋参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糖类和聚炔类等,但主要是皂苷类成分。人类对西洋参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54年美国一学者便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皂苷类成分,但对西洋参全面深人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已从西洋参中分离鉴定出的皂苷类成分有3种:达玛烷型(Dammarane),齐墩果烷型(Oleanane),奥克梯隆醇型(Ocotillol)。而分离出的人参皂苷40余种。 根中皂苷的研究 1976年,李向高从美国产西洋参中分离得到3种皂苷元,即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皂苷元。1978年日本学者真田修一等从日本长野引种的西洋参中分离出人参皂苷Ro、Rb1、Rb2、RC、Rd、Re。1982年Besso,H.等分离出7种皂苷,即Rg1、Rg2、Rb3、Rb1、F2,绞股蓝皂苷Ⅺ和西洋参皂苷R1(quenquinoside-R1)。张崇禧从国产西洋参中分得人参皂苷RO、Rb1、Rb3。Rc、Rd、Re等。1983年魏均娴等从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g1、Re和pseudo-ginsenoside-F11(简称P-F11),P-F11是西洋参中的特有成分,是鉴别西洋参和人参的显著标志。1985年松浦等从西洋参根中分离出13种皂苷,包括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g1、Rg2、F2。拟人参皂苷F11(pseudoginsenoside-F11),绞股蓝苷XVⅡ(gynostenoside-XV Ⅱ)和一种新的皂苷,即西洋参皂苷R1。1987年徐绥绪等从辽宁栽培的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b2、Rd、Re、Rg1。Rg2、Rg3、Rh1和一种新皂苷,命名为人参皂苷Rao。印度学者报道从美国引种栽培的西洋参中发现9种皂昔,主要为人参皂昔Rb类。LeMen-OlivierL等从法国产西洋参中分得:Rb1、Rd,Re、PF11、Gy-XVⅡ。1994年李向高等从西洋参根中分离鉴定出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Rb2、Rd。1998年周雨等从西洋参中分得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1(简称M-Rb1)、Rb1、Re。1997年李铣等从加拿大西洋参中分得两个新的齐墩果酸型皂苷,命名为quin-quenoside-R3,R4(简称Q-R3,Q-R4)及Rb2、Rb3、Rc、Rd、Re。Rg2、Rg1、Rg3、Rhl、20R-Rh2。MaYuanchun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西洋参中主要皂苷进行了测定,找到了主要皂苷在根中的分布和比例情况,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打下了基础。吴广宣等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吉林与美国产西洋参中主要皂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 孙文基等对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根。茎、叶、花和果中总皂苷采用比色法进行了测定,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西洋参不同部位中的P-F11含量进行了考察。杨崇仁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丽江引种的西洋参中10种皂苷成分(M-Rb1、M-Rb2、M-RC和Rb1、Rb2、Rc、Rd、Re、Rg1、Ro)进行了分析鉴定,并讨论了不同的栽培年代。采收季节、不同的地下部位及不同商品等级中皂苷含量的变化。西洋参根不同组织部位中皂苷的含量测定表明人参皂苷主要分布于韧皮部和周皮中,特别集中于树脂道中,木质部中含量较少,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含量与韧皮部的面积呈正比;西洋参不同生育期限的增长动态及人参皂苷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休眠期人参皂苷的含量较高,展叶后至盛花期含量明显下降。根中人参皂苷的积累随着参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生长第4年参根中人参皂苷含量可达6.36%,与原产美国同年生的参根中人参皂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闻平等对西洋参总皂苷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用超声波处理提取西洋参中的总皂苷,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减少了取样量和溶剂量,方法简便易行,初步认为本法可代替部颁方法。

住院总医师年终总结

住院总医师年终总结 住院总医师年终总结 本人赵军,于xx年6月至今期间担任我院手外科总住院医师。为期一年的总住院医师培训即将结束,在我科曾昕明主任的领导和帮助下,我能按照医院的总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总住院医师职责。圆满完成总住院医师培训任务,个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首先,在临床医疗方面。我能够认真钻研本专业知识和手术技能。积极学习手外科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阅读各类期刊,用理论联系并指导实践。在处理我科大量的手外伤病人时,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团结科室医护人员,同心协力,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使之在我科广泛的应用。协助曾昕明主任开展了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前创面,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缺损。指尖再植的开展。各个平面的断指再植。并且在断指再植手术中臂从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协助科主任和上级医生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手术等各项工作,参加我科的各种手术,并独立完成了多台复杂高难度手术,得到病人及科室同事的肯定。我按时参加院内会诊,包括急诊和平诊,协助其他科室教好的完成了对本专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年来,我科的大多数会诊都是由我完成的。同时,协助主任及上级医生出诊,包括急诊,积累了临床经验,为今后个人能力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掌握全科的病人治疗情况,尤其是新入院的病人。组织和参加科室疑难危

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参与科间会诊,急会诊工作。全面做好各主治医师本职工作。 其次协助曾昕明主任做好科内的医`教`研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对住院`进修医生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督促住院`进修医生及时的完成病历及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并且作必要的修改,完善。每天带领下级医师作好下午晚间的查房和巡视工作。有疑难的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和曾昕明主任。安排科内授课不少于3次月,并且有记录备案。对24小时负责制医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到督促检查。我在任住院总医师期间,由于科室的医生不够,要参加科室值班,所以我大多数时间是既做住院总医师,又做值班医生的。我分管病床二十多张,要了解全科病人的情况,协助科主任和上级医生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手术等各项工作,参加我科的各种手术,独立完成了多台复杂手术,得到病人及科室同事的肯定。协助曾昕明主任做好科内疑难病历讨论,以及各种医疗质量指标的统计报告工作。并且有完整的书写各项科室文档和管理。协助曾昕明主任做好科内节假日的排班和手术安排工作。 在担任我院手外科总住院医师期间严格遵守24小时负责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并且按时出专科门诊。对待病人如亲人,耐心细致的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不收受患者的财物,多次获科内和医院点名表扬。并获患者及工厂赠送锦旗数面。并因,为德国籍贯患者优质医疗服务事迹,在《香港商报》《东莞日报》等媒体报道,扩大我院知名度,为我院赢得了荣誉。

如何贮藏养护中药饮片

一、如何贮藏养护中药饮片 由于中药饮片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品种繁多,性质各异,有的怕热,有的怕光,有的怕冻,有的易吸湿,应根据各种饮片特性妥善养护。如养护不当将会发生虫蛀、发霉、变色、泛油、腐烂等变质现象。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必须熟悉各种饮片的性能,摸清饮片贮藏养护规律,并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常用的饮片养护方法有石灰干燥法、酒精防虫法、化学药品灭虫法(硫磺熏蒸法)、气调法、对抗贮藏法和冷藏法等。中药饮片库房一般要求干燥通风,避免日光直射,室内温度不超过20℃,相对温度45%~75%,饮片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特殊饮片除外)。 现分述如下: 1.对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黄芪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贮存在通风、干燥、凉处,防虫蛀、防潮。 2.对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小于30℃,如大于30℃则损失有效成分,贮藏时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散失香气或泛油,温度太高易吸湿霉变和虫蛀,应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3.对含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等,炮制后不易干燥,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极易变软发粘,易被污染,应防霉、防虫蛀,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4.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柏子仁、莱菔子、薏苡仁等,应贮藏缸、罐中封闭保管,防虫害及鼠咬。 5.凡酒制饮片,如当归、常山、大黄等,醋制饮片,如芜花、大戟、香附、甘遂等均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 6.凡盐炙的饮片,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等,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易受潮变软,若温度高,其中水分散失则盐折出,贮于密闭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以防受潮。 7.经蜜炙的饮片,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等,炮制后糖分大,较难干燥,特别容易受潮变软或粘连成团且易被污染,虫蛀、霉变及鼠咬,应贮于缸、罐内,尽量密闭以免吸潮,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养护。 8.某些矿物类饮片,如硼砂、芒硝等在干燥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而风化,故应贮于密封的缸罐中,置于阴凉处养护。 二、谈中药霉变的防患与处理 1霉变的原因 1.1温度 中药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中药质量发生变化。

西洋参常识及服用禁忌.

西洋参常识及服用禁忌 西洋参(Panax quinguefolium又名花旗参。五加科 , 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肉质, 纺锤形。茎单一, 高 20~60厘米。掌状复叶 3~4轮生茎端; 小叶通常 5,有柄,倒卵状长圆形,下面一对卵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伞形花序单生茎顶, 着花 6~20朵; 花小, 黄绿色; 萼有 5齿; 花瓣 5; 雄蕊 5; 心皮 2,子房下位, 2室,花柱2。浆果状核果,熟时鲜红色。原产北美,我国近年有引种栽培。根含人参皂苷、人参皂草精醇及少量挥发油、树脂等。性寒, 味苦微甘, 功能补肺阴、清火、生津液。 【英文名】 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均系栽 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制法】去芦,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 3~12cm ,直径 0.8~2cm 。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 ,环节明显, 茎痕(芦碗圆形或 半圆形具不定根疔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特征: 西洋参呈圆锥形,无芦无须密环纹; 外表黄褐或黄白,纵皱细纹天然生; 质坚折断黄白色,断面一圈暗色环; 味苦微甘气特异,补肺降火又生津。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浅谈《中药商品学》特色教学

浅谈《中药商品学》特色教学 《中药商品学》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一门医药专业课程之一,其以中药中药来源、产地、外观性状、品质质量、规格等级及市场行情与使用价值等为主要对象,对目前常用的一些中药进行阐述,兼备中医药的专业性与商品学的独特性。其目的是从商品学的角度来研究中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并提供实用的鉴别技术要领。在我校的市场营销、中药学、传统中医等专业均开设有该门课程。本文就《中药商品学》的一些特色教学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1 中药商品学的特殊性 中药由于与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药商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求从业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予学生中药商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与职业操守。同时,中药商品学是中药类学科和商业类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兼具了这两类学科的教学特点。教材内容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其作为一门专业课,是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中药商品知识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的关键。 2 教学内容层次分明 《中药商品学》分上篇(总论)、中篇(药材及饮片商品)、下篇(中成药商品)3篇和附录,共14章[1]。由于教材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及授课学时的限制,本课程讲授过程中并不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讲解,而是以教材为主导,将各药材按照产地讲授,并添加一些广西特产的大宗药材如罗汉果、桂圆、莪术等药材,及各药材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报价情况等。药材及饮片商品部分重新编排大致如下:关药(高丽参、鹿茸、西洋参、蛤蟆油、人参等)、北药(金银花、枸杞子、板蓝根、阿胶、党参、桔梗、黄芪、黄芩、大黄、甘草、当归、全蝎等)、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怀地黄等)、浙药(麦冬、浙贝母、白芍、白芷、温郁金、白术、延胡索、浙玄参等)、川药(川贝母、乌头、附子、黄连、川芎、黄柏、丹参、川牛膝等)、广药(珍珠、八角茴香、莪术、罗汉果、蛤蚧、龙眼肉、肉桂、巴戟天、南板蓝根、钩藤、金钱白花蛇、沉香等)、云药(三七、茯苓、石斛等)、贵药(厚朴、天麻、杜仲等)、西药(牛黄、甘草、大黄、黄芪、赤芍、当归等)、藏药(西红花、冬虫夏草等)等等。 3 教学材料特点鲜明 在《中药商品学》学习过程中所将的各种药材的特点非常鲜明,具有特色,如,党参有”狮子盘头”(指党参的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松贝有”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片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观音坐莲”(指松贝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贝体平放,形如观音打座。)的特征,而炉贝则有”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常具棕色斑点。)、”马牙嘴”(指炉贝大小鳞茎相等,底较尖,圆锥站立多开口。)的特征;云南产的茯苓具有”蟾蜍皮”

西洋参十田七粉 三七养生的秘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西洋参十田七粉三七养生的秘密 导语:三七养生保健作用应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对三七研究的深入,三七许多鲜为人知的许多功效逐渐被大众认可,但大多数人对三七的了解 三七养生保健作用应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对三七研究的深入,三七许多鲜为人知的许多功效逐渐被大众认可,但大多数人对三七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其实三七在养生方面可是很有建树的。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根。因其在植物学上与人参亲缘关系很近,又有某些相似的功效,故又名参三七。主产云南文山地区,习称开化三七。产广西田阳、靖西、百色一带者,习称田三七、田七。。三七药材以个大、体重、色灰绿、质地坚实、断面黑绿者为佳。 三七是我国医药瀚海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其应用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最初可能是广西、云南一带少数民族的民间用药,后在我国南方军队中作战伤药使用,最后由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收载入《本草纲目》,它的奇妙的疗效日愈引起后人的重视。 关于三七的功效按《本草纲目》记载,三七有“止血、散血、定痛”之功,用于“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后世医家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外伤疾病及吐血、衄血、崩中、经水不止等出血症。 由于止血与散瘀的功效对立统一地存在于三七一身,止血而不留瘀,活血化瘀又不致于促进出血,这一优点决定了三七是一个最理想的止血药。建国以来的众多的中药学书籍也仅记载了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但是,根据千百年来民间临床用药经验,根据它在植物学上与人参的亲缘关系,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三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补益气血。 清代医家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昭参》就曾记载:“人参补气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第八节皂苷类

[讲义编号[讲义编号 [讲义编号

[讲义编号[讲义编号[讲义编号

分类: 螺旋甾烷醇类(菝葜皂苷元和剑麻皂苷元) 异螺旋甾烷醇类(薯蓣皂苷元和沿阶草皂苷D苷元) 呋甾烷醇类(原蜘蛛抱蛋皂苷) 变形螺旋甾烷醇类(燕麦皂苷B)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 引申知识点——螺旋甾烷醇和异螺旋甾烷醇类结构特点。 (1)甾体皂苷元由27个碳,六个环,其中A、B、C、D环为环戊烷骈多氢菲结构的甾体基本母核,E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相连接。 (2)一般B/C和C/D环的稠合为反式,A/B环有反式也有顺式。 (3)分子中可能有多个羟基,大多在C-3上有羟基。 (4)在甾体皂苷元的E、F环中有三个不对称碳原子C-20、C-22和C-25。C-20位上的甲基都是α构型, C-22位对F环也是α构型。C-25甲基则有两种取向,直立键时为β型,其绝对构型为L型;平伏键时则为α型, 其绝对构型为D型。 (5)甾体皂苷分子中不含羧基,呈中性,故又称中性皂苷。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 多项选择题 甾体皂苷的结构特点有 A.苷元由27个碳原子组成 B.E环和F环以螺缩酮的形式相连接 C.C-25位甲基有两种取向 D.分子中多含羧基 E.分子中多含羟基

[讲义编号[讲义编号[讲义编号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 二、皂苷的理化性质 大纲要求: (1)皂苷的性状、溶解性、发泡性和溶血性 (2)皂苷的水解反应和显色反应 (一)性质 1.性状: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对人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鼻内黏膜尤其敏感;具有吸湿性。 2.酸性:多数三萜皂苷多呈酸性;大多数甾体皂苷呈中性。 3.溶解性:极性较大,易溶于水、热甲醇和乙醇等极性较大的溶剂;在含水正丁醇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有助溶性能,可促进其他成分在水中的溶解。 4.发泡性:水溶液经强烈振荡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缘故。 5.溶血性: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这是因为多数皂苷能与胆固醇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人参总皂苷没有溶血现象,但经分离后,人参三醇及齐墩果酸为苷元(B型和C型)的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溶血作用, 而以人参二醇为苷元(A型)的人参皂苷则有抗溶血作用。)溶血指数:在一定条件(等渗、缓冲溶液及恒温)下能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溶血浓度。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 多项选择题 大多数皂苷共同的性质有 A.苦味及辛辣味 B.吸湿性 C.易溶于氯仿 D.能产生泡沫 E.溶血性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 最佳选择题 对人体黏膜有刺激性的化合物是 A.黄酮苷 B.香豆素苷 C.皂苷 D.环烯醚萜苷 E.蒽醌苷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15:针对本讲义提问]

浅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浅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作者:游琳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01期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层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关注中国。近年来,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和交流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之后,汉语也在不知不觉中对英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英语;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层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关注中国。最近出现的含有中文渊源的单词是chengguan(城管),谷歌搜索中有接近100万次的引用,远远超出机构对新词要求出现的最少引用次数。该机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英文单词1万个左右。目前全球大约18.3亿人在使用英语,包括母语、第二语言使用者以及用于商业或技术用语。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英国广播公司(BBC)还专门为Tuhao(土豪)一词做了一档节目,给英国人介绍“土豪,让我们做朋友吧”(“Tuhao,let’s be friends!”)。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末。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记载,silk是经丝绸之路通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于公元888年进入英语的,而频繁借词汉语始于近代。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汉语对英语词汇方面的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这些外来语很多就来自汉语,如,“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kungfu)”、“麻将(mahjong)”、“豆腐(tofu)”、“丝绸(silk)”、“茶(tea)”、“风水(Fenggshui)”、“纸老虎(paper tiger)”、 Dingho顶好,Ginseng人参,主要指北美一带出产的“花旗参”,又称“西洋参”,koolie苦力,Kowtow极其卑顺的态度,来自中文的“磕头”,Lao-tzu老子,Mah-jong麻将,Sampan指单帆或需用桨划的小船,来自“舢板”,Tai—chi(chuan)太极或太极拳,Tao道,道教,TaoTeChing《道德经》,Yinyang阴阳等等。 二、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Chinglish),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人使用的不地道的英语,不符合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话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它的典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吴涛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进展 专业:中药学 学号: 学生:吴涛 指导教师: 2016年04月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吴涛(2014级中药学专升本2班)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洋参;人参皂苷;药理作用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L 的根。又名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广东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种, 1980年获得成功,北京、吉林、辽宁、陕西亦有栽培。其味甘、微苦、性凉。为气血双补清凉之品。归肺、心、肾、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宁神益智的功效。近年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类补品的不断增需,西洋参及其制品研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方面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对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真伪鉴别、临床研究及发展前景作以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西洋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聚炔类、脂肪酸类、糖类、甾醇类、无机元素类、酶类、黄酮类等,经研究证明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为此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分离出40多种人参皂苷。 1.1 皂苷类 西洋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共分4种类型:(1)母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二醇,如人参皂苷-Rb1,-Rb2,-Rb3,-Re,-Rd,- RA0, - F2;西洋参皂苷(quinquenoside)-R1, 绞股蓝苷(gypeno side)Ⅺ,Ⅹ,Ⅶ等。(2)线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三醇型, 如人参皂苷- Re, - Rf, - Rg1, - Rg2, - Rh1, - F3 等。(3)母体结构为齐墩果烷型(Oleanane), 如人参皂苷(ginaenoside)-R0。(4)母体结构为奥克娣隆型(Ocitillol), 如假人参皂苷(pseudoginseno side) F11。(1)和(2)属四环三萜的达玛烷系皂苷,且达玛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强,而齐墩果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弱,并且西洋参不同组织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也不同,其根中的总皂苷为5%~10%,茎中的总皂苷为2.18%,叶中的总皂苷为10%~16%,干花蕾中的总皂苷为12%~16%。

人参三七皂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比研究_王海静 (1)

人参三七皂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王海静 严铭铭 邵 帅 赵大庆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21) 摘 要:对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近缘植物人参和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合比较。两种药 材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在药理作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区别。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人参皂苷;三七皂苷 人参、三七均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二者均以皂苷为其药理活性成分,人参为补益药主要功能是大补元气,滋补强壮,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三七为止血药主要功能是止血、散瘀、消肿、止痛、补虚、强壮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二者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在抗衰老、抗肿瘤等多方面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对照化学成分发现二者有许多相同的单体皂苷类成分,但由于各单体皂苷含量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药效作用,本文就从人参、三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做以比较和综述。1 化学成分 皂苷类成分均为人参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原人参二醇型(P r o t o p a n x a d i o l),如人参皂苷R b1、R b2、R c、R d、R h2、M-R b1、M-R d等,原人参三醇型(P r o t o p a n x a t r i o l)如人参皂苷R e、R f、R g1、R g2、R h1等和齐墩果酸型(o l e a n o l i c a c i d)有人参皂苷R o、R i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最近又有许多新的单体人参皂苷被发现,但主要集中在前两种类型并主要是对原有类型的进一步细化,如丙二酰类皂苷,20位不同构型异构体皂苷(类型A)以及17位不同取代模式的单体皂苷(类型D)[1~3]。据F u z z a t i[4]初步统计,迄今为止从人参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的皂苷成分已有80余种,而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皂苷成分也有60余种,但未发现齐墩果酸型皂苷,其中在三七中分离得到了人参皂苷F2、R a3、R b1、R b2、R b3、R c、R d、R g3、R h2、R h3、M C、M-R b1、M-R d、R g3、R h2等,主要以人参三醇型为主。 2 药理活性 观察人参和三七的化学组成发现二者的皂苷组成有相同的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二者在许多方面呈现相同或类似的药理作用;同时,二者也因各单体皂苷所含种类和含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药效作用。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参皂苷R g类有中枢兴奋作用,R b类呈镇静作用[5];R g1与学习过程有关,而R b1与记忆和安定作用有关;R g类和R b类皂苷都是人参和三七所含的主要皂苷成分,因而在药理作用上表现出很多相似性。2.1.1 益智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人参皂苷R g1和R b1是人参中益智作用主要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表明[6],人参皂苷R g1和R b1均可促进幼鼠身体发育,并易化小鼠成年后跳台法和避暗法记忆获得过程,可明显增加小鼠海马C A3区细胞突触数目。这是人参皂苷促进学习和记忆的组织形态学基础。另有报道,三七皂苷G-R b1和G-R g1能显著增强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亚硝酸钠及40%乙醇造成的小鼠记忆不良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 2.1.2 镇静、镇痛作用 三七地上部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总皂苷(P N S)、三七单体G-R b1均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并能协同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同时,P N S、G-R b1对化学性和热刺激性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作为镇静、镇痛作用主要成分的人参皂苷R b1是人参的主成分之一,推测人参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镇静、镇痛作用。 2.1.3 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江山等[7]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 b1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并不呈剂量依赖性;胡堂等[8]人通过实验发现低浓度人参皂苷R b l对雪旺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显示抑制作用。刘雯等[9]实验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模型细胞的保护作用,发现三七总皂苷对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对照人参皂苷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怀疑三七皂苷G-R b1可能是三七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的主成分之一。 2人参研究 R E N S H E N Y A N J I U 2008年第1期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多数三萜类(triterpenes)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可视为六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也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称皂苷元(sapogenins),常见的皂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组成三萜皂苷的糖常见的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和D-半乳糖醛酸,这些糖多以低聚糖的形式与苷元成苷,且多数为吡喃型糖苷,但也有呋喃型糖苷。 三萜皂苷多为醇苷,但也有酯苷,后者又称酯皂苷(ester saponins),有的皂苷分子中既有醇苷键,又有酯苷键。另外根据皂苷分子中糖链的多少,可分为单糖链皂苷(monodesmosidic saponins)、双糖链皂苷(bisdesmosidic saponins)、叁糖链皂苷(tridesmosidic saponins),有的糖链甚至以环状结构存在。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或原皂苷元(prosapogenins)。 生理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活性。如乌苏酸为夏枯草等植物的抗癌活性成分,雪胆甲素是山苦瓜的抗癌活性成分。 据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可分为三萜皂苷及其苷元和其他三萜类(包括树脂、苦味素、三萜生物碱及三萜醇等)两大类。但一般则根据三萜类化合物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来还发现了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中医治疗消渴的药对探究_马健雄

132 第14卷 第12期 2012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12 Dec .,2012 “消渴”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并伴形体消瘦 和尿中带有甜味为主症的疾病。《素问?奇病论》中提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后世医家在对消渴的认识和治疗过程中,不断深入,阐明病机,辨证施治,制定出了许多针对不同证型消渴的方药配伍。因此,本文从方剂中的药对入手,试探究不同证型消渴的治病思路,兹介绍如下。 根据消渴的临床表现以及“三多症状”的程度不同一般分为上中下三消。其中,上消主要包括肺热津伤证,中消主要包括胃热炽盛证,下消主要包括肾阴亏虚证。在病机上,其本在气虚、阴虚,其标在燥热、瘀血、痰浊、肝郁、湿热、痰湿等。因此,治疗的原则应为标本兼治。 1 上 消 上消通常以肺燥为主,多饮症较为突出,此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颧红、口舌干燥或糜烂,烦渴多饮,小便多或正常,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伴有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景岳全书》云:“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其病在肺,而心脾阳明之火亦能熏炙而然,故又谓膈消也。” 此证多由肺热津伤,燥热内生所引起,加之心火灼刑肺金,令肺中津液更少,不能下滋于肾,只得索取外水,故口渴较甚;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伤则失其宣降,治节失职,虽有外水而不化为津,反因肾关不固,以致尿量频多。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原则,可选用以下药对。 1.1 麦冬与西洋参 麦冬甘寒质润入营分,既养肺胃之阴生津润 燥,又清心除烦功不可没,对此三经无论阴虚有热还是温病伤阴皆是常用要药,因此有“麦冬可补水源而清燥金”之说。《药性论》中亦言:“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西洋参甘寒,入气分,既能益肺气,清肺火,又能养阴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消渴之证,尤其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温补者,用之最宜。二药相配,一润一补,益气养阴之功益彰,麦冬大补肺胃津液,从内而解其渴甚,同时以滋心阴,制心火,解火刑之苦;西洋参气津双补,恢复肺之通调功能,肺津降而滋其肾,又使脾气旺而肺气自生,而口渴自止,兼有培土生金之妙。 1.2 黄芩与天门冬 黄芩为苦寒清肃之药,能除中上二焦之热邪,犹以清泄肺火为见长,《滇南本草》记载:“黄 中医治疗消渴的药对探究 马健雄,袁立霞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消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医家的研究和重视,从对该证的所提出的各种分 型论说以及对不同证型所采用的方剂数量、种类就可见一斑。文章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治疗消渴不同证型的药对入手,对其进行浅析,从而初步探究中医对消渴的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关键词:消渴;药对;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2- 0132- 02 收稿日期:2012-06-13 作者简介:马健雄(1990-),男,山西大同人,200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方剂的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通讯作者:袁立霞(1977-),女,黑龙江黑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方剂的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E-mail :cnylxtcm@https://www.360docs.net/doc/0d19082764.html,。 Analysis on Drug Pair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A Jian-xiong,YUAN Li-xia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China)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which has attracted many p h y s i c i a n s a t t e n t i o n s ,w h i c h c a n b e s e e n f r o m a v a r i e t y o f d i s c o u r s e o f t h e s y n d r o m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h 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By analyz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rug pairs of d i f f e r e n t s y n d r o m e s ,i t i n i t i a l l y e x p l o r e d t h e i d e a s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a b e t e s ,i n o r d e 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 Key words :diabetes ;drug pair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超高压提取西洋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第21卷第5期2005年5月农业工程学报 T ran sacti on s of the CSA E V o l .21 N o.5M ay 2005 超高压提取西洋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陈瑞战,张守勤※,王长征,窦建鹏,吴 华,张玲玲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5) 摘 要:研究在常温下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探讨了不同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提取压力、溶剂与原料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皂苷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的最佳条件,并将超高压提取法与热回流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CO 2萃取等提取法进行了比较。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压力为200M Pa ,溶剂与原料比为50∶1,提取时间为2m in 。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具有提取得率高、时间短、能耗低等优点,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关键词:超高压;提取;西洋参;皂苷 中图分类号:O 62335;TQ 0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819(2005)0520150205 陈瑞战,张守勤,王长征,等.超高压提取西洋参皂苷的工艺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5):150-154. Chen R u izhan ,Zhang Shouqin ,W ang Changzheng ,et al .T echno logical p rocess of u ltrah igh 2p ressu re ex tracti on of sapon in s from P anax qu inquef olius [J ].T ran sacti on s of the CSA E ,2005,21(5):150-154.(in Ch inese w ith English ab stract ) 收稿日期:2004211225 修订日期:20042042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2135) 作者简介:陈瑞战(1967-),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物有效成分提取。长春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130025。E 2 m ail :ruizhanchen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9082764.html, 通讯作者:张守勤(1946-),男,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长 春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130025。Em ail :zsq @jlu .edu .cn 0 引 言 西洋参(P anax qu inquef olius )系五加科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目前中国已经有大面积的栽培。西洋参的主要成分是皂苷,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独特的药理作用。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常规提取方法有浸渍法[1],渗漉法[2],煎煮法[2],回流提取法[2],索氏提取法[3],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有超声提取法[3],微波提取[3],超临界流体萃取[4]等新技术。目前在西洋参皂苷的规模化生产中采用的基本上是常规提取工艺,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提取时间长,效率低,且由于长时间的加热会造成皂苷活性的降低、损失等问题。采用具有现代技术特征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时,由于人参皂苷的极性强、分子量大,提取效率很低。因此迫切需要“安全、高效、稳定”的西洋参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 超高压生物加工技术在食品灭菌[5]、病毒灭活[6]、疫苗制取[7]、蛋白质改性[8]、生化制药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近年来张守勤等提出并将超高压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9],并利用该技术提取了黄酮[9]、皂苷、生物碱、多糖[10,11]、挥发油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 超高压提取(U ltrah igh 2p ressu re ex tracti on ,缩写为U H PE ),也称超高冷等静压提取,它是在常温下用100~1000M Pa 的液体静压力作用于药液上,使提取溶剂渗透到药物细胞内,在预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有效成分达到溶解平衡后迅速卸压,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差突然增大,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转移到细胞外的提取 液中,于是达到了提取有效成分的目的。 与传统的煎煮、回流提取等方法相比,超高压提取在缩短提取时间、降低能耗、减少杂质成分溶出的同时,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收率。超高压提取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因此避免了因热效应引起的有效成分结构变化、损失以及生理活性降低,同时由于超高压提取是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的,没有溶剂挥发,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该技术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本文研究了从西洋参根中提取皂苷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并且与热回流、微波、超声、超临界CO 2萃取等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该提取工艺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仪器与设备 DL 700间歇式超高压提取设备(上海大隆机器厂); L C 2V P series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四元泵,脱气单元,柱温箱,S I L 210A dvp 自动进样器,SPD 2M 10A V P 、U V 2V IS 检测器,CLA SS 2V P 工作站; HA 221250206超临界萃取装置(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 JY 292型超声波发生器(宁波新芝生物技术研究所); M G 25586D TW ,微波炉,加装了回流冷凝、 搅拌和控温装置; M A 110电子天平(精度0.1m g ,上海天平仪器厂);R E 252旋转蒸发器(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C 18(5Λm ,250mm ×4.6mm )层析柱(迪马公司)。2)材料和试剂 国产西洋参(产地:吉林省靖宇县);皂苷标准品R b 1和R e (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天然药物实验室提供,纯度>90%);乙腈、甲醇(美国F isher 公司,色谱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