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中文全文

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中文全文
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中文全文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在自动跟踪装置中的应用

第33卷增刊2007年11月 光学技术OPTICAL TECHN IQU E Vol.33Suppl. Nov. 2007 文章编号:100221582(2007)S 20069203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在自动跟踪装置中的应用 Ξ 伍翔,霍炬,杨明,董红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哈尔滨 150082) 摘 要: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装置上的运动背景下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方法,采用仿射模型作背景运动估计进行检测以及mean 2shift 算法跟踪目标,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一套自动跟踪系统实验平台上。 关 键 词:仿射模型;mean 2shift 算法;自动跟踪装置 中图分类号:TP75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a moving target detecting and tracking method in the automatic 2tracking equipment WU X iang ,H UO J u ,Y ANG Ming ,DONG H ong 2hong (Control and Simulation Cente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8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ving target detecting and tracking method in moving background for the automatic 2tracking equipment.It uses affine model to estimate the moving character of the background for detecting ,and uses mean 2shift algorithm for tracking.An automatic 2tracking experimental system is realized by using this method. K ey w ords :affine model ;mean 2shift algorithm ;automatic 2tracking equipment 0 引 言 基于图像处理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作为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支,由于其在民用和军用上的广泛应用 [1,2] ,也逐 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针对自动跟踪装置,研究与设计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运动背景下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并应用到所搭建的自动跟踪仿真系统中。 1 自动跟踪系统实验平台 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自动跟踪功能的跟踪系统一般由摄像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伺服系统几部分组成。摄像机、图像采集卡以及计算机都装载在伺服系统上,当摄像机的视野中出现运动目标时,计算机对图像采集卡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出运动目标的位置等信息,传递给伺服系统,伺服系统带动相机跟踪目标,使得目标始终保持在视野的中心 。 图1 自动跟踪系统实验平台结构框图 图1即为所搭建的自动跟踪系统实验平台的结构框图, 该平台是专门根据自动跟踪装置的结构和特点设计的,对自动跟踪装置进行模拟。由图1可知,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图像处理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它所要完成的功能是从采集图2 图像处理部分基本流程 到的每幅视频图像中找出运动目标的位置,即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运动目标的检测与提取;第二,目标跟踪。其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2 运动目标检测 2.1 背景模型选取 根据摄像机相对于场景的运动情况可以将运动目标检测分为静止背景下运动目标检测和运动背景下运动目标检测两种。由自动跟踪装置的特性可知,在跟踪目标的过程中,摄像机随着伺服系统一起运动,所以应该考虑的是运动背景下运动目标的检测。 本文采用的是运用背景运动估计进行建模的思想,将两帧图像之间的背景运动关系用仿射变换表示,建立一个仿射运动参数模型。如 x k +1=a 1x k +a 2y k +d x y k +1=a 3x k +a 4y k +d y (1) 9 6Ξ收稿日期:2006212211 E 2m ail :wuxiang602@https://www.360docs.net/doc/0d19352752.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0434010) 作者简介:伍翔(19842),男,苗族,湖南省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图像处理研究。

英文文献加翻译(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模糊系统的自动设计)

附录1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模糊系统的自动设计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模糊系统的设计,其目的在于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该系统的性能。介绍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来描绘的多维非线性隶属函数和调整隶属函数参数的方法。还提及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集成并自动化三个模糊系统的设计平台。 1 前言 模糊系统往往是人工手动设计。这引起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人工手动设计是费时间的,所以开发费用很高;二是无法保证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为了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模糊系统的性能,有两种独立的途径:开发支持工具和自动设计方法。前者包括辅助模糊系统设计的开发环境。许多环境已具有商业用途。后者介绍了自动设计的技术。尽管自动设计不能保证获得最优解,他们仍是可取的手工技巧,因为设计是引导走向和依某些标准的最优解。 有三种主要的设计决策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1)确定模糊规则数, (2)确定隶属度函数的形式。 (3)确定变化参数 再者,必须作出另外两个决定: (4)确定输入变量的数量 (5)确定论证方法 (1)和(2)相互协调确定如何覆盖输入空间。他们之间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3)用以确定TSK(Takagi-Sugeno-Kang)模式【1】中的线性方程式的系数,或确定隶属度函数以及部分的Mamdani模型【2】。(4)符合决定最低套相关的输入变量,计算所需的目标决策或控制的价值观。像逆向消除(4)和信息标准的技术在此设计中经常被利用。(5)相当于决定使用哪一个模糊算子和解模糊化的方法。虽然由数种算法和模糊推理的方法已被提出,仍没有选择他们标准。[5]表明动态变化的推理方法,他依据这个推理环境的结果在性能和容错性高于任何固定的推理的方法。 神经网络模型(以更普遍的梯度)和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最常见的梯度的基础)和遗传算法被用于模糊系统的自动设计。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主要是用来设计模糊隶属度函数。这有两种主要的方法; (一)直接的多维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的设计: 该方法首先通过数据库确定规则的数目。然后通过每个簇的等级的训练来确定隶属函数的形式。更多细节将在第二章给出。 (二)间接的多维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的设计: 这种方法通过结合一维模糊隶属函数构建多维的模糊隶属度函数。隶属度函数梯度技术被用于调节试图减少模糊系统的期望产量和实际生产所需的产出总量的误差。 第一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直接产生非线性多维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没有必要通过结合一维模糊隶属函数构建多维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第二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通过监测模糊系统的最后性能来调整。这两种方法都将在第二章介绍。 许多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与方法二在本质上一样;一维隶属函数的形式利用遗传算法

线性测量方法

一、检验项目:原材料的线性成品线性 二、定义:量测待测物(以下简称为试片)测量电压值与理论电压值的误差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检验方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须做线性测试之试片。 四、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在测试试片的导电情形是否良好。 五、检验方法: Ⅰ、方法一(适用于纳米银导电材料) 1. 样品准备:SNWFilm 2. 使用装置:激光机、万用表、稳压电源 3. 测量原理 a)在导电膜上刻上电极(宽度10mm),给电极加5V(DC)电压,然后用电压表测量待测 位置的电压,如图1所示 b)按图2所示分好测试点,(长220mm、23个测试点)A点、B点电压在所示位置取 得,10mm为距离测一个点 c)测量参数:E A:输出电压测量起点A处的电压 E B:输出电压测量终点B处的电压 E X:输出电压测量任意点X处的电压 E XX:理论计算电压 L:线性 计算公式: E XX(理论电压)=E AB*X/(B-A)+ E A L(%)= (︱E XX- E X︱)÷(E B- E A)×100 图 1

图 2 V A(0) mm 5V 0V EB 图 3 4. 操作步骤: a) 设计图纸,开好材料,覆膜 b) 激光镭射 c) 将稳压电源调至ON ,电压调至5V 。 d) 将稳压电源正极夹至右边银棒、负极夹至左边银棒。 e) 将万用表表负极夹至右边银棒,正极拿来测试。 f) 将试片置入定位,开始测试并记录分压值。 g) 将所测得之电压值输入表(一)~表(五),计算其线性。 Ⅱ、方法二(适用于成品) 1. 样品准备:成品

2. 使用仪器:线性测试机 3. 测量原理及要求 ※线性度的定义:当施加DC 5V在“X”方向电极和“Y”方向电极时,用笔(Special stylus)压点(X,Y)以得到各自输出电压(E OX,E OY)。如Fig.1(测量关系)。在A和B的区域内(Active area),在X,Y方向各以2mm为间隔划直线。如Fig2。 ※注:线性测量范围:A.A区边缘单边内缩2mm。 测量关系 测 量 Y 坐 标 Y (X+电极) Vcc (Y+电极) 测量X坐标 X Fig 2 ※计算公式:V XX(理论电压)=V AB*X/(B-A)+ V A L(%)= (︱V XX- V X︱)÷(V B- V A)×100 V A:输出电压测量起点A处的电压 V B:输出电压测量终点B处的电压 V X:输出电压测量任意点X处的电压 V XX:理论计算电压 L:线性 4. 操作步骤:见作业指导书 六、检验数据处理: 1、表(一):分压表&线性表。 2、表(二):线性错误及异常对照表。 3、表(三):线性错误及异常统计表。 4、表(四):平均线性分析图。 5、表(五):平均电压分析图。

导线测量

第1章绪论 本文通过对道路工程线路中线和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总结出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路基边桩放样方法以及CASIO编程计算器和AutoCAD相接合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堑、高路堤施工,为了保证线路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检查、监控线路中线和开挖(填筑)边线,内、外业工作量极大。近年来,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每个技术人员除了本职的技术工作外,还要参与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如何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测量放样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项目法管理实施中的一大课题 道路工程线路平面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我国,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本文通过对按这种线型设计的线路中线与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寻求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边桩放样方法。 结合我们现正使用的徕卡全站仪的情况,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三维坐标的测量,通过AutoCAD的内业计算,①在放样的过程中,可以用编程计算器结合全站仪,非常方便地、快速地进行作业;②运用AutoCAD进行计算结果的验证;③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极坐标的放样越来越成为众多放样方法中备受测量人员青睐的一种,而坐标计算又是极坐标放样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一般的红线放样,工程放样中的元素多为点、直线(段)、圆(弧)等,故可以充分利用AutoCAD 的设定坐标系、绘图和取点的功能,以及结合我们外业所用计算器的功能,从而大大减轻我们外业的工作强度及内业的工作量。

第2章线路测量 2.1中线测量概述 线路工程是指长宽比很大的工程,包括公路、铁路、运河、供水明渠、输电线路、各种用途的管道工程等。这些工程的主体一般是在地表,但也有在地下或在空中的,如地铁、地下管道、架空索道和架空输电线路等,工程可能延伸十几公里以至几百公里,它们在勘测设计及施工测量方面有不少共性。相比之下,公路、铁路的工程测量工作较为细致。因此,在本章叙述中大多以公路工程为例。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简称线路测量。 2.1.1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线路测量是为各种等级的公路和各种管道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它的任务有两 方面:一是为线路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二是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 (公路和管道)敷设于实地。它包括下列各项工作: ①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 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②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 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③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定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 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④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定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 点测绘工点地形图。测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 ⑤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中 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⑥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断面图和横断面图。比例尺则依据工程的实际要求 确定。 ⑦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 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模糊控制大作业讲解

基于模糊控制的PID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1、引言 常规PID 控制由于具有原理结构简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容易实现的特点,成为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算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由于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等特点,且受环境温度等外界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导致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难以确定最佳的控制器参数。此时,传统的PID 控制对进一步提高控制对象的质量和精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克服常规PID 调节器的不足,提高其性能,人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模糊控制是智能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近十年来正以它全新的控制方式在控制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PID 控制方式相比,它具有特别适合于那些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非线性和大滞后的过程等特点。但是经过深入研究,也会发现基本模糊控制存在着其控制品质粗糙和精度不高等弊病。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将模糊控制和PID 控制相结合起来,通过模糊控制实现PID 参数自适应的方法来控制系统温度。这种Fuzzy- PID 策略,模糊控制的采用不是代替PID 控制,而是对传统控制方式的改进和扩展,它既保持了常规PID 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鲁棒性强、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又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了PID 参数P K 、I K 、D K 的在线自整定,兼具了模糊控制灵活性、适应性强的特点,相比单纯的任一种控制效果都要好[6-10]。 2、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模糊控制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控制方法。在传统的控制领域 里,控制系统动态模式的精确与否是影响控制优劣的最主要关键,系统动态的信息越详细,则越能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然而,对于复杂的系统,由于变量太多,往往难以正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于是工程师便利用各种方法来简化系统动态,以达成控制的目的,但却不尽理想。换言之,传统的控制理论对于明确系统有强

导线测量方案

东海大桥Ⅲ标墩身、箱梁安装测量方案 前言 东海大桥西起上海南汇区的芦潮港镇客运码头往东约4公里南汇咀处,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经小乌龟、大乌龟、颗珠山岛屿,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港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直接为港区大量集装箱陆路集疏运需求和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工程服务。 本标段招标范围总长10.99公里,占全桥总长的40%,分为三段: 第一段里程为K15+069~K18+219,长3.15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0.745KM,距沈家湾岛约22KM。 第二段里程为K19+049~K24+579,长5.53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5.575KM,距沈家湾岛约15KM。 第三段里程为K25+079~K27+389,长2.31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155KM,距沈家湾岛约10KM。 该海区流速大,风大浪急,气象、水文、气候变化复杂,潮差大,海中间又无天然过渡点,能见度又不够,其施工测量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一、Ⅲ标箱梁、墩身安装段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可以利用的共有19个首级控

上;ly19~ly34共16个点为首级加密点,位于Ⅲ标内的承台顶面和试桩平台上,间隔1KM左右,这些点都是逐步提供给我们的,直接用来作为Ⅲ标大桥施工的首级平面控制。具体分配如下:在K15+069~K18+219段内,有 PM293#、 PM307#、PM321#、PM332#、B平台上共5个GPS平高点;在 K19+049~K24+579段内,有 PM343#、PM357#、PM371#、PM386#、PM400#、PM414#、C平台上共7个GPS平高点;在K25+079~K27+389段内,有PM425#、PM440#、小乌龟、大乌龟上共4个GPS平高点。 由以上我们Ⅲ标要求承台的施工必须保证这些拟布GPS控制点的承台最先竣工,以便业主布设控制点,进而有利于我标段进行承台轴线的复测以及上部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墩身箱梁以及桥面铺设施工中所需要的控制点,可以利用全站仪通过承台的控制点向上传递,由于各种影响因素造成不能传递的时候我们必须进行GPS静态加密控制点。 2.高程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在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时,由于承台部分全部施工完毕,业主委托上海测绘院提供的全桥精密水准网就可以建立了,至于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就有了高程的首级控制点。充分利用全桥精密水准点引测和加密临时水准点供施工需要。可以依据基准向上传递。 但是,在承台未施工完毕时也就是全桥精密水准未做时,如何进行承台以上部分的高程控制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小洋山和芦潮港两处水准不闭合,因此现在我们的GPS高程不能作为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的高程基准,从而出

测量距离的方法

肯定能测。原理与望远镜测量距离相同,只是测量距离精度远低于经纬仪。 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 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 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 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 水准仪刻度标示可能也是密位值,具体请参照水准仪说明。能否回复一下水准仪刻度相当于整个圆周是多少?是密位吗?谢谢! 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的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根据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不受地面起伏变化的影响的邮点,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但其测距精度低,约为:1/200-1/300。 一、视距测量原理 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 欲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可在A点安置经纬仪,B点立视距尺,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距尺垂直。求得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l"。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S=100l 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 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的,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视距间隔。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要用S=Kl(cosa)^2 K:视距乘常数;a:视线竖直角 有必要说明下哟 斜距S=K×L×cos(a) 水平距离D=K×L×cos(a)×cos(a) 注明下:K是仪器(经纬仪、水准仪)生产时就把它生产定为100的值,L实为上丝与下丝的差距(上丝-下丝),a为垂直角,水平时为0度 对于你的问题是:水平距离=100×(上丝-下丝)×cos(2°)×cos(2°) 而你只读了上丝、中丝,没有下丝,这里可以建议你近似取(上丝-下丝=2×(上丝-中丝))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 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不及三角测量优越。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区,为了实施三角测量,必须建造过高的测量觇标,又为了清除通视障碍,还要砍伐树木,这样将使作业进展迟缓,用费较大。若改用导线测量,沿道路、林区分界地带或河流推进,利用平坦地势丈量距离,则可降低觇标高度,减少辅助工作,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英国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坦的森林地区,广泛采用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以代替三角测量。除了这些特殊地区之外,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则很少应用。 电磁波导线测量自电磁波测距仪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了重视。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所受地形限制较小,作业迅速,精度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而越来越高。因此,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逐渐取代三角测量之势。60年代初,中国利用电磁波测距仪在自然条件极其困难的青藏高原实施了精密导线测量,构成了包括10个闭合环的导线网。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用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实施了横贯大陆的高精度导线测量,现在已经完成,全长达22000公里。导线上每条边的方位角都直接观测,因而不存在尺度误差和方位误差的积累。高精度导线测量的质量优于一等三角测量,称为零等控制测量。美国正以这

NCCLS_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与衡量_中文翻译

EP6-A ISBN 1-56238-498-8 V olume 23 Number 16 ISSN 0273-3099 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 Statistical 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 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一种统计学方法,批准指南

NCCLS… 通过自愿一致化的方式为世界医学科学团体服务 NCCLS是医疗领域一个非赢利性的,不同学科之间,自愿参与的促进标准化和建立指南的教育组织。 NCCLS创建于1968年并获得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的认可。NCCLS所依据的原则是,对病人高质量服务所需的临床实验室检测,自愿一致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NCCLS通过各临床实验室、检验团体学会、工厂和政府机构的参与而代表临床检验界。 叙述了文件叙述了实验室的程序、常规和参考方法以及评估方案可应用于所有检验学科。文件审核的一致化过程由一些正式的步骤组成,叙述了NCCLS文件和规的编制如何发展到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 出版物 NCCLS文件以标准、指南、委员会报告出版。 标准: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并对材料、方法、或实践以不能修改方式明确规定其特定的基本要求。此外,标准也可以包含明确规定的选定要素。 指南: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叙述了用于临床检验界的一般实验操作、方法或材料的规。使用者可以使用成文文件或修改指南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报告:没有经过一致化审定过程的文件,由理事会颁布。 “标准”一词,除了有特定含义外,还常用来指有关的NCCLS文件。 一致化过程 NCCLS的自愿一致化审定程序是一个为以下方面建立正式规的方案: 1.标准项目的权威性 2文件的编制和公开评审 3根据实验室使用者反馈的评论修改文件 4文件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 大多数NCCLS文件必须有“建议”和“批准”两种层次的一致化文件,根据特定的一致化过程,文件也可以有一个中间(“试行”)一致化的水平层次。 建议:NCCLS文件作为建议标准或指南处在被临床检验界评审的第一阶段。此文件需要接受广泛彻底的技术审核,包括对围、方法、用途和逐字逐行对技术和行文容的全面评审。 试行:只有当一种推荐方法对某一领域的评审有明确的需要,或者当某一建议性方案需要收集特定的数据时,才制定试行标准或指南。它应该接受评审以保证其有效性。 批准:批准的标准或指南已在临床检验界得到一致同意。应审定并评价最终文件的用途,以保证获得一致同意(即对以前版本的意见已圆满解决),并确定对其它标准的需要。

介绍一下大拇测距的方法

介绍一下大拇指测距的方法,具体的 答案 拇指测距(与密位)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 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 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 1.5 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 密位,距离为150 米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 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 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 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 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 米,目测一 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 米以里。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 、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 、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X 10,得数就是我

EP6-A线性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

EP6-A线性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ep6-a线性评价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alt,tbil,ca,glu,alb和α-hbd六个项目为例,实验数据用ep6-a指南进行线性评价。结果alt,tbil的最适多项式为一次(线性),直接判定为线性;ca的最适多项式为三次,每个稀释浓度的非线性误差小于临床可接受范围,为临床可接受线性;glu,alb的最适多项式为三次,得到缩小范围的线性;α-hbd的最适多项式为二次,得到缩小范围的可接受线性。结论ep6-a方法客观,更适用于临床,是目前较理想的线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 ep6-a ;线性;评价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inear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ep6-a guideline tang fang yin xiangyang tang linguo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p6-a guideline of linearity evaluation. methods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items ofalt,tbil,ca,glu,alb andα-hbd,the experiment data were evaluated with ep6-a guideline. resultsthe best fit curve of alt and tbil is linear, linearity is evaluated directly. and of ca it is cubic,which is the same to glu and alb,the deviation from linearity(dl) of each concentration is below the clinical acceptable error,

射频电路(系统)的线性指标及测量方法

射频电路(系统)的线性指标及测量方法 蒋治明 1、线性指标 1.1 1dB压缩点(P1dB——1dB compression point ) 射频电路(系统)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射频电路(系统)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种射频电路(系统)称之为线性射频电路(系统),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 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射频电路(系统)进入非线性区,其输出功率不再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也就是说,其输出功率低于小信号增益所预计的值。 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压缩点,用P1dB表示(见图1)。 典型情况下,当功率超过P1dB时,增益将迅速下降并达到一个最大的或完全饱和的输出功率,其值比P1dB大3dB~4dB。 1db压缩点愈大,说明射频电路(系统)线性动态范围愈大。 图1 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曲线 1.2 三阶交调截取点(IP3——3rd –order Intercept Poind) 当两个正弦信号经过射频电路(系统)时,此时由于射频电路(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会输出包括多种频率的分量,其中以三阶交调分量的功率电平最大,它是非线性中的三次项产生的。假设两基频信号的频率分别是F1和F2,那么,三阶交调分量的频率为2F1-F2和2F2-F1。图2是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频谱图。

图3反映了基频(一阶交调)与三阶交调增益曲线,当输入功率逐渐增加到IIP3时,基频与三阶交调增益曲线相交,对应的输出功率为OIP3。IIP3与OIP3分别被定义为输入三阶交调载取点(Input 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和输出三阶交调载取点(Output 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 三阶交调截取点(IP3)是表示线性度或失真性能的重要参数。IP3越高表示线性度越好和更少的失真。 图3中A 线是基频(有用的)信号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变化的曲线,B 线是三阶失真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变化的曲线。B 线的斜率是A 线的斜率的3倍(以dB 为单位),理论上会与A 相交,这个交点就是三阶截取点。 1.3 三阶互调(IM3——3rd –order inter-modulation) 三阶互调是指当两个基频信号在一个线性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因素存在使一个基频信号的二次谐波与另一个基频信号产生差拍(混频)后所产生的寄生信号。比如F1的二次谐波是2F1,他与F2产生了寄生信号2F1-F2。由于一个信号是二次谐波(二阶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基频信号(一阶信号),他们俩的 图3 增益曲线 图2 输入、输出频谱图 PO=-10dBm △IM=60dB c -70dBm

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 (I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 为测站数。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2、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II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

连续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

连续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 摘要 与传统控制相比,模糊控制具有两大不可比拟的优点:其一,它在许多应用中可以有效且便捷的实现人的控制策略和经验;其二,它可以不需要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即可实现较好的控制。在控制领域,模糊系统主要用来作为非线性函数的逼近工具。日本学者Takagi和Sugeno在1985年提出的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给模糊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模糊系统稳定性分析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且有许多结果已经应用于实际对象中。T-S模糊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充分运用了Lyapunov稳定性理论来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通过对非线性系统进行T-S模糊建模,建立起相应的模糊T-S模糊系统。在此基础上,调整选取合适的模糊规则及隶属度函数,使得模型逼近原非线性系统。 采用Lyapunov稳定性原理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通过Matlab工具箱中的LMI工具箱,得到系统控制器的解。 关键词:非线性系统,模糊控制,并行分布补偿算法(PDC),稳定性,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Fuzzy Control of Continuous Nonlinear Systems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 control, fuzzy control's having two greatly can not compare of merit: firstly, it can be effective in many applications and conveniently she carries out the person's control strategy and experience; secondly, it need not be charg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object can immediately carry out better control affection. In control realm, the fuzzy system mainly usage is an approaching of non- liner function tool. Japanese scholar Takagi and Sugeno in 1985 suggested Takagi-Sugeno (T-S) fuzzy pattern, give fuzzy control theory the search and application brought profound impact and made the misty system stability analysis up to a new theory high, and have many result have already been applied to actual object amid. The merit of T-S fuzzy pattern lay in it to make the most of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to carry on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ontrol T-S model based fuzzy logic system is composed of Japanese scholars Takagi T and Sugeno M made in 1985. T-S fuzzy system has many attractive features: the system part of the antecedent of fuzzy rules is ambiguous; the latter part is determined by piece. The proposal to make such systems theory of fuzzy systems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the precision of such systems can approximate a n arbitrary nonlinear system. Uses the lyapunov stable principle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o system's stability, obtains the system stabl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Through Matlab's LMI toolbox, obtains system controller's solution. KEY WORDS: Nonlinear system, Fuzzy control, Parallel 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PDC), Stability,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线性与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L、ug/ml ~ ug /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 r≥0.9900。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是指与检测器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的样品的含量范围. 一般情况下,标准曲线的最低和最高值是包含在线性范围内的,而且不同人做的标准曲线,他 所取的最低和最高值也不会都相同,打个比方来说,A做5个点的标准曲线,所选择的标准样品的浓度分别为:1,5,10,15,20,那么最低最高值分别为1和20,而对于这种要检测的物质来说,它的线性范围可能是10E5,要远大于制作标准曲线所选择的浓度范围.通常在建立一个新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文献查到一些物质的线性范围,而实际工作中,要确切知道某种物质的线 性范围必要性可能也不大。 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百分浓度%。 S/N=10是定量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倍时,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量。 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X倍),将该溶液稀释到X/3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X/10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定量限。 具体操作时,就是把一定浓度的溶液不断稀释,直到S/N=3。一般就是用眼来估计了,不过也可以计算出来,好像是用标准曲线计算的,具体公式你可以查一下书。 Detection Limit\Limit of Detection\DL\LOD 检出限DL是一种比值,用%或ppm表示,等于最低检出浓度与样品溶液浓度(通常是一个固定的限度值)的比值,因此只有在满足最低检出浓度和最低检出量的同时才能够做出检出限。 它主要适用于杂质测定中的杂质限度检查项目的方法验证,即你通过这个验证证明你的方法能够检出足够低的杂质,就是说,如果你作出的检测限(最低检测浓度)比限度好高,那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