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2018-11-10

摘要:为深入了解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高职院校、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校企合作松散、效率不高,有很大的局限性,被调查者都对第三方校企合作新模式充满了期待。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第三方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关键。校企合作如何取得更深入、更持续的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难点。为了找到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钟立群教授主持立项课题“基于4Rs理论的第三方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研究”,意在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校和企业在各个环节搭建合作平台,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为高职院校、生产经营性企业提供人才选拔招录、实习培训、岗位技能教学、考核评价、就业咨询指导等服务的专业化盈利性组织。为了深入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笔者拟定了调查,编制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于2014年6月至8月间对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许多有益的信息。

1关于企业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问卷共涉及了17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企业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1.1关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从收回的企业卷来看,有44.44%的企业与高校有过合作,55.56%的企业从未与高校进行过合作办学。从合作的方式上来看,62.96%的合作方式是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委托学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的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了12.96%,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和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3.7%的比例。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上,55.56%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31.48%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

1.2关于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

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渠道中,30%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16%是通过院校招聘,16.67%的比例是高校学生在公司顶岗实习后被留用。被企业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对公司工作比较满意,70~90%能长期留任的占59.26%,而能长期留任不

足50%的企业占比7.41%。从引进人才的专业角度看,愿意聘用应届的专业大学生并提供培训机会的企业占31.25%,没有这个意愿的企业占比56.25%。在培训人才的途径上看,62.5%的企业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开展,仅有18.5%的企业通过社会培训机构。

1.3关于企业对第三方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

90.74%的企业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好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并且有81.48%的企业有意愿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适合的模式进行合作,为高校学生实习、就业的机会。企业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50.6%的企业认可第三方机构派学生到公司实习、就业,19.28%的企业认可第三方机构自己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20.48%的企业倾向于第三方机构在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的模式。98.15%的企业都愿意接受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了严格的顶岗实习培训后的高校毕业生。有多半的企业认为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都不高,有第三方机构参与后,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都将带来益处,并且有76%的企业愿意承担由第三方机构提供毕业生招录、顶岗培训等服务时的全部或多数费用,只有9.26%的企业不愿意承担费用。

2关于学生

为了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了解在校学生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期待,课题组在河北省内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4份,问卷共涉及了16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学生对目前校企合作的认识以及学生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2.1关于学生对目前校企合作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1.76%的被调查者了解校企合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有一部分实习实训可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学生们希望能得到企业实践专家的指导,认为这将会对他们实践技能的提高、对所要从事职业的了解程度的提高、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都是有好处的。97.59%的学生希望到企业现场进行实习,36.76%的学生认为他们学校没有校内实训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去企业参观学校的仅占1.47%,83.82%的学生是自己通过关系联系到企业进行实习的。

2.2关于学生对第三方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

89.71%的学生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好的做法,如果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一种适合的模式与学校进行合作,愿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培训,并推荐就业,98.53%的学生愿意参与,并且有61.76%的学生愿意承担在合作中的一部分费用。

3关于高校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32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问卷共涉及了16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以及高校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3.1关于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高校的调查,所有的高校都与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合作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教师去企业参与实践活动、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等几个层面,在学生的课程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方面合作甚少。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主要通过人才市场招聘解决,尤其是一些不适宜于大批量到同一企业实习的专业,比如财会专业,因为每一家企业不能同时提供多个学生的实习,所以大多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关系去联系实习单位。

93.75%的学校都设置了校内实训基地,其中62.5%的学校认为基本能满足学生课程实训的要求,但是这种实训由于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差距较大,所以即使经过学校严格的岗前培训,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工作角色的比例则很小。高校尤其是各个专业里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的人员严重不足,90.6%的学校认为致力于学生就业的人员严重不足。

3.2关于高校对第三方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

经调查,100%的学校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一个好的做法,100%的学校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校企合作中,高校期望的合作模式主要有:

(1)通过第三方机构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并推荐学生就业;

(2)第三方机构自己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到场指导,并推荐学生就业;

(3)第三方机构在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并推荐学生就业。在这些合作模式中,高校都愿意给予一定费用支持,给第三方机构作为合理回报。当然这部分费用可以以培训费的形式向学生单独收取。综合以上调查结果,课题组认为,目前的校企合作中,由于参与各方的社会目的、社会职能不尽相同,得利不均,校企合作出现了表面化、形式化、短视性等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上,各方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立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在运行模式上,目前的合作大多是建立在“关系合作”或“友情合作”上的,致使合作关系具有非常态性;在合作态度上,由于企业没有法定义务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环境,往往是学校积极找企业,企业的反应比较消极;在环节上,由于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较差,企业只愿意为学生提供短期的顶岗实习,而不是长期的工作岗位。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企业、高校还是学生本身,都对第三方机构介入的校企合作

新模式充满期待,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在这样的模式依托下,高校解决了学生课程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学生毕业就业有了更好的去处;企业则可以录用到能直接进入工作角色的新职员,而省去了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第三方机构则全程参与高校的招生、课程实训、学生顶岗实习,参与高校学生被录用到企业以后的工作追踪及相应培训,以收取费用的形式利润,可以获得合理回报。

校企合作合同书(含三方协议)

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 甲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学院(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为学校扩大招生范围和影响力,为企业培养、输送应用性管理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深度融合,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供需协助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最终取得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合作合同:(一)、合作总则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二)、甲方职责义务 1、负责在企业的网站、自办报刊、杂志及其他媒体上发布甲乙校企合 作、学生“工学结合”的信息,为乙方提供媒体广告支持,提升乙方的知名度和招生吸引力. 2、甲方每年为乙方学生提供约60-80个教学实训岗位,实训期为期壹 学期.甲方为乙方实训学生提供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所需的资源,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技能鉴定和沟通,对表现优异者要及时修正培训计划,给予重点培养. 3、甲方必须安排2名专业人员与校方老师组建校企合作协调小组,负 责管理和协助学生在甲方实训期间的生活与工作情况. 4、甲方为乙方提供部分培训课程资料,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安排企业 讲师到乙方课堂上授课,协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和对社会的认知,有助于提升乙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甲方为乙方安排到企业实习、交流、考察的老师提供方便和指导. 6、甲方加强对实训学生、老师上岗前安全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的 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发生伤亡事故. 7、甲、乙双方负责为乙方实训生购买人身保险,乙方实训生在甲方工 作地,工作时间因工作发生的意外伤害由甲方承担,但乙方应第一时间介入并与实训生进行沟通和处理.甲方不承担实训生在校、在家期间或实训生做与甲方实训无关事宜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不承担实训生疾病医疗费用,除上述两种情况以外,剩余的安全事故责任在保险理赔后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按50%的比例来分摊. (三)、乙方职责义务 1、负责在乙方的网站、自办报刊、杂志及其他媒体上发布甲乙校企合 作,学生“工学结合”的信息,为甲方提供媒体广告支持,提升甲方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按企业合作方案要求,每年提供两个班级约60-80名大三学生到甲 方进行为期壹学期的实训.实训期人均实习补贴1250元,奖学金500元,合计1750元/月(第一个月扣除保险费360元,剩余1390元. 要求正常月休4天,每天平均工作8.5小时). (实训生必须取得健康证,办理费用报销按照甲方门店健康证费用报销制度) 3、负责向甲方提供学生的详细资料和相关技能的情况. 4、选派责任心强、技能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实训指导老师,和甲 方人员组建校企合作协调小组,与甲方沟通、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并与甲方共同管理实训期内学生的安全与思想的稳定. 5、乙方为甲方安排到学校实习、交流、考察的人员提供方便和指导(四)、合作期限 甲乙双方合作期限为年月日至 年月日,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整理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双赢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 之间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 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 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 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 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同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人 才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 密切结合。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 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2、地方经济 多年来,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 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 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鼎湖”牌密封圈、“海螺”牌水泥、“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

中,“海螺”、“凤形”、“鼎湖”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无疑会导致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1、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 和设备优势,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专 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 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专业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通过 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 的磨合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意义 a、从宏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人才的培 养,是一批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 育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是造就劳动技术大军的重要阵地,也是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朴素的理论知识,更要通 过实践活动,强调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体现了学 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中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当前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理想的员工是熟悉工作流程,立即上岗,拥有解决生产中实 际问题能力,但是对于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 生产实习时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这一矛盾反映了职业教育存在着工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2月 273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庄 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215123)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各类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政府和学院针对校企合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以积极推动合作的开展。但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深度广度不够以及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文章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改进建议,探索新思路,挖掘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学校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双赢互利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互利 双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2—0273—02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和企业原本就存在天然的渊源。职业教育最初的产生,是从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内部需要某种技能型的人才,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需求,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出来,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教育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才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最初,一些企业只是设置实习工场来培养技术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雏形。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倡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明确职业教育要实行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标志着职业教育变革的开始,这也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步入新台阶的开始。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概念理解及历史变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1],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生产和学习的紧密结合,学习是为了能迅速上手工作;工学结合表明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的是学生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的是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应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2]。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发动、高速发展、完善等三个阶段。就校企合作本身而言,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当时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主,主要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因此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主,读书和学习兼顾,是以企业为教育主场所、技能学习与普通文化知识学习并进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当然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只可能是少量的,非标准化的,技术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扩张所需,社会急需大量的标准化、专业化劳动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教育内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同样也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摸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布后,“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成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具体类型也出现了政府主导型、高职院校自我控制型、以及学院自我控制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不同类型。这几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这些年的检验,虽然当地政府和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完善,仍然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 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缺乏法律的根本保 障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环境与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除却历史原因之外,主要是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一种主要的类型是政府主导型,这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以行政指令代替学校意愿,也不能适当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既不能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其次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没有法律的根本保障。1996年9月1日,虽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这仅限于宏观指导层面,并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来规范、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甚至没有明确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这就使得从法律层面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 企业为什么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除了能获得短期效益,如免费的场地、低廉的劳动力外,最大的愿望还在于长期效益,即学校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这样,既能帮企业省却大额的培训经费,也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引进劳动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企业需要,即要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何种人才。但现在的状况却是,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还停留在象牙塔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其结果就是毕业生与企业岗位不能完全适应,导致企业在是否留用毕业生上裹足不前。 除上面两点主要不足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实质性突破;资金渠道狭窄,经费不能保证;思想僵化,只停留在培养操作工的层面上这些缺陷。 三、我国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建议及措施 1. 政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出台法律细则保障校企合

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

校企合作协议 紧跟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产需无缝对接,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教育界、产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了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从容面对新的挑战,甲乙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就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达成如下战略性合作协议: 一、合作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职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整合资源,互补优势为途径,坚持紧跟产业发展需要,紧跟学科建设需要,紧跟教育技术发展,紧跟教育对象变化,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力、智力资源支撑。 二、合作的工作目标 甲乙双方本着共建、共管、共赢的基本原则,共同确立如下建设目标:

——建成信息技术产教融合省级示范性学院。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结合行业需要制定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能力测评标准。 ——建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企业基地与校内基地相结合,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满足合作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加强精品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把合作专业打造成省级精品专业,完成两门以上省级重点课程建设。 ——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建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水准。合作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确保每年有一个以上的科研项目或商业项目作为协同创新项目进入校园。 三、合作的期限 自****年*月*日起到****年*月**日止。 四、合作的核心内容 甲乙双方合作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为“六进、四出、三平台”,即:人才培养方案进校园、产业需求进校园、项目进校园、师资进校园、企业文化与运作模式进校园、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出模式、出经验、出成果、出效果;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具体合作内容如下: 1、甲乙双方开展紧密合作,共同组建***学院,并在工作目标、人员组成、管理机制、运作模式、文化理念、利益分配、绩效考核等

(完整word版)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

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 [摘要]校企深度合作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质量和目标的实现。文章对如何能更好推进双方深度合作的统筹与衔接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使校企双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到互利多赢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路径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每逢春节过后,很多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会出现招工难、用工荒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性决策使得产业出现转移;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出于降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考虑,纷纷把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多劳务输出大省如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劳动力逐渐选择在当地就业。与之相对的是,每年新增加劳动力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却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企业招工难、用工荒,而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却无业可就,即便有些毕业生到企业就职,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企业需求和劳动力质量存在严重的矛盾,造成了结构性失业现象。只有不断加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人才培养。 二、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技能人员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是对学员传授生产加工技术工艺、培养操作管理能力为职责的教育机构,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这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提出“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化办学”,这就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做好校企合作统筹衔接,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实现学校办学专业与产业发展规划、企业需求与执业岗位资格的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校企深度合作要紧密围绕高职院校的三项基本职能开展,这指的是人才培养、科

校企合作案例1

广东积极探索“六个共同”模式校企合作 发展技工教育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决策部署,借鉴德国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产教结合、合作培养的思路,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协调指导机构、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实训、共同促进学生就业的“六个共同”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培育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技术工人,为推动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全省培养技能人才38.7万人,技工院校就业率达98%,稳居全国前列。 一、共同组建协调指导机构。充分发挥企业既掌握行业先进技能又贴近市场用工需求的突出优势,搭建“百校千企”合作平台,组织100家技工学校与1000多家企业开展对接,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协调指导委员会,以联合办学形式,让企业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参与技工教育发展。委员会一般由技工学校校领导任组长,企业方人力资源、培训等部门负责人和技工学校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任组员。具体运行中,一般先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需求,再由学校组织行业调研,校企双方形成共识后,共同邀请有关专家、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等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专业评估,力求做到项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委员会还定期举行校企合

作联席会议,检查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开展教学质量审议评估,对学校、企业和学生形成三方约束,确保校企合作高水平发展。 二、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广东省积极推动技工学校建立与产业发展紧密契合的专业体系,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着力培养应用性专业技能人才。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建立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紧扣广东现代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推进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新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物联网、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等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全省开设专业总数超过400个,覆盖行业20多个。同时,遴选出一批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的品牌专业,面向社会发布,引导学生报考。例如,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顺应广东打造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的战略需求,与东风日产、广汽集团等企业合作新建智能化汽车技术、汽车营销等专业,每年培养技能人才600多人。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校企联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辅材料和实训室建设方案,定期召开研讨会、诊断会、评审会等,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实现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例如,东莞市技师学院与东莞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共同剖析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提炼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编制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广东省技师学院因课程设置严格按照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定制,学生就业率达100%。 三、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广东省将“招生即招工”作为校企合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协议书范本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协议书 甲方(公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甲、乙双方在教育资源、品牌资源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共同认识与需求,双方决定展开深度战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及就业体系,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签订此协议。 一、合作方式 1.合作模式为“定向培养”,即甲方在乙方冠名设立“金太阳专业排版定向班”(以下简称“排版班”),委托乙方向甲方定向培养员工。由乙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甲方可根据企业需要对乙方制定的教学计划提出修改意见,也可甲乙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2.排版班的教学目的是为甲方培养职业素质和技能素质过硬的员工。培养内容主要包括:电脑基本操作、五笔字型输入法、专业排版软件(北大方正书版、方正飞腾)。 3.“排版班”开班周期为2-3个月,甲方根据公司的用工情况提前1个月通知乙方,乙方根据甲方的招聘要求及时面向社会招聘学员,或者在乙方现有 的学员中先拔一批优秀的学员进行岗前实训

4.如果甲方遇突发情况急需招人, 须经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培养方案 二、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有权监督并了解乙方的教学过程,并可提出修正性意见。 2.甲方有权对乙方就“排版班”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提出修正性意见。 3.甲方有权派出教学人员参与“排版班”的教学工作。 4.为保证培训质量,甲方有向乙方提供“排版班”学员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软件的义务。 5.甲方应根据培训计划定期选派管理人员或讲师对“排版班”班学员进行授课或技术指导。 6.甲方应妥善安置“排版班”学生的实习和转正后工作。工作岗位及薪资待遇由甲方确定,实习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实习期表现合格的学生经甲乙双方共同考核,定岗定薪后直接转为正式员工。 三、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按照协议要求提供相应人数的优秀生源,并培养符合甲方要求的学员。 2.乙方提供教学场地、校舍、设备等,并根据合作需求,安排教师进行符合甲方要求的教学。 3.根据甲方用人要求,制定“排版班”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乙方负责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管理。 4.协议期内,乙方在未证得甲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调离学员。 5.学生结业时,乙方应按甲方要求统一组织学生考核及配合甲方的录用工 作,并负责学生的结业证统一办理和发放。 6.乙方应保障每个“排版班”学生都是自愿申请加入的

校企对接 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马忠香 一、实施背景 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与趋势。2013年我校被批准为全国三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首先开展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工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职业教育要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要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而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训一体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特色产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另外,只有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校企合作也才能得到区域政府的大力支持。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路达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对接职场环境,创设实训基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作者:教督处时间:2011-1-3 20:40:44 浏览量:722 https://www.360docs.net/doc/0d5764984.html,/ktyj/shownews.asp?s_id=24&N_id=209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江苏省张家港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孙伟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2005年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江苏省省教育厅在《2010年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中也指出,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出德育为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主题,应对挑战、开拓创新。为了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能谋到好职位、拿到好工资、求得好发展,职业学校只有与企业联姻才能与经济齐飞,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路。学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宽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合作的“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合作“亮度”;瞄准企业需求,加强合作“密度”;改革合作模式,显现合作“力度”。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一、特色办学,注入学校发展的活力 我校是张家港市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2009年创建成为首批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2001年易地新建,总投资2.1亿元,占地253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班级116个,在校生5221人,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机械、计算机应用、会计、化工、服装、营销、电气运行与控制、商务英语等15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气运行与控制为省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为苏州市示范专业。校内建有机电、数控、计算机、财会、汽修等10个实训基地,基地面积2.6万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4000多万元,其中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汽修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港城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把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对口单招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10年为苏州市第一。毕业生初级工通过率为100%,各专业中级工获证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95%以上,是苏州新区人才输出基地。在整体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学校定期举办多层次、全覆盖的技能竞赛,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成果丰硕。连续十二年获得张家港市技能竞赛金杯;2008年、2009年省师生技能竞赛成绩均名列苏州市第一;4名学生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金、银奖;学校被表彰为苏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2010年省师生技能大赛中获得7枚金牌、15枚银牌、9枚铜牌,总分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名,有7个项目10名学生入围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江苏省集训队,有3名教师被聘为省集训队教练;在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还代表江苏获得了四金、一铜的好成绩。 张家港职教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校企合作练技能、校园文化企业化、中外合作办学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教育科研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3-08-26T09:49:53.42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8期供稿作者:杜薇 [导读]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培养出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才。 杜薇/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企业人才状况所产生的实际需要,或者按照业务部门和学校实习安排,课堂教学和教育实习的模式,区别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一般的学术高等教育。本文就针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况和模式以及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状;构成 在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它容易偏离预期制定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初衷,与此同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成为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一、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一)总体概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存在,一般来说,是基于面向合作型培训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是指一个企业风格教学,是看人才质量是否能够满足模型的需要以及是否能够参与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以教育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发展和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行业、服务部门和其他外部机构的标准样式相互合作。通过这些方式,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进行操作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时间操作得到紧密的结合,使高职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增强企业部门和高职毕业生之间相互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对校企合作目前已有的一些模式数量来看,有许多形式。从种类的角度看,一些人把它分成9个或8个模式;在名义上,一些人被称为“零距离对接”,或“捆绑”,或“一体式”,或“三定位,四通过”,或“全面合作,在全过程,多种形式推进型”等;在理论上,要“创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我们已达成共识,积极探索和追求的校企合作,这些兴起的一些理论概念从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市场(如“订单式”,“捆绑”,“零距离”等)来看是显著的;然而,在实践中,概念和实践的行动中,我们还远远没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合作模式的性能,我国目前大多属于校企业合作的校本模式。 (二)模式种类 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方式不同,人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企业配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当企业处于“配合”的地位时,它只需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协助完成部分的任务即可,主要是采用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比如投入设备和资金来帮助学校建立实训基地,企业专家也兼任学校的教师,同时设立奖学金等。目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这种合作模式。这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以学校本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现状有直接关系。 (三)“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成为企业的一部分,企业参与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度参与、综合管理的实施。如提供设备、场地、教学、技术、资金和其他形式向高职院校投入股份,为合作发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管理等管理的职能,直接参与办学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主人的身份,分享办学效益。这种合作模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企业的短视行为,因为追求利润,偏离了学校引入企业参与的初衷,将提高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引入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 二、有效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成 有效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构成的基础其实就是它的设计理念。简单来说,高职教育企业合作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另一种是将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方面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和经济双赢的最终目的。它的实质河西就是为了使企业的高人才需求欲望得到满足。 如同婚姻一样,高职教育的校企和合作就相当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婚姻,不过这其中需要一定的认知和社会环境协调的作用进行有机的结合。 (一)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认知因子 正确的认知是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意志的先决条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都必须有一定的正确认知。例如,学校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服务经济”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设计都应该征求企业的意见,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是长期培育市场周期的长短性和教育人才方面紧密有效的进行结合,加强地方政府宏观指导预报,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目前的需求,又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校企也尽量为毕业生寻找出路,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企业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支持和积极配合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要使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的课程设计和课堂讲座中来,以及形成“师傅带徒弟”的制度,充分对实习生的内在潜力进行发掘,不能单纯的将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调遣,要积极激发学生工作的热情,培养他们工作的兴趣,使他们工作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顺利完成布置的实习任务。 (二)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情感因子 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只有双方都饱含热情才能够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绝对能一方热情,不但要学校这方热性,去寻求合作关系,企业同样要有积极性,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双方的效益。 (三)社会和政府环境协调因子 促进政府与社会环境协调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得到推进的关键要素,主要体现在:首先,建立倡导社会习俗和文化氛围的技术教育,人们由衷的将接受教育作为一种荣耀之事;其次,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形成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建立完整的标准操作的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的规范,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法律和政策体系的建立,要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双方要更新观念,企业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学校企业合作为“学习型企业”的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充分认识的深入,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一个必要元素,因此,一定要对合作伙伴的兴衰情况,尤为重视。 三、结语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培养出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才。高职教育的合作模式是有效的,有效的校企合作应包括双方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和政府协调的因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协调运作,构成一个特定功能的

校企合作协议范本

合同编号:2021-xx-xx 合同/协议(模板) 合同名称: 甲方: 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校企合作协议范本 甲方:××××××××学校(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甲方在乙方建立“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外药品生产实训基地”。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总则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指示精神,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甲方药学系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派遣学生到乙方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乙方根据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给予适当安排,并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为学生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甲乙双方组成工作小组(组长由甲方担任),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

2、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 3、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 4、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5、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 6、向乙方推荐优秀实习学生。 (二)乙方 1、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优势和影响,根据自身需要与甲方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2、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学生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3、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4、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5、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一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四、其它 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学校 代表(签字):

目前我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各位领导、老总: 首先,对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我校,借此机会我简要地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我校由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工贸职业高级中学合并而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系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2011年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成为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的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68名,其中拥有高、中级职称教师150名,双师型教师63名,技师资格教师42名。现在全日制班60个,在校学生2067名。近年来,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开设数控、机械加工、电子电工、信息四大类10个专业。建有车工、钳工、数控、机电、电工电子、财务电算化等现代化实习工场和综合工业化自动控制、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等专业实验室。 张家港市地处长江三角经济圈热点地区,主要聚集了冶金、纺织、机电、化工、轻工、建材、服务七大经济行业。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为全面掌握我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寻求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提高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我们立足我市“五大区”(张家港保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扬子江化工工业园区、冶金工业园区),重点走访调研了一百多家涵盖了世界五百强、省骨干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省新兴产业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基本了解了我市主要支柱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围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服务港城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体制、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视专业建设,让学校专业更贴近产业升级的需求 我校成立了由企业人事干部、技术骨干、教研室领导等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及咨询委员会。每学期确保活动一次,认真分析我校专业建设、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知识的传授重点,提升技能培训的等级要求。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我校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修订并完善专业技能培训方案。我校还深入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明确各专业重点培养目标,合理安排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努力使我校专业与产业,学生的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重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技能更贴近企业生产需要 我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分别在永钢集团、海陆重工集团、长力机械集团、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