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腧穴的基本作用_近治作用_赵京生

论腧穴的基本作用_近治作用_赵京生
论腧穴的基本作用_近治作用_赵京生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 功效分类法(超完整30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 功效分类法,即根据腧穴功效而排列腧穴的方法。该方法强调腧穴与辨证施治之间的联系。将全部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分别归属于解表、清热、止咳平喘化痰、消食导滞、益气壮阳、补阴、温里、平肝息风、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开窍苏厥、利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17项类别之下,便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恰当腧穴。 ◎解表穴(12穴) ◎清热穴 · 清心热穴( 9穴) · 清肺热穴(10穴) · 清肝胆热穴(20穴) ·清胃肠热穴(18穴) · 清三焦热穴( 7穴) · 清热解毒穴(21穴) ◎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 ◎消食导滞穴(16穴) ◎益气壮阳穴(28穴) ◎补阴穴( 9穴) ◎温里穴(13穴) ◎平肝息风穴(15穴) ◎理气穴(49穴) ◎理血穴(10穴) ◎调经止带穴(26穴) ◎利水通淋穴(15穴) ◎安神穴(19穴) ◎开窍苏厥穴(28穴) ◎利窍穴 · 利目穴(19穴) · 利鼻穴( 9穴) · 利耳穴( 5穴) · 利口舌咽喉穴(16穴) · 通利诸窍穴(14穴) ◎袪风除湿穴(12穴) ◎舒筋活络穴(54穴) 腧穴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从人的整体来说,脏腑居于躯干体腔之内,能藏精寓神、化生精微。腧穴布散于体表,是气血汇聚、转输的部位,因而脏腑与腧穴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内在脏腑出现某些病变可以在相应的腧穴上反映出来,同时在体表腧穴上施以或针或灸,则能治疗相关脏腑的某些疾病。 1.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 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必须向自然界索取食物、水和空气。其中摄入的水谷经过脏腑的腐熟、传导、运化等作用部分转化为精微,其糟粕则经过脏腑的气化、排泄等作用面排出体外。水谷精微可进一步化生成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即气血津液和精,并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运送到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五脏六腑而滋润荣养周身。总之,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而气血又汇聚、转输于腧穴。 2.腧穴是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之处 腧穴既是正常气血运行交会、出入之所,也是邪气时常客入之门。医生可根据腧穴的某些特殊反应来诊断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有病,在体表相应部位就可能会产生特殊感觉。如肝病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心脏病患者在心前区可有压榨痛。如果患者在肝区或心前区有疼痛感,便可初步判断为肝病或心脏病变。近年来先后发现的胆囊穴、阑尾穴等都是利用腧穴反应来协助诊断的。同时,腧穴又是医生进行针灸施治的部位。如取温补肾阳的腧穴治疗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病证,取平肝泄热的腧穴治疗肝经郁热的病证等。总之,脏腑疾病可以反映在腧穴上,以利于诊断,针刺腧穴后又可治愈相应的疾病。 ◎解表穴(12穴) 凡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作用,可用于治疗表证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状的腧穴,称为解表穴。 解表穴大多分布于头及项背部,主要涉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经外奇穴、如督脉的大椎穴、陶道

人物描写地分类及其作用(推荐)

人物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 一、人物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一)分类:人物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注意:外貌描写不等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 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 貌描写。 (二)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的作用: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3、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5、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此处请补充后边的练习) 阅读实践: 人物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摹绘写。 一、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服饰、容貌等外部特征的描写。人的气质、精神、心理、感情的变化往往 凝聚在脸部表情上,所以“画脸”、“点睛”是外貌描写的重点。

文段(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 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 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问: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文段(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天使 1小时侯,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 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 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 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 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2)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一、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 小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分析小说时,首先要从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入手,小说是怎样描写典型环境的,描写了什么样的典型性格,这种环境和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为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奠定了基础。 分析环境,一定要讲清环境所表达的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及环境所蕴涵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历史深度。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显示中心。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 2、交代自然环境的特点 3、交代人物身份,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暗示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4、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 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5、烘托人物的心情 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请看《认识父亲?》

特殊功效腧穴小结

穴位小结 第 1 页 共 1 页 特殊功效腧穴小结 1. 催乳三穴:膻中、乳根、少泽 2. 喑哑三穴:廉泉、哑门、通里 3. 疟疾三穴:后溪、大椎、间使 4. 失眠三穴:神门、内关、三阴交 5. 痒疹三穴:曲池、血海、足三里 6. 胃病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7. 祛痰三穴:天突、中脘、丰隆 8. 面瘫三穴:翳风、太阳、颊车 9. 急救穴:水沟、十宣、十二丼、四关、百会、印堂 10. 退热穴:大椎、合谷、外关、曲池、后溪 11. 止呃穴:内关、天突、膻中、攒竹、睛明、翳风、耳中 12. 痔疮取穴:承山、二白、长强、龈交 13. 急性腰痛首选穴:后溪、腰痛点、委中、水沟 14. 耳病首选穴:耳门、听宫、听会、外关、中渚 15. 口舌生疮首选穴:劳宫 16. 鼻病首选穴:迎香、神庭、上星、合谷 17. 汗证首选穴:合谷、复溜 18. 咽喉肿痛首选穴:少商、商阳 19. 纠正胎位首选穴:至阴 20. 治疗崩漏首选穴:隐白 21. 治疗疝气首选穴:大敦 22. 肠梗阻首选穴:上巨虚 23. 腰脊痛引睾丸首选穴:下巨虚(注:小肠经主治里面提到主治腰脊痛引睾丸) 24. 子宫脱垂首选穴:百会、足三里、子宫、提托、气海 25. 痛经首选穴:血海、三阴交、中极、关元、次髎或拔罐于神阙 26. 妇科经带胎产首选穴:三阴交、中极 27. 孕妇慎用穴:百会、合谷、三阴交、昆仑、肩井及脐下穴位 28. 高血压首选穴:曲池、风池、太冲、耳尖、人迎、百会、大椎、顶中线 29. 糖尿病首选穴:人中、三阴交 30. 神志病常取穴:人中、内关、百会、四关 31. 精神分裂症首选穴:大椎、人中、百会、三阴交、丰隆、神门(六大穴) 32. 晕车船首选穴:人中、内关、足三里 33. 输液反应首选穴:大椎、命门 34. 预防痄腮首选穴:合谷、翳风 35. 戒烟首选穴:孔最 双双向向调调整整作作用用的的穴穴位位 1. 百会——血压 2. 内关——心率 3. 天枢——便秘与泄泻 4. 足三里——胃肠 5. 中极——膀胱 典典型型腧腧穴穴特特性性归归纳纳 1. 既为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公孙、内 关、外关、列缺 2. 四海——水谷之海(胃)、气海(膻中)、 血海(冲脉)、髓海(脑) 3. 七星穴——肩贞、臑俞、天宗、秉风、 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4. 四花穴——胆俞、膈俞 5. 肩三针——肩髃、肩前、肩后 6. 四关穴——合谷(双)、太冲(双) 7. 头三针——印堂、太阳 8. 颈三针——大椎、安眠2(双){安眠2(奇 穴):风池穴与翳明穴连线中点} 9. 背三针——大椎、定喘(双) 10. 三穴五针一火罐——大椎、肺俞(双)、 风门(双)、针后或留针期间大椎穴处拔一火罐 11. 腰三针——命门、肾俞(双) 12. 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 13. 胸三针——膻中、乳根(双) 14. 五神针——百会、四神聪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景物描写的分类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环境 片段一: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祝福》片段二: 晚会的日子到了,骆塞尔太太得到极大的成功,她比一般女宾都要漂亮,时髦,迷人,不断地微笑,并且乐得发狂。一般男宾都望着她出神,探听她的姓名,设法使人把自己引到她跟前作介绍。本部机要处的人员都想和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 ----------------《项链》片段三: 这日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满心欢喜,撒泡热尿,身爽腹空,要吃点心。知府大人忙叫“杨七杨八”献上茶汤。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他俩双双将茶汤捧到李中堂面前的桌上,然后一并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咐,实是请好请赏。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好嘴杨巴》片段四: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 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 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 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

中医学基础知识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中医学基础知识: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云南中公教育网为考生提供中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之腧穴。 腧穴的作用 1.诊断 (1)扪穴检查诊断疾病:以手指指腹按压相应的特定穴,或触摸其局部硬结、隆起、凹陷、条索状、圆状反应物等,推断疾病所在经脉、脏腑。 (2)探测穴位诊断疾病:即用电测定法、知热感度测定等,探测体表相关特定穴,以判断其经气的失衡状态及相关脏腑的病变。 2.治疗 腧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是近治作用、远治作用、整体作用3个方面。 (1)近治作用 指一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证。 (2)远治作用 十四经所属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 (3)整体作用 指腧穴具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 腧穴的主治规律 1. 手三阴经 经名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手太阴经肺、喉病 手阙阴经心、胃病 神志病胸部病手少阴经心病 2. 手三阳经 经名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 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咽喉病、热病手太阳经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3. 足三阳经 经名本经特点三经相同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 眼病、神志病、热病足太阳经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 4. 足三阴经 经名本经特点三经相同足太阴经脾胃病 足阙阴经肝病 前阴病、妇科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 5. 任督二脉 经名本经特点二经相同 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例题: 腧穴可分为? A.八会穴 B.阿是穴 C.五输穴 D.奇穴 E.十四经穴 正确答案:BDE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一、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二、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其突出。 三、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 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调整,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所谓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细目二:主治规律 腧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概括为分经主治、分部主治。 一、分经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同一经不同的穴,可治本经相同的病证。 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肺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心经 心病 手三阳经经名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大肠经

前头、鼻、口、齿病 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三焦经 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足三阳经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阳明胃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眼病、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胆经 侧头、耳病、胁肋病 足太阳膀胱 后头、背腰病-背俞治脏腑病足三阴经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 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肝经 肝病 足少阴肾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任督二脉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1、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 A.咽喉病、热病 B.前阴病、妇科病 C.眼病、神志病、热病 D.胁肋痛、头病、耳病 E.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2、足阳明经的主治特点是() A.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B.后头、背腰病 C.侧头、胁肋病 D.前头、口齿病,胃肠病 E.前头、鼻、口、齿病 3、手厥阴心包经的主治特点是() A.心病 B.心、胃病 C.肺、喉病 D.肝病、脾胃病 E.肾、肺、咽喉病

4、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 A.心、胃病 B.肺、喉病 C.咽喉、胃肠病 D.侧头、胁肋病 E.心包、脾胃病 5、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腧穴能主治特点还包括() A.调和作用 B.特殊作用 C.平衡作用 D.疏通作用 E.扶正作用 6、属于腧穴特殊作用的是() A.睛明治疗眼病 B.下脘治疗胃痛 C.大椎退热 D.合谷治疗五官病 E.昕宫治疗耳鸣

7、任脉的主治特点是() A.肝、脾、肾病 B.回阳、固脱、强壮作用 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D.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E.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8、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 A.心病 B.心、胃病 C.肺、喉病 D.肾病、肺病、咽喉病 E.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9、手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 A.胸部病 B.咽喉病、热病 C.眼病、神志病、热病 D.前阴病、妇科病 E.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10、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特点是()。

A.后头、神志病 B.侧头、胁肋病 C.侧头、耳病,胁肋病 D.前头、鼻、口齿病 E.前头、咽喉病、胃肠病 1 1、属于腧穴远治作用的是() A.睛明治疗眼病 B.下脘治疗胃痛 C.大椎退热 D.合谷治疗五官病 E.昕宫治疗耳鸣 12、督脉的主治特点是() A.肝、脾、肾病 B.回阳、固脱、强壮作用 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D.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E.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13、足少阴肾经的主治特点是() A.心病

人物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教师

第二讲人物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 一、人物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一)分类:人物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注意:外貌描写不等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 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二)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的作用: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3、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5、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阅读实践: 人物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摹绘写。 一、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服饰、容貌等外部特征的描写。人的气质、精神、心理、感情的变化往往凝聚在脸部表情上,所以“画脸”、“点睛”是外貌描写的重点。 文段(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问: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文段(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天使 1小时侯,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 2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丽娅小姐。玛丽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飞吻、往空中仍书本,好多男生跟我学,我们的吵闹声几乎要把房顶掀开。 3玛丽娅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声叫嚷:?安静!安静!?她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奇怪,这样我反而感到很无聊,于是,我打一个手势,大家立即停止了胡闹。玛丽娅小姐开始自我介绍,当她转身想把自己地名字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讲桌上没有粉笔,我注意到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了。心想;糟了,她肯定识破了我们的把戏。但是,玛丽娅小姐却转过身来问:?谁愿意替老师去拿盒粉笔??刚刚平静下来的沸腾又开始了,怪声怪气的笑声再次淹没了整个教室,好多男生争着去干这件事。 4玛丽娅小姐请大家不要争,她会挑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玛丽娅走下讲台,仔细查看了每一个人,最后她说:?基恩,你去吧。?我说:?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看得出你热情、机灵又具号召力,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5我热情?我机灵?我具有号召力?我竟然有这么多优点?玛丽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优点!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说过我哪怕一点点的好处,甚至我自己也认为我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 6我很快取回一盒粉笔,因为它就藏在教室后面的草丛里。当我正要把粉笔递给玛丽娅小姐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逢里存满了污垢,衬衣袖口开了线,裤腿上溅满了污泥,更糟糕的是我五个脚趾全从破了口的鞋子里露出了头。我很不好意思,可玛丽娅小姐一点也不在意这些,她接粉笔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天使般的微笑。玛丽娅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7从此,我决定做一个上进、体面的人,因为我知道天使正在注视着我。 问:第6段对“我”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是中医学的术语,“腧”通“输”、“俞”,“穴”有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称“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则称“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腧穴是古代先民在长期日常生产、生活、狩猎中发现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或某一部位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后可减轻或消除病痛。从这种“以痛为输”所认识的无定位又无定名的腧穴最初雏形阶段,到对这些点的部位及其治疗作用了解的逐步深入、经验积累,并给以腧穴定位位置的描述和命名、归经、主治、配伍、操作要领、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等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腧穴是体表与深部组织器官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其可从内向外反应病痛,也能从外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不仅能治疗腧穴所在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证,还能通过本经循行、同名经和阴阳表里经的络属关系治疗经脉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某些腧穴还有特殊的可专治某种病证作用。 “经络所通,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是所有腧穴具有的共同特点,也就说所有的腧穴均有治疗该穴所在处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的作用(近治作用)。如太阳穴可以用于治疗近视眼、

红眼病、偏头痛;颊车穴可以治疗下牙疼;下关穴治疗上牙痛;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其内部正好是胃脘部为治疗胃病的常用主穴;左侧腹结穴内部正好是乙状结肠针刺后可以治疗习惯性便秘等。除361个十四经穴外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具有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的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是最能够反映腧穴近治作用特点的。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有些腧穴(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腧穴所在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证,还能通过本经循行、同名经和阴阳表里经的络属关系治疗经脉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的作用(远治作用)。如至阴穴可以用于矫正胎位不正,还可以治疗太阳经头痛;足三里穴即可以治疗穴位所在部腓肠外侧皮神经等损伤性疾病,又可通过经脉循行络属关系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百会穴艾灸后既可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目眩失眠、高血压、低血压,又可以用于痔疮、脱肛、泄泻、子宫下垂等中气下陷病症。机体在不同状态下刺激同一腧穴会表现出两种相反(双向良性调节)的治疗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初中)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一、环境描写相关知识 1.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分类 (1)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二、例句链接: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开篇点题。交代时令,描绘了北京冬季肃杀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我”悲哀的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 环境描写作用总结: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 2、渲染某种气氛 3、烘托人物形象、心情、处境等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腧穴的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腧穴的分类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二、腧穴的发展 1、以痛为输阶段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并逐步积累起来的。远古时代, 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 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这种“以痛为输”的取穴方式 即为腧穴的无定位、无定名阶段,是腧穴的最初阶段。 2、定位命名阶段 随着对体表施术部位及其治疗作用的逐步深入了解,积累了对较多穴位的 认识,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证,因而给以位置描述和命名,这是腧穴发 展的第二阶段,即定位、定名阶段。

3、分类归经阶段 随着对腧穴主治性能知识的积累,古代医家把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归类, 并与经络相联系,说明腧穴不是体表孤立的点,而是与经络脏腑相通,于 是通过总结、分析,分别归属各经。 三、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穴。 2、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五、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 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 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 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 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感谢聆听 手三阴经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

腧穴的治疗作用 五

腧穴的治疗作用五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当脏腑有病或邪气侵犯人体 后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时,均会在相应的腧穴发生病理反应。反之,运用针刺、艾灸 等刺激作用于腧穴,通过激发经气,“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和补虚泻 实、协调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脏腑调和、真元畅通、邪去正安的治疗目的。这 就是腧穴的治疗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近治作用 腧穴的近治作用是指所有的腧穴均可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 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穴位均在眼区及其邻近部位,所以它们均可治疗眼病;中脘、 梁门等穴位均在胃脘部,所以均可治疗胃脘痛;迎香在鼻旁可治鼻病;地仓在口角旁可治口 喎;膝眼、梁丘、阳陵泉等穴位在膝关节及其附近,所以均可治疗膝关节疼痛等。腧穴的近 治作用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因为所有的腧 穴均可在针灸治疗中产生泻散其所在部位邪气或瘀滞,并可使局部络脉之气得以调和,经气 运行得以疏通的作用,所以能显示出对其所在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痛的治疗作用。 二、远治作用 腧穴的远治作用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十四经腧穴尤其是十二经脉 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 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这种远治作用又有两个方面: 1.本经腧穴作用 在十四经脉中有许多腧穴,除能治疗局部病症外,还可治疗其所属经脉经过的远隔部位 脏腑或组织器官病症。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上肢病症,还能治疗本经经脉所过处的颈部和 头面、五官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腹痛、胃痛、 乳痈等病症。

各个穴位的作用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嗽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揉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经络腧穴学电子书第二章 腧穴概述

第二章腧穴概述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腧穴与经络有密切关系。《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卜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关系。《千金翼方》进一步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人抽病也”,说明如果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够“引气远入”而治疗病症。脏腑病变又可从经络反应到相应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灵枢·本输》论列各经五输穴,《素问·气府论》列各经“脉气所发”穴,《灵枢·经脉》论列各络穴,这是经络在四肢的基本穴,说明《内经》书中已为腧穴的分经奠定了基础。《内经》多处提到“三百六十五穴”之数,但实际其载有穴名者约:160穴左右;经穴专书《针灸甲乙经》载古代《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共349穴《千金翼方》所载相同);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同)穴数有所增加,穴名数达354;明代《针灸大成》载有359穴;至清代《针灸逢源》,经穴总数才达361。目前经穴总数即以此为准。穴位有单穴和双穴之分,任、督脉位于正中,是一名一穴;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是一名双穴。历代代表性针灸医籍所载经穴数见表2—1。、 表2一1历代医籍记载的十四经穴数

表现手法分类及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常与夸张连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 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