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测量练习题

长度和时间测量练习题
长度和时间测量练习题

例1. 现有10m 、2m 、1cm 、1mm 、1μm 五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

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 ,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 。

例2. 小平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请指出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 ; ○

2. ; ○

3. ; ○

4. 。

例3. (1)1.2h= min= s ; (2)1d= min

(3)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0.8 。

例 4. 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

1.24dm 、1.25dm 、

2.24dm 、1.242dm 、1.24 dm ,求该物体的长度。

1. 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窗户的高度是1.5 ; (2)圆珠笔的直径为8.O ;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

2. 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利用A 刻度尺测得物体长为 cm ,

利用B 刻度尺测得物体长为 cm ,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

3. 某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5.6 。某校一节课45min = h= s 。

中学生10次脉搏的时间大约为0.2 。

(1)填空

1. (1)5.3km= m ; (2)1.6mm= μm ;

(3)24nm= mm ; (4)2.5×105cm= km

2. 如图所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乙刻度尺的分度

值是 c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

(2)选择 3.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 )

(A ) 0.25千米 (B ) 25分米

(C ) 25米 (D )25厘米

4. 对于测量中的误差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错误叫做误差;

A B 甲 乙

(B)只要认真测量就不会发生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1. 把下列测量结果改用指数表示:0.000045米=____米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25分米=____米=____千米

3. 8. 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厘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毫米

4.(2011,广西钦州)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

长度,测量的结果是( )

A .1.25cm

B .3.25cm

C .0.225mm

D .2.25cm

1. 2. 把下列测量结果改用指数表示: 0.00302米=____米。

2. 下图是一种测圆筒直径的方法,图中圆筒的外径是____厘米;如果此圆筒的内径是6毫米,则筒壁的厚度是____厘米。

3. 请在以下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支钢笔长135____,直径0.8____.

4.用刻度尺测布条的长度,如右图,读数应为

cm 。

5.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教室门的高度,三次测量的读数分别是2.14米、2.16米、2.17米,则门的高度值应取( )

(A )2.14米 (B )2.16米 (C )2.17米 (D )2.157米

6. 下列单位变换中,正确的是( )

(A )3.5米=3.5×100=350厘米 (B )3.5米=3.5米×100=350厘米

(C )3.5米=3.5米×100厘米=350厘米 (D )3.5米=3.5×100厘米=350厘米

7. 三位同学分别用三把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正确结果分别是52.1厘米,5.210分米,0.52米。这三把尺子的最小刻度

依次分别是( )

(A) 毫米、分米、厘米; (B )厘米、分米、米;

(C )毫米、微米、厘米; (D )厘米、毫米、分米。

8. 在物理实验中,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 13厘米 (B )13.3厘米 (C )13.33厘米 (D )13.333厘米

9. 用软尺测物体的长度,如果把尺拉得太紧,测得的结果将( )。

(A )偏小 (B )偏大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10. 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厘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 1.(09 鞋的尺码36 37 38 39 40 光脚长度230 235 240 245 250 A.m B.cm C.nm D.mm 2.(09株洲)新生婴儿的身高最接近C A.5 nm B.5 cm C.5 dm D.5 m 3(09台州).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cm、20cm和22cm等型号。“型号20cm”指A A.锅身的直径是20cm B.锅身的周长是20cm C.锅身的截面积是20cm D.锅的容积是20cm 4.(10株洲)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D新课标第一网 A. 光年 B. 岁月 C. 旭日 D. 小时 5.(10常州)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 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 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B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10湘潭)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 A.8cm B. 8mm C. 8dm D. 8μm 7.(10株洲)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A A. DNA、原子、质子 B. DNA、质子、原子 C. 质子、原子、DNA D. 质子、DNA、原子 8.(10柳州)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B A.0.15 m B. l.5 m C.15 m D. 150 m 9.(10遵义)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D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10.(10昆明)对下列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D A.正常人的体温是3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讲解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 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高清课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 一、 知识点睛 1. 长度的单位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 (2)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厘米(cm )、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等。 2. 单位换算方法: 例:0.53μm=____________m 。 数字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3. 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重点)、三角板、卷尺、皮尺。 4. 刻度尺的使用 (1) 认识刻度尺 ① 量程,也就是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② 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 精确程度越高。 (2) 刻度尺的使用步骤 ① “选”:______、______合适的刻度尺; ② “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注意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称为误差; (2)产生原因: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消除误差; (4)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 6.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石英钟,电子表,机械表等; (2)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3)常见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等,换算关系为: 1h=_______min=________s。 (4)停表的读数: 小圈:单位____;分度值:_____;指针走一圈是___; 大圈:单位____;分度值:_____;指针走一圈是___; 读数时,应先读______示数;再读______示数;需注意小圈指针是否过 了“一半”位置。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普通中学生穿的鞋的尺码一般是39号,对应的光脚长度是245毫米,假如 用米做单位,对应的光脚长度是多少? 2.“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人体内一种细胞的直 径为1280纳米,则它的直径为多少米? 3.小明记录了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但是忘了带单位,请你帮他添上。 ①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______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可消除误差 2.如图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3.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 A.17.5mm B.17.5cm C.17.5dm D.17.5m 4.在测量学生用课桌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A.3米长的厘米皮卷尺 B.20厘米长的毫米直尺 C.1米长的毫米钢卷尺 D.10厘米长的0.1毫米的游标卡尺 5.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其结果分别是 3.12cm、3.14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A.3.12cm B.3.1275cm C.3.13cm D.3.14cm 6.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3.55cm、23.54cm、23.53cm、 23.72cm,那么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A.23.5cm B.23.54cm C.23.585cm D.23.59cm 7.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小明测量了四次,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8.51cm、18.53cm、18.51cm、18.66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应该记为() A.18.52cm B.18.51cm C.18.517cm D.18.55cm 8.小明家买了一个摆钟,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天快1min,则他应该的操作是() A.换用一个较重的摆锤 B.换用一个较轻的摆锤 C.将摆线缩短一些 D.将摆线增长一些 9.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书本的宽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18.50cm、18.45cm、18.5cm、18.49cm,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是()A.18.50cm B.18.48cm C.18.5cm D.18.485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0.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3.48cm、3.46cm、3.49cm、3.32cm,则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掌门1对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一】 一、四种不同事物的两两比较 l.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 2.两支粉笔与一盒粉笔。 3.两个田径运动员一快一慢地跑步。 4.两杯水冷热不同。 【提问】通过比较,同学们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 【点拨】1.长短不同。2.多少不同。3.快慢不同。4.冷热不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比较随处可见,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就需要进行测量。 二、用投影片显示三张图。 【提问】图l中横线与竖线是否等长? 图2方框中四条边是否是直线? 图3中横线是否平行? 【点拨】意见可能不统一,教师用尺加以确认。

【小结】对事物的比较和判断仅凭感觉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导语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有一座古代的太阳钟,叫日晷。日晷也叫日规,是利用日影测定时间的一种仪器。我国古代的日晷,常用一个石制的圆盘当钟面,圆盘中心有一根铁针。日晷倾斜的安置在石座上,钟面的分度是十二个时辰,看到指针在钟面上的投影,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然后,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文件,让学生感知各种计时工具和长度的测量工具。介绍各种工具的发展变化,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身边的事物。 【导语三】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测量——是一种科学的比较 在图中,有a、b两线段,你能说出线段a比线段b长多少吗?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用尺量一下就知道了,可是在古代它却是个大难题,其关键是当时没有比较的标准。 我国夏禹以自己身高定为一丈,一丈的十分之一定为一尺,英国查理曼大帝以自己的足长定为一英尺。 【点拨】这些传说,揭示了一个道理:要合理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测量单位。 又传说,英国有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做单位,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瘦的说有10围,胖的说只有7围,结果争执不下。 【点拨】这个传说,又揭示了一个道理:要精确地进行测量,测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二、测量单位 【说明】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和时间单位规定是: (1)长度的单位——“米”,符号是m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ldm=10-1m 1cm=lO-2m lmm=10-3m 1μm=10-6m 1nm=lO-9m (2)时间的单位——“秒”,符号是s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s)”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等 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韶关市第十三中学课程教学教学设计(课时)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物理主备教师:饶兴娇任课教师:饶兴娇 课题:第一章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课型:新授课 课时:3 课时(总第8\9\10课时) 授课班级:八(1)班 授课时间: 2013 年9月18\ 23\25日(第5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 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8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 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理念】: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隔掌吸钉 2、纹丝不动 3、成像奥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堂练习 一. 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单位: 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 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_.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换算关系。完成: 1km= m, 10dm= m,13cm= m, 23mm=_____________m,45μm=______ ___m, 76nm= m。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 μm (2)= cm (3)= km 、 (4) = m(5)= cm= mm nm μm (6)20min= h (7)= min= s 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 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器。学生常用的有直尺和三角尺。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的直 尺或三角尺,看看他们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线,最小 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2)使刻度尺的_____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观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 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_____位数值。 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厘米. (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 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 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 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 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 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 、停表的使用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习题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习题 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 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秒(s)是_________的单位,该物理量的常用单位有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具进行测量。 5.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6.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7.在测量时要进行_________,这样就会产生误差,采取________可减小误差。 8.用刻度尺测出一本200页书的厚度是8.5 mm,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μm。 9.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厚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43 cm、18.42 cm、18.4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木块的厚度应记作_________cm。 10.用图5—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图5—2 图5—3 1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如图5—3所示是剖面图,请你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线圈总长度是_______cm,细铜丝的直径是

八年级物理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长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 9nm可能是()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以上说法都正确 3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cm 4为了准确测量心率下列方法最恰当的是() A用停表测量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B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C用停表测量半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乘以2,求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D分别用停表测量安静时和运动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求出平均值

5下面哪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4cm() A 一名男中学生脚掌的长度B一支钢笔的长度C一支手掌的宽度D人的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 6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 2nm B 2mm C 2cm D 2dm 7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 17.31cm B 17.32cm C 17.52cm D 17.30cm 8下面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 测量时,一定要从尺的零刻度线量起B测量时,刻度尺一定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 9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了悬挂着的吊钟,在摆动时具有____性,根据这一性质制成了测量时间的钟表.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工具是____、____. 10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40mm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B物理本的宽度 C暖水瓶的高度D一个人的高度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案例

案例名称:《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授课教师:王颢(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一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 )知道长度的单位; ( 3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4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 ( 1 )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 2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结合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认真、细心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2 )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对误差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合作、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交流合作、讨论、观察与实验 【教具准备】塑料尺(30 把)、米尺(钢尺、厚木质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皮卷尺、盒尺,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由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及配图,引出运动;由图片“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

“飞驰的赛车”、“行驶的动车”、“飞人刘翔”、“飞身扣篮的NBA 球星”引入新课“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进行新课〗 活动5.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 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2.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结果。 (学生交流) 〖板书〗一、长度的测量 1. 单位: ( 1 )国际单位:米(m ) ( 2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 m );纳米(nm ) ( 3 )单位换算: 1km = 103m 1dm=10-1m 1 cm =10-2m 1 mm 10-3m 1 μ m=10-6m 1nm=10-9m 学生练习:500m = ___________μm 42mm= ____________m 学生填空:一些物体的长度: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______________ ;房子的高度约为:300 ______________ ; 课桌的高度约为:0.75 ______________ ;铅笔的长度约为:1.8 ______________ ; 墨水瓶的高度约为:60 ______________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4.0 ______________ ; 头发丝的直径约为:80 ______________ ;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________ ; 出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 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结合图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比较图1中线段是否平行和图2中心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 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 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1、正确使用刻度尺 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 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②、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候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时间与长度的测量试题及答案

时间与长度的测量试 题及答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我校八年级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月考体育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A .立定跳远成绩为5m B-掷实心球成绩为6. 5m C .女子800m成绩为40s D .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 2.小明同学在参加全市体育考试中,由于粗心,自己记录的成绩如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 .跳绳1分钟60次 B .立定跳远2. 4m C . 1000m跑的成绩为8s D 实心球投掷成绩12m 3.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A 身高16m B .质量10kg C .体温37*C D Imin心跳75次 4.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5.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岀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 .不能测量 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6.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方法可取的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 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 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 .以上方法都不可取. 7.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0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8.刘翔跑完110米栏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 A.5 秒 B . 13 秒 C.21 秒 D.30 秒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对I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hnin只能读50个字 B .健康人的脉搏,Imin跳动70次左右 C 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lmin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 1 299 792 458 s 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八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练习题

题型一 本组题主要考查你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 例1 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A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B .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C .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0.24 D .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 知识点 关于长度的单位的具体概念,能估测一些常见长度 闯关点拨 本组题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估测长度的能力首先应对1m 、1dm 、1cm 、1mm 等形成具体的模型,然后根据时间情况将相应的长度 与长度单位进行比较. 解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0~20cm,0.175m=17.5cm,因 而A 选项是正确的:B 、C 、D 若以m 为单位,显然是不符合生活常识,是错误的. 答 选A 例2 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1)5.2m=5.2m ×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6.5m (3)36μm=36μm ×1000=36000nm (4)480mm=480÷1000m=0.48 知识点 单位换算 闯关点拨 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 的 单位作等量代换. 解 四个算式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中间的格式都不对.(1)式中用“100cm ”代换了前面的“m ”,所以中间的“m ”就不应该有了;(2)式中中间没写单位;(3)式中前面的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4)式用了除法.正确的算式应为: (1)5.2m=5.2×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m=6.5m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测量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测量测试题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一、填空题.(45分)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 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 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 2000克=()千克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6、(1)一节数学课上了40().课间休息1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3)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4)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5)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6)数学课本长约2(). 小玲家离学校1750(). (8)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6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 2、黑板长4米. () 3、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 4、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就是100秒.() 5、 6点一刻就是6时15分. () 6、10时零5分可以写成10:5.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 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 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及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专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题一 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的颗粒物,单 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 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 D.2.5μm=2.5×10-9m 题二 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题三 同类题一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使用前应先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结果由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题四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该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cm,估计值为____________cm。[ 题五

关于误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无论用多精密的仪器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题六 小明在学过时间的测量后,想练习一下停表的读数,当他按下停表后,停表指针开始转动, 如图所示是他将停表再次按下后,停表的指针实况,则他两次按下停表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______s。 题七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八年级用)的宽度,并作了下面的记 录,其中正确的是() A.18.8cm B.1.88dm C.18.80cm D.188mm 题八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其中准确值_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