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破折号讲解和习题

小学生破折号讲解和习题
小学生破折号讲解和习题

小学破折号讲解和练习

1王老师递给蔡琳一个大信封,信封正面是几个大字――差生档案。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3我,我――昨晚看电视,晚了,今天早上睡过了头。

4.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5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呢?又藏在何处呢?破折号的用法

最佳答案:

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5.加强重点

习题2

1、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3、一天晚上,我又听到酒瓶滚动的声音——酒瓶是我放在它旁边做记号用的。()

4、连树与树之间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花,召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5、“呜——”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

6、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7、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答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冬——丁——冬()

8、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9、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的心里话。()

10、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答案

1、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表示递进)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解释说明)

3、一天晚上,我又听到酒瓶滚动的声音——酒瓶是我放在它旁边做记号用的。(表示转折)

4、连树与树之间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花,召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表示转折)

5、“呜——”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表示延长)

6、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解释说明)

7、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答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冬——丁——冬(表示延长)

8、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引出下文)

9、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的心里话。(解释说明)

10、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解释说明)

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号。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1.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必连着正文念出来。

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例如:“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2. 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3. 表示话语的中断。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4. 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 表示引出下文。例如:“在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文章里,他对‘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与现实处境作了这样一番总结――”“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6. 表示总结上文。例如:“其实这位选评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学艺术常识,甚至对一般古汉语词汇的涵义也不甚理解。他把‘挹注’(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讲成‘不在乎,不注意’;把‘含香之署’(尚书省的别称)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怀里揣着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7. 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例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8. 用在副标题的前面。例如:

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9. 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一、引入对前文注释、说明的语言。例如:

1.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5》)

2.我赶到学校上完课,跟孩子们聊了一会儿,再拿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干酪、杏干、苹果,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

(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

例1中的“鲜花”是对前文“美好东西”的注解,用破折号引入。例2中的破折号引入了对前文“重了许多”的说明。再如:

3.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3》)

例1例2中注解和说明的内容是到句尾结束的。而例3则不然,对“雾凇”的解释到“花”这里结束。这就体现了破折号的一种功能──折断原文,引入注解、说明。

二、延声作用。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例如:

4.哗──哗──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在问孩子想什么?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浪花》)

5.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小英雄雨来》)

例4的破折号,标示海水声音的延续。例5中的破折号,标示读书声的拖长。

三、标志说话的中断或停顿。例如:

6.“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例6是“我”与“伯父”的对话,“那怎么──”是“我”对“伯父”的话产生了疑问时说的半截问话,原义应该是“那怎么又扁又平呢?”“我”没有这样问下去,中途打住了(中断),用破折号标志“我”的话既没有完,也没有说下去。

四、标志转折。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例如:

7.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小学《语文》第十册《跳水》)

8.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例7先说时间,然后转向“大家”对这“40秒钟”时间的心理感觉,中间用破折号标志话题发生了转换。例8中,提示语是色彩,后文应该围绕“色彩”来叙述,“花”“蝴蝶”都是色彩,然而又转到了蝴蝶的行为上来,话题发生了转换,用破折号标志。

五、兼代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相当于冒号的部分用法。例如:

9.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

10.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老水牛爷爷》)

例9中破折号兼代提示下文,例10中的破折号兼代总结上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破折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不是破折号的根本功能。从例9和例10我们可以看出,破折号在这里还有表示转折的作用。如果将例子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或冒号,“转折”功能就无法得到体现。同样,如果我们把“提示作用”

当作破折号的本质功能,在有提示的地方就去施用它,那就会犯滥用破折号的毛病。在既要表示提示,又要标志转折(或注释说明或延声)的地方,选用破折号才是正确的。

六、标志意思的跃进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

1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见199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

中《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12.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参《科利亚的木匣》)

例11的句意是不断跃进的,第二个“团结”已经超越了第一个“团结”的意义,它是在第一个“团结”的基础上,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达到的团结。例12中,第一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有用”的过程,第二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不管事”的过程;实际上这里的破折号也是标明意思的不断跃进。

七、引入分项列举。例如:

1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13中,破折号引入了对“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列举。这种用法应该归入破折号的注释、说明作用中。

八、折断原文,引入插说。例如:

1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闰土》)

例14第一个破折号折断前文,插入对前文的补充说明,然后又用一破折号引入转折内容,续上前文。

九、标志语言的作者或出处。例如:

1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义务教育江苏版《语文》第九册《练习4》)

16.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

──摘自《三字经》

(义务教育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练习5》)

例15中的话是高尔基说的,用破折号标出。例16中的内容摘自《三字经》,用破折号标出。

十、用在文章的副标题前。例如:

17.我学习语文的良友

──致《小学生语文学习》

(《小学生语文学习》95年第11期)

副标题的破折号不能和正标题写成一行。例如:

18.我爱中国──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中国青年》杂志1987年总目录)

应改写为:

我爱中国

──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十一、戏文中用来介绍人物的身份。如:

19.斯巴达克──奴隶英雄

观众──罗马贵族男女许多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奴隶英雄》)

破折号的用法很多,除以上介绍的,还有用于解词、用在歇后语中等等。在此不再介绍。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

第一,破折号的注释作用与后面将要介绍的括号的注释作用是不相同的:破折号引进的注释说明,是文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必不可缺的;括号所引括的注释说明,是为辅助理解文句而加的,可有可无。在阅读中,破折号引进的注释说明必须读出,而括号引括的注释说明可以不读。

第二,破折号要与连接号〔—〕相区别。连接号是只占一个字位置的小短横。1979年,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中指出,连接号的“主要用处是表示

某一类型的复合词(合两个词为一个词)”。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说连接号的作用只限于“连”,用在词语之间,凝构二词语为一个整体,它没有转折、注释等作用。破折号用在句子中,它的连接作用是为了体现“转折”、“注释”等的关系。

第三,破折号标志的话题转换,能使跳跃太大的、看似毫不相连的内容勾连于一体。在内容跳跃太大的地方,如果不用破折号,就会给人散乱的感觉。下例就利用了破折号消除了散乱。

20.秋天来到我们的森林里了,多么灿烂的森林啊。这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枫树和榛树的混合林。看啊,每棵枫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胭脂红的花朵,每棵榛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橙黄的花朵。

──它们正在准备欢迎远方的客人吗?

这当儿,风忽地吹起来了。看啊,从那橙黄的榛树上,从那胭脂红的枫树上,飘下一朵朵黄的花,一朵朵红的花,一下子变成好多好多黄蝴蝶和红蝴蝶,在林间欢乐地飞舞起来了。

──啊,好像真的有客人来到了!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2》)

由叙述森林到插入“欢迎客人”的疑问,转换太大,太突然,只有用破折号相连。第四,在起注释性作用的句子中,破折号相当于判断词“是”,在使用中不能共用。下面这个例子就没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

21.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

例21句中的“破折号”和“是”重复,应该去掉一种。如果作者有意要强调“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那就应该去掉“是”,保留破折号,因为破折号有对后文的强调作用。

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示语言的停顿,标明词语的性质,这是它们的根本任务。你还会想到它们有别的作用吗?在诗歌中,有时诗人利用破折号去完成形式美的创造。例如:

22.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徐州师范大学徐荣街教授评论说:“在这里,诗人连用了三个破折号,准确地表现了语气的停顿和延长,通过这一声充满深情的呼唤,强烈地表达了亿万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爱戴和怀念。这三个破折号的使用是十分恰当的,同时这里还涉及到诗歌的形式美问题。……柯岩同志将一个十二字的长句和一个三字的短行,以破折号极巧妙地作了补衬,使诗句的长短做到大体相近。”(引自1979年12月《青春·诗与标点符号》下文徐教授的评论均出于此文)

23.这里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人人都在枪炮齐发;

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着的千军万马!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厮杀;

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淌哗哗!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徐教授评论说:“很显然,这里的破折号既不是表示注释,也不是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跃进,从内容的表达来看似乎没有使用破折号的必要,但从诗歌的形式着眼,使用之后,短行略有伸长,诗句倒是更加整齐了。”

表达形式美,这是破折号很特殊的功用。不过小同学切不可乱用,以致影响句意的正确表达。

破折号是标号,它本身没有表示停顿的任务,虽然它有时兼起停顿的作用。那么在破折号的前后该怎样使用其它的停顿符号呢?

破折号的标志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标志前文的语音的延长或中断,一种是标志后文与前文的关系(或表示对前文的注释,或表示内容的转折,或表示意义的跃进等)。从这两种作用判断:标志语音拖长或语言中断的破折号与前文紧密相连,停顿只能在破折号之后,所以这种破折号之前不会使用句内停顿符号,之后才可能使用句内停顿符号;标志后文与前文的关系的破折号,与后文紧密相联,停顿只能存在于破折号之前,即这种破折号之前有表示前文停顿的点号的存在可能,之后则没有点号存在的可能。(双用破折号该作别论)

现在,我们来看标志后文与前文关系的破折号之前能够使用哪些点号。

首先这样想,语句到了适用破折号的地方有没有停顿:如果没有停顿,则无需考虑;如果有停顿,则该用什么点号就用什么点号。使用破折号是使用这一种标志,我们可以把这种标志与后文看作一个整体,文句到这里该用什么停顿点号当然就用什么点号了。

再考虑一下,顿号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的停顿的,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不可能施用破折号,所以破折号之前没有使用顿号的可能。

这样一来,破折号之前,可以使用的点号有冒号、逗号、分号、句号、叹号和问号。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24.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2》)

25.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凡卡》)

26.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狱中联欢》)

27.这些成语,押韵上口,意思相关,既好读,又好记,对于我们学习成语,作用可大啦!──哎,你怎么走啦?

(义务教育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练习2》)

由于句子本身的需要,例24的破折号前使用了逗号,例25中破折号前用了句号,例26例27的破折号前又分别使用了问号和叹号。这就是说,破折号只是一种标志符号,它不影响句子的停顿,更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破折号可不可以兼代句中的停顿呢?可以。但兼代的只能是停顿,而不能兼代语气,也就是说,破折号之前的句号、逗号可以不用;但破折号之前的叹号和问号不能省略,略去了会影响语气的表达。

破折号在使用中占两个字的位置,随前文书写或随后文书写,可以书写在一行的结尾,也可以书写在一行的开头,还可以单独书写在文章中一段文字的开头。

高一地理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专题总结

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若两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 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若两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 经度数相加 a)若和小于180°时,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b)若和大于180°时,则经度差=180°—两经度和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1°=4分钟;15°=1小时) 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 即:度数大的在东。 (2)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 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 如果和小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三.应用举例: 1、固定点计算 【例1】两地同在东经或西经 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 地方时差=60°÷15°/H=4小时 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 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 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 【例2】两地分属东西经 A、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 B、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 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 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 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 C、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的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

(完整版)破折号的用法(含练习题)

——破折号的用法 “——”,破折号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它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1)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1)“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2)“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破折号的练习题 1、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山传来——沙啦啦,沙啦啦……(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来的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鱼,悄悄地来了。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3、丁——冬——丁——冬…… (4、表示语音的延长) 4、它们散居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5、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6、孩子虽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7、我看见一堆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所有的马草。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8、她是一位老太太,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聋子。 (4、表示语音的延长) 9、巴拉那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赛特凯达斯大瀑布。

数据库安全技术测验题6

第6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大数据的核心就是()。 A、告知与许可 B、预测 C、匿名化 D、规模化 参考答案:B 2、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相反,它是()。 A、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B、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 C、被视为一种机器学习 D、预测与惩罚 参考答案:A 3、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捷径,而采用(A)的方法。 A、所有数据 B、绝大部分数据 C、适量数据 D、少量数据 参考答案:A 4、大数据的简单算法与小数据的复杂算法相比()。 A、更有效 B、相当 C、不具备可比性 D、无效 参考答案:A 5、相比依赖于小数据和精确性的时代,大数据因为更强调数据的(),帮助我们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 A、安全性

B、完整性 C、混杂性 D、完整性和混杂性 参考答案:D 6、大数据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从关注技术转向关注()。 A、信息 B、数字 C、文字 D、方位 参考答案:A 7、大数据时代,我们是要让数据自己“发声”,没必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知道()。 A、原因 B、是什么 C、关联物 D、预测的关键 参考答案:B 8、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 A、基础 B、前提 C、核心 D、条件 参考答案: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价值的数据是附属于企业经营核心业务的一部分数据; B、数据挖掘它的主要价值后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分析了; C、所有数据都是有价值的; D、在大数据时代,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非常简单; 参考答案:C

10、在大数据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集数据很简单 B、数据是最核心的部分 C、对数据的分析技术和技能是最重要的 D、数据非常重要,一定要很好的保护起来,防止泄露 参考答案:B 11、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设立一个不一样的隐私保护模式,这个模式应该更着重于()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A、数据使用者 B、数据提供者 C、个人许可 D、数据分析者 参考答案:A 12、对大数据使用进行正规评测及正确引导,可以为数据使用者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 A、他们无须再取得个人的明确同意,就可以对个人数据进行二次利用。 B、数据使用者不需要为敷衍了事的评测和不达标准的保护措施承担法律责任。 C、数据使用者的责任不需要强制力规范就能确保履行到位。 D、所有项目,管理者必须设立规章,规定数据使用者应如何评估风险、如何规避或减轻潜在伤害。 参考答案:A 13、促进隐私保护的一种创新途径是():故意将数据模糊处理,促使对大数据库的查询不能显示精确的结果。 A、匿名化 B、信息模糊化 C、个人隐私保护 D、差别隐私 参考答案:D

网络计划技术习题(学生练习)

网络计划技术练习题 —、多选题: 1、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作图错误包括( ) A.多个起点节点 B.多个终点节点 C ?节点编号有误 D.存在循环回路E ?有多余虚工作 2、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错误为( )。

A, 多个起点节点 B .多个终点节点 C .存在循 环回路 D.节点编号重复 E .节点编号有误 3、(04年考题)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 中错误为()。 I—— --------- ——5 ------------------------- f -------------------- B -------- D A.节点编号有误 B ?有多个终点节点 C ?存在循环回 路 D.工作代号重复 E .有多个起点节点 4、(01年考题)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图中错误包括()。

A.有多个起点节点 B ?有多个终点节点 C ?存在循环 回路 D.工作代号重复 E ?节点编号有误 5. 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指其( )。 A.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工作总时差之和 B .开始节 点的最早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和 C. 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差 D .完成节 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总时差之差 E.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自由时差之差 6. 某工程双 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已标出每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和最迟开始时间,该计划表明()。

A. 关键线路有2 条 B ?工作1 — 3与工作3—6的总时 差相等 C 工作4—7与工作5—7的自由时差相等 D. 工作2—6的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相等 E ?工作3— 6 的总时差与自由时差不等 A. 工作2-5为关键工作 C. 工作1-6的自由时差为0 7、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 图中已标出每个节点的 B ?工作5-7为关键工作 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该计划表明(

地方时区时和时区计算专题练习

地方时、区时和时区计算练习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 .下列有关北京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 中国标准时间东八区区时地方时D.A.北京的地方时B.() 时,北京的地方时为:002.当北京时间1256 ::::00 16 3.右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 8日,则甲地为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时8日4时.7日8 D.日7A.日4时 B.88时C135°5ˊE),最西端位于新疆帕中国幅员辽阔,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约题。4~6米尔高原(约73°40ˊE)。据此回答() 日,中国最东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月214.300 :00 :00 ::() 21日,中国最东端日出时,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约为5.3月55 ::00 ::55 () 6.当中国最西端到达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05 :::55 :00 题。~10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7()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7 B.(30°E,30°W)A.(0°,60°E) (0°,30°E)(0°,120°E)C. D.() 是.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8 (0°,150°W)B.A.(0°,180°)(180°,150°E)D.(150°W,180°)C. () .此时,北京时间为9. :00 ::00 :00 10.当昏线与本初子午线重合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月24日2时月22日2时月21日10时月23日10时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东八区)18时05分,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1~12题: 11.“嫦娥一号”观测的目标天体是()A.太阳 B.月球C.金星D.火星 12.此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日5时05分日13时05分日10时05分日11时05分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 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容。 C、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笨拙(bèn zhuō) 庇护(bì hù)刹那(chà nà) 拆散(chāi sàn) 巢穴(cháo xué)惩罚(chéng fá) 琢磨(zhuó mó) 自诩(zì xǔ) 打盹(dǎ dǔn) 逮住(dǎi zhù) 逮捕(dài bǔ) 单薄(dān bó) 胆怯(dǎn qiè)疙瘩(gē da) 胳膊(gē bo) 哽咽(gěng yè)寒噤(hán jìn) 涣散(huàn sàn) 脊梁(j ǐ liang) 拮据(jié jū) 解剖(jiě pōu) 咳嗽(ké sou) 魁梧(kuí wú) 唠叨(láo dao) 镂空(lòu kōng)脑髓(nǎo suǐ) 匿名(nì míng) 瞥见(piē jiàn)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这些安全级别之间具有一种偏序向下兼容的关系,即较高安全性级别提供的安全保护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要求,同时提供更多或更完善的保护能力。各个等级的基本内容为:D级 D级是最低级别。一切不符合更高标准的系统,统统归于D组。 C1级只提供了非常初级的自主安全保护。能够实现对用户和数据的分离,进行自主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专题试卷一

图1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专题试卷一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任何一天均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大于乙地 C .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D .甲、乙两地均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2.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 .1:24 000 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 .六十万分之一 D .1:6000 000 3.当我国某城市(30.5°N ,115°E)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物正午阴影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下列四幅昼夜 分布局部图(图1)与之相符的是(阴影表示夜半球) 由图为某群岛示意图,此季节该群岛北侧附近的洋流流向是自西向东,M 线为晨昏线。据此回答4-6题: 4.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1时 B .9时 C .13时 D .23时 5.当图中夹角a 为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 B .此时北京寒冷干燥 C .北半球各地昼长正逐渐加大 D .该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朝南 6.危及到该群岛国家经济发展和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火山、地震 B .全球性气候变暖 C .泥石流、滑坡 D .海洋环境污染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点57分,由美国发起,中、俄、德、法、加等多国科学家参与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经过半年太空遨游,成功地对太阳系中“坦普尔一号”彗星实施了撞击。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光照图中,与深度撞击号”撞击彗星的时刻最接近的是 8.撞击彗星的瞬间,美国加州大部分地区(西八区)正值日落后3小时左右,天空完全暗 下来,许多天文爱好者目睹了“太空焰火”奇观。此日该地昼长大约为 A .10小时 B .12小时 C .14小时 D . 16小时 9.在某地24时看到北极星的仰角是40o,这时格林尼治时间是当日 18时,那么,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是 A .90oE ,40oN B100oE ,50oN C .90oW ,50oN D .100oW ,40oN

破折号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破折号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1)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1)“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2)“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破折号作用主要有: 1、表示解释说明。 例句: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例句: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例句:“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句: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例句: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表示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表示分项列举。 7、用于副标题前。 ●【提示】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一般逗号强调的是前面的内容,而破折号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 例句: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 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1,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2,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象觉得她是美的。 3,我立刻快乐得有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也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4,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 ①语意的跃进; ②话题的转换;③解释说明;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统领下文

地方时与区时经典练习题

专题训练——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经度和A 地的地方时,求B 地的地方时: B 地地方时=A 地地方时±分钟经度差41 0? 如果B 地在A 地的东面用“+”;如果B 地在A 地的西面用“-”。 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多少? 解析:因为东经125°位于东经115°的东面,所以: 东经125°地方时=9时30分+4)1 115125(00 0?-分钟=9时30分+40分=10时10分, 也就是说,当东经115°为9时30分的时候,东经125°的地方时为10时10分。 例2:A 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 地为东经90°,求B 地的地方时。 解析:因为B 在A 的西面,所以: B 地地方时=10:20-41901200 0?-分钟 =10:20-120分钟 =8:20 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4?分钟 地方时差 例1.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 ) A 、悉尼(150°E ) B 、上海(120°E ) C 、洛杉矶(120°W ) D 、阿克拉(0°经线附近) 解析:伦敦正午时为12:00,经度为0°;而区时为20:00的地方应该在伦敦的东部,则: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4?分钟地方时差=0°+014 1220?-=120°E 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已知A、B两地的时区和A地的区时,求B地的区时: 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取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 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 从东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加1天; 从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加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减1天。 2行程时间的计算: 由出发时间求到达时间,须加上行程时间; 由到达时间求出发时间,须减去行程时间。 例1.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解析:A地伦敦(中时区)时间12月24日19:00,B地北京(东八区),时区差=8,B位于A 的东面,所以向东计算时: 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19:00+8:00=27:00 则:日期为12月24日+1日(12月25日),时间为27:00-24:00=3:00 即:开赛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12月25日凌晨3:00 (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较为合适。 A.23日15:00时B.23日18:00时C.24日7:00时D.24日10:00时 解析:这是由达到时间求出发时间,用以上计算结果再减去行程时间得: 出发时间=A地区时+时差-行程时间=19:00+8:00-17:00=10:00 即李先生本应在12月24日上午10:00出发,但不可能一下飞机就能观看比赛,还需要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它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1)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1)“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2)“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破折号汇总 1、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山传来——沙啦啦,沙啦啦……(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来的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鱼,悄悄地来了。(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3、丁——冬——丁——冬……( 4、表示语音的延长)

4、它们散居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5、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6、孩子虽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7、我看见一堆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所有的马草。(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8、她是一位老太太,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聋子。(4、表示语音的延长) 9、巴拉那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赛特凯达斯大瀑布。(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10、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1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2、表示意思的递进) 12、我的鼻子不禁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1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14、“那怎么——”(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15、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位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人。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数据库安全性练习试题和答案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A. 存取控制技术 B. 视图技术 C. 审计技术 D. 出入机房登记和加锁 2.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 A. 完整性 B. 并发控制 C. 隔离性 D. 安全性 3.SQL语言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 A. 完整性 B. 可靠性 C. 安全性 D. 一致性 4. 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授权的数据对象的(),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A. 范围越小 B. 约束越细致 C. 范围越大 D. 约束范围大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答: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 1)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 2)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2级中的自主存取控制(DAC),B1级中的强制存取控制(MAC); 3)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4)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DBA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

网络计划技术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之差,称为()。 a、总时差 b、自由时差 c、干涉时差 d、时间间隔 2.双代号网络图中用()表示出工作之间的联结关系。 a、虚工作 b、编号 c、箭头 d、节点 4.在单代号搭接网络间断型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计算,应考虑的基本搭接关系有() a、FTS b、FTF c、STS d、STF 5.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某节点j的最早时间为7d,以其为终节点的工作i-j的总时差为TF i-j=8d,自由时差FF i-j=3d,则该节点的最迟开始时间为()。 a、10 b、11 c 、12 d、13 6.如果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某条线路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则该条线路上所有工作( ) a、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早完成时间 b、总时差为零 c、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最迟完成时间 d、持续时间相等 7.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箭线末端(箭头)对应的时标值为( )。 a、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b、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c、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d、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8.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叫做逻辑关系,它包括( )。 a、工艺关系 b、组织关系 c、技术关系 d、控制关系 9.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如下图所示,正确的答案有()。

a、工作F最早结束时间为第7天 b、工作D总时差为1天 c、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2天 d、工作G最迟开始时间为第6天 10. 已知某单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线路为()。 a、1-2-4 -5-9 b、1-2-5-9 c、1-3-4 -5-9 d、1-3-4-7-9 11.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K的时间参数如表中所示,正确的是()组。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学习资料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 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双代号网络计划中(B A 起始节点 C 终止节点 )表示前面工作的结束和后面工作的开始。 中间节点 虚拟节点 n 条关键线路持续时间之和( 2. 网络图中游n 条关键线路,那么这 A 相同 B C 有一条最长的 3 .单代号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可( A 有一个虚拟 C 有多个 D 4?在时标网络计划中,“波折线”表示(C A 工作持续时间 C 前后工作时间间隔 5?时标网络计划与一般网络计划相比, A 能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 C 能计算时差 6. ( B )为零的工作肯定在关键线路上。 A 自由时差 B C 持续时间 D 7?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A 自由时差最小 B C 持续时间最长 D 8?当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时, A 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 C 关键工作的持 续时间最长 9.网络计划工期优化的目的是为了缩短( A 计划工期 C 要求工期 D A )° B A )。 不相同 以 上都不对 有两个 编号最大 B D 其优点是( B 虚工作 总时差 D )° 能确定关键线路 能增加网络的直观性 总时差 以上三者均 D ) ° 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 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迟开始时间 对关键工作的错误提法是( C )° 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 关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相等 )° 计算工期 合同工期 M 的完成节点为关键节点, 10.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 则该工作(B ) A 为关键工作 C 自由时差为零 、填空题 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三要素为: 在双代号网络图中,节点是表示 网络计划的优化有_工期优化、 在网络计划中工期一般有以下三种: 在双代号网络图中, 的逻辑关系。 、名词解释与简答 1.网络图 网络图是指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 1. 2. 3. 4. 5. 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 自由时差小于总时差 工作、节点 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 .费用优化_和一资源优化_三种。 _计算工期、要求工期 和计划工期_。 和线路° 虚工作既不消耗资源、也不消耗时间,只表示前后相邻工作间

区时计算专题例题讲解电子教案

区时计算专题例题讲 解

区时专题例题讲解 区时在地方时(使用不方便)的基础上,人为制定了理论区时,实行分区(24个时区)计时(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的办法。区时是以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计时标准,这样使用起来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①特别的计时方法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计时,如我国采用北京时间即是一例。 ②时区的划分注意要点: A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便产生了不同的时刻。这种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B.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C.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D.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E.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方法 (1)公式法: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区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各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某时区的时刻,同一时区不会因经度的变化而改变区时。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区计较,整时换算”进行区时计算。 ③由于区时是对时区(跨经度15°)而言的,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相对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区同时),使用方便,克服了时间在钟点上的混乱。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经线划分时区,而是按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来确定时区。 ●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破折号和省略号用法

省略号的用法 一、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引用别人的话,其中有省略时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1)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毛泽东《矛盾论》) 引用别人的话的片段作为自己的论述对象,引文前后省略了一些词语,一般不必在引文前后加省略号,因为所论述的仅是引用部分。例如: (2)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毛泽东《矛盾论》) (3)列宁所谓“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矛盾论》) 例(2)是对全句完整的引述。例(3)是引述句子的一部分作为论述对象,前后没有加省略号。 在连续引用数段时,可能出现多种省略的情况。引文第一段有从原著段首引起的,也有从段中引起的,从段中引起的句子只要是完整的,前头就不必加省略号。如果引文第一段从句首有省略的句子开始,前头要加省略号。第二段及以后各段如果不从头引起,前头要加省略号。引文末段不引原著全段,只要是以完整的句子结束,末尾可不加省略号。除末段外,其他段落末尾有省略,要加省略号。下面是设想的连续四段的引文的省略样式:××××××,××××××××。×××××××,××××××××××,×××××××××。…… ……××××××××××××××,××××××××。××××,××××××。 ………… ×××,×××××,×××××。××××××××。……××××××××××,×××××××××××××××。 第一段末尾有省略,第二段开头有省略,这两种省略号在不同的位置,各司其职,不能合而为一。第三段整段省略,第四段段中有省略。整段省略用12个小圆点,其余用6个小圆点。 二、表示列举的省略 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例如: (1)对于政治的敏感,对于生活素材的敏感,对于人物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然要有的吧。(秦牧《语言感受的灵感度》) (2)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夏衍《包身工》) (3)石开顺手伸进父亲托人捎来的东西,一摸,是鸡蛋。这么多呀?1个,2个,3个……共18个。(何建明《落泪是金》) 三、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1)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我想得很多,很多……(江波《雾中过三峡》) (2)“不行!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中国青年报》记者《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四、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

省略号及破折号用法部分练习

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沉默,无语: 2、表语言中断: 3、表语言断断续续。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5、表明语意未尽。 6、表思维的跳跃性 7、话还未说完被别人前去说了。 练习: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5、“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二排,不错……” () 6、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 口琴……() 7、最后,我会想像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 8、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 9、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 10、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 () 11、“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 ) 1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 会……( ) 13、毛主席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 ( ) 14、爷爷说:春天的小女儿,爱上了我们这小小的山村,冬天的时候,她就住在我家的这眼泉 水里……( )

高中地理 专题四——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测试题

专题四——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经度和A 地的地方时,求B 地的地方时: B 地地方时=A 地地方时±分钟经度差41 0? 如果B 地在A 地的东面用“+”;如果B 地在A 地的西面用“-”。 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多少? 例2:A 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 地为东经90°,求B 地的地方时。 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4?分钟 地方时差 例3.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 ) A 、悉尼(150°E ) B 、上海(120°E ) C 、洛杉矶(120°W ) D 、阿克拉(0°经线附近) 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的时区和A 地的区时,求B 地的区时: B 地区时=A 地区时±时区差 如果B 地在A 地的东面用“+”;如果B 地在A 地的西面用“-”。 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取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 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 2行程时间的计算: 由出发时间求到达时间,须加上行程时间; 由到达时间求出发时间,须减去行程时间。 注意:太阳直射点在零度经线是,全球为同一天。 例4.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 (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 较为合适。 A .23日15:00时 B .23日18:00时 C .24日7:00时 D .24日10:00时 例5.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 日 12时时,北京应为………………………( ) A .4月30日1时 B .5月1日1时 C .4月29日1时 D .5月1日9时 例6.国家足球队于2001年4月22日18点55分在我国西安和马尔代夫队进行“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小组预选赛”揭幕战,正在美国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比赛的时间应该是纽约时间…………………………………………( ) A .4月23日7点45分 B .4月22日6点15分 C .4月22日5点55分 D .4月22日20点45分 例7.圣诞节(12月25)日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留学的姑姑乘飞机回沈阳探亲。自纽约至沈阳,飞机飞行时间约17小时。小强应在什么时间到机场迎接姑姑最合适 A 、25日15:00 B 、25日13:00 C 、26日19:00 D 、26日15:00 例8.若AB 弧表示2009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 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 为 A .2 月 28 日 13 时 40 分 B .2 月 29 日 13 时 40 分 C .3 月 2 日 14 时 00 分 D .2 月 28 日 14 时 0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