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知识点汇总

产品设计知识点汇总
产品设计知识点汇总

1.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英语表示computer aided design.

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物质功能、产品造型艺术、物质技术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3.产品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4.产品设计意图最直观的形式是产品模式

5.色彩对比的六种类型: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位置对比

6.色彩调和的方法主要有:渐变调和、空间混合调和、隔离调和

7.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8.思维的三大要素:思维材料、思维加工方法、思维产物

9.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

10.图解常用形式:树状图解、网状图解、逻辑结构图解、框图

11.产品设计的系统思维方法的五种形式: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反馈性、动态性

12.材料的选择除了考虑材料本身的工程性质还有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还要注意四个方面:产品应具有的功能和所期望的的使用寿命、产品的基本结构要求,产品材料的表面机理和美感要求、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不同产品对安全性,抗腐蚀性,摩擦性及冲击性等特殊的感官要求

13.产品的概念化,形态,功能

14工业设计发展至今,对设计问题的关注由物研究转为人的研究,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成为设计的重要领域,设计的去物质性渐现端倪

15.新产品必有:创新性、先进性、继承性,也需要包括一般产品的特征

16.产品主要表现为:产品实体、产品形式、产品延伸

17.产品改良设计是成熟期的市场营销策略之一,其目的就在于发现原有产品的新用途来开发新的市场,努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款式,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保持老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吸引新客户,提高原来用户的使用率

18.模块化设计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并将该子系统作为通用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

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产品

19.设计制图包括:效果图、外形尺寸图、零部件结构尺寸图、产品装配尺寸图、材料加工工艺

20.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21.简单设计制图,按正投影法绘制出产品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或右视图

22.设计评估的对象具有层次性,根据英国国家标准bs7000的规定,设计评估的对象包括:企业层级、部门层级、设计项目层级

23.产品形态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体、空间

24.产品形态的心理特征:力感、量感、动感、通感、求新与创新、个性、联想

25.产品设计中创造的基本方法:几何形造型、仿生模拟造型

26.仿生设计包括: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色彩仿生

27.产品的设计指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方法通过真实的载体以一种美好的形态表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28.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产品从原料采集、原料制备,产品制造和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消费者使用、回收和维修,最终在循环或作为废物处理等环节组成的整个过程的生命链,分为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2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这一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存的属性越多,则类

比结论可靠性越大

30.caid是指cad软件中能够帮助工业设计师进行创意,创意表述,创意审核,创意实现等软件技术

31系统思维是指运用系统的理论与观念,分析,处理复杂事物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反馈性和动态性等基本原则

32.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科学的交叉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目的是通过各学科的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得以提高.

33.工艺产品造型设计的原则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实用性原则适当的功能范围(性价比) 优良的工作性能(质量)

科学的使用功能(人际协调性,即舒适性)

②经济性原则,既经济又实用③美观性原则,实用,经济美观

三者密切相关的,实用是首位,美观处于从属地位,经济是前两者的约束条件

34.产品造型设计应考虑的因素①产品的功能

②产品的美观、形态美、色彩美、工艺美

③产品的宜人性,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协调④产品的经济性⑤产品的市场销售⑥产品的包装

35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更追求立足于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美,并且必须经

过第二次物化(批量生产)并形成商品化,实现其最终目标

②设计要融合科学与艺术双方面的因素,实现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的协调统一,

既设计制造某种产品时,不单对其用途,还要对其美的形态进行合理规划

③设计既要有独创和超前的一面,有必须为所属时代的使用者所接受,将独创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审美性有机的结合

④设计要受一定的市场条件,技术因素,社会背景等制约,追求的事目标人群的公众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判断下追求的美

36.影响产品设计的科技因素有哪些新技术的出现引起的产品变革

材料与工艺技术影响和制约产品设计

计算机辅助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完善设计表现

37.新产品开发和设计实施面临的问题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与销售周期明显缩短产品技术日趋电脑化,高级化和复杂化产品设计与实施技术提高产品的系统设计与管理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

38.以产品设计的最终定位作为划分依据,可将产品设计分为:改良性式样设计、方式设计、概念设计、折叠围栏,

产品设计基本流程

产品设计流程 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流程时常被大家关注,合理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在大家把产品的功能和特性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开发和项目的管理至关重要,而产品的设计却往往被忽视,开发团队会为了那些晦涩难懂、令人费解的功能而夸夸其谈,复杂的产品特性通常会迫使产品团队放弃优雅简洁的设计,用户体验永远是可能是项目过程中最不重要的环节。如果你和你的团队希望重视产品的设计,就应该首先从团队架构和项目流程上来进行改造,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优先、用户至上。当然技术团队和产品开发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你需要将设计和开发的流程无缝的整合起来。 下面的团队架构和流程应该适用于各种产品、软件和网站的设计(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者不同的看法,可以直接留言或者邮件给我) 产品设计团队的六种逻辑角色 你也许不需要六个人来组成团队,但每个人的职能必须清晰。《》中关于“团队组织”的建议值得参考,他告诉你了在这个快速的软件开发时代如何去组建一个高效的产品团队。 业务负责人() 通常是你的、产品最初的策划人或者是整个产品的业务主管,他们会分析产品的市场、定位客户、定义品牌、提出想法,同时拿定主意,产品团队里面的万金油产品经理() 对产品负责的人,产品主管,他们会提出概念、收集确定需求、制定计划、控制进度并保障产品质量。在很多团队里面“业务负责人”和“产品经理”通常是同一个人。 产品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工业设计)(信息架构设计)。将这三种职能混合起来,因为他们并不能孤立存在,我们统称为产品设计。他们决定产品的所有功能细节,配合产品经理制作产品原型,与视觉设计师和用户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产品的详细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产品功能说明文档将由他们来跟踪完善。 视觉设计() 产品团队中最有艺术细胞的人,他们完成产品的外观和界面设计,是否好看由他们说了算,他们作为产品团队的艺术设计权威指导。 用户研究() 最接近用户并了解用户的人(不需要技术高手或者是逻辑人),他们从产品的原型阶段就介入,配合产品设计师们做典型用户分析和用户目标分析,并对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并制定最终的可用性测试计划。在很多产品团队里面,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用户研究通常会由一到两个人来担任,设计师会做用户研究,视觉设计是会做信息架构分析。 产品开发() 产品团队中的技术开发人员,网页制作或者程序开发,他们是产品的最终实现者,他们开发并进行单元测试,控制产品的最终品质。 产品从设计到发布的六个阶段 产品开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产品设计环节的最终实现部分,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它是一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神秘阶段

结构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结构化学基础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经典物理学是由Newton(牛顿)的力学,Maxwell(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Gibbs(吉布斯)的热力学和Boltzmann(玻耳兹曼)的统计物理学等组成,而经典物理学却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电子波性等微观的现象。 黑体:是一种可以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带一个微孔的空心金属球,非常接近黑体,进入金属球小孔的辐射,经多次吸收,反射使射入的辐射实际全被吸收,当空腔受热,空腔壁会发出辐射,极少数从小孔逸出,它是理想的吸收体也是理想的放射体,若把几种金属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黑体放热最多,用棱镜把黑体发出的辐射分开就可测出指定狭窄的频率范围的黑体的能量。 规律:频率相同下黑体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相同下黑体的能量呈峰型,峰植大致出现在频率范围是0.6-1.0/10-14S-1。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能量最大值向高频移动. 加热金属块时,开始发红光,后依次为橙,白,蓝白。 黑体辐射频率为v的能量是hv的整数倍. 光电效应和光子学说: Planck能量量子化提出标志量子理论的诞生。 光电效应是光照在金属表面上使金属放出电子的现象,实验证实: 1.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金属最小频率(临阈频率)时,金属才能发出电子,不同金属的最小频率不同,大多金属的最小频率位于紫外区。 2.增强光照而不改变照射光频率,则只能使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多,不影响动能。 3.照射光的频率增强,逸出电子动能增强。 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光子,其能量和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即E=hv 光子还有质量,但是光子的静止质量是0,按相对论质能定律光子的质量是 m=hv/c2 光子的动量:p=mc=hv/c=h/波长 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 光电效应方程:hv(照射光频率)=W(逸出功)+E(逸出电子动能)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由de Broglie(德布罗意)提出:p=h/波长 电子具有粒性,在化合物中可以作为带电的微粒独立存在(电子自身独立存在,不是依附在其他原子或分子上的电子) M.Born(玻恩)认为在空间任何一点上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平方)和粒子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电子的波性是和微粒的统计联系在一起,对大量的粒子而言衍射强度(波强)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多概率就大,反之则相反。 不确定度关系: Schrodinger(薛定谔)方程的提出标志量子力学的诞生. 不确定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或测不准原理,它是微观粒子本质特性决定的物理量间相互关系原理,反映了微粒波特性。而一个粒子不可能同时拥有确定坐标和动量(也不可以将时间和能量同时确定)[这是由W.Heisenberg(海森伯)提出的] 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的比较: 1.宏观物体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经典力学),微观粒子不同时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最新最全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部分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 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 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 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 糖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 分变黑 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 黑 由黄变黑 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华为产品开发项目计划模板

报告编号:产品开发计划 项目号: 项目名称: 编制人: 部门: 日期: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Copyright Reserve

目录

内容简介 1.1 文档目的 这部分要描述文档的目的,应该指明读者。 1.2 文档范围 <描述项目计划的范围,明确文档涉及的各项内容> 简要描述本计划需要在该产品项目中完成的工作活动及其工作目标、项目采用的生命周期、项目交付物、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职责、主要里程碑、进度计划、质量计划、配置管理计划、风险计划等。 项目概况 简要描述本项目的类型(新产品/改进/维护类)、项目的目的、范围、目标(例如:项目的市场定位,产品需求等)。 项目组织结构 PDT组织结构图 PDT及系统分析与设计组成员建议,产品开发成员建议 在决策评审点前与适当的PRB成员及相关资源部门经理对这些列表进行沟通的结果 描述项目的组织结构,建议采用图表的表示方式。 也可参考下例: 下表定义了项目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在审核之前项目经理需指定所有文档和代码的审核人。 ●对于各个角色的职责定义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下表内容应当至少在项目的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更新。 对于项目阶段中/ 阶段间发生的组织结构的变化,项目经理应当通过邮件周知所有相关人员,然后更新项目计划。 表4 项目的组织结构

项目依赖关系分析 项目关键路径分析及保障措施 在本节中,分析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步骤/环节、关键因素,并提出保障措施项目依赖关系分析 在本节中,说明项目的内部依赖关系(如:开发测试工具、人力资源等)和对外部的依赖(如项目之间、与客户之间的技术、资源等方面)。 可用依赖性列表、活动网络图的方法描述。 列出所有影响项目计划的假设因素(相对于已知的因素)。如果这些假设因素有误,或者没有利用到假设因素,或者假设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使项目受到影响。另外还要描述项目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关系,例如,如项目作为整个大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其他部分提供接口定义或者PDT 提供正在开发的仿真性能测试工具以代替实际环境测试等等> 请参考下例: 表1 项目依赖关系 项目关键成功因素 技术方法和工具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知识点梳理培训资料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知 识点梳理

9.1引言 1.经典力学简介 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组成。 经典力学:三个等价体系(牛顿Newton I体系、拉格朗日Lagrange J L体系、哈密顿Hamilton W R体系)。 2.量子力学简史 I.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9.2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 1.黑体辐射 任何物体加热后都会产生辐射。不同物体在同样温度下的辐射显示不同的光谱特征,它决定于物质的本性。所谓黑体,是指一种理想的辐射体,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相应产生辐射的能力也比任何物质要大。 一、黑体辐射(Black-body radiation) 1、Ragleigh-Jeans理论 振子能的均分法则:dEv(λ)=(8πkT/λ4)d λ仅低频区适合——紫外区的灾难; 2、 wien Law理论 dEv(λ)=(8πμ/λ5)e-(μ /λkT)d λ 二、热容量(Heat Capacities) 爱因斯坦公式(Einstein formula): 原子振子能量(energy of atomic oscillators) ε = hν CV,M=3R(hν/kT)2{e-(hν/kT)/(1- e-(hν/kT))2} T→∞, e-(hν/kT) ? 1- hν/kT , hν/kT ? 0 ∴ Lim CV,M, T→∞ =3R (hν/kT)2{1/( hν/kT )2}=3R 2.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子学说 光的辐射也有一最小单位叫光子,它是一种静止质量为零的微观粒子,其能量服从普朗克量子论,它还具有动量p 3.氢原子的光谱 将元素光源辐射线通过狭缝或棱镜,可分解为许多不连续的明亮线条,成为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的普贤遵循下列经验公式 玻尔原子结构理论 光电流的产生与光的强度无关,只 与光的频率有关; 临阀频率νc,ν < νc时,无光电流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doc

第一章:原子结构 1. 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排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当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当3d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 2. S轨道图形为,P轨道图形为沿三维坐标轴x y z 对称分布的纺锤形。 3.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电子,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为与之和(Cu和Zn除外)。 4. 19~36号元素符号是: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5. 元素周期表分,,,,五大区。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 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ⅡA,ⅤA 特殊);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 6. 依照洪特规则,由于ⅡA族,ⅤA族元素原子价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同周期元素 原子,如:N>O>C ; Mg>Al>Na ,但是电负性无此特殊情况。 7. 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其电负值为4.0 ,其次是,电负值为3.5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根据共价键重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键和键,一个N2分子中有个σ键个П 键,电子式为。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大小,可将共价键分为键和键,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 2.共价键的稳定性与否主要看三个参数中的,越大,分子越稳定。其次是看键长,键长 越短,分子越(键长与原子半径有正比例关系)。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CO2,C2H2分子为直线型,键角是1800;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型,键角为;NH3分子构型为, H2O分子构型为,它们的键角均小于。 3.美国科学家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认为:CH4是杂化;苯和乙烯分子为杂化; 乙炔分子为杂化。其他有机物分子中,全单键碳原子为杂化,双键碳原子为杂化,三键碳原子为杂化。 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ABn型分子计算价电子对公式为,其中H 卤素原 子做配位原子时,价电子为个;O,S做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如果带有电荷,做相应加减; 出现点五,四舍五入。 5. 价电子对数目与杂化方式及理想几何构型: 补充:如果配位原子不够,则无法构成理想结构。 6.等电子原理:。 如:CO2与CS2,N2O / N2与CO,CN-,NO+ / CH4与SiH4,NH4+, / NH3与H3O+ / SO42-与PO43-,ClO4- 7.如果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 子有CO2 CS2 CH4 SiH4 SO3 BeCl2 BF3 CCl4 SiCl4 PCl5 SF6。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完整版)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 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 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 段设计"程序. 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 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 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

一、考纲考点展示 《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中9种常考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节选) 必修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 子、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⑵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⑷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⑴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⑷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⑸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⑴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⑵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⑶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⑷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三、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最新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知识链接: 1,能燃烧的物质有蜡烛、木材、纸张、液化气、汽油(或天然气)等 2,铁制器皿在潮湿的空气里会生锈;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二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知识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知识点: 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一般是形状、状态、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一般会伴随着一些物理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 2.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导电性、溶解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等 区别两者为是否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 物质性质???→←???决定反映 物质用途 实验: 4242u 5u 5C SO H O C SO H O + 现象:蓝色固体慢慢变成无色粉末状固体,其中 4u C SO 溶液是蓝色的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 知识链接: 1,溶液的PH>7,呈碱性;PH=7,呈中性;PH<7,呈酸性。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223H O H CO +=2CO 将稀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上,产生大量气泡 3222a 2l a l C CO HC C C H O CO +=++↑ 知识点: 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 - a l=Na +l N C C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也就是酸全部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电离方程式: n- n n H R H R +=+ 或者 n- n m m n H RO H RO +=+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酸碱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 在碱溶液中 中性溶液中 紫色石蕊溶液 红色 蓝色 不变色 无色 酚酞溶液 无色 红色 不变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二、常见的酸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浓盐酸 浓硫酸 浓硝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