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金平等思想

德沃金平等思想
德沃金平等思想

浅析德沃金的平等思想

摘要:德沃金平等思想的产生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在德沃金的视野里,平等关怀与尊重是平等思想的核心内容,平等是自由主义的原动力,捍卫自由主义就是捍卫平等。德沃金的论证新颖而独特,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平等问题提供了思考之路径。

关键词:德沃金;平等思想;平等关怀;尊重;权利

平等是什么?这是一个谁都可以解答,但又谁都说不清楚的问题。平等可以是一项权利、一个原则、一种政治理想、一个目标,也可以是一个信条、一种状态。作为现代自然法学派的优秀代表之一,德沃金因撰写出”标志着一个新的法理学时代的开始”的巨著一

一《认真对待权利》而饮誉法学界。书中系统阐述了权利论的相关知识,并提出权利概念是”平等的权利”,平等才是其宏大的政治法律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平等才是德沃金全部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得支点”,围绕平等,德沃金几乎阐明了他对自由主义所有重要论题的立场与观点。为推进对德沃金思想的研究,本文将对其平等思想做一详细解读。

一、德沃金平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德沃金平等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德沃金是美国著名法理学家,20世纪70年代新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进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任汉德法官的秘书,后又当过律师。从1962年开始,先后在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法理学教授,现任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纽约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郭晓蓉 (内蒙古大学,01004025,哲学学院2010级) 关键字:社会契约论;自由民主;人民主权;自然状态 主要内容:卢梭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也对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更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被广为流传。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卢梭“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卢梭的启示。可见,卢梭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卢梭可以说能够超过德国所有的天才,连著名的莱辛(Lesing)、赫德(Herder)、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都是他的崇拜者。他是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是启蒙运动的卓越的代表之一。卢梭的一生耐人寻味,要了解他,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一、卢梭的生平 在那黑暗的中世纪之末、近代社会肇始不久的时代里,卢梭敢于在政治社会制度方面、自由平等权利方面超越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历经来自包括朋友在内的多方的诽谤,官方的焚书与追捕,民众的骚扰(他曾遭到石头甚至手枪的威胁),终使他晚年处于阴影之中,以致精神的错乱,这一切都与他生存的环境与经历有关。 卢梭在1712年6月28号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帮”。他是一个被迫从法国逃离的新基督教的后裔。他的父亲是一个制表匠,很仁慈,但脾气暴躁,他是个冒险者和游荡者的结合体,而且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便难产而死。所以在卢梭的一生中他受他的父亲的影响巨大。因此,他常常和他的父亲一起读书,甚至到深夜。他阅读极其广泛,从古希腊的今典著作到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到自然科学读物他都有涉及。 卢梭热爱日内瓦,也热爱法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法国度过的。在卢梭10岁的时候,他从被收养的人的家中出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伦夫人,并在她家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人分手后,在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和百科全书派还有休谟有来往。在巴黎,他写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著作。1749年,在狄容学院悬赏作品中,他因为《论科学和艺术》获得了一等奖,使他一举成名,自信心大大的提高。1764年巴黎法院查禁《爱弥儿》一书,并下令逮捕作者。卢梭流亡到了英国。休谟虽然极力想要帮助他但他却猜忌休谟要害他,两人关系破裂。 后来,卢梭不得不回到法国,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卢梭是个感情极其丰富而不免多疑的人。他一辈子都是在流浪之中。他寄人篱下的时候也并没有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格,他的自信、幻想、多愁善感也许就是他成功的源泉。 二、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姓名:吴学习 班级:环境科学1201 学号:201231202034 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十项,并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春秋战国形成的儒、墨、道、法等几大思想体系中,最具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仍在规范着我们的现实人伦秩序的当首推儒家,其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最让知识阶层推崇的当首推道家,但最独立特行且最具广泛的当代价值的则首推墨家。尽管我对对墨子的了解有限,但墨子的思想至今受用,熠熠生辉,足以看出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 接下来本人要就墨子的著作谈谈墨子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1、首先,墨子教会我们管理国家的的方式:兼爱非攻。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当然,非攻并不等

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他教导我们国家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但国家之间要相互友好,互利共赢,人民之间也是这样。要既反对侵略战争,又以身作则,爱好和平。 2、墨子也很注重培养贤才,统一思想。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才正式形成。而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是难得的。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尚同则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他教导我们国家领导人要注重培养人才,人才强国。事实上,我国早在80年代就已经展开“科教兴国战略”及“211工程”,这充分吸收了墨子的思想。对于统一思想,对当代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在保证正确的思想方向的前提下,允许思想解放,百家争鸣。这是对墨子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3、墨子也很早教导我们要节俭。节用、节葬等。他要求人们要节约,教育人们切勿浪费奢侈。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墨子积极思想的继承。 4、墨子认为非命,就是认为人的生活不能由命运掌控,而

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

“宝黛恋”与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 ——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 摘要:人格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主张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在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对两性平权的思考,只有当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被修正乃至颠覆之时,女性才可能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解放。而女性只有自己对自己尊重,平等,男女平等的理想境界才能实现。这也是妇女解放更为深刻的尺度,曹雪芹当之无愧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思想先行者。 主题词:曹雪芹宝黛恋男女平等价值 “宝黛恋”是长篇巨著《红楼梦》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宝黛恋”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也是红楼梦人物形象中最光辉灿烂的。从表面看,宝黛恋演绎着三个年轻贵族的爱情纠葛,实际上在更深的层次里,它表达了曹雪芹关注女性生命和对男女平等的价值思考。 男女平等有三个层次:权力平等、地位平等和人格平等。权利平等是指男女在制度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平等是指在现实社会中,男女平等的程度与状况。权力平等和地位平等,是男女平等的客观标准。它们体现的是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获得的利益与份额,它需要制度和法律的维护。而人格平等是指男女在价值和尊严上的平等,是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它追求的,不是“平等”的事实状态,而是“公正”的价值判断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人格平等作为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超越了对权利与地位的关注,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关心的是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在这个标准下,男女是否平等只取决于“个人认知”即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而这种主观的感觉和评价,是通过主体自我人格的深刻觉醒与觉悟来实现。“宝黛恋”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一、人格平等的民主观念是宝黛恋的价值核心 在中国文学史上,贾宝玉是一个古今未有的形象。他的特别就在于,他一反传统社会对男性角色定位,是一个“不像个男人”的男人。首先,他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标准。“不爱读书”“不思进取”,最恨“仕途经济”,史湘云劝他走仕途,马上被他出赶“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的经济学问呢”。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宁国府游园寻找午睡的地方,被秦氏引进一处上房,看到墙上挂着《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亦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document on fair and balance 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以xx市xx镇为例 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

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XX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XX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

卫生资源配置及公平性

卫生经济学论文 题目: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摘要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我国卫生卫生事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应用了文献分析、数据收集、对比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卫生资源配置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生资源,现状,成因,综述 Re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bstract: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system reform as well a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is don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suggestions by us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health resources;the current situation;causes;review 引言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卫生事业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卫生资源是维护健康的物质基础,其配置状况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对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系统、全面地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诸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逐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增强。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对卫生改革缺乏整体制度安排,加之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公平性重视不够,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卫生服务公平性下降,卫生服务整体绩效不高等问题。追根溯源,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是最根本原因,解决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有助于促进卫生发展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卫生事业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成为了当前卫生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卫生资源配置调整提供建议。

浅谈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浅谈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概述了卢梭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并结合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尔》及《社会契约论》就其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卢梭认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主张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家庭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以后的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对我们认识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卢梭;《爱弥尔》;家庭教育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爱弥儿》通过对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和教育情况的论述,系统而详尽地反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他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如同一块玉石,投入了封建社会的浑水中,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对当时的封建势力和经院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贯穿了《爱弥儿》全文。“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叫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1由此可见,卢梭认为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儿童出生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因此,他认为儿童接受“人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关于教育的概念,《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认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层单位。家庭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或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2它既包括长辈对后辈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也包括了后辈对长辈以及同辈之间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思想渊源 (一)社会背景 十八世纪的法国流行的还是强迫儿童服从权威,强调机械记忆、利用体罚来恐吓儿童的1[法]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

墨子的非命思想 :启示与思考

墨子的“非命”思想:启示与思考 作者:博明雅泽(笔名)一、墨子及其思想简述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农民出身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生于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创立的墨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之世,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墨子的学问与思想博大精深,其早期师从儒家,学习儒教典章古籍,后来由于不信奉儒家所倡导的“礼乐规范”以及“天命论”,认为这些理论思想华而不实,缺乏实用,因此脱离儒家学派,开宗立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其提出的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等十项主张,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得到了社会大多数底层劳动人民的支持,因而墨家学派的影响力在当时比较广泛。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于墨家有总的记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关于墨子的十项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相佐相成,具有关联性,而我想要展开探讨的是其“非命”思想。 在谈墨子“非命”思想之前,我想先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关于“命”的一些概念,因为墨子的“非命”观是与儒家的“天命”观针锋相对而提出的,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命”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墨子所倡导的“非命”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中的“命”,我们并不陌生。就在当代,我们也时常会用到具有“命”的一些内涵、或者关于“命”的表达的一些俗语。比方说,当我们努力追求一样东西而难以把握结果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说:“尽人事、知天命”;当我们进行一场结局扑朔迷离的比赛甚至是胜负难料的激烈博弈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安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当我们请教算命先生预测祸福、询问前途的时候,常常听到先生说“一运二命三风水”……如此等等,关于“命”的术语与阐释在中国历史各类文献典籍中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简而言之,这些俗语中的“命”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常常探讨乃至争论的“天命、命运”。这些天命,在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看来,是不可逆的,是上天的意志,早已注定的安排,非人力所能改变,强调的是人应该顺应天意,遵从上天的意志与安排,安守本分。从哲学角度看,这里的“命”,是唯心主义思想。然而,此种“天命观”,却兴起不晚于殷周,流行于先秦,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甚至是现代仍有“天命”的思想影响。对于“命”的认识,中国历史历代有争论,墨子便是早期的伟大思想者之一,最为耀眼的一位。从现实意义看,墨子倡导的“非命”观实质上是对于“天命”观的直接否定。翻阅《墨子》典籍,可以清晰的看到墨子对于“非命”思想的阐释,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则,墨子有极其充分而有说服力的例证来支撑“非命”思想。在墨子看来,事在人为,主张人民坚持人定胜天的人生态度,极大地鼓舞社会群众,尤其是广大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现状。从墨子的“非命”思想主张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与儒家倡导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相对立。 二、“非命”思想的实质与简要评述

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赵守谅 【摘要】首先界定了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范畴,并论证了当前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率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论文指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平的缺失最终也会影响效率,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实质是和谐发展,并提出了规划工作者应树立的效率与公平观。 【关键词】效率;公平;城市规划 DIALECTIC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N URBAN PLANNING ZHAO Shouliang ABSTRACT: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re the eternal subjects in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the specific definitions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n urban plann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aspect of the contradiction nowadays is the unfairness due to the excessive seeking for economic efficiency. It states that the efficiency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fairness, and the lack of fairness will do harm to the efficiency. The relationship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s dialectical.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ct attitude of planners towards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KEYWORDS: efficiency; fairness; urban planning 1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与有效利用的活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一种对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任何公共资源的配置行为都需考虑效率与公平,即:尽可能地使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同时保证资源配置过程中社会各方利益的公平,以及作为社会公平反映的公共利益的实现①。城市规划所能配置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效率与公平是城市规划的一对永恒话题。 一方面,城市规划要通过对各项城市功能的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为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工作各层面均应体现对效率的追求,例如:具有前瞻性的城市战略规划能顺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恰当的土地开发时空安排能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提升城市地价水平,保证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高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能有效控制城市开发行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从而提升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运作效率,等等。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公平是规划师的神圣责任。虽然不是资源配置的最终决定者,但规划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地位,在规划过程中

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摘要:人民主权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卢梭是人民主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从公意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但在倡导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是重要的里程碑,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如今,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其政治理念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关键词:卢梭、公意、人民主权、局限性 人民主权,也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内容。让雅克·卢梭是人民主权理论的集大成者,将人民主权学说推向了顶峰,他从社会契约论出发,对主权理论做了全新的阐述。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的根本观点,也是社会契约论的精神所在,人民主权的思想倡导自由和平等,激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在订立社会契约时,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同时又从这个集体“获得自己本身所渡让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社会公约即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公约,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虽然受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但是这种思想对于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反对封建专制集权统治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人民主权思想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由和平等 一、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18世纪的欧洲是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时期,同时也是封建专制统治逐渐土崩瓦解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和激烈化,价值观念冲突严重,启蒙运动在法国的掀起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开启了辉煌的新时代。让·雅克·卢梭作为18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者。卢梭出身寒微,生活困苦,境遇悲惨,属于当时法国的第三阶层,贫寒困苦、饱受压迫、 居无定所的生活使他体验了社会的不公,辗转于社会最底层让他了解到穷人的悲哀,这些经历让他对于封建制度重压下的民众疾苦感同身受,他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痛恨封建专制集权,这些使他成为启蒙运动中的思想激进派,他代表当时的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封建专制集权进行了激烈、彻底地批判,所以说他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其《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的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直接指导思想,并且影响波及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 卢梭提出要订立社会契约就必须进行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公共意志,而主权则是公意的体现,因此,主权属于人民。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公意,公意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体现人民共同的利益。从公意出发,他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主权是公意的

资源平等与资格理论_评德沃金与诺齐克的平等之争_李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 012年第6期 收稿日期:2012-07- 09 作者简介: 李 论(1983-),男,辽宁锦州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长春 130012资源平等与资格理论:评德沃金与诺齐克的平等之争 李 论 [ 摘 要]罗伯特·诺齐克对模式分配正义原则提出了三个批评:模式原则肯定会被自由所扰乱、再分配政策是不正义的、 要维持模式原则就必须侵犯自由。诺齐克并没有为其观点提供成功的证明,他对自由和资格概念的使用并不能支持他的绝对财产权的论证,对模式原则的三个批评也都有大量的反对理由和反例存在。罗纳德·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虽然也属于模式原则和诺齐克的批评对象,但资源平等被证明是与自由高度相容的,其本身的目标也为再分配提供充分的理由,背后的理论假设和概念运用似乎比诺齐克的论证更有合理性。因此,资源平等能够成功地避免诺齐克的批判。 [关键词]资源平等;模式原则;罗纳德·德沃金;罗伯特·诺齐克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6-0030- 06 自约翰·罗尔斯发表《 正义论》以来,在罗尔斯平等观的深刻影响下, 罗纳德·德沃金和罗伯特·诺齐克分别成为平等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两个理论学派之间的交锋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的一个辩论主题。具体说,作为平等自由主义的德沃金,提出了资源平等理论。就资源平等形式的完备性和内容的深刻性而言,是任何一个关注平等价值的人都不能忽视的。但是,资源平等受到了诺齐克的资格理论的批评。德沃金在著作中很少回应这一批评,那么资源平等能避免诺齐克的这一批评吗?这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资格理论与资源平等 (一)初始拍卖和保险 如果威尔·金里卡的归纳是正确的,那么德沃金的目标与罗尔斯是一致的,“德沃金接受了‘敏于志向’和‘钝于禀赋’的目标— ——正是这个目标激发了罗尔斯的差别原则” [1](P142)。正是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德沃金提出了资源平等理论。德沃金试图分配给每个人一份平等的资源份额,这个资源份额是由每个人获得的资源给其他人造 成的成本决定的。那么,怎么来描述和衡量这一标准呢?德沃金认为只要没有人嫉妒其他人的资源份额就行了,因为如果一个人获得的资源价值非常高, 给别人造成的机会成本高于另一个人的资源份额, 后者就会嫉妒前者的资源份额。创造一种机制让所有人都不羡慕其他人的资源份额,就是初始拍卖的作用。 德沃金相信真正平等的方案至少在理论上应该有一个平等的起点,于是他假设一群海难的幸存者来到一个陌生的荒无人烟的小岛,由于没有人对这个小岛拥有权利,人们决定对这些资源进行分配。德沃金指出一旦分配通过了妒忌检验(envy  test),那么这个分配就是公平的。妒忌检验是指“一旦分配完成,如果有任何居民宁愿选择别人分到的那份资源而不要自己那份,则资源的 分配就是不平等的” [2](P63)。虽然可能每个人所得的资源份额并不相等,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份额很满意。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妒忌检验呢?德沃金提出初始拍卖的方式,即假定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购买力(100个蛤壳),人们会对每个人想要的那份资源进行拍卖,拍卖者要不停出价,“看看这种价格能够清场,也就是说,在那个价位上是 0 3

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办法

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办法 作者:魏丰华 内容摘要:男女平等问题一直是社会两性区域内的热点话题,实现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然而事实表明,自人类进入母系社会之后,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就一直存在。本文从男女不平等的成因入手,对当前男女不平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男女不平等的对策,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男女平等关系。 关键词:男女平等;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Abstract: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s been a heated topic within bisexual region, and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is ke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the fact that since the human being has entered a matriarchal society,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s been in existence .In this paper, this issue is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the causes of gender inequality are explor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is inequality so as to obtain a real sense of harmonious equality relationship. Keywords: gender equality ;matriarchal society ;patriarchal Society;the economic foundation;infrastructure 从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到现在,男女关系经历了由自由平等到女尊男卑再到男尊女卑。当代中国处于父系氏族社会与平衡社会的过渡期。纵观古今,男女平等的历史远远长于男女不平等的时间。本来朴素而平等的男女关系,到了母系社会怎么就突然不平等呢?女尊男卑的母系社会又是如何进入男尊女卑的父系社会的呢?我国为什么现在还存在着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找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成因,从而探究出实现和谐的男女平等关系的对策。 一、男女平等的概念和内涵 男女平等就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及社会生活中享有同等的 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 男女平等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即男女在个人尊严、人生价值、个人权利和义务上的对等。男女平等并非就要求女性从事适合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研究 从计划经济时期对市场经济的完全否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能 够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为了持续适合世界经济 进展的宏观潮流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进展的要求。市场作 为一种调节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不再被资本主义等社会形态所占有,而是逐渐融入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并在推动我国现阶段社会化 大生产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之所以要来阐 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研究背景,是因为它一方面能有效规避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这个根本矛盾而带来 的社会效率与公平难以均衡兼顾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能利用市场经济的灵活性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 高效率的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进展,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 控的极大作用,应对市场失灵,促动社会的公平竞争与分配。所以, 能够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使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又为实现社会 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效率与公平的内在逻辑统一性 从本质上来说,效率与公平并不冲突。两者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这 个共同目标时,不但不矛盾,甚至是相互促动的、互补的关系。例如: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又或者是自动化水平、工艺水平等的提升,这些 新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推动生产力 快速进展,促使社会财富激增,从而能够在更高的物质水平基础之上 实现公平分配。同时,多种生产要素又会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去,这种分配形式上的多元化促使各个独立经济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分配,这样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又能激励人们改进生产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所以,无论是从效率到更高层次的公平,还是从公平反过来促动

论卢梭的自由或平等

论卢梭的自由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政二班刘自鹏222009********* 摘要:卢梭一生中主要探讨的问题是自由。他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但是现实社会中人却受奴役而不能享有自由,人只有深刻的认识到了自由的本质,才能成为自由的主人,同时人要成为国家主人,获得社会平等地位,也要认清什么事自由,不仅仅是自然自由,认清社会自由就意味着社会解放;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获得道德自由,实现人自身的解放。 关键字:启蒙运动自由观卢梭 18世纪的法国,还处于封建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着一定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解放人类思想的著作和启蒙思想家。当时的法国是一个封建等级十分森严的国家,天主教是其主要的宗教。然而在这个处于封建后期的国家,正在酝酿着一场思想风暴,正将人们的思想从牢笼中解放出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和卢梭等一些出色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抨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轰轰烈烈的掀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发言人,从此欧洲开始了一场启蒙运动,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这场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自由观影响较为深远,其再继承了孟德斯鸠的某些观点,又有了一些创新。孟德斯鸠和卢梭同为法国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卓越的思想家, 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两人都关心自由, 并为实现自由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的主张。但二人自由观并不不同。 孟德斯鸠的自由观主要体现在政体方面,孟德斯鸠认为, 在政制中发现政治自由并非十分困难, 因此, 从他关于政制的分析中, 我们将看到自由是怎样产生的。他把政体分成三种类型: 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其中, 共和政体性质是人民全体或某些家族握有最高权力; 君主政体是君主握有最高权力, 但他依据既成的法律行使这一权力; 专制政体是个人依据他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爱好治国。。孟德斯鸠坚决反对专制政体, 他认为, 君主政体相对于专制政体来说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国家比较长久, 政制比较巩固, 进行统治的人们, 比较安全。 孟德斯鸠认为, 古代民主政治缺乏个人观念, 近代民主政治强化个人观念。对孟德斯鸠来说,古代民主政治与近代君主政治之间的对比, 既是不同政体之间的对比, 又是不同价值 目标的对比, 他试图通过这种对比来向人们表明, 平等让位于自由, 自由取代平等而成为近代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 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使然。① 自由也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孟德斯鸠研究进路不同的是, 卢梭以自然自由和平等为其逻辑起点; 并且与孟德斯鸠强调政治自由不同的是, 卢梭在平等问题上的建树更为突出。卢梭认为, 自由与平等是一切立法体系两大主要目标, 而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对照一下《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这两本书中关于自由的见解, 可以看到卢梭在该问题上的思想发展过程: 从赞美野蛮人的“自然的自由”, 向经历了社会不自由之后的更高的“社会的自由”的转化。这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如下三段式: 自然的自由———普遍的奴役和不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自由演进的三段式是与平等演进的三段式(即自然状态的平等———社会不平等———社会平等)相对应的, 真正的社会自由只有在社会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实现。⑵正因为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卢梭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对平等理论的研究中。罗素指出: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名义目标, 但实际上他所重视的、他甚至牺牲自由以力求的是平等。”⑶ 卢梭也特别注意用法律来帮助实现自由。他认为, 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 丧失的只是他的自然的自由, 而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道德的自由等。“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因为仅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 而唯有 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 才是自由。”⑷

男女平等的调查报告.doc

男女平等的调查报告 关于男女平等的调查报告篇一: 在思想解放的当代社会,“重男轻女”、“女子要三从四德”的观念似乎已经不存在了,人人坚持着男女平等,但是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上,男女真的就一定平等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被忽略了的隐性不平等。就像女性总被习惯的定位于“贤妻良母”、“温婉大方”,反之则被冠之以河东狮吼母老虎的称号;又比如人们总认为女孩子理应喜欢玩芭比娃娃玩具熊,男孩子喜欢飞机汽车的模型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男性社会思维的一种延续。另外,在高中文理分科时,许多人习惯认为男生适宜学理、女生适合学文;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男生比女生的智商高,这其实也在传递一种男生比女生厉害,男生的社会地位比女生高的观念。所以我们针对男女平等观念进行了社会调查,首先小组内组织讨论,确定需要调查的问题,并制作了社会调查网络问卷,由小组内每个成员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供广大青年朋友填写调差问卷。 调查时间为11月10日到11月17日,为期一周的时间,总样本数为83份,其中42名为男性,41名为女性,大约各占50%。调差结果显示,在家庭中通常情况下谁掌握决策权这个问题下,67%的调查者选择民主讨论,共同决策,25%的调查者选择丈夫掌握决策权,23%的调查者选择妻子掌握决策权,可见男女平等观念在该问题上比较明显。但是在家庭中通常情况下谁做家务多一些这个问题下,46%的调查者选择妻子负责家务活,5%的调查者选择丈夫负责家务活,49%的调查者选择谁有时间谁负责,均衡分配,显然可见在接近一半的调查者中女性在家庭中干家务,这就印证

了中国从古至今的一个顽固思想,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在这个方面也是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学校中,也存在着不平等现象,比如:班级中的班长大多数是男性,文艺委员大部分是女性,这好像已经变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男性普遍强势,女性普遍弱小,又比如在冬季扫雪时,男生在雪地里拿着铲子奋力铲雪,女生则站在一旁聊天说笑,同是班级内的同学,扫雪也不是很重的体力活,为何男生在吃苦受累,女生在一旁清闲?总的来说,在某些方面男性比较强势,某些方面女性比较强势,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对平等”的社会。 自从20**年8月28日,全国常委会高票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观念就逐步深入至人心,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便于提高全社会对该国策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同时,要坚决抵制腐朽落后的旧思想文化观念,加强对贬损妇女形象、侵害妇女权益现象的监督,促进形成有利于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社会会是一个完全的男女平等的社会,没有不平等,才没有争吵,人类才会和谐发展,共同创造未来。 关于男女平等的调查报告篇二: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适应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提出来的。这次马克思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以上理论位为基础,认真完成了人们对“男女是否平等”的看法的调查课题。从调查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待“男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效率公平社会发展 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 先从我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党为了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优先强调效率。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共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即明确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方针。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个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党的十七大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明确的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由此看来,我党对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在认识、实践层面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相应的诞生一个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新论断、新定位、新调整,这也反映了人们在认识方面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由于效率与公平问题从根本上涉及认识同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认识则是经济通向政治的桥梁。政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转化而来的。正确的认识,能把经济的利益和要求集中到政治上来,相反,就会导致错误的政治主张。”①所以,要正确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必须先理解公平和效率。 一:就公平而言,“公平本是伦理学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②现行的对公平的的理解观点大致有四种:1.、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的观点认为商品和服务在社会所有成员中平均分配就意味着公平。2、罗尔斯观点。罗尔斯认为,只有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水平提高了,社会的公平程度才有可能提高。因为人们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的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的生刻而持久的影响,而这种不平等却是个人所无法自我选择的。所以罗尔斯所追求的是一种根据社会契约组成的公正的理想社会,再这个理想的社会里公平优先。3、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公平原则认为社会所有成员总效用水平的极大化就是公平。4、市场决定论。市场决定论则强调效率就是公平,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力和工作最努力的人。由此可见,要给公平一个客观、统一的标准的确是一个难题,因为公平“包含这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③。所以我们所说的公平只能是“一定社会中 ①巢峰:《政治经济学论稿》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②崔朝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五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