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郭艳超

【摘 要】:民生问题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其关系着人民的生存发展、国家政权的稳固及社会秩序的稳定。民生问题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民生的社会保证的主要承担者是作为公共组织核心的政府组织,而民生社会服务内容则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收入差距也随之加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着重从政府在保障民生的职能出发,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购房及收入分配等六个关系人民基本生活的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对策,力求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民生;政府组织;公共产品;对策研究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各级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发展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改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相关概念

1.民生的内涵

和其他领域一样,对民生定义的研究难以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观点。

学者何士青认为,民生就是指公民的生计、生存、生活,它以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为根本要求,以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安全等为构成要件—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安全是民生之盾。

学者陈成文、高小枚认为,“民生”是与“国计”(即国家发展)密不可分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它是指人民的生活问题,具体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和享受权。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概念细化为教育、就业等六大领域,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方面,同时也是作为公共组织核心的政府的基本职能。

综合来看,本文中的民生比较倾向于关系人民生计、生存、生活的几个方面,如教育、就业、医疗、收入分配、住房、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方面。

2.民生涉及的基本内容

学者崔青青认为民生问题,通俗地说,就是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学者刘勇认为,民生问题主要是老百姓的生活生存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的生机与生活问题, 表现为具体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的不和谐。

由此看出,各学者对民生基本内容的定义大同小异,即关系人民基本生活的利益方面成为摆在人民面前的难题。如果这些基本的方面都得不到保障,人民的幸福又能从何谈起,中国人的“小康梦”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现阶段主要民生现状及问题

1.我国的民生现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他强调,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这是对我们政府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民生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但是,中国现在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很不正常。全国居民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约占全部居民的80%多,中等收入者只占全部居民的10%~15%,出现了不到20%的人掌握着社会80%多的财富的局面,贫富差距悬殊。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健康的结构,不可能形成一种和谐安全的社会局面。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橄榄型的结构。

此外,还采取了诸多措施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及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相对于我国GDP年年大幅增长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言,相对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始终滞后于通胀导致的消费增长而言,相对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公而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而言,我国的民生现状仍不容乐观。

2.我国的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增多,与人民基本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上学难”。上学难主要表现在: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不能在父母工作当地就学而引起的上学难;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市中、小学优质资源学校少,竞

争激烈而引起的上学难。这不仅危害到公民的个人利益,而且危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2)“就业难”。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的就业难。由于我国实行大众教育,大学生的人数剧增,而用人单位可提供的职位又极其有限,于是社会上出现一种学历“高消费”现象,这使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大学生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群体,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出现了。同时这也催生了社会上“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现象。

(3)“看病难”。由于我国医疗资源有限,加之分配不均,看病难尤为突出。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极不健全,城市社区医院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这更加剧了看病难现象。

(4)“养老难”。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而社会保障体系却还不健全,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有待完善,下一代担负着上一代的养老金,“寅吃卯粮”情况严重,亏空越来越大,这对我国养老体系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5)“购房难”。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供不应求,是因为许多房产被一些有权势的人或是有钱的人所占用,投机房产,图谋不轨。还有房价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是因为开发商买地皮时成本很高,因此,政府靠卖地而增加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抬高房价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使得普通百姓购房相当困难,“购房难”成为百姓的有一强烈呼声。

(6)收入分配不均。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然而却没能达到先富帮后富的目标,贫富差距日益悬殊,两级分化趋势加重,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初衷相违背。如果不采取措施来遏制这一趋势,势必会对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看病难”、“购房难”、收入分配不均等民生呼声不绝于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极不合拍。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民生问题。

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主要是各级政府在保障民生问题上的行为缺位,存在GDP是发展的硬指标,社会民生是软指标的现象;政府预算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失衡,比例过小,导致在财政投入上民生投入欠账较多,财政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民生建设;同时也存在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

三、保障民生建设的对策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有效保障民众有尊严的生存。政府要在民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保障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充分的就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继续发展的权利。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其核心地位。首先,要在注重GDP硬指标发展的同时,将社会民生的发展也提到同等高度,让社会民生这个软指标跟上脚步,不能出现

发展“短板”。其次,加大政府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并由专门的监督部门保证其款项落实到位,真正兑现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承诺。最后,优化政府职能和权力配置。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能,彻底改变政府不作为现象;要建设阳光型政府,合理配置权力,明确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民生责任落到实处。

2.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均匀分配教育资源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努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让他们的子女不再因户籍原因,而没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是他们不再心寒,安心为社会主义建设、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只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者。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鼓励民间办学,增加教育资源。同时,注重各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均匀分配,减少权力的集中,从而减少腐败滋生的“温床”。

3.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并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其知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乃致富之根本,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而不是“一步登天”。

4.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体系

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对城乡社区医院的投入,完善其设备设施,让小病和康复工作在社区医院解决,从而减轻医院的负担。同时,提高公民的医保标准,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积极开展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财政收入弥补亏空

继续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衔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由国家财政收入弥补亏空,切实改变当前“寅吃卯粮”的局面,还民众一个安全放心的养老保障。

6.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房产行为,控制房价上涨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增加住房供给量,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打击利益集团的买断行为,抑制投机行为,保证老百姓平等购买住房的机会。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完善法律体系,规范政府售地行为,避免地方政府为地方私利,而做出有损民众利益的行为。

7.完善政府补助体系,通过税收调节收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通过税收,将富人的钱征收上来,再以补助补贴的形式分配给低收入者,从而达到先富帮后富的目标,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同时,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提高再分配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尽可能做到平均分配。

8.加强法治,明确责任主体,使各方面都依法进行

民生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权、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与核心。加强民生法治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实行行政问责,给各项工作以硬性指标,保证民生工作的落实,从而维护民众利益。

四、总结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政府作为、资金到位、法制规范、责任落实、体系健全,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要件。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划定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同时,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汇集民心、凝聚民力,让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不懈努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何士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J].法学评论,2009(3):3-8

[2]陈成文,高小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

2009(6):51-54

[3]崔青青.改善民生:以人为本之首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42-45

[4]刘勇.改善民生: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立足点[J].长白学刊,2009(3):39-43

(作者:郭艳超,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级)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政治法律系 社专本101 杨振14号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1、社会福利的含义及特点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和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点: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社会福利较社会保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 2、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力给与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3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区别 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或者政府和国家。 (2)社会保障的保障的受益者是遭遇各种风险和困难的社会成员。 (3)社会保障满足的是受益当事人基本生活的需要。 (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尽管各国由于政治制度过程中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主题练五 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doc

主题练(五)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1.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A.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强调理性思考 C.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反对贵族专权 解析据题干材料“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知孔子注重个人的主体地位,故选A项;古希腊哲学家强调理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的道德理念而非维护等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修养而非贵族专权,排除D项。答案 A 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这一措施()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 D.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 解析题干中“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有利于确保农户的稳定,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平价收购、平价出售粮食,不会加重国家负担,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家反对商业,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国家要防止农户破产,防止谷贱伤农,故D项错误。 答案 A 3.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从周代到宋代的各种救济方式,体现了政府的手段多样化,故选C项;材料中只是涉及周代、汉代及宋代,并不能历代延续,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不同地区不同的扶贫策略,排除B项;材料仅仅说明的是政府的救助方式并未说明其效果,排除D项。 答案 C

社会福利与保障考点总结

名词解释 1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重 量的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3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 其他原因中断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或劳动收入减少时,给与经济补助,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4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 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5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 平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指国家向老人、儿童、 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6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抚、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7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 度,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作水平、管理水平等,常用社会保障支出或人均 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反映。 8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9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 10 现收现付制: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所采取的基金筹资模式,按照在一个较 短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即本预算期内社会保险费收入仅 仅满足预算期内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 11基金制:又称基金积累制、完全积累制,是指在任何时点上积累的社会保险费用总和以 及其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 12 基金制的实质:是个体一生中收入的再分配,一般要求劳动力参加工作后由雇主、雇员 或一方定期缴纳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长期储备作为增值的基金,所有收益归个人,达到领取条件时一次性领取或按月领取。

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郭艳超 【摘 要】:民生问题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其关系着人民的生存发展、国家政权的稳固及社会秩序的稳定。民生问题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民生的社会保证的主要承担者是作为公共组织核心的政府组织,而民生社会服务内容则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收入差距也随之加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着重从政府在保障民生的职能出发,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购房及收入分配等六个关系人民基本生活的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对策,力求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民生;政府组织;公共产品;对策研究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各级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发展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改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相关概念 1.民生的内涵 和其他领域一样,对民生定义的研究难以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观点。 学者何士青认为,民生就是指公民的生计、生存、生活,它以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为根本要求,以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安全等为构成要件—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安全是民生之盾。 学者陈成文、高小枚认为,“民生”是与“国计”(即国家发展)密不可分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它是指人民的生活问题,具体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和享受权。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概念细化为教育、就业等六大领域,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方面,同时也是作为公共组织核心的政府的基本职能。 综合来看,本文中的民生比较倾向于关系人民生计、生存、生活的几个方面,如教育、就业、医疗、收入分配、住房、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方面。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前言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目前,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社会保障的群体而言,可以分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对大学生的社会保障的问题。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多,不仅加剧了当前的就业形势,而且暴露出大学生社会保障的缺位。立足我国大学生当前在医疗、基本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现状,完善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上述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面对逐年增多的贫困生这一特殊教育弱势群体,国家,学校经过积极探索,在立足我国国情和教育状况,保证整体平等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因而取得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不可避免。如何保障未就业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协助他们就业,成为举国探讨的话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在保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内容是大学生参与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所调查的参加保险的项目是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商业保险等等。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满意度及意义等及当前大学生社会保障的困惑以及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的看法。 本次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以问卷方式进行,样本总量为120 份。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商业保险等方面,以及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认知度及意义,参加保险的项目,当前大学生社会保障的困惑,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的看法等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意识不强 大学生对社会保障了解不同,宣传力度不到位,教育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总的来说,大学生们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可以反映出三种现象:其一,发现了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果不克服这样的不足,难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其二,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是个社会共同体,只有充分尊重每

读《“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的感想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的读后感在当前这种浮躁的生活和学习的状态下,能耐心看完这样长的一篇论文,实在不容易,上大学两年以来,真正认真看过的期刊文章少之又少,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时间都浪费在了那里。 关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脑海里能联想到的只是高中历史书里讲的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福利国家的建设,以及欧洲一些福利国家的公民很多年不找工作,就凭着国家的福利救济,生活的竟然比大多数人还富有。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但是福利国家不仅诞生了一批好吃懒做的人,而且也导致了国家财政承受巨大压力。 在潜意识里,总觉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应该没有比较大的区别,看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才知道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是不同的概念, 社会保障有特定的含义和制度目标, 与社会福利相比, 它的内容确定得多, 制度目标也有限得多。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如文中所说,在许多国家中仅仅意味着社会保险和现金救济的“社会保障” ( social security)一词在中国反而成为包含一切的总称, 相反,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重要的项目则变成了这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 从制度上被降低到福利制度的较为次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主要负责社会保险的劳动部被改组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之后, 代表普遍性原则的、与工作历史相联系的社会保险得到加强, 而主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其他福利和救助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变化方向与国际福利国家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对于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如作者在文中的结论所说,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乃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几大方面——社会 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进行结构性调整。但愿我们的政府能够尽快改进社会福利政策,缓解我国的两极分化,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预防社会危机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工作-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8 小题,总分: 40分) 1. 2008年5—8月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哪个问题排在第二位? A。看病难、看病贵 B。就业失业 C。住房价格过高 D.养老保障 2. 1931年—1932年,美国举行过两次100万人参加的华盛顿的( )大游行。 A.反核武器 B。反暴力 C。反饥饿 D.反政府 3. 2008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已经达到( )万亿,2008年居民存款新增4。63万亿,是2007年的()倍多。 A.20,3 B.20,4 C。15,3 D.15,4 4. 1958年以后,农村实行( )制度,生产大队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A.大锅 B.责任承包 C。人民公社 D.集中分配 5。 ( )年以后,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6。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共和党人胡福当选美国总统. A。斯大林 B.罗斯福 C。林肯 D。克林顿 7. 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左右。 A.10% B。15% C。20% D.25% 8.( )年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的是“一大二公"的公有制经济。 A.1976 B.1979 C.1981 D.1986 二、多选(共4小题,总分: 20分) 1. 居民储蓄积极性居高不下,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原因包含() A.居民收入分配钱不合理

B。市场未能满足居民需求 C。周围消费普遍低迷 D.有一部分老百姓消费信心不足 2.哪些属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和体现. A.给索钱的乞丐零钱 B.保障弱势群体老有所养 C.保障读不起小学的孩子有书念 D.残疾老人可以每月凭证领取钱 3. 当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有( ) A.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 B.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C。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扩大内需 D.是保障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4。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 A。推进制度建设 B。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C.提高社会保障待遇 D.加快发展经济 三、判断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2007年,中国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20%左右。 正确 错误 2. 北京、青岛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的类型是三低:低门槛、低待遇、低水平。

北京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作业含标准答案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社会福利思想的是()。(教学视频第五章第一节) A. 孙中山 B. 龚自珍 C. 郑观应 D. 洪仁玕 标准答案:C 2.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效后的补救角色是()社会福利。(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剩余性 B. 补救性 C. 制度性 D. 福利国家 标准答案:A 3.职业福利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以业缘关系为标志 B. 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 C. 具有功利性 D. 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为原则 标准答案:B 4.下列哪一项不是儿童社会福利的需求()。(视频教学课件第七章第一节,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A. 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 B.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 C.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 D. 无障碍的需要 标准答案:D 5.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他们还希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属于老年人的()。(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一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A. 经济需求 B. 社会需求 C. 健康需求 D. 生活需求 标准答案:B 6.下面哪项是职业福利中政府规定的法定福利()。(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工伤事故补偿 B. 企业年金

C. 教育资助 D. 带薪休假 标准答案:A 7.下面实行高福利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新加坡 标准答案:A 8.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教材导论) A. 广义的社会保障 B. 狭义的社会保障 C. 广义的社会福利 D. 狭义的社会福利 标准答案:C 9.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将他们供养起来从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这是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哪一种理念()(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A. 供养理论 B. 回归社会论 C. 增能理论 D. 活动理论 标准答案:A 10.德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 B.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C.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 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标准答案:C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员工福利的失序、失衡、失范问题。(教学视频第九章、教材第八章)标准答案:错误 12.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均是残疾人的特殊福利需要。(教学视频第八章第一节)标准答案:正确 13.生活收入性福利、医疗福利、家庭养老与家庭福利、社会福利服务、老年人优待以及救助保护均是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三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论社会保障与民生问题的关系

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与改善民生 摘要: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民生问 题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问题,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是解决民生问题的 最有效措施。本文从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的含义入手来阐明了两者的联系。并从 民生问题中的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医疗保障制度问题具体阐明和表述出社 会保障与民生问题的内在联系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民生问题当前 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组成。 三大保障层次: 1.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解决的是国民遭遇生活困难时的经济来源问题。 2.服务,即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国民对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 3.精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离不开相应的情感保障。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 2.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 3.多头管理、体制分散; 4.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5.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 6.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 显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的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即对处于低生活水平 的社会成员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 个家庭的福祉。 二、民生及当前问题 广义的民生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民生范围内的事情。狭义民生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受自然灾害、生活必须品价格、税收、GDP 等影响 我国现存民生问题:

社会保障第三学期《社会福利思想》A-C卷

《社会福利思想》 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阐述其整体幸福与社会和谐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 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上帝之城》 D.《马太福音》 2、对我国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 A.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 B.社会保障从属于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等于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没有关系 3、以下属于“终老”的是( A )。 A.依年龄段制造费时不等的棺材 B.依年龄生理状况给予老年人不同的饮食待遇和日常护理 C.家里有上了年岁的老人,家属劳动力可减免征役 D.庶民老人可免除力役与事务 4、政府平抑粮价,避免大贾乘人祸天灾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制度始于( A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5、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 C ) A.个人慈善救济 B.国家慈善救济 C.教会慈善救济 D.书院慈善救济 6、在宗教改革中提出“因信称义”观点的是( D ) A.西塞罗 B.奥古斯丁 C.卡尔文 D.马丁?路德 7、( A )将神学理论和亚里士多德学说强扭在一起,创立了社会国家学说。 A.阿奎那 B.托马斯·闵采尔 C.马丁·路德 D.爱德华三世 8、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乌托邦》的作者是( C ) A.潘恩 B.圣西门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9、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B ) A.关注贫穷问题 B.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C.解决宗教问题 D.解决国家财政问题 1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是( B ) A.阿托?琼斯 B.大卫?李嘉图 C.欧文 D.凯恩斯 11、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 C )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A.到底是相信个体,还是依靠集体 B. 到底是相信家庭,还是依靠政府 C. 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 D. 到底是相信家庭,还是依靠市场 12、边沁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由其奠基的学说被称为( A ) A.功利主义 B.国家干预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民族主义 13、下列思想中,不属于梅叶所表达的社会思想的有( D )。 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出了激进的革命主张 B.认为要进行斗争,就必须依靠教育改变群众的无知状态,使群众认识真理 C.他认为教权和神权的相互联合造成了社会祸害 D.主张实行实业制度 14、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 ) A.充分就业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 D.自由市场理论 15、《贝弗利奇报告》确立了实施社会保险的原则,是( C ) A.普遍性原则、市场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 B.个别化原则、市场管理原则、特定性原则 C.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特定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公共福利:广义上指一个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其公民的生活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从狭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为无力支付的穷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政府计划 2、帕累托最优: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除了损害他人利益外,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即不会使任何一人移至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民生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的民生社会保障问题 摘要:浙江省要按照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考虑需要与可能,既要考虑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的差距,又要考虑到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公平性,循序渐进,建立一套覆盖城乡,保障水平多层次,保障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法制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阐述,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在社会保障领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浙江就是要在全国率先建立一个人人享有、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一、当前的建设现状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浙江,只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不管其户籍在城镇还是农村,也不管其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如何,都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从2001年至2005年间,浙江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610万增加到962万,年均增加88万,年均增长12%。到2006年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052.58万,比上年增加90万,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64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722万。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从2000年的103.23亿元增加到200 6年的357.91亿元,增长了247%。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502.25亿元,支付能力达到26个月,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13.5个月的水平。从各个地市的参保情况看,参保人数最多的是杭州市,为253.35万,占了全省参保人数的24%,其次是宁波和温州两市,参保人数都在100万以上,分别为169.88万和124.77万。参保人数最少的是舟山市,为19.73万,不到杭州市的1/10。其次是丽水和衢州两市,分别为20.78万和27.54万。

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doc

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深圳奇辉电气有限公司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行为,使公司员工了解并正确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住房制度、假期制度及其它福利。 第三条本制度制订的原则是,充分考虑员工的各项福利和保障得到充分地满足、以及公司支出的节约两个方面。 第二章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条公司医疗保险制度以《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制定。 第五条适用人员:公司所有在职人员。 第六条公司按照深圳市社会保障局的规定,代表公司员工,向指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劳务工医疗保险登记手续。 第七条缴费标准 劳务工医疗保险费缴费标准为每人每月12元,其中用人公司缴交8元,员工个人缴交4元。第八条缴交的劳务工医疗保险费,6元作为门诊基金,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5元作为住院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1元用于调剂。 第九条社保(深圳市社会保障局简称)机构负责劳务工医疗保险基金征收工作,并负责制做《深圳市劳动保障卡》。其制卡及照“回执”费用由员工本人支付,制卡费20元,社保“回执”员工自行办理。 第九条劳务工医疗保险待遇按《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执行。 第十条公司劳务工医疗保险保险合作医院为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医院。 第三章养老保险制度 第十一条为保障企业员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十二条养老保险,经法定程序确立,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公司和在职员工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缴纳义务,退休员工按养老保险费缴纳状况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障制度。

北京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作业含标准答案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一、单选题洪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社会福利思想的是()。(教学视频第五章第一节) A. 孙中山 B. 龚自珍 C. 郑观应 D. 洪仁玕 标准答案:C 2?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 -- 家庭和市场功能失效后的补救角色是()社会福利。 (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剩余性 B. 补救性 C. 制度性 D. 福利国家 标准答案:A 3?职业福利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以业缘关系为标志 B. 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 C. 具有功利性 D. 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为原则 标准答案:B 4?下列哪一项不是儿童社会福利的需求()。(视频教学课件第七章第一节,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A. 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 B.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 C.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 D. 无障碍的需要 标准答案:D 5?—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他们还希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属于老年人 的()。(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一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A. 经济需求 B. 社会需求 C. 健康需求 D. 生活需求 标准答案:B

6?下面哪项是职业福利中政府规定的法定福利()。(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工伤事故补偿 B. 企业年金 C. 教育资助 D. 带薪休假 标准答案:A 7?下面实行高福利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新加坡 标准答案:A 8?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 福利待遇问题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教材导论) A. 广义的社会保障 B. 狭义的社会保障 C. 广义的社会福利 D. 狭义的社会福利 标准答案:C 9?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将他们供养起来从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 爱。这是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哪一种理念()(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A. 供养理论 B. 回归社会论 C. 增能理论 D. 活动理论 标准答案:A 10. 德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 B.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C.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 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标准答案:C 二、判断题洪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1. 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员工福利的失序、失衡、失范问题。(教学视频第九章、教材第八章)标准答案:错误 12. 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均是残疾人的特殊福利需要。(教学视频第八章第一节)标准答案:正确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要务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很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重要问题未取得共识,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覆盖面窄,缴费率高;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大;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够;城乡差别较大等方面。如何切实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当前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是一种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其制度本身承担的功能。因此,在现阶段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理论进行反思和调整,笔者认为尤显必要。本文将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新困境,最后对用和谐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给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变化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一、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从1949年着手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来,经历了创建、发展、瘫痪和

改革四个阶段的曲折前进,目前已初步建立以“三条保障线”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已取得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初步展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覆盖面小、存在“绿岛效应” 社会保障本质上要求能够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某个方面的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窄,而且覆盖方式不合理。据统计,2003年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成员约1.5亿人;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只有440万人,仅占登记失业人员(770万人)的57%;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不到700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不到2500万人,都大大低于实际应参保人数(刘湘毅,2005);而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甚至还由1999年的9.75%下降到2003年的7.06%,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是个庞大的群体,不仅绝对数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量也很大;据估计,目前被征地农民有4000万人,每年的增量约为200万人左右,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每年增量保守估计也有400万人左右。面对规模庞大的这

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

课程简介 社会保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建立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社会保障的萌芽或开端——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标志着国家干预和政府介入了对弱势人群的保护) 社会保险的起点——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这种保障活动变成了由政府强制实施的制度安排)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专业设置、学科研究、实践探索……(代表人物: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功成教授) 课程性质: 《社会保障概论》是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可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开设。 第一章绪论 §1·1 社会保障的含义、特征与构成 一、概念————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功成教授:)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概念涵盖的层义:中心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责任主体:主要政府(国家) 社会保障目的: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企业、个人缴纳;社会成员捐助。 受保障者收益:有的取决于投保和缴费的多少;有的取决于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1)保障性:国家给予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经济制度。 (2)强制性:通过立法强制确立国家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 (3)社会性:保障的覆盖围是全体社会成员。 (4)互济性:社会保障的统筹和管理,充分体现了人类互助互济的原则。 (5)公平性:社会保障的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公平分配。 (6)福利性: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它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容 1.层次划分法 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 2.容划分法 国际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 我国: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 广义围:另有社会互助保险、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商业保险等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容——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与中外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内容提要]社会保障应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方面。社会保障的性质主要包括:政府之责、权利性、再分配性、部分项目的投资性、不可逆性、预防性等。社会保障的类型有传统型、福利型、储备金型、国家型等。社会保障有多方面的作用。社会保障的原则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权利与义务对应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普遍原则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各项目改革之间,以及与其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配合;二要对社会保障项目要坚持广覆盖、低标准、低起点;三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及营运;四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五要建立多元化的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六要加强对社会保障的监测与检查。 社会保障机制的形成,虽然并非始于工业化社会,但其发展和完善则和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在前工业化时代,对少数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救助,主要是由其家族、社区(邻里)及其他个人的慈善活动来实施的,国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微弱。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既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和更大的经济自由,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多的生存风险。人们随时面临着失业、伤残、疾病等方面的威胁,从而可能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社会原有的保障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或随之消失,或趋于弱化。这样,国家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供给者就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伴随工业化进程而来的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也为国家实施各种必要的社会保障提供了相应的资源手段。 就现代社会而言,社会保障的内容十分庞杂,几乎包括个人从生到死这一过程中各种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同时,对社会保障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道德、文化、心理、历史等诸多学科。本章侧重从经济理论方面讨论社会保障问题。 第一节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与性质 对社会保障的含义可以作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社会保障以必需原则为依据,以保障受救援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为目标,它一般以处于贫困状态的低收入阶层为对象,通过现金和实物的救济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广义的社会保障也称为社会福利,其依据的不是“生存必需”的原则,而是“文明生活”的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健康而文明的生活保障”,其标准的确立,不取决于个人生存的绝对需要,而取决于他所生活的社区或社会的其他人的相对生活水平。如果某些个人、家庭和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条件和机会,那么就可以说他们处于贫困状态,政府或社会就有责任对他们给予援助,使他们也能过上体面而文明的生活。 一般而言,社会保障,是指社会(国家)通过法律手段,采取强制性措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特殊的社会消费基金,当社会成员丧失劳动能力或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是全体社会成员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确保全体社会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责任。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弘在《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一书中曾列出了现代西方福利国家所实施的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功用。它们包括: ——通过再分配减少工业风险; ——创造平等机会,减少或者消除贫困; ——保护弱者:照顾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 ——就社会成本给人们以补偿:污染补贴、伤残津贴、社会保障、康复服务;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概念辨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1645786.html,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概念辨析 作者:孔伟艳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05期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定义都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一般认为,狭义社会福利与狭义社会保障主要在对象、依据的原则与针对的社会问题方面有区别,广义社会福利与广义社会保障主要在外延上有区别。社会福利是比社会保障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概念,将社会福利概念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政府机构改革与政策制定的依据,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1)05-0071-05 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与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都有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厘清两者关系,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科规范化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可以为各部门的目标选择、政策制定及其职权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拟就理论界对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概括和总结。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福利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一般认为社会福利具有服务、行为、事业、责任、状态与制度等性质。 (一)西方国家的观点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具有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同时具有服务、制度、责任与状态四种性质。 1.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 狭义社会福利往往被具体化为“社会福利服务”或“社会福利事业”,其服务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弱者,其标准是保障最低生活。罗曼尼斯克因、费德瑞考等认为,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Welfare Services),主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1](P4)。在英国,社会福利被定义为“为了保障全体国民的物质的、

历史高考备考热点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之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热点追踪】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从考查形式上来看一般以隐形、综合考查为主,在创设题目意境和社会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民生政策放在一起,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从而把学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查方式强调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的非直接性介入。从命题内容上看,古代民本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罗斯福新政、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民生探索等知识点考查频度是较高的,且考查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知识整合】 一、公平与和谐思想 (一)中国史部分 1、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 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3、孟子:“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4、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制天命 而用之”。 5 、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现象。天与人“不相胜”。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 7、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8、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天人感应;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9、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