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研究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研究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研究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研究

摘要:隧道的纵向沉降及其不均匀性,将会引起隧道结构的附加内力、变形,对接头防水构成威胁。隧道的长期沉降监测数据可以反映纵向沉降在长期运营中的发展情况,沉降分析结果是隧道安全性和运营时间评估的基础资料,有利于发现隧道内部结构变形或外部地层变化可能存在的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有效工程防治措施,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隧道工程;基础沉降;沉降观测

abstract: the tunnel longitudinal settlement and its irregularity, will cause the tunnel structure of the additional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joint waterproof pose a threat. tunnel long-term settlement monitoring data can reflect the vertical settlement in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settlement analysis result is tunnel safety and operation time to evaluate the basic inform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find inside the tunnel structure deformation or external formation change possible hidden danger in time, so as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avoid catastrophic accidents.

key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settlement; settlement observation.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FIRST HIGHW A Y ENGINEERING CO.,L 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4 标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一、 ........................................................................................................................ 总则 3 二、 .............................................................................................. 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3 三、 .........................................................................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 四、一般规定 (4) 五、沉降观测的内容 (4)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 七、观测精度 (5) 八、沉降观测频度 (5) 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 十、组织与管理 (7)

一、总则 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6)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3个月。 5、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的气泡式水准 仪, 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6、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

隧道沉降观测

一、工程概况 (2) 二、沉降观测目的 (2) 三、观测依据和一般规定 (2) 四、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 五、观测精度 (3) 六、沉降观测频次 (3) 七、观测注意事项: (4) 八、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4)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双线隧道2座,全长1191m,其中L≤1km隧道一座,610延米,1km≤L≤2km隧道一座581延米。 隧道设计概况详见表表2-1隧道设计概况。 表2-1 隧道设计概况 级,二次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采用C25混凝土,初期支护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沟槽身采用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正洞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为锚喷结构,软弱围岩采用超前大管棚、小导管预支护、型钢钢架等加强措施,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模筑衬砌。 二、沉降观测目的 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 三、观测依据和一般规定 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J962-2009;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

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 期。 3、评估师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 检查。 四、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1、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2、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洞门明洞交界处、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分别位于洞门明洞交界处、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5m。 4、隧道洞口若有基础换填段落,该段落内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5、隧道工程完工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观测点埋设参照图4-1进行。 五、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六、沉降观测频次 (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沪昆客专T J3标隧道工程 编号:Y F B-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年2月10日编制 2012年3月1日实施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沪昆客专云南段TJ3标一分部隧道、桥梁的施工。 1.2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 9、《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54-97);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组织沉降观测人员认真学习沉降观测各项要求,。 2.2外业技术准备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人员生活办公需要。拌合站、便道、场地满足施工需要。 3.技术要求 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执行:

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2.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单位km; 3.2.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本管段的基准点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提供的二等水准点,并根据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对这些点进行复测全部满足要求。 2)工作基点。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本管段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基本保证本管段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沪昆客专三标一分部工作基点一览表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丄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标二 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作业 实施细则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二o—年一月 目录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3) 1 适用范围 (3) 2 作业准备 (3) 2.1 审核图纸 (3) 2.2 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 (3) 2.3 根据图纸现场设置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点。 (3) 2.4 仪器设备配备 (3) 2.5 人员配备 (3) 3 技术要求及一般规定 (3) 3.1 编制依据 (3) 3.2 一般规定 (3) 4 沉降变形观测程序与工艺流程 (4) 4.1 沉降变形观测程序 (4) 4.2 沉降变形观测工艺流程 (4) 5 质量标准及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 5.1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4) 5.2 沉降观测桥涵变形控制观测资料标准及频率要求 (15) 6 沉降评估 (19) 6.1 观测资料整理表 (19) 6.2 分析评估前应收集的资料 (20) 7 其他 (21) 8 安全要求 (21) 附件:沉降观测用表 (22)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24)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1 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4标段三工区隧道工程的沉降 变形观测工作。我工区共有有隧道6 条,分别是小高山隧道全长2854 米;郎坡隧道全长298 米;柿花寨隧道全长2170米;阿那溪隧道全长1776 米;农中隧道全长218米;大地隧道全长738 米。 2 作业准备 2.1 审核图纸 根据图纸编制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建立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2.2 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 2.3 根据图纸现场设置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点。 2.4 仪器设备配备 测量放样前必须选择配置相应精度等级的测量仪器。所有仪器设备应按规定按检定周 期送到有检定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保养,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标识,建立仪器设备台账;绝对禁止使用超过使用有效期的仪器和缺损的仪器。因此,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的精度要求具体如下: (1)不低于DS05级的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1台(0.3级) (2)数字专用条码尺1 对、尺垫1 对、电脑一台、沉降观测软件l 套。 2.5 人员配备 测量人员根据施工需要分组,隧道组测量人员3 人。测量人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由 吴保利主管。组长:徐鹏飞组员:周振卫、韩初露 3 技术要求及一般规定 3.1 编制依据 (1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 158 号)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2006) (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 754 号) (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 号) (6)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7)沪昆客运专线设计文件 (8)铁道相关规定 3.2 一般规定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表格手册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表格手册 榆济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晋长分部 2008年11月

目录 第一部分表格设计汇总和填写要求说明 1.1表格设计汇总和填写要求说明 第二部分隧道工程施工记录表格 2.1高程测量记录 2.2超探施工记录 2.3探水钻孔施工记录 2.4沉降观测记录 2.5隧道现场监控沉量测量记录 2.6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2.7隧道验收观测记录 2.8隧道断面验收记录 2.9隧道成洞净空检查记录 2.10隧道总体实测检查记录 第三部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评定表格 3.1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及编号 3.2洞口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4钢筋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5洞口模板及支架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6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3.7洞口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8洞身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9隧底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0喷射混凝土支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1锚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2钢筋钢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3钢筋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4管棚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5超前小导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6衬砌模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3.17衬砌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3.18喷射混凝土衬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9底板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3.20仰拱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3.21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22回填注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3洞口防排水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4洞内排水沟(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5施工缝与变形缝处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6防水板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7涂料防水层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8回填注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9盲管(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0辅助坑道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1辅助坑道模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2辅助坑道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33辅助坑道坑道口及其封闭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4明洞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5明洞模板及支架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6明洞衬砌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37明洞防排水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8明洞回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第四部分隧道工程施工竣工(交工)验收表格 4.1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2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3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4 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4.5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4.5.1隧道衬砌厚度检测结果 4.5.2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测结果 4.5.3隧道衬砌钢架、钢筋分布

沉降观测表格

说明: 1、鉴于业主和设计院没有正式发文对沉降观测资料及表格进行规范,但监理多次要求我们整个标段各分部资料表格要统一,经同监理协商。特规定以下表格。 2、可能下一步业主或设计院还要正式下发通知,还有可能改动,但没有办法兄弟们,先照着这个各分部统一再说吧。 3、目前各分部桥梁沉降观测主要用附表1、附表2,附表10和附表11。 其中附表2可采用电子水准仪导出的电子记录,我正在跟厂家联系请他们帮尽快把电子记录输出成表格形式。 4、附表10和附表11是主要填的表格,各分部要认真及时填写。这两个表格要按墩号填写和保存。 工程名称填桥名测量单位填SZ-2标n分部测量编号写墩号-n 不要每次测多个墩台就把多个墩台写在一个表里 5、表格每月汇总一次打印出来找监理签字。 6、请各分部尽快完善沉降观测资料。 7、详见后面附表

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1 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以电子水准仪直接导出,不需要人工干预。 2控制点文件: 点号1,高程1 点号2,高程2 点号3,高程3 …… 3观测手簿文件:按附表2 4高差文件:见表1高差文件格式示例。 5平差文件 控制点1,高程1 控制点2,高程2 …… 点号1,点号2,高差12,距离12 点号2,点号3,高差23,距离23 点号3,点号4,高差34,距离34 ……

表1 高差文件格式示例

6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 高差闭合差计算结果 --------------------------------------------------------------------- 附和路线号: 1 线路点号: CPII073 S019 S017 S015 S013 S011 S009 S007 S005 S003 S001 BM28 高差闭合差: -0.61(MM) 闭合环长度: 0.6250(KM) 平原限差: 3.1623(MM) --------------------------------------------------------------------- 闭合环号: 1 线路点号: CPII073 S019 S020 高差闭合差: 0.37(MM) 闭合环长度: 0.2240(KM) 平原限差: 1.8931(MM) --------------------------------------------------------------------- 闭合环号: 2 线路点号: BM28 S001 S002 高差闭合差: -0.04(MM) 闭合环长度: 0.3970(KM) 平原限差: 2.5203(MM) --------------------------------------------------------------------- ……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研究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研究 摘要:隧道的纵向沉降及其不均匀性,将会引起隧道结构的附加内力、变形,对接头防水构成威胁。隧道的长期沉降监测数据可以反映纵向沉降在长期运营中的发展情况,沉降分析结果是隧道安全性和运营时间评估的基础资料,有利于发现隧道内部结构变形或外部地层变化可能存在的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有效工程防治措施,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隧道工程;基础沉降;沉降观测 abstract: the tunnel longitudinal settlement and its irregularity, will cause the tunnel structure of the additional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joint waterproof pose a threat. tunnel long-term settlement monitoring data can reflect the vertical settlement in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settlement analysis result is tunnel safety and operation time to evaluate the basic inform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find inside the tunnel structure deformation or external formation change possible hidden danger in time, so as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avoid catastrophic accidents. key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settlement; settlement observation.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 京沪高速铁路 施工方案报审表(TA1) 工程项目名称: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合同段:JHTJ-3标段七工区编号:

注:本表一式5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咨询、建设单位各1份;如不需要咨询或建设单位签署意见,则去掉该栏目。 . . 观测方案龙山隧道沉降变形一、工程概况 1 隧道概况 1.,出 口里程口里程DK570+880间。进本隧道位于曲阜至徐州区的下坡,3.5‰12‰的上坡和全长390m。隧道内的坡度为,DK571+270出,竖曲线 DK571+193.75段设置R=25000m的DK570+880隧道进口至约山口村侧距张位穿张山口小学,线位右出口段口段位于曲线上,线。5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52m 概况及水文地质1、2工程地质质1 工程地1、2、岩,花岗主要是斜岩。Ⅱ级长围岩有Ⅱ级、Ⅲ级、Ⅳ级围龙山隧 道风掳体,微夹石英岩脉,局部有角闪石捕中粗粒结构,中细粒结构,风结构,弱花岗岩,中粗粒块状砌体结构。Ⅲ级主要是斜长化,呈大石土,灰白色,松散,块主要是表层位化,呈碎石状松散结构。Ⅳ级夹构,粒结长花岗岩,中细花潮湿,块石成分为斜长岗岩,下部位斜结构。风化,呈大块状砌体体,微石英岩脉,有角闪岩捕掳表地质

. . 、1、22 水文地质普通混凝土不,对隧道洞身有少量基岩裂隙水,由大气降水补给蚀性。具侵术标准观测方案依据的规范、技二.沉降设建(术指南》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客运专线铁号)[2006]158[2006]189设铁建暂测量行规定》专线《客运无碴轨道铁路工程号 GB/ T12897-2006 范》量规《国家一、二等水准测 JGJ/T8-2007)量规程》(《建筑沉降变形测99 —规量范》TB 10101《新建铁路工程测[2005]160建设铁收暂行标准》质《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量验号TZ214-2005 指南》路隧道工程施工技《客运专线铁术施方案》评估实及形下工程沉降路《京沪高

铁路线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新建云桂铁路(云南段)YGZQ-2标中铁二十五局四分部 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一、编制范围及编制依据 1.1为统一规范新建云桂铁路(云南段)YGZQ-2标段四分部范围(起止里程:DK390+429~DK396+401.5)内的桥梁、涵洞、路基(含过渡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确保观测质量,为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本分部各工点名称如下:下坝双线大桥、甘蔗园1号隧道、甘蔗园2号隧道、大羊山1号双线中桥、白腊寨1号隧道、大羊山2号双线大桥、白腊寨2号隧道、白腊寨1号四线大桥、白腊寨站场、白腊寨2号四线大桥、营盘山隧道。 1.2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⑵《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⑶《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⑷《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范》(JGJ/TB-2007) ⑸《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二、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配置 中铁二十五局四分部成立线下工程沉降测量领导小组,工作人员由分部人员及各架子队技术人员组成,沉降测量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人员见下图:

2.1人员配置: 组长:卿德文 副组长:张隆嘉、王亚东、曹锟 组员:唐璜、贺迎军、刘伯俊、胡尚力、王佳、范志强、王小飞、罗岳中、王志强、肖凤武、汪崇祥、熊锟、赵俊辉、高波 2.2设备配置: 电子水准仪:DINI03 1台 全站仪:莱卡TCRP1201+ 1台 莱卡TS06 1台 2.3小组人员岗位职责: 2.3.1沉降领导小组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做好各项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性负责; 2.3.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保护工作,负责各种监测设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 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无碴轨道铺设 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 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 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 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 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黄土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 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 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 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 个断面; 4.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 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 面。 6.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 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7.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具 体设计方案并参照《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 南》,在实施性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中明确。 (四)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五)沉降观测频度 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 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 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根据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评估要求特编制此细则,要求各工区测量人员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认真学习和落实各项技术要求。 1编制依据及涉及的规范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铁路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客运专线铁路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 ◆《合蚌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2沉降评估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道部2006-185号文)》规定:为满足对无碴轨道线下基础变形评估的需要,确定铺设无碴轨道的铺设时机,应对客专本线桥梁、路基、隧道等线下工程进行变形监测。

3沉降评估的总体原则 1)总体原则:重点路基,兼顾桥隧,过程监控,信息化监测,快速传递数据,成果可控。 2)观测实施的重点:“数据精确、准确、可靠、及时、连续、按频次”,规范元器件的埋设和保护,执行“三固定”原则。 4沉降观测的准备工作 1)人员、仪器设备的准备。 2)水准基点控制网的建网:主要包括选点、埋标。 3)观测断面的确定和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技术要求。 4)确定施测方法、施测精度、施测频率。 5)组织机构的建立。 5路基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 5.1路基沉降观测桩的埋设 1)路基沉降观测的断面类型 ◆路基表面的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的沉降观测断面 2)断面间距 ◆50m、100m;软土加密;过渡段是重点要优先考虑;断面间距 要等分。

3)观测点的种类 沉降观测点的种类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4)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新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 1、目的 为明确隧道内变形观测的作业内容,规范技术细节及作业程序,总结隧道结构变形规律,为隧道结构维修养护提供依据,指导津滨轻轨隧道变形观测工作进行,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津滨轻轨隧道变形观测的相关工作; 2.2线桥室从事变形观测的相关工作人员须依据本方案开展各项变形观测工作。 3、职责分工 隧道变形工作由线桥室主任及安技主管进行监督指导,桥梁维修主管负责变形观测工作的全面管理与协调,桥梁检测工程师协同隧道工程师、桥梁维修工程师负责隧道变形观测的相关技术工作,并由桥隧检测工区负责具体实施。 4、参考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地下铁道、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变形观测工作内容 5.1隧道沉降观测 监测隧道结构的沉降,主要是监测隧道结构的底板沉降,实质上是对道床的监测,主要包括区间隧道的沉降监测以及隧道与地下车站交接处的沉降差异监测。运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与原施工测量相同。 5.1.1监测基准网 监测基准网是隧道沉降监测的参考系,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网形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或沿上、下行线隧道布设成结点水准路线形式,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标准进行。水准基点采用隧道线路两端远离测区的国家II等水准点,在沿线车站内和联络通道处布设工作基点,每个车站布设4个工作基点,联络通道处布设2个工作基点,水准基点与车站内、联络通道处工作基点共同构成监测基准网,如图1所示。基准网的高程值由国家水准点引入,每季度校核一

次,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然后,再通过车站内两侧的工作基点,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对每段隧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 图1 监测基准网示意图 5.1.2沉降监测点 津滨轻轨地下结构由明挖段和盾构组成,明挖段沉降监测点按施工浇筑段每段设4个点,分别布设在左右两侧墙上。具体布置见图2。 图2 明挖段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为方便以后长期的位移监测工作,隧道内沉降监测点布设在隧道中线的道床上,隧道直线段每隔30m设一个测点,曲线处根据曲线半径大小设置测点间距,半径为400m曲线处每隔12m设一个测点,半径为800m曲线处每隔18m设一个测点,半径为2000m曲线处每隔30m设一个测点。具体布置见图3。

隧道沉降观测

西藏自治区S306线加查至桑日段公路新改建工程 藏嘎隧道 监 控 量 测 计 划 起止桩号:K364+935—K365+235 合同段:加桑公路B合同段 施工单位:西藏天路公司 编制日期:2010年5 月17 日

藏嘎隧道监控量测目录 1 现场量测方案申报批复单 2 藏嘎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2.1工程概况 2.2监控量测目的 2.3监控量测项目 2.3.1 A类量测 2.3.1.1拱顶下沉及内空收敛 2.3.1.2地表沉降 2.3.2 B类量测 2.3.2.1围岩接触应力 2.3.2.2锚杆轴力 2.3.2.3初衬应变及钢筋应力 2.4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2.5 主要人员及投入的仪器设备表 2.6安全保障措施 2.7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 、加桑公路B合同段 藏嘎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西藏天路公司合同号:B 监理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号:

2、加桑公路藏嘎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2.1、工程概况 藏嘎隧道位于桑日县藏嘎村沃卡电站东侧约2.0km处,仅有人行便道通至隧址区出口处、郎木堆沟右岸,交通不便,隧道里程为:K364+935~K365+235,总长300m。为雅鲁藏布江加查~桑日大峡谷上游谷口,属高原河流强烈侵蚀高山峡谷地貌,呈深切“V”型河谷,谷坡陡峻。谷口上游沃卡电站一带河流宽阔平坦,为高原河流侵蚀堆积宽谷地貌。 隧址区地势陡峭,山体自然边坡坡度约为36-48。, 局部陡峭崖地段可达60。以上,破向为SW227。。隧道穿越斜坡上一向南西延伸的山嘴,隧道进口处于一季节性冲沟右岸,边坡较陡。基岩裸露,零星覆盖0.3-1.0米残坡积碎石土。洞身穿越段地面标高最高3662.5O米,最大埋深76米。隧道为曲线隧道,其轴线走向NW323。。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出露,赋存于裂隙间质中,岩体的含水程度,透水性及储水处受构造控制,一般在强风化、强卸荷的岩体、断层破碎带中,地下水相对丰富,受大气降水控制较大。地下水不丰富,主要以线状排泄或滴水、浸润为主。 工程区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水,椐加查大桥桥位处取样分析试验,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Ca.Mg,对砼不具腐蚀性,且工程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对拟建工程影响轻微。 2.2、监控量测目的 1、通过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分析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2、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作出正确的定量评价,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用量 测的信息,反馈力学参数、模型,进一步优化设计。根据监测资料修正原设计和调整支护及整个施工方案。

高铁隧道沉降观测

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CKTJ-1标 隧道工程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 复核: 项目总工: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07月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1 隧道的观测点设团置原则 隧道的观测点原则上按设计提供的桩号进行埋设,由于本单元的三个隧道都是短小隧道,故按《沪昆客专湖南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细则》(试行)的要求,在明洞两端、围岩变化处两侧、路隧交界分别设置观测断面,也可满足要求。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 处。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通用要求如下,各隧道负责人可参考如下原则根据隧道情况布设观测点: 1 .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2 .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 25m 布设一个断面。 3 .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 . 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

5. 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6.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 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8. 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 9. 长度大于20m 的明洞,每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10. 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 处。 11.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 2 隧道沉降点的埋设与技术要求 1.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2.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每周观测一次,以后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3.隧道洞内沉降观测路线,贯通前洞口基准点布置不少于两个,当洞内布设基准点有困难时,直接利用两个洞口基准点形成附合水准观测路线。工作基点联测间距可以大于200 米,保证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规定要求。 4.永久使用的观测点埋设: 采用定制的φ14mm 带球头不锈钢观测标。观测标打孔埋设,埋置深度30cm以上,外露2cm。

DBSG-3标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新建敦化至白河铁路工程DBSG-3标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敦化至白河铁路DBSG-3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7年12月1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条件3 三、技术依据3~4 四、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4 4.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4 4.2桥涵沉降变形观测:4 4.3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4 五、人员及仪器配置4~5 六、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6 6.1本段沉降变形测量三等规定:5 6.2变形精测网技术要求:5~6 七、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6~15 7.1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14 7.2独立监测网的设置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3监测网点稳定性的验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7.4监测点的核实错误!未定义书签。 7.5测量数据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7.6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沉降观测具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1 九、沉降结果的分析、评估21~26 9.1路基21~23 9.2桥涵23~25 9.3过渡段25~26 十、评估报告的汇编26

一.工程概况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新建墩化至白河客运专线DBSG-3标第三工区,工区起点DK93+270,位于丰产隧道进口附近,经墩化南站至工区终点DK102+100,全长8.83公里,其中梁式桥2座,框构小桥2座,涵洞16座,隧道3座,墩化南站站场1个,其余为路基地段,共分为11段。合同总工期24个月,即从2017年10月开工,到2019年10月竣工。管段内有CPI控制点、CPII控制点、水准加密点若干。 二.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墩白铁路DBSG-3标第三工区路基原地表多为种植土、粉质黏土、腐殖质土为主,地质情况变化不大,地层结构复杂,路基多以填方为主,岩质路堑边坡坡面需采用光面爆破开挖。 沿线位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气候多变,冬季易发生干旱,降水量季节差异性较大,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98米。 工点区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深不同地段略有差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下迳流补给,由蒸发和补给地表水排泄,水位变化幅度2.0m~4.0m。工点范围内地下水化学侵蚀环境对对铁路混凝土结构不具侵蚀性。 三.技术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1、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2、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二章监控量测职责及组织机构 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 组员:** *** *** *** 2、监控量测职责 隧道监控量测实行施工单位、业主第三方、公司三级管理制度。 ⑴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组织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⑵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⑶按批准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⑷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⑸配合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 ⑹根据监控量测复核成果,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反馈安全评估意见。按规定向建设、监理单位提报监控量测抽检、复核报告。 第三章监控量测方法 1、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在施工过程对开挖工作面周围的岩石特性、围岩状态、地下涌水情况等进行观察,并绘制地质素描和现场拍照,并对开挖后支护状态进行观察记录。(1)观察目的 开挖岩面的细致目测观察,对于监视围岩稳定性是既省事而作用又很大的监测方法,它可以获得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直观信息。隧道目测观察的目的是: ①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②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③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2)观察内容 ①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进行目测,主要是了解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

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 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18.1.1 监测组织机构 18.1.2 设计原则 1、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如(明挖、暗挖、盾构)确定监护对象(建筑物、管线、隧道等),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2、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等。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监测测量班 班 长 张孙 良生 李 毛纺 王 暖堂 梁 竹敏 李 强 蒋 明辉

4、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18.1.3 测点布设原则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来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深层测点应在施工前30 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8.1.4 主要监测仪器 在本标中,若我局中标将采用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研制的“隧道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本标监测控制。 该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对整个被监测区域进行多点同时快速扫描式测量,测试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因此所取得的每一瞬时观测值更真实、更可靠的反映当时被测目标的变形状态。 1、BOY—1 型臂式倾斜仪 该仪器具有传感器体积小,安装简单灵活,既能分散单个观测,又能多臂组合成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该仪器可用来监测隧道纵向倾斜(沉降)、环缝变形错位及隧道收敛变形等。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05mm—0.01mm(1—2 角秒) 测量范围:±5°或±10°(臂的最大倾斜度)

隧道沉降细则

隧道沉降细则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 二、一般规定 (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无碴轨道铺设前,需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不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需进行必要的检查。 三、沉降观测的内容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四、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 400m、Ⅳ级围岩每 300m、Ⅴ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3)不良地质和复杂地质区段,观测断面的间距为一般地段的一半。 (4)隧道洞口里程、隧路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 (5)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6)施工降水范围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长度大于 20m 的明洞,每 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