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

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

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

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

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

⑤水俣事件:甲基汞

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

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

0-4%以下

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

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

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按形成过程分类则可分为一

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

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

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一般比一次污染物还强。如硫酸及硫酸盐

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以及许多

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又称自由基),如2、等。

7、主要大气污染物分类及粒径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空气中分散的液态或固态物质, 其直径

约为0.002~100μm 。(尘粒、烟尘、雾尘、煤尘、气溶胶)

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1.1~1.7

m3)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

物。其粒径大小,绝大多数在100 μm 以下,其中多数在10 μ

m以下。

飘尘(可吸入粒子)():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粒径主要是小于10 μm的微粒。

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 μm的粒子,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

(2)碳氧化合物:和2

(3)氮的氧化物():主要是指和2

(4)碳氢化物:有机烃类化合物,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如烷烃、烯烃和芳烃等

(5)硫氧化合物():氧化硫 (2) 和三氧化硫(3)和硫化氢(H2S)。(6)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

①最早发生的城市是:美国洛杉矶

②最早研究并提出相关理论的是:美国加州大学生物有机化学教授哈根-施密特

③形成条件:

?地理条件:

地区:天顶角小于60的地区

季节:夏、秋

天气条件:晴朗、高温、低湿、有逆温、风力小

?污染源条件:以石油为燃料的工厂、汽车的尾气排放

④主要污染物:、碳氢化合物

⑤主要特征:

?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剌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其刺激物浓度的高峰在中午或午后;污染区域往往在污染的下风向几十至几百公里处。

?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

?是区域性的污染问题,一些乡村地区也有光化学烟雾污染的现象。

⑥日变化:(详见课本P33)

?说明 2和O3并非一次污染物,而是日

光照射下光化学作用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

傍晚消失。

图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

?被氧化为2,的氧化消耗,

2的分解,O3、醛类、等的生成。

图 C3H6空气混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浓度变化

⑦最终产物:醛类、O3、等二次污染物

⑧形成过程(详见课本P35):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示意图

向2转化是产生“烟雾”的关键转化是产生“烟雾”的主要成分.?在大气中一旦2出现,在光化学作用下,2会直接分解出O3和O2作用结果产生2,而低层大气中O3主要由2的光解产生。因

此,大气中2、O3和之间的反应形成了循环。但是大气中仅仅发生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尚不致产生光化学烟雾。

?当被污染的大气中出现了碳氢化合物时,氮氧化物光分解的均衡就被破坏了。因生产的氧原子O、O3、和2均可与碳氢化合物反应,使得污染大气中的能快速地向2转化,随即O3的浓度大大增加,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带有氧化性、刺激性的中间和最终产物,从而导致光化学烟雾的生产。

?简化机制:有一系列复杂的链式反应组成,是以2光解生产O 的反应为引导,到质量臭氧的生产。由于碳氢化合物的存在,促使向2的快速转化,在此转化中自由基(特别是·基)起了重要的作用。只是不需要消耗臭氧而能使大气中的转化为2,2又继续光解产生臭氧。同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又继续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更多的自由基,如此继续不断地进行链式反应,知道或碳氢化合物消失为止。所产生的醛类、O2、等二次污染物是最终产物。

10、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取决于该区域内排放污染物的源参数、气象条件和近地层下垫面的状况。源参数包括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组成、排放方式等。

11、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的关系。大气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湍流活动的强弱,影响空气污染物的扩散。

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

(1) 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称这种大气是不稳定的;(2) 气块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称这种大气是稳定的;(3)气

块做等速直线运动,称这种大气是中性的。 判定近地面层稳定度的条件: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r 与 干绝热

递减率可以比较方便地判断气层的稳定度。

12、不同稳定层结下的烟型及其对应的大气层结:

稳定 r< 中性的 不稳定的 r>

当大气层处于不稳定层结时,会促使湍流运动的发展,使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加强;反之则对湍流起抑制作用,减弱大气的扩散能力。

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扩散速率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①翻卷型(波浪型):出现在温度层结不稳定情况下(阳光较强的白天,中午前后), r->0;

②锥形:发生在中中性条件下,即 r-≈0,烟气扩散向前推动良好,比翻卷型好。会对下风向的地区产生污染。

③平展型:发生在烟囱出口处于逆温层中,即r-<-1; 烟囱很高时,近处地面不会造成污染,在远方会造成污染;烟囱很低时,会造成近地面严重污染。

④上升型(屋脊型):下部稳定,r-<0 ,上部不稳定,r ->0; 一般在日落前后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对近地面污染较小。

⑤熏蒸型(漫烟形):常出现在日出后,,一般为上午8-10时,持续时间短。烟流下部r->0,上部r-<-1。

13、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1)气象因素:

?风的影响:

①风向: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输送的方向

②风速:影响大气中污染物和空气混合速度,决定污染物浓度的高低

?温度层结:大气稳定度

①不稳定型:有利于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不易发生大气污染事件

②中性型: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③稳定型:容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2)地理因素:

?动力效应:地形地物

?热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

?城市热岛效应

(3)、其他因素:

?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

?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解决措施

1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模式及其来源:

点源:工厂

线源:交通——变改汽车燃料的空燃比(空气和燃料的比值)

面源:

15、烟气除尘技术——除尘设备的效果

机械除尘器——包括沉降室和旋风除尘器,作用直径大于40微米。其中的干式旋风除尘器对5微米以下的尘粒去除效果达50%

湿式除尘器——有喷水塔式、填料塔式、离心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等多种。作用直径大于10微米,去除率可达90%,缺点是耗能高,污水需处理。

过滤式除尘器——对直径在1微米颗粒去除率接近100%,适用于含尘浓度低的气体,其缺点是维修费高,不耐高温

静电除尘器——对粒径很小的尘粒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不受含尘浓度和气流影响,但设备投资高,技术要求高

第四章水体环境

1、水体与水质的区别:

水质:水相的质量或性质。通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征及组成状况,反映水体环境自然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

水体:包括水质、水生生物、河床底泥和水中悬浮物。

2、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水体污染与否,看其用途或功能是否发生变化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了谁踢得物理特征、化

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以内,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一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恶化,达到了影响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就可以说水被污染了。

3、水体污染物测定指标

(1)物理指标:透明、浊度、温度、悬浮物、放射性等。(2)化学指标:值、硬度、有机物、有机毒物、无机毒物等

耗氧有机物测定指标:

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消耗氧化剂的量。

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生化需氧量愈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愈多。生化需氧量的反应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温度。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一般以每升所含氧的毫克数表示()。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大气曝气作用(大气复氧)有关。

(3)微生物学指标:反映水体受生物性污染的过程及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程度,指标包括:

细菌总数:100个 (饮用水卫生标准)

大肠菌群:3个 (饮用水卫生标准)

2000个 (地面水标准中Ⅱ类水体标准)

5、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三种运动形式

(1)推流迁移: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只改变水流中污染物的位置,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2)分散作用:假定污染物质点的动力学特性和水质点是一致的,分为三种

※分子扩散:由质点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其过程服从费克第一定律。

※湍流扩散:河流水体的湍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弥散作用: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的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3)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保守物质——进入水体后,随水流运动不断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由于分散作用不断向空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速度,但不改变总量。

非保守物质——不断扩散降低浓度;污染物自身衰减而加速浓度降低。

两种衰减的方式:由自身的运动变化规律决定;在水环境因素的

作用下,因化学或生物的反应而不断衰减。

总结(如图所示):

推流迁移:总量不变、分布不变

推流迁移+分散:总量不变、分布改变

推流迁移+分散+衰减:总量改变、分布改变

6、河流水体中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三种模型

一维模型:小河流——有一定长度,河不是很宽,河水较浅;

二维模型:中等河流—有一定河长,河宽较大,河水较浅;

三维模型(模型):大型河流—河流较长,河宽较大,河水较深7、水体富营养化

定义: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概念。一般发生在湖泊、河口、水库、沼泽、海湾等缓流水体中。

类型:天然富营养化、人为富营养化

过程:(课本P89-90)

危害:①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

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

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④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

防治途径:最小值定律:植物的生长决定于外界供给它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小的那一种。

控制富营养化的速度可以从限制藻类所需任何一种养分着手。不同藻类的限制因子不一样,根据藻类本身的组成、生长阶段和环境中营养元素提供的数量。

以太湖为例:①人畜粪便取代化肥,一来减缓土地板结的趋势,二来减少流入河道的污染量。

②重视富营养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副产品,包括从污泥消化中获得低成本的能源(沼气);将污泥做成肥料;灌溉施肥。

特征: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

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潮”、淡水中称“水华”。

8、重金属元素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1

①对离子键化合物来说,溶解度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大和电价的减少而增加。

②相互结合的离子的半径差别愈小,其离子化合物愈牢固,即越难溶解。

③重金属的所有氯化物与硫酸盐都是易溶的,其碳酸盐、氢氧化物和硫化物是难溶的。

(2)

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存在的价态不同,其溶解度不同,迁移转化的能力不同,危害程度不同,铜、钒在氧化环境中迁移能力强,铁、锰化合物在还原环境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

(3

在水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配位体,它们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对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在很大影响。

重金属离子的水解过程实际上是它们与羟基()的络合过程。

(4

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

水环境中胶体的吸附机制:水体中胶体微粒的凝聚:

A.离子交换吸附重金属化合物被吸附在有机胶体、无机胶

B.溶液中水解,而后吸附体和矿物微粒上以后,就随它们在水体中

C.吸附、并在表面上水解运动。

D.腐殖质微粒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某些重金属的甲基化作用:

甲基汞脂溶性强,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浓缩,最后进入人体。

9、城市污水的处理

(1)一级污水处理

方法:通过机械过滤、筛滤等,去除废水中呈悬浮物状况的污染物,排放前再进行氯化消毒。

效果:可除掉35%的和60%的,为初级处理。

处理后的水只适合向自净能力非常强的水体排放

(2)二级污水处理

方法:为生化处理。主要去除耗氧有机物(5)。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

效果:去除75% ~90%的,90%的悬浮物质,25%的N,1030%的P。

除去污水中的耗氧有机物,保护,但不能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3)三级污水处理

方法:主要去除难降解物质(N、P)。又称污水的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实现。

效果:去除N、P等污染物。去除99%的、,5095%的N,94%的P。

基本上去处了N、P等植物性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三级处理后

的水可再次作为生活用水。

第五章土壤环境

1、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

2、土壤污染

定义: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的现象。

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持续性和积累性、不可逆性和恢复的长期性、毒性的缓效性

3、土壤净化与土壤污染的关系

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土壤发挥自净功能的三个作用分

别为:①挥发、扩散;②沉淀、胶体吸附;③生物和化学降解。只要土壤污染物浓度减小或不能进入生物循环就可称为土壤净化。

4、背景值

定义: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背景值: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检验方法:

(1)平均值加标准差法

(2)差异检验法(上下层比较法)

(3)4D法(有计算题)

(4)富集系数法

(5)元素相关分析法

5、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1)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

铁、锰和砷属于氧化难溶性重金属,镉、铬、铜、钒等属于还原难溶性物质。

以水稻田土壤中的为例:灌溉期,形成还原性环境,镉主要以形式存在,抑制2+的迁移,难以被植物所吸收。

落干期,造成氧化淋溶环境, S2-氧化成42-,引起降低,镉溶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 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 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 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 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

⑤水俣事件:甲基汞 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 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

0-4%以下 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 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doc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环境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乙)》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过程以及半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生物净化过程,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 第二节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四节环境保护 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 第二节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第三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五节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 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水环境及水资源 第二节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 第三节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

第四节水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第三节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 第五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三、营养生态金字塔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生态平衡 第六章其他环境污染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节化学品污染及其危害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环境风险评价 第八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环境规划 第二节环境管理

环境科学导论09级关键知识点-201012

环境科学导论10级考试题 Ch1绪论 Ch2生态学绪论 Ch3人口问题与环境 Ch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h5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Ch6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Ch7生物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 Ch8能源、粮食与环境 Ch9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与对策 Ch10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 一、选择题: Ch1 1、人类的环境以人类为( A ),就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部分。 A.中心事物B.社会环境C.生物环境D.研究重点 2、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就是通常所称的( D )。A.中心事物B.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D.自然界 3、水俣病的成因是人由于食用鱼、贝,而使机体中富集了( D )。 A.镉B.多氯联苯C.砷化合物D.甲基汞 4、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D )。 A.Zn B.Hg C.Pb D.Cd 5、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海啸B.全球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水旱灾害 6、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环境要素中( C )。 A.环境要素的平均状况B.最优状态的要素C.最差状态的要素D.环境诸要素的总和 Ch2 7、种群是指某特定时间,栖居在某个自然区域内的( C )的组合。 A.不同个体B.生物群落C.同种个体D.生态位 8、群落是指不同种的( B )有规律的集合体。 A.细菌B.种群C.食物链D.动物 9、一个营养级上生存的生物量有一个极限,它取决于( A )的数量。这个事实适用于人类。因而人类应该限制自己的数量。 A.前一个营养级B.下一个营养级C.生态效率D.分解率 10、某些有毒物质在沿( A )传递过程中其毒物沿营养级增高而富集,毒性增强。许多公害病就是这样引起的。 A.食物链B.生态系统C.生态位D.生态金字塔 11、生产者能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制造成( A ),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其他生物类群及人类的需要。

最新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4、监测水质好坏的指标有哪三大类?举例说明并简要说明各类中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5、水体污染物主要有哪三大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污染物?举例说明(6分)。 2、天然水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哪几类?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H4的含量一般为2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太阳能 B、风 能 C、地热 能 D、核能 2、以下何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 境 科 学 导 论》 试 题 (50%) 一、 填空(每空格 1 分,共 2 0 分) 1、 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 圈、 水 圈、土壤 ---------- 岩石 圈和 生物 圈。 2、 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 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 5、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 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 的建议。 6、 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 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 之上, 之下的中间尺度。 __重金属污染 ________ 、 放射性物质污染 和持 染 物 污 染 等。 ,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 因 素 。 和 问题。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 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 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 噪音 、振动 、热 光辐射 、放射性 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 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能源短 7、 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 地理实体,它处于 久 性 有 机 污 9、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 和 和 1 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21分)

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4、T OC 总有机碳 5、 TOD 总需氧量 6、 TSP 粒径小于100叩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 7、 PM2.5 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卩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8、 PM10 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9、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 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 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 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 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 mg/m3。已知标况下 T为0C,压强为101325Pa (5分)。

环境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复习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2 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全面理解 在环境当中进行资源的开发,然后进行产品的生产,产出品要使用和服务,在使用 和服务的过程中,会有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中,。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会有些废 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在进行到环境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体的循环过程。 (2)环境问题分类 A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 B 次生环境问题 a. 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 b. 环境污染与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3)八大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水俣事件:甲基汞 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四日市事件: SO2、煤尘重金属粉尘 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二全球环境问题 1 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H2SO4\HNO3及其前体物SOX,NOX等)通过降水(包括雨、雷、霜、雹、雾、露等形式)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造成污染的现象。 酸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湿沉降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干沉降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环境科学导论 第一次作业

环境科学导论第一次作业 姓名:甘倩雯 班级:制药二班 学号:1106030207 通过课上的学习我知道了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近出现的雾霾、水华、干旱、水污染等都是由于人们肆意破换环境及环境治理不当造成的。在几年前我们还能看到清澈的湖水,湛蓝的天空,而现在连我们常去的东湖都散发着鱼腥和腐臭的味道,空气质量更是严重污染,蓝天白云已经很难看见,我有时会想现在的武汉应该快赶上曾经的雾都那种污染了。我觉得环保必须从个人做起,环保的意识也应该传播开去,让所有人知道目前过的环境状况和实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我通过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发挥历程,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于1973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78年)。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始。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方针,要求防止环境污染的设施,必须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第二阶段(1979~1992年)。198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立了控制人口和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的“三统一”战略方针;确定了符合国情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政策。1989年12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同期还制定了关于保护海洋、水、大气、森林、草原、渔业、矿产资源、野生动物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法规文件。 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1992年在“里约会议”后,世界已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环境原则已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原则。主要有商品(各类产品) 必须达到国际规定的环境指标的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原则;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行控制工业污染的清洁生产,实现生态可持续工业生产的工业生产发展的环境原则;实行整个经济决策的过程中都要考虑生态要求的经济决策中的环境原则。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两项重大举措。 我从资料中发现随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一次次召开我过的各项环保规定不断细化,也获得了不少可惜的成就。我们的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破坏的恢复工作,自然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进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初见成效,西部大开发采取退耕还林,实施“山川秀美”工程。

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历年真题及解析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914中国文学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资雍新秀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2601246.html,

资料说明 《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历年真题》、《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历年真题解析》与《四川大学中国文学模拟试题》作为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系列参考资料,编写初衷在于为广大考生搜集历年真题,提供较为准确的解析,分析命题规律,预测出题角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希望考研“过来人”为师弟师妹们的未来助一臂之力,如是我愿。 1.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概况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新闻学等14个博士点和新闻学、传播学等15个硕士点;有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点1个;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原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获文艺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还拥有1个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文科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闻学本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形成了富有特色且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群。其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历次参考书目变化相对较大,直至2011年才基本稳定。主要是将其他院校的教材换成自己编写的,或者二者并存。主要书目如下: 古代部分: 《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四卷本),刘黎明等,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两卷本),周裕锴、谢谦、刘黎明,重庆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部分给出三套书共九本,可谓工程量浩大。应对任务大时间短最好的办法就是备考过程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三套书重要程度不一,难易程度各异。基本策略即是以四卷本为主,以三卷本为辅,两卷本可以无视其存在。这三套教材内容基本一

环境科学导论课题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 专题论文 论题:环境问题 题目: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1 学生姓名:丁武斌 学号:1106020104 2014年5月7日

目录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1) 一、引言 (1) 二、雾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2.1、什么是雾和霾 (2) 2.2、雾霾的组成 (3) 三、雾霾形成的原因 (3) 四、雾霾的危害 (5) 五、雾霾的治理 (6) 六、个人如何应对灰霾 (7) 七、结论 (7)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丁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生物工程01班,110602010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武汉乃至全国关注较多的“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危害,预防措施。 关键字:雾霾;雾霾天气;雾霾成因;防治;环境污染;雾霾危害、预防; 一、引言 武汉市从2012年6月11日开始一周内出现两起严重灰霾天气。从2013年1月8日起武汉开始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来势凶猛,整个武汉三镇都被浓雾笼罩,空气达到重度污染。受雾霾和大风影响,汽渡、轮渡出现短时停航,长江江面能见度不足500米。据了解武汉雾霾天气已持续10天为新世纪以来最长,等到21日才终结。2014年1月,武汉市雾霾天气应急处置专项应急委员会决定,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据了解此次是我市今年首次启动雾霾黄色预警,也是史上第三次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武汉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污染状况,出现了1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严重污染,特别是1月6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出现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水平。 雾霾天气的元凶是PM2.5,下面是世界各国的PM2.5标准:

嵌入式系统导论复习题.docx

嵌入式系统导论复习题 一填空 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换件可裁剪,对功能、体积、功耗等严格耍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是嵌入式计算机的生命线。 3、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为硕件和软件,换件包括嵌入式核心芯片、存储器系统及外部接口,软件包括应用软件、编程接口、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板升级支持包。 4、嵌入式处理器主要包括EMPU、EMCU、EDSP和ESOC。其中ESOC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实现了软硬件无缝结合,直接在处理器片内嵌入操作系统的代码模块。 5、目前使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好几十种,最常用的是LINUX和WINCEo 6、嵌入式系统的系统级设计方法主要冇先硬件后软件设计方法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其中针对单片机的开发是釆用先硕件后软件的方法。 7、嵌入式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类。 8、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硬件系统的核心,其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ARM处理器、MIPS 处理器和PowerPC处理器。 9、TI公司的TMS320C2XXX系列的DSP可作为MCU进行使用。 10、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人体系:RISC和CISC,其中RISC架构的处理器包括ARM、MIPS、PowerPC、ARC等,CISC架构为我们所熟知的是INTEL的X86架构、VIA架构和AMD 架构。 ARM7系列微处理器为32位RISC处理器。 12、国产嵌入式处理器的代表芯片为方舟和龙芯系列处理器。 13、存储器有三个主要特性:速度、容量和价格。其中寄存器速度最快、价位最高、容量最小;主存用來存放将要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取速度和容量介于寄存器和主存之间的为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o 14、按存储器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缓冲存储器,其屮RAM和ROM 属于主存储器。 15、RAM主要有SRAM和DRAM,常见的RAM容量扩展方法为字长扩展和字数扩展。 16、CPU和I/O接口Z间通信的总线包括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其中数据总线是双向总线。 17、接口是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点或边界,通过接口把CPU和外设连接在一起,接口电路主要面向CPU和外设两个方面。 18、嵌入式系统中,I/O接口芯片寻址方式为:存储器映像法和I/O隔离法。 19、嵌入式处理器的复位电路是使处理器从起始地址开始执行指令。 20、串行通信有3种基本传送方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串行通信的两种类型为异步串行通信和同步串行通信。 21、串行接口RS 系列标准冇:RS-232, RS-422, RS-485o 22、蓝牙模块的无线通信频率为2.4GHZ以内,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无线传输收发单元、 基带处理单元以及数据传输接口。 23、I2C总线是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24、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极为重要的纟R成部分,是嵌入式系统的灵魂,通常包 括与硕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等。 25、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VXWorks, windowsCE, LINUX, U C/OS-II, QNX等,其中不是实时操作系统的为UNUXo

华科版选修课指南

公选课指南 艺术体育类 课程点名否结业方式备注 声乐入门不点名唱歌简单无论唱歌好听与否绝对能过中外名乐欣赏不点名交论文好过有意思很享受 桥牌入门点名考试(开卷)平常要抄笔记 篮球裁判点名开卷考试边抄边过还有科比视频看运动损伤很少点闭卷考绝对能过 影视美学导论点名交论文老师不错经常看电影 歌剧欣赏点名交论文一般每节课看歌剧 西洋歌剧不点名交论文关灯上课有情调 外国戏剧艺术欣赏点名考试授课方式好 DV制作抽点考试(很简单)老师好内容充实有益 音乐与电影有时点交论文内容比较有趣下课早 民族器乐欣赏点名交论文感觉还行还有艺术团的表演陶艺制作点名考试简单(手工制作)普遍反映有趣 钢笔画不点名平时画的作品给的分比较高不是很有趣 要有些基础 钢琴(初级)交论文完全是理论课没有实践感觉一般 不过有艺术团表演 芭蕾简史与赏析点名考试感觉一般 中国戏曲欣赏每次都点交论文去的人少 中国书法不点名三次课堂作业老师比较偏激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点名交论文还可以 足球点名交论文不错 节奏世界点名唱一段好过 中华传统养生点名交论文内容丰富有益 PS:南利华老师的课普遍反映很好总之音乐类的都比较好过,基本都是写论文 语言文化类 课程点名否结业方式备注 英汉互译点名闭卷考试内容较难,有一次课堂作业打分较低英语修辞与鉴赏点名交作业内容不错只要去上课就能过英国文化赏析不点名开卷考试上课有时有小测试考试易过英诗赏析抽点背一首诗课堂交作业易过 英国文化简介有时点论文(现场考)还不错好过 英译中国文化点名考试好过不是很有趣 英文漫谈中国文化经常点闭卷考试内容丰富东边上课 人类文化学不点名开卷考试考试比较难分也打的低比较有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原著不点名开卷考试考试简单老师很好对个人启发大中国文化系列专题不点名开卷考试老师思想较偏激关灯上课内容有趣 要买老师的书才好拿高分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考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 第一章 1.论述地球(人类)环境演化的启示。 答:第一,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的出现,在其必然背后,潜在着巨大的偶然性。 第二,地球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社会的出现与发展更是加快了这种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可以预料,有些是难以预料;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 第三,环境与生命的演化具有加速的趋势。 2.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 答: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环境一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的功能: (1)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必需的资源 (2)环境的调节功能 (3)环境的服务功能 (4)环境的文化功能 环境的特性: (1)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性 (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3)环境的资源性和价值性 3、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环境要素—— 定义: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环境基质)。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环境科学中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要素。 特点:(1)最小限制定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2)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3)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4)出现有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环境要素虽然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的次序有先有后,但它们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特点。 环境结构—— 定义: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重要概念。即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特点:①圈层性:在垂直方向上,整个地球环境的结构具有同心圆状的圈层性。 ②地带性:由于纬度的差异,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即使是同一纬度,因地形高度的不同,也会出现垂直地带性差异。经度也有地带性,是地球内在因素造成的 ③节律性:在时间上,由于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固有性质,在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中,都具有明显的周期节律性。如地表上无论何处都有昼夜交替,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有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 ④等级性:在有机界的组成中,依照食物摄取关系,在生物群落的结构中具有阶

中国人民大学832-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32-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 题、复试分数线 832-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课程介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的基本训练,具备对当今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估、对企业的环保工程进行革新改造,并能进行环保新型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保设备设计、电工学及实验、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给排水管网设计、清洁生产、工程概预算及经济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设计、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应用、专业外语、环境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系统工程与优化、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规划、环境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包括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学导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设计、环境工程土建概论、环境管理、环境法学、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等。 环境工程(081001)、安全工程(081002)、水质科学与技术(081003W)、灾害防治工程(081004W)、环境监察(081006S)、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081007S)、核安全工程(081008S)、环保设备工程(081009S)。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 01哲学50509090330↓ 02经济学55559090360 03法学50↓50↓9090350 04教育学5050180330↓ 05文学55559090350 06历史学5050180335↑ 07理学45459090300 08工学45459090300 09医学5050180↑300 12管理学50↓50↓9090350↓ 13艺术学45459090330 专业学位:

环境科学导论

关于通选课“环境科学导论” ——致北大《学术风》杂志 我们生长在一个古老文明、人口密集并正处于迅速“工业化(industrializing)”“发展中(developing)国家”,一个多年谋求现代化(modernizing)的并取得了GDP“持续快速增长”奇迹的亚洲大国,这正是西方主持的“现代”文明坐标体系中的中国。百年的贫弱屈辱和当代不可逆转的“市场与工业”文明前进的时代潮流使中国别无选择地沿袭“industrializing=modernizing=developing”这一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发展”路径。今天,奔走在西方社会过去百年间走过的这条发展“单行线”上的我们,似乎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条路径两旁的“景物”已于当年大不相同:原先路旁曾参天的“大树”现已所剩无多,曾经富足供给的各种自然福利资源已越发稀缺,空气和水都已不再纯净透明……。因此,我们课上讨论:那条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表征“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关系的倒U形的库兹涅茨曲线1能否还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中国当今频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与世界环保历史上“八大公害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时空关联? 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是当今时代的现实。全球化为走在这条“单行线”的中国带来了更大的推动力以及“世界工厂”的“美誉”,但陶醉在“致富和增长”气氛中的人们近来却越发感到:资源补给日趋紧张,日渐乌浊的空气让人乏力的同时也愈发使得“单行线”尽头原似“光明”的前景变得阴暗和模糊。更让“世界工厂”中的“工友们”茫然的是:在举国繁乱嘈杂、乌烟瘴气中日夜奔忙之后,收获的却只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国民1/5~1/10的收入,而生活在地球另一边已处于“后工业”和“知识经济”时代中人们,享用着“世界工厂”持续供应的廉价而舒适的衣裤鞋袜,在安宁清洁的工作室里边品咖啡边轻移鼠标却可从容地获得巨大的财富。我们似乎已意识到,技术和知识创新已经成为领先时代的主导“资源”,决定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演化,而上述资源的“钥匙”却牢牢掌握在人家的手里……。因 1注:以人均GDP增长和环境恶化程度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基于西方发展历程,表现出:环境质量先随人均GDP增长而恶化,当后者达一定水平时(例如人均GDP达到3000~4000美元),环境恶化趋势呈现缓和并随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改善,由此呈现倒U形曲线。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H2SO4 和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3、BOD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6、TSP 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颗粒 7、: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8、PM10 通常把在10以下的称为PM10,又称为或 9、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称“”。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它是个相对概念,以 某项中心事物作为参照系,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2.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 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3.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 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4.环境伦理:当前展开的人--地关系研究旨在使该复合系统得以优化、协调并实现良性循 环,而协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即是环境伦理。 5.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是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 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以“人-地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 6.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 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7.环境生态学: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和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目的 就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圈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康并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8.生态系统层级理论:是对生态系统这种层次性结构的研究,生态系统层次分明,有利于 生态系统本身运动和功能的发挥,即主次有别,协调一致。 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的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 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的明显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景观角度:指一些强烈改变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事件)。10.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 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水平,甚至到更高水平。 11.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 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12.大气污染物扩散: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 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运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 13. 声压:声波引起空气质点振动,使大气压力产生起伏,这个起伏的部分,即超过静压的量称为声压。 声压级:指表示声音的大小的一个声压对数比,用L p表示,单位分贝(dB)。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环境和外围空间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内涵:物质(空气、水、岩石和土壤、动植物、微生物) 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力) 自然现象(太阳稳定性、地壳稳定性、大气力量、水循环、水土演变等) ●人工环境: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城市环境(生态)基本上是人工环境(生态),人工环境对人类的工作、生活、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 内涵: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建筑物和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与地方因素等。 按范围的由近而远划分: ●聚落环境 人类居住的地方和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有院落环境(蒙古包、陕北窑洞、西南竹楼、北京四合院等)、村落环境(农村、渔村、山村)和城市环境(CBD、工业区、居民区)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业、商业、交通汇集的地方,是环境问题最集中的地方 ●地理环境 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总体,位于地球的表层,上到大气圈的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的上部,其厚度约为10~30千米,是由生物、水和大气存在的地方,是生物活动及影响的主要场所。是现代环境科学重点研究对象。 ●宇宙环境 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能够到达宇宙环境。人类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已认识到宇宙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生存的影响,如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将影响通讯、引发地震和气候变化等。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有害气体无法扩散)、 伦敦烟雾事件(二氧化硫粉尘)、水俣病事件(汞富集中毒)、骨痛病事件(镉中毒)、四日哮喘病事件(废气)、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依存的 统一整体。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 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效率:各种能流参数中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常以百分数表示)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 输出上的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受外界干扰后,自动调节的极限。 ●种群:一个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 基本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种群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四个因素制约)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总和。

环境化学试题

环境化学试题 环境化学试卷2 1。简要解释以下概念、名词或术语(每项5分,共XXXX年招收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卷环境科学导论1 XXXX年环境科学基础试卷(回忆版)参考书:何强《环境科学导论》1,选择题(一些简单常识,记不清楚) 2,填空(一些简单常识,记不清楚),如环境日、粮食日、地球日、地下水污染类型等。3.名词辨析1。环境与环境科学2。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和环境干扰。名词解释1。富营养化2。环境容量3。生化需氧量4。酸雨。简短回答 1。可持续发展背景2。温室效应的机理3。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噪声计算(书中)7。浅谈环境化学考试 准考证号分数 1。名词解释(任选4个问题,每个问题4分)1。初级降解动力学2。重金属螯合物3。环境风险4。甲基橙碱度5。硝化作用 2。简短回答(每个问题8分) 1。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行为简述2.湖泊底部沉积物对碳酸盐体系平衡的可能影响3.简要描述大气中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的来源 3,问答和计算问题(任选3个问题,每题20分) 1,请解释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2。请在天然水的氧化还原极限下(假设PO2=1atm,PH2=1atm)画出

等电点-酸碱度关系,并解释不同类型的天然水在等电点-酸碱度图上的位置 3。土壤中有许多有机和无机的氧化和还原物质。土壤中主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为什么Eh值有时可以用来确定土壤中有机和无机物质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 4,描述了氮氧化物(NO,NO2)在大气液相平衡体系中的转化,并给出了相应的气液相平衡方程。环境工程考试 录取分数线1分,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水环境容量2分,厌氧-好氧二级生物处理系统3分,清洁生产4分,光化学烟雾5分,温室效应6分,逆温层7分,生物稳定塘8分,气浮 2分,简答题(共50分) 1,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及特点的试行意见(10分)2。简述光污染的概念和主要危害(10分) 3年水污染物种类及主要水质指标简述(15分)4。试比较厌氧和好氧处理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5分) 3、问答问题(共60分,每题20分,任选3题) 1、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的主要类型、处理过程和工艺,以及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点 2、污泥的性质、污泥处理和污泥利用 3,固体废物处理常用的技术有哪些?请概述其原理并比较它们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4、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滤池的特点是什么?分别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100201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教材:《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培桐、薛纪渝、王华东)。 参考书目: 1.刘天齐、林肇信、刘逸农主编,《环境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 2.7 2.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环境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 3.殷维君,《环境保护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 4.马玉琴,《环境监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 5.张小平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胡亨魁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李连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8.肖洪亮,《噪声污染控制》,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 《课程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 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 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 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 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表1 《环境科学概论》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程内容课内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