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病理学重点

医学检验病理学重点
医学检验病理学重点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水样、玻璃样、脂肪、粘液性、淀粉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积、病理性钙化。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分:全全身营养不良性、神经性、废用性、压迫性、内分泌性、缺血性萎缩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化生:为了适应环境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分鳞状上皮、肠上皮化生

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在长期吸烟或慢性炎症损害时转化为鳞状上皮

脂肪肝:最为常见,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坏疽: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除

干性坏疽:见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时,常发生于四肢,肉眼坏死组织呈黑色,干燥皱缩,与健康组织界限清楚,全身中毒症状轻。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可见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坏死区肿胀,呈蓝绿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

气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组织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气体,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伴奇臭,全身中毒症状重。

含铁血黄素细胞:这种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出现在左心衰,故又称心力衰竭细胞,常见沉积于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内

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凝固性坏死、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资(血栓、血块、脓液)的过程。坏死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包裹钙化

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鲜红色、细颗粒样、柔软,状似肉芽、易出血而无痛觉(内有一定量水肿液,不含神经纤维)。光镜下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炎症细胞组成。修复过程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于胶原无关。5-羟色胺、血管及张素、去甲肾上腺素促使作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平滑肌拮抗药抑制作用

修复:取决于受损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并受许多细胞因子及其他因素的调控。机制:1.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其他化学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2.信号转导系统放大信号向核内传递,刺激静止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3.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损伤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与分化,促进修复

细胞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动脉充血:局部组织、器官内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多,简称充血

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后果:是局部组织 1.水肿和渗出性出血 2.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3.间质纤维增生,最终形成淤血性硬化。

槟榔肝: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淤血、变

性相间,形成似槟榔样的红黄相间的条纹,状如摈榔的切面。

血栓形成: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形成的质块称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流凝固性增加。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结局:较大血栓约2周可完全机化,此时血栓与血管壁紧密黏着不脱落,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内部出现裂隙,新生内皮细胞长入覆盖于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吻合沟通,在被阻塞的血管内重建血流称为-----再通,栓子:可以是固态、液态、气体甚至是脂肪滴、空气、羊水和肿瘤细胞团。栓塞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其他。左心或体循环系统的栓子常见于:脑、脾、肾。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受阻、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分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分类:贫血性、出血性、败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发生于肺肠等具有双重性血液循环。发生条件:1.静脉阻塞,严重淤血 2.组织疏松,可以让血液聚集

心力衰竭细胞:淤血水肿主要发生于左心衰竭时,慢性肺淤血时,大量巨噬细胞渗出,进入肺泡腔,部分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将其分解,在胞浆形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称...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炎症

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为目的局部血管为

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增生。炎症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特别在急性炎症更为突出

渗出物:炎症反应时渗出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称为渗出液或渗出物

渗出的作用:炎性渗出对机体有利:1.稀释毒素,带入氧气营养物,带出有害物 2.渗出液中有抗体和补体,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 3.渗出成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限制病原菌扩散,使病灶局限,利于吞噬。也有害:4.可影响器官功能,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如渗出液影响肺换气,压压迫心脏,造成窒息。渗出液中大量纤维蛋白可吸收不良,发生机化粘连,如心包粘连影响舒缩功能。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过程中最具意义的细胞事件,过程:白细胞边集和附壁-白细胞黏着-白细胞游出和趋化作用

炎症介质:介导参与炎症过程的化学因子。包括外源性(如细菌及其产物)和内源性(来源于体液和细胞)

渗出性炎:分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浆液性炎:是浆浆液渗出为主的渗出性炎症。主要渗出为血清,好发于疏松结缔组织、皮肤、黏膜、浆膜(如胸膜、心包膜、腹膜)、滑膜。

纤维性炎:是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好发部位:1.黏膜,如白喉、细菌性痢疾,其渗出物的纤维蛋白与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组织及病原菌等混杂在黏膜表面可形成一层非白色膜状物(假膜),覆盖于粘膜上,故称---假膜性炎 2.浆膜,纤维性心包炎,其心包腔出现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心脏搏动下,被牵拉成绒毛状物,形成---绒毛心 3.发生于肺脏的纤维素性炎,形成大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的一种渗出性炎症。分: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

慢性炎症:基本特征是局部病变以增生为主,变质和渗出较轻,浸润的细胞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的慢性炎症细胞为主,以炎细胞为主造成的组织损伤反应和修复同时存在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特定部位的特殊形态特征: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肉芽肿性炎:局部炎症出现以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有上皮细胞聚集,淋巴细胞浸润,包绕形成的肉芽肿病灶,周围常有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分布。分类:感染性肉芽肿(典型结核结节、伤寒肉芽肿)、异物性肉芽肿。组成:上

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异物性多核巨细胞。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以炎症介质呈失控性释放为特征的全身性失控性炎症反应。多继发于严重创伤、感染、组织坏死和再灌注损伤,特征是以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呈失控性释放造成的全身反应状态。

炎症的血道传播,菌血症:血培养或瘀点涂片可见细菌。毒血症:血培养阴性,即找不到细菌。败血症:血培养可见细菌。脓毒血症:脓菌团栓塞引起全身多发性小脓肿

肿瘤

肿瘤: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分良性和恶性,恶性又称癌症。

肿瘤性增殖:是与机体不相适应、不协调、有害的细胞异常增殖,多数情况下呈现不可逆的、自主性增生。

肿瘤,肿瘤实质、肿瘤间质组成。

肿瘤实质: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通常根据肿瘤实质细胞的 1.形态来识别肿瘤的组织起源 2.判断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3.进行组织学诊断,确定肿瘤的良恶性。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组织与其起源组织的成熟细胞和组织存在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的大小反应了肿瘤的分化程度。

组织结构异型性:肿瘤空间排列方式上的异型性。因良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诊断良性肿瘤时主要依据组织结构的异型性。细胞核的异型性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致;细胞核体积较大,核质比例增大;可出现双核、多核、巨核或畸形核;胞质随蛋白质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器和细胞连接发育不良,游离核糖体增多。扩散是恶性肿瘤重要特征。

肿瘤生长方式:膨胀生长(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肿瘤异质性:指由单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亚克隆在侵袭力、生长速度、对激素、抗癌药、放疗的反应不均一性。

侵袭:恶性肿瘤不断浸润、破坏周边组织和器官过程,也称直接蔓延。

恶性肿瘤转移途径有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体腔(种植)转移。

淋巴道转移:恶性肿瘤侵入淋巴管后,聚集于边缘窦,继续增值发展为淋巴结内转移。

血道转移: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液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多见于肉瘤、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首先发生肝转移,如胃肠癌的肝转移。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脐。

肿瘤命名:良性在其组织起源名后加“瘤”,恶性: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癌”,来源腺体和导管上皮的称“腺癌”,来源间叶组织的称“肉瘤”(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等)

鳞状细胞癌:癌细胞成团状分布,形成癌巢,与间质界限清楚。

角化珠:高分化鳞癌的癌巢中,癌细胞间可见到细胞间桥,癌巢中央可见层状或团状角化物,称角化珠。

癌前病变:巨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病变,即这些病变长期存在并经演变可能转变为癌。常见癌前病变:1.粘膜白斑伴上皮非典型增生 2.子宫颈糜烂伴上皮非典型增生 3.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伴有上皮异型增生 4.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肉瘤 5.慢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伴有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伴有上皮非典型增生 8.肝硬化。

原位癌: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已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未浸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这一术语主要应用于上皮,包括被覆盖上皮和腺上皮。

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年龄性别。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的血浆胆固醇主要成分是LDL。HDL或HDL胆固醇具有动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胆固醇,因此HDL或HDL胆固醇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AS病理变化:主发于大中动脉,最好发腹主动脉,其次冠状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和脑底Willis环这些动脉分叉、分支开口、血管弯曲凸面为好发部位。病变分三期: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病变:1斑块内出血 2斑块破裂 3血栓形成 4钙化 5动脉瘤形成。

主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出,腹主动脉最重、胸主动脉次之、升主动脉最轻。动脉瘤破裂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是多种冠状动脉疾病的结果,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心机缺血氧机制原因: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心机耗氧量剧增。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因休息或服用硝酸脂制剂缓解消除。分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指性冠状动脉功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原因通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持续性痉挛。多发中老年,心电变化。类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常见部位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供血区,即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前内乳头肌)。并发症:乳头及功能失调和断裂、心脏破裂、室壁裂、附壁血栓形成、急性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纤维化: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性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性冠心病)。目前倾向于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

高血压病分良性高血压病和恶性高血压病。

良性高血压病:又称缓进型高血压病,发展分三期: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分细动脉硬化、肌型小动脉硬化、大动脉硬化)、内内脏病变期。

内脏病变期:1.分心脏病变:左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大,形成向心性肥大或离心性肥大;2.肾病变:可形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3.脑病变,有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其是豆状核区,是因为供血区域血液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成直角分出,管角较细)

恶性高血压:又称急进型高血压病,多见青壮年。病理变化:是坏死性细动脉炎和增生性细动脉硬化。

风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变最重,其次可累及关节、皮肤、血管等。病理变化:分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纤维化期或愈合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形成特性的风湿肉芽肿,也称阿少夫小体,具有病理学诊断仪uyi,提示有风湿活动。典型的阿少夫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风湿细胞体积大。风湿小体主要分布心肌间质小血管旁、心肌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心外膜、关节和血管等处少见,多为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多数较小肉眼难以察觉。

风湿病分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包炎如绒毛心)、风湿性关节炎、皮肤

病变(包括环形红斑、皮下结节)、风湿性动脉炎、风湿性脑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是风湿病最重要病变,主要累及心瓣膜引起心瓣膜炎,瓣膜病变以二尖瓣最多见,其余依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极少受累。风湿性心内膜炎急性期,病变瓣膜表面形成白色血栓称嗸生物,形成纤维增厚的斑块称McCallum斑

绒毛心:为心包膜的浆液纤维素性炎,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物在心脏搏动下,被牵拉成绒毛状物,附着在心包膜上所致。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又称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心瓣膜病---1.二尖瓣狭窄,左心室甚至轻度缩小,左房、右房、右室均肥大扩张,因而心脏呈“三大一小”。X线显示为倒置的“梨形心”。2.二尖瓣膜关闭不全时呈“球形心”。

3.主动脉狭窄时,心脏呈靴形。

阿少夫小体(风湿小体)风湿病的特征性表现,由纤维蛋白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多出现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

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病因致病力强的肺炎链球菌致病力弱的混合菌

年龄青壮年老弱病小

病变性质纤维素性炎以肺小叶为单位的化脓性炎炎症

病理变化肺泡--肺小叶,分期:充血性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消散期不分期

临床特点实质体征明显,咳铁锈色痰。可不治自愈,并发症少实质体征不明显,咳粘液脓痰,预后差,并发症多,有心力衰竭、肺脓肿、呼吸衰竭、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脓毒败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一组以慢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总称。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始于较大支气管,1.黏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 2.腺体增生、肥大及粘液腺化生 3.支气管壁其他组织的慢性炎性损伤。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喘。肺气肿: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肺组织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常为支气管和肺疾病的并发症。尤其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以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

大叶性肺炎咳血痰--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物,换气功能下降,出现发绀等缺氧症状及呼吸困难。以后渗出物中红细胞被巨噬吞噬、破坏,形成含铁血黄素混于痰。

病毒性肺炎基本病理变化是急性间质性肺炎。

SARS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脱屑性肺泡炎和支气管炎。肺泡腔内充满大量脱落和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渗出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水肿液,部分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相互融合呈合体状单核或多核细胞。

肺硅沉着症:简称肺硅(矽肺)基本病变是肺及肺门淋巴结内硅结节形成和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并发症--肺结核病、肺源性心胀病、肺部感染、肺气肿和自发性气胸。

红色肝样变期:大叶性肺炎发病后第3-4天,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

肺硅沉着症:因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SiO2的粉尘微粒沉着于肺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病变特点为硅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源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自身消化引起的慢性溃疡。

胃粘膜屏障破坏因素:HP感染为重要因素、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时间延长、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高钙血症等

消化性溃疡病理变化: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处,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cm

以内。溃疡底部分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层。瘢痕层中小动脉有血栓形成,影响局部供血,不利于愈合。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前壁或后壁,直径多在

1cm以内。

结局和并发症:愈合、出血、穿孔(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表现剧烈腹痛、板状腹,进而出现感染、休克)、幽门狭窄、癌变

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病理变化:1.肝细胞变性--水变性、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坏死、脂肪变性。2.肝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亚大块坏死。3.炎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也见少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4.干细胞再生与间质反应性增生。

急性肝炎:最常见,黄疸略重,弥漫性病变,点状坏死,肝大、肝区痛或压痛,大多半年内恢复。

慢性肝炎:纤维组织增生。轻度--点状坏死,点状坏死,肝小叶结构完整。中度--中度碎屑状坏死,大部分肝小叶结构完整。重度--重度碎屑状坏死和桥接坏死,肝小叶结构紊乱

急性重型肝炎:多见青壮年爆发型或电击型,肝V缩小M减轻,切面黄色、红褐色。病理联系:1.胆红质入血引起黄疸。2.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有出血倾向。3.肝功衰竭。

亚急性肝炎:大片肝细胞坏死,又有干细胞结节状坏死。

假小叶:肝硬化时

肝硬化: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干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种病变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小、变硬、变形引发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障碍,称肝硬化。原因:1.病毒性肝炎,(尤其乙丙型)是我国肝硬化主要原因,肝HBsAg阳性率高达76.7% 。2.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居高。

门脉性肝硬化:肉眼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大,质地正常或稍硬。后期V缩小,M减轻,由正常1500g减到1000g以下。肝硬度增加,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大小较一致,不超过1cm。切面见小结节周围纤维组织包绕。结节呈黄褐色(脂肪变)或黄绿色(淤胆)。肝小叶结构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为---

假小叶。门脉性肝硬化病理联系: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

1.门脉高压症---慢性肝淤血脾肿大,胃肠淤血、水肿,腹水,侧支循环形成(1.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出血

2.直肠静脉丛曲张

3.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2.肝功能不全----对激素的灭能作用减弱,出血性倾向,胆色素代谢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感性脑病(肝昏迷)。

3.结局---常见死因还有食管下段静脉丛破裂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合并肝癌及感染等。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基本病变:

变质性变化、渗出性变化、增生性变化。病理学分类:有弥漫性、局灶性、球性和节段性。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常突然出现血尿、蛋白尿、少尿,常伴有轻度水肿和高血压。重主要病理类型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学类型主要有:假膜性、膜增生性、系膜增生性、微小病变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轻微肾小球病变:轻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炎,临床特点: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症。

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小球炎,光镜下弥漫性基底膜增厚。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炎:病理变化--肾肿大,充血、被摸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光镜-系膜细胞、内皮细胞明显增生肿胀为主。免疫荧光-IgG和补体C3呈粗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特征是大量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主要病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外又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严重损伤,导致肾小囊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包括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或硬化新月体)。临床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

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堆积成层,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新月体常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感染途径--血源性感染、上行性感染。合并症--肾乳头坏死、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

IgA肾病: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特点为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IgA沉积,临床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肾功能衰竭主要原因之一。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化。残留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

神经系统

脑膜炎3种基本类型:化脓性脑膜炎(多为细菌引起)、淋巴细胞性脑膜炎(一般为病毒感染)和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和真菌引起)。病理变化:肉眼--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流行性乙脑: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理变化:肉眼--脑膜充血、脑实质水肿、脑回宽、脑沟窄,切面可见粟粒性或针尖大半透明软化灶,界限清楚。镜下--血管变化(扩张)和炎症反应(渗出性炎症)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软化灶形成 4.胶质细胞增生。

生殖系统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依据病变程度分三级:Ⅰ级,异性细胞局限于上皮的下1/3;Ⅱ级,异性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至2/3;Ⅲ级,增生的异性细胞超过全层的2/3,但未累及上皮全层。

子宫颈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黏膜上皮全层,但局限于上皮内,为突破基底膜。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CIN-Ⅰ,为Ⅰ级非典型增生;CIN-Ⅱ为Ⅱ级非典型增生;CIN-Ⅲ包括Ⅲ级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葡萄胎:肉眼-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半透明的薄壁水泡。镜下-1.绒毛因间质高度水肿增大 2.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或见少量无功能的毛细血管,内无红细胞 3.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细胞包括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不同比例存在,并有轻度异型性。滋养层为葡萄胎的最重要特征。

侵蚀性葡萄胎:为介于葡萄胎和绒毛上皮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镜下,滋养层细胞增生程度和异型性比良性葡萄胎显著。

绒毛癌:肉眼--癌结节大的可突入宫腔,常侵入深肌层,甚至穿过宫颈壁达到浆膜外。镜下

--1.瘤组织有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层和合体细胞滋养层两肿瘤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 2.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出血坏死,有时癌细胞大多坏死。3.癌细胞不行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这点和侵蚀性葡萄胎明显不同。

中职病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1级护理班病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 1、钠水潴留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 D球-管失平衡 E肾小球滤过障碍2、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球蛋白减少 B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 C血钠含量降低 D血钾浓度降低 E血浆清蛋白减少3、丝虫病导致下肢象皮肿的主要原因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D淋巴回流受阻 E蛋白质丢失过多4、最易发生心性水肿的心脏疾病 A冠心病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肺心病 D心肌炎 E二尖瓣狭窄 5、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水肿的主要原因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C滤过分数增高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E醛固酮分泌增加6、肾病综合征发生水肿的主要原因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受阻 E醛固酮分泌增加7、判断机体是否有水肿较理想的方法是 A是否有凹陷性水肿 B检查肾功能 C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D肉眼观察 E测量体重 8、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0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 C体温超过正常值1.00C D由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体温升高 E由体温调定点紊乱而引起体温升高 9、下列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中暑 B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 C妇女妊娠期体温升高 D流感导致体温升高 E甲亢病人体温升高 10、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原微生物 C恶性肿瘤 D大手术后 E类固醇代谢产物 11、输液反应出现发热大多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A变态反应 B外霉素污染 C内霉素污染 D真菌污染 E药物的毒性反应 12、高热骤退导致病人虚脱的主要原因是 A心肌损伤 B血压突然升高 C肾功能衰竭 D外周循环衰竭 E中枢调节功能紊乱 13、某患者持续发热3天,经酒精擦浴和注射安乃近后出现大汗淋漓,此时在护理上尤应注意什么? A防止酸中毒,检查pH B防止虚脱,监护血压变化 C防止热惊厥,采取安全护理措施 D防止负氮平衡E防止消化功能紊乱,饮食调养 14、某患者女性,16岁,发热一周,发热前两周又感冒病史。住院后测量体温:早晨38.00C,下午39.50C,睡前38.90C。请问该患者属于何种热型?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医学检验学考试题(带答案)

医学检验学考试题(带答案) 1、经治疗后,网织红细胞不升高的贫血是 A 蚕豆黄 B 营养不良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铁粒幼贫血 答案:C 2、关于红细胞比积的概念,哪个是错误的 A 红细胞比积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占容积的百分比 B 用温氏法测压积偏高,是由于仍存在3%的残留血浆量 C 毛细管高速离心法的正确性在于不存在残留血浆量 D 红细胞比积是一项相对值 答案:C 3、能够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检查项目是A.PT B.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C.D-二聚体测定 D.FDP定量测定 答案:C 4. 瑞特染色法中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 A.稀释染液以防着色太深 B.不改变细胞所带电荷,促进染色进行 C.增加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 D.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 答案:D 5、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 C.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 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 答案:D 6、检查蛲虫病首先方法是 A.粪便直接涂片法 B.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 C.肛门拭子法 D.粪便直接找成虫法 答案:C 7、下列何者不为脑脊髓液检查之适应症? A 脑膜炎 B 脑炎 C 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入侵 D 脑瘤合并脑压升高 答案:D 8.再次免疫应答的显著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诱导潜伏期长 B、抗体维持时间长 C、抗体滴度高 D、优势抗体为IgG 答案:A 9.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阴性时出现 A、血凝 B、血凝抑制 C、溶血 D、不溶血 答案:C 10. 过敏性气喘患者,下列何种免疫球蛋白会升高?

本科《病理学》作业

《病理学》作业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专升本) 一、名词解释: 变性坏死坏疽虎斑心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溃疡空洞机化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性神经瘤心衰细胞槟榔肝血栓形成栓塞栓子 炎症介质绒毛心脓肿溃疡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假瘤肉芽肿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假膜性炎肿瘤异型性非典型性增生转移角化珠癌前病变原位癌Virchow'sSignal node Krukenberg's tumor肿瘤得实质癌脐Aschoff body 枭眼细胞肺肉质变早期肺癌隐性肺癌矽结节革囊胃早期胃癌早期肝癌假小叶新月体结核球 颗粒性固缩肾Good Pasture综合征原位癌累及腺体Paget病肺原发综合症 树胶肿结核结节假结核结节嗜酸性脓肿干线型肝硬化R-S细胞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 二、比较题: 1、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2、比较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得不同点。 3、比较良、恶性肿瘤。 4、比较癌与肉瘤。 5、比较大、小叶性肺炎得异同点。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相同点急性渗出性炎,均可引起肺实变,均有细菌感染引起 发病年龄青壮年小儿与年老体弱者 病因肺炎球菌多种细菌 发病机制与机体变态反应有关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防御 基本病变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一个肺段至整个肺大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小叶为单

预后好,并发症少差,并发症多见 病变特点分四期,病变一致,无支气管病变灶状、多彩性、不一致性、有支气管病变临床特征咳铁锈色痰、实变体征咳粘液脓性痰、散在湿性啰音 并发症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心衰、呼衰、支气管扩张 6、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得异同点。 两种愈合基本过程就是一样得,均有出血、炎症等伤口早期反应、伤口收缩与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面整齐、无感染,经接合或黏合后对与严密得创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面不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得创口。故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 1。由于坏死组织多,或伴有感染,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 2。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大量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或边缘长出将伤口填平、 3.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瘢痕较大。 7、比较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在肉眼及镜下得不同。 门脉性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得区别包括:假小叶得大小、纤维间隔得厚薄、炎细胞浸润得轻重与肝细胞坏死得多少,但不包括肝内小血管改建、坏死后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二者得主要区别如下. 1、病因: 坏死后肝硬化就是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与某些无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大量坏死得直接后果。门脉性肝硬化就是肝脏疾病(包括普通病毒性肝炎)经慢性阶段演变形成、 2、肝功能损害: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迅速、严重、 3、病程坏死后肝硬化病程短、进展快;门脉性肝硬化进展缓慢、病程长,数年或十余年后进入肝硬化期。 4、肝脏大小:坏死后肝硬化得肝脏缩小明显,严重时肝脏不到正常肝脏得1/3。门脉性肝硬化得肝脏略大或缩小, 5、肝脏表面结节: 坏死后肝硬化得肝脏再生结节较大,触诊时肝脏表现凸凹不平,有时可触到大结节。门脉性肝硬化肝脏再生结节小而均匀,触诊时肝脏表面一般较平滑。 6、黄疸:坏死后肝硬化发生率高,门脉性肝硬化黄疸率较低、。 7、并发肝癌:坏死后肝硬化多于门脉性肝硬化. 8、预后: 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预后严重,病程进展快,多死于肝昏迷或肝肾功能衰竭。 1)门脉性肝硬化 镜下: (1)假小叶:正常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广泛↑+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水肿: 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 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 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 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 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 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 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 0.5~2mm。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

病理学综合试题重点

病理学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 1、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 A、核浓缩,核膜破裂,胞浆浓缩 B、核溶解,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C、核破裂,胞浆浓缩,胞核破裂 D、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E、核碎裂,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2、电镜下,肝细胞脂肪变的脂滴形成于 A、胞浆基质内 B、线粒体内 C、内质网内 D、高尔基体内 E、溶酶体内 3、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A、化生 B、机化 C、分化 D、再生 E、增生 4、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 A、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 D、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E、干性坏疽伴有感染 5、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 A、脂蛋白

B、类脂 C、胆固醇 D、脂褐素 E、中性脂肪 6、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 B、增生 C、萎缩 D、变性 E、化生 7、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B、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C、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D、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E、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8、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9、Ⅲ型梅毒发生的坏死 A、干酪样坏死 B、脂肪坏死 C、坏疽 D、纤维素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0、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脑、肠 B、肾、肠、脑 C、心、脾、肾 D、脾、心、肺 E、肾、心、肺 11、脂肪栓塞病人死亡原因常见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脑出血 E、心肌梗死 12、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 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 13、一患者主诉心悸气短,两下肢浮肿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肋缘下3cm,轻度压痛,AFP正常。患者的肝脏可能出现下列哪一种病变 A、肝细胞癌 B、慢性肝淤血 C、肝脂肪变性 D、慢性肝炎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发生气体栓塞 A、颈部外伤和手术 B、胸部外伤和手术

医学检验学考试题

医学检验学考试题 1、作网织红细胞计数,下列哪项注意事项是错误的B A 网织红细胞体积较大,常在血膜尾部和两侧较多 B 复染对网织红细胞计数影响不大,因此可用瑞氏染液进行复染 C 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见到网织红细胞数用百分数报告 D 可用绝对值来报告网织红细胞数即网织红细胞个/L 2、关于血细胞计数仪阈值的概念和测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 阈值即甄别器的参加电平 B 阈值越高,计数结果越高 C 最佳阈值是根据平坦段的中点决定的 D 最好红、白细胞计数取同一阈值 3. MCV以飞升(fL)为单位,1fL等于C A.10-9/L B.10-12/L C.10-15/L D.10-18/L 4、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可引起C A.白细胞分类值异常 B.血沉增快 C.使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增高 D.红细胞计数值偏低 5、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一般用三棱针或专用采血针 B.宜一人一针一管 C.针刺入皮肤深度以2~3mm为宜 D.如血流不畅可在刺处周围用力挤压 6、尿液检常一般须在多少时间内完成A A.2h B.6h C.8h D.12h 7、直肠癌病人出血,粪便颜色为:C A 蓝绿色 B 紫色 C 红色 D 黄色 8.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C A、超抗原 B、变应原 C、半抗原

9.免疫球蛋白A A、有抗体作用,但也可作为抗原 B、不能做抗原,只有保护作用 C、是抗原和球蛋白的产物 D、都是抗体 10. 艾滋病毒感染最简便的筛检方法为:C A 艾滋病毒之培养 B p24之检验 C 抗体之检测(ELISA) D CD4/CD8比率之测定 11.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D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12.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B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E.判定细菌的免疫性 13.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下列哪种原虫引发腹泻最常见C A、蓝氏贾第鞭毛虫 B、阿米虫 C、隐孢子虫 D、鞭虫 E、等孢子球虫 14.以何种凝集程度定为滴度C A、++++ B、+++ C、++ D、+ E、± 15.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A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E.破坏菌细胞壁的多糖骨架 16、心肌梗塞时,血清中下列哪项的活性升高?A A. LDH1 B.LDH2 C. LDH3

中医大16年6月考试病理学(本科)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述器官体积增大仅由肥大引起的是 A.哺乳期乳腺 B.功能亢进的甲状腺 C.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 D.妊娠期子宫 E.老年男性的前列腺体积增大 2.引起细胞脂肪变性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严重挤压 B.感染 C.中毒 D.缺氧 E.营养障碍 3.细动脉壁透明变性常见于 A.心、肝、肾、脑等处的细动脉 B.心、脾、肺、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C.肾、脑、脾、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D.肺、胰、脾、肠等处的细动脉 E.肾、脑、脾、心、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4.下列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 A.阿米巴病 B.化脓性细菌感染 C.脑软化 D.胰腺坏死 E.肾梗死 5.下列最常发生液化性坏死的器官是 A.肺 B.肝 C.心 D.肾 E.脑 6.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补的过程称为 A.再生 B.化生 C.机化 D.增生 E.以上均不是 7.毛细血管再生的最初改变是 A.内皮细胞分泌Ⅳ型胶原 B.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突起的幼芽 C.成纤维细胞分泌Ⅲ型胶原 D.内皮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 E.毛细血管管腔出现 8.关于肌组织的再生,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各种肌组织均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B.横纹肌组织损伤后可以完全再生 C.平滑肌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D.心肌细胞几乎无再生能力,损伤后多由瘢痕修复 E.心肌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9.完成瘢痕修复的物质基础是 A.成纤维细胞 B.肉芽组织 C.毛细血管网 D.纤维蛋白网架 E.炎性渗出物 10.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 A.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炎细胞 D.细胞外基质 E.成肌纤维细胞 11.伤口中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高出皮肤表面的原因是 A.年龄较大 B.全身营养不良 C.缺乏维生素C D.局部感染或异物 E.缺乏微量元素 12.感染性病变主要属于 A.炎症反应 B.损伤反应 C.超敏反应 D.免疫反应 E.应激反应 13.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在下列哪一类炎症中表现比较明显 A.中枢神经的急性炎症 B.体表的急性炎症 C.内脏的急性炎症 D.胸膜的急性炎症 E.体表和内脏的急性炎症 14.炎症时渗出的纤维蛋白是指下列哪种成分 A.弹力纤维 B.胶原纤维 C.网状纤维 D.纤维蛋白原 E.纤维蛋白多肽 15.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的管道是 A.窦 B.瘘

最新病理学期末考试卷

病理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 1、常见的一类病因() A、生物性因素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3 2、渗出液与漏出液在下列哪项无明显区别() A、蛋白量 B、细胞数 C、比重 D、凝固性 E、液体量 3、卡他性炎是指() A、粘膜的变质性炎 B、粘膜的渗出性炎 C、粘膜的增过性炎 D、浆膜的急性炎症 D、浆膜的慢性炎症 4、下列有关肺淤血的描述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包细血管扩张充血 B、肺泡腔内出现心里衰竭细胞 C、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 D、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 E、肺泡腔内出现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5、肠系膜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于() A、肺 B、脑 C、心 D、肝 E、肾 6、局部静脉淤血的病变特点有() (1)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2)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3)器官代谢旺盛,温度升高(4)器官代谢降低,功能低下(5)多见于生理状态下 A、(1)(3)(5) B、(2)(3)(4) C、(1)(2)(4) D、(3)(4)(5) 7、血栓形成后可能对机体的影响有() (1)止血(2)引起梗死(3)局部淤血(4)对机体无明显影响(5)引起慢性瓣膜病 A、(1)(2)(3)(4) B\(2)(3)(4)(5)C、(1)(3)(4)(5)D、(1)(2)(3)(4)(5) 8、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A、体液丢失的总量 B、电解质丢失的总量 C、细胞外液的总量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E、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9、引起高钾血症的最常见愿因是( ) A、急性酸中毒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大量使用含钾药物 D、输库存血过多 E、严重组织损伤 10、某男性患者,因暴饮暴食而腹泻3天,每天腹泻10余次,在附近卫生院静脉输入葡萄糖液,症状加重入院,就诊时患者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血压72150mmHg,脉搏数120次/分,血清Na+浓度120mmol/L,尿钠8mmol/L,该患者可能发生了()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盐中毒 11、下列那一项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持续呕吐 B、严重腹泻 C、结肠造瘘 D、肾功能衰竭 E、严重休克 12、PaCO2高于正常表明机体可能存在( ) (1)代谢性酸中毒(2)呼吸性酸中毒(3)代谢性碱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5)混合性酸中毒 A、(1)(2) B、(2)(3) C、(4)(5) D、(2)(5) 13、肿瘤异性性是指() A、肿瘤外观形态的差异性 B、肿瘤间质的多样性 C、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 D、肿瘤组织代谢上的差异性 E、肿瘤组织结构异常 14、癌前病变指的是( ) A、具有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 B、有癌变可能性的良性肿瘤 C、瘤样增生的良性病变 D、交界性肿瘤 E、良性肿瘤出现癌变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医学检验复习重点

医学检验复习重点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1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2. 普通培养基:含有细菌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血培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SS选择培养可选择所欲分离的细菌生长,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厌氧培养基加有还原性的物质,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不利于兼性厌氧菌的生长; 3. 药物敏感试的稀释法用来定量测定药物对被检菌的MIC和MBC; 4. 临床细菌学检验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5. WHO推荐梅毒血清学诊断的过筛试验是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WHO推荐梅毒血清学诊断的确证试验是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6. 大肠埃希氏菌在KIA上分解GLU和乳糖,产气、不产生H2S、在MIU 上,动力阳性,吲哚阳性,脲酶阴性,在IMVIC试验++--(加加减减); 7.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特点是:地方性、季节性、有些自然疫源性; 8. 我国流行广泛开展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是:血吸虫、疟疾、黑热病、钩虫、丝虫病; 9. 检查微丝蚴制作厚血膜时应注意:应在晚上九点钟以后采血、取三大滴血、应自然风干、血检季节应以夏季或气候温暖时为宜; 10. 可致腹泻的原虫是:结肠小袋纤毛虫、人毛滴虫、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11. 瑞特染料的质量可采用吸光度比值(RA)来作为瑞特染料的质量规格,当瑞特染料成熟时,其RA值应接近于1.3; 12. 消化道肿瘤与消化道溃疡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主要区别在:阳性持续的时间; 13.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14. 脑脊液中IgM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15. 精子形态异常超过30%时为不正常,可影响受孕; 16. 胆固醇结晶可存在于:胆汁、胸膜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粪便中; 17. 血浆中能使血沉减慢的物质有白蛋白和卵磷脂; 18. 沉淀反应第一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19.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的实验有:肥达氏试验、外斐试验、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20.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临床是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体。 1.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2. 待测孔最后显示的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呈正相关的是: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 3. HbF检查,2周岁后正确值是小于2.5%; 4. 正常人红细胞内没有:HbH和HbS; 5. 在正常凝血过程中,可形的复合体的有:A:III、VIIa和Ca2+;B:IXa、VIIIa、磷脂和Ca2+; C:Xa、Va、磷脂和Ca2+;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E ) A.肠系膜动脉 B.门静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E、肺动脉 2、下列哪些器官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B ) A.心、肝 B.心、脑 C.心、肺 D.肺、肠E、脾、肾 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 E ) A.常形成肿块 B.生长旺盛 C.相对无限制生长 D.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E、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 4、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 C ) A.肿瘤生长方式 B.肿瘤的生长速度 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D.肿瘤是否转移E、肿瘤的阻滞结构 5、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C ) A.细动脉玻璃样变 B.中层动脉硬化 C.大动脉粥样硬化 D.中动脉粥样硬化E、微动脉粥样硬化 6、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C ) A.脾大 B.腹水 C.肝掌 D.“海蛇头”现象E、消化不良 7、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A ) A.外上象限 B.外下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E、乳头部

8、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C ) A.脑 B.肝 C.肺 D.骨E、肾上腺 9、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形成桥接坏死见于( C )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度肝炎 D.急性普通型肝炎E、慢性轻度肝炎 10、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C ) A.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钾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钠血症E、高钠血症 11、低钾血症可出现( B ) A.反常性碱性尿 B.反常性酸性尿 C.中性尿 D.酸性尿E、碱性尿 12、缺氧、中毒、感染等引起水肿主要因为( D ) A.钠水潴留 B.毛细血管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淋巴回流障碍 13、水肿和水中毒的相同点是( B ) A.低钠血症 B.细胞外液增加 C.细胞内液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E、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14、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C ) A.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B.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碳氧血红蛋白化验阳性 D.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 E、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小于7g/dl

病理学考试重点二问答

问答题: 一,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作用和结局。 概念: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组成: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组成。 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陷;机化或包裹坏死细胞,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二,血栓的相关问题。 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凝血因子Ⅶ和血小板,启动内源凝血过程,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激活外源凝血过程。 ②血流状态改变:血流减慢或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 ③血液凝固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所引起。类型:①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室内以及动脉内或静脉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形成延续性血栓头部。 ②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③红色血栓:为阻塞性血栓,主要见于静脉。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局部血流停止导致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延续性血栓尾部,并可沿血流方向即朝向心脏延伸。 ④: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脱落。 影响:阻塞血管;栓塞;栓塞;心脏膜病;出血。 三,渗出的意义。 防御作用:稀释和中和毒素;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渗出物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交织网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纤维素网可称为修复的支架;渗出物中有的成分有利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不利影响:过多的渗出物有压迫和阻塞的作用;纤维素吸收不良反应可发生机体粘膜作用。四,炎症的常见问题。 炎症介质的来源及其主要作用: 炎症介质可来自细胞,也可来自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有利于炎性渗出,并具有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有的炎症介质还可引起发热、致痛、组织损伤等。 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急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病理特点一般以渗出为主,可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坏死,增生反应较轻;慢性炎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一开始即为慢性经过,病程长,病理特点以增生为主,而渗出和变质性变化一般较轻。 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①,浆液性炎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点; ②,纤维蛋白性炎症,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点; ③,化脓性炎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晨读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④,出血性炎症,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 化脓性炎症的类型,各自的特点: ①,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②,蜂窝织炎,为弥漫性化脓性炎,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常发生于疏松的组织内; ③,表面化脓和积脓,前者系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脓液向其表面渗出,后者系浆膜腔或空腔器官的化脓性炎,脓液积存子腔内不易排出。 肉芽肿性炎的定义,分类和各自形态特点: 肉芽肿炎症即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常见类型有: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病原体引起,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其中巨噬细胞能转化为上皮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②,义务肉芽肿,由各种异物引起,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形成结节状病灶,即在异物周围形成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绕成结节状病灶。 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验证过程是损伤和抗损伤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总体上变现出防御为主的反应。机体通过炎性出血和渗出反应,局限和消灭致炎因子、稀释与中和毒素、清除异常物质,并通过增生修复损伤的组织,这些对机体都是有利的。但是致炎因子可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渗出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影响功能,这些对机体都是不利的。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 五,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恶性肿瘤多,可见病理核分裂现象;良性肿瘤少。 生长速度:恶性肿瘤快;良性肿瘤慢。 继发改变:恶性肿瘤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良性肿瘤少见。 转移:恶性肿瘤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 复发:恶性肿瘤易复发;良性肿瘤不复发或少见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较大,破坏原发部位或转移部位的组织出血性坏死,合并感染,恶病质;良性肿瘤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 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①,血脂异常;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⑤,遗传,年 龄,性别,体重,感染等其他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①,脂质因素;②,内皮细胞损伤;③,单核-巨噬细胞作用;④,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大的病变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泡沫细胞积聚内膜下形成脂纹,刺激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斑块,最后,泡沫细胞坏死释放脂质而形成粥样斑块。 七,门脉性肝硬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①,慢性酒精中毒;②,病毒性肝炎;③,营养缺乏;④,中毒。 病理变化:肉眼: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肝体积明显缩小,质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周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或间隔所包绕。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中的干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或坏死,再生肝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并常出现双核。 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原因:肝小叶结构破坏,血管减少,肝窦闭塞,中央静脉玻璃样变及管腔闭塞,导致门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假小叶形成,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压迫小叶下静脉,使其扭曲、闭塞,肝窦内的血液流出受阻;门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形成异常的吻合支,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液流入肝静脉。 肝功能不全,原因:肝实质细胞长期反复破坏的结果。 八,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肉眼弥漫性轻度至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而色较红,固称大红肾。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使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淀物。 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 九,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慢性肾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量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而功能丧失,少量肾单位代偿性肥大,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显微组织增生,细、小动脉硬化,肉眼观察形成继发性颗粒型固缩肾。 临床变现:慢性肾炎综合症。 十,心肌梗死。 概念: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原因: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类型: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种,区域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一般梗死后六小时才能看到肉眼变化;光镜下,梗死灶边缘的心机纤维呈波浪状和肌质不均,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呈早期凝固性坏死。24~72小时后,梗死灶呈伴有污点的苍白色,有时充血明显;光镜下,整个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3~7天,梗死灶变软,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光镜下,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胞浆内出现颗粒及不规则横带(收缩带),在梗死灶周围边带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梗死区开始机化,间质水肿,常见出血。 并发症:心脏破裂,较少见;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 十一,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甲型、戊型肝炎多经过粪—口传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经过输血、注射、密切接触传播。 基本病变:①,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坏死变现为嗜酸性坏死、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片样坏死、桥接坏死。②,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临床病理类型: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十二,比较流脑和乙脑。 病原体:流脑,脑膜炎双球菌;乙脑,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途径:流脑,呼吸道传播;乙脑,蚊虫传播。 流行季节:流脑,冬春;乙脑,夏秋。 病变性质:流脑,化脓性炎;乙脑,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流脑,蛛网膜下腔大量灰黄色脓液,脑回、脑沟模糊。镜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乙脑,主要累计大脑灰质和神经核团。大脑皮质和基底节、视丘最为严重。严重病例受累脑组织可见粟粒大小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胶纸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细胞袖套状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流脑,高热、头痛、呕吐、颈直强;脑脊液浑浊,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可查到病原体;乙脑,高热、头痛、昏迷;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脑脊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增多。 预后:流脑,绝大多数可治愈。少数严重病例引起死亡。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积水、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乙脑,大部分病例可治愈。病情重者可发生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 十三,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原发性,初次;继发性,再次。 易感人群:原发性,儿童;继发性,成人。 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和致敏性:原发性,无;继发性,有。 病变起始部位:原发性,上叶肺下部,下叶肺上部,近肺膜处;继发性,肺尖部。 病理特征:原发性,原发综合症;继发性,病变复杂、新旧病灶交替,较局限。 主要病变特点:原发性,以渗出、坏死为主;继发性,以增生、坏死为主。 主要传播途径:原发性,淋巴道或血道为主;继发性,支气管播散至肺内为主。 病程:原发性,短(急性经过),大多自愈;继发性,长(慢性过程),需治疗。 十四,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大叶性肺炎,肺炎球菌;小叶性肺炎,多种细菌,常见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小叶性肺炎,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大叶性肺炎,急性纤维蛋白性炎症;小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范围:大叶性肺炎,一般发生在单肺侧,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小叶性肺炎,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小叶性病灶,大小不一,病变多发,散在两肺。 结局:大叶性肺炎,绝大多数痊愈;小叶性肺炎,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常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十五,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 炎症性质:肾小球肾炎,变态反应性;肾盂肾炎,化脓性。 病因:肾小球肾炎,多种抗原;肾盂肾炎,细菌。 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为主,也可下行性感染。 病变特点: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肾盂肾炎,肾盂肾间质化脓,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变现: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盂肾炎,高烧、寒战、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血尿。 结局:肾小球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肾盂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十六,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归。 基本病变:①,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渗出的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②,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围绕中央的干酪样坏死,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③,变质为主的病变病灶呈淡黄色、易碎的干酪样坏死。以上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 转归:转向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医学检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

医学检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 1、产生双溶血环的细菌是? 答案:产气荚膜 2、血培养常被污染的细菌是? 答案:表葡 3、维生素D3羟化在哪个部位进行? 答案:肝 4、甾体激素的前体物质是什么? 答案:胆固醇 5、下列哪种激素不含酪氨酸? 答案:皮质醇 6、Z分图是指? 答案:测定值减平均数除以标准差 7、VitD3的H来自哪里? 答案:COOH 8、流感嗜血杆菌在培养时要加入X因子,X因子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X因子是HB的一种血红素及其衍生物,是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的辅基9、5q-是指? 答案:5号染色体丢失 10、对同一标本多次测定的平均数减去真值所产生的误差是什么误差?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随即误差D操作误差 答案:D 11、PH值不能破坏蛋白质的哪一级结构?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空间结构 答案:A 12、尿素是什么的终产物? 答案:氨基酸 13、下列哪种白血病不含HLA? A M1 B M2 C M3 D M4 EM5 答案:C 14、再障常累积的部位是? A胸骨B胫骨C髂骨D腓骨E肋骨 答案:C 15、血小板一天的波动在多少范围内? A0.05 B0.1 C0.15 D0.2 E0.3 答案:B 16、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增高到多少? A8 B12 C18 D20 E25 答案:D 17、新生儿在出生多少天后中性粒和淋巴大至相等? A7-14 B10 C14-21 D15 E6-9 答案:E 18、质控阶限是指?

答案:标准差的倍数 19、下列属于免疫炎症的是? 答案:免疫因素 20、霍乱弧菌菌落在培养基中是什么颜色? 答案:白色半透明 21、LDH由几个亚单位组成? A1 B2 C3 D4 E5 答案:B 22、多发性骨髓瘤最少见的是? AIGA BIGM CIGD DIGG EIGE 答案:E 23、ADA增高常见下列哪种积液? A化脓B结核C病毒 答案:B 24、时间荧光测定的测定的是? A短寿荧光B长寿和短荧光C长寿荧光D偏振光E激光答案:C 25、化学发光所用的标记物是什么? 答:案鲁咪诺 26、骨髓像相同而血像不同的是? 答案:再障和PNH 27、常与AIDS并发感染的寄生虫是? 答案:隐孢子虫 28、骨髓增生低下的是? 答案:PHN 29、网织红细胞计数常计数多少个细胞? 答案:1000 30、肝内占位性病变一列酶增高的是? AAST BALT CALP Dr-GT 答案:C 31、下列属于浅表真菌的? 答案:铁锈小孢子虫 32、抗原抗体反应作用力最大的是? 答案:疏水作用力 33、不能被0.2mmol/l巯基乙醇破坏的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答案:C 34、冷凝集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答案:C 35、婴儿红细胞上的A B抗原较成人? A少B多C一样D不确定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