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7复习过程

《邓稼先》导学案7复习过程
《邓稼先》导学案7复习过程

总第课时 11.邓稼先(一)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深入阅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馈,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质疑拓展,4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分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

(一)资料助读

1.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导形式,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最常见的类型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筹划()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 )殷红()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汉字。

yùn 育仰mù shǔ名 zhì友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2)指小心谨慎,不辞辛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邓稼先,著名家,是中国的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奖章。

5.本文是一篇通讯。这种文体要求能真实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以叙述为主,也可结合;

时间要求不像那么及时。

6.这篇文章的形式奇特,采用小标题,分为六部分,请你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 A.用文段的中心句; 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C.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

【我的疑问】(结合“学习目标”提问):

【合作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或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思考邓稼先“奇”在何处。

【拓展延伸】

欣赏《中国男儿》原始版本,然后写下你的阅读感触。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

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感触:

【课堂总结】(画出本课时的思维导图)

【学后反思】

总第课时 11 邓稼先(二)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板块”并列式的结构形式。

2.学习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长短句交错使用的语言特色。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馈,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质疑拓展,4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分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

(一)资料助读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做“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二)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填空:

①本文运用小标题,采用了的并列结构形式,将看似形式分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集中表现主题。

②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更加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句式多变,有的句式十分工整,有的长短句交错使用,请从文中找出例句并用笔标识出来。

3.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贡献的科学家?请搜集有关事例。

【我的疑问】(结合“学习目标”提问):

【合作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第四部分最后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拓展延伸】邓稼先的悼念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课堂总结】(画出本课时的思维导图)

【学后反思】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讲解学习

《邓稼先》导学案(含 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

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完整版)《邓稼先》导学案与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与答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前预习】 1、本文背景及作者情况: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 年9 月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 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 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 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年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 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杨振宁,1922 年9 月22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 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 情。 2、生字词: 邓稼ji a先元勋x un至死不懈xi 0鞠j 口躬尽瘁cu i选聘p in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páng 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选聘.pìn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妇孺.皆知rú殷.红yān 宰.割zǎi 筹.划choǔ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层出不穷: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

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

邓稼先知识梳理含答案

1、邓稼先 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 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 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 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 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 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邓稼先》导学案7复习过程

总第课时 11.邓稼先(一)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深入阅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馈,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质疑拓展,4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分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 (一)资料助读 1.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导形式,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最常见的类型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筹划()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 )殷红()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汉字。 yùn 育仰mù shǔ名 zhì友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2)指小心谨慎,不辞辛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邓稼先,著名家,是中国的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奖章。 5.本文是一篇通讯。这种文体要求能真实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以叙述为主,也可结合;

邓稼先 精品教学案

邓稼先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彷徨_____;鲜为人知_____;锋芒毕露_____;选聘_____ 元勋_____;鞠躬尽瘁_____;妇孺皆知_____;殷红_____ 宰割_____;筹划_____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_____;鲜为人知:_____ 当之无愧:_____;马革裹尸:_____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___;家喻户晓:_____ 截然不同:_____;层出不穷:_____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

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7邓稼先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7课《邓稼先》 编制人:刘金英复核人:使用日期:2013.3. 编号:07 今日名言: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对联集锦》 【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通过组员间的合作与交流,把握文章脉络,提高综合分析与感悟归纳的能力。(重点) 3.体会邓稼先献身科学的执著精神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 【学习导航】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素养训练】古诗赏析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一)助读材料: 1.“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作者: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初读课文 1.我的词库:(本文篇幅长,重点词语不少于20个)你注意到这些字词了吗?殷红殷切宰割颤抖元勋彷徨 开拓奠基鞠躬尽瘁热泪盈眶 妇孺皆知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合作交流,尝试提升】再读文本,突破重点难点:

(完整版)《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 3.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受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事迹,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惨痛的历史(幻灯片展示图片)。1964年,随着中国大地上的一声巨响,“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原子弹爆炸视频)在这背后,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字词识记 读一读,写一写 邓稼先宰割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说服热泪满眶马革裹尸平沙无垠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殷红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惘,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伟岸人格7 邓稼先习题精选第二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伟岸人格7 邓稼先习 题精选第二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 开的。 C、今年初海鲜市场燃气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噗哧一声笑起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īī年。(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1ī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 怕要出惨案。(表示特定称谓)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表示直接引用) D、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表示突出强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鲜为人知(新鲜) B、家喻户晓(说明)至死不懈(松懈)死而后已(停止) C、当之无愧(愧疚)截然不同(截止)锋芒毕露(全、都) D、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马革裹尸(皮)知人之明(眼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从列车广播员的广播中,听到沿途将要经过的一些城市,这当中就有大连市。 B、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 速奔赴灾区。 C、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D、他本来可以冲上去的,但一片弹片正中咽喉,他没能看到胜利便倒下了。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邓稼先》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资料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

邓稼先的那些事迹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求学报国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久,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毅然回国

《邓稼先》导学案(学生)

教学导学案(学生用) 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人:执教者:编写日期:2014-3-19课题11邓稼先课型预习+展示 导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导学 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邓稼先的品格与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导学 用具 课后 思考 【导入课题】 你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朋友一起感 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自主预习案】 【自主学习指导】 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邓稼先。 3、掌握生字词。 2、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 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 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 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 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 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 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 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 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一.学生自主学习 (一)积累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邓稼先___元勋____至死不懈___鞠躬尽瘁___选聘___ 无垠___殷红____彷徨____鲜为人知___锋芒毕露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ǜn___育妇rú__皆知 马革guǒ___尸céng___出不穷家yǜ___户晓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11《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11邓稼先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鲜(xiǎn)为人知鞠(jū)躬尽瘁(cuì)孕(yùn)育罗布泊(pō)黯(àn)曛(xūn)铤(tǐng)邓稼(jià)先至死不懈(xiè)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元勋:立大功的人。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2020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邓稼先 学案及答案

1 邓稼先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背景资料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 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 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 嫣.红挚.友彷徨 ..罗布泊.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马革裹.尸 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署名: 奠基:开拓: 元勋:仰慕: 孕育:无垠.: 筹划:嫣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邓稼先》导学案及练习题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自学指导(一)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元勋.( xūn ) 鲜.为人知( xiān ) 孕.育( yùn ) 谣.言( yáo ) 昼.夜( zhòu )鞠躬尽瘁.( cuī ) 罗布泊.( pō ) 曛.( xūn ) 选聘.(pìn )至死不懈.( xiè ) 邓稼.先( jià ) 铤.( tǐng ) 殷.红( yān )妇孺.皆知( rú)无垠.( yín )萦.带( yíng )2.根据解释写下面的词语。 (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 ( 当之无愧 ):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 鞠躬尽瘁 ):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 截然不同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第二课时 二、自学指导 (一)深层探究 1. 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 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 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 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邓稼先 导学案(教师版)

邓稼先导学案 (教师版)(2018.3)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理解文章在继续、理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 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2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获奖无数。著作有《选集与后记》《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关于“两弹一星” 2、“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全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开始挺直了腰板。 【自主学习】 1、注音 氢弹.()懈怠.()癌.症()开拓.() 孕.育()聘.()无垠.()难堪.() 兽铤.()挚.友()日曛.()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马革裹.尸()彷.徨() 答案:dàn dài ái tuò yùn pìn yín kān tǐng zhì xūn rú xiǎn gé páng 2、解词 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②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③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毕,完全。 ④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喻,明白。晓,知道。 ⑤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马革,马皮。 ⑥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⑦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指界线极为分明的样子。 ⑧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孩子都知道。 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⑩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合作探究】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邓稼先》导学案

鲁教版初二语文《邓稼先》导学案(第一课时)序号:3 主备人:董宁宁教研组长:李崇月时间:2010、9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朗读课文,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gàn)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时的批注。注意一些词的读音及含义。(除了下面的词语外,你还可以把自己找出的生字词写在下面,通过工具书解决。) 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殷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革裹尸 二、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在文中找出直接评价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2、从上面相关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投入吧!) 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给你一个机会,亮出你的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三、朗读舞台(读一读,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将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邓稼先感情的文段读给大家听! 四、巩固提升(要相信自己能完成的很好哦!) 必做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后面的四个成语。 热泪盈眶.()可歌可泣.()鞠躬尽瘁.()彷徨 ..() 选聘.()驰骋.()殷.红()殷.切()鲜.红()鲜.为人知()鲜为人知: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层出不穷: 2、全文通过小标题的形式共分成部分,除了第一部分展示背景,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外,其他部分或者叙写了关于主人公的主要事迹,或者对他进行了真诚的评价,你能将其他几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吗? 3、通过学习,你觉得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选做题 4、查资料,了解邓稼先和杨振宁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以及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 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