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版)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__ 家长签名 _________ 日期 ___

课题: 18 将相和

学习目标 :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 3 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 的 爱国思想

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

1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 情感法 探讨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司马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 、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请把每个生字组词写拼音。

2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 、想一想:“将”“相”分别指谁?

4 、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016 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

老师

5 、预习《资料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 、读准下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抄写

2 遍。

赵王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能耐诸位击缶

鼓瑟推辞拒绝胆怯和氏璧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理直气壮无价之宝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2 、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j íy ǔn nuòdǎn qi èj ùjuég ǔ s è

( ) () () ( ) ()

zh ū w èi h éshìb ìzhào gu ó f ùjīng q ǐng zu ì

( ) () ()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将”和“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

3 、质疑激趣: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又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你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吗?

2 、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交流。

3 、找找看, 从哪段可以看出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不和?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战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过渡:同学们想想看,蔺相如仅仅是靠的一张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4 、理清课文的脉络: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三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

第一个故事(

1—10自然段)

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二个故事(

11—15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5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武将廉颇,

相”指的是宰相蔺相如,“和”的

意思是和好的意思,课文主要讲的是课文通过三个

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三、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 、学习要求:(1)仔细、快速地读课文1--10 自然段,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2)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蔺相如有哪些性格特点?

2 、全班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负荆请罪: 本文指廉颇背着荆条来向蔺相如请罪。

5 、读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想一想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说。然后写下来。

答:因为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硬去夺和氏璧不仅失礼,且秦王的护卫也会来阻拦。而要是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秦王不仅不会承认,还会被反咬一口说自己无理取闹。借故因和氏璧有瑕疵而自自然然拿在手中这样是最稳妥的。

6 、赏析重点句:

○1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体现人物特点:蔺相如抓住秦王特别喜欢和氏璧这一心理,威胁、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他的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2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体现人物特点:说明蔺相如足智多谋,办事果断,不怕危险,显然是胸有成竹。

7 、读了文段,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答: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四、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认读并听写下列词语。

2 、回顾课文讲的三个故事。

3 、复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

二、自主学习“渑池之会”

1 、复习学习方法。第一步:初读故事,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细读故事,从重点词句入手,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和步骤小组合作学习11--14 自然段。

3 、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完成表格

)赏析: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

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体现人物特点: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映了他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毅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3)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国家尊严)

(4)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廉颇已在边境做好了准备)

(5)思考:“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

(赵国占了上风。因为:1. 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2.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3. 要求对方的方法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三、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 、小组合作学习第15--18 自然段,画出描写蔺相如、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

2 、全班交流:

(1)蔺相如: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这是蔺相如说明避着廉颇的原因。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2)廉颇: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 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嘴”指嘴巴。不是的,蔺相如靠的是机智、胆识以及勇气。

○2 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是一个骁勇善战且计较个人名利、居功自傲的人。

○3 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坦诚、直率、知错就改的人。

○4 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廉颇觉得蔺相如说得有道理,大敌当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

四、课堂小表演

1 、毛遂自荐,上台表演期中一则小故事。

2 、引导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对表演进行评价,是否星神兼备。

五、深入探究,总结提高

1 、深入探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矛盾才有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负荆请罪”是结果。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将相和的故事。

2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

3 、畅所欲言:说说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小结

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同学们,建议你去读一读《史记》,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语文学评》18 课。

2 、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勇敢机智

蔺相如渑池之会:不畏强暴、勇于斗争18 将相和负荆请罪:团结忍让

渑池之会:知己知彼

廉颇

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2016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老师版)主备人:审核人: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 18 将相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案方法:情感法探讨交流法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司马迁的相关资料 教案时间:2课时 教案过程: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请把每个生字组词写拼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想一想:“将”“相”分别指谁? 4、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5、预习《资料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抄写2遍。 赵王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能耐诸位击缶 鼓瑟推辞拒绝胆怯和氏璧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理直气壮无价之宝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2、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yǔn nuòdǎn qièjù jué gǔ sè ( ) ( ) ( ) ( ) ( ) zhū wèi hé shì bì zhào guó fù jīng qǐng zuì ( ) ( ) ( ) (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 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 一下。 2、板书课题,解释题意:“将”和“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 3、质疑激趣: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又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你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 的内容吗?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版)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__ 家长签名 _________ 日期 ___ 课题: 18 将相和 学习目标 :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 3 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 的 爱国思想 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 1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 情感法 探讨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司马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 、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请把每个生字组词写拼音。 2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 、想一想:“将”“相”分别指谁? 4 、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016 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 案 老师

5 、预习《资料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 、读准下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抄写 2 遍。 赵王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能耐诸位击缶 鼓瑟推辞拒绝胆怯和氏璧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理直气壮无价之宝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2 、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j íy ǔn nuòdǎn qi èj ùjuég ǔ s è ( ) () () ( ) () zh ū w èi h éshìb ìzhào gu ó f ùjīng q ǐng zu ì ( ) () ()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将”和“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 3 、质疑激趣: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又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将相和 导学案

18、《将相和》学讲稿 在中国古代有一段重要的时期,叫战国时期,距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当时,我们中原大地上有七个有名的国家:秦、赵、魏、楚、齐、韩、燕。这些国家之间连年战争,特别是被称为“土狼之国”的秦国,今天拉拢这个国家打那个国家,明天拉拢那个国家打这个国家,“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战国时期。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1、读课题,题目中的“将”指的是,“相”指的是,“和”的意思是 “将相和”的意思是 2、读一读资料袋,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3、读一读,写一写。 赵王、和氏璧、召开、允诺、胆怯、鼓瑟、拒绝、诸位、侮辱、上大夫、击缶、理屈、无价之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理直气壮、同心协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4、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下面的词语。 无价之宝 理屈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理直气壮 绝口不提 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推辞 缶 二、小组合作,感知大意。 1、分段读文,互相倾听,注意指出问题。 2、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几个小故事,尝试着给每个小故事起一个名字,并说说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全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二课时 一、研读故事,探究人物形象。 1、完璧归赵 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使秦国的,他怎样与秦王一步步展开斗争的,结果如何?标画出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说说自己的体会。 2、渑池之会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凭什么敢和秦王“拼”,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3、负荆请罪 同学们,你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立即负荆请罪,你对廉颇有了怎样的认识?

18、将相和导学案 (2) (1)

南河镇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学科语文年级五主备人张玲执教人_张玲_学习内容18、将相和课时二课时课型预习、反馈、展示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能耐、堵住、和氏璧、无价之宝、理志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1、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2、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板书课题:18将相和【我会自学】 1、学生简要介绍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 2、学生齐读题目,并释题。 学习目标: 1、“将”与“相”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会么曾经不和?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小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3、讨论交流。 4、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18将相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写“赵、璧”等9个生字,会认“璧、诺”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允诺”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及反思 不理解的词语作标记! 学习流程: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20分钟) 1、读课题:题目中“将”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2、读一读“资料袋”批画知识点。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3、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 4、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读读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三.合作与探究(10分钟)。 1、互相读字词、合作读课文并对子交流自主学习环节中不懂的问题。 2、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和《》。 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在小组内交流。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4.完成课后第四题。 四. 达标测评:8分钟 1.指名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 3.抽读课文 五、整理导学案(红笔完善,批改)1分钟 了解时代背景 1.战国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 2.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我能通过读、议、演等形式感受人物形象。(重点) 2. 我能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 学法指导及反思 最好用上关联词语! 蔺相如、廉颇后来怎样了?还想知道《史记》中其它精彩故事吗?课外找来读读吧 要演出人物的特点呀!

《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价之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相关链接】 1. 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用毕生的经历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2. 历史背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故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有七个, 即秦、楚、燕、韩、赵、魏、齐,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其中最强大的一个。 一、自主学习 1.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学习课文中的字词。 (1)辨字组词。 赵()壁()瑟()距()猪() 赴()璧()琴()拒()诸() (2)读下面的词语,在小组里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高头大马 完璧归赵绝口不提负荆请罪理屈词穷 (3)思考:课文中的将相各指的是谁?课文是由那几个小故事组成的?给每个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课文中的“将”是指,“相”是指。我给课文中的故事加的小标题分别是: 、和。 二、合作学习 精读课文,共同探究。 2. 人物扫描,捕捉形象。

(1)我喜欢第页“”句至“”。因为所以。 (2)我喜欢课文“”,这段的表达方法,因为,所以。 (3)我喜欢课文中这个人物,因为所以。 4.才艺展示,加深理解。 我们是第小组的同学,下面由我们为大家表演故事“”。5.德育链接,畅谈收获。 三、用中学习 1.读拼音写汉字。 Zhào jíxìng zhào chéng nuòdǎn qiè ( ) ( ) ( ) ( ) Qín sèjīng tiáo zhūwèi héshìbì ( ) ( ) ( ) ( ) 2.成语填空。 完()归赵同心()力理直气() ()口不提负()请罪理()词穷 ()无不克战无不()无()之宝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2)因回避而不说话。() 3)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到,失去信用。() 4)理亏。() 5)比喻物归原主。() 4.填空。 1)《将相和》这篇课文选自的纪传体史书——《》。 这部书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之为“,”。 2)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是为了侮辱赵王。蔺相如机智勇敢地 逼着秦王,因而为赵王挽回了面子,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3)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实质上是由于廉 颇,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 实际上是源于。 【语文天地】 1. 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关的成语。 廉颇——()蔺相如——()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将相和_人教新课标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自信、有勇有谋的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 1.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典名著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选自古典名著《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将相和》。 2、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 3、故事发生在距今2400多年前,在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当时的主要国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战国七雄”。 (明确位置)秦国、赵国。当时在七雄中,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自主预习】 一、先自己认读词语,然后在小组内检查。 和氏璧召集商议允诺胆怯推辞鼓瑟隆重乘机击缶 诸位拒绝完璧归赵渑池会见无价之宝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理直气壮蔺相如 二、(有请今天的书法小老师)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本课难写的字是

__________,请大家跟我一起书写 三、词义理解,可以试着这么解释: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理解了_____ ___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还有哪个同学有不理解的词语,想跟我们交流。 四、疏通课文主要内容: 读完课文,我理解了课题的意思:题目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我知道这篇课文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讲述将相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你读到什么地方,觉得将相要不和了?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试着用横线划线来。 2、细读这段话,思考:导致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3、廉颇是怎么做到上卿的? 他认为蔺相如是靠什么做到上卿的? 此时的廉颇对蔺相如的态度是什么?

《将相和》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完璧归赵”。(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1、读第五组“导读”,我知道了本组的主题是( ),要求是( ) 我读过名著: 2、读课题:题目中“将”指( );“相”又是指( );“和”的意思是( );“将相和”的意思是:( ) 3、读一读“资料袋”。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4、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5、积累生字词。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2)我会查词典、读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 二、独立自学,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路:这篇课文共讲了小故事,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和《》。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三、“对子”合作学习。 朗读第一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 1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秦国的,他是怎样一步步与秦王展开斗争的,结果怎样?分别用“──”“﹋﹋”标画出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2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3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够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学。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句子: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思考: 1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2 蔺相如真的仅仅靠一张嘴吗? 2、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对子”合作学习。 1、再读11------14自然段,思考: 1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2、说说从前面两个小故事中你能够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读第三小故事,回答问题: 1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2廉颇负荆请罪,能够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2、回归全文,总结提升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4读了《将相和》的故事,你有哪些启示? 四、小组合作学习。 再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 1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秦国的,他是怎样一步步与秦王展开斗争的,结 果怎样?分别用“──”“﹋﹋”标画出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2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也能够考考别的小组。 3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够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将相和》 导学案

《将相和》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二)能力训练点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二)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三)本文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决这个疑点的办法是先解决本文的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无价之宝诚意绝口失信抵御推辞理屈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国赵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名著的一些书目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名著的内容特别是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生一定体会的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细,自己首先对名著内容有较为全面而深刻地解读,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既要精准,又要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要成人化,专家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

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题目的意思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这说明他们之前有过____?(不和)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他们是怎样由不和到 和好的过程的。 二、体会不和之处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3.指导朗读 4.出示练习:廉颇不服,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 ),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 )。 5.说说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课件出示:因为蔺相如在 ( )立了功,在( )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 6.小结原因所在 三、交代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优秀教案 《将相和》

优秀教案《将相和》 程畅小学张壁芝 教学类型:新授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 授课人:张壁芝 教具: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 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 削:xūe削弱xiāo削铅笔 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 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2016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老师 版) 主备人:审核人: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 18 将相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情感法探讨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司马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请把每个生字组词写拼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想一想:“将”“相”分别指谁?

4、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5、预习《资料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抄写2遍。 赵王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能耐诸位击缶 鼓瑟推辞拒绝胆怯和氏璧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理直气壮无价之宝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2、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yǔn nuò dǎn qiè jù jué gǔ sè ( ) ( ) ( ) ( ) ( ) zhū wèi hé shì bì zhào guó fù jīng qǐng zuì ( ) ( ) ( ) (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 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 介绍一下。 2、板书课题,解释题意:“将”和“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 3、质疑激趣: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又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五年级上册 6《将相和》-学案-部编版

《将相和》 学习重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 学习难点:理清每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将相和》,穿越时空去看看吧! 第一个故事是完璧归赵。战国时期,蔺相如奉赵王之命出使秦国,用“头和和氏璧撞碎在柱子上”相威胁,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是渑池会见。蔺相如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竭力使秦王击缶,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缶,是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第三个故事是负荆请罪。廉颇得知蔺相如躲避自己,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于是脱下战袍,身背荆条,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 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由不和到和 本课的题目是《将相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那和呢?和在这里是“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意思。 廉颇和蔺相如一直都是好朋友吗? 明确:不是的,他们之间经历了由不和变为和的过程。 完璧归赵,蔺相如机智勇敢,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渑池会见,蔺相如竭力护主,又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

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躲避自己,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的关系从不和走向了和。 2. 概括人物特点 明确: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廉颇:勇于改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只有文将、武将同心协力,才能不给秦国可乘之机。 3. 成语解析 明确: 完璧归赵:璧,是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请把词语填入合适的空格中。 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 作为公务人员,既要有单刀赴会的胆识,又要有(渑池会见)的果敢。 3. 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拓展:《史记》 1. 纪传体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一种史学体裁,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

《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 主备人:付海丽复审人:桑建军使用人:付海丽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好的品质。 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课:(我会填) 《将相和》选自(),主要是()和()之间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思考:《将相和》写了(),()和 ()三个小故事。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三.合作探究: 展一:故事一完璧归赵 1.读课文1——10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2.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秦国的? 3.文中那些语言,动作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4.蔺相如怎样和秦王斗智斗勇,结果怎样? 展二:故事二渑池会见 1.读11——14自然段,思考:故事二的起因是(),结果是()。 2.秦王为什么让赵王鼓瑟? 3.蔺相如又为何拼命坚持让秦王为赵王击缶?

4.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结果谁占了上风? 展三:故事三负荆请罪 1.读15——18自然段,思考:故事三的起因是(),结果是()。2.画出廉颇的语言,读一读思考: (1)从廉颇的话中,我知道了()。 (2)蔺相如真的仅仅靠一张嘴吗? 3.从负荆请罪这一故事中,你认为廉颇是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展四:说说三个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四.检测反馈: 1.我会写:wǎn bìguīzhào miǎn chíhuìjiàn fàjīng qǐng zuì ( ) ( ) ( ) 2.我会填: 绝()不()()头()马 勇敢()()( )无不() 理屈()()负荆()() 3.改写句子: 蔺相如对手下二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成陈述句: 改成转述句: 五.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将相和》导学案范例

《将相和》导学案范例 《将相和》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优美品质。 一、基础达标: 1、我能认识生字 和氏璧允诺胆小击缶拒绝鼓瑟上卿削弱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理直气壮 2、我能理解新词 瑟缶理直气壮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理直气壮 二、设问导读 1、我会填 《将相和》是( )代( )的《》中的一个历史故事,主要讲了()和()之间的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写了()、( )和( ) 三个小故事。 2、说说三个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三、小结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将相和》导学案2:

一、过过拼音关 1、我会注音 和氏璧( )胆小( )抵御( )击缶( )荆条( )逼迫( )上卿( )渑池( ) 2、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 “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胆小”的意思是组词、。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 A.全,统统 B.完结 C.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 A.依仗 B.背 C.享有 D.遭受 二、我是拼写小能手。 zhào jí yǔn nuò jùjué gǔ sè dǎnqiè zhū wèi hé shì bìduǒbìtóngxīnxiélì)()( )( ) (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璧( )拒( )怯( )避( )胁( ) 壁( )距( )却( )僻( )协( ) 四、根据意思写出本课词语。 (1)因回避而不说。() (2)形容强健无比。 () (3)表示向人认错赔罪。()(4)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将相和》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将相和》导学案 一、生字组词: 召()()() 臣()()() 议()()() 宫()()() 献()()() 诺()()() 典()()() 抄()()() 怯()()() 拒()()() 荆()()() 罪()()() 二、多音字: 将:jiàng()jiāng() 强:qiǎng() qiáng() jiàng() 划:huà()huá() 当dāng()dàng() 削xuē()xiāo() 三、形近字: 臣()巨() 议()仪() 典()曲()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极珍贵的东西。() 2、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 3、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4、强迫。() 5、应许。() 6、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7、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8、胆小;缺少勇气。() 9、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10、古代弦乐器,像琴。鼓瑟,就是弹瑟。() 11、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12、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13、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

都能成功。() 14、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负,背着。() 15、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五、反义词: 进攻——()胆怯——() 拒绝——()热情——() 允诺一一()抵御一一() 推辞一一()削弱一一() 理直气壮一一() 同心协力一一() 六、近义词: 着急——()商议——() 勇敢——()理由——() 称赞——()允诺——() 举行——()隆重——() 胆怯——()抵御——() 侮辱——()必然——() 推辞一一()拒绝一一() 能耐一一()削弱一一() 理直气壮一一() 同心协力一一() 七、句子解析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将相和》导学案.docx

第五单元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和《猴 王出世》。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 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木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五和回顾?拓展五,内容包括“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 “日 积累”和“课外书屋”。 课题 内容简说 将相和 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 “測池Z 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Z 间由不和到和 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草船借箭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 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 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景阳冈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 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乂机敏的英雄性格。 猴王出世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 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记“限期、诡计、喜不自胜、天造地设”等词语,正确读 写“商议、胆怯、负荆请罪、呐喊”等词语。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4.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3课时 3?4课时 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 一反三。由于名著涉及的内容较广,教师在教授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文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理 解和概括能力。 18.将相和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 读把体验到的特 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通过三个小故事重点研读这个关键 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 “悟”相辅相成, 从而体会人物的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 悟屮轻松学习。 学习重点 20*. 《最阳冈》 1?2课时 21*. 《猴王出世》 1?2课时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2?3课时 《草船借箭》 19. 口语交际?习作五 1?2课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 将相和 导学案

第二十六课将相和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写“赵、璧”等9个生字,会认“璧、诺”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允诺”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读课题:题目中“将”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2、读一读“资料袋”批画知识点。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3、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 4、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读读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合作与探究 1、互相读字词、合作读课文并对子交流自主学习环节中不懂的问题。 2、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和《》。 (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在小组内交流。)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4.完成课后第四题。 展示交流 1.指名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 3.抽读课文 拓展延伸 了解时代背景:1.战国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 2.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3.编课本剧在班上表演

当堂训练 《语文练习册》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我能通过读、议、演等形式感受人物形象。(重点) 2. 我能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 前置学习 一.读生词,听写 二.熟读课文 合作探究: 1、我来概括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讲讲方法,再考考其他人。 (谁干什么?) 2、默读故事一,我来演演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我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说理由) 3、读故事二,我来与同学讨论: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我体会到。 4、我来与同学分角色读故事三: 我感受到廉颇是个、的人,因为; 蔺相如是个的人,因为。 5、我来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展示交流: 组内分工: 积极展示,认真倾听,抓住机会,及时补充

将相和导学案

18 《将相和》第一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价之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故事“完璧归赵”,感受蔺相如的智勇双全。 【相关链接】 1. 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用毕生的经历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2. 历史背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故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燕、韩、赵、魏、齐,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其中最强大的一个。 【自学提示】 1.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学习课文中的字词。 (1)辨字组词。 赵()壁()瑟()距()猪() 赴()璧()琴()拒()诸() (2)读下面的词语,在小组里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高头大马 完璧归赵绝口不提负荆请罪理屈词穷 (3)思考:课文中的将相各指的是谁?课文是由那几个小故事组成的?给每个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课文中的“将”是指(),“相”是指()。我给课文中的故事加的小标题分别是:()、()和()。 【合作学习】 精读课文,共同探究。 1.读课文1——10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结果是()。2.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秦国的? 3.文中那些语言,动作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4.蔺相如怎样和秦王斗智斗勇,结果怎样? 。 【巩固提高】 1.读拼音写汉字。 zhào jíxìng zhào chéng nuòdǎn qiè ( ) ( ) ( ) ( ) qín sè jīng tiáo zhū wèi hé shì bì ( ) ( ) ( ) ( ) 2.成语填空。 完()归赵同心()力理直气() ()口不提负()请罪理()词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