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一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一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2017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期末考试一、动脑筋圈一圈,看谁能对上来!

天对(风地)雨对(冬风)大陆对(白昼长空)

奇对(红偶)薄对(浓厚)雨伯对(雷公长江)

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联句游戏吧!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泰山不却微尘,要人敬重勤学。

家和贫也好,何必远烧香?

在家敬父母,积少垒成高大。

怕人知道休做,不义富如何?

三、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吧,看谁拍的对!

()两鬓白如雪。()未知巧与拙。

()一里二里行,()幼女才六岁,

()路逢一老翁,()向夜在堂前,

()四回五回歇。()学人拜新月。

四、火眼金睛辩对错,看看谁最厉害!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吗。()沉静立身,从容说话。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云南三年级传统文化考试题

其中单选题50道,多选题29道,判断题21道,合计100道。 一.单选题 1.在《笠翁对韵》中,有这样一句话:“凤冠珠闪烁,螭(chī)带玉玲珑。”其中“凤冠”指的是古代后妃或贵族妇女的() A.金钗 B.帽子 C.扇子 D.耳环 【答案】B 2.在《笠翁对韵》中,“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押的是“ei”韵。下面还有哪句押的是“ei”韵?() A.晨对午,夏对冬。下饷(xiǎng)对高舂(chōng) B.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 C.鸡晓唱,雉(zhì)朝飞。红瘦对绿肥 D.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 【答案】C 3.在我国古代,“鱼书”指的是() A.书信 B.食物 C.行李 D.家具 【答案】A 4.《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学会() A.舍得 B.飞跃 C.坚持 D.驾车 【答案】C 5.楚顷襄王二十年前后,楚将庄蹻(juē)率领军队到达滇池地区,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天的哪个地方?() A.昆明晋宁 B.大理 C.丽江 D.曲靖 【答案】A 6.下面哪部作品是郭守敬编写的?() A.《天工开物》 B.《授时历》 C.《四库全书》 D.《弟子规》 【答案】B 7.下面亲属关系,不属于“血亲”的是() A.爷爷 B.姥姥 C.姑姑 D.姨父 【答案】D 8.“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这段话出自() A.《颜氏家训》 B.《朱子家训》 C.《训俭示康》 D.《戒侄成王》【答案】B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全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备课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第一课蓬莱仙境 教学目标:1、了解蓬莱仙境的美丽。 2、了解有关蓬莱仙境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蓬莱仙境。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苏轼的《登州海市并序》 (2)理解《登州海市并序》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苏轼。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学写描写蓬莱景色的小文章。 开一个八仙过海的故事会 搜集描述蓬莱景色的诗文。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二课蒲松龄故居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故居的美丽。 2、了解有蒲松龄故居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介绍蒲松龄。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蒲松龄的《聊斋》,碑文《柳全蒲先生墓表》。 (2)理解《柳全蒲先生墓表》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聊斋》的主题歌。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读一读《聊斋志异》 开一个聊斋故事会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三单元艺术乐园 第一课趣味诗歌藏头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类别。 2、了解有关趣味诗歌,培养学生关注诗歌、热爱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趣味诗歌。 2、学习“艺海拾贝”板块。 (1)学习藏头诗 (2)理解诗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藏头诗《平湖秋月》。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用山水画表现藏头诗《平湖秋月》

三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三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这学期你一定又学了不少诗句和歇后语吧,赶快了展示一下吧!(12分) 1、通过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诗句吧,快快拿起记得笔,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吧! (1)白日依山尽,。 (2),浪淘风簸自天涯。 (3)会当凌绝顶,。 2、歇后语非常有趣,你会写吗? (1)姜太公钓鱼——()。 (2)肉包子打狗——()。 (3)八仙过海——()。 二、选择题(12分) 1、()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A、长江 B、黄河 C、小清河 D、湘江 2、“一山一水一圣人”是()省名胜的精华。 A、山西 B、河南 C、山东 D、四川 3、“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一山指的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珠穆朗玛峰 4、泰山又称()。 A、东岳 B、西岳 C、南岳 D、北岳 5、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 A、谜面 B、谜底 C、谜语

三、连线题:我能将下列歇后语正确的连接起来。(12分) 张飞绣花拿手戏 十五个吊桶打水粗中有细 泥菩萨过河来势凶猛 牛吃草帽七上八下 猴子爬树自身难保 老虎下山一肚子圈圈 四、判断题(8分) 1、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 式。() 2、“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一圣人指的是孔 子。() 3、黄山形成于大约一亿年前,古人称其为“擎天一柱”、“天下的中心”、“天地相接之处”。 () 4、黄河全长5474公里,弯道多、泥沙成为万里黄河的一大特 点。() 五、简答题(6分) 现在好多人登上泰山后,都会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等。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去旅游,你打算怎么做? 7.城市里的草坪作用可大了,能(净化空气)、(防治沙尘暴)、(防治水土流失)等。 8.餐桌上的剩菜可以制成农业用的(肥料)。 9.我国每年被废弃的包装盒折合废纸达(2亿)吨,所以我们不要选择过度包装的物品。 二、判断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阅读试题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阅读试题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 《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4.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 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9.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8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话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1.《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忧国忧民的名句。

四年级传统文化试卷

四年级传统文化质量调查试卷 班级姓名 一、我是填空小专家 1、在古代,《》、《》、《》合称为“三百千”。 2、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天地玄黄,()。日月盈昃,()。 (),秋收冬藏。(),律吕调阳。 4、我国的四大名楼包括()、()、 ()、()。 5、屈原,名(),字()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

6、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称为(),他的诗被称为(),是我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 7、()源于古印度,原是佛家收藏经卷、保存高僧舍利的建筑物。 二、做个小小裁判员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辛弃疾并成为“苏辛”() 2、《红楼梦》是关汉卿的一篇著作。() 3“知错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出自《三字经》 () 4、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 ( ) 5、李白是宋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6、《乡思》《济上作》都是表达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

7、平遥古城坐落于今山西省平遥市,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沧桑历史的古城,从空中鸟瞰,形状如同一只乌龟,因此也被称为“龟城”。() 8、“初唐四杰”包括李白、杜甫、王勃、杨炯。() 三、积累小明星 1、任意默写一首有关思念家乡的诗词 2、写一写你知道的“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不少于两则)

3、我国现存的古城建筑有许许多多,请你写出三处你知道的古城的名称 4、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文学巨匠,并且了解了他们的作品,请你写写在本册书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文学巨匠,并写出他的作品 四、我是小小设计师

小学六年级2019年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最新)

小学六年级2019年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等级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相信自己!)(1)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幼学》指的是。它被人们称为传统启蒙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有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中“诗仙”是;”诗圣”是。 (3)中国古代乐器众多,其中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中国情韵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4)古人常常通过乐曲来交流心灵、表达心声。就是通过琴声寻找知音的一支名曲,它的故事至今被人们熟知。则是通过梅花的结拜、芬芳和耐寒等特性,来歌颂高尚的人,因音乐主题重复了三次,人称“三弄”。 (5)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历代书法大家往往会将书法作品刻在石碑上。古代刻石中以最为有名。(6)中国古代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从书体上分,可以分为、、、 、五种。

2.选择填空(根据积累的知识进行选择,有的题不止答案!) (1)杜甫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人们称他写的诗歌为() A 诗圣 B 诗仙 C 史实 D诗史 (2)古代诗人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也就是号。如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就是他的号。那么欧阳修的号是( ) A 东坡居士 B 六一居士 C 五柳居士 (3)中国传统乐器众多,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骨笛 B 琵琶 C 吉他 D 瑟 (4)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掏练图》 C 《女史箴图》 D 《芙蓉锦鸡图》 (5)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下面哪一项不是小篆。() A 泰山刻石 B 峄山石刻 C 龙门二十品 D 三坟记 3.日积月累。(补充全下列语句,相信你能做到。) (1)冰生于水儿寒于

2019年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2019年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按原文填空 1.人之初,()。性相近,()。 2.子不学,()。幼不学,()? 3.赵钱孙李,();冯陈楚魏 ()。 4.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称()。 5.白蛇传讲的是,()和()的故事。 6.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和()。 7.()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节气。 8.蹴鞠就是(),足球起源于(),山东()是世界足球起源地。 9.武术又称()、()、(),是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运动方法。 10.蚕吐丝,()。人不学,() 11、我知道百家姓中的复姓有()、()、()。 12、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 13、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指的是()。 14、白蛇传中的和尚叫()。 15、“生当做人杰”的下一句是()。 16、孟姜女的姓氏是() 二、连线题 子牛 丑虎 寅兔 卯龙 辰蛇 巳鼠 三、我会选。(20分) 1.《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 ⑴唐朝⑵秦朝⑶汉朝2.《白蛇传》的故事发生在() ⑴苏州⑵杭州⑶南京 3.《题菊花》的作者是() ⑴黄巢⑵王维⑶白居易 5.《夏日绝句》写的是()的事。 ⑴刘邦⑵项羽⑶李清照 6. XX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了传统武术() ⑴武当剑⑵少林拳⑶太极拳 7.“琴棋书画”的棋指的是()。 ⑴围棋⑵象棋⑶军旗 8.《百家姓》的作者是()朝人。 ⑴秦⑵宋⑶唐 四、我知道。(40分) 1、我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你一定收集了不少吧,能写出几个吗?(只写题目,至少三个。) 2.你知道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有哪些?(至少三个。) 三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按原文填空 1.济南历来有(“”)的美誉。 2.潍坊是()的发祥地。被推举为()。潍坊风国际筝会在每年的()月()---()日。 3.我们身边的资源()、()、()、()、()、()、()和()。 4.我的家乡在()省()市()县()镇()管区()村。 5.小草是我们的朋友,他们能()、()和()。 6.蚯蚓俗称为()是耕耘土壤的(),可以用蚯蚓来(),()。 7.山东省的爱鸟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日。 8.池塘是()、()、()和()的家。 9.山东的地方才有()、()、()和()。 10.家乡的资源有()、()、()和()。 11.大自然中的大部分动物不是以()生物为食物的。生物之间的()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相互交叉的网,这就是()。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4.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 8.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1.《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忧国忧民的名句。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狱中题壁》中的爱国名句,作者是清代谭嗣同。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从诗中我们感受到湖阴先生真是一个爱干净、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 第三单元古文今读 1.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看出蔺相如深明大义。 2.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牛郎织女》 3.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群猴戏山中》 4.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蚕,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三年级作文生活传统文化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三年级作文生活传统文化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生活传统文化 【篇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

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记得每年过年时,妈妈总会买一些剪纸,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妈妈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其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 剪纸艺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趣的民俗 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春节习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公布题目

四年级公布题目 其中单选题共50题;多选题共30道;判断共20题。合计100题。 一.单选题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早春 B.初夏 C.深秋 D.寒冬 【答案】B 2.“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指的是() A.金人部队 B.皇上 C.大臣 D.南宋军队 【答案】D 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D 4.下面哪句话出自《庄子》?() A.真者,精诚之至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案】A 【解析】B项出自《荀子》;C项出自《论语》;D项出自《孟子》。 5.《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人?() A.唐朝 B.元末明初 C.宋朝 D.金朝 【答案】B 6.《水浒传》中,在景阳冈打虎的人是() A.林冲 B.鲁智深 C.宋江 D.武松 【答案】D 7.“丹青”指() A.书法 B.下棋 C.茶艺 D.中国传统绘画 【答案】D

8.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中,白蛇在端午节那天喝了(),现出了蛇的原型。 A.果汁 B.西湖湖水 C.雄黄酒 D.茶水 【答案】C 9.在“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是被谁造出的银河所阻隔的?( ) A.王母娘娘 B.玉皇大帝 C.女蜗娘娘 D.太上老君 【答案】A 10.传说镇压了白蛇的雷峰塔位于中国的哪个景区?() A.西湖景区 B.千岛湖景区 C.九寨沟景区 D.张家界景区 【答案】A 11.在牛郎和织女的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会在每年的哪一天在“鹊桥”相聚?( ) A.农历八月初二 B.农历七月初九 C.农历五月初五 D.农历七月初七 【答案】D 12.“飞将军”指的是( ) A.李广 B.李世民 C.李白 D.王昌龄 【答案】A 13.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作者是() A.唐玄宗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答案】D 14.“以自己的心思推想别人的心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可以总结成下面哪个句子?( ) A.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案】C 15.小力在学校总想学雷锋做好事,但是回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却总是不耐烦。老师特别想对小力说一句话,你觉得会是下面哪句话呢?( ) A.道不同不相为谋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答案】D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汇总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第1课《论语》(八则)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2课《大学》(二则)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1.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3课《中庸》(二则)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安全教育试题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安全 教育试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2942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期末检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史记>).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记载了(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526500)字. 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者(张择端).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京河两岸的风光,生动的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8.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全长约(1700)公里,支开找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 二.简答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2.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有,起到了知道农岁的作用。 3.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标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答:标志:飞天。特点: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手法上说,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 4.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长城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守卫意义,而都江堰却仍然在为天府之国输送清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同意。 2

山东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试题

山东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期末复习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三孔是指(孔府)、(孔林)、(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一 起被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家族 墓地。 3.《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子六十四代孙。 4.(孔庙)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 (北 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5.(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中歌曲《长江之歌》是对它的赞美。 6.长江流经(巴山蜀水),最有名的风景是(三峡风光)。 7.长江中游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黄鹤楼)和(赤壁)在历史上比较有名。 8.长江中下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南京、扬州、镇江)是长江岸边的美丽城市,诗人杨慎写的《临江仙》被电视剧《三国演义》谱成了主题插曲。 9.(谜语)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隐语),是灯谜的萌芽,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元宵节)、(中秋)、(七夕)是举行灯谜活动的固定时间。谜语的谜底多种多样,(吃的)、(用的)、(住的)(玩的)都行,专门彩字的谜语叫(字谜)。 10.(画谜)是谜面为图画的谜语,,要从图画内容入手,根据谜底要求去猜。 11.(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并流传下来的,用来指导他们的生产。 二、我会猜。 1.有水有田方有米。(潘) 2.添人添口便添丁。(何) 3.兵书三卷桥边授忍字百篇家内藏(张) 4.三星斜带一钩月。(心) 5.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 6.点水蜻蜓款款飞(汗) 7.驴高栏低(骗) 7.课本76页三个画谜答案:①春节②一触即发③汆(ān) 三、我会背诵。 1.对联:(1)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2.诗句:(1)凤凰有时集嘉树,凡鸟不敢巢深林。 (2)荆棘不生茔(yí)域地,鸟巢长避楷(kǎi)林风。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峨岷高万丈,夔(í)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3.农谚:⑴种田要换种,种番薯(fān ǔ)要换垄(lǒ)。 ⑵雨前下雾没大雨,雨后下雾没晴天。 ⑶云下山顶有雨,云上高空晒衣。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地方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 2.孔子是_______省________人。 3.孔子是________学派创始人。 4.孔子一生培养了________名学生,比较出名的_______人。 5.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将他的言论汇编成一本书是_________。 6.《孔子拜师》中的“师”指的是________。 二、选择 1、人之初,性本善。_________,习相远。 A 性相近 B 子不学 C 苟不教 D 教五子 2、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___________? A 老何为 B习礼仪 C 不成器 D宜先知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不知义。 A 子不学 B人不学 C 苟不教 D教五子 5、苟不教,性乃迁。____________,贵以专。 A 教之道 B 子不学 C 择邻处 D 教之严 三、判断题 1、海上航行不需要遵守规则。() 2、海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3、海洋资源应有尽有,可以随便开发使用。() 4、中国淡水资源稀少。()

四、连线题 威海北戴河 珠海东澳岛 香港老虎滩 秦皇岛刘公岛 大连维多利亚港湾 五、问答题 1、写出你知道的其他孔子的名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的海边景点有?(列举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海洋教育》后,我的最大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答完题!请认真检查一遍!

四年级传统文化测试题

四年级传统文化测试题 一、填空 1、唐诗的形式很多,其基本形式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2、(唐诗)和(宋词)历来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3、唐朝有很多诗人写下了无数描写边塞军事的诗歌,这些诗人被称为“边塞诗”。其中,(高适)和(岑参)成就最高,两人并称为“高岑”。()()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4、“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来是描写爱情的诗句,现在多用来赞美(老师)。 二、选择题 1、《旧唐书》中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这表达了(高适)在边塞诗中的地位。 A王维B李白C高适D欧阳修 2、《塞上听吹笛》是一首()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友情诗D写景诗 3、唐朝诗人中,李白人称(),杜甫人称(),李贺人称 ()。A诗鬼B诗圣 C 诗仙D七绝圣手 4、下面诗人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欧阳修、苏轼B李白、苏轼C苏轼、杜甫D欧阳修、李商隐 三、连线题 可怜日暮嫣香落柳暗花明又一村李白 黄鹤楼中吹玉笛风吹一夜满关山李贺 纸上得来终觉浅江城五月落梅花高适 借问梅花何处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白居易 王师北定中原日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阶段检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西汉时期,()为了联络西域各国,两次派()出使西域。他出使西域后,慢慢形成了一条横穿欧亚的陆上商业和文化通道——() 2. 唐代僧人( )将自己求法取经的亲身见闻写成了《》,成为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得人。 3. 唐代僧人()东渡日本,将大量的知识文化传到日本,被日本人奉为()始祖,被日本人民誉为“()”,意思是天平时代文化的高峰。 4. 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一带。其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5.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6. ()()()和()被称为“古代四大漆器”。 7. 文房指文人的书房,()()()()是古代文人书房必备之物,因而被称为“文房四宝”。在文房四宝中,以()()()()为上品。 二、选择题 1、改进了造纸术的人是()A、赵孟頫(fu)B、蒙恬、C蔡伦D、张纸 2、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时,以下正确的做法是() A 用金属杆的雨伞 B 带金属发卡、项链 C 尽量站在高处 D 不在大树、高塔、电线杆下躲雨,更加不可立在高台之上。 三、诗句上下文填写 唯有河边雁,------------------------------------------- 。 ---------------------------------------------,白水绕东城。 ----------------------------------------------,应为别离多。 借问梅花何处落,--------------------------------------- 。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四、问答题 1、在家庭里,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减少健康杀手的危害呢? 2、到了陌生的公共场所,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应该先了解些什么内容? 3、有哪些建议,可以帮助垃圾回家? 4、同学们,你觉得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五、默写《送友人》。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复习题 (画横线的为必背内容。)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论语》(八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子曰:“默(默默)而识(zhì,记住)之,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勤奋)以求之者也”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二、《大学》(两则)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小人独处无人时常做一些坏事,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见君子向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见到君子时,却又装模作样)。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三、《中庸》(二则)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检点自己,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警惕小心。)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学习,详细探讨原因,慎重思考问题,明确辨别是非)。 3、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中庸,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即中和,庸即平常。 四、《列子·汤问》(两则) 1、《列子·汤问》是一部记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的书籍,相传其作者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2、《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出自《列子·汤问》,批评了那种对学习浅尝辄止的态度。 3、《高山流水》既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首琴曲,出自《列子·汤问》。 五、《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学名著。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淮阴侯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3、《史记》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其间近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 【第二单元名人长廊】 六、马援 据《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少有大志,一生实现了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万里扬名的志愿,后来居于高位,终能谨慎自持。《戒兄子严、敦书》是马援写给侄子们的书信,劝诫侄子们要做“敦厚周慎”的人。书信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狗”是指没有画虎的本领却要画虎,结果把虎画得和狗一样,形象生动,至今富有教益。 七、诸葛亮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 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 1、相声起源于(),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以()或()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2、《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朝()。 3、()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大河。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句出自()代诗人( )的《从军行》。 5、()是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 6、皮影戏的角色,被划分为()、()、()、()、()五个类别。 7、()是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 8、()全长六千多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9、“贞观之治”说的是()统治时期的太平景象。 10、清朝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帝是()和()。 二、判断(3分) 1、古代的口技是一种仿声艺术。() 2、“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为木偶戏的表现特点。( ) 3、“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是宋朝诗人岳飞写的。() 4、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皮影戏中的每个人物一般由11件连缀组成。()

6、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 7、被称为“悬河”的是长江。() 8、“精忠报国”说的是岳飞的故事,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 9、完成统一蒙古的历史使命的就是我们熟知的成吉思汗。() 10、长江三峡沿岸有13座秀美的山峰,人们把它们称为“神女峰”。( ) 三、连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之涣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 四、简答 1、你能说说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吗? 2、写出本学期你最喜欢的一个政治人物,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