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内容简介: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县域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县域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外部经营条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县域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县域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外部经营条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是在自然生态学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县域金融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因素综合构成的外部环境,包括县域经济运行、县域金融发展、县域政策和县域信用水平四个方面的因素。县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和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指导县域金融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由于受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的制约,我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还非常脆弱。从县域金融生

态环境的现状来看,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县域金融生态主体;二是县域金融生态条件;三是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主体弱小,服务品种单一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向大城市转移,对县以下的储蓄所和分理处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这导致农村能够享受的金融服务数量大量减少。政策性的农发行也只在地级市里设立分支机构。农发行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等一系列贷款业务全部转移到有关的国有银行,金融支农功能不断的弱化。而最需要得到扶持的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开发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相应金融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存在金融服务种类单和贷款投放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新兴的村镇银行也存在发展时间短、经营成本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低等问题。最后,在县域经济环境中,几乎没有与改善金融环境密切相关的评估、担保、法律、会计等专业化中介机构,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之间缺少沟通的桥梁。县域金融调节机制不完善金融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如果自我调节机制受阻,就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首先,银行信贷服务落后,绝大多数县级银行没有结合当地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再者,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利益机制导致的经营行为偏离正常轨道;二是信贷管理的权限降低导致的信贷功能萎缩;三是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对称导致的信贷行为失控。最后,很多银行都存在监管效率低的问题,县级监管部门没有直接的检查权和处置权,加大了县域金融市场的维护难度。县域金融生态的

外部环境受阻县域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环境、行政体制等方面的首先,司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县级司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效率不高、独立性较差,在涉及金融问题上表现尤其突出。其次,诚信环境问题。有钱不还,千方百计利用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不实信息骗贷等行为恶化了县域金融诚信环境。而金融诚信环境的恶化又导致金融供给不足,尤其是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不良资产率高。再次,由于县域金融服务的缺失,中小微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这些隐蔽性的贷款方式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份额被侵蚀,成为县域金融生态建设发展的一大阻碍。

三、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培养市场主体力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根据县域发展的多层次需求,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社区互助金融相结合的金融主体体系。一方面积极引入各种创新金融机构,通过有效政策让民间金融有序发展,发挥鲶鱼效应,加强不同金融之间的练习,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和正规金融规模经营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完善县域金融机构服务,热别是基础性信贷产品,鼓励其适应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农户生活需要,创新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最后,在加快保险、证券、租赁、风险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产品的进驻与覆盖,从而形成一个包容开放的县域金融市场。完善县域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降低间接融资的压力和风险,完善金融机构内控体系和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同时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加快形成统一协调的金融生态链。规范民间融资和社会中介,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和公开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机

制引导县域资本良性循环。以政府为改革主导,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首先,优化政策环境,科学制定县域金融业发展规划,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其次,优化法制环境,严厉打击讨债、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增强执法机构执法独立性;最后,优化经济环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促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征信平台,优化县域金融信用环境在农村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县域信用体系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县域金融市场的信用评价机制,构建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评级和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政府信用信息监控系统为基础建立信用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引入县域评级机构。另一方面建立县域金融市场激励约束和失信惩罚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易方面给予鼓励和优惠;对不讲信用或违法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惩罚。最后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担保机构,逐步形成政策性担保、商业担保及企业互保等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一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由于中小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高,用于银行信贷的抵押资产有限,信誉度不高,造成了银行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惧贷。二是适合文化企业信用资源特点的金融产品少。文化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虽然在政策的引导下,金融机构近年来针对文化企业轻资产特征也创新了一些金融产品,但总体看来,金融支持方式单一,金融服务创新产品不多,金融服务主要还是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以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方面仍显不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不多。三是金融支持领域主要集中在广播影视等传统领域,而动漫、数字媒体和文博展馆等新兴业态急需

资金却得不到满足。四是文化产业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较为严重,信息沟通不畅进一步加剧了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文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对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一方面,还缺乏专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减免、融资扶持、用地政策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与全国代表性地区相比,重庆市在文化体育与传媒行业的政府支出还比较少,远远低于像江苏、北京、浙江这样的文化强省。同时,对文化产业的财政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国有文化企业,对民营的文化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效果不明显。二是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的估值,专利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界定、抵押登记、权益转让等外部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适合文化企业轻资产特征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的推广和应用。

四、措施建议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一是以文化产业园、核心文化企业等为依托,构建从创意设计、开发制作、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环节的完整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按照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的方式,鼓励各地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杠杆效应,培育文化消费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三是优化文化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方式,将补贴资金重点投向民营文化企业;增加贴息资金规模,并对金融机构向中小文化企业发放的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加强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加快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文化资产评估公司,完善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建立股权、专利权、版权等登记、质押、转让等配套市场体系,为商业银行开发相关信贷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造条件。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权利质押贷款、文化产

业供应链融资、中小文化企业联保联贷等业务。对具有稳定物流、现金流和相关硬件设备的文化企业,探索开展收费权质押、专业设备抵押、融资租赁等业务。鼓励银行建立熟悉文化产业的专业团队,提高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此外,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建银行与文化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文化主管部门定期向银行优质企业的工作机制,促进文化企业融资。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推动形成投、贷结合的融资方式。二是引导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的大中型文化企业可通过自身信用或信用增级,直接发行票据进行中短期融资。财务状况良好,但规模较小、自身信用不足的中小文化可联合发行集合票据,增大发行规模,降低发行费率高,提高融资效率。三是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关键词:

古文,传统文化,视野

近年来,我国的人

关键词:

区位,常态,银行业

关键词:

企业会计,政策,内部审计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企业经营国际化及企业合并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的财务导向逐渐成为西方企业

附送:

我国旅游投资问题探讨研究

我国旅游投资问题探讨研究

3.5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建立热计量改造投资偿还机制榆中县创新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资金模式,采用资金共同筹措、利益共同分享的方法,对用户暂不交纳改造费用的,改造费用全部由供热站筹措,计量收费节省下来的热费由供热站和用户五五分成;通过模式创新,供热站既缓解了资金筹措难题,又降低了能源消耗,在锅炉房不扩容的情况下,扩大了20%供热面积。承德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26家公建用户3O多万平方米开展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进行供热计量收费;我国旅游投资问题探讨能源服务公司和用户按比例分享供热计量产生的节能收益,实现了系统节能20%以上。

。发达同家政府生态旅游监管的第2个突出特点是积极促进生态旅游标准化工程建设,为生态旅游监管提供操作规范。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在同一级别中,不同的旅游非营利组织在工作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各个级别的非营利组织在实现工作目标的路径选择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历史上,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基础依靠3种支持,即政府补贴或资助、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公众的道德感和政府对民众的责任感是非营利组织成立的精神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非营利组织经历了慈善助模式到权利与授权模式,再到竞争市场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来源、组织结构、工作内容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的说教宣传已经不足以支持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因此非营利组织形成了一些新的运作方式,以旅游业为代表,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通过建立完备的旅游评估体系来对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目的地进行考察,对考察合格者基于

认证和宣传,并进行持续的监督,以保持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行业提供的标准,这种运作方式不仅忠于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宗旨,也保障了组织的正常运作Do]。到目前为止,国外主要的认证组织都有直接参与或与其他政府、非政府组织合作参与旅游认证。旅游非营利组织提出的行业标准往往高于政府设定的标准,它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旅游社区居民、游客、旅游景区工作员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政府的经济利益。旅游非营利组织充分的考虑到信息的公开性、教育性、全面性、实用性,这些特性无异给生态旅游监督开启了一道方便之门。

3.3国内外政府生态旅游监管的差异性分析政府在旅游监督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旅游监管的主体,直接领导旅游监督工作,而在国外绝大部分国家,政府在旅游监管中起着间接的、配合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机构,如美国国家发展署、国家环境保护署、联邦商务、美国农业部国家森林管理局。美国渔业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局、国家土地局等部门,他们都根据自己的职责在不同的方面,从政策制定等宏观方面对旅游业进行了规范管理,但是更多细节标准制定及执行T作,则更多地落实到与旅游相关的非营利组织T作中E1。国内外生态旅游监督的对象不同。在国外,各类国家级,特别是地方级的生态旅游监督组织都有明确的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我国尚未将生态旅游监管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门的课题提上日程,也没有确定明确的监督对象。生态旅游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两者在监督方式上的差异,中国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督方式,而国外旅游非营利组织在监督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国内外政府生态旅游监管中,非营利、非政府组

织的作用不同。中国旅游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是形成国内外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之o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制定旅游业标准较多的国家,但是单纯的法律法规显然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有效的监督之网需要一个规范、统

一、被认可的标准,需要以非营利组织为代表的广大民众的参与。但是,现阶段,中国缺乏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成长的土壤。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自然资源由国家所有,因此,以公众福利为工作目标的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缺乏成长的政治、经济基础。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民政部对非政府组织设置的条件苛刻,审批耗时长,手续复杂,国家也没有健全的政策对环保积极的个人或企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持续的激励,这打击了公众成立非政府组织的热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较低,生态旅游还没成为公众旅游的普遍需要,大众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停留在模糊认知阶段,没有形成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土壤。在家族观念盛行的中国,民间自助的形式与西方有差异。4国外生态旅游监管的启示

4.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旅游监管结合国外生态旅游政府监管的历程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背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监管体系。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市场混乱,对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专项监管刻不容缓;生态旅游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在众多权力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情况下,只有专门的旅游监管部门才能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坚强后盾;我国旅游非政府组织发展不活跃,其地位缺乏法律权威,现阶段还不足以

担当起生态旅游监管引导者的重担;因此在我国现有的体制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性的旅游监管体系更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

4.2健全生态旅游发展的市场机制只有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下,政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健全的市场机制包括几个方面。市场准入与市场退出机制,市场准人与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提高生态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预防资源被破坏现象,促进生态旅游有序发展。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助于解决政府、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企业之间利益分配不均,矛盾激化的问题,使旅游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双重动力。信用机制。信用机制包含两点,一是通过信息传达建立生态旅游的社会认同感,二是通过监管规范生态旅游景区行为,提高生态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对生态旅游企业进行质量评估来评定其信用。

4.3鼓励非政府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有助于减少政府部门的工作负担、工作成本,解决公共产品缺失、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旅游非营利组织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我国现行法规,社会团体是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

4.4构建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尽管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一些申请生态旅游认证的景区,但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在中国的发展极其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在中国缺乏成长的土壤。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是针对国外的具体情况设计的,并没有将中国生态景区的自然资源特色纳入评估过程中,更不可能考虑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差异性,这一特点降低了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在中国的应用性。同

时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都具有自愿性的原则,生态旅游监管研究述评在中国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生态旅游的口号泛滥,生态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直接照搬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并采用自愿性原则还不具备可操作性。

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企业政府测定表,将组织行为与经济绩效测量模型由现有的三模块扩展为四模块,使得测量模型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V145147)

经济绩效较低值的企业,D2为人文景点、D3旅行社、D4旅行社,这3家企业经营比较正常,但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无发展后劲。

3.经济绩效平均值的企业:

D5旅游定点商店、D6旅行社,前者是在景点门旁经营旅游纪念品的中等规模商店,后者的营业门面设在闹市区,二者的地域条件都不错,经营状况却一般。

4.经济绩效良好值的企业:

D

7、D8,前者是经营时间较长、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后者是当地首家新建的四星级旅游饭店,基础条件比较好,这两家均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5.经济绩效优秀好的企业:

D

9、D10,这两个企业均是省优秀企业,其中D10被列入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D9被列入201X年江苏省旅游饭店前50名。表1是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测量值,共可得到

1O组数据,前8组是每一个旅游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的单项态度指数,是由表1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态度指数序号综合因素均值D1I)2D3I)4D5D6D7I)8I)9D101总体规划1

33

7.9

7.21O.31

5.51

1.71

5.61

3.41

41

8l

8.52政策法规l

3.96

8.5

7.91

5.11

5.51

3.81

7.41

51

7.91

8.31

7.73调控机制l

3.28

7.6

7.91

1.81

7.91

7.31

5.71

3.11

5.21

5.71

5.64管理效应1 5.411O.4

7.91

5.8l

5.1l0.81

5.9172

82

11

9.35公共物品1 5.341

1.4141

3.51

11

7.11

5.62n4l

9.21

3.32l_46城市环境1 5.89

8.21

1.21

5.O1

21

7.21

8.91

5.51

7.8l

9.21

5.77宣传促销1

7.78

7.91

5.91

5.71

7.11

5.21

7.62O.61

9.21

8.92

78公共服务1

1.18

7.2

7.9l

5.61

3.8

7.01

8

8.51

5.41

5.11

1.5Iv模块合计11

3.176

8.17

3l0

8.81l

5.210

7.112

7.5120l3

9.913

5.414O.4表中第413列和第29行的数据组成。单项态度指数已列入另一专题实证研究,就不作介绍。第9组数据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总体态度指数,是由表中第10行数据组成;第1O组是lO个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总体态度的均值,是由表中第三列数字组成,本研究主要从总体态度这一层面进行实证分析。图

1是旅游企业对每一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均值图。图的纵轴显示企业态度的分值;图的横轴上18是表l中第1列的8个序号,分别代表公共行为的8个综合因素;图中的点为表1中第3列的数值。该图表明10个旅游样本企业对公共行为单项综合因素总体的平均态度。综合因素1为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均值为1

3

3,该均值在8个综合因素中分值居倒数第二位,这说明目前城市的旅游规划整体水平比较低,旅游企业对政府的期望比较高,但对旅游规划的公共行为知之甚少。这说明旅游规划和企业经济绩效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但现实的旅游规划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综合因素2为政策法规,该项目的均值是l

3.96,在8个均值中排名第五。理论上,政策法规是城市旅

19l613l01Z34b68图1旅游企业对单项公共行为态度均值游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发达国家公共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法规、执行法规,企业对此感触很深。但实践中,被测旅游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较差,从另一角度也能看出我国旅游行业立法、建章严重滞后。综合因素3为调控机制,其均值为1

3.28,分值较低。其原因是,目前的旅游企业大多是部门所有,产权界限不清,财政、税收、金融等体系对旅游业的扶持仍停留在原有的运作机制下,投资主体单一,政府管理手段简单,非政府组织难以发挥作用,即旅游调控体制亟待改革。综合因素为4管理效应,其均值为1

5.4

1,在8个综合因素中居第二位,这说明尽管我国各城市旅游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调控机制仍不完善,但各城市旅游局都很尽力,尤其在行业年审、接受旅游投诉、治理整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综合因素5为公共物品,其均值为1

5.34,分值较高。从企业的反馈中得知,企业对城市基础设施期盼值比较高,说明公共物品和旅游企业绩效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几年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和理想仍有差距,但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们振奋,企业从中也直接获益综合因素6为城市环境,其分值1

5.89,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属于中等偏上。企业认为,在近几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突击性强、持久性差,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没有特色。综合因素7为宣传促销,其均值为1

7.78,这是公共行为8个综合因素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从反馈中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

一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一直将宣传促销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和发达国家城市旅游局在职能上保持了一致,同时受到旅游企业的普遍认可;二是政府促销和企业绩效有直接的正相关函数关系,并且相关系数比较高,但企业对政府的促销形式单

一、低效有看法,希望进一步改进。综合因素8为公共服务,均值为1

1.18,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得分最低。这足以说明三个问题:

一是城市公共组织服务意识较差,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旅游局之外的一些旅游相关的公共组织,表现更为突出。如旅游企业水价

电价偏高、旅行社组团景点门票打折等问题,一些部门置上级文件而不顾,我行我素,长期不予解决。二是机关办事效率低,机关讲程序,企业讲效益,许多事情企业时间上拖不起;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政府和企业之间一个中介服务机构,事实上许多旅游企业十分渴望有一个自己的行业组织为自己服务。企业对公共行为的态度8个综合因素中每一个测量值的满分为25分,如果按百分制60分及格计算,每个测量值必须在15分以上才能被视为合格。从表1中可以看到,10个企业8个综合因素均值中,超过15分的只有因素4、

5、

6、 7三个,其他均在l5分之下,及格率正好是50%,这表明我国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说明深化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图2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的总体态度指数。由于纵轴表现为企业对城市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满意度的累计分值,所以纵轴可看作为城市公共行为轴;横轴是旅游企业按经济绩效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图中的D1一D10就是表l中第1行的D1一D10,所以可以看作企业绩效轴;由两轴构成的平面上的曲线就成为代表城市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相互关系点的轨迹,即表1中最下面一行的数值。 l60 l208040图2单个旅游企业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指数结合以上的定量分析,笔者可以在已有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两个结论:

第一,尽管公共行为的8个方面和企业绩效的关116系不尽相同,8个对应关系描绘出8张图中曲线波动差别也很大;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就是8条趋势线的走向是相同的,即所有回归方程中测定的8

个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分别都呈现正相关的趋势。此论证省略。第

二,构成公共行为的8个综合因素与企业绩效的每一个相关系数均不相同,例如在图1中态度均值最高的是公共行为7,其相关系数

R=0.865

2,属于高度正相关;而态度均值最低的是公共行为8,其相关系数R=0.4930,属于不相关。但若把每一个企业面对的8个综合因素测定值进行叠加,将公共行为作为一个总体来考察,即可得到图2。图2中的曲线呈有规则的波浪状,波纹起伏不是太大,曲线上的各点和趋势线的距离均比较近,几乎融为一体;根据图中点的曲线求得趋势线的直线方程Y=

7.7436X+70.58,其中b0,且IRl=0.91650.76

5,所以,不管是从图形的直观表现,还是方程给出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城市旅游管理体制和企业绩效存在着线性关系,且相互线性关系有着高度显著性正相关趋势。这一结论对促进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对不同管理体制下城市公共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依照表1模式,将A市IO组数据和B市IO组数据实施对应和总体分析。为了保证实证分析更具有针对性,笔者选用了城市旅游行业管理模式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比较。这几个方面是目前各个城市正在努力尝试,但一直没有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论证,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可比性的计量分析。因此,笔者设计了表2。从表中显示的情况来看,选择调研的两个城市各自旅游管理体制在其本模式上有相似的地方,如都有市一级旅游决策协调组织、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三层次组织机构,但在调研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两市

在组织机构的实际内涵以及具体运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每个城市旅游管理体制主体一市旅游局都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市最高决策层的介人,要想真正搞好本市的旅游经济,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第一层次组织机构市一级的旅游决策权威组织,尽管名称不同,两市都建立了,而且两市均为副市长兼任该机构主任。但是在组织机构和日常运行上,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A市党的领导已经体现到决策权威机构中。在我们和基层领导、企业老总的交谈中,他们很直率地讲:

现在是党管干部,如果没有市委常委以上的领导介入,很难说这个组织机构具有权威性。这一方面A市就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二是A 市在组织的正常运作中表现得比较规范。事实上,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市表2AB两市旅游管理体制模式比较比较项目A市B市市级旅游协调组织市旅游协调小组市旅游委员会协调组织主管领导市委常委、副市长副市长市旅游局政府直属机关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市民间旅游行业协会市旅游协会市旅游协会市旅游协会会长退位的旅游局长现任旅游局长兼旅游主要经费来源市旅游发展基金财政定项拨款级权威组织,那是形势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机构大多名存实亡,主要是日常运行缺乏制度保证。充其量是在涉及全市大的旅游活动中,市政府用这一机构的名义召开协调会,这一点B市也是如此。而A市却恰恰相反,该市旅游局正是利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大好机遇,将这一机构的组织职能长期化、制度化,使用频率要大大高于B市。作为城市旅游管理体制的第二层次组织机构市旅游局,两市都建立了,只是旅游局的性质不同。A市旅游局属于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厚。为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进程,近年来,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相继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以“徽韵”为代表的演艺业,获选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和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以翰林堂、竹艺轩等生产型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样背景之下,记者就金融怎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行长王林。 记者: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山又是闻名中外的名山,地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交汇点,黄山市是如何发挥金融的有效支撑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产业优势的? 王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支持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努力将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相结合,为徽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近年来,人行黄山市中支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优化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 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多次联合市金融办、市文化委召开文化产业银企座谈会和专项资金对接会,加强银企对接,培育和扶持优质文化企业成长。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支持与地方文化产业产品创新相结合,扶持徽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24.7万元,比年初增长23.7%,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影视演艺类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生产型文化企业发展。 记者: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保护,以及“徽韵”等文化品牌颇受瞩目。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有关的支持措施吗? 王林:徽州大地遗存大量的古城、古村落等徽派建筑,这既是徽文化传承,也是旅游新热点。为推进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和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贷业务创新。农发行黄山分行采用“应收财政补贴账户质押+担保”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承贷主体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困难,发放1.2亿元贷款支持徽州府衙重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开始接待游客。农行黄山市分行、工行黄山市分行以宏村景区经营权做质押,累计向黟县京黟旅游公司发放近10亿元贷款,用于景区环境整治和硬件设施改造,该景区相继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农行黄山市分行采用“收费权质押+抵押”相结合的方式向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发放贷款1.29亿元,用于景区改扩建。 为彰显徽文化的无穷魅力,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近几年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徽韵”、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等多部有影响力的精品演艺节目创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破解贷款抵押难,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创新,以演艺门票收益权做质押,结合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为这3个项目贷款3.3亿元,使3台大戏成为文化旅游的新看点。“秀里影视村”是黄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的代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遭遇资金困难,黟县农商行主动提供金融咨询服务、设计融资方案,并牵头发放银团贷款3200万元,项目完成后,先后承接《苏

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内容简介: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县域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县域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外部经营条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县域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县域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外部经营条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是在自然生态学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县域金融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因素综合构成的外部环境,包括县域经济运行、县域金融发展、县域政策和县域信用水平四个方面的因素。县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和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指导县域金融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由于受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的制约,我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还非常脆弱。从县域金融生

态环境的现状来看,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县域金融生态主体;二是县域金融生态条件;三是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主体弱小,服务品种单一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向大城市转移,对县以下的储蓄所和分理处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这导致农村能够享受的金融服务数量大量减少。政策性的农发行也只在地级市里设立分支机构。农发行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等一系列贷款业务全部转移到有关的国有银行,金融支农功能不断的弱化。而最需要得到扶持的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开发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相应金融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存在金融服务种类单和贷款投放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新兴的村镇银行也存在发展时间短、经营成本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低等问题。最后,在县域经济环境中,几乎没有与改善金融环境密切相关的评估、担保、法律、会计等专业化中介机构,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之间缺少沟通的桥梁。县域金融调节机制不完善金融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如果自我调节机制受阻,就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首先,银行信贷服务落后,绝大多数县级银行没有结合当地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再者,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利益机制导致的经营行为偏离正常轨道;二是信贷管理的权限降低导致的信贷功能萎缩;三是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对称导致的信贷行为失控。最后,很多银行都存在监管效率低的问题,县级监管部门没有直接的检查权和处置权,加大了县域金融市场的维护难度。县域金融生态的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大势所趋

据【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讯:2016年10月21日,第四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政协、文化部、商务部、陕西省委省政府、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共计二百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南方文交所总经理张志兵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等领导和专家从不同视角对文化金融做了深刻阐述和精彩解读,对丝路文化作为独特战略资源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思路。 随后,“中国文化独特战略资源创新的资本路径”平行论坛举行,与会嘉宾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建言献策,精彩纷呈。 南方文交所总经理张志兵表示: “金融是现代产业的核心,任何行业做大做强都离不开金融,房地产是这样,股市也是这样,现在国家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艺术品行业,也必须借助金融的力量。但现今,文化是文化,金融是金融的两层皮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一方面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总觉得无米下炊,另一方面对于文化这块大的蛋糕,金融机构总觉得无从下口。” 张志兵所言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共鸣,“而这归根到底是艺术品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真伪难辨、价值难估、流通退出不畅使得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无制度保障,而文交所无疑为破除以上瓶颈提供了思路,是促进艺术金融融合发展的一个抓手。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创新支持,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南方文交所作为中国文化金融的先行先试者,运用“互联网+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理念及首创的“四分离”制度,率先推出文化商品在线电子盘交易,极大地推动了广东地区文化资源要素的流通配置,促进了文化商品的流通与创作,坚持规范发展,推动诚信交易,树立行业标杆,为中国艺术与金融融合发展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据悉,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国艺术研究院、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北京东方国学院、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包商银行大客户金融俱乐部共同承办。自2013年起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良好的口碑,并逐步发展成品牌化、常态化的全国性文化金融高峰论坛。

(年度报告)年度中国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报告

2010年是中国的文化金融年。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提升、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使金融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升。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及金融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全面提速,上市融资、信贷规模,以及债券发行、信托计划与主题基金数量均创历年新高。随着文化产业金融生态不断优化,文化领域金融创新持续推进,证券化趋势渐行渐近,文化在与资本共舞中实现了新的嬗变。 一文化企业上市实现新的跨越 (一)文化企业迎来上市高潮 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到相关主管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意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均被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2010年共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创历年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之最。上市企业中,除江西出版集团为借壳ST鑫新上市外,其余企业均为IPO(Initial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其融资功能以及广泛的市场影响和高额的股东回报成为文化企业上市的主流模式。从融资规模看,15家IPO企业共募集资金128.5亿元人民币及9亿美元,其中,中南传媒成功发行3.98亿新股,募集资金42.3亿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IPO项目。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以及A股IPO“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持续不退,境内上市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除昌荣传播等6家企业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外,其余企业均选择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其中,中青宝等6家企业选择在境内创业板上市,超过境内上市文化企业的半数,体现了创业板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有力支持。(二)文化产业题材备受市场关注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国民经济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使文化产业在IPO市场上受到了强烈追捧。境内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市场表现良好,半数股票涨幅均接近或超过50%。作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境内首发上市第一股,2010年文化产业首家上市的企业———皖新传媒股价首日上涨49.41%,次日直线涨停,并带动传媒股集体上涨。“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在4只同时上市的创业板新股中,以107.80元的收盘价、58.53%的涨幅居首。“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网上申购获得了184倍的超额申购倍率,上市首日收涨5722%。“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股份发行市盈率103倍,共冻结资金1903亿元。作为A股市场首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南传媒在五只新股“同场竞技”的情况下,网上网下冻结资金合计达4322亿元,与2010年农业银行IPO冻结资金规模相当。上市次日中南传媒一度冲击涨停,总市值突破248亿元,成为文化产业板块股票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文化”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具热度的题材之一。 (三)股权投资基金助推文化企业上市 近年来,我国包括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第3季度末,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达到571家,实到资本1074亿元,注册资本已接近15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力量。由于A股上市渠道的日渐畅通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入股———上市———退出”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理想的运作模式。其中,上市是股权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股权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企业上市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产业引起了股权投资基金的高度关注。作为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专业财务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的介入也加快了文化企业的上市进程。在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12家企业在上市前均获得了股权投资,占上市企业的75%,涉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领域。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形式助推文化企业上市已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新趋向。在投资机构中,不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资料讲解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融资是指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而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以下简称IPO)和私募股权融资(PE,以下简称PE)。 自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产业中的各项金融扶持与创新举措明显加快。2012年,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金融体系,积极引导、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投入。众多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文化产业,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而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达5.5%。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统计局数据显示,文化传媒的财政拨款为636,828.28万元,占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额的92.7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类型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资金不断充裕,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投融资体系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全国各大银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所投资规模涵盖了互联网、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网络游戏等各类型文化行业领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对其投资金额高达1442亿元,比上一年度新增约330亿元,增幅达30%,是全行业中融资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表示出对文化企业的青睐。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民生银行分别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业传媒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与趋势 魏鹏举 【专题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专题号】G01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原文出处】《前线》(京)2014年10期第43~46页 【英文标题】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作者简介】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战 略发展期。所谓“战略发展期”有三层涵义: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托起了文化消费的大盘;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对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特征 国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中央政府提出的新经济增长观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中国的金融业则面临着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因素导致的新竞争时代的到来,资本亟待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新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各类资本的目标。 各种因素都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兴盛,这一场文化资本“盛宴”的主要特征有如下 三个方面: ——政府投入力度持续加强,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2012 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51 亿元,比上年增加358 亿元,增长18.9%。2007 年以来,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年平均增长16%,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5%,表明近年来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在逐步加大。 针对文化产业的各级政府投资都在不断加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 年中国文化 及相关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257 亿元,是2005 年的 5.6 倍,年平均增长近28%。其中,国家预算资金837 亿元,是 2005 年的 8.1 倍,年平均增长近34.9%。在地方政府层面, 文化产业是许多地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新经济增长点,对于文化产业 的投入往往更积极,力度也更大。以北京为例,从2006 年开始,每年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项 资金有 5 亿元人民币,从2010 年开始,每年增长到9 亿多。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每 一年全国各级政府的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出总规模超过100 亿元,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财政部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 年的规模是34 亿元,2012 年增长到了48 亿元。 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政府投资的绩效问题日益受关注,创新投入方式,改善投资机制,示范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这将成为政府投资的重要任务,贷款贴息、后 期奖励、引导投资、组合投资等模式会成为各类政府专项资金、投资基金等改进绩效的主要 方向。 近年来,为促进文化企业与金融体系的对接,文化部积极开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动文化产业信贷融资发展。据统计,仅2011 年部行合作框架内的重点信贷项目就达97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行2009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20000万元;2010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贷款30000万元,不良率为0;2011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0000万元,不良率为0。贷款支持的企业主要有文化公园、出版公司、日报社、广播电视台等。 二、我行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采取的举措 1、加大文化产业营销力度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行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我行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之一,加大文化产业营销力度,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突出产业重点,分板块梯度推进 一是文化旅游板块。积极支持4A级(含)以上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景区道路、景点、索道等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领域,及还贷资金来源于景区门票及整体经营收入的项目;适度支持航天、海洋、热带雨林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提高文化旅游行业信贷业务占比;积极探索邮轮、游艇、帆船、帆板等旅游项目及西沙旅游景点开发的融资新模式,服务南海旅游资源开发,适应以热带海岛生态为基础,集度假、休闲、运动、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新业态发展。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板块。坚持“生态金融、环境优先”原则,按照全省产业布局调整要求,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园和创意产业园等园区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园区内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信贷客户,重点支持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发挥园区内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三是广播影视板块。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将广电客户分为播出类客户、运营类客户、内容类客户三类。播出类客户包括各级广播电视台,以及各级城市电影院(线);运营类客户指获准经营县以上行政区域内唯一广电网络(含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内容类客户指独立制作各类影视节目的企业。我行重点投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电视台和广电运营类企业,支持省级网络整合、经济发达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及双向改造等优质项目。关注广电领域新兴业态发展,稳步进入中心城市电影院线及有稳定播出渠道的专业影视制作等领域,培育新兴优质客户群体。 3、合理配置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服务方案 对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我行提供多种融资产品组合服务,积极开展对其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支持企业并购资金需求,积极支持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走出去”战略。对具有稳定物流及现金流的企业,积极拓展贸易融资。对生产过程中需租赁设备的文化企业,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对中小文化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陈晓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激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正视融资难题,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企业是以轻资产运行的创新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障碍。产业特点和体制的约束,使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

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拓展业务功能,多方面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拓展融“资”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 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文化旅游产业投入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及旅游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壳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从资

互联网金融助推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助推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魏玮 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17期 摘要:近年来,文化旅游公司不断发展,同时面临的融资问题愈发严重。“互联网金融+文化旅游”背景下,如何快速、高效破解文化旅游公司融资困境成为首要问题。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支持下的文化旅游公司发展优势及融资实现方式,从政策环境及企业自身角度提出对策。 关鍵词: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7-0017-03;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724.6;F832.7 ; ; ; ; 文献标志码:A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具有投资金额大、项目运营周期长等特征,文化旅游产业更是如此。因此,目前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解决文化旅游公司的融资困境、确保公司资金充足、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高端性等方面。 1; 互联网金融助力文化旅游公司发展优势 1.1; 有助于解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问题 不断扩充融资渠道是文化旅游公司得以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与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向文化旅游公司提供多种融资方式,帮助文化旅游公司消除融资渠道的局限。同时,互联网金融通过解决文化旅游公司融资渠道单一问题,拓展了自身业务范围与服务群体,有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的优化升级。 1.2; 有助于解决企业融资时间限制问题 文化旅游公司尤其是小微企业受传统融资方式影响较大。例如受银行贷款模式的限制,不仅贷款业务审核批准时间长,且银行为降低贷款坏账损失设置了诸多约束资金使用方式的条款,即使企业贷款业务办理成功,仍无法自由使用资金。而互联网金融取用灵活、方便快捷、不受时间限制,可为绝大多数文化旅游公司提供所需的融资产品,不但成功解决了文化旅游公司融资的时间限制问题,同时为自身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 1.3; 提高了企业融资合作弹性与积极性 文化旅游企业与传统融资机构属于单纯的资金供需关系,两者并未建立其他联系。因此,文化旅游公司难以获得传统融资机构的更多帮助。同时,文化旅游公司与传统融资机构间的资金供需关系仅以合作契约为依据规定双方行动范围,此类合作关系较为死板[2]。而互联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 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文化厅(局)、广播影视局、新闻出版局、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精神,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金融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实施重要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各金融部门要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大力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 (二)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对于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支持企业开展并购融资,促进产业链整合。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可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对于租赁演艺、展览、动漫、游戏,出版内容的采集、加工、制作、存储和出版物物流、印刷复制,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传输、集成和电影放映等相关设备的企业,可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处置文化类无形资产提供保障。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

2016-2020最新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精品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 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建设发展: 1、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强调法律保障。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依法保障文化改革成果。二是强调政策保障。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规模。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三是强调财政保障。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

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将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传播体系建设工程、重大文化实施工程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 4、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十二五”时期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注1:)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撰文称,将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有机对接。同时,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政部还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谢旭人同时称将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5、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人士表示“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税收优惠政策,将来可能在支持文化发展和开放方面,也会出台力度更大的财税支持政策。” 6、税务总局表示,税收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摘要】文章站在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角度上,对云南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展开了实证分析。通过对1991-2011年的数据检验,一方面,文章认为云南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具有协整关系,金融支持是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目前还是云南旅游业的一种主要渠道。另一方面,文章认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充分运用产业内在要素的投入,同时,从融资模式来看,间接融资依旧在发挥主要的作用,属于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金融支持协整关系 长期以来,旅游产业作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正在迅速突起,旅游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的研究将针对以往文献中的不足之处,从金融支持对云南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来展开分析,在分析云南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希望对未来的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想法。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内有众多学者对旅游业的金融支持展开了大量地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由于我国旅游产业目前尚处于快速成长期,各地在旅游业发展上投

资冲动强烈。鉴于本文研究的地域性,文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归纳:一方面,多数文献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特点,主要论述影响旅游产业金融支持存在融资问题,并探讨如何充分运用金融支持促进产业繁荣发展的有效措施。例如,胡永政,胡庆龙(2007)认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一个金融支持乏力的“规模瓶颈”[1]。叶春明,赵宇华(2009)认为我国旅游金融支撑存在政府投资、银行信贷投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旅游市场投资效率、金融服务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问题[2]。郑才林,林明恒,胡峰(2009)提出了金融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措施,他们认为海南需要创建更具活力的金融体制机制,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良好金融环境[3]。饶文津(2010)通过实证的角度认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探讨了金融支持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4]。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0)以武夷山旅游经济区为研究基础样本,就当前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金融如何助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如何加强两岸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5]。那铭洋(2012)认为旅游产业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导致相关发展面临大量问题。寻找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必须抛开传统的放贷模式,在金融创新中寻找增长点[6]。 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文献从云南的角度论述金融支持对当地旅游产业产生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材料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她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创业经验,是当代中国非常珍贵和优秀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30 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红色文化热” 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这一时期,红色小说的再版,红色电影的播放,红色之旅的推出,红色歌谣的传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唤醒了储藏在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 而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文化” 日渐成为文化产业中一支颇具潜力的重要力量,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比例为12:1 ,呈现出极大不平衡的态势,而红色文化产业符合中国的实际,这一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如今的红色文化产业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产品的中流砥柱。红色文化只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才会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如何把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核心价值理念一直是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经济的招牌产业 虽然红色文化产业在我国的起步普遍较晚,在规模、档次、市场占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重庆和江西瑞金的这两座站立着的红色之城以唱红歌、读经典、演艺红色歌舞节目等活动,打造出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经典传承,将红色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了当地经济的招牌产业。 重庆拥有蕴含着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瑰丽壮观、斑斓绚烂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通过有效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得来的。从历史资源进行整合:重庆具有独特的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并将其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现在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从地区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城区内资源整合和区间资源整合:重庆市主城区内的红色资源丰富,红岩联线秉持“整合资源,联点成线”的发展方针已经对重点景区如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进行了整合,营造了非常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主城区内的红色资源与江津、酉阳、城口、铜梁、潼南、开县等进行系统整合,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合力。重庆红色文化产业市场,目前以红色旅游、展演奏响了序曲,要全面推进就要以市场开发促资源整合,以整合资源促进市场占有,以此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能和高效益。红岩联线在红色文化产业上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努力和尝试,从20 年前账面资金不足5 万元,发展到今天收入数千万,固定资产上亿的规模,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重庆红色文化产业在这二十多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缩影。重庆人吹响了红色文化抢机突围的集结号和冲锋令,创造了红色文化发展的新天地,推动了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的招牌产业。 江西省瑞金以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为基础,努力寻找文化与市场的结合点,精心培育红色文化产业。如今,该市已初步形成以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教育和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体 系,红色文化产业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瑞金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新生力量。2007 年以来,红色文化产业直接经济收益达3500 多万元。瑞金市顺应文化市场的需求,抢抓机遇培植、壮大本地红色文化产业。以闻名中外的“红井” 、大柏地战斗、沙洲坝一家八兄弟全部参加红军、由瑞金籍战士组成的长征先遣队英勇壮烈捐躯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为素材,创作出《红井水》、《大柏地》、《血洒长征路》、《红 都,生命的礼赞》等30 多个红色歌舞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并掀起长盛不衰的红色文化热潮。另

关于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金融如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由来已久,随着以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标志,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这一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2010年3月,浩浩荡荡的中宣部、央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可谓声势浩大,掷地有声——确实有声,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也确实远远没有达到振聋发聩的地步,历经了宏观形势纷繁复杂、文化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十二五”,而今步入决胜小康的“十三五”攻坚阶段,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问题,看得到的多是个案的非典型性典型,而尚乏普遍的可以推而广之的制度设计和解决路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面临的问题 如果说科技如同人之骨骼,支撑肢体强健有力,文化如同人之血肉,使人仪态丰满充满活力,则金融则可比人之心

脏,源源不断向人的周身输送血液。科技与文化之融合,文化与金融之融合,正如人体自身的系统构成,是发展趋势,亦是内在需求。文化与金融融合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笼统地讲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能够客观显示出问题的全貌,也不利于深入分析研究文化企业到底为何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必须对其进行解剖细分。根据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的实际表现和面临困境,大概可以尝试做如下细分:一是按规模划分,可以分为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型文化企业,基本的表现是大企业融资相对容易,中小企业融资相对难一些;二是按行业领域划分,文化产业有九大行业领域,一般意义上讲,从事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和偏科技类的文化企业融资相对容易一些,偏创意的企业比如设计类的等,融资相对难度大一些;三是从成长周期来看,处于不同成长期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其融资的难易程度也是显见不同的;四是从融资的需求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又有不同,两者的侧重和偏好也不一样。当然,还可以做其他的有意分类,总而言之,文化是个筐,啥都可以装,把装进去的按类挑捡一下再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认识得更透彻明晰一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基于前述对文化企业的分类,大致可以对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一些相对理性的原因剖析。而不至于仅仅是抱怨融

旅游业提升与金融支持研讨

旅游业提升与金融支持研讨 玉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总额为316.5亿元,但涉及旅游产业的投入仅1亿元。(分别是:玉树州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景区整治项目,投资1750万元;勒巴沟景区内道路建设项目,投资1250万元;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景区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结古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项目,投资1000万元;玉树州游客接待点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巴塘温泉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当前,对于玉树灾后旅游产业仅靠7个景点景区建设和1亿元的财政资金带动,并无其他资金获取途径。产业资金投入建设力度相对较小,建设完成后效果不容乐观。 此,签约投资额与实际投资额存有明显出入。在调查中发现,截至2012年10月,登记在册的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共有25家,企业建设总规模为111136平方米。援建协议投资金额为50813万元,签约协议金额为48286万元,但到当前为止,实际累计投资资金总额仅为28300万元。在25家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建设的项目中有20家在建项目存有资金缺口,其中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比签约投资额低于50%的建设项目有13家,低于20%的有6家。过大的资金缺口防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 1.涉旅企业规模小,资金和经验少。因为当地旅游企业当前均为中小民营企业,普遍为新创企业,存有规模小,资金少,经验少等不足。且当地中小文化旅游企业存有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差、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成为难获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