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中俄双边贸易分析_王子慧

俄罗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中俄双边贸易分析_王子慧
俄罗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中俄双边贸易分析_王子慧

中俄农产品贸易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去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达到21亿美元。中方与俄罗斯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他还指出,"作为邻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中方将进一步支持双方企业扩大农产品贸易,并且愿意和俄方一道为此创造便利条件"。 此前,中方已经采取实际措施,旨在推动俄中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据中国媒体报道,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内正在加紧建设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俄中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共内设油罐区、粮食仓储区、保鲜冷链厂区、生活管理区和铁路专用线等。其中,保鲜冷链区计划建设18000平方米保鲜库、仓储规模大于8000吨。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俄中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基地。 另据俄通社-塔斯社8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报道,俄中官员已经达成协议,中国将通过俄罗斯远东的一个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直接出口水果和蔬菜。该协议为刚宣布针对欧美实施食品进口禁令的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俄罗斯作为欧盟最大的蔬菜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食品出口市场,2013年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超过118亿欧元,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约14亿美元。在俄公布对欧美的反制措施后,西方国家在俄市场留下的市场空白急待被调补。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671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21亿美元,仅占3.13%。

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例如,蔬菜、水果、水产品、坚果等,而且中国农业生产面积辽阔,农业生产品种繁多。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足以支撑俄罗斯的部分蔬菜、水果、水产品进口增长需求,以及一些牛羊猪肉和禽肉的进口需求。同时,随着国内农产品冷链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

俄罗斯市场调研报告

俄罗斯市场调研报告 一、国情介绍 在许多国人眼里,俄罗斯依然是那个在九十年代初,历经可怕的"休克疗法"后,卢布大幅贬值,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供给严重不足,社会局面动荡不安的没落国家。而实际上,俄罗斯凭着叶利钦和普京这两代务实领导人的励精图治,在经受十几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阵痛后,正在逐步走出低谷,悄然崛起。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见证了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迁,1990年至1992年期间,阿尔巴特大街上,比较大的商场是"古门"和"楚门"两家国营商场,商场货架上所列货物少而且档次低,购买食品等紧销商品需排队,还常常断货。而今这两家国营公司货架上的商品供应丰富,应有尽有。而且,大街上新开的欧美高档时装店和家电专卖店多得令人目不接,俄罗斯新贵在这里挥金如土,生意十分兴隆。目前莫斯科的房价也因此跃居世界第二的高位。 中俄两国于2001年7月缔结了《中俄眭邻友好合作条约》后,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两国石油、天然气、航空航天、通讯等领域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双边相互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地方经贸合作趋于活跃,而中俄两国的贸易在历经多年的徘徊不前后,于去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首次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中俄两国政府已签订协议,俄罗斯将参加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并将铺设俄罗斯至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管道,据官方预测,在未来三年内,两国的年贸易额将达到300-400亿美元。中俄经贸关系可以说是已走出"磨合期",正逐步驶入"快车道"。 二、市场分析 西方商界认为,俄罗斯是世界上仅剩的最大的市场,其市场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俄是一个有1.44亿人口的大市场,再加上其对独联体和东欧各国的辐射作用,俄至少是一个4亿左右人口商品的集散地,其影响力不可小视。 2、作为前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其经济结构畸型状况至今没有得到改变,重工业落后,轻工业不足,家业落后,大量轻纺工业、食品等民用产品依赖进口,每年这类产品占其总进口量的40%。而中国在生产这类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客观上俄可以成为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 3、据俄官方统计,目前中国向俄的直接出口仅占其进口的5%,比重很小,这说明中国向俄扩大出口规模的可能性极大。 专家分析指出:一方面,在俄罗斯,由于中俄贸易长期的个体"外贸"形成了中国制造等于劣质产品的认识,中国产品对世界市场的供应唯独在俄罗斯没有相应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大厂、大外贸公司经营对俄正规渠道出口;二是大厂没有营销渠道,没有任何正规的品牌建设,所以中国商品进不了俄罗斯主流流通领域。 而另一方面,西方商界却利用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抢占俄罗斯市场,中俄双方现已意识到加强交流的重要性。今年四月,应朱总理的邀请,俄副总理索科维兹率领百名俄企业家代表团抵广交会进行采购,在会上他指出:俄目前40%的商口产自中国,但大多是由日本和欧洲国家进口后,再转入俄罗斯市场的,因此价格大大提高,他希望中国企业能直接在俄罗斯生产产品,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4、俄传统产品落后,设备老化,需要更新,这已经成为俄政府当前与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的任务,这在客观上为我国拓展对俄经济合作提供 5、俄经济好转,居民实际收有较大增长,从而刺激了消费需求。 从1999年到2001年,俄GDP增长了19%,这使居民的购买力有了较大的增长。如俄现在对家电的需求猛增,而本国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进口的依赖十分高。据统计,其彩电进口超过90%,洗衣机超过50%,电冰超过10%,质量越来越好的中国家电在俄罗斯深受欢迎。 莫斯中国友谊商场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商业企业,旨在恢复中国商品信誉,树立中国品牌形象,他们将中国"海尔"推荐给俄罗斯最大的家电经销商之一的"北方帝国"集团,其产品的性能的质量以及价格很快在俄罗斯市场打开销路,并且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海尔已成功取代另一国际品牌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发表时间:2010-09-30T10:54:28.21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戴睿王靖宇 [导读] 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 戴睿王靖宇(1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针对这些新型的非关税壁垒,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关键词:制度;主动配额制;产品结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034-01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扩大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入WTO之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贸易都是通过双边协定的方式进行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再加上纺织品的配额制度,使我国本来具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理应放手大干一场,然而美国、欧盟等国家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以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等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接踵而至,反而使我国的纺织品产业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究其实质,是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因此,我认为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一些非关税壁垒,我们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使我国纺织品质量达到设限国家的要求。要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地位作用,积极促进国内的制度创新 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国内制度、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国际制度的接轨,为我国贸易适应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奠定制度基础。同时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等等,从而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二、企业内部应制订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 必须加大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内部要制订合理的准入制度和奖罚制度,为人力资本的流动创造条件,激励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到国际市场中去开拓、竞争。加快国有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强化产权激励。首先是界定产权。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应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推行企业家制度,这是公司制的核心。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企业内部要同时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力度,完善产业升级。 三、“主动配额制”的实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纺织业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纺织行业的稳定与有序发展,一方面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纺织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兼顾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努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发展。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摩擦现象,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后,我国应实施“主动配额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纺织品贸易新秩序,缓解贸易摩擦,这不仅能够将实际贸易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对外表明了一个欲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积极姿态,赢得了谈判的先机。 四、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①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占着较大比例的主要是服装类产品,装饰用和产业用的纺织品所占比例太小,要改变这种格局,在以服装为主攻方向的同时,扩大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②我国纺织品的档次主要以中低档的产品为主,高档产品出口很少,这样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就很低,利润相对就很小,所以我们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的比重;③从产品的出口方式看,纺织品出口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我国只能得到较少的加工费用,盈利不高,所以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发展方针。 五、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 “以量取胜”,产品质量没有多少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在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对纺织品科技的开发,一方面纺织企业自己要努力培养科技人才、增加科技经费,加大科技的开发力度,争取尽快实现纺织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于优惠,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对纺织产业链相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纺织品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贺小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以WTO为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31. [2]王莹.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16) [3]王静媛.纺织商会会长王沈阳:纺织品出口量增价跌当属正常[J].东方企业文化.2005(3) [4]储玲.纺织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周培仁唐树伶.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6) [6]谢振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7]肖海霞.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作者简介:戴睿(1988.6-),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革制品设计。王靖宇(1989.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物理。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2016-08-05 ——那小兵与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话 编者按:俄罗斯人差点就无缘本届里约夏季奥运会,如果不是最后关头271名运动员被放行的话。我们这个爱恨交集的邻居,从来都是在按自己的思路与节奏在前行,但这种“特立独行”毫无疑问在改变,今日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初的苏联。我们特地节选了2014年索契冬奥时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今日俄罗斯、中国的深度解读,或许能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很多事情。 那小兵:您如何评价索契冬奥开幕式中的节目?更进一步讲,您如何解读俄罗斯新的历史观? 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作为一个俄罗斯人,我对索契冬奥开幕式感到非常自豪。可以坦言,俄罗斯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历史了。 这个开幕式与中国2008年奥运开幕式有很大不同,中国奥运开幕式强调"和"的概念,试图把世界放入"和谐框架"中,其中只有中国古代历史,回避了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而俄国此次开幕式突出了"自强不息"的主题思想,从第一个"彼得大帝西征"情节开始,然后进入亚

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情节,之后再进入非常表现主义色彩的"红色苏维埃"时代,最后用幽默的喜剧表现手法进入"新俄国时代",搭配着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 这充分表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他们不再纠结于"黑暗沙俄",也不再忌讳"红色恐怖",更不在乎"改革动乱",俄罗斯终于在精神上解脱了沉重的过去。 那小兵:我注意到此次俄国的历史节目确认了"俄国一千年历史",这比过去苏联教科书中的表述减少了近五百年,为何俄国历史学有了这种改变? 莫洛夫:我认为这是俄国价值观改变所引发的改变。 与中国用"文字出现"作为历史开端的旧史学标准不一样,俄国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如今都采用了"国家体制"为本国历史开端的做法。比如,日本历史从天皇出现算起大概约2000年,美国历史从美利坚合众国开国算起,如此等等,更注重政治文化与体制的传承关系,尤其是主权传承关系。 与中国人崇拜祖先的信仰不同,俄国人信奉东正教,这注定俄罗斯最终要走向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尽管依然受到西方各国的抵制。从这次表演中可以看到,俄罗斯人把"红色恐怖时代"看成了"工业化奴役时代",这是一种微妙的思想更新,从中与西方工业时代在感情上拉近了。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所辖哈尔滨为副省级市,齐齐哈尔为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简介 1.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比重、面积、农产品贸易对农民增收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广袤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大面积的耕种提供了可能,肥沃的黑土地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基础条件。在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均有较大优势,大米、玉米和植物油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或地区相临,交通便利,地缘优势突出,因而,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市场分析报告(总)

俄罗斯市场分析报告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及森林储备,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俄罗斯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既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 1、俄罗斯重点特色产业 1.1石油天然气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业长期以来在俄罗斯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乌拉尔牌石油价格是俄制定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2011年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双双出现增长,其中石油开采量为5.11亿吨,天然气开采量为6705.44亿立方米,约占GDP 的25%左右。 1.2冶金行业 俄罗斯是世界面积第一大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铝、铜、镍等金属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矿石开采和冶金行业在俄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该行业产值为29557亿卢布,约占俄GDP的9%,其年度涨幅约与GDP相同。 1.3林业 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2007年木材加工行业总产值为

1.3万亿卢,占GDP的1.3%. 2、俄罗斯对外贸易概况 俄罗斯是全球第17大进口市场和第9大出口市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3年进口额分别为873.2亿美元、475.4亿美元和318.0亿美元,占同期俄罗斯进口总额的30.4%、16.6%和11.1%纺织品及原料,食品饮料烟草,鞋靴、伞等轻工业品的进口增长较快,进口额增幅分别为7.8%、6.8% 和5.3%。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目前,中国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进口货源地,2013年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金属制品,进口额分别为235.0亿美元、51.6亿美元和40.9亿美元,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5%、10.0%和7.9%此外,家具、玩具、鞋靴和伞等轻工产品和运输设备也是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 3、中国对俄罗斯重点产业市场分析 3.1纺织服装业市场 由于存在棉、毛原料匮乏, 纺织加工工艺陈旧, 生产设备落后, 服装及其他各类纺织品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以俄罗斯目前的纺织服装业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庞大的国内市场。据统计俄罗斯每年消费各类

纺织品出口俄罗斯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市场调研报告 一、选定销售产品 装饰用纺织品,可分为室内用品和床上用品,包括家居布和餐厅浴洗室用品,如:地毯、沙发套、椅子、壁毯、窗帘、毛巾、茶巾、台布、手帕等;床上用品包括床罩、床单、被面、被套、毛毯、毛巾被、枕芯、被芯、枕套等。 二、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 (一)、确定目标市场和调研目的 我们所要销售的产品为装饰类纺织品,根据该类产品的特性和需求人群,我们将目标市场确定为俄罗斯。此次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俄罗斯对装饰类纺织品的进口情况,包括对进口量以及中国所占比例、消费者人群定位、市场需求量、价格区间以及对外贸易的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的调研。 (二)、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此次调研的资料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上的二手资料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都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阿里巴巴、福步外贸论坛以及道客巴巴等网站。 收集相关资料之后,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三、调研情况介绍 1、目前此类商品中国出口的状况

出口额为352.78亿美元,同比增长7.01%,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0.89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额为260.3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91%,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38.83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484.2亿美元,增幅扩大至6.3%。其中纺织品出口928.5亿美元,增长5.8%;服装出口1555.7亿美元,增长6.7%。 据《中国毛纺织品市场现状调研与产业投资评估报告(2014-2019)》,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发达国家经济逐渐回暖,需求回升,带动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此外,今年我国加大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力度,有效提高了纺织品货物的通关效率。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采取便利通关等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系列利好政策不仅成功为企业减负,而且有助于企业出口信心的增强。国家大力落实通关便利化政策措施,企业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利好与便利。货物通关速度以及条件比过去更快、更完备,相关手续的办理更加简便。 2、商品市场概述 选定市场为俄罗斯。俄罗斯是中国纺织品和服装重要的出口市场,也是中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地区。迄今为止,俄罗斯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未有任何限制。在双边贸易中,纺织品和服装一直占有很大比重,对双边经贸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俄罗斯纺织加工工艺陈旧,设备落后,服装及其他齐类纺织品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中国与俄罗斯开展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0多年来,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俄市场上已.口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较固定的消费群体;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亦成为俄中上收入阶层人上的首要选择。 3、市场需求分析 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纺织加工工艺陈旧,设备落后,服装及其他各类纺织品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俄罗斯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而中国服装生产企业的对俄出口正填补了这一缺陷。而且俄罗斯作为“金砖四国”的成员,虽然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高,所以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俄罗斯市场对服装的相应需求。俄罗斯对产品的需求和中国产品的特性吻合,所以俄罗斯服装市场对中国的产品依赖较高。 市场专家分析认为,鉴于俄的聚脂纤维等化纤面料生产工艺落后,在今后5年期间,对上述国家的进口依赖度至少仍将保持以上的增长率。俄现有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设备落后世界20—30年,本国产品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这对外国产品扩大对俄出口带来了很大机遇。为开拓俄罗斯市场,韩国企业已开始在俄举办产品展销会、贸易洽谈会,并邀请进口商访韩洽谈进出口业务。韩将俄列为其今后出口纺织品、服装的重点开拓市场,并将在投资兴建生产工厂。 4、市场国政策法规 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且走一步说一步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在西方眼前,双方是盟友关系,但是不是盟友,只有两国心里清楚。表面上,两国是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家,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友好年的,显得十分热络。然而,从驱逐华商事件,到审判中国间谍,俄罗斯方面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受西方的挤压,结成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盟友,是国家现实的需要。可由于双方的需要追求不同,自然表现出的力度积极性就不同,俄罗斯就曾有人指责中国不愿意真正成为其盟友。这个问题,既有俄罗斯的原因,也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实际上,中国若和俄罗斯结成所谓的“盟友”,不仅对中国不利,对俄罗斯也同样不利,两国就会陷入孤立。 冷战结束之后,因为不用惧怕两个超级大国用“非友即敌”来划线,世界各国的关系大多变得和睦起来。自然,过去国家间的那种坚定的盟友关系,也同时不大见了。同时由于全球化的浪潮,已使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相互交叉联系在了一起。除非生存的切实需要,一般人是不愿与人结盟的,因此,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铁板一块的盟友是少之又少。 中国现在谋求的是发展,并为此在世界上广交朋友。虽然和谋求霸权的美国、和谋求一直站在世界顶层的西方诸强有一定的冲突,但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经济上的联系已远远超过俄罗斯。从某方面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要比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密切更成熟。 俄罗斯现在谋求的是生存,其许多的行为表现都显示出对生存的担心。这种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说,目前世界上生存最危险的大国就是俄罗斯。苏联是以俄罗斯为主体建立的,随着那个大厦的轰然倒

塌,废墟中是俄罗斯衰弱疲惫的身影。而事情并没有到此完结,墙倒众人推的现象仍在继续上演,原来的小兄弟一个个变成了陌生人,有的甚至变成了敌人。诚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大量先进的军事技术,但也继承了充满仇恨的“敌人”,并且“敌人们”大有斩草除根的架势。 看看地图,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欧洲对美国来说,俄罗斯那么一大片的地方,压在头顶上,很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要么做世界上最强大的,要么就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直到大家不觉得威胁为止。其实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想做一只乖乖羊的,无奈西方没有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还太大,还有尖牙利爪。这时候西方人做的,就是继续削弱她。他们采取了几个措施:一是搞乱其国民经济,一是彻底解决了其盟友南联盟,一是暗中支持其境内的分离主义,一是北约大肆东扩。眼看着目标就要一步步的实现,不料半路上出了个普京,再加上自己的政策失误,最终功亏一篑。 西方的失误是,自以为大局已定,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身上,给了俄罗斯喘息的机会。西方的智囊们管窥蠡测,总以他们的思维来衡量别人,认为中国的体制存在着致命缺陷,最后会被一根稻草压垮。他们选择这根稻草就是石油,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大量的能源,油价的大幅上升,会使中国经济的发生严重的问题。没想到实际上对中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高油价以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反而让拥有巨大资源的俄罗斯得到了极大利益,经济彻底翻了身。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在普京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又派飞机军舰向西方示威了。 在俄罗斯,普京被视为国家的救星,受到了极大的拥戴。如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普京的一系列强势动作,似乎扭转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颓势,真的站了起来,让俄罗斯人的自尊获得了极大提高。据报道,

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策略 关于《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专科论文优秀专科范文10篇之第三篇: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中俄两国在农业资源的整体市场需求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济的互补性能相对非常明显,经贸合作的前景一片良好,这主要是得益于中俄双方农业资源的特性以及劳动力成本存在的差异,因此需要有效的挖掘出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贸易当中存在的各自优势,并且积极推广农产品产业在两国之间的发展转型工作。

关键词:产业间贸易;中俄农产品;贸易; 中俄两国不但是世界上非常紧密的两个大国,并且在农产品的贸易往来上也有着诸多益处,在全球范围内的,从产业链当中中俄两方在整个经济合作关系上正在不断上涨,并且截至到2014年年底,中俄双方在农产品的交易总额上有了全新的突破。我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可以为俄罗斯提供出更多的能源、矿产以及原材料等资源的补充,同时中俄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在此过程当中取得了长远稳定的发展。由于受到世界上经济危机以及卢布贬值等方面因素的干扰,在针对我国和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工作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产品贸易交易总额,相比于之前一年的总量有所下降,俄罗斯也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当中,建立起了相应的发展贸易基地,针对中俄双方的农产品交易规模进行了有效的扩张,并且在整个贸易发展规模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潜力上前景非常良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两个国家之间的优势点,推动两国农产品贸易交流的快速开展,这对实现两国的农产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一、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 俄罗斯和我国是世界上关系非常密切的两个大型国家,中俄双方具有不同程度的农业资源条件以及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上由于俄罗斯国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非常广阔,同时农业资源异常丰富,但是由于受到当地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造成了农产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中俄农产品在贸易往来过程当中,主要收益在于各自农产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俄罗斯国家在农业资源的优势点上比较突出,由于俄罗斯的土地非常广阔,拥有较大面积的耕地以及庞大的水体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的储备,自然资源的储备量非常大,而我国在整个农业产业的劳动力优势上相对比较明显,因此可以将两国之间的

俄罗斯水果市场分析

俄羅斯改革開放十多年來,消費品市場是變化最大的領域。水果市場也不例外。水果供應花色大為增加,水果消費量增長了一倍多,到2001 年末人均接近60 公斤。但俄羅斯本國生產者為此作出的貢獻微不足道。以俄羅斯人最常見的蘋果和梨為例,每人平均消費量達30 公斤,其中只有10~15 公斤是本國產品。原因很簡單︰許多水果品種很難在俄羅斯的氣候條件下生長。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水果供應量最大的地區, 莫斯科人喜歡蘋果的人達到40%,香蕉達到31%,橙子達到28%,葡萄達到22%,梨達到21%,但這些水果市場遠遠供應不上莫斯科人的需求早在1995 年,俄水果進口商即打算聯合起來,建立俄羅斯水果聯合會。 1998 年危機使水果進口大幅削減,聯合會也因業務蕭條而名存實亡。現下,據RCIX 訊息分析公司領導人恰夫金透露,俄羅斯的主要進口商正在就重建類似組織而進行談判目前新鮮水果進口的主要管道是聖彼得堡,其次是其他一些港口和遠東與中國、韓國毗鄰的城市。 遠東地區進口的水果95%滿足本地區的需要,很少輸往歐洲地區。只有夏天,俄北方地區河流可通航時,相當大一部分水果才可以轉運到北方地區各城市。俄羅斯消費者目前最喜愛的水果依次是香蕉、蘋果、橙子。據RClX 公司 統計,2001 年上半年上述三種 水果的進口量分別為26.3、8.7、2.2 萬公頓。橘子、梨、

葡萄、檸檬進口數量少于上述三者,但仍不失為俄羅斯普遍消費的水果。 具有明顯季節性的水果是西瓜和歐洲櫻桃,每年上市和下市都有比較固定的時間,過了季節,在市場上就基本銷聲匿跡。近年來,俄羅斯普通消費者過去聞所未聞的許多熱帶水果逐漸進入俄羅斯市場,雖然難以成為普遍消費的對象,但銷售卻一年四季不斷俄羅斯人均消費量比起發達國家甚至許多開發中國家都低不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進口水果價格高。以蘋果為例,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5~35 盧布,即約0.9~1.25 美元;若將經化學處理的蘋果運到北方邊遠地區,價格可上升到100 盧布。 俄羅斯人目前平均收入還不高,大部分收入用于最必要的支出,水果消費自然受到限制。在俄羅斯的特殊氣候條件下,自改革以來,冷凍水果銷售日益增長,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時尚。其中草莓和櫻桃特別受到俄羅斯人的青睞。雖然冷凍水果口味比新鮮水果遜色,但使它們能夠在冬天擺上餐桌,而且價格適中,這對俄羅斯人來說,不能不承認是有吸引力的。目前向俄羅斯退場門冷凍水果的外國公司已度過了俄羅斯危機所造成的困難局面,銷售額正在逐漸擴大。俄專家認為,深冷凍水果在俄羅斯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因為深冷凍過程可以保存食品所有的營養成分。在超市出售和餐廳供應的熱帶地區水果價格比較高。進口水果供應商在選擇品種時是經過認真比較分析的,因而被看成是所能提供的最好水果。但因其價格高,向定貨人供應的數量是有限的。有不少餐廳和超市在危機后轉向俄羅斯國內生產者,但始終感

毕业论文--纺织品出口现状分析

题目浙江纺织品出口现状分析 摘要 [摘要]在中国,纺织业是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承接全球纺织业的国际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国。而浙江是国内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省份之一,近几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量取胜的浙江纺织品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的结束又给浙江纺织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浙江省纺织业在外部环境上一方面面临着许多较好的机遇,但另一方面,浙江省纺织业所面对的挑战也更为严峻,本文将基于浙江纺织业的现状,分析浙江纺织业升级的压力及其路径选择问题。 [关键词]浙江纺织业;出口现状;对策

目录 摘要 (2) 第1章绪论 (4)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4) 第2章浙江纺织业出口现状 (5) 第3章浙江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6) 3.1出口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之间互相压价 (6) 3.2企业产权意识不强,缺乏特色品牌 (6) 3.3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 (6) 3.4劳动力成本增加 (6) 3.5原材料价格上涨 (6) 第4章浙江纺织业的应对措施 (7) 4.1走创新之路 (7) 4.2推行“品牌战略” (7) 5.3合理建设能源项目 (7) 4.4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 (7) 4.5降低纺织企业生产成本......,.. (8) 第5章总结 (9) 第6章参考文献 (10) 第7章致谢 (11)

第1章绪论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由于纺织工业具有投资少、利润高、见效快、劳动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此,世界上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以纺织工业为起飞点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纺织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竞争力较强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仅07年一年,纺织品外贸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然而中国日益面临这愈演愈烈的形形色色的贸易摩擦,其中有政治、经济形势等其他的外部原因,也有中国多年来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走低端路线,血拼价格造成的恶性竞争后果[1]。近期又因为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内外原因,使得中国的纺织品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在这种恶化的环境中,利润微薄的纺织品工业应如何调整自身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鉴于此,本文从浙江作为切入点,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税降低等方面对浙江中小型纺织企业的未来之路进行剖析,究其原因,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彼此最重要的邻国。所以,中俄关系向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未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然对国际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 无论是双边关系还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它具体反映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 俄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升温。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引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而中国近几年面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因此,中俄政治关系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能源贸易在中俄 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前行的重要根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恰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波动,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应。因此,中俄能源贸易发 页脚内容1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8591753.html,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逢珉丁建江 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3期 2014年8月7日,为了反制欧美对俄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宣布禁止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挪威进口水果、蔬菜、肉类、鱼、牛奶和乳制品等农产品,这势必刺激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如何不断完善对俄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质量,扩大对俄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特征 (一)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 自2002年至2013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2002年中国出口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额仅为440.57百万美元,到2013年已达1985.06百万美元。除2009年和2012 年,其余年份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均为增长,2007年更是突破10亿美元,其增长百分比达到38%。与此同时,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也在不断扩大,从2002年677.15百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1571.30百万美元,除2008年、2009年以及2012年外,其余各年进口额都呈正 增长,2005年突破10亿美元,增长率达35%。 (二)中方由逆差国变为顺差国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自2010年开始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要快于进口增长,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9.21%,但是进口额的年平均增长仅率为 11.00%。2002-2009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顺差国一直为俄罗斯,2005年中方逆差额甚至高达4.5亿美元。但是,从2010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中国成为顺差国,且顺差数额逐年增长,至2013年顺差数额达到4.14亿美元。 (三)农产品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下降 从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在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比较缓慢,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9.37%降至2013年的3.98%,下降大约1.4倍。除2009年和2013年出现小幅增长外,其余年份都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俄双边贸易额增 长迅速,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农产品贸易额增长,除2002年和2009年,其余年份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均高于农产品贸易增长率。2002-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平均年增长率达56.66%,而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仅为28.61%。正是由于这种增速差距,相比较其他产品贸易,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