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长跑的专项素质

如何提高中长跑的专项素质

中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这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手段。当一员优秀的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但当他的运动成绩到了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先进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于是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成了我们迫切的任务,以训练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动作几方面谈几点看法:

1.发展一般耐力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跑的距离大致如下:

800米跑5-8公里,1500米、3000米跑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跑10-25公里。

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2.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

2.1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

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仅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如:200M+400M+800M+间歇时间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28秒,400米60秒,800米2分20秒,1000米3分10秒。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2中长跑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

研究中长跑训练方法,首先要把握中长跑的供能特点,如800米跑一般是磷

【教学论文】中长跑训练方法

中长跑训练方法 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进行一般耐力训练时应注意: a.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匀速跑; b.跑中强调正确技术,结合呼吸节奏进行; c.尽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进行; d.处理好负荷与休息关系,加强医务监督。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短于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跑;不同距离的变速跑;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越野跑;各种距离跨栏跑、障碍跑比赛。 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求: a.多采用重复训练法,选择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 b.若选用变速跑方法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 c.专项耐力课跑的总距离,以专项及其他情况而定,若用重复跑,总距离可达本专项距离或超过数倍;

d.专项耐力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比重一般,在竞赛期则较大。 3.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3.1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中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 a.跑的专门练习(如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 b.30~10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 c.60~200米重复跑、变速跑、接力跑; d.顺风跑、下坡跑、奔引跑及速度性游戏等。 3.2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后程减速的高低水平反应速度耐力的发展状况,速度耐力与中长跑成绩呈正相关。常用间歇训练法发展速度耐力。 发展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 a.100米*6~8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30秒,每组间歇6~8分钟; b.300米*4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10分钟; c.400米以上的上坡跑、台阶跑; d.600~700米快跑+200~300米慢变速跑,3~4组; e.1000~1200米反复跑,3~4次; f.长距离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4.力量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保证 力量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

(完整版)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一、耐力素质练习的一般方法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较多,而且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基本 上又体现在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在练习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上。目前,常用的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耐力素质练习持续练习法重复练习法间歇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比赛游戏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高原训练法 常用的练习有: 1、1分钟立卧撑 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然后收腿成蹲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1分钟,4?6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要求动作规范,必须站起来才算完成一次练习。也可以穿上沙背心做该练习。或做立卧撑接蹲跳起,则强度稍大,做30次为一组,组间歇为10分钟。 2、重复爬坡跑 在15度的斜坡道或15?20度的山坡上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或更多些,跑距250米或 更多些,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70%。也可根据训练目的决定强度,可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也可穿沙背心进行。 3、连续半蹲跑 成半蹲姿势(大小腿成100度角左右),向前跑进50?70米,重复5?7次,每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65%,不规定速度,走回来时尽量放松,在进行下次练习前,可做15秒贴墙手倒立。 4、连续跑台阶 在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30?50步,如跑20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跳2级。重复6次,每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5%。要求动作不能间断,但不能规定时间,向下走尽量放松,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时可开始下一次练习,也可穿沙背心做 该练习。 5、沙滩跑 在沙滩上做快慢交替自由跑,每组500?1000米,也可穿沙背心跑,速度变化和要求可 因人制宜,做4?6组。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50?55%。 6、逆风跑或负重耐力跑 遇飓风天气(风力不超过五级)可在场地或公路上做持续长距离逆风跑,也可做1000米以上的重复跑,重复次数4?6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0%。可穿沙背心进行负重耐力跑,要求与间歇同。 7、原地间歇高抬腿跑 原地或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每组100?150次,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 度为55?60%,要求动作规范,不要求时间,但动作要不间断地完成,也可负重做练习,但每组练习次数及组数可适当减少。 8、原地间歇车轮跑 原地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0?60%,也可扶墙借助支撑物完成。 9、后蹬跑 后蹬跑每次100?150米或负重后蹬跑60?80米,6?8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50?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教学内容

浅谈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摘要:随着现代中长跑运动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模式的训练方法不断更新,中长跑的训练越来越全面,但有关中长跑运动员专门的力量训练谈的很少。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以及对我校中长跑运动员多年的力量训练实验和总结,归纳出一个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系列,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力量,速度,耐力 一、前言 在中长跑项目中,如800米、1500米、3000米障碍、5000米,其耐力有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的。换句话讲,中长跑项目的专项耐力是以糖酵解即通常所讲的速度耐力为特征。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训练的比重就越大,对运动员耐乳酸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高水平的中长跑比赛,常常在最后20—30米才见分晓,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差距也不过几秒。这就要求中长跑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冲刺能力,而速度的提高又与力量训练是紧密相连的。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同于其它项目,必须体现其专项特点,才能带来专项耐力的提高。 二、根据能量供应系统制订力量训练计划 1、磷酸原能量系统:时间短,强度大,通常活动时间为6—10秒,依靠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供能。可以使用大重量,大强度,每组练习间身体完全恢复的练习手段。 2、乳酸供能系统:主要是运动时间为2—3分钟的项目的供能系统,运动过程中分解葡萄糖或糖元来合成ATP,同时产生乳酸,从而限制了运动能力,乳酸分泌会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兴奋性减弱,导致肌肉酸痛。在训练中应使用中等重量和强度为8—20次的重复练习,每组间隔不完全恢复(30—90秒)。 3、有氧供能系统: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供能的练习,只要运动强度降低,就没有乳酸生成,练习就可以持续到能量耗尽。在训练中应使用小重量和小强度为20—25次的练习,两组练习间完全恢复。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基础,即使达到相当高的运动水平,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与之相适应的有氧力量训练也是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发展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核心。当今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的训练比重逐步增加,已达到60%—75%,并有继续加大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的力量训练也应成为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核心。以上三种训练手段在全年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运动员类型中应有所侧重。 三、采用循环训练 中长跑项目对内脏器官要求很高,而单个练习或几个练习间歇教多的内容,不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明显改变,因此需要把多个练习的身体训练内容有机地编排成组,重复练习若干次,以加强对内脏器官刺激,每组练习按照要求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所采用的手段,应在较长的时间中固定下来,不要经常变动。经过几次乃至几十次循环反复的成组练习,使身体需要提高的素质,从量变到质变得到改变。每组的练习内容必须紧密衔接,练习交换的时间应尽力缩短到最小程度。每组间歇4分—5分或心率恢复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1500米长跑训练技巧]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1500米长跑训练技巧] 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是成绩的好坏其一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今天就教大家1500米长跑如何训练,来看看吧。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跑的距离大致如下: 800米跑5——8公里,1500米、3000米跑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跑10——25公里。 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跑、选择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1、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再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所以说现在

中长跑已不是耐力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如:200M+400M+800M+1000M 间歇时间分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 28秒,400米60秒,800米2分20秒,1000米3分10秒。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中长跑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研究中长跑训练方法,首先要把握中长跑的供能特点,如800米跑一般是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糖酵解系统占65%,有氧代谢只占5%;而3000米跑时,有氧化谢供能占40%,糖酵解占40%,磷酸原系统占20%,5000米和10000为跑,有氧代谢达到70%——80%,训练时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和供能系统相应的训练方法。 3、重视竟技状态的培养和战术训练,有时有些运动员成绩不理想,这与竟技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大周期训练的同时应加

如何提高中长跑的专项素质

如何提高中长跑的专项素质 中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这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手段。当一员优秀的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但当他的运动成绩到了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先进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于是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成了我们迫切的任务,以训练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动作几方面谈几点看法: 1.发展一般耐力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跑的距离大致如下: 800米跑5-8公里,1500米、3000米跑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跑10-25公里。 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2.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 2.1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 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仅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如:200M+400M+800M+间歇时间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28秒,400米60秒,800米2分20秒,1000米3分10秒。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2中长跑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 研究中长跑训练方法,首先要把握中长跑的供能特点,如800米跑一般是磷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的日常训练都有哪些方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仅供参考! 一、耐力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量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用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代后,人们对这种训练方法作了改进,主要做法是把度训练和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跑的量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对全年的训练时期作了一定的划分。各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有明显区别。准备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量和强度;比赛时期的速度训练内容有较大增加。“接近或达到比赛距离的强度跑 ”这一训练手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芬兰人为代表。30年代后,以美国教统员米.黑非为代表的美国、英国、芬兰的中长跑界在使用郊外长时间匀速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田径场地圳练,主要是一些速度训练。 2、理论依据:训练时间长于30分钟的不间断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钟,对于发展运动员心脏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显。 3、取得的成绩:芬兰运动员帕.努尔米于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中长跑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其后10年间13次打破5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的还有美国运动员比采恩伦,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的世界纪录。

二、“法特莱克”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是瑞典中长跑被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法特莱克”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其训练方法主要是利 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 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这种训练 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及游戏使运动员的心理比较放松,很好。训练的距离一般为10――20公里。加速的距离一般为 600――2000米。 1、理论依据:“法特莱克”训练法通过野外变化速度跑的方式.将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钟之间,既发展了运 动员的有氧能力,又发展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同时,对运动员的 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2、取得的成绩:在“法特莱克”法的训练下,瑞典运动员黑格 和安德森创造了20年不败的神话。 三、间歇训练法。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 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的。间歇训练法是对 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训练中将间歇训练分为三种类型: 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A、B型)、发展性间歇训练。 高强性间歇训练时间小于40秒,心率190次/分钟恢复为 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很不充分。强化性间歇训练A 型训练时间小于40――90秒,心率18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 次/分钟,强度大,间歇不充分;B型训练时间小于90――180秒, 心率17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较大,间歇不充分。发展性间歇训练时间大于5分钟,心率160次/分钟恢复为120 次/分钟,强度中等,间歇不充分。间歇方式均为走和轻跑。 1、理论依据:通过严格的间歇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 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 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 使糖酵解代谢功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功能能力或糖 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谢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3000米与5000米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一)作用 5000米和3000米跑是发展人体耐力的项目,经常参加与练习,可以锻炼和提高个人的耐力素质,培养勇敢坚强、吃苦耐劳、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二)准备活动 首先通过慢跑200—400米调动机体内脏的适应能力,调节呼吸节奏,掌握呼吸方法;然后进行长跑的专门性准备活动:①做40-60米的加速跑或变速跑,活动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②摆臂练习,活动上肢关节:③深呼吸练习,调节呼吸频率;④体会掌握5000米和3000米不同距离段的体力分配。 (三)动作要领 1、总体要求。动作轻松自然,重心移动平衡,直线性、节奏性强,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能力好,做到动作既有实效性,又能节省能量的消耗。 2、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起跑时,身体重心主要落在前脚上,身体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听到枪声或口令后,前腿用力蹬伸,两臂配合腿部动作,快速用力向前后摆动,身体向前冲出。起跑后,上体保持前倾姿势,蹬地前摆以及两臂的摆动都应快速积极,逐渐加大步长和加快速度,随着加速段的延长,上体逐渐抬起,跑向自己所需的战术位置后,即转入途中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是比赛开始时,使身体快速摆脱静止状态,快速跑出,并尽快发挥出正常的跑速水平和占据有利跑进位置的过程。 3、途中跑。头部与脊柱成一直线,下颔微收,两眼平视,颈部肌肉较放松,途中跑要尽量做到放松自然、步幅均匀、蹬摆结合、上体姿势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两手的摆臂动作,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当摆动腿前摆到最高位置后,应积极下压,

膝部放松。途中跑是5000米和3000米跑的主要阶段,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注意着地缓冲,用全脚掌或前脚掌外侧先着地,可减少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尽可能做到着地柔和有缓冲。着地不正确,加上在水泥路上或硬地上进行中长跑训练,很容易产生胫骨骨膜炎或出现踝关节和脚背损伤。 4、终点跑。加快摆臂速度和步频,以顽强意志,冲向终点。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加速跑。快到终点还有400米左右距离,要竭尽全力进行冲刺跑,一直跑过终点线。什么时候进行终点跑,要根据训练水平、个人的体力情况来决定。不仅仅是比成绩比水平,更重要一点是比意志,比吃苦精神。 5、呼吸方法。在5000米和3000米跑时,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大,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为了供给机体足够的氧气,正确的呼吸方法十分重要。跑时,呼吸的节奏应和跑的步子配合起来。一般采用“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呼吸方法。初参加中长跑练习的人,首先感到呼吸急促,或感到胸部胀闷与难受,这是换气效率低缺氧的表现。为了改善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条件,就要掌握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节奏,可用鼻和嘴同时呼同时吸,呼吸的节奏应当和跑的节奏相配合,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 在跑步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满足不了肌肉活动的需要,跑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跑速降低,不愿跑下去或难于继续坚持跑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称“极点”。这是中长跑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跑的强度大,“极点”出现得早;跑的强度小,“极点” 出现就迟。适应过渡的时间也短。耐力强、水平高的,其“极点”出现就较缓和、短暂。为了避免“极点”过早过强出现,一是做好准备活动,二是加强提高训练水平。当“极点”出现时,一定以坚强的意志跑下去,注意呼吸方法,适当调整跑速,很快就可以控制和消失的。

耐力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

耐力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 肌肉耐力练习方法: 常用的练习方法有: 1)10—15min定时跑,在场地上,校园内或树林中,强度为55%--65% 2)6—8次变速赶超:在场地上排成两路纵队慢跑,听口令排尾突然加速跑至排头,所有人依次跟进做加速跑,强度55%--65%或加速跑中可进行变向“S”形跑。 3)5次爬坡跑:在倾斜15°--20°的山坡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距离100—200m左右,间歇3—5min左右,强度60%--70%,一般耐力训练不要求跑速,用心率指标控制,维持120—140次/min,如加大强度,心率指标要求达到140—160次/min。 4)5min变速跑,在场地内以50m分段做变速跑,如50m快,50慢,或50m慢,100m快,60%--65%强度 5)中速往返跑,利用篮球场,沿底线听口令至对面底线,每组往返4—6次。重复3—5组,也可以采用侧身滑步跑,交叉步跑或踢腿跑。 6)在田径场地或足球场内反复变向跑,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前后左右变换方向跑。每次进行2min,重复3-5组,组间间隔3—5min,强度55%--60%,变向跑的每个段落均为往返跑。跑出后返回起跑位置。每次至少完成50m,间歇后心率恢复到120次/min以下。 7)100m多人接力跑:在跑道上,将人数分成5组,每个直曲段站一组,采用击掌方式,进行接力跑每人总跑量约400m,后返回原地。要求速度8—10m/s,也可采用200m接力跑,分成3组完成,总跑量约800m 或1600m。 8)连续侧滑步跑或侧身交叉步跑,前后交叉步跑等方法跑100—150m,重复4—8组,不规定速度,但每次练习后心率指标在130—150次/min之间。 9)阶梯式变速跑:在场地内,采用阶梯式变速跑的方法,如50m快,100慢,100米快,150米慢等,总跑量可以在1500—2000米之间。 10)原地练习:如做原地高抬腿、小步跑、车轮跑等,每组100—150次,做5—6组,每组间歇2—3min 11)综合跑: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后退跑、左右滑步、前后交叉步跑等,每种方式100m,每次跑完400米为一组,重复3—5组,每组间歇4—5min,根据受训者具体情况定速度要求。 12)正、倒交替跑:在跑道上起跑加速200m后接着做倒退跑100m,不要求速度,至100m处做向后转身放松跑100m,完成3—5组,每组间歇约4—5min,强度60%--70% 13)蹬冰模仿跑:在场地内模仿滑冰动作,向前做蹬跑练习100m,走或慢跑放松100m,每组4—6次,心率在130—150次/min之间 14)左右侧交叉步或连续半蹲走50—100步,做交叉步时,左腿向右侧交叉,右腿向左侧交叉。半蹲走时要求两手扶膝或半蹲姿势向前连续走,完成4—5组。休息时进行放松跑练习。 15)长距离后蹬跑:要求前腿抬高,后退蹬直,不同于跑。要求两腿交换速度要快。 16)组合练习:小步跑50m,高抬腿跑50m,后蹬腿跑50m,加速跑50m。放松跑100—200m后做下一组,完成3—4组,心率在130—150次/min之间。 17)组合练习:快步走100m,弓步走50m,左右交叉步50m,快速高抬腿走50m,半蹲走50m,放松走100m。完成3—4组,心率在130次/min左右。 18)两人追逐跑:两人一组,相距20m听口令起跑,后边人追逐前边的人,400—800m以内追上有效。追上后即停止练习,被追上者要求跑完全程。 19)竞走追逐:在跑道上两人前后相距10—15m,听口令开始快速走,不能跑,每组400m,追上后就停止,被追上者要求走完全程。 20)快速转身追逐跑:在足球场或田径场上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背对跑进方向,相距5m听口令,快速转身追逐跑,100m以内有效。跑完后走回或慢跑回起点,连续交替完成4—6组。 21)1min立卧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1min,4—6

800米—1000米)训练方法

中长跑(800米—10000米)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是一项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一般把800米—10000米统称中长跑项目。需要人体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速度跑步。 1、中长跑正确动作讲解: ⑴呼吸: 中长跑的距离长,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求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中长跑能量消耗大,机体要产生一定的氧债,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还必须与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两吸,两步两呼。呼吸时采用口进行呼吸的方法。随着速度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 ⑵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 ①站立式起跑: 各就位时,运动员从集合线走到起跑线处,两脚前后开立,将有力的腿放在前面,前脚尖紧靠起跑线后沿,后脚距前脚一脚距离左右,两脚的左右距离自然开立,上体前倾,两膝弯曲,两臂一前一后,身体重心主要落在前脚上,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 ②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上体保持前倾,脚尖着地,腿的蹬地和前摆以及两臂的摆动都应快速积极,逐渐加大步伐和加快速度,随着加速段的延长,上体逐渐抬起,进入到途中跑。加速段距离的长短和速度,应根据个人特点、战术需求和临场情况而定。 (3) 途中跑 ①直道跑技术 跑直道时要求两脚沿平行线跑,抬腿既不靠内也不靠外,正直往前,两脚皆脚前掌去扒地跑。 ②弯道跑技术: 弯道跑时要求左脚前脚掌外侧,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腿膝关节外展和右腿膝关节内扣,身体重心向内倾斜协调用力,速度越快倾斜角度越大,右臂的摆幅稍微大于左臂摆幅。 ⑷冲刺跑:

冲刺跑是临近终点前一段距离的加速跑。。主要任务是运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克服疲劳,力争在最后阶段跑出好成绩。技术特点是加快摆臂速度和加大摆幅的同时配合腿部动作加快频率.冲刺跑的距离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战术要求和临场情况而定。在通过终点时,在接近终点一步前身体躯干前倾,做出撞线动作。 2、分解跑步动作,单个动作讲解 ⑴上体姿势: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头部与脊柱成一条直线,胸部正对前方,下颌微收,两眼平视,颈部放松,整个躯干自然而不僵硬。这里要格外注意上身不要过大的左右晃动。 ⑵摆臂姿势: 两臂弯曲约成90度,两手放松或半握拳,肩带放松,以肩为轴,自然地做前后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幅度随速度变化而变化,速度快时臂的摆幅大。 ⑶腿部动作: ①抬高大腿: 跑步的速度是步幅和步频共同决定的,因此有大的步幅是非常重要的,而要获得大的步幅最重要的就是抬高大腿,因为只有抬高大腿了才便于前脚迈的更远。 辅助动作练习:原地高抬腿跑和行进中高抬腿跑 ②迈出小腿同时送髋及加强脚步后蹬 要想获得大的步幅,只有抬高大腿是不够的,还要把小腿充分迈出去,而要小腿充分的迈出去,需要送髋及加强支撑脚的后蹬。由于迈小腿对大腿根部韧带的柔韧性要求较高,所以可以加一些练习大腿根部的柔韧性练习(如正压腿侧压腿)。 辅助动作练习: 正压腿侧压腿原地做抬大腿迈小腿动作高抬腿跑动中的迈小腿练习 ③前脚掌后扒地 跑步的原理是由于脚步受到的向前的摩擦力使身体向前移动,跑步过程中如何获得更大的向前的摩擦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要获得更好的向前的摩擦力就是借助脚步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自然地面会给脚面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靠前脚掌向后扒地。

发展耐力素质的常用练习方法

一、发展耐力素质的常用练习方法 1、10~15分钟定时跑,在场地上,校园或树林中,强度为55~65%。 2、6~8次变速赶超:在场地上排成两路纵队慢跑,听口令排尾突然加速跑至排头,所有人依次跟进做加速跑,强度55~65%或加速跑中可进行变向“s”形跑。 3、5次爬坡跑:在倾斜15°~20°的山坡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距离约100~200米左右,间歇3~5分左右,强度60~70%一段耐力训练不要求跑速,用心率指标控制,维持120~140次/分,如加大强度,心率指标要求达到140~160次/分。 4、5分钟变速跑,在场地以50米分段做变速跑,如50快,50慢,或50米慢100米快,60~65%强度。 5、中速往返跑,利用篮球场,沿底线听口令跑至对面底线,每组往返4~6次。重复3~5组,也可以采用侧身滑步跑,交叉步跑或踢腿跑。 6、反复变向跑在田径场地或足球场,听口令或看信号做的前后左右变换方向跑。每次进行2分钟,重复3~5组,组间间隔3~5分钟,强度55~60%,变向跑的每个段落均为往返跑。跑出后返回起跑位置。每次至少完成50米,间歇后心率恢复到120次/分以下。 7、100米多人接力跑:在跑道上,将人数分成5组,每个直曲段站一组,采用击掌方式,进行接力跑每人总跑量约400米,后返回原地。要求速度14~16秒,也可采用200米接力跑,分成3组完成,总跑量约800米或1600米。 8、连续测滑步跑或侧身交叉步跑,前后交叉步跑等方法跑100~150米重复4~8组,不规定速度,但每次练习后心率指标在130~150次/分之间。 9、阶梯式变速跑:在场地,采用阶梯式变速跑的方法,如5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150米慢等,总跑量可以在1500米~2000米之间。 10、原地练习:如做原地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等,每组100~150次,做5~6组,每组间歇2~3分钟。 11、综合跑: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后退跑,左右滑步跑,前后交叉步跑等,每种方式100米,每次跑完400米为一组,重复3~5组,每组间歇4~5分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定速度要求。 12、正、倒交替跑:在跑道上起跑加速200米后接做倒退跑100米,不要求速度,至100米处做向后转身放松跑100米,完成3~5组,每组间歇约4~5分钟,强度60~70%。 13、蹬冰模仿跑:在场地模仿滑冰动作,向前做蹬跑练习100米,走或慢跑放松100米4~6次,心率在130~150次/分之间。

体育训练论文:浅谈中长跑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浅谈中长跑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有氧代谢反应时能量系统最大吸氧量无氧代谢负荷混氧训练“法特莱克”跑 前言:中长跑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和周期性运动项目,具有教大的锻炼价值。经常参加中长跑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还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学校体育锻炼中也兴起了“长跑热”,长跑竞技比赛随之也有了教大发展。我国男子长跑在80年代进步教大,但男子中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我国女子中长跑从80年代初到1993年发展飞速,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打破了传统的训练理论,特别是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与恢复的有机结合,是对中长跑运动的最大贡献。 现代中长跑运动正飞速向前发展,进行合理有效的专门练习,可使青少年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在多年中长跑训练与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看法。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有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力量素质等。如何提高以上素质,我看法如下: 1.速度素质。其内涵定为:“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又可归为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1.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中长跑运动员从发令到启动的时间,途中跑中突然出现意外事故的处理时间。 提高反应速度可采用重复法,既重复而突然的出现信号,要求运动员通过视觉或听觉尽快作出反应。通过实际观察及实验对比,采用重复法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反应速度。运动生理学理论表明:反应速度采用反应时表示,反应时很大程度取决于条件反射巩固的程度,随着运动技能不断重复、日益熟练,反应速度可缩短11~25%。 1.2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以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时间长短来表示。发展中长跑运动员动作速度,要和能量供应系统规定的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专项速度,则应根据其从事的项目,确定练习的时间。运动生理学表明: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运动的供能基础,其所能支持运动的时间约为7.5秒;乳酸能系统供能支持时间约为33秒;有氧氧化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主要供能系统。人体的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提供能量的能力。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主要供能系统是不同的。在制定某一项目的教学和训练计划时,应着重发展在该项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能量系统。训练实践表明:使发展动作速度和能量供应时间结合起来,能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 2.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为中长跑运动员第一素质,耐力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活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又分为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2.1一般耐力素质 一般耐力指运动员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一般耐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有氧耐力的水平,一般耐力是中长跑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基础,发展一般耐力是为了让运动员能承受更高的运动负荷,产生使一般耐力向专项运动活动形式“转移”的效应。 2.1.1持续训练法是中长跑运动员一般耐力最重要的训练方法,是发展和提高有氧耐力的基础,最大吸氧量是反映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最重要指标。主要训练手段是周期性练习,中等时间和长时间持续跑是有氧耐力训练的最好形式。持续训练法一般可采用匀速或变速的负荷,特点是训练持续时间较长,量大,因而强度较小。通过对高中24名16~19岁的男生进行中长跑训练实验、统计、观察、测量获知:它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并且长

田径中长跑训练方法

田径中长跑训练方法 现代代中长跑训练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一) 现代中长跑的训练内容很多,凡是能够决定和影响运动员竞技运动能力及专项运动成绩的因素(除先天因素外),都应列为训练的内容。这些主要内容有:专项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等。 一、专项素质训练 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 中长跑运动员的一个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和无氧训练水平是中长跑运动努力的方向。中长跑各个项目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的比重是不同的,跑的距离越长,有氧训练的比例就越大,而无氧训练与些相反(见表5.1)。 表5.1 不同时期各个项目供能系统百分率比年代4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 有氧无氧有氧无氧有氧无氧有氧无氧有氧无氧 1932年17% 83% 33% 67% 50% 50% 80% 20% 90% 10% 1985年5% 95% 5% 95% 25% 75% 70% 30% 80% 20% 发展有氧耐力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长跑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在4摩尔/左右时的跑速可确定为无氧阈速度。用无氧以下的跑速进行不间断持续跑是发展有氧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无氧阈确定以后,可采用两种训练手段来发展有氧能力:分别取无氧阈速度的70%或80%-90%作为练习手段。例如某长跑运动员的无氧阈速度为5.2米/秒即每公里4'34",这种速度的不间断匀速跑占跑量的30%,心率在20-24次/秒时间不超过120分钟。采用这种跑的目的主要是为有氧能力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有时在大强度训练或病愈后也采用这种强度的恢复性跑。间歇训练时的间歇慢跑也属于这种类型的跑。 在采用第二种训练手段时,取无氧阈的80%-85%-90%即每公里 3'05"-2'45",这种训练手段占问题的60%是提高有氧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心率为27-28次/10秒。这种训练手段也可应用间歇训练负荷法。在跑每一个快跑段落(200米至1000米)结束时心率为27-28次/10秒,而慢跑段落时心率为24-25 次/10秒,快跑段的时间、长度及其反复的数量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该训练阶段的任务。这种训练手段对提高耐力项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二、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径赛运动员的最基本素质。800米运动员的速度与耐力素质可视为该项的法定性素质。例如:800米男子世界纪录为1'41"73,全程平均速度为6.75米/秒。由此可知,800米运动员的训练应建立在速度(无氧)训练的基础上。 在各种不同距离的比赛中,速度有三种表现形式种是绝对速度,表现为 10-60米行进跑的成绩。可通过行进间计时取后30米的速度来计算。另一种是基础速度,可采用站立式起跑100米计时来计取。这个速度对运动员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种是相对速度,即短于专项距离的段落速度,如:800米运动员的相对速度就是100米到600米的成绩。各项目计取相对速度的段落如下: 专项计取段落 800米400-600米 1500米800-1200米

7种方法增强耐力

跑步的人都想增强耐力,但是提到“耐力”,可能指两个方面:跑步新手可能想提高耐力,使跑步距离从2英里增加到4英里,再到6英里;而对有经验的老手来说,如已经可以跑长达42公里马拉松的人,再远的距离也没多大意义了。那么他们所指的提高“耐力”,就是“速度耐力”,即以一定速度跑尽可能长的距离。 幸运的是,你可以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你可以通过一些训练计划来增加长跑的距离,另一些计划来提高速度耐力。 在这些计划的指导下,无数跑步者大大提高了耐力。跑步新手Craig Beesley就将其最长跑步时间从30秒增加至3小时;成功马拉松手Doug Underwood曾想将个人成绩从3:50 提高到3:30来入选波士顿马拉松;美国1万米和越野明星Deena Drossin曾想打败马拉松传奇人物Joan Samuelson。 最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换言之,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同的人(基因研究学家所说的“快速反应者”和“慢速反应者”)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下面是7种针对不同人群的耐力增强策略。不是所有的7种方法都适用于你,但至少有一种适合你,要明显增强你的耐力也就足够了,你就可以比从前跑得更轻松更强壮了。 方案一:循序渐进法

如果说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耐力增强方法的话,那就是“循序渐进”,即坚持、有耐心、慢慢延长跑步距离。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情况、所有跑步者,从目标围绕小区跑4圈的新手到1万米成绩为36分钟、每次长跑几十公里准备初马的老手。 渐进原则由来已久。从15万年前旧石器人在东非围捕野生动物起,这一原则对至少10亿人起过作用。如今仍然起作用。 在Beesley两年前开始跑步时,体质很弱,一次只能跑30秒,然后走4分半。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这一重复跑8次(总共40分钟),每周至少跑三天。13周后,他一次就可以跑30分钟了。去年秋,他以2:12的成绩完成了第一次半程马拉松,不错吧!尽管如此,Beesley没有就此满足。在气温零下31摄氏度的条件下,他仍然坚持在室外跑了一冬。去年春,他又增加了速度训练。到了5月,他又开始长跑,2小时、40分、以及重复1:45的400米,目标是初马。Beesley的训练计划再简单不过了,同时又再有效不过了:“我不仅增加了耐力和速度,还没有受任何伤。我的家人都说我很有耐心。的确,耐心加毅力是成功跑步的最佳组合。” 你可以这样做:不管你现在的耐力情况如何,慢慢稳步地增加耐力。我们喜欢每周长跑增加1英里(约合1.6公里)的计划。每四周,放弃一次长跑,来休息恢复。接下来的一周,继续增加里程数,每次1英里。

探究中学生长跑身体耐力素质的有效训练方法

探究中学生长跑身体耐力素质的有效训练方法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看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体育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长跑项目因其在发展中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方面有着较好的成效,是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省份的中考体育将女子 400 米、男子800 米长跑列入必考项目。在2013 年广 东省广州市曾将中考体育项目中的女子200 米、男子 800 米分别变为女子800 米、男子1000 米长跑,在对中学生 的耐力素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长跑训练中的身体耐力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二、中学生长跑身体耐力素质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 一) 从中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来看 身体耐力素质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在长时间工作以及运动中克服身体疲劳的能力。对于处于身体发展最后阶段的 中学生来说,一旦步入成年,身体发育就会停止。在此阶段进 行中长跑耐力素质训练,能够使中学生身体机能良好发展。据研究调查结果分析,身体耐力素质训练能够提升大脑皮质细胞的活跃性,在对于机体神经系统的改善,以及促进人身体的新陈代谢都有着较好成效。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耐力素质下降问题,这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 如,学校教学以升学率作为

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因而重专业学习,轻体 育教育; 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甚少,身体锻炼 较少,等等。因此,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要不断加强相关体 育训练。 ( 二) 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 当今的中学生,大部分都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没吃过太多苦,加之一些家长平日里娇惯,在吃苦耐劳和意志力方面,相较于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差距。如今,新课程标准将学生良好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坚强意志、坚持不懈也在这一范畴之内。身体耐力训练在培养中学生良好心理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坚持长跑,能够使学生意志更为坚强,具备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长跑训练难以坚持、产生不良身体反应、甚至厌恶长跑的现象,这与长跑耐力训练的方法不当有很大关系。 三、中学生长跑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影响因素分析 长跑身体耐力素质训练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环境、学生个人身体素质。 环境包括空气湿度、气温、气候等多种客观外部因素。处于较高温度下,人体的体温也会随之上升,同时加速血液流动,新陈代谢变快,水分流失较快。相反,处于温度较低时,人体的一部分能量就要转化为热量,来保持正常的体温。不同环境下,进行耐力素质训练的效果不尽相同。中学体育教师在制

最新中长跑训练计划

中长跑训练计划 星期一:准备活动:3~5km跑;一般发展练习; 5~6次100m加速跑; 85%~90%的速度400~600m间歇跑(一次训练课上间歇跑可以采用不同的距离,例如:10次400m;2次600m;4次400m;5次200m等),总距离1.5~2km,间隔休息时间3~5min;整理活动的慢跑2km。 星期二:匀速林中越野跑2h(男运动员跑14~16km,女运动员跑12~13km)(有氧性质);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三:准备活动;5~6次100m加速跑;85%的速度200~300m间歇跑,总距离1.5~3.6km,间隔休息时间1.5~3min;每一组训练练习之间休息5~6min;2km慢跑。 星期四:休息或者恢复性越野跑10~12km;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五:准备活动;5~6次100m加速跑;95%~100%速度的检查跑(或者800~1,600m的反复跑),总距离2~5km,间隔休息时间5~6min;整理活动的慢跑2km。星期六:与星期二基本相同,只是跑步总距离略长一些。 星期日:休息。 长跑运动员小周期训练计划 星期一:准备活动:3次150m加速跑;200~600m变速跑,总距离5~8km,81%~85%的速度,间歇休息1~3min;整理活动是慢跑2~3km。 星期二:16~18km长距离越野跑~1h(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三:以3min10s/km~3min15s/km的速度越野跑10~12km;一般发展练习。星期四:匀速越野跑13~15km(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五:准备活动:加速跑5次100 m;1~2km的反复跑,总距离5~8km,85%~90%的速度:训练课快要结束时,1~2次短距离全速跑(练习冲刺):整理活动的慢跑2~4km。 星期六:18~23km的长距离越野跑(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日:休息 中长跑1000(800)米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中长跑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匀速跑的节奏和呼吸的节奏稳定,能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能源物质不断地输入组织,可使机体营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节省体力和推迟疲劳的到来十分有利。在比赛中,好的战术是成功的关键.应根据运动员的自身能力去争取胜利。在中长跑比赛中,跟随跑技术的使用是人们要求更好的比赛成绩的一种措施。比赛时耐力好的运动员可采取领先跑的战术,速度好的运动员可采取跟随跑的战术,这是因为耐力好最后的冲刺很难采用高速度,若采取跟随跑,势必影响成绩、速度好若采取领先跑会消耗大量能量,影响最后冲刺,也会影响成绩。另一方面,跟随跑和领先跑也可交替进行,中长跑运动员应采取这种战术。总之,应根据个人的水平来确定何时跟随、何时领先。 采用跟随跑战术:起跑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一般跟着第一或者第二名)。如果需要超人,一定要在直道上进行,避免弯道超人多跑冤枉路。力争在最后200米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比赛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