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固炼焦技术规范..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10-2465T-YB),由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制定《捣固炼焦技术规范》标准。

1.2 主要起草单位及其所做工作情况

根据标准制定计划要求,为了完成本标准的编制,我们专门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明确分工、学习标准编制的有关规定、讨论通过编制大纲,开展研究、调研工作,安排该标准的起草工作方案。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捣固炼焦工艺的设计和生产经验,吸取了近年国内外捣固炼焦工艺新技术和新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认真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邀请国内相关大学、焦化企业、相关设备制造单位的专家参与编制,发挥各自优势长项。主要起草人进行了标准起草前的调研、资料整理,承担标准起草工作以及汇总、征询意见等。在此过程中收集了国内各焦化企业的捣固焦主要生产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整理归纳我公司五十余年积累的的设计经验,分析研究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煤化工厂、北京燃气集团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等捣固焦工艺使用企业多年的生产经验及各自工艺技术路线优劣及操作参数情况,同时分析研究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等设备制造厂关键设备生产情况。为本标准草稿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在捣鼓炼焦配煤和清洁除尘方面的技术内容的编制,结合国家863科技项目重大课题“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现代大型捣固焦炉工艺技术研究”的课题研发成果(课题编号:2009AA063302),为标准的编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我们还多次召开了标准草稿的研讨会,相关专家对标准草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2011年5月召开召开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成立编制组、确定分工、学习标准编制的有关规定、讨论通过编制大纲;

2012年11月完成编写标准初稿;

2012年12月开展征求意见并不断补充完善。

参编单位主要有:武汉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煤化工、北京燃气集团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咸阳四环工业装备有限公、大连华宇冶金设备有限公、中国一冶集团工业炉公司。

2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

我国煤资源分析来看,随着炼焦工业的快速发展,优质炼焦煤资源的供应日趋紧张,炼焦成本不

断上升。相比之下,高挥发份煤及弱粘结性煤储量相对较多,价格也比较便宜。在这种背景下,采用捣固焦炉,可以多配入高挥发份煤及弱粘结性煤,扩大炼焦煤源,降低炼焦成本将变得更加有意义,也更加适合于中国国情。与顶装焦炉相比,入炉煤堆积密度大幅提高,煤粒间接触致密,使结焦过程中胶质体充满程度大,减缓气体的析出速度,从而提高膨胀压力和粘结性,使焦炭结构变得致密。用同样的配煤比焦炭质量会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在我国的煤炭储量中,适合于捣固炼焦的弱粘结性煤占了很大比例。近年来捣固炼焦工艺在我国的焦炭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捣固炼焦工艺的利用水平,特制定本规范,主要使用对象是有煤资源且选择捣固炼焦工艺生产焦炭时的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及独立焦化厂以及广大的设计、研究单位。

随着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推进,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捣固焦技术凭借其自身优势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很多焦化企业纷纷采用了该技术,国内市场十分巨大。更需要有一部技术标准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3 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标准的编制原则,遵照GB/T 1.1-2009,以此来确定标准的主要内容。

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等要求。技术内容包括装炉煤的成分与粘结性能及粉碎细度的要求;加热用焦炉煤气、混合煤气的技术要求;捣固焦炉设计能力的主要指标及热工指标;捣固焦、炉炉体、工艺布置与工艺装备等;固定式捣固站及设备、移动式捣固机及成排固定式捣固机;捣固焦炉装煤、出焦烟尘治理措施及治理方式;电气、检测与过程控制;给水、排水与消防,采暖、通风与空调技术要求及相关规定;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规定等。

本标准在规定适用范围时,主要明确了其对象是炭化室高度4.3米~6.25米范围内各型焦炉。

3.1 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

本规范的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GB50432 )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14修订)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

《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

《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

《冶金焦化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YB924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引用文件中,主要选取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2 术语和定义部分

该部分对捣鼓炼焦、捣固装煤、捣固焦炉、捣固机等术语进行了定义。

3.3 技术要求部分

主要规定了捣固炼焦生产的焦炭、捣固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装炉煤的制备、捣固焦炉的主要技术指标、捣固焦炉炉体、捣固炼焦工艺布置、捣固炼焦工艺装备;捣固炼焦专用机械包括捣固机、煤饼成形与装入、捣固焦炉机械的对位与联锁等;捣固焦炉装煤烟尘治理包括装煤烟尘治理应达到的指标、治理方式、治理专用设备等;还有捣固焦炉配套的电气系统、检测与过程控制系统、给水、排水与消防、采暖、通风与空调、建筑与结构、捣固炼焦煤气净化的特殊要求、捣固炼焦干熄焦系统的特殊要求等等;同时对特殊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要求作以说明。

其中装煤、出焦、熄焦等属于阵发性的烟尘排放,这类排放中含粉尘量大,其排放量与操作的频繁程度和有效的环保措施有关,其有效治理对于捣固焦炉的发展和推广至关重要;同时考虑捣固焦炉装煤时烟气、烟尘处理设施,最大限度控制烟尘、烟气外逸。

主要本内容如下:

捣固炼焦用煤

1)装炉煤的质量要求

●捣固炼焦用煤类别涵盖了烟煤中的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变质程度低

的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以及变质程度高的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装炉煤的质量要求宜符合GB50432规定。

●固焦炉在开工前,或生产中原料煤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必须进行捣固炼焦配煤试验以确定合

适的配煤比及配煤质量指标。

2)装炉煤的制备

●捣固炼焦装炉煤的制备工艺:

a)备煤宜采用预粉碎或分组粉碎工艺;

b)宜设置装炉煤水分调节装置来调整装炉煤的水分.

●煤饼尺寸:

a)煤饼长度应比炭化室有效长度(炉门衬砖间的净距离,热态)短150~210mm;

b)煤饼宽度宜比炭化室机侧炉口宽度(热态)窄28~40mm;

c)煤饼高度宜比炭化室高度(热态)低300~350mm;

d)高宽比宜不大于13。

捣固焦炉炉体与工艺

1)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焦炉设计能力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表1的要求。表1 计算焦炉设计能力的主要技术指标

●焦炉的炼焦耗热量指标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捣固焦炉的炼焦耗热量指标

●温度:

a)标准火道温度;

b)机焦侧标准火道的温差应控制在0℃~10℃之间;

c)机焦侧炉头立火道温度应不低于1100℃;

d)炉顶空间温度宜控制在800±30℃。

2)炉体

●焦炉宜采用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的炉体结构。

●炭化室高度大于5.5m的捣固焦炉宜采用多段加热的炉体结构。

●炉墙极限侧负荷:

a)炭化室高度≤6m的捣固焦炉:不应小于9.5kPa;

b)炭化室高度>6m的捣固焦炉:不应小于11kPa。

●炭化室的锥度宜为10mm~40mm。

●加热水平高度应能保证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炭化室铺底砖应选用强度高、耐磨性能好的耐火砖,厚度不应小于115mm。

●燃烧室底应高于炭化室底。

●燃烧室机焦侧炉头的耐火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

3)工艺布置

●对于固定式捣固站工艺:

a)宜两座或四座焦炉设置为一个炉组;

b)宜在一个炉组的中部机侧设置一个煤塔,煤塔两侧各设一个固定式捣固站;

c)装煤推焦机或装煤车/推焦机均应能从捣固站下通过;

d)煤塔跨度须保证左右型装煤车(或装煤推焦机)同时在煤塔下进行捣固;

e)当采用装煤、推焦分体车的情况下,炉间台长度必须保证左右型装煤车同时在煤塔下进行捣固作业时不影响推焦机操作靠近煤塔的边炭化室;

f)固定式捣固站应设置相应的捣固机维修站;

g)固定式捣固站的操作区应设置防风雨设施。

●对于移动上煤的捣固装煤推焦一体机(SCP机)工艺:

a)宜两座焦炉设置为一个炉组;

b)沿焦炉机侧纵向宜设置两条带有卸料小车的带式输送机,一条操作,一条备用。

●对于从固定煤塔取煤的捣固装煤推焦一体机工艺:

a)宜两座焦炉设置为一个炉组;

b)煤塔应设置在炉组中部机侧。

●一组焦炉至少应设置一个煤饼试验站。

●机侧应设置煤饼倒塌的余煤处理系统。

●焦炉机械轨道的长度应考虑备用车的停放空间。

4)工艺装备

●加热交换系统应符合GB50432 规定。

●护炉设备应符合GB50432 规定。

●集气系统的设计:

a)宜采用单集气管集气系统。单集气管宜布置在焦侧;

b)集气管和吸煤气管道上应设置高压氨水清扫装置;

c)宜采用高压氨水喷射方式将装煤烟尘抽吸到集气系统;

d)高低压氨水切换装置应能实现自动切换;

e)上升管盖及阀体翻板应能实现机械开闭。

●湿法熄焦系统:

a)宜采用定点接焦方式;

b)宜采用能控制焦炭水分的新型熄焦工艺;

c)熄焦塔内应设置水雾捕集及粉尘捕集装置;

d)水雾捕焦及除尘冲洗用水应使用工业清水,并用于熄焦补充水。

●干熄焦系统:

a)干熄时间应不小于2h;

b)锅炉、二次除尘器及循环风机应适应焦炭特性。

●炉顶用于装煤除尘的导烟孔座及盖应采用水封式结构。

●焦炉地下室通风:

a)焦炉地下室应设强制通风系统。风机的启停应与地下室CO报警装置联锁,并在地下室的人员出入口设置强制通风系统手动启停按钮;

b)焦炉地下室的强制通风系统应采用送风方式。

●设置在焦炉区域的操作室、工人休息室、捣固锤杆摩擦片更换室、电气室和控制室宜设置空调。

●煤气净化:

a)吸煤气管道上应设高压氨水清扫;

b)宜在初冷器前设置荒煤气直接喷洒洗涤设施。

捣固焦炉机械

1)捣固焦炉机械装备水平

●各焦炉机械均应采用炉号识别与对位装置,对位误差不大于±5mm。

●各焦炉机械间应设置可靠的联锁装置。

●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各焦炉机械应设置可靠的防撞检测及控制系统。

●各焦炉机械的走行电机应采用变频调速控制。

●装煤电机与推焦电机应采用变频调速控制。

●应有事故停电应急措施,在停电时能将推焦杆、托煤板从炭化室内退出。

●冬季寒冷地区,应设煤箱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宜采用电保温方式。

●当采用炉顶双U型管治理装煤烟尘时,机侧U型管式的开启应与托煤底板的行程联锁。

●应设置炉门、炉框清扫装置。

●应设置煤饼倒塌应急处理的煤饼切割装置。

●应设置机侧炉门装煤烟尘密封框。

●各焦炉机械的司机室、电气室、控制室等宜设置微正压通风空调。

●捣固机技术性能要满足捣固功要求,捣固功应根据煤料特性和煤饼稳定性的要求确定。

2)捣固焦炉机械配置

●捣固焦炉机械的配置数量应满足炉组的生产操作和检修维护要求。典型捣固焦炉的机械配置见

表3。

表3典型捣固焦炉炉组的焦炉机械配置(台?套)

注:1 如果捣固焦炉的装煤除尘采用燃烧后掺混冷空气送地面站进行净化处理的干式地面站除尘方式,其炉顶采用燃烧式导烟车;如果采用双U型管式烟气转换车配合高压氨水喷洒将正装煤的第n孔产生的烟尘导入处于结焦中末期的第n+2孔和n-1孔炭化室的装煤除尘方式,其炉顶采用双U型管式烟气转换车。

2 炭化室高5.5m捣固焦炉,如果炉孔数不多于55孔/座,可以采用装煤、推焦合为一体的装煤推焦机;如果焦炉孔数在55孔至65孔之间,应该采用装煤、推焦分体车,即装煤车和推焦机。

3上述4座焦炉的机械配置是指在4座焦炉中间通过大间台连在一起并且推焦机轨道和电机车轨道也是连通的情况下。

4 干熄焦用焦罐车的数量是指在焦罐车由电机车牵引自身无驱动的情况下。

●捣固机

●移动式捣固机

a)应采用微移动式捣固机,移动行程不超过2个锤间距;

b)应设置锤杆运动的检测与报警装置,且对锤杆实施动态测控;

c)任意一个捣固锤出现故障不能工作时,应能单独提起并锁定,且不影响相邻的捣固锤继续工作;

d)捣固锤提升及停锤机构应平稳、可靠;

e)走行制动机构应平稳、可靠;

f)须设置防止捣固锤意外落下的安全装置;

g)捣固机应与装煤推焦机/装煤车、摇动给料器等设置可靠的联锁装置。

6.2.2.2固定式捣固机

a)宜采用密集布锤的固定式捣固机;

b)固定式捣固机的锤间距应不大于350mm;

c)应设置捣固锤运动状态的检测与埋锤报警并自动停止捣固装置;

d)每个捣固锤杆均应设置单独提起并锁定机构,任一捣固锤提起锁定时不得影响其相邻的捣固锤继续工作;

e)若相邻的三个捣固锤中有两个捣固锤出现故障不能工作时,应停止捣固并报警;

f)须设置防止捣固锤意外落下的安全装置;

g)捣固机应与装煤推焦机/装煤车、摇动给料器等设置可靠的联锁装置。

3)煤饼成形与装入装置

●煤饼成形

a)煤箱侧板的强度须保证煤饼的胀箱率不超过1%;

b)煤箱侧板的松板方式应尽量减少破坏煤饼表面的平整性;

c)装煤底板的初始厚度应不小于80mm;

d)装煤底板全长上的平面弯曲度在15m内不得大于0.5mm。上下表面须光滑平整;

e)装煤底板最远端的摆动应不大于炭化室锥度的1/2;

f)装煤底板须采用双限位;

g)装煤底板底梁导轨表面应平直,其平面度公差为1mm,两导轨面的不平行度应不大于1mm;

h)捣固一个煤饼的时间不应大于7min;

j)宜设煤饼顶面压实装置;

k)捣固好的煤饼上部不平整度应不大于50mm.

●装煤推焦机

a)装煤装置和推焦装置的中心距应为整炉距;

b)沿轨道方向的布置和外形尺寸应满足左右型工艺要求,即两个装煤推焦一体机能在同一个煤塔下

同时进行捣固煤饼作业;

c)外形尺寸应能允许装煤推焦机从固定式捣固站下面通过;

d)走行装置应与托煤板装置、捣固机及摇动给料器等设置联锁。

●装煤车(分体机)

a)沿轨道方向的布置和外形尺寸应满足左右型工艺要求,即两个装煤机能在同一个煤塔下同时进行捣固煤饼作业;

b)外形尺寸应能允许装煤机从固定式捣固站下面通过;

c)走行装置应与托煤板装置、捣固机及摇动给料器等设置联锁。

●捣固装煤推焦机(SCP机)

a)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上煤的捣固装煤推焦机(SCP-机):

--车载煤仓至少要有1.5个煤饼的容量;

--煤仓上部应设料位检测装置,并与供煤带式输送机联锁;

--车上的输送皮带必须能带荷载启动。

b)采用固定煤塔接煤的捣固装煤推焦机(SCP-机),车载煤仓至少要有4.5个煤饼的容量.;

c)装煤装置和推焦装置的中心距应为整炉距;

d)装煤中心线与推焦中心线不平行度应小于±3mm;

e)机侧走行轨道在2000mm范围内的弯曲度应小于±2mm;

f)单孔炭化室平均循环操作时间不应大于12min;

g)应设置能承受推焦和装煤操作时后座力的止动装置。

捣固焦炉装煤烟尘治理

1)装煤烟尘治理方式

●应设置装煤烟尘捕集装置净化装置。

●宜采用高压氨水喷射装置将装煤烟尘抽吸到集气系统。

●炉顶应设烟尘捕集转移装置,将装煤烟尘导入相邻炭化室或地面站。

●机侧炉头应设置外逸烟气捕集装置。

2)装煤烟尘治理设备

●烟尘净化系统/装煤除尘地面站:

a)烟尘净化系统宜采用干法过滤式烟尘净化系统。

b)当采用袋式除尘器净化烟尘时,袋式除尘器前须设置烟气吸附装置:

--烟气吸附装置应配备自动上料及排料系统;

--烟气吸附装置宜采用干燥的物料,粒度宜为10mm~40mm。

●7.2.2U形管烟气转换车:

a)车辆运行直线度(左右摆动)应小于5mm;

b)抓盖成功率不低于99﹪;

c)车辆定位误差不大于±5 mm;

d)应设U形管清扫机构;

e)走行装置要与U形管操作机构、集气系统操作机构、清扫上升管机构等设置联锁;

f)机侧U形管内翻板阀的打开宜与托煤板的行程设置联锁。

●消烟除尘车:

a)应采用燃烧方式对逸出的烟尘先燃烧再净化;

b)宜采用干法净化装置;

c)应设置可靠的点火装置,从烟尘逸出开始的10秒钟内能使烟尘开始燃烧。

●导烟车:

a)宜采用燃烧式导烟车;

b)走行对位精度<±5mm;

c)走行装置应与提升套筒、烟气外引机构、炉顶集气系统操作、清扫上升管机构等设置联锁。

4 主要验证分析、技术经济论证和预期的经济效果

捣固焦炉尤其是6.25型是中冶焦耐公司依据公司的技术储备和国内外市场需要而开发的,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炭化室高度最高、单孔炭化室容积最大的大容积捣固焦炉。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对捣固焦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进行统一的监管,其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本标准的数据在采集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设计单位和用户的大力支持。通过在多次不同规模、不同企业的设计与生产操作标定过程中,不断修改、计算、验证才有了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和数据,热工标定了涟钢5.5米捣固焦、西昌6.25米焦炉、旭阳5.5米捣固焦炉等项目。

标准中各种规定和数据既满足了生产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也符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要求,且标准的内容对工厂的设计、制造、使用和招投标有指导性意义,预期的经济效果也是较好的。

5 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国外标准的检索,查询ANSI、ASME、ASTM、DIN、BS、ISO、NF、JIS和EN系列标准,

没有找到相应的专门技术规范标准。所以,本标准作为一个技术标准,是完全独立且新型的。

6 关于专利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内容。

7 关于标准的一致性

本标准与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保持一致,没有冲突。

8 标准的应用

本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9 标准的实施措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

【生产管理】130万吨焦炭炼焦车间生产规程(DOC 52页)

130万吨焦炭炼焦车间生产规程 (DOC 52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

摘要 炼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焦炉作为炼焦车间的主体结构,它的设计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设计的内容是年产130万吨焦炭炼焦车间。配煤比为:肥煤20%(安徽淮北),气煤40%(安徽淮南),焦煤25%(河南平顶山)和15%的1/3焦煤(山东枣庄)。在配煤工段,本设计采用配合粉碎工艺,同时对配合煤的调湿工艺进行了讨论。炉型选择方面,本设计结合我院在焦炉设计领域的实际情况,采用技术最为成熟的WKD6050型捣固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为42.77m3,炭化室孔数根据焦炭年产量确定为2×55孔。焦炉采用高炉煤气加热,周转时间为24小时。本设计的重点内容是工艺计算,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蓄热室计算、炉体水压计算、烟囱高度计算。经计算得出:蓄热室格子砖高度为 2.56m,烟囱高度为120m。在熄焦方式上,本设计选择先进的干法熄焦。干法熄焦不仅能够提高焦炭质量,而且可以对红焦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本设计,焦炭分为四级:> 40mm,40~25mm,25~10mm,10~0mm。此外,本设计还对焦炉机械进行了选型和计算。 关键词:配煤;捣固焦炉;

1绪论 1.1 焦化行业背景 焦化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其原因是焦化工业为钢铁工业提供了焦炭和燃气;为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部门提供了原料;对城市煤气化起了促进作用。目前焦化工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为了整顿炼焦行业规范,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并为焦化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国家相继颁布了与炼焦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如:《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等。其他与炼焦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有《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办法》等。 1.《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1] 为促进焦化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特制定本准入条件。现摘录相关条例如下: 1)常规机焦炉:新建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6.0米、

焦炉调温工初级考试

职业技能鉴定初级工复习题(1) 工种:焦炉调温工 一、单项选择题20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当集气管压力超过240Pa调不下来时,首先应( B ) A、拉开刚装煤号上升管盖 B、打开放散管 C、拉开炉盖 2、炉顶空间温度应不大于( B )℃。 A:800 B:850 C:900 D:1000 3、高炉煤气中可燃成分最多的是( C )。 A:N2 B:H2 C:CO D:C2H2 4、横排温度的调节,主要是( B ) A、控制蓄热室顶部吸力的大小。 B、控制各火道煤气和空气的分配量。 C、控制调节砖的开度。 5、周转时间为18小时,则大循环天数为( A )。 A、3天 B、4天 C、6天 6、砖煤气道的串漏多数在炉头( B )火道温度变化急剧处出现。 A、1-2 B、2-3 C、3-4 7、空气中CO含量不应超过( B )。 A、25mg/m3 B、0.03g/m3 C、30g/m3 8、在计算直行温度的安定系数时,与标准温度相查± ( B ) ℃以上为不合格。 A、9 B、7 C、5 D、3 9、 ( A ) ℃半焦开始转变为焦炭,950~1050℃焦炭成熟。 A、650 B、750 C、850。 10.一般用( B )来代表推焦执行系数%。 A.K1 B.K2 C.K3 11.把( C )的高度差称为加热水平。A.炭化室与蓄热室 B.燃烧室与蓄热室 C.炭化室与燃烧室 D.以上都不对 12.高炉煤气的爆炸范围是( B )。 A.小于30% B.40%~70% C.70%~80%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下室煤气设备的是( D )。 A.煤气土管 B.横排管 C.旋塞 D.集气管 14.蓄热室连接废气盘的通道是( A )。 A.小烟道 B.水平烟道 C.斜道 D.分烟道 15加热焦炉煤气工序中,在长距离管道中应该设计有( C )。 A、煤气U型水封 B、煤气阀体水封 C、煤气水封 16、固定动火点必须符合( ABCD )规定。 a固定动火点附近不准堆放易然、可燃物品; b固定动火点厂房禁止用木质结构; c禁止设置在煤气管道下部; d要设有明显的“固定动火点”标牌。 17、在炼焦车间煤气管道及焦炉地下室,全厂煤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的动火数( B )动火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18、在分析、调查、处理和上报事故时做到四不放过,即:( ABCD ) a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b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c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d事故责任者没受到处理不放过。 19、操作牌是允许(A C D )人员启动设备的工作凭证,任何人不得无操作牌工作。 a生产操作 b检查 c点检 d维修 20、根据生产易燃易爆性质及其各部位、周围环境的危险程度,我厂将临时动火划分为( BCD )级。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二、判断题10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10分)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10-2465T-YB),由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制定《捣固炼焦技术规范》标准。 1.2 主要起草单位及其所做工作情况 根据标准制定计划要求,为了完成本标准的编制,我们专门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明确分工、学习标准编制的有关规定、讨论通过编制大纲,开展研究、调研工作,安排该标准的起草工作方案。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捣固炼焦工艺的设计和生产经验,吸取了近年国内外捣固炼焦工艺新技术和新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认真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邀请国内相关大学、焦化企业、相关设备制造单位的专家参与编制,发挥各自优势长项。主要起草人进行了标准起草前的调研、资料整理,承担标准起草工作以及汇总、征询意见等。在此过程中收集了国内各焦化企业的捣固焦主要生产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整理归纳我公司五十余年积累的的设计经验,分析研究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煤化工厂、北京燃气集团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等捣固焦工艺使用企业多年的生产经验及各自工艺技术路线优劣及操作参数情况,同时分析研究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等设备制造厂关键设备生产情况。为本标准草稿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在捣鼓炼焦配煤和清洁除尘方面的技术内容的编制,结合国家863科技项目重大课题“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现代大型捣固焦炉工艺技术研究”的课题研发成果(课题编号:2009AA063302),为标准的编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我们还多次召开了标准草稿的研讨会,相关专家对标准草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2011年5月召开召开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成立编制组、确定分工、学习标准编制的有关规定、讨论通过编制大纲; 2012年11月完成编写标准初稿; 2012年12月开展征求意见并不断补充完善。 参编单位主要有:武汉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煤化工、北京燃气集团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咸阳四环工业装备有限公、大连华宇冶金设备有限公、中国一冶集团工业炉公司。 2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 我国煤资源分析来看,随着炼焦工业的快速发展,优质炼焦煤资源的供应日趋紧张,炼焦成本不

捣固炼焦的发展与应用

捣固炼焦的发展与应用 班级:应用化工093 姓名:陈艳艳 摘要:我国焦炭市场自2006 年底开始转暖,焦化企业已实现扭亏为盈但我国焦炭产能过剩,炼焦煤及运输价格持续走高,炼焦企业利润空间有限优化配煤方案,降低原料煤成本及焦炭生产成本,提高焦炭和焦化产品质量是每个企业研究的课题。各国都在寻求能够扩大炼焦用煤源的新工艺,而捣固炼焦工艺作为一种能够增加配煤中高挥发分、弱粘结性甚至不粘结性煤含量来扩大炼焦原料煤的方法,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炼焦工艺,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而捣固炼焦的技术特点在于:采用该技术可以多配高挥发分、弱粘结性的炼焦煤,并可以提高焦炭质量。本文论述了为提高捣固式焦炉的焦炭质量,结合生产实际, 采取了延长捣固时间、增加煤饼堆比重、提高加热速度及保持适当集气管压力的措施, 改善了入炉煤料的粘结性, 从而提高了焦炭质量。对于焖炉期较长的炭化室, 关闭上升管翻板有利于保 证焦炭质量。 1.1我国捣固炼焦发展历程 1919年,我国第一座Koppers式捣固焦炉在鞍钢投产。1956年,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炭化室高3.2m的捣固焦炉投产。1970年,炭化室高3.8m的捣固焦炉建成投产。1995年,青岛煤气厂使用引进德国摩擦传动、薄层给煤、连续捣打的捣固机。至1997 年,我国先后在大连、抚顺、北台和淮南等市建成了18座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大多为3.2米,总产能为212万t/a。在本世纪初,设计开发了炭化室高4.3m的捣固焦炉。2005年8月,景德镇焦化煤气总厂将炭化室高4.3m、宽450mm的80型顶装焦炉改造成捣固焦炉。2006年2月邯郸裕泰实业有限公司将炭化室高4.3米、宽500mm的顶装焦炉改造成捣固焦炉,拉开了我国4.3m顶装焦炉改造成捣固焦炉的序幕。2006年底,5.5m的捣固焦炉在云南曲靖建成投产,在全国掀起了建设5.5m捣固焦炉的热潮。现在河北的旭阳、华丰、河南的金马、山东的日照、邹县、银川的宝丰、神华、乌海、涟钢、攀钢和江苏的沂州都正在建设5.5m 捣固焦炉。2007年6月,中冶焦耐公司总承包了河北唐山市佳华公司的炭化室高6.25m世界最高的捣固焦炉的建设,预计2008年8月投产,这标致着我国大型捣固焦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9月,中冶焦耐公司中标建设印度塔塔钢铁公司5m的捣固焦炉,标致着我国大型捣固焦炉设计正式走向国际市场。同期,涟源钢铁公司和攀枝花钢铁公司也决定新建捣固焦炉,标致着我国大中型钢 铁企业开始接受和采用捣固炼焦技术。 近几年,我国的捣固炼焦技术发展很快,投产的捣固焦炉已有355座,总炼焦生产能力超过了9600万t/a。但这些焦炉有95%以上是建在独立焦化厂,钢铁企业焦化厂采用捣固炼焦工艺的并不多,已投产的只有北台钢铁公司、长治钢铁公司、南昌钢铁公司和山东潍坊钢铁公司等。 1.2捣固炼焦的价值与意义 捣固炼焦工艺是在炼焦炉外采用捣固设备,将炼焦配合煤按炭化室的大小,捣打成略小于炭化室的煤饼,将煤饼从炭化室的侧面推入炭化室进行高温干馏。成熟的焦炭由捣固推焦机从炭化室内推出,经拦焦车、熄焦车将其送至熄焦塔,以水熄灭后再放到凉焦台,由胶带运输经筛焦分成不同粒级 的商品焦炭。

二零二零年130万吨焦炭炼焦车间word可直接编辑

摘要 炼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焦炉作为炼焦车间的主体结构,它的设计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设计的内容是年产130万吨焦炭炼焦车间。配煤比为:肥煤20%(安徽淮北),气煤40%(安徽淮南),焦煤25%(河南平顶山)和15%的1/3焦煤(山东枣庄)。在配煤工段,本设计采用配合粉碎工艺,同时对配合煤的调湿工艺进行了讨论。炉型选择方面,本设计结合我院在焦炉设计领域的实际情况,采用技术最为成熟的WKD6050型捣固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为42.77m3,炭化室孔数根据焦炭年产量确定为2×55孔。焦炉采用高炉煤气加热,周转时间为24小时。本设计的重点内容是工艺计算,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蓄热室计算、炉体水压计算、烟囱高度计算。经计算得出:蓄热室格子砖高度为 2.56m,烟囱高度为120m。在熄焦方式上,本设计选择先进的干法熄焦。干法熄焦不仅能够提高焦炭质量,而且可以对红焦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本设计,焦炭分为四级:> 40mm,40~25mm,25~10mm,10~0mm。此外,本设计还对焦炉机械进行了选型和计算。 关键词:配煤;捣固焦炉;

1绪论 1.1 焦化行业背景 焦化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其原因是焦化工业为钢铁工业提供了焦炭和燃气;为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部门提供了原料;对城市煤气化起了促进作用。目前焦化工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为了整顿炼焦行业规范,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并为焦化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国家相继颁布了与炼焦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如:《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等。其他与炼焦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有《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办法》等。 1.《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1] 为促进焦化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特制定本准入条件。现摘录相关条例如下: 1)常规机焦炉:新建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6.0米、容积≥38.5m3;新建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5.5米、捣固煤饼体积≥35m3,企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及以上。钢铁企业新建焦炉要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并配套建设相应除尘装置。 2)焦化生产企业应同步配套建设煤气净化(含脱硫、脱氰、脱氨工艺)、化学产品回收装置与煤气利用设施。热回收焦炉同步配套建设热能回收和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3)焦化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等相关法律法规。应同步建设煤场、粉碎、装煤、推焦、熄焦、筛运焦等抑尘、除尘设施,以及熄焦水闭路循环、废气脱硫除尘及污水处理装置,并正常运行。 4)主要产品质量 ①焦炭 冶金焦应达到GB/T1996-2003标准;铸造焦应达到GB/T8729-1988标准; ②焦炉煤气 城市民用煤气应达到GB13612-92标准;工业或其它用煤气H2S含量应≤250mg/m3。 5)焦化生产企业应达到《焦炭单位产品能耗》标准(GB21342-2008)和以下指标:

捣固炼焦技术样本

重视应用捣固炼焦技术 -12-10 所谓捣固炼焦技术( StampCokingTechnology, 简称SCT) , 是一种能够经过增加配煤中高挥发分、弱粘结性或不粘结性的低价煤的含量来扩大炼焦煤资源的方法。其优点如下: ( 1) 提高焦炭质量和节约资源: 煤料经捣固后, 堆密度可提高到0.95~1.15t/m3, 煤粒间接触致密, 比常规顶装煤煤粒子间的间距缩小28%~33%, 所得焦炭的致密程度明显改进, 有明显的改进焦炭质量的效果。同时, 在保证同样焦炭质量的前提下, 可多用20%~30%左右的高挥发分弱粘煤及部分非粘结煤, 扩大炼焦用煤源, 降低对优质炼焦用煤的依赖度和提升焦炭生产的成本优势。( 2) 经济效益显著: 尽管捣固焦炉的捣固机和装煤车的投资高于顶装煤的机械费用, 可是捣固煤饼的堆积密度比顶装煤高1/3, 故相同生产规模的焦炉, 捣固焦炉能够减少炭化室的孔数或炭化室容积, 因此, 捣固焦炉的总投资并不比顶装焦炉高。另外, 捣固炼焦工艺能够比顶装煤炼焦工艺配入更多的高挥发分或弱粘结性的低价煤, 同时增加石油焦及焦粉的配入量, 减少焦煤用量, 直接降低了焦炭的生产成本, 并使捣固焦炉焦炭质量提高, 可相应提高销售价格, 增加销售收入。( 3) 减少环境污染: 与顶装焦炉相比较, 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 捣固焦炉具有减少出焦次数、减少机械磨损、降低劳动强度、改进操作环境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优点; 装煤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90%; 工艺除尘效率高, 减少了环境污染。 捣固炼焦工艺由于具有诸多优点, 已在许多国家大量采用, 特别是在缺乏强粘结性煤资源的国家。原苏联从1989年开始将一个顶装焦炉改造为捣固炼焦炉以后, 开始在其高挥发分煤矿地区采用捣固炼焦工艺。波兰由于其国内挥发分高的煤源比较多, 适合炼焦的煤源不太丰富, 因此也大量采用捣固工艺。 当前, 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捣固技术是由德国开发的萨尔堡捣固技术。这种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 中国青岛管道燃气公司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德国萨尔堡矿业公司开发的这种新一代捣固技术, 采用薄层连续给料代替传统的分层捣固法, 捣固时间由12min左右缩短到4min左右, 提高了捣固机效

本钢集团北营公司焦化厂-焦炉调温工-技师-判断题

( )代表全炉平均温度的是横排温度。F ( )炭化室炉墙大部分由硅砖砌筑的。T ( )炉头温度是指各炼焦炉机、焦两侧边火道的温度,炉头温度不应低于900℃。F ( )焦炉烘炉在300℃以前日膨胀率控制在0.03%以内。T ( )煤中的灰分在炼焦后全部残留于焦炭中,它不是焦炭中的有害杂质。F ( )复热式焦炉只配备一套加热煤气系统。F ( )外在水分多是在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时带入的。T ( )焦炭的灰分增高则焦炭的发热量和强度降低而且不利于高炉生产。T ( )高炉煤气进入蓄热室预热时会热解,析出石墨堵塞格子砖。F ( )配合煤中配入部分型煤,主要是为了提高焦炭质量和扩大炼焦用煤。T ( )上升管水封盖和熄焦塔捕焦器都属于环保设备。T ( )焦炉煤气燃烧不完全时,火焰发暗红色且冒黑烟。T ( )焦侧耗热量是机侧耗热量的1.05倍。T ( )焦炭质量与本岗位操作紧密相连。T ( )空气过剩系数计算中的K值是一个常数与煤气组分无关。F ( )对于同一焦炉,九孔格子砖与六孔格子砖所摆放的高度应一致。F ( )炭化室的焦机侧宽度差叫锥度。T ( )4.3m焦炉炉柱曲度>50mm就需更换。T ( )煤气燃烧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两种方式。T ( )燃烧室宽度一般比炭化室宽,以利于辐射传热。T ( )焦炭中的灰分及硫分均不利于高炉的操作,因此含量愈低愈好。T ( )篦子砖的作用是使气体沿蓄热室高度方向合理分配。F ( )炼焦配煤工艺主要有先配后粉、先粉后配、选择粉碎等流程。T ( )装煤初期燃烧室墙面的热量以热传导、热辐射的形式传给炭化室中的煤料。F ( )调节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蓄热室顶部的压力差,就可以调节加热系统的气体流量。T ( )炭化室焦侧与机侧宽度差值称为锥度。T ( )炭化室号末尾带零的焦炉的推焦串序是“9-2”推焦串序。F ( )硅砖在100~300℃时膨胀最大。T ( )三班操作规范化是焦炉维护的重要环节。T ( )结焦时间加上检修时间就是周转时间。F ( )荒煤气中有焦油汽、氨、苯类、水蒸汽等。T ( )沿炭化室内高度上任何一点的压力,均应高于同一水平燃烧室的压力。T ( )焦炉有效炉龄为20-25年,在此期间内大部分砌体应该热修。T ( )护炉设备过度压紧焦炉砌体,可有效保护焦炉。F ( )影响焦炉加热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加热速度和结焦末期的温度。T ( )配煤炼焦就是把不同牌号单种煤配合起来炼焦。F ( )可燃气体的爆炸范围越大,则爆炸火灾的可能性越小。F ( )煤气燃烧需要条件是助燃剂和着火点。T ( )焦炭的机械性能包括M10和M40。T ( )集气管是钢板焊接而成的圆型管。T ( )焦炉地下室CO含量不得超过50毫克/米3。F ( )炼焦配煤中结焦性最好的煤种是肥煤。F ( )炼焦用煤主要分为气、肥、焦、瘦四种。T

捣固焦炉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捣固焦炉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1 岗位职责 1.1直属班长的领导,执行其布置的工作任务。 1.2按要求进行护炉铁件的管理。 1.3每季对护炉铁件所有弹簧、丝扣等紧固部分设备进行清扫加油。 1.4及时向车间反映有关铁件方面的问题。 1.5保持各项记录、台账、报表等完备整洁。 1.6每月上报一次备件计划。 1.7负责有关包干区的卫生清洁。 2工艺说明 的晶型转变和物理作业,焦炉砌体主要由硅砖砌成的,在烘炉生产中,由于SiO 2 使砌体产生膨胀,此外,在生产过程中,炉体受到机械力和温度变化应力的作用,砌体特别是炉头部位产生周期性的收缩和膨胀,以致砌体容易产生裂纹和损坏。因此,在焦炉砌体的外部配置护炉铁件,使其连续不断的向焦炉砌体施加数量足够、分布合理的保护性压力,以保护炉体,延长焦炉寿命。 护炉铁件包括保护板、炉门框、炉柱、大小弹簧和纵横拉条等,铁件工依据有关生产参数,通过对有关项目的测量和调节,保证护炉铁件科学合理地工作。 3 岗位操作 3.1炉柱曲度的测量 3.1.1沿机焦两侧纵向在上横铁、下横铁和篦子砖等标高处各引一条钢线(Ф0.8~1.5mm),并固定在抵抗墙上的测线架上。 3.1.2三条钢线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钢线距抵抗墙正面约500mm,钢线不得与任何障碍物接触。 3.1.3在每个炉柱上测出与三条钢线的距离,然后按下式计算曲度:

e A=(a-b)+ (c-a) E 式中:A——炉柱曲度,mm a——上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b——下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c——篦子砖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e——上横铁处钢线与下横铁处钢线间距,mm E——上横铁处钢线与篦子砖处钢线间距,mm 3.1.4在使用中应使三条钢线与焦炉中心的距离保持不变,为此,要每年核对一次钢线与焦炉中心距离,并将校正结果换算在记录中。 3.2弹簧压缩量的测量 3.2.1用钢板尺找出原始测量的部位进行弹簧高度的测量。 3.2.2测量后应当与前一次测量记录比较,与弹簧试压吨位表对照,换算出实际吨位,并视情况进行调节,使弹簧符合规定吨位。 3.3炉体膨胀的测量 3.3.1在距焦炉中心约为8500mm的竖直平面上架设钢线。 3.3.2钢线与抵抗墙正面上原始基点的距离作为测量炉体膨胀时每次拉线的标准距离每年核定一次,除遇有障碍物临时改变测线位置外,一般不得改变。 3.3.3沿机焦两侧纵长方向在上、下横铁和斜道(蓄热室顶)等标高处各引一条钢线(Ф0.8~1.5mm),并固定在抵抗墙上的测线架上。 3.3.4机焦侧各线的膨胀值应每季度测量一次,每次测量点相同,测量工具为刻有毫米刻度的钢板尺。 3.3.5每个炉室机焦侧各线的膨胀值可按下式计算: -a X=a 原始 式中:X——机侧或焦侧某线膨胀值,mm

焦炉技术管理规程完整

焦炉技术管理规程

冶金工业部1992年7月

目录 1 总则 (1) 2 装煤 (1) 3 推焦 (2) 4 熄焦与筛焦 (4) 5 焦炉加热制度 (4) 6 煤气操作制度 (6) 7 焦炉及其设备维护制度 (8) 9 附则 (10) 附件A 焦炉工艺系统检查制度表 (10) 附件B 焦炉等级标准 (11) 附件C 焦炉延长结焦时间和停炉操作要点 (12)

焦炉技术管理规程 1 总则 1.1 为保证焦炉及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好炉体,生产合格的焦炭和有效地回收化学产品,减少污染,特制定本规程。 焦炉是复杂的热工设备,一代焦炉应使用二十五年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以保证焦炉延长使用寿命。 1.2 正确执行技术管理规程是焦炉高产、稳产、低耗和长寿的具体保证。焦化厂厂长,炼焦车间主任应组织全体职工确保规程的执行。 1.3 配煤比和炼焦制度的确定,应保证焦炉炉体安全、推焦顺利,按标准或技术条件生产焦炭、化学产品和炼焦煤气。 变更煤种或较大围调整配煤比时,必须作配煤试验。 1.4 焦炉炉体是耐火砖的砌体。不顾客观条件超负荷生产或炭化室不装满煤或不按推焦计划推焦以及强制推焦等,都是不允许的;要加强产、供、销、运的平衡和机械设备的维修,应避免频繁地变动结焦时间或更换加热煤气。 1.5炼焦车间的装备组成包括 a、焦炉; b、贮煤塔、炉端台和炉间台; c、熄焦塔、水泵和粉焦沉淀池或干熄焦装置; d、焦炉机械(推焦机、装煤车、拦焦车、熄焦车及电机车、交换机;装煤推焦机、捣固机等); e、焦台和筛焦楼; f、除尘装置。 1.6 焦炉生产过程包括 a、装煤、平煤或捣固煤饼及装炉; b、炼焦; c、推焦; d、熄焦与筛焦。 1.7 焦炉技术操作制度分为 a、装煤及推焦制度; b、焦炉加热制度(温度与压力); c、煤气操作制度; d、焦炉及其设备维护制度; e、焦炉建设、大中修及停炉应注意事项。 1.8 本规程可作为各单位制定具体规程的依据。 1.9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焦炉,小焦炉可参照执行。 2 装煤 2.1 顶装焦炉用装煤车装煤。装煤车上开关闸门,下煤装置和振煤装置等应保持完好。

捣鼓焦技术

捣固焦炉简介 捣固焦泛指采用捣固炼焦技术在捣固焦专用炉型内生产出的焦炭,这种专用炉型即捣固焦炉。捣固炼焦技术是一种可根据焦炭的不同用途,配入较多的高挥发分煤及弱粘结性煤,在装煤推焦车的煤箱内用捣固机将已配合好的煤捣实后,从焦炉机侧推入炭化室内进行高温干馏的炼焦技术。 捣固炼焦工艺是在炼焦炉外采用捣固设备, 将炼焦配合煤按炭化室的大小, 捣打成略小于炭化室的煤饼, 将煤饼从炭化室的侧面推入炭化室进行高温干馏。成熟的焦炭由捣固推焦机从炭化室内推出,经拦焦车、熄焦车将其送至熄焦塔, 以水熄灭后再放到凉焦台, 由胶带运输经筛焦分成不同粒级的商品焦炭。 捣固炼焦的技术优势 1.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煤饼堆密度由顶装煤炼焦的0. 74 t/ m3 提高到1. 1 t/ m3 ,煤料颗粒间距减小,煤饼堆比重增加,有利于多配入高挥发性煤和弱黏结性煤。本公司选用40 %的瘦煤、30 %的焦煤和30 %的肥煤生产出了一级冶金焦。采用捣固炼焦工艺节约了大量不可再生的优质炼焦煤,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提高焦炭质量 捣固炼焦可以提高焦炭的机械强度和反应后强度,两个月试生产表明:在配入30 %的弱黏结 性煤时,焦炭的机械强度M40平均为90 % , M10为4 % ,热反应性CRI 为22 % ,反应后强度CSR 为65 %。 3 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

产量相同时,与炭化室高450 mm 顶装焦炉相比较,捣固焦炉具有减少出焦次数、减少机械磨损、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优点。 装煤逸散烟尘采用炉顶消烟除尘车进行燃烧、洗涤除尘,完成无烟装煤操作,使装煤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90 %。 出焦粉尘通过除尘拦焦车集尘罩进入地面除尘站,工艺除尘效率高,减少了环境污染。 敲打刀边新型炉门,密封效果好,减少炉门荒煤气的逸散。 4 经济效益显著 尽管捣固焦炉的捣固机和装煤车的投资高于顶装煤的机械费用,但是捣固煤饼的堆积密度比顶装煤高1/ 3 ,故相同生产规模的焦炉,捣固焦炉可以减少炭化室的孔数或炭化室容积,单套机械的服务孔数也增加到了72 孔,因此,捣固焦炉的总投资并不比顶装焦炉高。 捣固炼焦工艺可以比顶装煤炼焦工艺配入更多的高挥发分或弱黏结性的低阶煤,同时增加石油焦及焦粉的配入量,减少焦煤用量,原料煤的采购费用具有明显的优势,直接降低了焦炭的生产成本。 捣固焦炉焦炭质量提高,可相应提高销售价格,而其操作费用和动力消耗与顶装煤工艺基本相同,直接增加了销售收入。 捣固焦炉增加了焦炭的筛分粒度,相应增加了销售收入。 目前,我国焦炭生产结构大多是工艺简单,浪费资源且环保设施不达标的改良焦炉生产,改良焦炉将被市场所淘汰,经国务院1997.12.29 批准, 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捣固焦技术, 捣固焦技术不仅兼容了改良炉焦工艺的捣固技术, 而且采用了自动化, 机构化程度高, 捣固密度大的捣固机械, 其炼出的焦炭M25\M10 及反应后强度均能满足国内、外大型高炉对焦炭机构性的要求, 保证高炉顺利操作, 且能降低焦比, 节能降耗, 满足客户要求, 提高市场竞争力。

焦炉调温工技能鉴定考前辅导考试复习题

焦炉调温工技能鉴定考前辅导考试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每题1分) 1.>煤的干馏分为低温干馏、中温干馏、高温干馏。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干馏的最终温度不同。(√) 2.>减少进风门开度时,上升空气蓄顶吸力减少。(×) 3>直行温度变化10℃,焦饼中心温度变化40~50℃。(√) 4.>加热煤气在立火道内燃烧,废气热量是以传导方式传给炉墙的。(×) 5.>高炉煤气中CO含量一般在50~80%,毒性很大。(×) 6.>当空气过剩系数过大时,废气量减少,带走的热量减少,耗热量降低。(×) 7.>混合比增加,使燃烧火焰拉长,焦饼上下加热均匀。(×) 8.>测完直行后应加校正值。(√) 9.>使用混合煤气加热时,焦炉煤气的主管压力要大于高炉煤气的支管压力。(√) 10.>焦炉的热效率是指焦炉传给炼焦产品的热量与供给的全部热量的百分比。(×) 11.>有废气循环的焦炉,空气过剩系数应为1.15~1.25。(×) 12.>调节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蓄热室顶部的压力差,就可以调节加热系统的气体流量。(√) 13.>焦炉煤其中甲烷成分占总组成的30%以上。(×) 14.>上升气流煤气、空气蓄热室顶部压差即表示上升气流煤气、空气斜道的阻力差,又代表着煤气与空气的配比。(√) 15.>加热焦炉用的煤气有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脱硫氢气、和混合煤气等。(√) 16.>焦炉加热用煤气管道损坏时,焦炉应停止加热。(×) 17.>直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是焦炉温度管理的主要项目之一。(√) 18.>除边部蓄热室外,每个蓄热室顶部的吸力与标准蓄热室比较,上升气流时应不超过±2Pa,下降气流时应不超过±3Pa。(√) 19.>机、焦测标准温度的温度差,是保证沿炭化室长向焦饼均匀成熟的指标,焦侧的火道温度要比机侧要低一些。(×) 20.>煤气蓄热室的任意部位的吸力不应低于5Pa,蓄热室风墙以及废气盘与砌体连接部位应十分严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 1.>焦炉各个炭化室____的次序叫推焦顺序。 A、出焦、装煤 B、装煤、出焦 C、装煤、平煤 D、出焦、平煤 2.>周转时间为18小时的焦炉____天为一个大循环,其中包括4个小循环。

捣固炼焦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发展趋势

捣固炼焦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发展趋势 1、现代煤焦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1 焦炉大型化 2003年德国投产了炭化室高8.3m、单孔容积93m3、年产焦炭264万吨的世界上最大的焦炉。2006年我国太钢引进建造了7.63m的焦炉,2007年马钢两座7.63m焦炉投产,武钢、京唐公司、沙钢等在建7.63m焦炉。 结构特点:结构型式仍以多室的蓄热室焦炉为主,并在扩大容积,采用致密硅砖,减弱炭化室墙,均匀加热等方面作为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窄炭化室,结焦时间短,结焦率高; 宽炭化室,有助于减少NOX排放量和提高焦炭反应后的强度。我国最宽的炭化室为500mm;德国85年后所建焦炉炭化室宽度均在600mm左右。 1.2 捣固炼焦技术 捣固炼焦技术的发展趋向: 1)推广炭化室高度4m以上的系列捣固焦炉; 2)总结巩固炭化室高5.5m系列的捣固焦炉,并向更高的捣固焦炉发展; 3)研制预热捣固炼焦技术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4) 炭化室高6米的捣固焦炉而言,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维修力量薄弱、建设资金匮乏等多种原因,在近期内市场不是太看好,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目前国内山西大同富嘉焦化、云南曲靖云维集团均建设了5.5米捣固焦炉,规模分别为年产冶金焦100万吨和200万吨。 1.3 干熄焦技术 最早1917年瑞士雪尔泽公司研究设计出一套将红焦置于竖炉内以逆流方向通人冷气体循环冷却焦炭的装置。 到1945年,全球干熄焦装置有54套之多。但由于投资高、工艺复杂,熄焦为间隙操作,所产蒸汽量、压力不稳等缺陷没有得到推广而搁浅。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设计具有工业价值的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为45t/h干熄焦装置。 1976年以后,日本大量采用干熄焦技术,以应对世界能源紧张的局势。 20世纪80年代,干熄焦技术达到相对高的水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采用。21世纪初,重点扩大处理能力,每套处理红焦能力为107t/h。 ?我国于1985年,宝山钢铁公司首次从日本新日铁引进了处理能力为75t/h干熄焦装 置,。 ?1991年和1997年宝钢二期和三期工程相继建成了4ⅹ75t/h装置;总处理焦能力达 900t/h;可处理年产510万t焦炭。后期的建设采取“立足于国内”的方针,由国内负责设计和组织投产。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干熄焦技术(简称济钢干熄焦) 1、2号干熄炉分别于1999年3 月2日和4月8日相继投入运行。 ?进入21世纪,首钢、武钢、马钢率先实现干熄焦国产化运行,吉林通钢、华北电力、 昆钢、莱钢、太钢、柳钢和宣钢等数十家企业建设干熄焦系统。 1.4 信息管理与优化控制技术 ●日本自97年开始至2001年间,该技术快速推广到90%的日本企业。 ●我国83年首次在上海焦化厂4号炉上试运行焦炉加热自动控制系统,以后鞍钢、重 钢、宝钢、酒钢、北焦、通化焦化厂等均先后实施过焦炉加热计算机控制系统,鉴

焦化企业炼焦工艺技术培训课程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焦化企业炼焦工艺技术培训课程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作业指导手册 (炼焦篇) 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分公司 二OO九年六月

编委: 赵随民焦亦戈田堰年李建中孟晋斌吴建宁刘红革 参加编写人员: 吴建宁尹栋王宏斌 审核: 生产技术处孟晋斌等 审定: 总工程师焦亦戈等 校核人员名单: 尹栋王宏斌

序言 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分公司《作业指导手册炼焦篇》在厂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经过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现已编成册。该手册集炼焦化学工艺理论与我厂多年的生产实践为一体,从规范操作、规范管理的角度入手,较好的体现了它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是我厂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的很好教材。本书从我厂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写,包含了目前我厂焦炉的工艺生产条件和工艺要求,炼焦车间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和点检要求。这必将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规范员工的岗位操作,并且对提高我厂生产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谨向关心和参与手册编写工作的领导和人员表示敬意。 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读本也将在实践和发展中经受检验,望全厂同仁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以便不断完善和提高。

作业指导手册颁布令 依据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结合我厂各岗位工艺编写了相应的《作业指导手册》,经审定,现予以颁布。 《作业指导手册》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操作手册,意在规范职工操作,提高职工技能,望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严格按照标准贯彻执行。 该《手册》炼焦篇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分公司 厂长: 二OO九年七月一日

调温工高级..

@@在焦炉加热系统内,阻力是怎样产生的。 @@(1)气体在管道或焰道内流动时, (2)由于气体与管壁或者焰道墙壁之间产生摩擦, (3)气体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 (4)以及通道的局部变形和通道内有阻碍物等原因而产生阻力。 ## @@如何测量蓄热室顶部吸力。 @@(1)准备好20mm(-10-0-10)酒精柱斜型微压计一台,50m长胶皮管两根。(2)斜型微压计的液面,应调节到固定刻度,选为“0”位,如:20mm处。微压计的“一”端应套上胶皮管,与标准蓄热室测压管相接。在微压计的“十”端,套上同样长度的胶皮管,与被调节的蓄热室测压管相接,并注意接口的严密。(3)在换向后3分钟开始测量,一个交换测完一侧的上升、下降气流蓄热室与标准蓄热室的吸力差。 (4)测完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使每个蓄热室顶部的吸力与标准蓄热室的吸力差,在上升气流时不超过±2Pa,在下降气流时不超过±3Pa。 (5)在压力调节以后,准确记录加热制度。 ## @@为什么在焦饼成熟后,打开炭化室炉门会发现焦饼离开炉墙和焦饼中心有缝等现象。 @@(1)在炼焦过程中,由于炭化室内的煤料获得的热量是从炭化室两边炉墙传过来的, (2)因此,煤料沿炭化室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层结焦。当两边胶质体汇合时,中间部分的煤气跑不出去,就把胶质体压向两边。 (3)当胶质体继续受热形成半焦,以及半焦收缩而最终形成焦炭时,整个焦饼便沿炭化室中心线分裂为两部分。 (4)整个焦饼由于收缩的缘故,在接近结焦末期便离开炭化室墙。 ## @@试论述焦炉内各部位的传热过程。 @@(1)、焦炉各部位的传热是传导、对流、辐射共存的综合传热过程,这些传热方式分别在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时间起主导作用。由于定期装煤、出焦、交换,焦炉内各部位的传热均属不稳定传热。 (2)、火道向炉墙的传热: 焦炉立火道中火焰和热废气的热量通过对流和辐射向炉墙传递,气温度高达1400-1600℃,焦炉煤气燃烧过程中因热解而产生的高温游离碳有强烈的辐射能力,故辐射传热量占90%-95%以上;火道中气流速度较慢,故对流传热量仅占5%-10%以下。 (3)、炉墙的传热:炭化室炉墙的传热属不稳定的热导体。由于炭化室周期装煤、出焦,在装煤后1-2h,炭化室墙将大量热传给煤料,其温度由1050-1100℃急剧降至700℃左右,此时炉墙两侧温度差加大,热量提高。以后随炭化室墙面温度升高,热流逐渐降低。在近似计算中也可按稳定热传导求平均值。 (4)、炭化室煤料的传热:炭化室煤料在整个结焦时间内为不稳定的平壁热传导,煤料的温度和热物理参数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 (5)、蓄热室的传热:蓄热室中的格子砖是热量的传递者。蓄热室内通废气时,格子砖被加热;交换后,格子砖将蓄存的热量传给空气或贫煤气。随着定期交换,格子砖反复进行等量的蓄热或放热。蓄热室各部位温度在上升气流(冷却期)和下降

捣固炼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捣固炼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我国捣固装煤炼焦有较快发展。焦炉炭化室高度已由过去的2.8m、3.2m、3.8m 增加到4.3m、5m、5.5m以及6.25m,捣固焦炭产能己超过8000万吨。捣固装煤炼焦是适合我国炼焦煤资源中粘结性肥煤和焦煤不足状况的炼焦工艺。在当前较快发展中提出以下有关捣固炼焦配煤和焦炭质量的关系、捣固强度与配煤的关联性以及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探索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供业界参考。 1 焦炭质量的基础是配煤质量,不会因煤准备和炼焦工艺等有根本性的改变 这里说的焦炭质量是指焦炭强度(不包括灰分和硫分等),焦炭强度与配煤的关系,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己有了明确而科学的结论:焦炭强度从其本质而言,决定于焦炭气孔壁厚薄及其组成、所形成气孔的均匀程度和所占有的体积。这个概念指导着传统的、经典的煤质指标和以此为依据的煤分类,以及按此分类形成的以煤种为基础的配煤原则。 焦炭是多孔体,这个多孔体的强度可分成气孔壁强度、孔状体强度和块焦强度。孔状体强度是指含有气孔,但几乎没有裂纹的焦炭颗粒的机械抗性。孔状体强度和气孔壁强度经常合称焦炭结构强度,这就是M10的内涵。块焦强度中的M40,即依服于结构强度又决定于焦炭中裂纹和裂纹数量与特性。目前评价焦炭强度,既有冷强度,又有热强度。M40和M10属于冷强度,用中等变质程度、粘结性肥煤和焦煤占50%以上的配煤,其生成的焦炭气孔壁厚而牢固,裂纹少,故M40和M10指标好。而热强度以CRI和CSR为指标,理论和实践表明,以低变质程度、高挥发分的炼焦煤(气煤类煤)为主的配煤,其焦炭显微结构在光学上各向同性占优势,其CRI和CSR指标差。以中等变质程度、粘结性肥煤和焦煤占50%以上的炼焦配煤,其焦炭显微结构在光学上各向异性占优势,其CRI和CSR指标好。 基于上述,即炼焦界周知的决定焦炭冷、热强度的基础是炼焦配煤,而对煤准备,如煤调湿和捣固等工艺以及干熄焦等对焦炭质量的作用,在于对气孔壁厚度、气孔率大小和均匀程度以及裂纹等有影响,这些影响对焦炭质量(特别是冷强度)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改善。而对热强度,由于不能改变焦炭显微结构的组成,故基本影响不了焦炭的热强度。当然,并不是说改进煤准备和炼焦工艺没有必要,而只是对焦炭质量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宝钢配入型煤炼焦,在增加装煤堆密度的同时,主要是增加了粘结剂,相当增加了配煤中的粘结组分。因而在宝钢炼焦配煤中,虽然粘结性的肥煤和焦煤只占50%左右,但由于粘结组分的增加,提高了焦炭质量,生产出可满足大于4000m3高炉需要的焦炭。 2 捣固炼焦的亮点是多用低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气煤类的炼焦煤,生产出一定质量的焦炭 捣固炼焦是用机械力将煤料的粒子压紧,因压紧而导致:①增加煤料堆密度;②因粒子的压紧而使胶质体填充的空隙减少,而相对扩展了粘结范围;③由于堆密度的增加单位体积内析出的煤气量增加,而提高了膨胀压力。这些因素导致了焦炭多孔体的气孔壁增厚,气孔率降低且趋向均匀,因而M40、M10都有所改善,CRI和CSR也略有改善。 我国比较传统性捣固炼焦用配煤大体是:Vdaf 30%~33%, G值58~72(平均~65), Y值14±2、膨胀序数≮2.5。这样的配煤如在顶装焦炉中炼焦,焦炭的M40~65, CSR<50。而捣固炼焦生产的焦炭(捣固堆密度0.9~0.95t/m3 )的M4o大体在70左右, CSR~50。这样的焦炭曾用到1000~1500m3高炉上。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攀钢的焦炭质量,攀钢成功地用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攀钢炼焦配煤偏瘦、碱金属含量较高,所以高炉用焦炭热强度不高。但由于高炉炉料中有较高的钛含量,对焦炭的溶碳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攀钢用捣固炼焦生产的焦炭,能适应~2000m3的高炉冶炼要求。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捣固炼焦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10-2465T-YB),由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制定《捣固炼焦技术规范》标准。 1.2 主要起草单位及其所做工作情况 根据标准制定计划要求,为了完成本标准的编制,我们专门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明确分工、学习标准编制的有关规定、讨论通过编制大纲,开展研究、调研工作,安排该标准的起草工作方案。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捣固炼焦工艺的设计和生产经验,吸取了近年国内外捣固炼焦工艺新技术和新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认真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邀请国内相关大学、焦化企业、相关设备制造单位的专家参与编制,发挥各自优势长项。主要起草人进行了标准起草前的调研、资料整理,承担标准起草工作以及汇总、征询意见等。在此过程中收集了国内各焦化企业的捣固焦主要生产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整理归纳我公司五十余年积累的的设计经验,分析研究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煤化工厂、北京燃气集团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等捣固焦工艺使用企业多年的生产经验及各自工艺技术路线优劣及操作参数情况,同时分析研究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等设备制造厂关键设备生产情况。为本标准草稿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在捣鼓炼焦配煤和清洁除尘方面的技术内容的编制,结合国家863科技项目重大课题“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现代大型捣固焦炉工艺技术研究”的课题研发成果(课题编号:2009AA063302),为标准的编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我们还多次召开了标准草稿的研讨会,相关专家对标准草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2011年5月召开召开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成立编制组、确定分工、学习标准编制的有关规定、讨论通过编制大纲; 2012年11月完成编写标准初稿; 2012年12月开展征求意见并不断补充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