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现象(参考答案)

1.振动 2.高低大小音色 3.强 4.A 5.B 6.B和D 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7. 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变换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体验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用不同的力拨动不锈钢尺,可体验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可由拨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不同体验物体的音色不同。8. 3000m 原因是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有真空的9.略 10.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二、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探究《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小组讨论: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相等,

步骤:

1.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10℃。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图1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1.雾云露云雪霜雹冰 2.吹气使水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液化,液化放热 3.D 4.C 5.略 6.(1)A;(2)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上等量和酒精和煤油;(注意液体的挥发性相同)放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若相等,则与液体的种类无关,不相等,与液体的种类有关7.D 8.提示: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三、光的反射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

图4 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对应训练】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太阳、月亮

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

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4.一竖直水井深10m ,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

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 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 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光的反射(参考答案)

1.C 2.A 3. 0°90°60° 4. 3.8×105

5.D

6.略

7.略

8. 10:51

9.略

图2 图1 图3

四、光的折射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折射现象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呈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

【知识结构】

一、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应用

1.凸透镜:(1)凸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特点2.光学仪器:(1)照相机;(2)幻灯机;(3)放大镜。

3.凹透镜:(1)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3)近视眼的矫正。

图4

【对应训练】

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o,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3. 请你对下列光学仪器归类:a近视眼镜;b老花眼镜c防盗门上的“猫眼”;d照相机镜头。(1)类:(2)类。

4.照相机照相时,如果被照的景物由远变近,应将镜头往,使胶片离镜片些。完成这一动作是调节照相机上的。

5.放大镜的原理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

个像。

6.投影仪是利用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使

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7.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16cm 处时,光屏上可以得

到一个清晰像的特点是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正立缩小的像D.倒立缩小的像

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

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

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

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没化,但像更暗些

9.当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会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那么物体在凸透镜中成虚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去探究。

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11.小明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中一副样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明提出一个既不伤害眼镜镜片,又能最简便最快的正确判断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光的折射(参考答案)

1.53度 37度 2. 折射反射 3.凸透镜:b d 凹透镜:a c 4.前伸远调焦环5.小于正立、放大的虚像6.凸,改变光的传播方向7..B 8.D 9.提示:u

1

图2

五、测量的初步知识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 ),其它单位km 、dm 、cm 、mm 、μ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①基本工具:刻度尺;②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④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 3)其它单位:dm 3、cm 3、mm 3

、L 、mL 。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正确使用: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视线要与液面齐平 三、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对应训练】

1.单位换算:8.5m = cm ; 36000nm = km 15cm 3= m 3

。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 、B 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 〕

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 cm3

图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7.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

测量的初步知识(参考答案)

1.850 3.6×10-8 1.5×10-5 2.B 3.35 3.A 4.A V3-V2 15 5.C

6.1mm 14.75

7.a.用卷尺测出自行车前轮的周长L;b.推车从家到学校,数出自行车前轮转动的圈数n;

c.路程s=nL

图2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

【考点聚焦】

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知识结构】 一、质量

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 。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2)调节横梁平衡。(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 三、密度

1.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2.密

度的公式:ρ=m/V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 3

水的密度1.0×103

kg/m 3

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 来测定。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 五、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方法提示】

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 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m (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V 1(3)把金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 2(4)算出金属块体积V 金=V 2-V 1,则ρ金=m 金/(V 2-V 1)(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

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ρ物=m 物/ V 物,求出ρ物,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若ρ物<ρ,则为空心,若ρ物=ρ,为实心。

(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 =m /ρ,求出V ,再与V 物比较。若V <V 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 = V 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 =ρV ,求出体积为V 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

m 与物体实际质量m 物比较,若m >m 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 =m 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对应训练】 1.7.9×103kg/m 3= g/cm 3; 1L= mL ; 1mg= kg ; 2.铝锅的质量540g ,铝盆的质量是270g ,铝块的质量是27g ,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

3.质量相同的三种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是根据如图2所示的高度, 查表可知,a 是 ;b 是 ;c 是 。

4.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

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若将甲的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 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

5.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可能存

丙 乙 甲

图3

在的情况有(1) ;(2) ;(3) 。

6.甲、乙两个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2,若用它们分别掳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比和体积 之比可能是〔 〕 A .5:2 3:5 B .4:1; 8:3 C .2:1 3:2 D .4:3 1:2

7.如图3 〕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无法判断 8.用天平测出质量100g 的水,步骤有: a .使天平的衡梁平衡 b .往可盘加入,100g 的砝码 c .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 .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100g 的水在上述 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 A .a →b→c →d B.a→c →d→b C.a→c →b→d D.a→d→c→b

9.质量为60g 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75mL ,则该液体可能是 〔 〕 A.水 B.煤油 C.酒精 D.硫酸

10.使用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使用 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为什么?

11.一架天平的砝码盒中各砝码的质量及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如图4所示,

(1)当他准备向右盘加砝码时,首先脑子时应想的问题是 。

(2)他在右盘加20g ,10g,5g,砝码各一只发现天平横梁上的指针在标尺的两侧不断摆动,如图5所示

① 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物体的质量 〔 〕

A .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B .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在天平右盘加砝码

D .从天平右盘取出5g 砝码并移动游码 ② 该物体的质量 〔 〕 A .可能大于35g B .在30g 与35g 之间 C .可能小于30g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该天平的分度值是 g 。测量范围是 。

12.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厂的收购员,在选马铃薯时,需要测出马铃薯的密度,因为淀粉加

工厂是根据马铃薯的密度来确定收购价格,小宇用所学过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根据下表确定其含淀

(1)若手边有:天平;细线;水;量筒;尺;小刀;干净的马铃薯。

请你帮小宇同学选择其中部分器材,设计出一种测密度的方法。 ①选用器材 ;

②实验量,所需要测量的量 ; ③根据测出的物理量,写出马铃薯密度的表达式: 。

(2)

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13.一块长2m ,宽0.5m ,厚0.2m 的金属块,质量为1.78×106g ,求此金属块的密度?并说出它

图4 图5

是哪种金属?若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试用密度公式证明。

物质的物理属性(参考答案)

1.7.9 10310-6 2.1:1:1 3.铝铜铂4.9:5 9:5 5.(1)m1=m2 ρ1<ρ2(2)m1>m2 ;

ρ1<ρ2(3)m1>m2 ;1ρ=2ρ6.B 7.A 8.C 9.C 10.B 11.(1)估计被测物的质量;

(2)① D ② B (3)0.2 210 12.(1)①天平、小刀、干净的马铃薯、量筒、水、细线;②马铃薯的质量m;量筒中水的体积V1;放入马铃薯后总体积V2;③ρ=m/(V2-V1)(2)马铃薯密度越大,含淀粉的质量分数越大收购价格越高。

七、力

【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

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呈现形式】

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力

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牛顿(N )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测量工具:(1)构造;(2)使用方法。

6.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1)定义;(2)施力物体(地球);(3)大小G=mg;(4)方向竖直向下;(5)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对应训练】

1.指出下列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人推车是,给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还应当观察和。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

C.测量前一定要校零

D.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5.用100N的力作用于A处竖直向上提一重物,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个力,则图3所示各图中正确的应是[]

图3

6.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坑。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变为 ; (2)铅球脱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是因为 ;

(3)铅球以某个速度砸向地面,最后处于静止,这是因为 ;求落地时,地面被砸了一个凹陷的坑,这是因为 。

7.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下面的经验吗?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解释这些现象。 (1)要让小船离开岸边,可以让岸上的人推一下小船,此时小船受到 对船的

,船由静止变为运动了,也可以将竹篙用力撑岸边,此时 对岸有力的作用,那么, 对 也有力的作用,船因此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2)人如果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必须用脚蹬地,此时, 对 有力的作用;同时, 对 也有力的作用,如果 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就跳起来了。

(3)小高用力去推一块大石块,大石块纹丝未动,而小高的脚向后滑。小高向后滑的原因是 。

8. 请你设计三个小实验,来分别说明(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 小民同学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想利用它们来说明本节课所学习的几个知识。

实验一:用力推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若受到向左的推力,就会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推力,就会向右运动。当推力的大小不同时,小球移动的快慢也会有所改变。

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的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 如图4所示,把左车移近右车时,两车相吸,右

车也在向左车靠拢。若将任一车上的磁铁两极位置对 调,则两车移近时相互排斥,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退。

实验三:课外活动时,用手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

请你:(1)找到相同的器材(没有陶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重新做一下上面的实验。

(2)回答: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

图4

10.请你找一块塑料平板,将平板搁在几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让一辆玩具小车无线遥控或上发条的小车均可)的车轮转动,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如图5所示。请你预测一下:小车会向前运动吗?平板会

运动吗?如果会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说出你所预测的理由,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力(参考答案)

1.(1)人车(2)水桶手 2.C 3.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4.D 5.D 6.(1)静止运动(2)受到重力作用(3)地面对铅球有力的作用,使铅球由运动变为静止,铅球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使地面发生形变 8.(1)人作用力篙岸篙(2)脚地地人地对人的作用(3)石块对人也有推力,若该推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摩擦力,脚就会打滑 8.略 9.(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0.会会向后提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浮力

【考点聚焦】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呈现形式】

本部分的考点主要以填空题、选择、计算和实验题型出现,其中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应用可以用实验题型出现。在计算题中,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常常紧密联系,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主要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浮力的基本概念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由于物体上、下表

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因此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强,从而使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两个作用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1)当F浮>G时,上浮,最终结果漂浮。

(2)当F浮<G时,下沉,最终结果沉底。

(3)当F浮=G时,悬浮,即物体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ρ液gV排

4.浮力的应用

应用浮力的关键是调节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若保持浮力不变而减小自身重力,或保持重力不变而增大排水体积。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其大小用排水量表示。

(2)潜水艇:是靠改变水舱中水的多少,即靠改变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3)气球和飞艇是通过充气、放气调整气囊的体积来改变浮力,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4)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对应训练】

1.利用空气浮力而升空的物体是〔〕

A.人造卫星B.飞机C.风筝D.氢气球

2.把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空心小球,用手将其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浸没于水(如图6所示),放手后水球运动状态是 [ ]

A.上浮 B.悬浮 C.下沉 D.都有可能

图6

3.浸没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 ]

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

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含有杂质的蜡块悬浮在水中,要使该蜡块漂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纯酒精

B.加水

C. 加食盐

D. 加汽油

5.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感,可用漂浮疗法减轻。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

水中加有大量的_________(填“盐”或“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

6.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27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快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 .

7.密度计是测的仪器,它是利用的原理制成,同一密度计在各种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 ,排开液体的体积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密度计的刻度是上下 .

8. 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了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赤脚踩在石块上的感觉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9.小明和教练在大海里学潜水,看到海里的鱼儿口中吐出的

小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发生如图9所示的变化,小明认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应该是不变的,他把这一想法告诉教练,教练确说他的想法不对,你怎样想?

浮力(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盐 6.10N 7.液体密度物体漂浮条件相等不同小大 8.脚会感到越来越痛,因为人所受到的浮力减小,石头对人的支持力就增大9.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受水的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故所受浮力增大,但所受重力不变。

九、压强

【考点聚焦】

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

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

4.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5.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中考考查中的小综合试题可能会与这部分知识有关,例如压强和浮力的小综合,压强与简单机械之间的小综合等等,因此,呈现的形式也会是多样化的,涉及到的题型会遍及中考常见的所有题型,特别是近几年的科学探究性试题都设计到这部分知识。

【知识结构】

这部分知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固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压强

1.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特征:

(1)压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物体内部。

(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一般在接触面中心。

(4)压力的大小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这些规律来确定。

2.压强: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计算压强的公式p=F/S,单位:帕斯卡(Pa)

3.液体内部压强及其计算公式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a.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产生压强;b.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对阻碍作用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强;c.液体内部由于各相邻部分之间的挤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a.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不同液体的压强跟它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从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

的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无关。

4.连通器与船闸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2)连通器的应用:a.船闸;b.茶壶、锅炉水位计、过路涵洞、乳牛自动喂水器。

5.大气压强及托里拆利实验

(1)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他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是最早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该实验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是760mm高水银柱。

【对应训练】

1.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这是为了增大,减小对路面的。

2.拖拉机的履带有一块块的金属板连接而成,每块金属块上都有一两条凸起的棱,金属板的作用和物理原理,凸起的棱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

5 图

3 图4

3.如图3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 、B 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 有压强,从B 孔射出的水喷的更急,说明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

4.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

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如图4甲所示),这表明 。把杯子放于如图4乙、丙所示位置,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说明 。

5.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 。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 。

6. 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所示。若把A 稍微向右水平移动,则A 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 的变化情况是 〔 〕

A .F 变大,p 变小 B.F 不变,p 变小 C.F 不变,p 变小 D.F 变大,p 变小

7.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的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潜入水中越深,胀痛的越厉害

B.在同一深度,耳朵向着水面下,比向着水面上,胀痛的感觉要好一些

C.在水中身体竖直向上时,左右耳朵都不感觉胀痛,因为两侧的压强都抵消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护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 .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9.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 A .高空温度低,橡皮膜的耐压能力减弱

B.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

D .高空温度较低,球内气压较大,将球胀破

10.小华往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 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 2

,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 ,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

11.今年夏天,爸爸带着小亮第一次去海边游泳,当小亮由浅水处往水的深处走时,感到胸口越来越闷,他问爸爸有没有这种感觉,爸爸说也有,并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你能帮小亮回答这个问题吗?

12.2003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我国最新生产一种专门用于运送SARS 病人的救护车,救护车的驾驶室不仅与救护舱隔离,保障驾驶员不受感染,而且救护舱形成了一个负压区(即气压小于大气压的区域)。请你解释一下:救护舱形成负压区的目的是什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的?

压强(参考答案)

1.受力面积 压强

2.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对地压强 使接触面粗糙 增大摩擦力

3.侧壁 深度 4.大气存在压强 地区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5.小 增大 6.B 7.A 8.B

9.B 10. 4×108 Pa 5×105

Pa 11.水越深压强越大 12.病人的飞沫不向外传播 负压区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原理) 3.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 4.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 四、累积法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即多次实验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浅谈中学生物理兴趣的激发

浅谈中学生物理兴趣的激发

浅谈中学生物理兴趣的激发 () 摘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而与此同时,摆在教师面前的首道门槛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激发;兴趣 Phys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terest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LI Xiang-guo, PENG Chang-n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ow important it

i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terest once, will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tudy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Strong interest will be people hard at, and the courage to research power.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irst way before the teacher threshold is how to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encourage and train students' interest to strengthen confidence of stud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encourage and train students to learn physical the interes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ertain strategy, take reasonable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through some way,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and teachers' basic quality, to encourage and train students' interest, from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Key words:the physical teaching ;stimulate; interest 0 引言 知识是能量的源泉,能力是知识的运用。而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倾向,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是认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当前改革教学,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搞好物 - 3 -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 【摘要】对于初二学生的物理入门教学,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注意帮助学生疏通教材,排除难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关键词】初中物理;入门教学;方法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1.2002年秋季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图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指出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世界”看得很仔细,减慢的课堂节奏,我们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3.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烧瓶离开火焰后要迅速塞上瓶塞,当教师用冷水向倒置的瓶底浇去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挡的架势,他担心烧瓶可能会对他造成危险。当冷水浇下去,不但没有危险,而且看到烧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4.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引言”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2,学生的手一放,乒乓球一下就会掉下来,或者气一吹就会使球加速掉下来,学生开始时可能会多次失败,但只要教师让学生了解它的原理,学生也会很容易成功,让他们立即获得成功感,这样他们会更渴望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初中学生刚刚起步,在这段适应期里,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声、光、热和电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

人教版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含答案)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考点清单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实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基础检测 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B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 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相互垂直,用于验证三线共面). 3.光路的确定(描出两点,连接并标出方向). 4.纸板可以折转的作用(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可逆). 6.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①避免实验结论的特殊性和偶然性;②验证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7.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仪器的选取.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用来确定像的位置、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 (3)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出现较明显的重影现象);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距和物距); (5)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测量像距和物距更方便). 3.实验环境暗一些(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更明显). 4.平面镜的放置(垂直于水平桌面,否则像与物无法重合). 5.用光屏无法承接到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6.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像等大;②物距等于像距;③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④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⑤所成的像为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凸透镜焦距的判断(①定义法;②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 3.刻度尺的读数.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6.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的方法(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7.像的位置因蜡烛烧短而变高后的调整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 8.光路可逆性的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互换,等同于物体和光屏互换位置,若互换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互换后仍然能够呈现清晰的像). 9.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所成像比较稳定,且更容易比较大小). 10.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11.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后的成像情况(仍然能够成像,且仍然是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12.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加远视镜片、近视镜片后的成像情况(远视镜片为凸透镜,近视镜片为凹透镜,加远视镜片后相当于减小了凸透镜的焦距,加近视镜片后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 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只改变压力的大小,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压力大小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保证滑动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 5.运动速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速度大小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在刚接触一部分新知识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学,再加以习题辅助练习,能使学生很快理解所学知识,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那时,学生所做的习题都是针对个别知识点,是为学懂一个个知识点服务的。但是,当学生把初二、初三全部物理知识学完,应对中考的综合复习过程中,再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去做题,搞题海战术,不要说师生疲惫,时间也是不允许的,因为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见效快,所以各科都在抢时间,学生只能在所剩无几的课外时间疲于应付作业,忙于复习语、数、外三大科。要求学生课外复习物理知识,还真是“强学生所难”。这就要求我们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下面是我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的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也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学新课时可能没有全面正确的掌握,在复习时就有必要强化和加深。如在复习《长度的测量》一章介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教师可以设疑:“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取平均值可减小误

差外还有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和比较(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多次测量目的的理解。再比如复习《机械效率》时,(对于滑轮组而言)η=(w有)×100%=(gh/fs)×100%=(g/nf) ×100%,用/w总 即若想测量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一定要把物体的重力---g物、物体移动的距离---h、绳子的拉力---f、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全部测出,根据公式的推导,我们只需测出物体的重力---- g物、绳子的拉力---f和明确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就行了。从而加深学生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测定的理解。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景、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

初中物理趣味40题

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刚开始学习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我们了解了以后,会觉得特别有意思的,生活当中物理无处不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意思的物理,你会多少呢?记住这些,你的物理也会涨分的哦! 1、想从镜子里看到放大的像应该使用(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2、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 )。 A.镜子亮 B.灰纸亮 C.一样亮 3、一朵花放在夹角为60°两面镜子中间,从镜子里可以看到( )。 A .2朵 B.4朵 C.5朵 4、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 )。 A.清澈透明 B.浑浊 C.像水银一样反光 5、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3种光合成的( )。 A.红、黄、蓝 B.红、黄、青 C.红、绿、蓝 6、黄昏时,太阳呈红色,是因为黄昏时( )。 A.太阳发出较多的红光 B.阳光经过空气的路途较长 7、从以下的哪种镜子中看到的像是和你自己一模一样( )。 A.平面镜 B.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 C.两个相交为45°的平面镜 8、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原因是( )。 A.高山终年积雪 B.风大、日照少 C.高山的气压低 9、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会感到冷热不一样,那么( )。 A.木头的温度高 B.铁的温度高 C.铁和木头的温度一样高 10、南极海洋上的浮冰的味道是( )。 A.淡的 B.和海水一样咸 C.比海水咸 11、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是因为它们( )。 A.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

B.原子核内中子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加质数相等 12、大气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 A.有助于杀菌 B.反射电磁波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13、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 )。 A.盐和冰混合后融点提高 B.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C.盐和冰发生化学反应 14、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有什么变化(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15、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 )。 A.高于原来的液面 B.等于原来的液面 C.低于原来的液面 16、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有人建议用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降低室内平均温度,哪个做法对( )。 A.打开电冰箱的门 B.降低制冷温度后,再打开电冰箱的门 C.拔掉电源,打开电冰箱的门 17、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多少米深的水抽到地面( )。 A.5米 B.10米 C.15米 18、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会感到( )。 A.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B.远处景物朝背离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C.不旋转 19、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 )。 A.形状不同 B.油温不同 C.蓬松剂不同 20、用一桶水漂洗衣物,哪种方法洗得最干净( )。 A.用整桶水漂洗一次 B.将整桶水分成两等份漂洗两次 C.将整桶水分成三等份漂洗三次 21、把手放在哪种情况下,不会烫伤( )。 A.100℃的水里 B.100℃的热空气里 C.100℃的水蒸汽里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 选取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广泛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选择教学内容还应注意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并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 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初中物理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使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经过努力可以学好,并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大纲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适当地留有了余地,并安排了一些选学内容 (标有*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让学生阅读自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如果限于条件,暂时做不到,可以用类似的演示和学生实验来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也是十分有益的。 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培养。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相互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几点意见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几点意见 东林中学但建伟考试就是技能和心理的大比拼,失败常常失败在心理上,心理的比拼是战胜自我的体现。在最后的几天里,同学们要用自己的方法调整好心态,以最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投入到复习中。如何进行复习,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效率呢?这是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中考最后的复习要点和考场注意事项,应关注和应培养的几种能力和意识 1、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物理中考10个重点知识的分布:力学部分4个重点:力;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光学部分2个重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热学部分1个重点:比热容。电学部分3个重点: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测小灯泡功率。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往往会考核简单电路故障分析或电路动态分析的题目及水平面上立方体 对地面压强变化等难题。在复习中要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盲目地进行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是不值得采用的低效的复习策略。 2、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⑴要认真读题,不要认为读题是在浪费时间。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的实质。 ⑵把题目中的问题与你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明确答题的方向,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

⑶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组识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 ⑷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 ⑸不要总是泛泛指,回答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表述。 ⑹回答不能过于简单,要使自己的表达完整饱满,前后联贯。 二、要重视实验过程,又要重视科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考核实验的过程,可以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实验器材、操作的步骤、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归纳总结、结论的得出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体现出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建立比热概念的实验过程中,采用酒精灯放在与两杯液体等距处隔着铝板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使水和煤油在每1秒钟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在实验过程中,同样为了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求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许多同学误以为必须使初温相等,其实初温是否相等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三、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还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为主。许多同学在复习时埋头苦做习题,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看课本。尚晓青老师认为,认真阅读课本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查补漏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延伸才是有意义的。那种脱离课本单纯通过做题获得提高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学习成绩在复习的后期往往会止步不前。再说,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不乏课本中的原题。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物理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学习也往往和说教联系在一起,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稚气犹在,童心未泯,单一单调的授课方式,势必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改善这样的状况呢,不妨试试下面的小妙招! 一、利用小制作来预习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

书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见过的事;陌生的是:里面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这时如果教师布置小制作,学生就会参照书上所述,自己动手去完成,这在无形中就预习了课本,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结合学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学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例如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学习声音特性时,制作“水瓶琴”;以及小孔成像照相机、万花筒等,学生自己制作,收获一份成功,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时又多了一份惊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上物理课,是怎样的期待呢,当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比教师做好了给学生演示效果显著得多。 同理,还可以布置个性实验报告,比如研究烧开水;调查环境噪声的产生及防止;调查节约用水的报告等等。教师有指导性的布置,学生拿着自己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用小制作来预习,真妙! 二、利用小动画来引课 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动画片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所爱,从中还能发现物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发现物理的确来自生活哟!例如,在电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上,有一部小熊猫的动画片,其中有手机、有雷电等与电现象有关的知识,学生看完之后,因情节而大笑不已,教师再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5618817.html,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初探 作者:张国志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6年第01期 摘要: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入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顺利适应物理学习。物理入门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规律及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重要性;实验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71-03 从八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对物理学科产生困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初中物理的起始教学很重要.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好初中物理入门的教学,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几年的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物理的入门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 一、认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过去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的认识是神秘的,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神支配的。例如,人们认为月食现象是天狗吃月亮,要敲锣打鼓把天狗吓跑。学了物理我们就会知道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服从物理学的运动规律。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各种运动规律。物理学揭开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让人们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物理学是人类改变世界的科学。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的农业手工时代,发展缓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电,交通会中断,工厂会停工,所有的电器都不能工作,电话打不了,电视不能看,晚上漆黑一片。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电视、冰箱、空调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技术。所以说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 二、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一、等效替代法 用一个物体或现象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现象得出的物理结论。 1、等效电路: 2、等效电阻:如求解两个串联的电流,已知其阻值分别为R,则可用一个2R的电阻替代该段电路,然后计算电流 3、合力与分力: 4、排水法测体积: 5、研究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人眼睛只能看到镜子里面的虚像,可用虚像代替实物研究光线的反射定律。 6、用变阻箱测未知电阻:当开关闭合于a时,记录电流表的电流值;然后

开关闭合于b,然后调节变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和记录数据相同,则未知电阻与此时电阻箱的阻值相同。 二、理想模型法 构建一种模型来表述不易理解的物理量 1、光线 2、磁感线 3、力的图示 三、控制变量法 当有多个因素对实验结论有影响时,研究其中一个 ..物理量时,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动的研究方法。 1、影响弦乐器发音音调因素研究:当琴弦松紧度相同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同种琴弦时,音调与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同种琴弦在张紧力度相同的条件下,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研究: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蒸发面积相同时,蒸发和

表面风速的关系;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表面风速相同,蒸发和液体蒸发面积的关系。 3、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研究: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下滑,不同粗糙度的地板对小车滑动距离的影响; 4、导体电阻大小因素:同一导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和长度相同,导体截面积和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截面积相同,导体长度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5、动能实验;同一球体从相同高度的坡面下滑,不同斜面角度对球体动能的影响;相同体积的同种球体,从相同斜面的轨道下滑时,不同球体质量对球体动能的影响 6、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电压不变,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不变,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同一电加热棒,相同加热时间,电压和加热量的关系;相同电压、相同加热时间,加热棒阻值和加热量之间的关系。 8、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同一电磁铁,电压不同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相同电压,不同电功率的电磁铁对其磁性强弱的影响。 9、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力的大小相同,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相同,物体受力大小和压强间的关系。 10、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同种液体,相同液体深度,不同的受力方向对液体压强的影响;相同液体深度、相同受力方向,不同密度的液体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11、探究物质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四、转换法 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用其他现象表现出来。 1、测量原子的直径:采用多个原子一字排列,计算原子的个数,然后测量总长度,计算出原子的直径; 2、物体内能的研究:采用物体温度表征物体内能的大小;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程文件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上好一节复习课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复习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炒剩饭,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课堂沉闷,一堂课下来教师气喘吁吁,学生呆若木鸡,该讲的觉得都讲了,但学生掌握效果较差。旧的复习模式确实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基于这种情形,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复习课堂充满活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将显得尤其重要,因它既无现成的教材,也无固定的模式,因此与新课相比更显难教。 怎样上好复习课?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应该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应把时间还给学生,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如何才能使一堂物理复习课更好地融入新课改精神,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巩固基础”为“自我表现” 新课标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

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想方设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全新的模式,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灵活应用”的复习目的。 二、通过自身梳理知识、总结规律,写心得体会,变“讲授复习”为“主动求知”。 物理学有其自身较强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复习之前,学生平时按课时学到的分散的零碎的物理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如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用图画式。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整理,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特别深刻。最后,在老师指导下,要求学生写出复习心得体会。以往在上完一节复习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归纳几点,学生就在本子上记几点,一到下课,书本一合,这节课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一堂课下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自己的体会才是最重要的,针对自己的体会,及时归纳,其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包办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