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香气是茶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文章综述了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品种适制性和优质茶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香气;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中图分类号:S 571.1;TS 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376(2014)01-0014-06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Tea Aroma YUAN Jie ,WENG Lianjin*,GENG Di ,YANG Xin ,HAN Yuanyua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Fujian ,China ) Abstract :Aroma is a predominant factor of quality and flavor of tea ,and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varieties of tea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torage methods.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varieties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n tea aroma a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aroma of tea ;varieties of tea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Amino Acids &Biotic Resources 收稿日期:2013-12-24修回日期:2014-02-17 作者简介:袁杰(1989-),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茶叶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 E-mail :xmyuanjie@https://www.360docs.net/doc/0e7464591.html, *通讯联系人E-mail:ljweng6907@https://www.360docs.net/doc/0e7464591.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94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05025) 香气是茶叶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影响因子,主要由脂质降解产生的青草味气体成分和萜烯类、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反应生成的芳香味气体等组成[1]。茶叶中的香气成分通常以游离态或键合态的形式存在,以键合态的香气成分为主。随着酶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香气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4]。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栽培环境和栽培方式等。 1茶树品种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树鲜叶均可通过不同工艺制成绿茶、红茶、乌 龙茶等,氨基酸与茶多酚的含量、酶学特性、芳香簇物质等化学特性在茶树品种间的不同,引起茶树资源适制性差异,使不同品种茶鲜叶中的香气成分以 及由其制作的茶叶在香气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方世辉等[5]发现, 槠叶种和福鼎大白茶的茶鲜叶中游离态醇系香气总量无明显差别,但槠叶种茶鲜叶中键合态醇系香气总量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Rawat 等[6]考察了Asha 、Local Kangra 、T-78等11种克隆茶树茶梢中与糖苷类键合的香气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克隆品种的香气含量不同,其中UPASI-10品种的香气含量最高,为(9.13±0.44)%,而Local Kangra 品种的最低,只有(5.11±0.20)%。吴秋儿[7]认为乌龙茶品种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成品茶在香精油含量、香气组份及含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越是名贵高香品种,其香精油含量越高。Takeo 等[8]分析了由Assa ?mica 品种以及Assamica 和Sinensis 杂交品种制成的红茶香气成分,发现两种红茶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尤其是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含量明显不同。 单萜烯醇包括芳樟醇、香叶醇等。Takeo [9]发现单萜烯醇的含量和比值具有遗传特异性和稳定性,首先提出了萜烯指数(TI )的概念,同时还指出萜烯指数接近1的茶树品种如阿萨姆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主要生成芳樟醇;萜烯指数为0.1~0.2的 丞丞丞丞 DOI:10.14188/j.ajsh.2014.01.011

糖苷类香气成分分析方法

一,游离态香气成分分析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取20.000克烟叶样品,然后转移至500毫升的索氏提取器中,加入300mL乙醚,在52摄氏度的水浴下连续浸提20小时。乙醚提取液在40度水浴上旋转蒸发至10毫升,加入250毫升0.2mol/L PH值5.5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另一100毫升的的烧瓶中加入40毫升的二氯甲烷溶液,同时蒸馏萃取2.5小时,结束后,在二氯甲烷萃取溶液中加入0.5mL内标液,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以上。转移至浓缩瓶中,并用二氯甲烷清洗100毫升的烧瓶两次,每次20毫升,合并二氯甲烷溶液于浓缩瓶中。在50℃条件下旋转蒸发至1毫升,转移至色谱瓶中待分析。 二,糖苷态香气分析方法: 1,20克经过乙醚提取的烟叶样品完全晾干后转移至大三角瓶中,加入200毫升无水甲醇,室温下震荡过夜,上清液过滤,残渣再用150毫升甲醇提取4小时,合并两次甲醇提取液于500毫升的烧瓶中,减压45℃旋转蒸发至干,加入100毫升的纯净水溶解糖苷,让此水溶液依2.0mL/min的流速过XAD-2层析柱,先用200毫升的水洗去糖,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然后用300毫升的甲醇洗下糖苷成分于500毫升的烧瓶中,减压45℃旋转蒸发至干,加入50毫升的纯净水溶解,再加入250毫升PH2.5的缓冲溶液,在另一100毫升的的烧瓶中加入40毫升的二氯甲烷溶液,同时蒸馏萃取2.5小时,结束后,在二氯甲烷萃取溶液中加入0.5mL内标液,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以上。转移至浓缩瓶中,并用二氯甲烷清洗100毫升的烧瓶两次,每次20毫升,合并二氯甲烷溶液于浓缩瓶中。在50℃条件下旋转蒸发至1

栀子花香气成分分析

水蒸气法-GC-MS分析栀子花香气成分 文昊1,吴昊天1,黄海洋2 (1.后勤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2.南京军区大埕湾训练基地司令部训练保障科) 摘要采用水蒸汽法-GC-MS气质联用仪器对后勤工程学院校园的栀子花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11种香气成分,经过数据库对比和资料对比,鉴定出9种成分分别为反式-1,2-二己烯,顺-3-正己醇,月桂烯,甲酸辛酯,2-甲基丁酸顺式-3-己烯酯,惕各酸顺-3-己烯酯,β -金合欢烯,τ-杜松烯,十二烷。 关键词栀子花;气质联用;水蒸汽;GC-MS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茜草目、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培育容易,花白香浓,是我国八大香花之一。其植物精油由于其独特的药用和香料价值,有着“液体黄金”之称。栀子花精油可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学品,香皂香精以及实现香气调配。随着香料香精工业的迅猛发展,研究栀子花香气成分、栀子花精油提取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栀子花香气成分的研究以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萃取、循环蒸馏法等方法为主。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研究报告有时差异很大,其原因可能是方法、原料、产地不同所致,最多鉴定的化合物达86种[1],但其主要类型和成分都差不多。其中超临界CO2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SCF)分子兼有气、液两种流体的传递特点,将目标物提取出来后,溶剂很容易变成气体,如此得到的目标物纯度和含量都较高;微波萃取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在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选择性加热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的新方法[2]。循环蒸馏法[3]一般是事先将植物茎叶花朵等剪碎,压制取汁。循环蒸馏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植物浸在水中,加热产生水蒸汽使之成分一起带出;一是将植物浸在水蒸汽中,循环带出。研究显示,第二种方法能较好的保存植物中有效成分。还有利用顶空套袋吸附的方法[1+],即在特制的套袋内加入吸附剂,一般是活性炭等,然后将套袋套置于活体鲜花上,靠吸附剂吸附鲜花散发的香气成分,最后再利用高温使之脱附,进行检验。 为研究学院栀子花香气成分,采用的是蒸馏法提取栀子花香气成分,并通过GC-MS对蒸馏物做了检测。 一、实验部分 (一)原料 实验所用栀子花来源于后勤工程学院校园(重庆)的成熟期花朵(完全绽放,纯白无杂黄色)。 (二)香气成分提取 栀子花香气成分的提取实验采用的是水蒸汽蒸馏的方法,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采集的栀子花剪碎,置于冰箱(4℃)纯水浸泡24 小时之后,共沸蒸馏, 收集烧瓶放置于冰水浴中,以减少香气成分挥发;收集馏出 液。 对馏出液的处理采用以下2种方式:一是在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取油层进行分析,记为样品1;二是加入等体积石油醚混合,振荡,在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取油层分析,记为样品2。 文昊,199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润滑材料研究,Email: wenhaosc@https://www.360docs.net/doc/0e7464591.html, 图1 香气提取装置图

清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香气协同作用研究

清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香气协同作用研究本论文以五种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清香型白酒中关键香气化合物的鉴定和香气成分间的感官相互作用进行研究。(1)通过液液萃取法(LL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GC-O)、气相色谱-氮磷检测(GC-NPD)及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技术(GC-FPD)对挥发性成分鉴定,结果表明五种清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80种香气化合物,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法(AEDA)筛选出60种香气成分(稀释因子FD≥16),通过定量分析和香气活力值(OAV)计算进一步筛选得到27种关键致香成分。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研究27种关键香气成分、7个感官属性(清香、果香、甜香、花香、发酵香、酸香和酱香)和5种清香型白酒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重组实验验证这27种关键致香成分的重要性。 (2)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18种重要酯类物质及35组二元混合物的香气阈值,并通过阈值法及σ-τ图法研究香气对的感官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具有相似结构或香气的香气对一般表现出协同或加成作用(31组),在σ-τ图上具有低香气强度(τ<0.5)的香气对一般发生协同作用或折中作用。此外,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研究花香韵物质(乙酸苯乙酯或苯乙酸乙酯)以三种浓度水平添加到果香韵香基中对其香气影响,结果表明,苯乙酸乙酯以不同水平 (100,2500,58000ppb)添加时,香基中的果香韵发生掩盖作用且在阈值点 (2500ppb)掩盖作用显著(p<0.05);而在阈值点(3200ppb)添加乙酸苯乙酯时,香基中的甜香韵显著增强(p<0.01)。 (3)采用阈值法、σ-τ图法、S型曲线法和OAV法研究10种醇类、醛酮类物质的24组二元混合物的感官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阈值浓度和

牛栏山二锅头陈酿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DOI :10.13746/j.njkj.2018057 收稿日期:2018-03-18 作者简介:朱婷婷(1982-),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白酒酿造分析与检测,E -mail :827018880@https://www.360docs.net/doc/0e7464591.html, 。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8-05-29;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e7464591.html,/kcms/detail/52.1051.TS.20180529.0853.006.html 。 牛栏山二锅头陈酿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朱婷婷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北京101301) 摘 要:对牛栏山二锅头原酒贮存过程的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部分香气成 分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呈现良好的变化规律,其重要香味成分乙酸乙酯及乳酸乙酯的含量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相对应的酸含量增加。认为牛栏山二锅头白酒贮存过程中,总酸逐渐升高,总酯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状态,高级醇有一定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作为白酒老熟指标之一的乙缩醛含量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牛栏山二锅头;陈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香气成分中图分类号:TS262.3;TS261.4;TS2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86(2018)07-0121-03 Change Rules of Flavoring Components in Niulanshan Erguotou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 ZHU Tingting (Niulanshan Distillery,Beijing 101301,China) Abstract :The change in flavoring components in Niulanshan Erguotou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 was explore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the content of some important flavoring components including ethyl acetate and ethyl lactate gradually decreased as time passed by.However,the cont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acids increased.The change rules were summed up as follows:the content of total acids increased gradually,the content of total esters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n kept stable,and the content of higher alcohols in-creased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n dropped,and the content of acetal (one of the aging indicators)increased with the aging time.Key words :Niulanshan Erguotou;aging;GC-MS;flavoring components 白酒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类传统发酵食品,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蒸馏酒之一,由于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受到消费者的亲睐[1-2]。根据生产原料、制曲和发酵工艺以及风味的不同可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米香型等[3]。牛栏山二锅头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年间,所酿之酒甘洌异常,为平北特产,销售邻县或平市,而尤以牛栏山酒为最著。此处所提及的“烧酒”,即牛栏山二锅头酒[4]。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牛栏山二锅头酒已成为中国白酒清香型(二锅头工艺)代表[5]。然而,新酿造的白酒入口辛辣暴冲,刺激性强,新酒味较重[6-7],白酒经过贮存老 熟可以改善这些不良因素,消除新酒异杂味、增加陈酒感,从而使酒体风味变得柔和、绵软[8]。在贮存过程中伴随着微量成分的含量变化,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是白酒品质改善的主要原因[9-10]。1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牛栏山二锅头酒原酒70%vol (0~10年8个不同年份生产、贮存的同一工艺酒样),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生产。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岛津GC -MS -QP2010Ultra 气相色谱仪(日本 酿酒科技2018年第7期(总第289期)·LIQUOR -MAKING SCIENCE &TECHNOLOGY 2018No .7(Tol .289)121 万方数据

典型食品生产车间设计

第四章典型食品生产车间设计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电脑绘图基本知识,学会简单绘图操作。 2.了解肉品工厂、乳品工厂、饮料工厂、速冻食品厂等生产车间的基本组成、合理分割、设备布置、辅助部分安排,掌握生产车间设计方法。 3.能够进行一般食品工厂生产车间设计,绘制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 第一节AutoCAD绘制生产车间布置图简介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的含义是指电脑辅助设计,是电脑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AutoCAD则是美国Autodesk企业研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是用于二维及三维设计、绘图的系统工具,用户能够使用他来创建、浏览、管理、打印、输出、共享及准确复用富含信息的设计图像。 AutoCAD是现在世界上应用最广的CAD软件,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AutoCAD软件具备如下特点: 1.具备完善的图像绘制功能。 2.有强大的图像编辑功能。 3.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二次研发或用户定制。 4.能够进行多种图像格式的转换,具备较强的数据交换能力。 5.支持多种硬件设备。 6.支持多种操作平台 7.具备通用性、易用性,适用于各类用户 此外,从AutoCAD2000开始,该系统又增添了许多强大的功能,如AutoCAD设计中央(ADC)、多文档设计环境(MDE)、Internet驱动、新的对象捕获功能、增强的标注功能连同局部打开和局部加载的功能,从而使AutoCAD系统更加完善。 虽然AutoCAD本身的功能集已足以协助用户完成各种设计工作,但用户还能够通过Autodesk连同数千家软件研发商研发的五千多种应用软件把AutoCAD改造成为满足各专业领域的专用设计工具。这些领域中包括建筑、机械、测绘、电子连同航空航天等。在食品工厂设计中常用的是天正建筑软件。 一、绘图的基本设置 CAD作图的基本步骤:设置图形界线→建立若干图层→设置对象样式→开始绘图。双

第十四章 烟草香气成分的香气和吸味特征

第十四章烟草香气成分的香气和吸味特征 烟草成分(Composition of Tobacco) 烟草的可用性定义 Akehurst的说法: 有人买就是可用性,再具体些,包括低成本、低焦油、好吸味、新技术(消费者喜新厌旧心理)。 左天觉先生:对烤烟而言,可用性由下列因素决定: (1)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小、均匀性、完整性、异物、伤残、颜色、组织、厚薄、密度、成熟度、香气、香味。 (2)物理的:填充性、抗碎性、水分、含片率、燃烧性、部位。 (3)化学的:烟碱、糖、石油醚提取物、矿物元素、水溶性灰份的碱度、总氮、蛋白质氮、 -氨基氮、淀粉、非挥发酸、总挥发碱。 我们的理解:目前,烟草的可用性包括 (1)抽吸质量:适宜的香吸味,满足配方要求。 (2)加工性能:适宜的填充性、抗碎性等,满足加工需要,用最少的烟叶卷制出最多的产品。 (3)安全性:低农药残留、重金属、TSNA,无公害绿色产品是未来的方向。卷烟的香吸味机理与来源 烟气成分溶解于唾液并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发生作用、与味蕾发生接触,刺激神经兴奋,向大脑传递信号,唤起大脑对各种香气和味道的印象。 来源包括: (1)烟草生物碱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 (2)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等含氧化合物。 (3)萜烯类芳香化合物。 最终品质取决于上述三角源的平衡。 烟草中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大的一类物质,占烟叶重量的40%。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多糖。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构成细胞壁的组分。 (1)纤维素: 含量:梗(12-15%)>叶(5-6%);下部>上部; 聚合度:梗(1600-1800)>叶(110-1650),上部>下部,木材3000。 (2)半纤维素:3-5% 。 (3)果胶:水解主要生成半乳糖醛酸,叶6-12%,梗12-15% 。 (4)木质素:含100个以上芳香环结构单元的(多数带甲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是酚类、苯甲醇、苯乙醇及其它许多芳香化合物的来源,其实并不是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葡萄酒中芳香物质的种类及其成分分析资料讲解

葡萄酒中芳香物质的种类及其成分分析 葡萄酒的香气极为复杂,几百种芳香物质参与了香气的构成。本文综述了葡萄酒香气的来源及其成份,并对葡萄酒中香味物质的测定方法作了说明。 葡萄酒的呈香物质极多,目前已鉴定出的有300余种,通过协同作用、累加作用、相互抑制作用,使葡萄酒香气复杂多样,千变万化。要正确描述、分析葡萄酒香气,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了解它们的来源与成份。 1. 葡萄酒香气的来源 葡萄酒香气主要有三个来源,即来源葡萄品种本身的香气,来源于发酵过程中形成的酒香以及陈酿香气。 1.1 一类香气 一类香气又叫葡萄酒的品种香气,这类香气在气味上以花香、果香、植物以及矿物质为主。因为其呈味物质来源于浆果,所以葡萄品种以及影响葡萄品种表现,决定葡萄品种质量的气候、土壤、栽培技术等因素是决定该类香气质量的自然因素。众多的葡萄品种在不同的气候、土壤类型中的表现,结果产生了繁杂的一类香气,当然有讨人喜欢的,也有遭人厌的。只有努力地使所选用的葡萄品种的适应性,特异性与栽培地的生态条件及生产目标相一致,才能表现出该葡萄品种的最佳香气状态。根据一类香气的类型可以将葡萄品种分为如下三类: 1. 所酿的酒,一类香气非常浓郁、复杂、以果香为主,且在酒的陈熟过程中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如缩味浓、赤霞珠、品丽珠、梅尔诺、赛美容、维尔多等。 2. 所酿的酒以果香、花香等气味为主的葡萄品种,主要有比诺、白山坡、霞多丽、佳美以及雷司令、西万尼、琼瑶浆等。 3. 所酿的酒以动物气味为主,主要是麝香味的葡萄品种,如玫瑰香、亚利山大等。 构成一类香气的呈香物质有结合态和游离态两种状态。结合态的呈香物质只有分解放出的游离态的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一方面浸提出了果皮中的芳香物质;另一方面发酵促成了一类香气的充分表现,如葡萄酒中的某些酶,人的唾液,胃液能使结合的呈香物质释放出游离态的芳香物质。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葡萄酒的质量原先存在于葡萄之中,酿造过程只是让其表现出来而已。 1.2 二类香气 该类香气又叫发酵香气,具酒味特征,以化学气味为主,呈香物质主要有高级醇、酯、有机酸、醛类等,它们都是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另外,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挥发性物质,也是二类香气的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具有一些共同的感官特征。当然,由于发酵原料、酵母菌种、发酵条件不同,这些呈香物质(副产物)的含量、比例有所变化,所以不同葡萄酒的二类香气的类型及其质量也可发生很大的变化。 1. 发酵原料(葡萄浆果)葡萄浆果的含糖果越高,二类香气越浓,铵态氮的含量过高,酵母菌就会很少地利用有机氮,则生成的及醇赤少。氨基酸的种类也会影响到异戊醇或苯乙醇的比例等。维生素有利于酵母菌合成自身所需的酶,所以也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

菠萝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分布和变化

菠萝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分布和变化 菠萝。分别将果肉和中柱分开。贮藏过程中中柱部位香气成分变化。果实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成为研究热点。论文:菠萝,果肉,中柱,贮藏,香气成分 菠萝,又名凤梨,其具有良好的风味、甜度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等,广泛用于鲜食、加工、榨汁等。目前全球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菠萝,其中泰国、菲律宾、中国、巴西、印度、尼日利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为世界十大菠萝生产国。在世界热带水果贸易中,菠萝是最活跃的品种之一。我国菠萝栽培有近400年历史,因其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高果肉,已成为我国热区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热带水果品种之一,为热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香气成分成为研究热点,很多水果的香气成分都有研究,有关菠萝的研究也不少,不同品种[1,2]、不同成熟度[3]以及果实发育过程[4]的菠萝进行了有关研究,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菠萝中主要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果实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会发生一定变化,苹果、香梨等水果上已有报道,但尚未见有关菠萝贮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为此本文选取风味较佳的台农6号菠萝品种进行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菠萝品种为台农6号,采自海南省万宁市龙滚镇,选取成熟度7-8成的果实,采收后经清洗、消毒后,贮藏于10 ℃的冷库中。分别在贮藏后第1 d 和第9 d选取5个菠萝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2 方法 硬度的测定 将果实纵剖果肉,使用硬度计(日本FHM公司型号FHM-5)测定果肉部位的硬度。 颜色的测定 果皮和果肉颜色分别采用色度计(英国Tintometer公司型号Lovibond RT100)测定中国学术期刊网。 香气的测定 仪器:65 μmPDMS/DVB固相微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气相色谱-质谱( GC-MS):美国Agilent5975/6890N气相-质谱联用仪。 方法:将5个菠萝果实分别纵切成两部分,每个果实取1/4,分别将果肉和中柱分开,分别匀浆,称取10 g放入顶空瓶,插入萃取头进行萃取,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0 ℃。 色谱条件:采用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温40 ℃然后以3 ℃/min升至120 ℃,再以5 ℃/min升至200 ℃,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50 ℃,

宁夏滩羊肉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宁夏滩羊肉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李伟,罗瑞明,李亚蕾,杨波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1173

1.2 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Finnigan Trace MS (美国Finnigan公司制造);手动SPME进样器,75 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制造);嗅闻仪ODP,德国Gerstal公司;水浴箱,DS-Ⅱ型电热三用恒温水浴箱;FA系列电子天平,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电磁炉,美的SK2105;蒸煮锅。 1.3 方法 1.3.1 HS-SPME提取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提取挥发性风味物质之前,先对HS-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的萃取头、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 样品自然解冻,取煮熟的脖颈、胸腹、腿臀、腰脊、肋排肉各1 g(共约5 g),切碎并混合均匀后装入顶空瓶内,加入20%氯化钠(分析纯),迅速摇匀并密,然后封置于60 ℃恒温水浴箱1 h,将老化后的75 μm CAR/PDMS萃取头插入样品瓶顶空部分,于50 ℃吸附30 min,吸附后的萃取头取出后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于250 ℃解吸3 min,同时启动仪器采集数据。 1.3.2 GC-MS定性定量挥发性风味物质 色谱条件:毛细管柱为DB-W AX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250 ℃,接口250 ℃,起始柱温40 ℃,保持3 min,以6 ℃/min升温至80 ℃,再以10 ℃/min升温至230 ℃,保持7 min;载气为He,柱流速为0.8 mL/min,不分流。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 ℃;检测器电压350 ℃;灯丝发射电流200 μA;扫描质量范围32.60~373.40(m/z)。 定性分析:未知化合物经计算机检索的同时与NIST谱库(107000个化合物的数据)和Wiley谱库(320000个化合物的数据,V ersion 6.0)相匹配,只有当正反匹配度均大于800(最大值为1000)的鉴定结果才予以确认。 定量分析: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按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 1.3.3 GC-O鉴定主体风味物质 GC-O系统由配有FID检测器的Agilent 6890 GC 装置及嗅闻装置组成。毛细管柱为DB-W AX柱(30 m×0.25 mm×0.25 μm,Agilent)。载气为He,柱流速为0.8 mL/min,进样口250 ℃,柱箱升温程序与GC-MS一致。流出物在毛细管末端以1:1的分流比分别流入FID和ODP。 由3个有经验的感官评价员进行GC-O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至少有两名感官评价员在同一嗅闻时间处能得到相同的感官描述才将该记录记入最终结果。感官评价员不仅要描述化合物的气味性质,还要确定化合物的气味强度。香气强度分为I、II、III、三个等级,“I”表示该化合物香气微弱,“II”表示该化合物香气中等,“III”表示该化合物香气较强[12]。 2 结果与分析 2.1 HS-SPME条件优化 2.1.1 萃取头的选择 不同材质的萃取头对不同化合物的萃取率不同,故萃取头的选择对宁夏滩羊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本试验选用了100 μm PDMS(红色)、75 μm CAR/PDMS(黑色)和85 μm CAR/PDMS (浅蓝色)3种萃取头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宁夏滩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黑色萃取头萃取效果较好,且有效峰较多,故选取75 μm CAR/PDMS为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头。 表1 3种萃取头的萃取效果 Table 1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three SPME fibers 序号萃取头/颜色总峰面积/×108有效峰数量/个 1 2 3 红色 黑色 浅蓝色 5.48 7.25 6.89 31 43 37 2.1.2 萃取温度的选择 选用75 μm CAR/PDMS作为萃取头,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在不添加其他物质的条件下对萃取温度进行优化。 萃取温度对色谱峰面积及有效峰数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萃取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Table 2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萃取温度/℃总峰面积/×108有效峰数量/个 50 60 70 5.86 7.48 8.13 35 44 41 由表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萃取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增多,原因是挥发性化合物在高温下容易挥发,萃取量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数目先增加在减少,当温度高于60 ℃时,醇类物质和酸类物质的挥发量增加,占据了萃取头上的吸附位点,使部分在低温时能被吸附的酯类物质不能被吸附,导致萃取得到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目减少。综合以上因素,选取60 ℃为萃取温度。 2.1.3 萃取时间的选择 选用75 μm CAR/PDMS作为萃取头,萃取温度为 1174

香精配方成分香气分析

配方A1 乙酸乙酯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扩散,不持久。 丁酸丁酯香气:有强烈的、甜润的水果香气,并有香蕉和菠萝似的香韵。 辛酸乙酯香气:有玫瑰、橙子的花果香,浓度低时有清凉的的水果香味。 乙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易挥发。 异戊酸乙酯香气:香而飘逸带酒香的果香。 丙二醇外观:无色吸湿粘稠液体, 几乎无味无臭。至2g 配方A2 乳酸乙酯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稀释有水果和奶油香气。 癸酸性质:白色结晶体。具有难闻的气味。 乙酸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 辛酸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或结晶,有不愉快的气味。 2-壬酮感官特征:具有果香、甜香、蜡香、皂香、青香及椰子、奶油的气味。 γ-十一内酯香气:具有桃子、椰子、坚果、奶油、香子兰的气味。 2-十一酮香气描述:柑桔、玫瑰、鸢尾、芸香样香气 香兰素具有香荚兰香气及浓郁的奶香 硫噻唑具有令人不愉快的噻唑化合物的气味,但是在极稀浓度时则有令人愉快的香味,它具有坚果豆香.奶香.蛋腥气.肉香,用于坚果类.奶香肉类及调味料香精中。 2,3-丁二酮外观与性状:微绿黄色液体,有强烈的气味

配方B1 乙酸苯乙酯香气:甜的,玫瑰花香,带有粉香的蜂蜜样香气,类似苹果样的果香,并带有可可和威士忌样的香韵。 柳酸甲酯香气:具有特有的冬青叶香味 壬醛有象玫瑰香气的无色透明液体。 己酸 乙酸丁酯有甜的果香,稀释后则有令人愉快的菠萝、香蕉似的香气。 丁酸乙酯香气:清灵强烈的甜果香,有菠萝、香蕉、苹果气息。极易扩散,不持久。 丙二醇外观:无色吸湿粘稠液体, 几乎无味无臭。至3g 配方B2 丁酸异戊酯物化性质无色或略带黄色的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香蕉、洋梨芳香气味。 呋喃酮外观性状:具有强烈的焙烤焦糖香味,特征香气为果香、焦香、焦糖和菠萝样香气。 苯乙醇香气:具有新鲜面包香、清甜的玫瑰样花香。 己酸乙酯香气:强烈的果香和酒香香气,并有苹果、菠萝、香蕉样的香气。 辛酸乙酯香气:有玫瑰、橙子的花果香,浓度低时有清凉的的水果香味。 十四碳酸 香叶油香气:具玫瑰和香叶醇样香气。蜜甜,微清,香气稳定持久,新蒸得的香叶油有时带杂味,为少量硫化物的香气,稍储存短期后能消

不可不知的茶叶中的四种主要成分

不可不知的茶叶中的四种主要成分 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19世纪前却没有人能明确告诉我们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能。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茶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领域迎来了自然科学的探秘,大量科学技术对茶叶中内含物质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我们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茶的世界。 由图可见,茶叶中含水分75%,这也就是“4斤叶1斤茶”的科学依据。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为30%-48%,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1.多酚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等,因其良好的抗氧化功能,被广泛运用在化妆品、药品等领域。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它含量高、分布广、变化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茶多酚包括儿茶素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

最高、最为重要。多酚类物质约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3,占茶汤浸出物总量的3/4,性质极其活泼,容易在外界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新的化学物质,影响着各类茶叶的品质,所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是各种茶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茶类多酚氧化程度示意图多酚类物质是茶叶中水溶性 色素的主要部分,是茶汤色泽的主体,也参与干茶色泽的组成;同时,引起茶叶中涩味的主要成分是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在涩味的呈现里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2.生物碱生物碱在古希腊时就被认为是能治疗疾病的物质,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茶叶中主要含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这三种生物碱,均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高,一般为干重的2%-4%,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之一。茶叶中的咖啡碱对茶叶滋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茶汤中咖啡碱过多,则茶汤具有苦味。红茶茶汤中,咖啡碱可以与茶红素、茶黄素等形成络合物,产生“冷后浑”现象,冷后浑的形成能力与咖啡碱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此现象也是衡量红茶品质优良的指标之一。3.茶叶氨基酸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20多种,其中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

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复杂多样,大约有800多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成分包括醇、酯、有机酸、挥发性酚、萜烯醇、内酯、芳香酮等,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含量从每升几纳克到几百毫克。葡萄酒的芳香物质是评判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感官指标,其种类、含量、感觉阈值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葡萄酒的感官质量,决定着葡萄酒的风味和典型性[1] 。两种基本成分相近的葡萄酒感官质量相差很大,究其原因就在于其中芳香物质的种类、比例及平衡关系上的不同。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首先决定于葡萄产区的气候、土壤、品种等自然条件,其次才决定于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栽培、采收、酿造等人为因素。20世纪90年代,很多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都着眼于鉴定某些葡萄酒中的特征性香气化合物,检测出的一种或一组化合物会产生很特别的或典型的香气[2-3],如萜烯类化合物产生的玫瑰香气; 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产生的陈 年雷司令葡萄酒中的火油气味;一 些氨基酚酮产生的美洲种葡萄的 狐臭味,一些内酯产生的雪莉酒的 特征香气;甲氧基吡嗪引起的索味 浓酒中的燥辣味等 [4]。 1 分析样品的准备 首先要用有机溶剂浸提葡萄 酒中的香气成分或洗脱固体吸附 剂上的香气成分,得到其有机溶 液。为了排除其它成分对目标香气 成分的干扰,可以用加盐分层法、 分馏或有机溶剂洗脱杂质的方法 优化提取步骤。 1.1 香气物质的提取步骤 1.1.1 葡萄酒香气物质的浸提 浸提葡萄酒香气成分,准备 GC分析样品的方法有液-液萃取、 静态顶空技术、动态顶空技术、分 馏、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二氯甲烷、乙醇 水溶液、氟里昂、乙醚-戊烷等。 在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研究 人员可以根据以下各方法的优缺点, 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浸提方法。 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优点是费用低,容易掌 握,不需要特别的辅助仪器,并且 重现性好,但是液-液萃取的有机 溶剂是有毒性的,污染环境,需要 样品量大且会引起某些化学结构 或组分的变化,仅适合葡萄酒中主 要香气化合物的提取;静态顶空技 术(Static Headspace) 重现性好,对 高挥发性化合物分析很有用,但对 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灵敏度较 低;动态顶空技术容易使某些香气 成分分解变化,引入外来物质;粗 提液分馏方法可以将香气成分按 分析特点预分类收集,收集后的样 品应尽快进行分析,因为时间长, 易引入外来物质;固相萃取技术 (SPE)和固相微萃取(SPME) 技术比 上述方法先进,尤其是固相微萃取 技术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样品预处 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郑莉莉 ,赵新节*,王燕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济南 250353) 摘 要:葡萄酒的芳香物质是评判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感官指标,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是研究葡萄酒感官指标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中样品前处理的不同方法,香气物质不同定性、定量分析中的优缺点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葡萄酒;香气成分;定性分析;提取;气相色谱分析 收稿日期:2007-08-18 作者简介:郑莉莉,山东轻工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酶技术。 *通讯作者:赵新节,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Email: zhaoxinjie1177@163.com。

各类茶的香气成分

绿茶的香气,除鲜叶中原来含有的香味物质以外,在制茶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生成一些新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 通过高温杀青,不但逸散青叶醇、青叶醛等低沸点芳香物质,还能使原有的顺式青叶醇异构化形成有清香气味的反式青叶醇。 绿茶中具有紫萝兰香气是由?-胡萝卜素经氧化裂解而形成的?-紫罗兰酮。 绿茶中所含的甲基蛋氨酸锍盐经过分解,生成丝氨酸和二甲硫。二甲硫使绿茶具有特有的新茶香 绿茶香气主要组成中,顺-3-己烯酸乙烯酯、反-2-己烯酸、二甲硫是具有春茶的新茶香。而苯甲醇、苯乙醇、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顺茉莉酮、紫萝酮、吡嗪类、吡咯类、吲哚类、糖醛类等都是极为重要的香气物质。 红茶的香气形成比绿茶更为复杂,鲜叶中的香味物质约有几十种,制成红茶后香味物质增加到500种以上,其中以醛、酸和酯含量最高,这三类物质除鲜叶原来含有的,主要是在制茶过程中由其它物质转化而来。如醇类氧化成酸,氨基酸降解成醛等等,而且这些新生成的香气物质,大部分都带有令人愉快的香气。在红茶制造过程中,由于具有充足的氧化条件,醛类物质呈较大幅度增加,可以从原来的3%增加到30%,对红茶香气的形成产生良好影响。鲜叶原有的醇类物质与酸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芳香物质,类胡萝卜素

降解,能形成α和?-紫萝酮,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氢海葵内酯和茶螺烯酮,使红茶具有特有的香气。 乌龙茶主要特征香气成分为茉莉内酯、茉莉酮甲酯、橙花叔醇、苯乙基甲酮、苯甲基氰化物、吲哚等。 紧压茶、沱茶和砖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2-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形成的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α和?-蒎烯、α-松烯、?-萜品烯、γ-姜黄烯等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 陈茶茶叶经过贮藏后,二甲硫由于陈化而消失,贮藏过程中形成的丙醛、2,4-庚二烯醛、1-戊烯-3-醇、2-戊烯-1-醇的四种物质是绿茶的陈气味物质,乙酸是贮藏中形成的与陈味成正相关的物质。

4种唇形科植物的香气成分分析_李小龙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7):121-125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4种唇形科植物的香气成分分析 李小龙1,段树生2,张 洪2,秦永胜2,李 力3,胡增辉1,冷平生1* (1.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2.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北京100029; 3.延庆县园林绿化局珍珠泉林业工作站,北京102107) 摘要:为研究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猫薄荷(Nepeta cataria)、牛至(Origanum vulgare)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4种唇形科植物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采集4种植物释放的香气,然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百里香释放出47种香气成分,猫薄荷39种,牛至29种,蓝花鼠尾草24种。这些物质分别属于萜烯、醛、酮、脂肪烃、酯、醇、苯形烃、其他类物质8大类。在4种植物中,百里香的香气释放量最高。在4种植物香气组分中,醇类化合物释放量最高,其次是萜烯化合物,它们是香气的主要组成种类。2-乙基-1-己醇在4种植物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量,可初步推断为百里香、猫薄荷、牛至和蓝花鼠尾草香气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猫薄荷;牛至;蓝花鼠尾草;香气成分;释放量 中图分类号:Q949.77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14)07-0121-05Analysis of Aroma Components of Four Lamiaceae Plants LI Xiao-long1,DUAN Shu-sheng2,ZHANG Hong2,QIN Yong-sheng2,LI Li 3, HU Zeng-hui 1,LENG Ping-sheng1*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2.General Forestry Station of Beijing Municipality,Beijing 100029,China; 3.Zhenzhuquan Forestry Station,Yanqing County Garden Greening Bureau,Beijing 102107,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aroma components of four Lamiaceae plants,Thymus mongolicus,Nepeta cataria,Origanum vulgare and Salvia farinacea,the aroma was collected by dynamicheadspace,and the aroma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automated thermal desorp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que(ATD-GC/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7,39,29,and 24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aroma of T.mongolicus,N.cataria,O.vulgare,and S.farinacea,respectively.These compounds belonged to eight volatile categories including terpene,aldehyde,ketone,fatty hydrocarbon,ester,alcohol,benzenoid hydrocarbon and others.Amongthese four plants,the release amount of aroma emitted from T.mongolicus was the highest.Therelease amount of alcohol was highest among the aroma components of all these four plants,followed by terpenoid,especially 2-ethyl-1-hexanol which was the main aroma component of thesefour Lamiaceae plants,terpene was second,so they were the main volatile category of the aroma.Key words:Lamiaceae plants;Thymus mongolicus;Nepeta cataria;Origanum vulgare;Salviafarinacea;aroma components;release amount 收稿日期:2014-01-10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20130113) 作者简介:李小龙(1989-),男,北京人,硕士,主要从事芳香植物挥发物释放量及其释放规律研究。 E-mail:lxl19892571@163.com *通讯作者:冷平生(1964-),男,北京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研究。E-mail:lengpsh@tom.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