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Q 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QJQ 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QJQ 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乘用车 Q/JQ 4117-2010 制定部门:

试验部

企业技术标准 代 替 号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 页 共 19 页

修订标记 文件号

更改内容 修订页 修订日期 修订者

标准化 会 签 制 定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目 次

前 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基本要求 ............................................................... 3 5 试验项目 ............................................................... 4 6 试验方法 ............................................................... 5 7 对汽车的要求 .......................................................... 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DBL 和LWR 的试验控制节拍 ............................ 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19)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2页

共19页

前言

本标准Q/JQ 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是公司试验类标准之一。

本标准为公司统一执行的企业标准。

为保证乘用车前照灯的产品品质,根据试验验证需求,试验部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GB/T 10485-2007《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结合市场问题反馈情况,将前照灯机械振动、光学测量和密封性能作为重点试验内容。

本标准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车身设计部、试验部提出。

本标准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标准法规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淮汽车技术中心试验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林刚、罗涛、陈良校、汪旭明、肖阳、方钰。

本标准版本为首次发布。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3页

共19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近光、远光和前雾灯的试验规范和功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前照灯,前照灯包括前大灯的远光灯、近光灯和前雾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85--2007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

3 术语和定义

3.1 缩略语

3.1.1 AFS 智能前照灯系统;

3.1.2 DBL 动态转向照明系统;

3.1.3 FBL 固定式转向照明系统;

3.1.4 LWR 灯光高度调节系统。

3.2 试验台架

试验台架是用于模仿试样在汽车中位置的装置,试验台架固定点必须符合试验设备安装平台的网络位置;灯具安装必须符合整车安装位置。

3.3 前照灯的最大功率

以图纸规定为准:远近光分体时,所有功能灯点亮;远近光一体时,除近光灯功能外,其它功能灯全部点亮;前雾灯以最大功率点亮。

3.4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项目包括:温度稳定性试验、淋雨试验、防尘试验和盐雾试验。

4 基本要求

4.1 灯具要求

试验灯具外观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出厂检验标准,并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完好无损。

4.2 试验电压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4页

共19页前照灯的工作电压为9V~16V,试验电压为(13.5±0.1)V DC(非光学测量)。

4.3 样件安装

4.3.1 环境试验安装要求

前照灯必须以整车安装状态置于环境试验箱中,安装方式和方位必须与整车上工作状态一致;淋雨试验时,必须采取适当防护装置,避免水流直接喷入透气孔内部。

4.3.2 振动试验安装要求

前照灯必须以整车状态固定在振动工装夹具上,灯具的固定点和限位点必须符合实际装车要求,对U型孔需增加平垫来增大受力面积;振动夹具应安装在振动台面中心附近,避免产生较大偏心距;振动夹具固定螺栓要分布均匀,按顺序对称紧固;避免共振现象发生。

4.4 温度要求

室温…………………………………………………(23±5)℃

工作温度下限 (40)

工作温度上限 (70)

存放极限温度下限 (40)

存放极限温度上限 (110)

5 试验项目

5.1 试验项目列表

试验项目列表见表1:

表1

序号章节号试验项目

1 6.1.1 无载存放

2 6.1.2 有载存放

3 6.1.3 温度交变试验

4 6.2 点灯试验

5 6.3.1 接触面温度

6 6.3.2 焊接温度

7 6.4 气密性试验

8 6.5 淋雨试验

9 6.6 防尘试验

10 6.7 热冲击试验

11 6.8 反射镜涂层试验

12 6.9 盐雾试验

13 6.10 振动试验

14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5页

共19页

15 6.12 插头推压强度

16 6.13.1 近光灯的明暗截止线

17 6.13.2 前雾灯的明暗截止线

18 6.13.3 明暗截止线的偏移

19 6.14 光学测量

20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21 7.1 寒冷地带试验

22 7.2 泥泞道路

23 7.3 最高温度

24 7.4 灰尘试验

25 7.5 雾气试验

5.2 对于带有AFS功能的前照灯

5.2.1 集成DBL(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灯光高度调节系统)

在整个试验期间,对于 DBL(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灯光高度调节系统)功能必须根据附加的试验循环(依据附件A)进行交替开启。

运用在下列试验中:

a) 6.1.2 有载存放;

b) 6.2 点灯试验;

c) 6.10 振动试验。

在其它试验项目中DBL(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灯光高度调节系统)功能不要求开启时,要以具体各试验项目的操作要求为基础。

5.2.2 集成FBL(固定转向灯系统)

在整个试验期间,FBL(固定转向灯系统)必须每隔30min开启10min 。

运用在下列试验中:

a) 6.1.2 有载存放;

b) 6.2 点灯试验;

c) 6.10 振动试验。

6 试验方法

6.1 温度稳定性

6.1.1 无载存放

试样必须按整车安装要求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进行无载存放试验,面罩不得朝向风扇,空气流动速度:0.5m/s<V<2.0m/s 。

6.1.1.1试验方法

a)试样在存放极限温度下限(-40℃)存放4h ;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6页

共19页b)存放过渡时间≈30min,升降温变化速率不低于1℃/min ;

c)试样在存放极限温度上限(110℃)存放4h 。

6.1.1.2结果判定

试验过程中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影响其功能,若有结霜或有雾气形成,参考6.15进行判断处理;试验后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

b) 6.10 振动试验;

c)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d) 6.14 光学测量;

e)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2 有载存放

试样必须按整车安装要求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进行加载电负荷进行试验,面罩必须朝向风扇,空气流动速度:0.5m/s<V<2.0m/s 。

6.1.2.1试验方法

a)试样先在工作温度下限(-40℃),并且以试验电压和最大功率进行工作4h ;

b)存放过渡时间≈30min(无载),升降温变化速率不低于1℃/min ;

c)试样在工作温度上限(70℃),并且以试验电压和最大功率进行工作4h ;

6.1.2.2结果判定

试验过程中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影响其功能,若有结霜或有雾气形成,参考6.15进行判断处理;试验后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

b) 6.10 振动试验;

c)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d) 6.14 光学测量;

e)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3 温度交变试验

试验前用水(压力:50kPa~100kPa)全方位的喷射前照灯周边范围,确保涂胶处被水充分湿润。

6.1.3.1试验方法

a)在-25℃时存放16h ;

b)在+40℃和98%RH相对湿度时存放8h ;

c)在无水气的室温下存放8h ;

d)在+40℃和98%RH相对湿度时存放8h ;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7页

共19页e)在无水气的室温下存放8h ;

f)在+40℃和98%RH相对湿度时存放8h ;

g)在-25℃时存放16h 。

图 1 温交变循环

6.1.3.2结果判定

试验后,采用面罩自重25倍负荷粘贴在面罩上,并且在粘贴面上垂直进行加载,粘合的面罩不允许脱落;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2 点灯试验

6.2.1 试验方法

前照灯以整车状态在室温下(25℃、60%RH),并在最大相关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试验时间:24h 。

6.2.2 结果判定

不允许有雾气形成,试验后产品无表面缺陷,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得影响功能,试验后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3 白炽灯上的温度(主要考虑灯泡触点质量,可以不做,灯泡单独认可)。

6.3.1 接触面温度

6.3.1.1试验方法

a)前照灯在室温下用最大可能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试验时间:1h ;

b)接触面温度试验:按GB 15766.1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8页

共19页

6.3.1.2 结果判定

前照灯的结构设计必须使得在前照灯的最大功率下所安装的白炽灯泡安装位置的接触部位极限温度不超过400℃。

6.3.2 焊接温度

6.3.2.1试验方法

a)前照灯在室温下按最大可能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试验时间:1h ;

b)焊接温度试验:GB 15766.1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

6.3.2.2 结果判定

前照灯的结构设计必须使得在前照灯的最大功率下不得超过所安装的白炽灯泡的焊接极限温度单灯丝不超过290℃,双灯丝不超过270℃。

6.4 气密性试验

6.4.1 试验方法

a)采用合适的方式把前照灯结构上所有为通风而配备的开口封闭,以便在试验期

间不产生气泡;

b)在前照灯内,通过总插头产生3kPa空气压力,紧接着将前照灯浸入水中(室温),

使试样粘合缝、焊缝等密封部位处于水面50mm之下,持续30s ;

c)调节调整元件不允许系统出现不密封现象。

6.4.2 结果判定

有关粘合、焊缝以及密封应可靠,试验期间不允许出现气泡,灯具内部不允许进水。

6.5 淋雨试验

6.5.1 试验范围

试样总成(灯泡、连接导线、橡胶套管)。

6.5.2 设备基本要求

半圆环形喷水管在垂直轴线两侧±90°内,喷嘴直径0.8mm,喷嘴间距50mm,喷嘴数量由喷水管半径决定,喷水管半径取决于试验尺寸,R值分别为200mm、400mm、600mm、800mm和1000mm ,选取原则为试验样件至喷水管间距不大于200mm;水压:400kPa 。

6.5.3 试验方法

a)固定:按整车安装要求,必须采取适当防护装置,避免水流直接喷入透气孔内

部;

b)转动时间:转动时间为60°/s ;

c)转动范围:转动范围为绕配光镜/灯具面罩180°±20°。

乘用车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9 页 共 19 页

d) 按下述节拍控制试样试验,可持续工作时间为15min ,各阶段时间公差为±5s ,

试验周期6h ,试验在“C ” 阶段结束。

6.5.4 结果判定

在淋雨试验结束后(≤5min ),紧接着用试验电压使灯具在试验箱外工作30min ,然后停止点灯,此时试样内部空间如有雾气或水滴形成,参考6.15进行判断处理。试验后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 )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6 防尘试验 6.6.1 试验条件

a) 应使用新的清洁试样;

图 2 试样位置

图 3 试验循环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0页

共19页

b)试验用灰尘由50%普通硅酸盐水泥和50%煤灰(重量比)混合而成,其颗粒尺

寸分布如下:

颗粒尺寸≤32um:33份;32um≤颗粒尺寸≤250um:67份。

c)试验温度23℃±5℃,相对湿度25%RH~75%RH,气压86kPa~106kPa 。

6.6.2 试验方法

a)试验前、后应检验试样的最大照度值或最大发光强度值;

b)试样按以装车情况防护,并安装在试验支架上;

c)试样与箱壁之间距离应不小于150mm ;

d)按试验箱体积,以2kg/m3用量加入试验用灰尘;

e)打开试样泄水孔或其他开孔,试验中每扬尘6s间隔15min,使尘埃完全充满箱

体,并使箱体内灰尘浓度保持一致,试验共经历20个循环周期;

f)灯具在最大汽车相关功率时进行间歇点亮,工作频率为15min点亮15min熄灭

其中转向灯闪烁点亮,频次为(90±30)次/min 。

6.6.3 结果判定

a)试验结束后,灯具内部不允许出现肉眼可见的灰尘;

b)最大照度值或最大发光强度值不应比试验前降低10%以上。

6.7 热冲击试验

6.7.1 试验方法

对前照灯所有结构上为通风而配备的开口采用合适的方式封闭,前照灯在室温下以最大功率工作30min,将热的试样立即放入冷水中(0℃~4℃)持续1min 。

6.7.2 结果判定

试验结束后,灯具面罩或灯体中不允许有不密封性及裂纹等异常现象;试验后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

a)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

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8 反射镜涂层试验

6.8.1 试验方法

将反射镜和镀铝饰圈放入高低温试验箱内,以温度+110℃存放24h,标准气候(23℃±5℃,45%RH~70%RH的相对湿度)存放0.5h;-40℃存放4h 。

6.8.2 结果判定

目测检查涂层不允许出现脱落、起壳、异常斑点等缺陷。

6.9 盐雾试验

6.9.1 试验条件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1页

共19页

a)试样以装车情况防护;

b)氯化钠盐溶液(质量)浓度5%±0.1%,pH值(35℃时)6.5~7.2 ;

c)盐雾沉降率(1.0~2.0)ml/(h280cm2),连续喷雾;

d)试验箱温度35℃±2℃。

6.9.2 试验方法

1个循环试验的组成:4h中性盐雾试验,连续喷雾→4h冷却阶段在(23±5)℃和40%RH~50%RH空气湿度时(或盐雾箱内自然湿度)→16h在冷凝水恒定气候中做湿-热-存放,(40±3)℃和98%RH相对空气湿度(或盐雾箱内自然湿度)。

6.9.3 结果判定

6.9.3.1灯具外部腐蚀

a)经过15次循环试验后无可见的腐蚀;

b)经过30次循环试验后母体金属的腐蚀,即在镀锌材料上无红锈;线束固定螺栓

不尚失固定功能,调光螺栓的调节螺纹不能锈蚀。

6.9.3.2 灯具内部腐蚀

经过60次循环试验,除配光镜后部外,在光学有效范围内不允许有颜色变化和斑点形成;粘合缝无蠕变至光学区域,样件不再用于其它试验。

6.10 振动试验

6.10.1 试验方法

a)在整个试验频率范围内试验装置无共振,导线和软管必须根据装车条件固定,

不会对试样产生影响;

b)信号形式:噪声信号,具有加速度瞬时值的高斯分布形态;

c)调整点:尽可能紧靠在固定点上;

d)试验时间:在Z轴方向上做8h,X轴和Y轴两个方向选做一个,时间8h ;

e)频率值和加速度谱密度见表2,频谱参见图4 。

表2

频率Hz 加速度谱密度(m/s2)2/Hz

10 7

50 3.5

60 1.75

1000 0.06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2页

共19页

图 4 抗振强度频谱

6.10.2 结果判定

试验后不得出现诸如灯体裂纹、紧固件松动或功能损害之类的缺陷(受损的白炽灯泡可以更换),明暗截止线最大允许下降0.2﹪,拧紧力矩和调节范围应符合图纸要求;

此外,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 6.4 密封性试验;

b)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测试;

c) 6.13.3 明暗截止线的偏移;

d) 6.14 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光学测量要求。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

6.11.1 试验方法

a)共振频率的测试在白炽灯丝支撑点范围内进行,在整个试验频率范围内试验装

置无共振,导线和软管必须根据装车条件固定,不会对试样产生影响;

b)调整点:尽可能紧靠在固定点上;

c)激励:5Hz~60Hz,0.5g恒定的;

d)循环时间:1min ;

e)振动方向:垂直光轴。

乘用车

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

第 13 页 共 19 页

6.11.2 结果判定

a) 反射镜或反射镜模块的共振频率必须垂直光轴,且大于32Hz ; b) 反射镜的激励在5Hz ~32Hz 范围内不得超过1.25g 。 6.12 插头推压强度 6.12.1 试验目的

考核插件或插片在规定的挤压力下没有弯曲、折断、移位和接触不良的现象;插拔力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6.12.2 试验方法

将零件牢固的固定在安装夹具上,按照插件的规格尺寸(见表3)调节测力装置的设定挤压力,以100mm/min 的速度插拔零件。 6.12.3 结果判定

插件或插片的穿透抗压强度或拉拔力应满足表3要求。

表3插头型号和所用的力

6.13 明暗截止线

6.13.1 近光灯的明暗截止线 6.13.1.1 试验方法

在一个与光轴垂直且距离10m 的测试墙上进行测量。 6.13.1.2 结果判定

仪器上的扁形插头 宽度(mm ) 可选的接插头 穿透抗压强度/拉拔力(N) 9.531.2 扁形触头 ≥200 7.730.8 扁形触头 ≥180 6.330.8 扁形触头 ≥150 5.030.8 扁形触头 ≥150 5.030.6 扁形触头 ≥70 4.830.8 扁形触头 ≥120 2.830.8 扁形触头 ≥80 2.830.5 扁形触头 ≥80 1.530.6 扁形触头 ≥55 1.630.8 扁形触头 ≥55 0.6330.63 矩形触头0.63mm

≥50

仪器上的圆形插头 φ(mm ) 可选的接插头 穿透抗压强度/拉拔力(N) 4.0 圆形插套4.0mm ≥150 2.5 圆形插套2.5mm ≥80 1.6 圆形插套1.6mm ≥80 1.0

圆形插套1.0mm

≥40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4页

共19页在明暗截止线之上(区域Ⅲ)不允许有污斑或其它亮的斑点存在,明暗截止线的水平线必须水平从-4°至HV-线(在左侧通行的交通车中为+4°至HV-线),不得拱起或是倾斜。

6.13.2 前雾灯的明暗截止线

在明暗截止线之上不允许有雾斑或其它亮的斑点。明暗截止线须在±4°的范围内不得拱起或是倾斜。

6.13.3 明暗截止线的偏移

6.13.3.1试验方法

a)整个试验频率范围上试验装置无共振,导线和软管必须符合装车条件固定,不

会对试样产生影响;

b)调整点:尽可能紧靠在固定点上;

c)激励:5Hz~60Hz,0.5g恒定;

d)循环时间:1min ;

e)振动方向:垂直光轴。

6.13.3.2结果判定

在一个与光轴垂直且距离10m的测试墙上进行目测,明暗截止线的偏移(光带)最大±0.15°(在10m距离上为2.6cm)。

6.14 光学测量

6.14.1 试验方法

前照灯远近光依据GB 4599标准要求执行,前雾灯依据GB 4660标准要求执行。

6.14.2 结果判定

光的分布和颜色要求依据相应的法规要求或标准执行,调光范围满足图纸要求,对于最低值必须达到法规或标准规定额定值的130%(近光Ⅲ区限值除外)。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5.1 测评程序

6.15.1.1 当灯具内部在上述试验过程中出现雾气时,标记面罩上雾气的范围,拍照

存档(照片能够清晰表达雾气范围),在环境变更的起始各记录一次,当同种状态环境持续时间大于2h时,中间过程每隔1h观测、纪录一次。

6.15.1.2 试验结束后, 立即取出灯具置于(23±2)℃相对湿度(50%±10%)RH的

环境中,并立刻用记号笔标出灯具内部出现雾气及凝水的区域,拍照存档。

6.15.1.3 在6.15.1.2完成1h后, 用记号笔标出面罩上出现雾气及凝水的区域,并

拍照存档。

6.15.1.4 经过6.15.1.3后,如果灯具上还有雾气及凝水, 最大功率点灯放置30min,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5页

共19页然后关闭所有功能,立即用记号笔标出面罩上出现凝水的区域,并拍照存档。

6.15.1.5 在6.15.1.4完成后,关闭灯具静态放置30min,用记号笔标出灯罩或灯具

内表面上出现雾气及凝水的区域,拍照存档。

6.15.2 结果判定

在6.15.1.4步骤后,非光学区域允许出现雾气和冷凝水;但在6.15.1.3或

6.15.1.5步骤后,距1m远处观察,灯的内部不能有雾气或冷凝水的痕迹,距0.5m远

处观察,冷凝薄膜可以出现在配光镜的非透光表面部分,但不超过配光镜的5%。

7 对汽车的要求

灯具在整车上的试验主要考查通风效果、工作环境温度以及雨雪风沙天气的照明状况,试验必须采用不同的发动机配置的汽车进行,汽车特殊要求的试验必须实施;就安装和通风条件,前照灯必须符合汽车的批产状态。

7.1 寒冷地带试验

7.1.1 试验目的

确定最佳的通风系统。

7.1.2 环境条件

a)温度范围:< -5℃;

b)道路条件:被雪覆盖的道路。

7.1.3 试验方法

a)汽车在驻车状态下开启近光灯和雾灯30min;

b)汽车在(80~100)km/h时开启近光灯和雾灯行驶100km;其中50km为雪地行

驶(由前方行驶的汽车造成的潮湿和雪花飞扬状况);

c)汽车在驻车状态下开启近光灯和雾灯30min;

d)在驻车状态下关闭所有的灯30min;

e)停放汽车(工作场所温度避开露点);

f)试验必须至少重复一次。

7.1.4 结果判定

必须通过选择合适的通风位置和方式以避免面罩上受物理条件影响而形成薄雾或雾气(满足6.15.2 验收标准),避免直接渗水现象。在光学有效范围内配光镜上不允许出现结冰现象。通风系统的设计也必须依据第7.4节灰尘试验的要求。

7.2 泥泞道路

7.2.1 试验目的

确定最佳的通风系统。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6页

共19页

7.2.2 环境条件

a)雪,雨,温度范围:-5℃~+10℃;

b)道路状况:覆雪道路,涉水行驶。

7.2.3 试验方法

a)由前方行驶的汽车造成的潮湿和雪花飞扬状况;

b)开启近光灯和雾灯30min进行预热行驶,速度(80~120)km/h ;

c)根据要求在驻车状态下评定前照灯;

d)继续开启近光灯和雾灯行驶30min,速度(80~120)km/h ;

e)根据要求评定前照灯,有可能的话用冰水和雪制造人工雾气;

f)重复进行b)、c)试验6次;

g)在最后一次行驶时关闭近光灯和雾灯;

h)停放汽车(如果有工作场所必须考虑露点);

i)整个试验循环必须至少重复一次。

7.2.4 结果判定

必须通过选择合适的通风位置和方式以避免面罩上受物理条件影响而形成薄雾或雾气(满足6.15.2 验收标准),避免直接渗水现象。在光学有效范围内配光镜上不允许出现结冰现象。通风系统的设计也必须依据第7.4节灰尘试验的要求。

7.3 最高温度

7.3.1 环境条件

温度大于35℃,全辐射大于800W/m2,汽车尽可能使用大功率发动机。

7.3.2 试验过程

前照灯装备温差电耦。

7.3.2.1 测量点

a)面罩内侧上的所有热点;

b)面罩外侧上的所有热点;

c)在白炽灯之上的材料;

d)所有电气部件(调节电机、控制仪);

e)外部温度。

7.3.2.2 其它测量值

a)随附的蓄电池电压和仪器电压;

b)全辐射。

7.3.2.3 试验顺序

a)在(80~120)km/h速度下开启近光灯和雾灯进行预热1h ;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7页

共19页

b)发动机工作并开启近光灯、雾灯和报警灯,驻车1h后进行测量。前照灯对准太

阳光;

c)断开所有电源,进行为期15min的测量;

d)在速度(80~120)km/h下开启近光灯/远光灯行驶15min ;

e)发动机工作并开启近光灯,远光灯驻车0.5h后进行测量。前照灯对准太阳;

f)断开所有用电器具电源,15min后测量。

7.3.3 结果判定

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所采用材料、涂层和组件的极限温度;

光学区域不允许有雾气(满足6.15.2 验收标准),所有区域不允许有变形、不密封、裂纹或类似现象出现。

7.4 灰尘试验

7.4.1 环境条件

a)试验必须在干燥有灰尘或在沙土的道路上进行;

b)必须有前行汽车扬起的灰尘;

c)试验道路:在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指定的试验场或有相同路况的道路上进行。

7.4.2 试验方法

在试验道路上跟在扬灰的汽车后行驶100公里,扬灰的汽车与试验车之间的距里(通常50m~80m),必须保证试验车在尘雾中行驶;速度:80km/h,视具体情况而定。

7.4.3 结果判定

在可见的范围内和面罩内表面上不允许有灰尘存在。

7.5 雾气试验

6.5.1 环境条件

温度16℃~21℃,湿度≤50%RH 。

6.5.2 试验方法

a)拆下灯具后盖和灯炮;

b)注入水汽,面罩上附有一层薄薄的水雾(如果有可见的流挂,表示注入了过多的

水汽);

c)重新装上灯炮和后盖,并将灯装到车上;

d)驾驶汽车以65km/h的速度行驶在路上(仅开近光);

e)每10分钟检查一次。

6.5.3 结果判定

汽车行驶的60min内雾气完全消失。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8页

共19页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DBL和LWR的试验控制节拍

DBL和LWR的试验控制节拍即试验周期见图A.1。

图 A.1 试验周期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

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19页

共19页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见图B.1。

图 B.1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代替GB 4599—84 of headlamps for motor vehicl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M、N类汽车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前照灯。 2 引用标准 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3 术语 3.1 配光 灯具发射可见光的光度(照度或发光强度等)分布。 3.2 近光 当车辆前方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眩目或有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

距离照明光束。 3.3 远光 当车辆前方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光束。3.4 配光镜 根据配光性能要求,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光学单元组合的透镜。3.5 灯光组 配光镜、反射镜和光源(灯泡或发光灯丝组件)等的组合体。3.5.1 封闭式灯光组 结合成一个不可拆整体的灯光组。 3.5.2 半封闭式灯光组 配光镜与反射镜固定结合,灯泡可拆卸更换的灯光组。 3.6 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7 半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半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8 单光束 一灯光组中仅有一根灯丝产生的近光或远光。 3.9 双光束 一灯光,组申有两根灯丝可分别发光,一根产生近光,另一根产生远光或根据需要设计的辅助光束。 3.10 标称电压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上标明的电压(单位:V)。 3.11 标称功率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或其包装上标明的功率(单位:W)。 3.12 试验电压 测试灯泡或灯光组的光电参数时使用的端电压。 3.13 标准灯泡 测试配光性能的灯泡,具有无色的泡壳和缩小的灯丝几何尺寸公差,每一型

汽车前照灯的检测

第九节汽车前照灯的检测 汽车前照灯检测是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的重要项目。前照灯诊断的主要参数是发光强度和光束照射位置。当发光强度不足或光束照射位置偏斜时,会造成夜间行车驾驶员视线不清,或使迎面来车的驾驶员眩目,将极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应定期对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束照射位置进行检测、校正。前照灯的技术状况,可用屏幕法和前照灯校正仪检测。 一、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标准及屏幕检测法 (一)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检验标准 根据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汽车前照灯的检验指标为光束照射位置的偏移值和发光强度(cd)。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动车(运输用拖拉机除外)在检验前照灯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在距离屏幕10m处,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6H~0.8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向右偏移均不得超过100mm。 (2)四灯制前照灯其远光单光束灯的调整,在屏幕上光束中心离地高度为0.85H~0.90H,水平位置左灯向左偏移不得大于100mm,向右偏移不得大于17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移均不得大于170mm。 (3)机动车装用远光和近光双光束灯时以调整近光光束为主。对于只能调整远光单光束的灯,调整远光单光束。 (二)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1)检测的准备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用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时,检查用场地应平整,屏幕与场地应平直,被检验的车辆应在空载、轮胎气压正常、乘坐1名驾驶员的条件下进行。将车俩停置于屏幕前,并与屏幕垂直,使前照灯基准中心距屏幕10m,在屏幕上确定与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面距离H等高的水平基准线及以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在屏幕上的投影线为基准确定的左右前照灯基准中心位置线。分别测量左右远近光束的水平或垂直照射方位的偏移值,如图4-27所示。

前照灯检验

前照灯检验 、前照灯检验项目属性 1、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的项目属性为否决项。 2、前照灯远、近光光束位置垂直与水平偏移量的项目属性为建议维护项。 二、自动式前照灯检测仪检验方法 1、车辆沿引导线居中行驶至规定的检测距离处停止,车辆的纵向轴线应与引导线平行,如不平行,车辆应重新停放,或采用车辆摆正装置进行拨正。 2、置变速器于空档,车辆电源处于充电状态,开启前照灯远光灯。 3、给自动式前照灯检测仪发出启动指令,仪器自动搜寻被检前照灯,并测量其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及远光照射位置偏移值。 4、被检前照灯转换为近光光束,自动式前照灯检测仪自动检测其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照射位置偏移值。 5、按上述(3)、(4)步骤完成车辆所有前照灯的检测。 6、在对四灯制前照灯进行检验时,应将与受检灯相邻的灯遮蔽。 三、前照灯检测注意事项 1、停车位置要准确,车身纵向中心线要垂直于前照灯受光面,否则主要会影响光束左右偏移测量的准确性。 2、初检与复检时尽量由同一引车员操作,驾驶员体重的变化会对光束上下偏移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造成影响,尤其对微型车影响较大。 3、前照灯检测仪正在移动或将要移动时,严禁车辆通过。 4、检测完毕后车辆要及时驶离,车身不得长时间挡住轨道。 四、前照灯检验标准 1、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最小值要求为坎德拉cd

1、四灯制是指前照灯具有四个远光光束;采用四灯制的机动车其中两只对称的灯达到两灯制的要求时视为合格。 2、其它要求:同时打开各前照灯,其总的最大远光发光强度应不超过225000 Cd 2、远光光束垂直偏移量检测标准(10m远处) 3、远光光束水平偏移量检测标准(10m远处)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最新)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汽车修理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和调试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环境条件 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6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实际操作教师:培训初、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且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及播放设备。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600m2以上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场地,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必要的工具、夹具、量具,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奈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两门均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和高级技师鉴定还需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员与考生配比为1:5。 1.8.5 鉴定时间 根据职业等级不同,理论知识考试为90~120min,技能操作考核为150~240min,论文答辩不少于40min。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枝在具有必备的设备、仪器仪表,工、夹、量具及设施、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和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进行。 2. 基本要求

国家标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

【标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 30341– 2013) 中华人民国标准 GB/T 30341–2013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s of vehicle drivers training site 中华人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I 1 围 (1) 2 规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场地规模 (1) 5 场地训练项目设施、设备及道路条件1 6 办公、教学与服务设施2 7 安全条件 (3) 8 环境条件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场地面积计算方法 (4) 附录B(规性附录)教练场训练项目设施配置要求 (6) 附录C(规性附录)教练场训练项目设施技术要求 (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省公路运输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长安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诚、蔡凤田、家欣、莉、窦秋月、殷国祥、王生昌、韦勇、施溢源、顾敏、家齐、学文。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的场地规模,场地训练项目设施、设备及道路条件,办公、教学与服务设施,安全条件,环境条件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练场。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 CJJ 15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GA/T 963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设置规 JGJ 100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 vehicle drivers training site 为机动车驾驶学员提供教练场地、配套设施设备等进行驾驶训练的教练场所。 4 场地规模 4.1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的训练场地建设规模应该根据预定的训练规模确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的教练场地面积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4.2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的最小训练规模应达到教练车总数不少于100辆。 注:教练车总数中不包含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等车型教练车。 5 场地训练项目设施、设备及道路条件 5.1 场地训练项目设施条件 5.1.1 教练场配置的训练项目设施总数量及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附录B和附录C的要求。教练场可根据培训车型训练的实际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增加其它训练项目设施。 5.1.2 项目衔接处应设置缓冲路段,一般应大于1.5倍训练车长。 5.1.3 训练项目场地路面应压实、平整和硬化。 5.1.4 训练项目应设置明显的项目名称指引标志。 5.2 场地道路条件 5.2.1 训练道路应按JTG B01的要求建设。 5.2.2 单车道训练道路的路基路面按不低于四级公路建设,行车道宽度不小于3.5 m(不提供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和大型货车等车型驾驶培训服务的,行车道宽度不小于3.25 m),圆曲线半径不小于30 m。 5.2.3 双车道训练道路的路基路面按不低于三级公路建设,行车道宽度不小于 6.5 m(不提供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和大型货车等车型驾驶培训服务的,行车道宽度不小于6.0 m),圆曲线半径不小于65 m。 5.2.4 除训练项目路段外,容易发生积雪或冰冻情形的场道路坡度应不大于3.5%,其它地区场道路坡度应不大于6%。 5.2.5 训练道路应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多种复杂的路型、路况。并行的训练道路之间应设置安全隔离设施。 5.2.6 训练道路应形成多条道路相互联通的循环路线网,增加路线交叉点和汇合点。应设置符合CJJ 152要求的十字形、T字形、环形及模拟道路与铁路交叉口等道路交叉口至少各一个,也可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5.3 交通信号

汽车前照灯检测(教学设计)

汽车前照灯技术状况的检测(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谭顺翔 授课班级:汽车评估选修班授课时间:2009年4月23日教材:汽车服务业系列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评估》(张克明主编) 课题(教学内容):汽车前照灯技术状况的检测课时:1学时(45分钟)一、教材分析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评估》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节课选自汽车服务业系列丛书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评估》(张克明主编)第四章第八节。这一章是汽车评估中对汽车技术状况检测部分,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正确评估汽车照明电气系统的工作状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可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屏幕检测前照灯的光束位置的方法;(2)掌握利用前照灯检验仪检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讲(教师的讲解)、演(教师演示)、练(学生自己做工作页) 结合,让学生掌握汽车评估中汽车技术状况检测的操作方法,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及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以应对其工作后将遇到的千变万化的技术问题,增强其工作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综合本教材的前后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屏幕检测前照灯的光束位置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利用前照灯检验仪检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方法。 (四)教材处理 原则上课程教学按教材的顺序和推进。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一些

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 借鉴“任务驱教学法”的原理,设计“工作页”,将重点内容问题化、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的。 演示法、启发诱导法相互渗透、密切配合,利用演示法让学生直接地学习汽车评估检测的方法;利用启发诱导法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兴奋点。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创设工作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抓住可利用的兴奋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三、学法指导 (一)通过采用“工作页”,使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用目标激励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意志力,创造学习情境。 (二)讲、练、演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强化他们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媒体和教具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配备:多媒体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1、前面学了关于汽车技术状况鉴定的检测项目哪些?(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气缸密封性的检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检测、驱动力的检测、前轮定位的检测、转向盘的检测等) 2、随便说个检测项目,比如说前轮定位包括哪些重要的参数?(主销后倾,主销内倾,车轮外倾,前轮前束) (二)新课引入(3分钟) 本节课首先说汽车技术状况的鉴定是汽车评估的基础与关键,而前照灯的检测又是汽车技术状况鉴定中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前照灯的检测也是汽车评估中的重点。然后用手电筒的照射说明前照灯的两个特性——照射方向与发光强度。在说明照射方向时,提问:前照灯照射方向应该如何控制?(此处设疑,留下悬念,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对车辆前照灯光源的基本要求: 1、安全、高效、节能 车载能源特别是车载发电机容量的限制使车辆前照灯的功耗和 电耗受到了制约,所以必须采用高效光源、在尽量低的能耗下取得尽可能好的照明效果。曾经或正在使用的几种车用前照灯光源的主要参数如下: 一只标准的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仅为标准卤素灯的64%,而辐射光通量则为卤素灯的三倍,光效比卤素灯高4.5倍,寿命超过10倍,由此可见车辆前照灯的最佳选型必是氙气金卤灯。 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小、体积小、光点也小,这使光利用率更高、灯具设计更为简单、体积更小,从而使汽车头部设计的自由度更大,更少需要考虑头灯的形状和体积。小的头灯可使车身更为流线型、车灯安置位置降低、灯俯角减小从而使光束的射程更远。在设计优良的灯具配合下标准车用氙气金卤灯的有效照射距离约200米,远远超

过55W卤素灯,而右侧(右行车)照宽范围也超过卤素灯的一倍以上,其照亮情况示如Fig.2。 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照亮距离及宽度对时速120~150km/hr的车辆已经够了,能使驾车者有充分时间应对200m处的突发事件,保证行车安全。 2、严格的光型要求

当驾车者在风驰电掣驾车夜驶、前照光束划破夜空、远探200m 内的路况时,其光束不应刺入对侧驶近的驾车者的眼帘构成眩光,否则可能酿成惨祸。因此对汽车前照灯的光形、照度分布和照亮范围有严格的规定。ECE R 98(对以气体放电灯为光源的汽车前照灯总成光束参数法规)有严格规定,严格执行这一法规是保证驾车安全的前提。 该法规规定在车辆前方25m处的竖直平面上的照度分布数据,右行车辆的照度要求示如Fig.3,图中标定的每一点都规定了照度范围,尤其是区域Ⅲ中(即图中H—HV—H2线以上区域)照度不能超过1lx,这是保证出射光束不至影响由对方驶近的驾车者视线的必要条件,同时驾车者有足够的视野,能看清前方200m及右侧足够宽的范围内各种事物和地面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这一要求除由精确设计并精密加工的前照灯灯具保证外,对光源也有非常苛刻的要求,这在欧共体法规ECE R 99中有严格规定。 为保证灯的发光中心处在灯具中的设定位置,除严格的灯头结构和尺寸外,灯中电极和电弧也必须处在严格设定的位置,ECE R 99 对此有严格规定(Fig.4、Fig.5)、灯轴偏斜度必须小于1°,对于需要先将石英熔融再夹封的灯电极位置,这样高的精度要求是很难但又必须保证的。 法规还规定电弧宽度S不得超过1.1±0.4mm(实际上合格的S灯通常<1.0mm),电弧弯曲度r不得超过0.5±0.4mm范围(实际约为

国家标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

【国家标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 30341–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341–2013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s of vehicle drivers training site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 ? 目次 前言?…………..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场地规模 (1) 5?场地训练项目设施、设备及道路条件1 6?办公、教学与服务设施2 7?安全条件 (3) 8?环境条件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场地面积计算方法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教练场训练项目设施配置要求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教练场训练项目设施技术要求 (7) ?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长安大学。5E2RGbCAP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诚、蔡凤田、刘家欣、刘莉、窦秋月、殷国祥、王生昌、韦勇、施溢源、顾敏、杨家齐、张学文。p1EanqFDPw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的场地规模,场地训练项目设施、设备及道路条件,办公、教学与服务设施,安全条件,环境条件等基本要求。DXDiTa9E3d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练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RTCrpUDGiT GB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CJJ 15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GA/T 963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设置规范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doc

...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 1 职业名称 汽车修理工。 1. 2 职业定义 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和调试的人员。 1. 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技师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 4 室内、外,常温。 1. 5 职业能力特征 非常重要重要一般 学习能力* 手臂灵活性* 动作协调性*

色觉* 手指灵活性* 计算能力* 表达能力* 专业资料.

... 形体知觉* 空间感* 1.6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 (含同等学历)。 1 .7培训要求 1. 7. 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6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 于 120标准学时。 1. 7. 2 培训教师 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实际操作教师:培训初、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且在本岗位工 作 3年以上。 1. 7. 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及播放设备。实际

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 2 ,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必要的工具、600m以上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场地 夹具、量具,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 8 鉴定要求 1. 8. 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 8. 2 申报条件 专业资料.

汽车前照灯检测实验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前照灯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汽车前照车灯的一般参数; 2、学会使用设备对前照车灯的发光强度、光束照射位置是否偏斜进行检测; 3、学会对汽车前照车灯的照射位置进行校正。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FD-c02检测仪 2、桑塔纳3000 3、内六角螺栓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标准及屏幕检测法 1、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检验标准 根据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汽车前照灯的检验指标为光束照射位置的偏移值和发光强度(cd)。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动车(运输用拖拉机除外)在检验前照灯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在距离屏幕10m处,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6H~0.8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向右偏移均不得超过100mm。 (2)四灯制前照灯其远光单光束灯的调整,在屏幕上光束中心离地高度为0.85H~0.90H,水平位置左灯向左偏移不得大于100mm,向右偏移不得大于17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移均不得大于170mm。 (3)机动车装用远光和近光双光束灯时以调整近光光束为主。对于只能调整远光单光束的灯,调整远光单光束。 2、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1)检测的准备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用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时,检查用场地应平整,屏幕与场地应平直,被检验的车

辆应在空载、轮胎气压正常、乘坐1名驾驶员的条件下进行。将车俩停置于屏幕前,并与屏幕垂直,使前照灯基准中心距屏幕10m,在屏幕上确定与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面距离H等高的水平基准线及以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在屏幕上的投影线为基准确定的左右前照灯基准中心位置线。分别测量左右远近光束的水平或垂直照射方位的偏移值,如图1所示。 图1 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屏幕上画有三条垂直线和三条水平线: 中间垂直线V-V与被检车辆的纵向中心垂直面对齐。 两侧的垂直线VL-VL和VR-VR分别为被检车辆左右前照灯基准中心的垂直线。 水平线中的h—h线与被检车辆前照灯的基准中心等高,距地面高度为H;H为被检车辆前照灯基准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其值视被检车型而定。 中间水平线与被检车辆前照灯远光光束的中心等高,距地面高度为H1,H1=0.85~0.90H。 下侧水平线与被检车辆前照灯近光光束的中心等高,距地面高度为H2,H2=0.60~0.80H。 (2)检测方法 检测时,先遮盖住一边的前照灯,然后打开前照灯的近光开关,未被遮盖的前照灯的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或光束中心应落在图中下边水平线与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 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3、对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 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 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 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 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 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 推荐性)、3、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经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 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 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 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 (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 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 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 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 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 充电电压探针。

汽车检测实训报告

汽车检测实训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汽车检测实训报告 经过一周的实训,我们学到了不少。我们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能够操作相关的仪器并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检测。我们的实训项目有汽车车轮侧滑检测、四轮定位、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汽车底盘测功和汽油机烟度计的使用等。不同型号的侧滑台,其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制定操作规程。检测前的准备:第一,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检查仪表指针是否指在零位上;接通电源,晃动滑动板,待滑动板稳定后,查看指针是否仍在零位或数据显示仪表上的侧滑量是否为零。如发现失准,对仪表进行校准。第二,检查侧滑台及周围场地有无机油、石子、泥污等杂物,并清除干净。第三,检查各导线有无因损伤而造成接触不良的地方,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第四,待检测车轮胎气压应符合各自的标准值(出厂标准)。第五,检查并清除轮胎上的油污、水渍主嵌入的石子、杂物等。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就松开滑动板的锁止螺钉,接通电源。汽车以3-5㎞/h 低速垂直地使被检测车轮通过滑动板。当被测车轮完全通过时,察看指示仪表,读取是最大值,注意记下滑动板的滑动方向,即是区别滑动板是向内还是向外滑动。进行纪录时,应遵循如下约定:滑动板向外滑动时,侧滑量应为负值,表示车轮向内侧滑动:滑动板向内侧滑动时,侧滑量应为正值,表示车轮向外侧滑动。检测结束后,切断电源,锁止滑动板。四轮定位一般就是前轮定位,前轮定位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值。确定良好前轮定位的原则是:直线行驶稳定不发生摇摆或闪动;转变不侧滑且方向盘能自动回正;轮胎磨损最小,操纵力小且有一定的路感,灵敏度适宜,保证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在检测之前要做的是确保前轮轴承不松旷,轮胎气压正常,轮胎不偏磨,车轮无摆动且静平衡符合要求;转向节及其主销不松旷转向柱拉杆系不松旷。车辆处在水平面上,车高符合要求。之后就是打开电脑,装上传感器,输入相关的修正参数,选择制造厂和车型,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调整。 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是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前仪器的准备:第一,检测各指示计的机械零点;第二,检查各镜面有无污垢;第三,检查水准器上有无气泡或气泡的位置;第四,检查支柱、升降台和导轨,看工作是否自如或有无污物。车辆的准备:第一,清除前照灯镜面的污垢;第二,检查并调整轮胎气压;第三,蓄电池应处于充足电状态。 准备完后,将车辆垂直对准仪器的光接收箱。在计算机板上的抜码开关拔到所需要测的单灯或测双灯位置,从左边进入或从右边进入测定.设置好后,将仪器移到导轨相对应的一端.然后按下仪器的进入键,即可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结果可由检测线上的计算机通过串行口读取. 滚筒式底盘测工机可以实现对车辆动力性如加速性能、汽车底盘输出功率、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力、滑行性能、车速表校验、里程表校验等项目的检测。测功机使用前车辆的准备,第一,车辆外部要干净;第二,清除车轮花纹中夹有的石粒;第三,轮胎气压符合标准。第四,机油油面正常,压力正常,冷却系统工作正常。车辆准备好后开到测功机上,放下升降台,引车员按照显示牌的指示进行操作即可。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学了很多,也知道实际与理论的差别所在,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终审稿)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Photometriccharacteristics? 代替GB4599—84 ?ofheadlampsformotorvehicl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M、N类汽车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前照灯。 2 引用标准 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3 术语 3.1 配光 灯具发射可见光的光度(照度或发光强度等)分布。 3.2 近光 当车辆前方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眩目或有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 距离照明光束。 3.3 远光 当车辆前方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光束。 3.4 配光镜 根据配光性能要求,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光学单元组合的透镜。 3.5 灯光组 配光镜、反射镜和光源(灯泡或发光灯丝组件)等的组合体。 3.5.1 封闭式灯光组 结合成一个不可拆整体的灯光组。 3.5.2 半封闭式灯光组 配光镜与反射镜固定结合,灯泡可拆卸更换的灯光组。 3.6 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7 半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半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8 单光束 一灯光组中仅有一根灯丝产生的近光或远光。 3.9 双光束 一灯光,组申有两根灯丝可分别发光,一根产生近光,另一根产生远光或根

据需要设计的辅助光束。 3.10 标称电压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上标明的电压(单位:V)。 3.11 标称功率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或其包装上标明的功率(单位:W)。 3.12 试验电压 测试灯泡或灯光组的光电参数时使用的端电压。 3.13 标准灯泡 测试配光性能的灯泡,具有无色的泡壳和缩小的灯丝几何尺寸公差,每一型号的标准灯泡仅规定一种标称电压。 3.14 标准前照灯 装有标准灯泡,具有不小于160mm的有效透光直径,其配光性能的最大值不大于本标准规定最大值的90%,其最小值不小于本标准规定最小值的120%的前照灯。 3.15 配光光通量 半封闭式前照灯(或其他汽车灯具)配光测试时规定的灯泡光通量。 3.16 配光屏幕 测试灯具配光性能的屏幕。 3.17 明暗截止线 灯光投射到配光屏幕上,眼睛感觉到的明暗陡变的分界线。 3.18 照准 配光测试时灯光在配光屏幕上的定位。 3.19 基准轴线 汽车灯具的特性轴线,由制造厂在图纸上表明。 3.20 基准中心 基准轴线与配光镜表面的交点。 3.21 HV点、h-h线和v-v线 3.21.1 过基准中心的水平线至配光屏幕的垂足。 3.21.2 h-h线 在配光屏幕上过HV点的水平线。 3.21.3 v-v线 在配光屏幕上过HV点的铅垂线。 4 前照灯的同一型式规定 在以下主要方面没有差异的前照灯: a.商品名称和商标; b.光学系统的特性; c.通过反射、折射或吸收能改变光学效果的外加附件; d.提供一个近光、或一个远光、或两者兼有。

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设计规范

1 目的 通过规定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的形式,尺寸大小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的设计标准化,从而进一步规范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设计,便于结构设计的检索、查询和管理。 2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中灯壳胶槽、限位筋和灯罩挂钩、限位筋的结构形式、形状、尺寸,以及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内容 3.1灯壳胶槽 3.1.1灯壳胶槽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和表2。 图1 表2 3.1.2灯壳侧无滑块胶槽 3.1.2.1 灯壳胶槽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3。

图3 3.1.2.2 灯壳胶槽的宽度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4。 图4 3.1.2.3 评判示意图见图5。 OK NG 原因:A<1.7 图5 3.1.3灯壳侧有滑块胶槽 3.1.3.1 灯壳胶槽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6。

图6 3.1.3.2 灯壳胶槽的宽度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7。 图7 3.2灯罩挂钩 3.2.1灯罩侧无滑块挂钩 3.2.1.2 挂钩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8。 图8 3.2.1.2 挂钩的宽度尺寸见图9。 图9 3.2.1.3 挂钩的圆角定义见图10。

图10 3.2.2灯罩侧滑块挂钩 3.2.2.1 挂钩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1。 图11 3.2.2.2 挂钩的宽度尺寸见图12。 图12 3.2.2.3 挂钩的圆角定义见图13。

图13 3.3灯罩限位筋 3.3.1 限位筋的基本形状、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14。 图14 3.3.2 限位筋分布间距见图15。 图15 3.4灯壳限位筋 3.4.1 限位筋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6。

图16 3.4.2 限位筋分布间距见图17。 图17 3.4热熔胶槽结构注意事项 3.4.1灯罩与灯壳的压合 3.4.1.1倾斜在沟槽倾斜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θ1=θ2插入,见图18。 图18 3.4.1.2灯罩底面与插入方面所成角度小于10°(80°~100°),见图19。

汽车前照灯检测

汽车前照灯检测实验 一、实验内容 检测前照灯的光强和光束照射位置。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的结构、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前照灯的检测内容和和检测标准。 3、掌握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方法。 4、掌握汽车前照灯的调整方法。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实验车辆、车辆维修手册、前照灯测试仪、手工工具 四、实验操作步骤 目前,前照灯光束调整标准各国略有差异,各类车型的调整数据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调整时应参考该车说明书或技术手册进行,前照灯光束调整可采用屏幕调整和仪器调整方法进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检验调整前都应做到: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前照灯配光镜表面应清洁,汽车空载,驾驶室内只准许乘坐一名驾驶员,场地平整,对装用远近光双丝灯泡的前照灯以调整近光光束为主。 1、用前照灯光束屏幕法检测与调整(以CA1090车为例) 1)检测与调整前的准备 停正车辆,使车头正对幕布或墙壁,并使前照灯距离幕布或墙壁10m。

在屏幕上距地面高度1035(1080)mm的地方画一条水平线AA,在此线下207(216)mm处画一条水平线BB,再在屏幕上画三条垂直线。一条为中垂线,使它与汽车的中心线对正,另外两条分别位于中垂线的两侧,它们与中垂线的距离均为两前照灯中心距离的一半(495mm),这两条垂直线分别与水平线BB相交于a和b点,再画出明暗截止线。 2)测光束 应分别检测左右前照灯的光束,具体方法为(以测左前照灯光束为例): 将右前照灯遮住;接通近光灯丝电源,左前照灯的近光光束中心应对准a点,使明暗截止线相重合,如不合规定应调整。 3)调整光束 拆下前照灯罩板,调整光束的高低位置,可调整正上方的调整螺钉,调整光束的左右位置、可调整罩板左右的调整螺钉。 2、用电脑检测仪检测与调整前照灯光束 1)停正车辆将汽车尽可能与导轨保持垂直方向驶近检测仪。 2)对准检测仪检测仪对准被检车辆的车灯,要求距离为3m,且车辆的纵向线与检测仪光电箱的中心线平行。 3)打开检测仪测光束打开检测仪电源,将垂直/水平旋钮旋至零位,用手动调节机箱做水平、垂直运动,直至对准车灯。然后调节垂直/水平旋钮,使角度指示箭头置中。则检测仪自动测光束,并显示测量数据。 4)核对数据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职业概况 1. 1职业名称 汽车维修电工 1.2职业定义 汽车维修电工主要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从事汽车电器方面的维修、保养、改装等方面的工作。 1.3职业等级 汽车维修电工(五级)、汽车维修电工(四级)、汽车维修电工(三级)、汽车维修电工(二级)。(1) 五级(初级):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汽车维修电工的常规工作。(2)四级(中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维修电工的常规工作;在特定情况下,能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合作;(3)三级(高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部分非常规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和培训初、中级人员。 (4)二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1.4职业环境条件 (1)工作地点室内。(2)温度变化常温(3)潮湿干燥(4)噪声小于60分贝(5)大气条件:无毒无粉尘 1.5职业能力特征 (1)一般智力能领会和理解外界提供的信息,具有简单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2)表达能力能用语言或文字方式有效地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述的能力。(3)计划能力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运用数字进行运算的能力。(4)空间感能凭思维想象几何形体和将简单三维物体表现为二维图象的能力。(5)形体知觉觉察物体、图画或图形资料中有关细部的能力。(6)色觉辨别颜色的能力。(7)手指灵活性能迅速、准确、灵活地运用手指完成既定操作的能力。(8)手臂灵活性能熟练、准确、稳定地运用手臂完成既定操作的能力。(9)动作协调性能根据视觉信息协调眼、手、足及身体其他部位,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反应,完成既定操作的能力。 1.6基本文化程度 五级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初中文化程度;四级要求高中毕业或相当高中文化程度;三级要求大专毕业或相当大专文化程度;二级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1.7鉴定要求 1.7.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7.2申报条件按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申报,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可申报五级(初级)职业资格鉴定。 2.持有五级(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一年及以上者,可报名参加本职业四级(中级)职业资格鉴定及相关职业的四级(中级)模块鉴定;持有四级(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须在持证二年及以上,方可参加高一等级的职业资格鉴定和高一等级相关职业的模块鉴定。报考二级及以上等级职业资格鉴定,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持有高中或中职学历及以上证书,对于1958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员,则必须达到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五级(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但在本职业(工种)工作经历累计五年及以上者,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可直接申报四级(中级)职业资格鉴定(须提供用工单位劳资部门的有效证明或加盖公章的单位证明),四级(中级)职业资格评定成绩为“良好”及以上者可直接申报参加三级(高级)职业资格鉴定。4.有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校、技校)毕业证者,可直接申报相关职业的四级(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