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20 曹刿论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2)间(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乘(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遂(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齐师伐.我( ) (2)曹刿请见.( )

(3)又何间.焉( ) (4)未能远谋

..( )

(5)衣食所安.( ) (6)弗敢专.也( )

(7)忠之属.也( ) (8)彼竭我盈.( )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竭.我盈(干涸) B.又何间.焉(参与)

C.公问其故.(原因) D.忠之属.也(类)

4.下列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5.下列与“其乡人曰”中“其”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6.补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 )分( )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其.乡人曰( ) (2)又何间焉.( )

(3)乃.入见( ) (4)何以.战( )

(5)忠之.属也( ) (6)战则.请从( )

8.判断下列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1)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 ) (2)夫大国,难测.也——( )

(3)望其旗靡.——(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

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12.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的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阅读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将驰.之( ) (2)彼竭我盈.( )

(3)皆.初气过锐( ) (4)渐就衰竭之故.(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善于用气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16.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lún 论语lùn 理论(2)jiān 时间jiàn 间接

(3)chéng 乘机shèng 史乘(4)suí半身不遂suì遂心遂意

2.(1)攻打(2)接见(3)参与(4)深谋远虑

(5)指安身(6)独自享有(7)类(8)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A

4.B

5.A

6.刿公吾之于

7.(1)他的,指曹刿的(2)语气词,相当于“呢”(3)于是(4)凭、靠

(5)结构助词,的(6)连词,就

8.(1)宾语前置,“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您)凭借什么作战?

(2)状语后置,“于长勺”,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两军)在长勺交战。

(3)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曹刿”。(曹刿)回答道:“(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4)省略宾语,即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且省略了表对象的介词“于”,正常语序应为“必以(之)分(于)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5)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作战,靠的是勇气。

9.(1)克敌制胜(或: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或:高深莫测、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或:所向披靡、望风而靡)

10.(1)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根据实情。(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11.记叙语言动作

12.“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13.(1)驱车追赶(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全,都(4)原因,缘故

14.(1)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15.B

16.【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乙文参考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是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接近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已经穷尽却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城池难以迅速攻克,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来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学法指导:怎样学好语文

☆人生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探索,一种生活,而人生目标,则是一种自我的设定。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纵向的拓展,更是横向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它不一定是鸿鹄大志,不一定撼天动地,但要有一个切实的规划,目标既定,就要朝着你的目标勇敢前进。

☆所有的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都是勤奋的结晶,给自己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无怨无悔,就只有努力拼搏;只有努力拼搏过才能无怨无悔。

☆认真学习,加快生活、学习的节奏,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战胜自己,成为执掌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人说自信是驾驭理想的风帆,是成功的基石!成绩一时不理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信心,可怕的是没走上战场就倒了下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它的广度、高度、深度是无限的,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质量活出品味。

1、初中语文一定要掌握好文言文中的课下注解的所有内容.

2、语言基础部分靠平时积累,也是要多做题。

3、作文,多背些古诗词、名言警句啥的,尽量往文章里放。作文要积累:平时看《读者》优美的段子就记下来,有感想也在一本本子上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4、多看些经典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品位。

5、古文, 一定要记住翻译。

6、写好字,书法是自己一生的名片。

7、语文的基本功是背出来的,背得越多,你作文的自由度就越大。

8、勤于动笔。摘抄、读书笔记,每天200字的作文,都是练习写作的方式。摘抄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要抄自己真心喜欢的;背诵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与自己有共鸣的句子。除了课本上要求的必须不讲条件的背,课外一切自己喜欢的都可以背。

9、从生活中学语文。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从生活中去读语文。从建筑中学,从餐桌上学,从你家里的摆设中学,从活在民间口头语中去学。

10、重视教材。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

11、充分的预习与认真的品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捷径,必须做到课前疏通字词,读顺课文,课后理清思路,做好总结。

12、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

13、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14、随笔写作(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是高考作文的最好准备。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在实践中练习,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它不仅能使写法日臻成熟,还能使思想日渐深刻。随笔是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从今日始,拿起手中的笔,为了三年后的收获辛勤耕耘吧!

15、动脑动手、相辅相成。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易于思考,乐于表达。不要做人云亦云的“复印机”的角色,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留意日常生活中时代感强的事件,广泛涉猎名家著作,让听说读写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语文学科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的导向

16、坚持每五天编写一个小练习。能对自己所编的试题必须就编题设想和试题答案能作出详细说明。

17、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18、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19、态度决定一切。

20、考试后,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21、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22、要多看一些书,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

23、多看《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

24、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平时听新闻时,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

25、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26、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优秀短文以增强语感,每隔一天做一篇作文。每天晨读时,抓出一些自以为good 的文章朗读,声音越大越好。

27、学语文有二个字的秘诀――坚持。

28、初中语文学习的准备

★字典、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准备一个杂记本(日记、周记)、资料积累本(名言,故事,数据,优美的句子、段落

★订阅一份课外报刊杂志,一学期两本名著。

★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二者不可偏废。

★语文学习不能速成,必须持之以恒,下工夫学。

★入门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天下皆语文,天下皆学问。”一定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

29、积累的主要途径: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30、积累的方法:

一是单元积累法。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

二是考点积累法。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31、积累的主要内容:

(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是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能是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32、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1

12. 曹刿论战 1教学目标 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 2、理清本文叙事的线索 3、激发学生对以弱胜强的战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2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从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 3、能结合实际谈谈从文章受到的启示。 3教学方法 1、这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讲解法。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通过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回顾史事,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的军事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们取胜的原因虽然各异,但是又有其相似点:注重人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吧。 设计导语时我是这样考虑的: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阶段的中国历史课,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也略有所闻,也知道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而这些内容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有兴趣的。因此,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学生过的一些著名的战役,这既能够巩固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活动2【活动】多样诵读,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事先准备好课文的配乐朗诵) 学生任务:异读、生僻字注好字音;较长句子划好朗读节奏;体会朗读语气情感。

2、试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读互评。教师提出评读标准,同桌或前后学生配合,或读或评。 4、译读课文。提示学生独立思考,边读边译。教师提示学习方法:查阅法、圈点法(为下环节做准备)。这个环节我的设计依据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有大量的诵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订正字音要靠朗读,划分节奏要靠朗读,熟悉课文要靠朗读,初解含义要靠朗读,巩固所学要靠朗读,背诵默写也离不开朗读。所以,古文教学中以朗读为线索,让学生都读起来,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活动3【导入】质疑探究,理解课文 解题。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鲁庄公、曹刿、乡人)从题目看,主要人物是谁?(曹刿)文章主要内容是在记叙一次战争的经过吗?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论”)文章记叙的是哪一次战争?(长勺之战) 理清线索 读了课文后,你们怎么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学生讨论后,先几个学生发言,然后归纳: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学习课文第一段,依次思考如下: 1)“十年春”指哪一年? 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 (3)曹刿的身分怎样? 讨论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国忧”。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教育学习文章】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 理 课 件www.5yk https://www.360docs.net/doc/0e9410429.html, 一、文学常识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二、注释 伐:攻打间:参与。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信:实情。 小信未孚: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察:明察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作战,就请允许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驰:追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盈:满,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测:估计,预料。靡:倒下。虽:即使。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作:振作。 遂:于是,就。败绩:大败属:类 三、课文理解 、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 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曹刿的答话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就是围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出师表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9

23 出师表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崩殂.( ) 陟.罚臧否.( )( ) 费祎.( ) 遗.陛下( ) 夙.夜忧叹( ) 斟酌损.益( ) 咨诹.善道( ) 以彰其咎.(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必能裨补阙漏 ..( ) (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 ) (4)躬.耕于南阳( ) (5)先帝不以臣卑鄙 ..二十有一年矣( ) ..( ) (6)尔来 (7)庶竭驽钝 ..( ) ..( ) (8)临表涕零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亲.贤臣,远小人不独亲.其亲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战于.长勺 C.信.口开河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愚以为 ..大有所益 ..宫中之事自以为 C.斟酌损益.益.慕圣贤之道 D.以.塞忠谏之路也以.我酌油知之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躬耕于.南阳欲报之于.陛下也 B.败军之.际先帝之.殊遇 C.先帝不以.臣卑鄙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 7.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 B.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行.者休于树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或异二者之为. D.悉以咨之,然后 ..能改 ..施行人恒过,然后 8.填空。 (1)表,古代__________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左传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曹刿论战(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曹刿论战 教学目的: 1,分析文章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分析人物对比的方法, 3.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对比的方法, 2.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分析人物对比的方法, 3.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同学们听说过"长勺之战"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述这次战争的.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乐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夺君位,八月鲁及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课文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 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 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ū)望其旗靡(mǐ) 2.比较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三、研习新课 1. 解题。指导学生读课文注释。题目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掌握战机。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3.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1)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20 曹刿论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2)间(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乘(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遂(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齐师伐.我( ) (2)曹刿请见.( ) (3)又何间.焉( ) (4)未能远谋 ..( ) (5)衣食所安.( ) (6)弗敢专.也( ) (7)忠之属.也( ) (8)彼竭我盈.( )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竭.我盈(干涸) B.又何间.焉(参与) C.公问其故.(原因) D.忠之属.也(类) 4.下列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5.下列与“其乡人曰”中“其”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6.补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 )分( )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其.乡人曰( ) (2)又何间焉.( ) (3)乃.入见( ) (4)何以.战( ) (5)忠之.属也( ) (6)战则.请从( ) 8.判断下列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1)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战,勇气也。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作业设计

《孔乙己》作业设计 一、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咸亨.(hēng)羼.水(chàn)颓.唐(tú) B.舀.出(yǎo)拭.擦(shì)蘸.酒(zhàn) C.哄.笑(hǒng)蒲.包(pú)笔砚.(yàn) D.不屑.(xiè)阔绰.(chuò)门槛.(kǎi) 2、选题后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只有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迈) B.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出九文大钱。 (拿、排、摸、掏) C.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盖、捂、罩、笼) 3.文学常识判断题:在括号内用“√、×”表示正误。 A.《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 ) B.《孔乙己》选自鲁迅写的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写于“五四”前夕,是作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 C.《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一件小事》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 ) D.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 4.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A.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B.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C.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D.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二、阅读理解 阅读《孔乙已》选段,回答5-8题。 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棉袄。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

曹刿论战作业题

九年级语文作业第14 周姓名班级2011-12-6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 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 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出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在语句中的意思。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 为人卑鄙()牢狱之灾() 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是犯错()真情实感() 忠之属也()牺牲玉帛() 为人忠实()为国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____ 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 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案

20曹刿论战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仁人之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战(凭、靠)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③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作业设计

7 溜索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滇.西(diān) 蓦.地(mò) 恪.尽职守(gè) B.盘桓.(huán) 扭绞.(jiǎo) 获益匪.浅(fěi) C.呼哨.(shào) 撒.泄(sǎ) 锱珠 ..之力(zī zhū) D.剽.悍(biāo) 脑髓.(suǐ) 战战兢.兢(jīng) 2.课内古诗文默写填空。 (1)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2)二十余年如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 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塞下秋景“异”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沙场决战之“壮”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下边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画,请各写出人物的姓名。 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 图3: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梓”,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风骚”,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B.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的澄静,一如作者磊落的胸襟;而《水调歌头》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境界幽深而又高远。 C.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南水北谓之阴,山北水南谓之阳”。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类“贵庚”“令堂”“赐教”等,谦辞类“敝人”“寒舍”“犬子”等。 5.给下列句子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6.有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读者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20曹刿论战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鄙.() (2)弗敢加.也() (3)战则请从.() (4)惧有伏.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 ..战(怎么) B.必以信.(实情) C.小大之狱.(监狱) D.虽.不能察(虽然) 3.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虽/不能察 B.弗敢/加也 C.公问其/故 D.肉食者/谋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和“”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 进;“”和“”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2)与《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曹刿论战》中的句子是 “,,。,”。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 (4)《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5)《曹刿论战》中曹刿先下车察看齐军车印,再登高望齐军队形的原因是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 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克,公问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孔子云:何陋之.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初中语文九年级 曹刿论战教案

21、曹刿论战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

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研读课文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教学步骤]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送东阳马生序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11 送东阳马生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 ) 逾.约( ) 俟.( ) 叱咄 ..( )( ) 皲.裂( ) 媵.人( ) 箧.( ) 缊.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 (3)既加冠,益慕 ..圣贤之道( )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3.下列句子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礼愈至.至.若春和景明 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趋.百里外( ) (2)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 (3)门人弟子填.其室( ) 9.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曹刿论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理解并背诵第一自然段。(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2.相关背景。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刿.(guì) 鄙.(bǐ) 玉帛.(bó) 辙.(zhé) 又何间.焉(jiàn)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4.词语的特殊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重点词语: (1)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一词多义 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9 鱼我所欲也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今.为宫室之美问今.是何世B.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是亦不可以已.乎骨已.尽矣 D.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崔氏二小生. C.是亦不可以已.乎转转不已. 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下列句中“而”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既出,得.其船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在班会活动中,老师设计了一个知识抢答环节,试试看你能否抢答出下列问题。 (1)孔子——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其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__________________”,其 思想的保守方面是“________”。孟子——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继承人,《孟子》一书的思想主体是伦理政治学说,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学说,即“民贵君轻”。 (2)写出《论语》中的四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成语也很多,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分别举一个与孔子和孟子有关 的传说故事:孔子:____________,孟子: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5)然则 ..何时而乐耶(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

《曹刿论战》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理解课文的主旨。 5.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中对比手法对刻画人物的的作用,分析曹刿和鲁庄公形象。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分析一下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你认识它们吗?(PPT展示) 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小信未孚.(fú)三、播放课文录音片断,学生自由散读课文,再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后,教师注意及时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注意指出学生在句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研习新课: 1.解题。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鲁庄公、曹刿、乡人)从题目看,主要人物是谁?(曹刿)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曹刿论战1(1) (含答案)

4曹刿论战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017·重庆A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 (4)故克.之________________ 2.[2016·天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曹刿与鲁庄公围绕“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海南]第二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重庆A卷]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九年级上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作业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作业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版 内容来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第三单元关注少年生活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读、写、运用本课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2.小组合作探究,对不同人物心态的揣摩、分析,领悟作品的深刻含义。 4.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处世观。 二、作业设计 知识类:配套练习考查学生对本文生字词的掌握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1: 1、正音: 阔绰()拟定()拮据()别墅() 计较()褴褛()()栈桥()狼狈不堪() 2、释词: 褴褛——与日俱增——拮据—— 狼狈不堪——郑重其事——莫名其妙—— 3、填空: (1)莫泊桑,()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和《》。与()(俄国,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等)、()(美国,代表作《麦琪的礼物》)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2)《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是暗线人物,()只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若瑟夫是()人物,不是主人公。 拓展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创新思维、迁移思维。 学习目标2: 1、研究探讨: (1)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把小说分成四部分,并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2)你觉得小说中那些情节有点出人意料? (3)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结局为什么又要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呢? (4)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亲兄弟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 (5 )你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处世待人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作者刻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主要运用了那些方法,请举例说明。 (6)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勒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

2020年春季上学期部编版 曹刿论战《左传》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讲述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 伐:进攻。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间:参与。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 5.乃入见。问:“何以战?” 于是他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 乃:于是,就。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臣子。”衣:衣服。食:食物。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徧:通“遍”普遍,遍及。惠:恩惠。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须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加:虚报。信:实情。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