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文学史
文学史

元代

1.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说话四家”指的是“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

代表作:小说话本,《张生彩鸾灯传》,P203;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史话本:《梁公九谏》,P204;合生话本:

2.元诗

(1)元诗四大家的

出现背景:元代中期,社会渐趋稳定,民族矛盾有所缓和,政权比较稳定,太平世道。在雅正主导下的诗歌创作,诗歌消解了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功能,也削弱了抒发真情实感的抒情功能。诗坛最流行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和赠答酬唱、题咏书画的题材,很少有揭露和批判现实的优秀之作。“元诗四大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理论主张:崇尚“雅正”,以学习唐诗为主导倾向,对宋诗则多采取屏弃的态度。

创作特点:是对最能代表元代中期“雅正”文学思潮创作倾向的四位作家的合称。这四位作家分别是虞集《道园学古录》、杨载《翰林杨仲弘诗集》、范梈《范德机诗集》、揭傒斯《揭文安公全集》。

(2)铁崖体出现的背景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浙江诸暨人。作品《铁崖古乐府》《东维子文集》。其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

出现背景:杨维桢反对四大家甜软的诗风而独树一帜,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境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铁崖体:元代文学的一种诗歌流派,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从而创造了元代中期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杨维桢的乐府诗。多为怀古、咏史之作,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李贺、杜甫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伟的奇特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经,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3)王冕和萨都剌

王冕:是出身农家的诗人,一生没有为官,是一名隐士。他擅长书画篆刻,多才多艺。凭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其诗有许多反映现实的佳作。

萨都剌:是元代少数民族著名诗人之一,有《雁门集》。其诗学晚唐温李,于浓艳细腻之中,时得自然生动之趣。

3.元代戏曲

(1)体制上的特点:一本四折,楔子(交代主要人物和相关背景)。

(2)关汉卿的剧本特点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剧本特点:一是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二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三是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以及命运对个人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于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这既与关汉卿的个性相关,同时也与市民社会积极乐观、注重现实的情绪有关。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3)白朴的《梧桐雨》来自于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墙头马上》来自于白居易的诗歌《井底引银瓶》。

(4)马致远的大致情况及代表作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青年

时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中年时期,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淡泊名利,以清风明月为伴,自称“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向往闲适的生活。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名声很大,有“曲状元”之称,他既是当时名士,又从事杂剧、散曲创作,亦雅亦俗,备受四方人士钦羡。

代表作:《汉宫秋》,与白朴的《梧桐雨》有弃曲同工之妙。

明代

1.短篇小说

文言小说:《剪灯新话》瞿佑,此书共4卷20篇,这些小说,大都写元末天下大乱时的一些故事,具有幽冥怪奇的色彩,其中有不少作品以荒诞的形式,记录了乱世人士的心态。

“三言”:亦称《古今小说》,作者冯梦龙,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作者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拍拍案惊奇》

2.民歌

《挂枝儿》和《山歌》在明代俗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与艺术形式大致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真实地描绘出社会平民阶层的各种世情俗态,民俗味道浓烈;二是热烈歌咏青年男女自由的爱情生活;三是形象刻画、语言运用等艺术手法丰富新颖,显示出明代民歌创作技巧进一步趋于成熟。

3.传奇戏

(1)汤显祖创作的基本情况、“临川四梦”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个性狂狷,性情中人,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

(2)《牡丹亭》题材,舞台形象

题材来源:故事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写南宋时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在梦中与素不相识的书生柳梦梅幽会,尽男女之欢。醒来幽怀难遣,抑郁而死。杜宝升官离任,葬女于官衙花园。柳梦梅上京赴试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临终前的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阴魂相会。柳梦梅挖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全家大团圆。

4.小说

(1)《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历史+演义,叙实+虚构

○3时间跨度:220-280

叙事技巧: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为线索,井然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既生动曲折,又前后照应,脉络分明,构成完整的艺术体。

(一)人物塑造: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划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

(二)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帝: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2)《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1语言:纯熟的语言,完全脱离文白夹杂的语体,语言通俗而生动。《水浒》是从“说话”发展而来的,说话的语言本来就有通俗、生动、明快、色彩强烈的特点,经过作者的加工,就更加精彩了。

○2结构:章节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连环,全书的结构宏伟而完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描述了众多的英雄如何通过不同的道路聚合到梁山泊,又如何接受招安归于失败。

○3人物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其中至少有二十余位人物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由于它总是将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和矛盾斗争的紧要关头,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刻画性格,又善于运用夸张、渲染、理想化、对比的手法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具有起义英雄共同的精神品质,而且显示出明显的个性差异,不仅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而且不乏真实感、可信性。

○4叙事:叙事详实而精彩,《水浒》的叙事以工细准确、生动逼真而取胜,事件、场景写得精彩,以“武松打虎”最为典型。

(3)《西游记》的题材来源

玄奘(602~664)取经原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贞观三年(629),他为追求佛家真义,经历百余国,费时17载,前往天竺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657部。这一非凡的壮举,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归国后,他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此书尽管“皆存实录,匪敢雕华”,但以宗教家的心理去描绘的种种传说故事和自然现象,难免已染上了一些神异的色彩。后由其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赞颂师父,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也不时地用夸张神化的笔调去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于是,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越传越神,唐代末年的一些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就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

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似为一种“说经”话本,它虽然文字粗略,故事简单,尚无猪八戒,“深沙神”也只出现了一次,但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幷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他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助三藏西行,神通广大,实际上已成了取经路上的主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型。

取经队伍中加入了猴行者,这在《诗话》流传后逐步被社会认可。一个其貌不扬的猴精,开始挤进了取经的队伍,幷渐渐地喧宾夺主,这在《西游记》故事的神化过程中关系重大。这个艺术形象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及道、释两教的故事中长期流传着诸如“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及一些猿猴成精的奇闻异说有关。比如唐代李公佐的《古岳渎经》所载的“形若猿猴”的淮涡水怪无支祁,其“神变奋迅之状”和叛逆的色彩,就与取经传说中的猴王比较接近。至于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虽与美猴王也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他即使传入中土,也是被中国化了的。取经故事中的猴行者,以及后来的孙悟空,其形其神,是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融合了历代民间艺人的爱憎和想象后演化而成的。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代渐趋定型。作为文学作品,猪八戒首次出现是在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作的杂剧《西游记》中。在此剧中,深沙神也改称了沙和尚。至迟在元末明初,有一部故事比较完整的《西游记》问世。原书已佚,有一段残文“梦斩泾河龙”约1200字,保存在《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字条,内容相当于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此外,古代朝鲜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载有一段“车迟

国斗圣”,与世德堂本第四十六回的故事相似。另从此书有关的八条注中,也可窥见这部《西

游记》的故事已相当复杂,主要人物、情节和结构已大体定型,特别是有关孙悟空的描写,

已与百回本《西游记》基本一致,这为后来作为一部长篇通俗小说的成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金瓶梅》P142

作者、刊本、书名:关于《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是一个谜。《金瓶梅词话》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成书后最初以抄本流传。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丁巳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人称“词话本”或“万历本”。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人称“崇祯本”。清康熙年间,张竹波《张竹波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人称“第一奇书”或“张评本”。民国十五年,存宝斋排印《真本金瓶梅》(后改称《古本金瓶梅》),第一次以“结本”的面貌问世而畅销一时。

主要文学价值:①《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艺术上虽有许多粗疏之处,但它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②与题材转变有关,作品的立意也发生了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③《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发展的基础

一、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瓶梅》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的一个飞跃,极大地推动了后代作家的独创性,从此文人独创长篇小说成为风尚。

二、作为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纪元,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发展基础,它对世情小说的几个流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是以婚姻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人情的家庭小说;二是作为世情小说的一股“异流”而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三是发展了其负面影响的艳情小说(也称“猥亵小说”)。

另外,它以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优秀传统,也被后来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所继承。

5.诗歌

(1)三杨与“台阁体”

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一个文学创作风格,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2)前后七子的成员、理论主张

前七子: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

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李梦阳、何景明、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以

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首)。

理论主张:他们掀起了文学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崇秦汉古文,汉魏

古诗,唐近体诗。概括地讲,主要有两点:

○1是其文学发展观极力崇古,贵远贱近,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勿读唐以后书”。

这种文学发展观否认了文学的时代特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学退化论。○2是其文学创作观由崇

古而拟古,用模仿来代替创作,句拟字摹,“守古而尺尺寸寸之”。(李梦阳)明中期前后

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声势浩大,但由于用拟古的形式主义来反对“台阁体”的形式主义,实

质上对诗文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3)公安三袁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派:在李贽思想学说的直接影响下,明代后期文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有相当影响的公

安派,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和成就最为突出,

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之为“公安派”。

兄弟三人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公安派始终直接用“独抒性

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表现在创作上指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

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他们反对

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同时主张创新。

(4)李贽和“童心说”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

童心说:明代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了“童心说”。是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所谓“童心”,就是人的真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人的自然性情。他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的自然性情,表现个人的独立见解和纯真之情。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因此,在文学内容和形式上,他都要求创新“体格文字”,与那种“以假人言假言”的理学文字相对立。(5)晚明哲学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P8

清代

1.词

(1)张惠言和常州词派:清代的重要词派。由常州人张惠言开创,周济进一步加以发展而成,其论词反对浙西词派寄兴不高的词风,提出创作要依据儒家的“诗教”尊崇词体,强调词的“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作用以及“深美宏约”的审美特点。对其时平庸词风的扭转和词风的倡导起到积极作用,而其末流,又流于穿凿附会。

(2)朱彝尊和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清代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称之。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论词标举清空,以南宋格律派词人姜夔为宗。上接南宋格律派,下启康、雍、乾三朝词风。

(3)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1655-1685),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因避讳改成性德。P225

(4)晚清四大词人:况周颐、王鹏运、朱孝感、郑文焯齐名合称晚清四大词人,亦称“清季词学四大家”。

2.戏曲

(1)《桃花扇》的故事内容

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正月),清顺治五年(1648)九月十七日出生于山东曲阜,卒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早年考取秀才,后来避乱随父在石门山中读书。三十七岁前,孔尚任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故事内容:是一部演近世历史的历史剧。作者孔尚任一生的升沉荣辱颇具戏剧性,而且与康熙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

男主角:侯方域,女主角:李香君。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重新

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结识李香君,

并与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

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

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

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

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2)《长生殿》的题材来源

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题材来源:同题材的创作有:唐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传奇等。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对《长生殿》的影响最大。

主题:有多种说法,我们认为,《长生殿》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传奇故事。重在写“情”。

《长生殿》和前代同题材作品的不同

其一,剧中对“情”这一全剧的核心作了充分的描写和反复的渲染,并把故事的结局,写成李杨二人感动天地鬼神,得以共升仙宫,永久团圆。

其二,在写“情”的同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因此这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

(3)李渔的创作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连城壁》(三者合集《无声戏》)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李渔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以上十种合刻称《笠翁十种曲》)、《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及《双瑞记》等19种。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风筝误》一剧。此外,有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

《闲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对自己的生活所得所闻见的事物的总结性的书。包含有对戏曲的看法,批评。从舞台的实际出发,注重戏曲的结构、中心事件的选择安排等,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还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饮食、作卧等方面的审美感受。

3.小说

(1)《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体制上的特点:总共尽500篇,其中250篇是小说,另外250篇是奇谈怪论的记录。体式、题材、做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

一书简二体;用传奇法以志怪;神怪、梦幻的艺术形式化;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就文体来说,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

就取材来说,其中有采自当时社会传闻或直录友人笔记者,篇首或篇末往往注明某人言、某人记;也有就前人的记述加以改制,点染的,还有并没有口头传说或文字记述的依据,而是完全或基本上由作者虚构的狐鬼花妖故事。

了解《婴宁》、《青凤》

(2)《儒林外史》

科举制度是兴于隋唐被统治阶级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也的确对繁荣封

建社会的文化,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衰落,作为上层建筑的科举制

度,也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反动和腐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两

部小说虽然相隔了大约有半个世纪,但两部小说却都不约而同的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

判和猛烈的冲击,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反动的本性。

纵观两位作者的人生和两部作品的内容,由于他二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观,有着不同的

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人生遭遇,所以在同一的主题之下,这两部作品却表现出了不同的观

点和形式:

首先,从二人的不同生活经历,人生遭遇可见二人对科举的不同态度:蒲松龄一生四

次参加乡试,皆名落孙山,只是到了他71岁那年,才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几乎受了一辈

子科举的折磨,年事已高后,他又把中举的希望放到儿孙的身上。其长孙蒲立德以道试第一

名考中秀才,蒲松龄作《喜立德采芹》诗给予勉励:“昔余采芹时,亦曾冠童试;今汝应童

科,亦能弁诸士。微名何足道?梯云乃有自。天命虽难违,人事贵自励。无似乃祖空白头,

一经终老良足羞!” 一句“无似乃祖空白头,一经终老良足羞”,道出了这位老人对科举一生

的追求与遗憾。他也把自己考场的失败认为是人生的一大憾事。正是他对科举的这样一种态

度,使得他的《聊》虽然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科举的弊端,但并没有从理论到实际的根本的

否定科举制度,作者的不满和愤慨主要针对科举的流弊而言,他认为使他一次次在考场中失

败的是考官的腐败造成的,只要考官们遵从科举标榜的“人人平等”的原则,只要考官有真才

实学能辨优劣,这种制度还是可取的,所以他终生沉迷科场,渴望能有公正的考官能识出自

己这匹千里马,他没认识到这种腐败现象是科举制本身的阶级性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这

是他个人悲剧的根源。所以,在《考城隍》中他幻想出阴间有一个公正的科场,以此来满足自己内心对此的期盼。

吴敬梓年轻时也参加过科举,但是三十几岁后便对此心灰意冷。36岁时,安徽巡抚推荐吴敬梓应“博学鸿儒科”,吴敬梓固辞不就。50岁时,乾隆巡幸江南,各地文人士子纷纷迎銮献诗,而吴敬梓却企脚高卧,不予理睬。由此可见,中年以后的吴敬梓已经完全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离心背道。在《儒林外史》中很代表了吴敬梓思想的杜少卿说:“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这正是吴敬梓的真实想法,他清醒的认识到科举制是一切罪恶的深渊,是科举把人变得愚笨,是科举毒化了人们的心灵和社会的风气,《儒林外史》不光表达了吴敬梓对科举制度的反感,同时也对作为明清封建道德根本的程朱理学的合理性进行了怀疑和批评,对那些热衷八股、道德堕落的士子官僚也作了无情的批判。

其次,二者进行批判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不同。

《聊斋志异》“以传奇手法志怪”,蒲松龄用妖狐灵鬼的形象来寄托他对科举腐朽的愤慨,揭露出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刻画出那些官吏的贪恋、无耻和虚伪。作者大量借用民间故事,写鬼写狐,想象奇特,以神怪幻异的手法写出了大量的讽喻现实的作品。这类人鬼混杂的故事构筑了一个既阴风阵阵又诗意浓郁的神话世界,把神怪幻想和现实人生巧妙结合起来,造成许多亦幻亦真的形象和画面。《于去恶》中的于去恶,《三生》中的兴于唐,《司文郎》中的宋生,《叶生》中的叶生等,他们都是怀才不遇,横被黜落,抑郁而死。《叶生》中的叶生死后阴魂不散,不仅教恩人之子使其高中,而且自己也高中进士,直至回家看见自己的灵柩才明白自己已死去多年。整个故事充满抑郁悲凉的气氛,它仿佛为受科举制度残害的知识分子唱出了一曲凄婉的哀歌。这类故事使得整个作品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于写鬼写神之间对社会弊端进行了批判,很有寓言的特点。《嘉平公子》通过人鬼相恋的故事,无情的讥嘲了别字连篇的秀才,使女鬼都深以为耻,长叹:“有婿如此,不如为娼。”《司文郎》它写一个盲僧有一种奇特的本领,他用鼻子一闻别人的文章,就能准确地评判出文章的优劣。他闻了王平子的文章大加赞赏,表示能在考试中高中,结果却名落孙山;而余杭生的文章使他闻了作呕,但却偏偏高中。他听了以后不禁大为感叹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辛辣地指出这些试官有眼无珠,是睁眼瞎,怎能分辩得出文章的优劣?对于这种不合理的现实,作者极为愤慨,因而以嘻笑怒骂之笔,痛加挞伐。

《儒林外史》则侧重讽刺,通过对形形色色的读书人的描写,指出了科举的虚伪性、残酷性、使人堕落性。作者虽把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但还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当时社会的痕迹,虽非常夸张的讽刺了热衷科举的读书人的虚伪和无耻,但于夸张中透着写实,书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作者在原型的基础上集中提炼,使之成为典型,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儒林外史》中通过周进和范进两个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科举是如何把他们弄得发疯发痴,神魂颠倒。周、范二人在考中之前,受尽了社会的冷落和亲人的白眼,生理上长期忍受着欺凌侮辱,而心理上又有着考场失落的煎熬,长此以往心理产生严重的疾病,以至周进看到贡院的号板时“知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不省人事。”被灌醒后,又连续猛捶号板,“满地打滚”号啕大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当几个商人答应出钱替他捐一个监生的资格,以便同秀才一起进场乡试时,周进不顾羞耻,“爬到地上就磕了几个头”,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再看范进获知考中时又是怎样的状态:报录人送来报帖,他中了举人,只见“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自己把两手一拍,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得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手

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这些一幕幕的悲喜剧,让我们感到他们既可笑又可怜,同时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悲的现实:在封建时代里,有多少知识分子被科举摆弄得神魂颠倒,简直成了精神病患者。

综上,我们可见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反动性,给文人带来的巨大危害,实质上,它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在当时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文字狱盛行的时代,作者为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对这种制度的批判,为免于幸难,只好采取了或以讽刺,或以传奇法以志怪的方法婉曲的表达对这个社会的控诉。在中国整个文学史上是较早对科举制度进行批判的两部优秀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内容和巨大的艺术性在文学史上熠熠发光,对后代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文

(1)桐城派

出现背景:康熙末年,清朝开始步入中期,雍正、乾隆两朝号称“盛世”,社会稳定,在政治经济稳定的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所以统治者进行严格的思想控制。桐城派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以《史记》《左传》等先秦、两汉、唐宋八大家为典范,以服务于当代政治为目的。

代表人物:刘大櫆、方苞、姚鼐

理论主张: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桐城派以“道统自任”。

三个人的贡献:

○1方苞:因戴名世,“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是桐城派的奠基者

成就:《狱中杂记》、《游雁荡山》《先母行略》

古文理论: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他对于文章,要求的是“雅洁”。

○2刘大櫆虽无重要的建树,但他是姚鼐的老师,所以在桐城派上,是承先启后者。

成就:《游晋祠记》、《送姚姬传南归有序》,大都铿锵上口,音调高朗,有音韵之美。古文理论:义理、书卷、经济

○3姚鼐: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成就:《登泰山记》文法考究,内容扎实,语言凝练简洁,刻画生动,有文采。

古文理论:义理、考据、词章

(2)骈文代表作家及作品

初期:陈维崧《与芝麓先生书》《苍梧诗序》、毛奇龄

中期:袁枚《游天台山记》《戒子书》《出关与毕侍郎笺》

孔广森《仪郑堂骈丽文》三卷

汪中《哀盐船文》《广陵对》

(3)“性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袁枚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也。主张

骈文和散文并重。

反对:反对理学,反对宗唐宗宋。

风格特征:○1内容广泛:咏史怀古,流连山水,信手拈来○2清灵隽妙,情感奔放,议

论新颖○3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轻巧

5.诗

(1)梅村体:得名于吴伟业(号梅村)。梅村体是吴伟业创作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院、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梅村体”词有100余首,以《圆圆曲》为代表。(2)钱谦益和虞山诗派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虞山诗派: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3)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神韵说: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尤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

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

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

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

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娄东诗派:

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一.系统概述 本系统通过调查从事医药产品的零售,批发等工作的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医药销售管理系统。医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建立在调查的数据基础上,系统完成后预期希望实现药品基本信息的处理,辅助个部门工作人员工作并记录一些信息,一便于药品的销售和管理。通过此系统的功能,从事药品零售和批发等部门可以实现一些功能,如:基础信息管理,进货管理,库房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统计,系统维护等。 二.概念结构设计 1.员工属性 2.药品属性 3.客户属性 4.供应商属性 5.医药销售管理系统E--R 图 三.逻辑结构设计 该设计概念以概念结构设计中的E--R 图为主要依据,设计出相关的整体逻辑结构,具体关系模型如下:(加下划线的表示为主码) 药品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药品类别,规格,售价,进价,有效期,生产日期,产地,备注) 供应商信息(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名称,负责人,) 员工 姓名 家庭地址 E-maill 电话 员工 编号 年龄 帐号

四.系统各功能模块如何现(数据流实图);1.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药品信息员工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2.库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子系 统 库存查询库存信息出入库登记库存报表3.销售管理子系统 销售管理 销售登记销售退货销售查询 4.信息预警子系统 信息预警 报废预警库存预警 5.财务统计子系统 财务统计 统计销售额打印报表 6.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 权限管理修改密码系统帮助 五.数据库设计(E-R图,数据库表结构) 1.药品基本信息表 列名字段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药品编号 药品名称 药品类别 规格 进价 有效期 生产日期 售价 产地 备注 2.员工基本信息表 列名字段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员工编号 性别 身份证号 员工年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转贴于:自考_考试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5.逍遥游——《庄子》里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的遨游。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在世间生活,受到社会的各种束缚,自身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人生自由,就必须使自己从世俗的价值标准、外在功利和一己小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和宇宙和谐交融,达到天地共生,万物和一的境界。逍遥游是心灵的遨游,但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是独具特色的体道方式。后世也把它作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中国当代文学 导言 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 明确当代文学概念:所谓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今的文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已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面临的难题 1.作品数量繁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占有和把握; 2.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许多作家和现象难以盖棺认定; 3.离现实太近,与政治关系密切,难以排除的干扰和障碍。 三.必要的准备 1.培养自己怀疑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 2.培养自己历史的观念和开放的目光 第一讲: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新规范的源流 当代文学——延安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 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 1.对萧也牧的批判 2.对《关连长》的批判 3.对《武训传》的批判 4.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 5.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 (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三)作家的体制化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创作实践 (一)创作概况 诗歌,小说,戏剧,通讯特写…… 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 (二)出现的问题 1.文学观念的工具化 2.文学主题的政治化 3.虚假化、概念化、公式化、粗俗化 第二讲: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现实的要求。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 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耿龙祥《入党》、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刘《禽兽篇》、“迟开的蔷薇”。邵燕祥《贾桂香、流沙河《草木篇》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 55万“左派分子”的产生; 文艺界“重灾区”情况; “反右运动”对作家心理和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三讲从“大跃进文艺”到“文革文学” 一.“新民歌运动”和“文艺大跃进” 1.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 2.空前的民歌运动景观; 3.“文艺大跃进”。 二.大跃进文艺的内容与形式 1.颂歌的重复 2.内容特征:理想与抒豪情 3.艺术手法:想象与夸张 4.得失分析 三.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 1.关于诗歌道路问题的讨论 2.两结合创作方法 四.狭路上的探索 五.从“歌颂”到“战歌” 第四讲十七年的诗歌 一.郭沫若等老一代诗人的新创作 二.郭小川的诗 三.贺敬之的诗 四.闻捷等人的诗 五.李瑛、严阵等人的诗 第五讲十七年的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世界文学简史考试复习

一、填空: 中世纪4种文学形态: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中世纪4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 俄罗斯散文之父是普希金? .外国文学家的最主要作品:表现多余人的四部作品 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屠格涅夫——《罗亭》奉茶洛夫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中世纪4种文学形态:城市 1.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框架: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2.外国文学家的最主要作品:表现多余人的四部作品 《叶甫根尼奥涅金》《当代英雄》《罗亭》《奥勃洛摩夫》 3.拜伦式英雄(积极)(消极)都有哪些: 积极的拜伦式英雄:《该隐》、 消极的拜伦式英雄:《曼弗雷德》 4.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阶段:①历史剧、喜剧②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③传奇剧 外国文学家的最主要作品:还要加上: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易卜生的四大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社会支柱》 5.哈姆雷特的结构、三条复仇线索: 莎士比亚用了多线索多层次的手法,以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线索为主线,以挪威小王子和雷欧提斯的复仇古诗为副线,互相对比,激化矛盾,使戏剧场面不断转化,推进情节矛盾,走向高潮,以达到艺术效果,共同表现全局的主题。 5.安娜卡列宁娜的两条线索、两个悲剧、三个家庭

两条线索:由两条平行而又互相联系的线索构成的。一条线索写贵族妇女安娜不爱他的丈夫卡列宁,对贵族青年军官渥伦斯基产生了爱情而离开了家庭,为此她遭到了上流社会的鄙弃,后来又受到了渥伦斯基的冷遇,终于绝望而卧轨自杀。这里表现了城市贵族和资产阶级生活的状况。另一条线索写外省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的恋爱,经过波折结成了幸福家庭。这里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动向,也提出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两个悲剧:安娜,个性解放的悲剧。列文,农事改革的悲剧。 三个家庭:①从奥勃良斯基的家庭到杜丽的家庭 ②卡列宁的家庭到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再到渥伦斯基的家庭 ③列文的家庭到吉提的家庭 6.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人间喜剧》、《红与黑》、《死魂灵》、《拉辛与莎士比亚》、《双城记》 7.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唐璜》、《叶浦盖尼·奥涅金》 8.湖畔派诗人三个代表人物: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二、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典述 答: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总结、神的宗谱、神的活动、人类的起源;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古希腊最着名的英雄是赫拉克勒斯。特点是人神同形同性。 2.各个思潮 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感伤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重农派、迷惘的一代。 3.主要创作方法 4.浪漫主义 答:18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始于德国,高潮出现在法国和英国。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5.古典主义 答: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几乎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一、重点、难点概要复述 随机事件的定义及事件间的关系;概率的定义及性质;常见的三大概率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贝努利概型;条件概率与三大公式:乘法公式,全概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 1.设事件表示“甲产品畅销,乙产品滞销”,则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设为事件,则都发生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但与不发生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中不多于一个发生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 3.设为随机事件,则。 A.B. C.D. 4. 设为随机事件,则。 A. B. C. D. 5.设事件满足,则 _______. 6.将20本书随机放入书架,则指定的某3本书挨在一起的概率是 ____________. 7.向半径为的圆内随机抛一质点,则质点落入圆内接正方形区域的概率为__________. 8.将一枚骰子连续抛掷100次,则事件“出现1点或6点”至少发生2次的概率为_______. 9. 一批灯泡共100只,其中10只为次品。做不放回抽取,每次取1只,则第3 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为___________. 10. 三个箱子,第一个箱子有4个黑球、1个白球,第二个箱子有3个黑球、3个白球,第三个箱子有3个黑球、5个白球。现随机地取一个箱子,再从这个箱子中任取一个球,则这个球为白球的概率为 ___________。若已知取得的球为白球,则此球属于第二个箱子的概率

为__________. 二、常见问题及解法 (一) 随机事件的表示: 1.随机事件的表示:设为随机事件,则 i)同时发生可表示为; ii)至少有一个发生可表示为; iii)发生但不发生可表示为 (二)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 1.利用加法公式: 2. 应用乘法公式:,其中. ,其中。 注:若,则由乘法公式可得 从而,也即与可以相互转换。又因 ; 故,可相互转换。 3. 在古典概型中求事件的概率: 4. 在几何概型中求事件概率: 5. 在贝努利概型中求事件的概率:在重貝努利试验中,事件每次发生的 概率为,则事件 恰发生次的概率为:,。 6. 利用全概公式与逆概公式求概率:设是完备事件组,,是任一个事 件,则 (i)全概公式: (ii)逆概公式:,其中。 (三)事件独立性的判断 1. 根据实际问题直观判断 2. 根据定义来判断或证明:事件相互独立当且仅当。 三、拓展练习 1.设事件满足求 2.设事件满足,已知,求。 3.设事件满足,,, 求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为。 4. 设事件满足 则有 (A) (B) (C) (D) 5. 设事件满足则

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建安七子:(东汉建安时期)——(04年4月考) 1、 建安七子”的称呼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2、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yang)、刘桢。 【二】、泰康文学 1、 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 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 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 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 现。 2、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 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 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三】、玄言诗——(浙江省2002年7月考) 1、 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 2、 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3、 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四】、宫体诗—— 1、 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 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2、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五】、永明体——(05年4月考) 1、 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2、 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 3、 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4、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 5、 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六】、《世说新语》—— 1、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

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五、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壬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悲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知识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2)基础知识复习题 初唐诗歌有两大流风,一是以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创作的具有绮错婉媚宫廷诗风,这种诗体被称为(上官体),二是反对这种文坛风气,倡导比兴风骨,进行诗文复古革新的一派,其领袖人物是(陈子昂)。盛唐诗歌有两大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一是以(岑曾、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中唐诗歌两大风格,一是轻俗平易诗风,其代表诗人是(白居易)和(元稹),一是奇崛险怪诗风,其代表诗人是(韩愈)和(李贺)等。晚唐被称为“小李杜”的两位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这首诗赞美的是(初唐四杰)。 李白有诗云:“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诗中的“孟夫子”指的是盛唐大诗人(孟浩然),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孤城、羌笛、胡雁、大漠、杨柳、胡笳、刁斗、燕然、柳、玉门关、楼兰……这是唐代(边塞诗)题材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兄弟皆好奇”,这是杜甫对盛唐边塞诗人(岑曾)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赞美(李白)的诗句。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诗中所写的“斯人”是盛唐诗人(李白)。 “极悲壮苍凉沉郁顿挫之妙”,这是后人对(杜甫)诗风的评价。 被后人称为唐代“七律圣手”的大诗人是(李商隐)。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歌按题材分为三类,一是讽喻诗,代表作如(《新乐府五十首》);一是感伤诗,最有有名的代表作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一是闲适诗,代表作如《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等。 对白居易诗歌流行传播之广,唐宣宗有两句诗赞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 “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是诗人杜牧对唐代诗人(李贺)的评价。 被后人称诗中“牛鬼蛇神太甚”的诗人是(李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的这首诗歌评价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特别指出了其诗()的特点。 “与律诗可称一代之奇”(宋洪迈语)的是(唐传奇)。 早期无名氏作民间曲子词主要收录在王重民所辑的(《敦煌曲子词集》)一书中。 最早着力写词,标志着词真正走入文人创作时代的晚唐两大词人是(温庭筠)和(李煜),他们还是(婉约词)派词辈分最高的两位词人。 五代文人词主要有两大阵地,一在后蜀,代表成就是收录了十八家婉约词作的词集(《花间词》),这一派也因此被称作(花间)派;一在南唐,代表作家是(李煜)。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境界始开,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说的是词人(李煜) 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南面王”的词人是(李煜)。 第一个大力创制慢词且善用“赋”法、在词中多铺叙与描写的北宋大词人是(柳永)。 胡寅《题酒边词》云:“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尘垢之外。”这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词人是(苏轼)。 突破“诗庄词媚”,真正做到“以诗为词”,提高词品,使词具有诗样的功能的词人是(苏轼)。 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词中老杜”的北宋词人是(周邦彦)。 在宋词历史上被称为“济南二安”的词人是(李清照)和(辛弃疾),他们又分别是宋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词家。 以()为领袖,以岳飞、陆游、陈亮直至文天祥为代表,南宋词坛形成了一个以(爱国)为主题,以()为风格的英雄词阵营。 往往以冷香、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香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创设幽冷悲凉词境的南宋格律派词人是(姜夔)。

世界文学史习题

第九章 1.雨果的戏剧《欧那尼》引发了法国文坛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决 战。 2.《巴黎圣母院》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强烈的对比。 3.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长相丑陋的敲钟人。 4.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悲惨世界》的一条红线。 5.乔治.桑的成名作是《安蒂亚娜》。 6.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系统阐述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 7.“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句话 写于《悲惨世界》的序言中。 8.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9.警察沙威无休止地追捕迫害冉阿让是因为两人之间的个人恩怨。 错 10.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宣扬人道主义,主张仁爱,坚决反对革命 暴力。错 11.爱丝美拉达是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 12.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长相丑陋的敲钟人。 13.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九三年》。 14.在《悲惨世界》中主要围绕着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等人的命运 展开情节。 15.乔治.桑本人的经历在那个时代可谓惊世骇俗,她的作品也强烈表 达了追求个性解放与男女平等的思想。对

第十章 1.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诗人,其作品具有“病态” 与“颓废”的特征。 2.《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作者是海涅。 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讽刺。 4.《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优秀作品。 5.在诗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作者把分裂的德国比作三 十六个粪坑。 6.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7.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开创性塑造了俄国19世纪文学中“小人 物”形象。 8.普希金被称作是俄国文学之父。 9.以诺瓦利斯为代表的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热衷在作品中表 现怪诞、疯狂、神秘、恐怖等,被认为是“积极”的浪漫主义。 错 10.塔吉雅娜是小说中高度理想化的正面主人公,第一个高尚的、纯 洁的、迷人的、成为民族灵魂的的典型形象。对 第十一章 1.《草叶集》的作者是惠特曼。 2.被称作是“美国文学”之父的是华盛顿.欧文。 3.《红字》中女主人公被迫长年穿着胸前印有红色的A的衣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汇总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春秋三传”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论语》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楚辞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8.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篇。9.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1.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5.《史记》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评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写史体例,同时对后代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6.《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的《文选》之中,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评之曰:“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评之为“五言之冠冕”。 17.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17.2.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18.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19.“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0.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1.苏李诗《文选》中题为苏武、李陵的五诗共七首,一般称之为“苏李诗”。这几首诗并不是苏武、李陵所作,根据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这些诗的写作年代与《古诗十九首》接近。这几首诗都是为送行赠别而作,有送朋友远游的,有送丈夫从军的,大抵缠绵悱饲,表现了亲友深厚的感情。 22.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3.《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24.《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25.《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6.建安风骨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7.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8.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