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溶液成分控制与化验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电镀溶液成分控制与化验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电镀溶液成分控制与化验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电镀溶液成分控制与化验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电镀溶液成分的控制

通常,电镀溶液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化学分析与电化学试验。实践表明,一个科学管理完善的工厂或车间,必须具有防范故障发生的监控能力与电化学试验能力。因此,每个电镀厂或车间均应具备分析监控电镀溶液中最主要的镀液成份。

镀液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注意获取理想数据化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分析电镀故障,还应获取理想数据,使心中有数。如何获取理想数据呢?那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当镀液表现出某些性能(如深镀能力等)特别优良时,立即取样化验,把所得数据保留下来,不能认为只要控制在书本或资料上介绍的规定范围内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即使采用与资料相同的配方但因设备条件、所用化工原料质量不同,电镀种类不同,所处理环境不同,实际中的工艺控制数据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本厂实际,即使是本厂的同一镀槽,在电镀不同产品时,与之相应的最佳工艺控制数据往往也是有出入的。因此,一般说,各个电镀厂(车间)都应有适合于自己厂(车间)具体生产条件和电镀产品的最佳工艺控制数据,这就必须通过化验和工艺试验来不断摸索掌握。这对生产设备条件不太好,生产质量又不能长久稳定的中小电镀厂来说,尤为重要。

②化验结果要准确化验是分析电镀故障重要手段,化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故障原因的正确判断。应该在镀液毛病还未完全暴露时,就能从化验结果中发现镀液可能出现某种故障,及时进行霍

尔槽试验等镀液组分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对出现的较大故障,能讯速提供准确的测试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化验数据不准确,不仅不能合理维护和调整镀液,甚至会由于误判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③严格化验基本操作主要注意掌握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否正确取样。当镀槽较大时,镀液多,取样前应充分搅拌,尔后从靠近槽内四角及中心共5个点上取样并混合而成。这对一般手工电镀小厂、无阴极移动和采用加热棒加热的镀槽来说,更应如此;一般用阴极保护框的镀槽,框内外的镀液成分含量往往有的镀镍、镀铬、镀锡等槽液的化验,取样时注意当镀液蒸发较多时,或在刚刚补充到了蒸发的水分不久就取样分析,都是不适宜的;在一般正常定时化验时,应将水分补充到镀槽正常刻度,并通电生产几个小时后再取样化验;用刚清洗过还带温的容器一次注入化验电镀试液是错误的。应该先用少量镀液摇洗一下容器内壁(洗液仍可倒入镀槽)再注入化验分析试液(对于不干净干燥的取样容器无须这样)。同样,也不要用水洗或前一次用过后未清洗的专用吸管直接取样化验。凡使用用水清洗后带温的吸管和未经清洗的专用吸管(无论是湿的或干的),事先至少要吸取两次样液,弃去洗液,然后才能正式吸取试液化验;通常,镀槽深、大的镀液取的化验数据,实际上只代表挂具插入深度这段槽液的成分含量。一般来说,下半部的某些成分含量有时比上半部稍微高些。当根据化验结果进行底液调整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特别是对一些控制范围比较严格的光亮剂更应注意到这一点(有空气搅拌槽液

例外)。

二、是化验的基本操作手法。用吸管吸取样液时,右手食指不能控制自如,对吸管和滴管的正确读数方法要清楚,即视线同液面必须同一水平并取弯月面下缘低处(对于不易观察下缘的深色溶液,也可读弯月面两侧最高点,重要的是初读和终读都应取用一水平)。另外,将吸管内的吸取液放入锥形瓶中时,往往将吸管外壁紧贴在锥形的内壁上,这就使粘附在吸管外壁的镀液也一起带入锥形瓶中。正确方法应是左手握住锥形瓶,倾斜成45。角,右手三指垂直拿住吸管,并使吸管出口端处轻靠在雄形瓶内壁上。在镀液化验中,有时吸液仅取1ML,那是不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要带一滴液(约0.05ML),就会使分析结果产生约5%的误差。

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实验4―主成分分析 所属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英)项目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实训)日期2012年 4 月15 日

实验报告4 主成分分析(综合性实验)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实验原理:主成分分析利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从而达到降维和数据结构简化的目的。这些综合指标反映了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通常表示为原始指标的某种线性组合,且综合指标间不相关。利用矩阵代数的知识可求解主成分。

实验题目:下表中给出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男子径赛记录:(t8a6) Country 100m (s) 200m (s) 400m (s) 800m (min) 1500m (min) 5000m (min) 10,000m (min) Marathon (mins) Argentina 10.39 20.81 46.84 1.81 3.7 14.04 29.36 137.72 Australia 10.31 20.06 44.84 1.74 3.57 13.28 27.66 128.3 Austria 10.44 20.81 46.82 1.79 3.6 13.26 27.72 135.9 Belgium 10.34 20.68 45.04 1.73 3.6 13.22 27.45 129.95 Bermuda 10.28 20.58 45.91 1.8 3.75 14.68 30.55 146.62 Brazil 10.22 20.43 45.21 1.73 3.66 13.62 28.62 133.13 Burma 10.64 21.52 48.3 1.8 3.85 14.45 30.28 139.95 Canada 10.17 20.22 45.68 1.76 3.63 13.55 28.09 130.15 Chile 10.34 20.8 46.2 1.79 3.71 13.61 29.3 134.03 China 10.51 21.04 47.3 1.81 3.73 13.9 29.13 133.53 Columbia 10.43 21.05 46.1 1.82 3.74 13.49 27.88 131.35 Cook Islands 12.18 23.2 52.94 2.02 4.24 16.7 35.38 164.7 Costa Rica 10.94 21.9 48.66 1.87 3.84 14.03 28.81 136.58 Czechoslovakia 10.35 20.65 45.64 1.76 3.58 13.42 28.19 134.32 Denmark 10.56 20.52 45.89 1.78 3.61 13.5 28.11 130.78 Dominican Republic 10.14 20.65 46.8 1.82 3.82 14.91 31.45 154.12 Finland 10.43 20.69 45.49 1.74 3.61 13.27 27.52 130.87 France 10.11 20.38 45.28 1.73 3.57 13.34 27.97 132.3 German (D.R.) 10.12 20.33 44.87 1.73 3.56 13.17 27.42 129.92 German (F.R.) 10.16 20.37 44.5 1.73 3.53 13.21 27.61 132.23 Great Brit.& N. Ireland 10.11 20.21 44.93 1.7 3.51 13.01 27.51 129.13 Greece 10.22 20.71 46.56 1.78 3.64 14.59 28.45 134.6 Guatemala 10.98 21.82 48.4 1.89 3.8 14.16 30.11 139.33 Hungary 10.26 20.62 46.02 1.77 3.62 13.49 28.44 132.58 India 10.6 21.42 45.73 1.76 3.73 13.77 28.81 131.98

三价铬电镀讲议

三价铬电镀讲议 一三价铬电镀得以发展的原因: 铬具有优良的装饰性和功能性,但六价铬危害巨大,因此RoHs及WEEE是禁止使用六价铬的,但是金属铬和三价铬是可使用的.另外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美国等越来越关注六价铬的危害,不断降低六价铬废水的排放标准.从1997年起,欧洲和北美规定:六价铬在空气中的最大含量为:0.001mg/l,电镀废水中每月日平均含量小于1.71mg/l. RoHs关于电子产品和电器产品有害物质禁令于2006年7月1日实施.这个禁令要求:所有输往欧洲的电子电器产品不可含有镉,铅,汞,六价铬,PBB及PBDE.含以上有害物质的产品,则不可输往欧盟成员国及禁止在市场上出售,违者要负上法律责任. RoHs标准的有害物质含量范围如下: 以上是三价铬电镀得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面谈谈三价铬发展的内在原因: 其实最早开发电镀铬时,就是以三价铬作原料来电镀铬的,后来为什么又是用六价铬来电镀铬呢?有以下原因: 1>铬是一种多价态金属,而三价铬镀液中的Cr3+是中间态,较不稳定. 2>电镀过程式中,阴极可能还原成Cr0, Cr2+,但阳极易使Cr3+氧气成Cr6+,难以 控制. 3>三价铬电镀同样不可用铬作阳极,其理由同六价铬电镀.而使用不溶性阳 极时,阳极附近会生成Cr6+,其对三价铬电镀极其有害. 4>三价铬电镀难得到较厚的镀层,因电镀时,阴极表面PH值升高,会形成

所以要发展三价铬电镀,必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抑制电镀生产时六价铬的产生. 2>选用合适的阳极. 3>怎样维持三价铬镀液的稳定性? 4>怎样提高三价铬镀层的质量? 经过许多电镀研发者多年的努力,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但镀层质量:如致密性,硬度,等到方面还是没达到六价铬水平,也是目前许多功能要求较严的产品,如汽车配件,卫浴产品仍使用六价铬电镀的原因. 1> 抑制电镀生产时六价铬的产生及选用合适的阳极.目前有以下方法: <1> 采用离子树脂膜设立阳极区和阴极区:这种半透膜可阻止Cr3+进入 阳极区,避免Cr6+产生.但此法造价高,且操作麻烦.所以推广较困难, 目前几乎没人使用. <2> 使用催化阳极:如麦德美的钛铱合金阳极.可阻止六价铬产生.另其阳 极表面还涂有一层膜,也可阻止Cr3+进入阳极金属表面.但其造价较 高. <3> 采用高纯度紧密石墨作阳极,在三价镀液中加入抑制剂或还原剂,例 于溴化铵等,抑制溶液中Cr6+产生.反应式如下: Cr2O72-+6Br - +14H+→2Cr3++3Br+7H2O 3Br2+2NH4Br→N2↑8HBr 虽然Br - 对镀层外观没有直接影响,但仍是主要成份, Br - 主要是能够 抑抑制Cr6+产生.同时也能够抑制氯的产生. 2> 怎样维持镀液的稳定性及增加三价铬镀层质量: 三价铬电镀液是一种络合剂型电镀液,镀液中的三价铬离子与络合

电镀工序作业指导书

电镀工序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建立详细的作业规范,籍以稳定品质,提升生产效率,并作为设备保养、员工操作的依据,此文件同时也是本岗位新员工培訓之教材。 2.0适用范围 本作业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电镀班图形电镀工序。 3.0职责 3.1制造部职责 3.1.1员工按工艺提供的参数制造符合要求的产品并作相关的记录,领班对此进行监督和审核。 3.1.2领班負责对员工进行生产操作的培訓及考核。 3.2 品质部职责 品质部负责对制造部的品质、保养、操作、参数和环境稽核与监控,保证产品符合客戶要求。 3.3 工艺部职责 评估和提供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要求,及其实现之方法。 3.4维修部 生产设备的管理、维护和维修。 4.0 作业内容 4.1工艺流程 4.1.1加厚铜(板电)作业流程示意图 上料→酸洗→电镀铜→溢流水洗→溢流水洗→下料→洗板烘干→自检→转下工序4.1.2图形电铜电锡基本流程示意图 上料→除油→溢流水洗→溢流水洗→微蚀→溢流水洗→溢流水洗→酸洗→电镀铜 →溢流水洗→溢流水洗→酸洗→电锡→溢流水洗→溢流水洗→下料→转退膜蚀刻4.2 电镀基本流程说明 4.2.1上料:戴手套作业,小心擦花板面,夹具夹紧板边防止掉板,同时夹板靠夹棍底部。 4.2.2除油:清除板面油污、灰尘、指纹印、氧化等。 4.2.3微蚀:清除板面氧化,粗化板面,增强板面与镀层的结合力。微蚀后的板面色泽一

致呈粉红色。 4.2.4酸洗:除去铜表面轻微氧化膜,同时也防止上工序的残液进入镀铜液中,对镀液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还活化铜面,便于电镀时铜的沉积。 4.2.5镀铜:实现孔壁及线路之厚度要求,保证其优良之导电性能。 4.2.6镀锡:作为碱性蚀刻之抗蚀层,形成良好之线路图形。 4.2.7烘烤:湿膜板用105℃烘15分钟以固化油墨,防止电镀时油墨脱落、渗镀、铜点等不 良现象的发生。 4.3 电镀线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

实验六主成分分析报告

实验六 主成分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SPSS 及ENVI 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二、有关概念 1. 主成分分析的概念 主成分分析(又称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 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就称为因子或主成份。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可写为: m m x a x a x a x a z 131********++++= m m x a x a x a x a z 23232221212++++= m m x a x a x a x a z 33332321313++++= ……… m nm n n n n x a x a x a x a z ++++= 332211 其中,x 1、x 2、 x 3、 x 4 …x m 为原始变量;z 1、 z 2、 z 3、 z 4 …z n 为主成份,且有m ≥n 。 写成矩阵形式为:Z=AX 。Z 为主成份向量,A 为主成份变换矩阵,X 为原始变 量向量。主成份分析的目的是把系数矩阵A 求出,主成份Z1、Z2、Z3…在总方差中所占比重依次递减。 从理论上讲m=n 即有多少原始变量就有多少主成份,但实际上前面几个主成 份集中了大部分方差,因此取主成份数目远远小于原始变量的数目,但信息损失很小。 因子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还在于对原始变量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评价。如果 因子分析结果保证了因子之间的正交性(不相关)但对因子不易命名,还可以通过对因子模型的旋转变换使公因子负荷系数向更大(向1)或更小(向0)方向变化,使得对公因子的命名和解释变得更加容易。进行正交变换可以保证变换后各因子仍正交,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经过正交变换后对公因子仍然不易解释,也可进行斜交旋转。 2. 因子提取方法 SPSS 提供的因子提取方法有: ①Principal components 主成份法。该方法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纯线性组合。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摘要:分析了电镀生产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如灼烫、中毒、火灾、爆炸和触电等,以及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和途径,并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电镀生产需使用腐蚀品、氧化剂、毒害品和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大量的电气设备还会引起火灾和触电。笔者在此对电镀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 中毒 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1.1 氰化物中毒 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 氰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氢气体。若含氰镀槽的布置、含氰废水的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氰化氢。例如:含氰镀槽与酸铜槽、酸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氰化钠和氰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 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如2003年10月,浙江温州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进入深达4.5m的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进入池内,最终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大化。事后检测发现:池内氰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 1.1.2 有机溶剂中毒 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最新实验六主成分分析

实验六主成分分析

实验课:主成分分析 实验目的 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SPSS中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及其主要应用。 一、相关知识 1 概念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是使用最多的因子提取方法。它通过坐标变换手段,将原有的多个相关变量,做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这样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变量个数的目的,同时又能与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的信息。从数学角度来看,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降维处理技术。 两者关系: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FA)是两种把变量维数降低以便于描述、理解和分析的方法,而实际上主成分分析可以说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

2 特点 (1)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因而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中的工作量。 (2)因子变量不是对原始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它能够反映原有变量大部分的信息。 (3)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对变量的分析比较方便,但原始部分变量之间多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4)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反映。 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即通过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显然,在一个低维空间解释系统要比在高维系统容易的多。 3 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因子分析分为R型和Q型两种。 当研究对象是变量时,属于R型因子分析; 当研究对象是样品时,属于Q型因子分析。 但有的因子分析方法兼有R型和Q型因子分析的一些特点,如因子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有的学者称之为双重型因子分析,以示与其他两类的区别。

电镀硬铬理论知识

电镀硬铬理论知识 一、铬镀层的特性 1、铬镀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 铬镀层的颜色为略带浅蓝色的银白色。铬镀层有良好的特性,例如,硬度高、耐热、耐酸、耐碱、耐硫化物、耐有机酸、顺磁、不变色;铬镀层的摩擦系数低,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金属中是最低的,因此,铬镀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铬镀层与橡胶、胶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黏附力差。因此,这类材料的模具采用电镀铬后容易脱模,且模具表面粗糙值越小,压制产品的亮度越高、越美观,模具使用寿命也可提高。 2、铬镀层的硬度和应力 在正常镀铬工艺条件下,铬镀层硬度为HRC55~HRC65和HV750~HV1200。电镀铬比由高温冶金法得到的金属铬硬度高得多,最硬的铬镀层可达到刚玉的硬度,比其他的现有电镀层硬度都高。例如,它是铁、钴和镍硬度的2倍左右。它的硬度比经过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硬化处理的钢以及经过热处理的合金结构钢的硬度都高。电镀时的氢、外来离子的性质、内应力增加是铬镀层具有高硬度的主要因素。 材料抵抗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叫做硬度。在测定镀层硬度时,常使用维氏硬度计,可根据镀层厚度只要5~200gf的小压荷使压痕深度达到镀层厚度的1/7~1/10,在镀层断面上测定硬度时,可以针对镀层厚度选择适当的压荷,测度方法相同,测出的硬度误差较小。加厚铬镀层如果大于100μm时可采用洛氏硬度计,在非工作面上进行测定铬镀层硬度。这种方法测定时可以直接看出铬镀层的硬度,使用较方便。 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镀层晶体结构的变化,常会使镀层有伸长或缩短的趋势,但因镀层已被固定在基体上,促使镀层处于受力状态,这种作用于镀层单位面积的力称为内应力。在镀铬过程中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电析应力。铬镀层结合力很好,而在初期电析应力非常大,可以观察到2940Mpa以上的张应力,同时随着镀层的增厚并不会转变成压应力,但这些都不影响铬镀层的结合力。所以铬镀层结合力差,主要是由于基体表面清洁工作没有做好,而电析应力不是导致结合力差的原因。 3、铬镀层的耐磨性 铬镀层由于有其特殊的结构而形成很高的硬度,由于硬度高,使耐磨性也提高。但铬镀层的耐磨性好坏,不仅仅是硬度,还有金属的延展性和弹性等也是耐磨性的决定因素。通过试验认为铬镀层的维氏硬度为HV750~HV800时具有较大的耐磨性。 镀铬层厚度与耐磨性有一定关系,同时对使用寿命也有直接的影响。使用寿命与厚度虽然不完全成比例关系,但是厚度减小,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如果考虑表面耐磨性,则要示铬镀层厚度大于7.5μm。受冲击的零件,铬镀层厚度不应小于15μm。对于铝合金的热冲模,镀铬后能降低黏附性,以上压模铬镀层厚度通常为10~20μm。橡胶模具和塑料模具铬镀层厚度只要求3~5μm即可,橡胶模具和塑料模具经镀铬后,使用寿命将延长5~10倍。铬镀层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尢其铬的干性摩擦系数与所有电镀金属层相比是最低的。铬镀层与钢铁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15。 二、镀铬溶液的组成 1、铬酐(CrO3)(分子量:76) 铬酐的水溶液是铬酸,它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因镀铬工艺采用不溶性阳极,所以它是铬层的唯一来源。镀硬铬所用的电解液含铬酐量一般在200g/L~300g/L之间,在标准镀铬电解液中含铬酐为250g/L,其中大约含铬125g/L。 2、硫酸(H2SO4)(分子量:66) 当有SO42-存在时,它与溶液内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含有硫酸和三价铬的阳离子团[Cr4O(SO4)4·(H2O)4]2+,这种阳离子团跑向阴极,促使碱性铬酸铬[Cr(OH)3·Cr(OH)CrO4]的薄膜溶解,使CrO42-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析出金属铬。 当镀铬溶液的酸度为pH值为3时,能有碱式铬酸铬[Cr(OH)3·Cr(OH)CrO4]的薄膜存在,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正式版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全过程控制 镀件质量特性受全过程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影响,如“低氢脆”受酸洗、电镀及驱氢等分工序的影响。因此,应建立自材料供应、镀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成品检验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 2 控制点 从通用的镀件质量特性分析着手,在工序流程中找出影响镀件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反复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建立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规定控制项目、内容和方法。一般在原材

料进厂检验、浸蚀、电镀、驱氢、钝化环节设立控制点。 3 工艺文件 不同的电镀零件要根据其特性分别编制合适的工艺文件。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处理液和电镀液的成分、配比,电镀的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工作温度、时间、PH 值等)、操作方法等应积极进行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工艺方案,提高工艺水平,积累成熟工艺经验。 4 工艺材料 4.1 对工艺用的化工原料、金属阳极等原材料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原材料规格、牌号、纯度级别、杂质允许的最高含量等内容。当市售的原材料

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实验4—主成分分析 所属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英) 项目类型综合性实验_____________ 实验(实训)日期2012年4 月15日

二、实验(实训)容: 【项目容】 主成分分析。 【方案设计】 题目: 由原始数据求主成分。 【实验(实训)过程】(步骤、记录、数据、程序等)附后 【结论】(结果、分析) 附后 三、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实验报告4 主成分分析(综合性实验) (Prin cipal comp onent an alysis) 实验原理:主成分分析利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从而达到降维和数据结构简化的目的。这些综合指标反映了原始指标的绝

大部分信息,通常表示为原始指标的某种线性组合,且综合指标间不相关。利用矩阵代数的知识可求解主成分 实验题目:下表中给出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男子径赛记录:(t8a6) Country 100m 200m 400m 800m 1500m 5000m 10,000m Marathon (s) (s) (s) (min) (min) (min) (min) (mins) Argentina 10.39 20.81 46.84 1.81 3.7 14.04 29.36 137.72 Australia 10.31 20.06 44.84 1.74 3.57 13.28 27.66 128.3 Austria 10.44 20.81 46.82 1.79 3.6 13.26 27.72 135.9 Belgium 10.34 20.68 45.04 1.73 3.6 13.22 27.45 129.95 Bermuda 10.28 20.58 45.91 1.8 3.75 14.68 30.55 146.62 Brazil 10.22 20.43 45.21 1.73 3.66 13.62 28.62 133.13 Burma 10.64 21.52 48.3 1.8 3.85 14.45 30.28 139.95 Canada 10.17 20.22 45.68 1.76 3.63 13.55 28.09 130.15 Chile 10.34 20.8 46.2 1.79 3.71 13.61 29.3 134.03 China 10.51 21.04 47.3 1.81 3.73 13.9 29.13 133.53 Columbia 10.43 21.05 46.1 1.82 3.74 13.49 27.88 131.35 Cook Islands 12.18 23.2 52.94 2.02 4.24 16.7 35.38 164.7 Costa Rica 10.94 21.9 48.66 1.87 3.84 14.03 28.81 136.58 Czechoslovakia 10.35 20.65 45.64 1.76 3.58 13.42 28.19 134.32 Denmark 10.56 20.52 45.89 1.78 3.61 13.5 28.11 130.78 Dominican Republic 10.14 20.65 46.8 1.82 3.82 14.91 31.45 154.12 Finland 10.43 20.69 45.49 1.74 3.61 13.27 27.52 130.87 France 10.11 20.38 45.28 1.73 3.57 13.34 27.97 132.3 German (D.R.) 10.12 20.33 44.87 1.73 3.56 13.17 27.42 129.92 German (F.R.) 10.16 20.37 44.5 1.73 3.53 13.21 27.61 132.23 Great Brit.& N. Ireland 10.11 20.21 44.93 1.7 3.51 13.01 27.51 129.13

电镀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要点

电镀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要点 现代电镀网讯: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电镀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素质、巩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单纯依靠熟练操作者来维护电镀生产的局面必须改变。加强管理和提高质量是每个电镀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抓住这个主题,企业就能不断攻克产品质量的难关,不断开发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的镀层产品,企业就充满旺盛的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员工队伍的新型电镀企业。 一.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 1)什么叫PDCA? P(计划PLAN):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 D(实施DO):实施行动计划。 C(检查CHECK):评估结果。 A(处理ACT):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 2)PDCA循环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已被多个管理领域采纳,是搞好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在电镀企业内部、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和每个员工都应按照这个规律安排工作。推动全面质量管理是搞好企业管理的百年大计,绝不是一时之需。对电镀企业而言,不是只为纠正生产中的偶发事故;而是要改进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故障,经常出现的影响质量的不良因素及镀层产品的弊病,不断地进行突破。 二.电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1)原材料管理 电镀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较繁杂,一条防护,装饰性镀层生产线所用的化工原料可达数十种之多,有些原料从外观上难以区别。现实生产中,因原料质量

实验六-主成分分析

实验六主成分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SPSS及ENVI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二、有关概念 1.主成分分析的概念 主成分分析(又称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就称为因子或主成份。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可写为: =绚內 + a n x2 + 5x3 + …+ a lm x m S = "21X] + Cl22X2 + Cl23X3 + ??? + a2m X m Z3 =勺內+5小+如勺+??? + %〃 S = + a n2x2 + 心3X3 + ??? + 其中,X1.X2. x3. x4— x B为原始变量;Zi. z2. z3, z4—z n为主成份,且有mNn。写成矩阵形式为:Z=AX O Z为主成份向量,A为主成份变换矩阵,X为原始变量向量。主成份分析的目的是把系数矩阵A求出,主成份Zl、Z2、Z3…在总方差中所占比重依次递减。 从理论上讲呼n即有多少原始变量就有多少主成份,但实际上前面几个主成份集中了大部分方差,因此取主成份数目远远小于原始变量的数目,但信息损失很小。 因子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还在于对原始变量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评价。如果因子分析结果保证了因子之间的正交性(不相关)但对因子不易命名,还可以通过对因子模型的旋转变换使公因子负荷系数向更大(向1)或更小(向0)方向变化,使得对公因子的命名和解释变得更加容易。进行正交变换可以保证变换后各因子仍正交,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经过正交变换后对公因子仍然不易解释,也可进行斜交旋转。 2.因子提取方法 SPSS提供的因子提取方法有: ①Principal components主成份法。该方法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纯线性组合。这是SPSS 最通用的因子提取方法,故因子分析有时又称为主成份分析。 ?Unweighted least square不加权最小平方法。该方法使观测的和再生的相关阵之差的平方最小。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用变量的单值加权,使观测的和再生的相关阵之差的平方

电镀(镀铬)知识介绍

镀铬知识介绍 ◆铬的性质 (1) 色泽 : 银白色,略带蓝色 (2) 原子量 : 52 (3) 比重 : 7.14 (4) 熔点 : 1800~1900℃(5) 硬度 : 800~12OOHV (6) 线膨胀系数6.7~8.4×10^-6 (7) 电化当量:0.324g/AH (8) 标准电位 : 为-0.71V (9) 在潮湿大气中很安定,能长久保持颜色(10)在碱、硝酸、硫化物、碳酸盐及有机酸和大多数气体中很稳定(11)易溶于盐酸及热浓硫酸(13)苛性钠溶液中铬阳极易溶解 (14)铬镀层耐热性佳(15)铬镀层优点为硬度高、耐磨性好、光反射性强 (16)铬镀层缺点为太硬易脆、易脱落 (17)铬的电位比铁负,钢铁镀铬是属于阳极性保护镀层,而铬本身于大气中易形成极薄的钝态膜,所以耐腐蚀 (18)铬镀层具多孔性,所以对钢铁腐蚀性不很理想,所以一般先镀铜,再镀镍最后再镀一层铬才能达到防腐蚀及装饰的目的 (19)铬镀层广泛应用在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尺寸修补、反射光,及装饰等用途. ◆铬电镀的种类 1.防腐装饰性镀铬a)普通镀铬b)复合镀铬c)快速自动调节镀铬d)微裂纹铬和微孔铬 2.镀硬铬 3.镀乳白铬 4.松孔镀铬 5.镀黑铬 6.滚桶镀铬 7.无裂铬电镀 ◆镀铬的特性 (1)须严格控制液温、电流密度、极距等操作条件 (2)均一性差,对复杂形状镀件需适当处理 (3)电流效率很低,须较大电流密度 (4)阳极采用不溶解性阳极,铬酸须通过铬酐补充 (5)电镀过程中不许中断 (6)形状不同镀件不宜同槽处理,须用不同的挂具 (7)镀件预热与液温一致,附着性才会好 (8)镀件要彻底活化,有时要带电入槽,附着性才良好 (9)需用冲击电流(大于正常50-100% ) 在开始电镀较复杂形状镀件,约2-3分钟而后慢慢降至正常电流密度范围内。 ◆镀铬的影响因素 (l) CrO3浓度与导电性关系:在铬酐小于450g/l的情况下,铬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好 (2) 温度与导电性的关系:温度高,导电性好 (3) CrO3浓度与电流效率的关系:铬酐浓度高,则电流效率下降

电镀镍层、金层厚度测试报告 模板

Customer/Supplier:总部 Name: 22302D00203 15U Lot No.:A20200412 Cubmission date:2020.4.21 Submission person:罗清兰 Decision criteria:Au≥15U Ni:40-90U Test No.:A20200421014 Test operator:曾艳 Judgement:OK Fischerscope XRAY XULM 240 Product: 7 / Au/Ni/CuSn Dir.: Fischer Block: 1378 Application: 8 / Au/Ni/CuSn n= 1 Au 1 = 22.9 μ" Ni 2 = 55.8 μ" n= 2 Au 1 = 25.4 μ" Ni 2 = 54.8 μ" n= 3 Au 1 = 22.7 μ" Ni 2 = 51.3 μ" n= 4 Au 1 = 22.6 μ" Ni 2 = 52.2 μ" n= 5 Au 1 = 20.8 μ" Ni 2 = 55.1 μ" n= 6 Au 1 = 21.9 μ" Ni 2 = 56.2 μ" n= 7 Au 1 = 21.8 μ" Ni 2 = 52.1 μ" n= 8 Au 1 = 22.9 μ" Ni 2 = 53.5 μ" n= 9 Au 1 = 20.7 μ" Ni 2 = 53.3 μ" Mean 22.40 μ"53.81 μ" Standard deviation 1.395 μ" 1.752 μ" C.O.V. (%) 6.23 3.26 Range 4.70 μ" 4.93 μ" Number of readings9 9 Min. reading20.7 μ"51.3 μ" Max. reading25.4 μ"56.2 μ" Measuring time5 sec Operator: 123 Date: 2020/4/21 Time: 14:52:37

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主成分分析 地信0901班陈任翔010******* 【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思想和具体步骤。掌握SPSS实现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具体操作。 【实验原理】 1.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异,将我们手中许多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通常是选出比原始变量个数少,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异的几个新变量,即所谓主成分,并用以解释资料的综合性指标。由此可见,主成分分析实际上是一种降维方法。 2.因子分析研究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它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实验步骤】 1.数据准备 ●1)首先在Excel中打开“水样元素成分分析数据”,删除表名“水样元素成分分析数据”, 保存数据。 ●3)数据格式转换。 2.数据描述分析操作 1)Descriptives过程 点击Analyze下的Descriptive Statistics选项,选择该选项下的Descriptives ●选中待处理的变量(左侧的As…..Hg等);

●点击使变量As…..Hg 移至Variable(s)中; ●选中Save standrdized values as variables; ●点击Options 2)数据标准化 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

2.主成分分析 1)点击Analyze下的Data Reduction选项,选择该选项下的Factor过程。选中待处理的变量,移至Variables 2)点击Descriptives判断是否有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 Coefficients(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Significance levels(显著水平) KMO and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统计学检验) Inverse(倒数模式):求出相关矩阵的反矩阵; Reproduced(重制的):显示重制相关矩阵,上三角形矩阵代表残差值,而主对角线及下三角形代表相关系数; Determinant(行列式):求出前述相关矩阵的行列式值; Anti-image(反映像):求出反映像的共同量及相关矩阵。 Univariate descriptive单变量描述统计量(输出被选中的各变量的均数与标准差) Initial solution未转轴之统计量(显示因素分析未转轴前之共同性、特征值、变异数百分比及累积百分比) 3)点击Extraction : ●选择主成分分析方法 ●输出未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电镀缺及解决方法

用!"#$循环解决自动化电镀产品抗蚀故障 蔡开建 (重庆市飞达表面处理中心自动化电镀车间,重庆 [摘要]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介绍了用质量改进方法*!"#$循环法解决电镀故障的过程。 [关键词]自动化电镀;全面质量管理;抗蚀性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在摩托车工业中,大量使用防护装饰镀镍、铬零部 件以提高成车的外观装饰效果和防腐蚀性能,因此要 求摩配电镀零部件既要有爽心悦目的外观,也要有优 良的抗腐蚀能力。现今一般采用三镍一铬或四镍一铬 工艺来达到所需的装饰、防护要求。在这些电镀工艺 中,由于涉及到镀前处理、镀多层镍、镀亮铬、镀后处理 等多个环节,所以影响电镀质量的因素很多。即使外 观极佳的镀件,也不一定能通过检验其防护能力的铜 加速醋酸盐雾实验(#$22实验),电镀生产中也经常遇 到外观合格而#$22实验不合格的问题。由于影响抗 蚀能力的因素特别多,因此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 改进的方法!"#$循环法解决抗蚀力差的质量故 障,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重庆市飞达表面处理中心自 动化电镀车间在)&&'年3月采用!"#$循环法成功解 决了摩托车轮辋的#$22实验不合格的问题。 '存在问题 我们车间是采用直线式全自动电镀线专业化电镀 各型摩托车辐条式轮辋的车间。)&&'年3月公司用 户普遍反映到我公司主要产品摩托车轮辋#$22实验 不稳定,测试值在(级至/级之间,达不到质量协议规 定的4至3级。要求我公司立即进行质量改进,公司 领导责令我车间进行质量整顿,务必提高轮辋的防护 能力,达到客户要求。 )原因分析 我们车间采用三镍一铬工艺电镀轮辋工艺流程如 下: 白坯!碱清洗!上挂具!乳化除油!阴极电解除 油!阳极电解除油!清水洗!弱酸活化!清水洗!镀 半光亮镍!镀高硫镍!镀光亮镍!镀液回收!清水洗 !镀亮铬!镀液回收!清水洗!下挂具!清水滚洗! 烘干!自检!总检!成品。 由于工艺流程长,工序多,影响#$22实验的因素 很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并在镀 镍光亮剂供应商深圳天泽公司的工程师的指导下,我 们排列出轮辋#$22实验不合格的各个影响因素,并 将这些因素按人、机、料、法、环分为五大类。分述如

常规铝及铝合金电镀的工艺流程

常规铝及铝合金电镀的工艺流程 一.前言 铝及铝合金表面电镀各种金属后,可明显提高其表面的物理或化学性能,以铝及铝合金做导体时,在其表面电镀银可提高表面或电接触部位的电导率;为使铝容易焊,在其表面电镀铜,镍或锡;为提高其耐磨性,在其表面电镀厚硌。在装饰性方面,实际上大多是电镀硌。 铝及铝合金表面电镀,很早以前就有尝试并已用于实际生产。但铝及铝合金与镀层之间存在氧化物,铝及铝合金与金属镀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镀层有针孔和残存电镀液等因素,造成镀层结合力不良,长时间使用会剥落甚至在镀后立即剥落,在表面处理领域,铝及铝合金的电镀工艺还处于探索阶段,长久以来无实质性突破,至今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工艺。镀层结合力不牢是铝及铝合金的电镀质量和产品合格率仍是行业瓶颈。 二.传统铝及铝合金电镀 铝及铝合金在电解液中电解可形成镀层,但镀层结合力不牢,易剥离。因此,可先将铝在含有锌氧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沉积镀层再进行电镀,这一方法既为锌置换法或沉积法。也可先在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通过阳极氧化电源得到一层很薄的多孔氧化膜.在进行电镀。 2.1常规铝及铝合金电镀的工艺流程 铝及铝合金电镀工艺流程有镀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3部分组成。镀前处理是关系到电镀产品质量优劣的最关键工序,其主要的是除去铝及铝合金表面的油脂,自然形成氧化膜及其他污物。 常规的一般工艺流程为:脱脂-水洗-减蚀-水洗-酸洗-水洗-活化-水洗-一次浸锌-水洗-退锌-水洗-二次浸锌-水洗-中性镀镍-水洗-后续电镀。 也有采用波的阳极氧化膜取代浸锌工艺后在进行后续电镀。 2.2传统前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不足 1.工艺流程长,工序多。 2.工艺复杂,操作范围窄,各工艺参数必须严格控制。 3.工艺适用范围不广,不同牌号的铝合金前处理工艺不能雷同,必须根据铝合金的牌号调整前处理工艺。 4.在严格控制前处理工艺的前提下,电镀产品的合格率很低,普通装饰性电镀的合格率为85%~90%,功能性电镀的合格率为60%~70%。 5.各工序溶液的适用寿命短,处理周期短。 由于铝及铝合金传统前处理同意普遍存在以上不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良。 三.改良通用型铝及铝合金电镀前处理工艺 脱脂碱蚀二合一-水洗-酸洗-水洗-去灰-水洗-碱性活化-浸锌-水洗-中性镀镍-水洗-后续电镀。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数据 2013年,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了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就业的持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农业用地量的不断衰减,工业不断的转型升级,使得劳动力就业压力的缓解需要更多的依靠服务业的发展。 (一)指标选择 根据指标选择的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等原则,选择13个指标来衡量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二)指标数据 本次实验采用的数据是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2年的数据,原数据均来自《2013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13年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不能直接获得的指标数据是通过对相关原始数据的换算求得。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续) 二、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是在SPSS中实现主成分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一)数据标准化,单击主菜单“Analyze”(分析)展开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寻找“Descriptive Statistics”,在小菜单中寻找“Descriptives”(描述),展开Descriptives对话框,将左面的矩形框中的变量X1、X2、…、X13,通过单击向右的箭头按钮,调入到右面的“Variables”(变量)框中。选中Save

standardized values as variables(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复选框,点击OK按(二)单击主菜单“Analyze”(分析)展开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寻找“Data Reduction”弹出小菜单,在小菜单中寻找“Factor”(因子),展开“Factor Analysis”(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三)选择分析变量。将左面的矩形框中参与分析的标准化后的变量ZX1、ZX2、…、ZX13,通过单击向右的箭头按钮,调入到右面的“Variables”(变量)框中。 (四)因子分析过程选项,主对话框选择项中共有5个功能按钮: 1.单击【Descriptives】(描述统计量)按钮,展开“Descriptives”对话框,在Statistics中选中Univariate descriptive(单变量描述统计量)和Initial solution(初始因子分析结果),在Correlation Matrix中选择coefficients(相关系数矩阵)、Significance levels(显著性P值),KMO and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点击Continue按钮。 2.在主对话框中,单击【Extraction】(因子提取)按钮,展开“Extraction”对话框,在Method中选择Principal components(主成分法),其他均为系统默认,点击Continue按钮。 3.在主对话框中,单击【Scores】(因子得分)按钮,展开“Scores”对话框,选中Save as variables(将因子得分作为新变量保存在数据文件中)复选框,单击Continue按钮。 (五)在主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执行运算。 三、实验结果 (一)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 输出结果表3至表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