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服务营销

星巴克的服务营销
星巴克的服务营销

星巴克的服务营销

星巴克的新发展

星巴克1971年成立于美国西雅图,当时主营咖啡豆业务。1987年,舒尔兹收购星巴克,并开出了第一家销售滴滤咖啡和浓缩咖啡饮料的门店。1992年,随着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星巴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霍华德·舒尔茨从首席执行官的位子上退下来,担任公司主席。随后几年里,星巴克不断扩建门店,自信心膨胀,股价暴涨,门面店从1000家扩张到11000多家。当然,销售利润也不断提高。直到2007年,这一切停滞了。2007年,星巴克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过分追求增长,星巴克忽略了公司运营,对公司的核心价值也不再那么重视了——产品越来越丰富,但却越来越忽视顾客体验;报表越来越好看,但却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2008年,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回到已经脱离高速发展轨道的星巴克出任CEO,不仅决定关闭600家门面店,而且聘请年仅28岁、毫无零售行业经验的斯蒂芬·吉列担任公司CIO,希望重申质量、顾客体验和借用IT来推动公司转型。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在舒尔茨和星巴克其他高管的共同努力下,星巴克的转型已见成效——2011财年星巴克门店销售额环比增长了8%,毛利率也增长了1.5%,达到14.8%。

星巴克的服务策略

服务标准化:星巴克一直以服务闻名于世,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达到苛刻的程度,无论是原料豆、及其运输、烘焙、配置、配料的掺加、水的滤除,还是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达到严格的标准。星巴克的咖啡豆都是优质的高原咖啡豆,采集回来的咖啡豆统一在西雅图总部烘焙。如果咖啡豆烘焙的品质未达标准,或是咖啡豆拆封后一周未被卖出,将被淘汰。除了咖啡豆,星巴克对水和烹调手法的要求也尽乎苛刻。全球每一家星巴克都使用同一高档品牌的

净水器,每杯浓缩咖啡要煮23秒,拿铁的牛奶至少要加热到华氏150度,但是决不超过170度……这一切为的就是使每一杯咖啡都达到完美。

服务人性化: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星巴克力求在产品服务上与顾客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为满足顾客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星巴克提供各种口味的咖啡、各式新鲜的糕点及咖啡器具和商品。另外,顾客可以在星巴克与员工交流,了解和学习关于咖啡的知识和文化。星巴克不会因为顾客多而增加桌椅来增加利润,它会保证顾客之间的交流不被打扰等。星巴克力图使顾客把在星巴克看到的、听到的、品味到的以及感觉到的和谐统一起来,打造第三空间。

服务技巧化:星巴克建立了一套一流的服务体系,培训细致到服务人员服务的心理、态度、手法、执行,因此星巴克的员工服务素质很高,有自己的服务技巧,注重顾客的感受。在星巴克,如果第二次要同样的咖啡,那么顾客就被会问到,你对该款产品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选择同样的咖啡,还要求顾客填写一份调查问卷。

服务有形化:星巴克注重通过各种有形的实体展示高标准的服务。

(1)星巴克每个门面店的设计风格各异。星巴克的店面中一切装饰都极力模仿了咖啡的色调,从绿色到深浅不一的咖啡色,以营造了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氛围。走进任何一家星巴克,店员都会对你露出温馨的微笑,并在10秒钟之内对着你说“欢迎光临”。店内放着慵懒的爵士乐,让你在品味咖啡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放松。

(2)在中国等亚太地区,星巴克的很多客户都是白领,除了休闲,他们也把星巴克当作一个办公地点。因此,每一家星巴克都配备有Wi-Fi无线网络,方便顾客处理办公事务。

(3)星巴克还与苹果公司、知名杂志社合作。星巴克门店可以为顾客提供诸如华尔街日报、Zagat餐厅点评、经济学家杂志、Marvel 漫画等免费下载资源,同时还可以提供免费iTunes下载。

服务关系化:服务关系化在星巴克也被称为“熟客文化”。星巴克与其他的咖啡店不同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家庭式的氛围。星巴克认为,

一个好的咖啡店应该是“咖啡”、“聚会团体式的”、“联结顾客日常生活关系”和“艺术感很强”几个要素的聚合体。店长会记住老顾客的喜好,包括他们喜欢的位置、他们所偏好的咖啡等。这种“熟客文化”除了给星巴克带来了稳定的客源,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种重视顾客的文化,为口碑传播打下了基础。

星巴克的“人”

服务营销的7Ps组合中包含人(People)这一要素。“人”不仅包括企业的员工,也包含顾客。星巴克在对“人”这一要素有深刻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对员工的优待和对顾客的重视才成就了今日的星巴克。

(一)对员工——内部关系营销

传统的经营理念常把员工视为生产线上的消耗品,但是,星巴克却把员工也当作顾客,给员工极好的福利待遇与尊重。星巴克对员工进行内部营销,由内而外地宣传建立品牌忠诚,另辟蹊径地开创了建立品牌资产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星巴克公司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创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在星巴克,员工不叫“下属”,而是“合作伙伴”,仅仅是称呼就体现了星巴克对员工的重视与尊重。

2、独特的报酬激励计划与优厚的福利政策。与其他零售业同行相比,星巴克雇员的工资和福利都十分优厚,而且每年会有固定的调薪,甚至给每周提供20小时的员工提供卫生,员工辅助方案,伤残保险等。1991年,星巴克开始实施股票期权方案“咖啡豆股票”。每个员工

都持股,是公司的合伙人。即使在星巴克削减开支期间,舒尔茨仍然拒绝降低员工的医疗保健费用,仅这一项开支就达3亿美元,比公司在咖啡上的支出还要多。星巴克的股东曾对舒尔茨说经济危机为他提供了一个削减兼职雇员福利的绝佳借口,但舒尔茨仍然拒绝这一做法,他甚至告诉股东,如果还是强烈反对,可以卖掉手中持有的星巴克股票。

3、注重员工培训与员工个人发展。星巴克的每个新雇员在就业的头几天都要进行“学习旅程”。新员工要经过41小时的17项培训,其中4堂课在所属区域的公司由培训讲师教授,其它课程则在店面实践完成。受训内容从操作店内的滴滤咖啡机、浓缩咖啡机,到售卖咖啡豆和糕点,最后到处理店内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事无巨细。另外星巴克还有一个广泛的管理层培训计划,着重训练领导技能、顾客服务及职业发展,这种对员工的栽培和辅导训练使他们得到了可持续的成长发展空间。

(二)对顾客——关系营销

“星巴克的成功证明了,一个耗资数百万元的广告不是创立一个全国性品牌的先决条件。即它说明一个公司并非有充足的财力就能创造名牌产品。你可以循序渐进,一次一个顾客,一次一家商店或一次一个市场来做。”星巴克就是照着舒尔茨所说的这种方式在顾客中建立信任,提升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品牌。

1 、零售复制法。星巴克坚信,只有透过亲切的互动关系,才能稳住老顾客并开拓新客源。星巴克采用相对缓慢的“窄播模式”(一对一式)与顾客进行直接对话,加上员工的耐心和经验慢慢地建立与顾客的关系,最初他们以一对一方式开始教导稍有品位的顾客区分各种咖啡的不同之处,并指导客户磨豆以及在家泡煮咖啡的技术,这种创办人与客户分享咖啡资讯的方法打响了知名度,也培养了一群忠实顾客。而对咖啡不太了解的顾客,星巴克里的咖啡师傅则会细心讲解咖啡知识而且会推荐合适的咖啡品种,让顾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咖啡。

2、口碑营销。星巴克并没有花巨资去打广告和促销,而是把钱花在员工身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照顾和拥有感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咖啡大使”从而忠诚的员工通过优质的服务培养了忠诚的顾客,“口碑”就这样诞生了。通过店面营造“口碑”来塑造品牌,众多虔诚的教徒把传统的宗教以“窄播”的方式为星巴克创立了“咖啡宗教”。

3、注重客户体验。星巴克把典型的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让客户无论是从视觉、听觉、嗅觉上都能得到切实的感觉

体验与享受。星巴克的客户消费咖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星巴克所营造的这种文化环境恰恰能够感染顾客,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4、社会营销。星巴克赞助慈善事业和社区活动,这不但有助于星巴克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是开拓新市场的利器,而且也建立了员工的自豪感。

小结

都说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体验。或许除了体验,星巴克卖的是对员工与顾客的重视,这种重视形成了无论是员工还是顾客的忠诚,最后这种忠诚为其带来回报和利润,形成了一条不断发展的服务价值链,最终造就了星巴克帝国今日的辉煌。

星巴克的服务营销

星巴克的服务营销 星巴克的新发展 星巴克1971年成立于美国西雅图,当时主营咖啡豆业务。1987年,舒尔兹收购星巴克,并开出了第一家销售滴滤咖啡和浓缩咖啡饮料的门店。1992年,随着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星巴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霍华德·舒尔茨从首席执行官的位子上退下来,担任公司主席。随后几年里,星巴克不断扩建门店,自信心膨胀,股价暴涨,门面店从1000家扩张到11000多家。当然,销售利润也不断提高。直到2007年,这一切停滞了。2007年,星巴克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过分追求增长,星巴克忽略了公司运营,对公司的核心价值也不再那么重视了——产品越来越丰富,但却越来越忽视顾客体验;报表越来越好看,但却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2008年,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回到已经脱离高速发展轨道的星巴克出任CEO,不仅决定关闭600家门面店,而且聘请年仅28岁、毫无零售行业经验的斯蒂芬·吉列担任公司CIO,希望重申质量、顾客体验和借用IT来推动公司转型。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在舒尔茨和星巴克其他高管的共同努力下,星巴克的转型已见成效——2011财年星巴克门店销售额环比增长了8%,毛利率也增长了1.5%,达到14.8%。 星巴克的服务策略 服务标准化:星巴克一直以服务闻名于世,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达到苛刻的程度,无论是原料豆、及其运输、烘焙、配置、配料的掺加、水的滤除,还是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达到严格的标准。星巴克的咖啡豆都是优质的高原咖啡豆,采集回来的咖啡豆统一在西雅图总部烘焙。如果咖啡豆烘焙的品质未达标准,或是咖啡豆拆封后一周未被卖出,将被淘汰。除了咖啡豆,星巴克对水和烹调手法的要求也尽乎苛刻。全球每一家星巴克都使用同一高档品牌的

星巴克营销策划实施方案

星巴克中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策划团队:一帮小人物 班级:会计1413班 :徐祥学号:1438970147 :申宇桐学号:1438990107 :丽如学号:1438090103 :徐加明学号:1438070225 :邱慧珍学号:1438090239 :吴颖学号:1438090119 2016年 6月 19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 (一)团队概况 (4) (二)项目背景 (5) 二、营销目标 (5) 三、市场现状分析 (6) (一)宏观环境分析 (6) (二)中观环境分析 (7) (三)微观环境分析 (8) 四、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10) (一)星巴克营的营销现状 (10) (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11) (三)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机会 (13) 五、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13)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 (13) (二)星巴克的4P’S组合 (14) 六、星巴克营销行动方案 (17) (一)营销行动方案 (17) (二)营销预算 (20) 七、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21) (一)执行关键 (21)

(二)风险控制: (21) 八、结束语 (23) 九、附录 (23)

星巴克营销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一)团队概况 团队名称:一帮小人物 口号: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团队成员:徐祥、申宇桐、徐加明、邱慧珍、丽如、吴颖 团队分工:徐祥:营销背景与团队概况、营销目标、PPT主讲 申宇桐:市场状况分析 丽如: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徐加明:营销策略 邱慧珍:实施步骤(行动方案)、预算 吴颖: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二)项目背景 星巴克很少做广告,或者说,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去做那种花钱的广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有人帮你到处做免费的广告,你又何必去再花一次钱、操一份心呢?星巴克的成功,肯定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推广策略在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世界没有统一的世界性咖啡品牌,只有速溶咖啡品牌。从那个时代开始,星巴克是唯一的世界性咖啡品牌。星巴克,诞生于美国西雅图,靠咖啡豆起家,自1971年创建,到现在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从一家小咖啡馆发展到拥有4500家全球性的连锁企业。 二、营销目标 目标市场的正确选择为了用“个性化的商品”去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情感性因素在购买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只有以抽象化的细分变量来做动态的市场细分才能准确锁定目标,集中有限资源去赢得顾客“芳心”并不断培养其忠诚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阻隔竞争对手的目的。星巴克也正是凭借这点才踏上它的星光大道的。星巴克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秉持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原则,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市场现状分析

星巴克服务营销

品牌文化定位 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 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并不算多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白鲸》这部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物了。 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星巴克六大使命宣言 (一)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 (二)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 (三)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 (四)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五)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 (六)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星巴克人认为 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经营理念 星巴克公司以心对待员工,员工以心对待客人,客人在星巴克享受的不仅是咖啡,而是一种全情参与活动的体验文化。一杯只需价值3美分的咖啡为什么在星巴克会卖到3美元?星巴克为什么既能为顾客带来期望的价值,又能让企业获得更可观的利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星巴克始终坚持“尊重员工,从顾客出发,与员工及客户多赢”的经营理念。

星巴克的诉求 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销售欢乐一样,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 星巴克的价值观 “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这是星巴克的价值主张。星巴克创造出的“咖啡之道”使每个光临的顾客都有独特的体验。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美国文化中比较细致、中产阶级的一面和特殊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展示了美国生活中轻松友好的一面。 经营定位 第三生活空间 在美国,人们每天例行的人际交谊活动逐渐丧失。星巴克探察出这种趋势,在忙乱、寂寞的都市生活中把咖啡店装点成生活的“绿洲”,让附近民众有休憩的小天地、静思的环境和交际的场所,为人们塑造了一个除了家和上班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小资体验 许多顾客认为花费5到10分钟的时间到星巴克品尝异国情调的咖啡。体验雅皮的感觉,为乏味的日子增添了浪漫情趣。在这里,他们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享受喝咖啡的时刻。 始终坚持品质 保证品质,星巴克坚守四大原则: 拒绝加盟,星巴克不相信加盟业主会做好品质管理。 拒绝贩售人工调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学香精来污染顶级咖啡豆。 拒绝进军超市,星巴克不忍将新鲜咖啡豆倒进超市塑胶容器内任其变质走味。 选购最高级咖啡豆。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标永远不变。 始终保持风格

星巴克营销项目策划实施方案

星巴克营销策划方案 星巴克营销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一)团队概况 团队名称:一帮小人物 口号: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团队成员: 团队分工: (二)项目背景 星巴克很少做广告,或者说,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去做那种花钱的广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有人帮你到处做免费的广告,你又何必去再花一次钱、操一份心呢?星巴克的成功,肯定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推广策略在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世界没有统一的世界性咖啡品牌,只有速溶咖啡品牌。从那个时代开始,星巴克是唯一的世界性咖啡品牌。星巴克,诞生于美国西雅图,靠咖啡豆起家,自1971年创建,到现在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从一家小咖啡馆发展到拥有4500家全球性的连锁企业。

二、营销目标 目标市场的正确选择为了用“个性化的商品”去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情感性因素在购买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只有以抽象化的细分变量来做动态的市场细分才能准确锁定目标,集中有限资源去赢得顾客“芳心”并不断培养其忠诚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阻隔竞争对手的目的。星巴克也正是凭借这点才踏上它的星光大道的。星巴克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秉持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原则,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市场现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P---政治(Political) 政治环境:星巴克经营的是咖啡服务,并不涉及到国家的垄断行业和稀缺资源,加之我国的政治环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中国鼓励外资企业的进入,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着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所以目前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星巴克咖啡开拓市场的基础。 2、E---经济(Economic)

浅谈星巴克服务营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0853861.html, 浅谈星巴克服务营销 作者:赵送文吴必轩吴培培 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第04期 摘要:在世界上,星巴克是为数不多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星巴克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经历了多次成功的变革,究其成功之处,在于其服务营销策略。本文从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技巧话、有形化、关系化及对内部员工和对外部客人的关系处理等方面全面剖析星巴克的服务营销策略,并分析了星巴克在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星巴克服务营销客户体验 一、星巴克简介 星巴克(Starbucks)这个名字来自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一百多年之后的1971年,三个美国人在西雅图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经营着原产于世界各地、经过精心烘焙的咖啡豆。星巴克咖啡公司旗下零售产品包括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饮料、各式糕点食品以及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是闻名世界的咖啡连锁店。 要想确切地知道全球到底有多少家星巴克咖啡店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星巴克目前仍然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据统计资料显示,星巴克几乎每5个小时就会新开一家咖啡店,平均每天要开5家新店,一年要开 1800家咖啡店。目前星巴克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 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长期以来,星巴克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1]在星巴克的忠实顾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不在家,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二、星巴克的服务策略 (一)服务标准化 星巴克一直以服务闻名于世,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要求都十分苛刻,无论是原料豆、运输、烘焙、配置、配料的掺加、水的滤除,还是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达到严格的标准。星巴克的咖啡豆都是优质的高原咖啡豆,采集回来的咖啡豆统一在西雅图总部烘焙。如果咖啡豆烘焙的品质未达标准,或是咖啡豆拆封后一周未被卖出,那么其将被淘汰。除了咖啡豆,星巴克对水和烹调手法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全球每一家星巴克都使用同一档

星巴克全球营销战略

星巴克全球营销战略 摘要 星巴克品牌简介: 1971年吉罗宝威(Gerald Baldwin)、戈登鲍克(Gordon Bowker)和杰夫西格(Zev Siegl)三人在西雅图的Pike Place市场开办了一家精品咖啡店。为了开办这家店,他们三人筹集了1万美元。他们将这个生意叫做星巴克(Starbueks)。星巴克的确是市场经济的宠儿之一。公司在在世界28个国家共建有5689家连锁店。自从10年前挂牌上市之后,销售额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利润额每年的平均增长幅度为30%,去年达到1.812亿美元。而且,其增长的趋势还在继续。星巴克以其“体验营销”之利剑在传统的咖啡市场中攻城掠地,不断培养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并得到了广泛认同,佳绩频传。不同于麦当劳、肯德基常规的VI设计;区别于加盟商的直销模式;雇员热情、专业化的服务,以及为顾客煮好他那一杯咖啡的职业精神都深深地吸引着喜爱星巴克的每一位消费者。 关键词:星巴克、营销战略、体验营销 Abstract Starbucks brand: In1971,JiLuoBao , Gordon Baldwin Gerald Gordon Bowker BaoKe , Jeff sigmund and Zev Siegl three in Seattle Pike claimed a high-quality coffee market. In order to open the store, three of them raised $10,000. They will be called the business Starbueks.Starbucks is the cosset of market economy. Companies in the world in 28 countries altogether has 5689 stores. Since ten years ago, after sales liste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20% annual average profit margin, rising to 30%, 1.812 billion dollars last year. Also, the growth trend continues.

服务营销-星巴克

一.分析星巴克公司的服务策略 1. 星巴克服务的技巧化。在这一系列的服务工作中,星巴克将每一个步骤都标准化,严格要求他的产品和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又同时将贴心的服务体现在咖啡的品质,器械的质量,店面的装潢和员工的行为上,让顾客真实的体会到每一个细节的用心与服务的到位。 2. 星巴克服务的有形化。星巴克对员工有严格的要求,他要求员工要了解基本的和更加精细的咖啡知识,要热情地与人分享有关咖啡的只是,要知道如何确定咖啡在何时味道最好等等,当然,还有员工脸上的微笑;除此之外,星巴克的装潢也有标准。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星巴克店得装潢风格是不一样的,但其总是要求装潢要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 3. 星巴克服务的标准化。除了咖啡饮料以外,星巴克还在店内出售一切与咖啡有关的东西,譬如各种口味的高原咖啡豆和综合咖啡豆,新鲜烤制的各种咖啡蛋糕以及咖啡制作祥光的器具和商品。并且星巴克很注重产品的质量,无论是原料豆的采购和运输、烘焙、配制、配料的掺加、水额滤除,还是最后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达到最严格的要求,都要恰到好处;同时,星巴克出售的任何咖啡制作的设备都要经过测试和评估,任何新设备在上市前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 4. 星巴克服务的关系化。星巴克在广告上的支出平均每年只有100万美元,与同类行业中相比很少。在广告上节省出的费用用在对员工的照顾,这一点将在后文详细讨论。而星巴克宣传自己的方式,则是通过媒体、咖啡讲座、和各种市场活动宣传和介绍咖啡文化,在让顾客了解咖啡的同时了解星巴克,并且通过这种与顾客交流的方式使顾客体会到他们的诚意。星巴克对真诚贴心地对待员工和顾客,将关系营销运用得非常好,并且同时也体现出了星巴克服务的人性化。 5. 星巴克服务的人性化。星巴克一直在各方面追求完美,对顾客,他们以最真诚的心和高质的产品来对待;对员工,他们创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对合作伙伴,他们认真挑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独特而成功的关系营销,使得星巴克取得现在的成功。 二.根据“服务营销组合”理论阐述星巴克公司的服务特色 实物营销组合一般是4P营销组合,即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服务营销组合将4P扩展到7P,即增加了人、过程和有形实据。下面从服务营销组合特有的三个要素来分析星巴克的服务关系构建。 (1)人是服务营销组合的一个核心要素。服务营销组合中的人,是指服务人员和顾客。人是服务营销组合的一个核心要素。由于服务的营销过程就是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生产人员和顾客都参与营销,他们的素质和行为以及他们二者的协调和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效果。研究服务营销组合不能不研究人的因素,包括服务人员的分类、服务人员的培训、服务人员的激励、服务人员的交际能力、参与服务的顾客行为、顾客参与程度等。 (2)过程是服务营销组合的一个关键要素。过程是指服务生产、交易、消费有关的程序、操作方针等,简言之,就是服务的生产工艺、交易手续和消费规程的总和。由于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设计一个能将交易规则、生产程序和消费规程融为一体的过程很重要。咖啡本来是一种传统的产品,其服务过程的复杂性程度和变异性程度都比较低,但星巴克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对产品的差异化极为重视,星巴克的标准是:煮好每一杯咖啡,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你可能今天面对的是第100位客人,可对客人来说,喝到的却是第一杯咖啡,他对星巴克的认

服务营销-星巴克

《服务营销管理》案例分析作业2 09级市场营销4班:李林嘉(40913180) 星巴克成功秘诀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它起因于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认识,是企业市场营销观的质的飞跃。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服务营销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本文将利用服务营销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星巴克公司成功的秘诀。分析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根据服务的基本特征,剖析“星巴克”是如何有效实施服务技巧化、服务有形化、服务 关系化、服务标准化、服务人性化策略的。 2.试总结“星巴克”开展内部关系营销、顾客关系营销的经验与启示。 3.用顾客满意理念诠释“星巴克”销售的不是咖啡,而是“营造第三空间”、“咖啡文化”、 “‘星巴克’格调”。 一.分析星巴克公司的服务策略 1. 星巴克服务的技巧化。在这一系列的服务工作中,星巴克将每一个步骤都标准化,严格要求他的产品和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又同时将贴心的服务体现在咖啡的品质,器械的质量,店面的装潢和员工的行为上,让顾客真实的体会到每一个细节的用心与服务的到位。 2. 星巴克服务的有形化。星巴克对员工有严格的要求,他要求员工要了解基本的和更加精细的咖啡知识,要热情地与人分享有关咖啡的只是,要知道如何确定咖啡在何时味道最好等等,当然,还有员工脸上的微笑;除此之外,星巴克的装潢也有标准。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星巴克店得装潢风格是不一样的,但其总是要求装潢要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 3. 星巴克服务的标准化。除了咖啡饮料以外,星巴克还在店内出售一切与咖啡有关的东西,譬如各种口味的高原咖啡豆和综合咖啡豆,新鲜烤制的各种咖啡蛋糕以及咖啡制作祥光的器具和商品。并且星巴克很注重产品的质量,无论是原料豆的采购和运输、烘焙、配制、配料的掺加、水额滤除,还是最后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达到最严格的要求,都要恰到好处;同时,星巴克出售的任何咖啡制作的设备都要经过测试和评估,任何新设备在上市前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 4. 星巴克服务的关系化。星巴克在广告上的支出平均每年只有100万美元,与同类行业中相比很少。在广告上节省出的费用用在对员工的照顾,这一点将在后文详细讨论。而星巴克宣传自己的方式,则是通过媒体、咖啡讲座、和各种市场活动宣传和介绍咖啡文化,在让顾客了解咖啡的同时了解星巴克,并且通过这种与顾客交流的方式使顾客体会到他们的诚意。星巴克对真诚贴心地对待员工和顾客,将关系营销运用得非常好,并且同时也体现出了星巴克服务的人性化。 5. 星巴克服务的人性化。星巴克一直在各方面追求完美,对顾客,他们以最真诚的心和高质的产品来对待;对员工,他们创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对合作伙伴,他们认真挑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独特而成功的关系营销,使得星巴克取得现在的成功。

服务营销--星巴克复习进程

服务营销期末小作业 姓名:梁羽薇 学号:24090342 班级:市场营销09级 一、20世纪90年代初起,什么因素导致了星巴克的成功?什么是它的价值主张中始终强调的?在这段时期,星巴克发展了什么样的品牌形象? 1.爱喝咖啡的人大概都听说星巴克(Starbucks),“星巴克”是100多年前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的主人公,1971年,3个美国人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来推广美国精神,自那以后,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20

世纪90年代,星巴克创始人将公司卖给舒尔茨,使他有机会大显身手。舒尔茨立即开始门店扩张计划。他将咖啡吧定义为美国人的“第三空间”。主要向25~44岁高收入、高文化程度的白领阶层销售咖啡豆和按杯计的高价咖啡。到了1992年,公司已经在美国西北部和芝加哥拥有140家门店,并且击败了其他小型咖啡连锁。然而,影响最为巨大的,还是舒尔茨决定让公司上市。公司的上市时的舒尔茨融资成功,用2500万美元令星巴克在美国境内能开更多的门店。因此,我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真正令星巴克成功的因素,正是舒尔茨大胆的想法,和力排众议的上市,以及他疯狂的扩张计划。当然,这一切的一切,是建立在星巴克宣扬的咖啡文化和品牌的气质。 2.星巴克的价值主张充分体现在了它的品牌战略——“鲜活的咖啡”。公司的价值主张中始终强调着维持美国咖啡文化活力的重要性。星巴克营造了一种美妙的体验,人们可以将这种体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首先,星巴克极为强调咖啡本身的高品质。为了巩固咖啡标准,星巴克及其所能紧抓供应链,监督咖啡烘焙,并控制全球零售渠道。 其次是服务,或者说“顾客亲和”。公司的目标是顾客每次走进店面,都有一种令人振奋的感觉。以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最后是氛围。星巴克以舒适的座椅和高雅的装饰,创设出一种普适性的吸引。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 正如《公司宗教》中指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 3.在这段时间,星巴克将自己发展成了一个拥有众多门店、提供优质咖啡的、便利型的、以及亲切的品牌形象。这在一方面是星巴克所取得的巨大零售成就,另一方面体现了星巴克确实优质的服务和值得信赖的咖啡品质。星巴克急速的扩张,使它在市场上有了压倒性的空间便利性,同时它所宣扬的咖啡文化也在深入人心,但是这也为它的后续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商业模式及营销分析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

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服务营销案例-星巴克的困境2.0

星巴克的困境 一、服务产品分析 (一) 星巴克的战略与差异化定位 1. 服务发展战略: 为人们提供“第三空间”的享受,倡导将生活与咖啡结合起来,将享受咖啡时的体验交错在人们的生活中; 2. 差异化定位: 位于25-44岁之间富裕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主顾。 人员 STP 市场细分 目标市 场 市场定 位 星巴克 按年龄、 收入和教育程度细分市场 25-44岁之间的中高端人士 星巴克提供让用户放松和享受 生活的“第三空间”,倡导美好的咖啡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打造“生活咖啡” 多纳圈商店和便利 店 按生活习 惯、生活区域划分市场,没有特定细分消 费人群 当地社区附近有咖啡需求的人群,目标市场不明确 便利、实惠、快捷的服务,顾客一般会选择外带 (二) 服务设计过程产生难点和解决 1. 服务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服务不同于有型的产品,它具有四种主要的特性:不可储存性、无形性、同步性和可变 星巴克的战略与差异化 定位 服务设计过程产生难点和解决服务包的构成与服务的 传递

性。导致人们只能通过语言来描述服务,这就需要星巴克解决服务设计中的两个问题: (1). 过于简单,不全面; (2). 主观性较强,阐述具有偏见 2. 服务设计过程中难点的解决: (1). 服务过程中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如零售渠道销售咖啡产品、咖啡豆和咖啡粉 等,让用户从多个角度感受到了星巴克的品牌价值和服务主张; (2). 无形的服务通过有形的产品表现出来,如用户在进入星巴克之前,可能会尝试 星巴克的冰淇淋,让用户切实感受到星巴克的优质产品。 (三) 服务包的构成与服务的传递 1. 服务包的构成 (1). 核心服务——提供根本服务 为顾客提供最好的咖啡和周边产品,如罐装咖啡、咖啡粉、咖啡豆和冰淇淋等。 (2). 便利性服务——增加服务可获得性 ? 咖啡粉、罐装咖啡等产品遍布在机场、餐厅和旅馆;(购买前) ? 星巴克服务场所多位于交通密集、可见度高的场所;(购买前) ? 整个咖啡购买过程当中,3分钟内的服务承诺;(购买中) ? 拟引进自主咖啡机,用户更方便地获取咖啡;(购买中) ? 会员卡制度,为顾客提供方便的;(购买中) ? 提供享用咖啡的场所,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品尝咖啡(购买后) (3). 支持性服务——增加服务的互动性 ? 合作者被鼓励和顾客交谈,为顾客提供意想不到的惊喜; ? 提供点心、苏打水和果汁和咖啡相关的器具; ? 无线高速上网; ? 与其他顾客进行互动,周围的环境让顾客愿意留下来 (4). 顾客参与 核心服务 便利性服务 辅助性 服务 顾客参与

星巴克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星巴克市场营销 ——案例分析 制作组:xxxx班 “xxx”队

队名:“xxx”队 口号: xxxxxxx xxxxxxxxxxx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

引言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今天让我们来分析星巴克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以及它的营销环境,营销战略。 市场定位: 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 注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 城市白领,时尚一族。 企业文化: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

问题:一、星巴克为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答:(一)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 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二)坚持走公司直营店,不贩卖加盟权 直营店的所有权力均由母公司所掌握;而加盟店的老板有部分的权利,母公司只是提供技术或相关资源。星巴克之所以不开放加盟,是因为星巴克要在品质上做最好的控制。 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三)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 徐光宇表示,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只有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四)产品品质至上 星巴克品质的基石是1971年星巴克刚诞生时就致力经营的顶级重烘焙咖啡

星巴克的企业营销策略

星巴克的企业营销策略 星巴克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创造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 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和品牌拥有者。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地区拥有超过16,000 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50,000 人,长期以来,星巴克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中国目前的咖啡消费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据专家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到2020 年中国人人均每天喝一杯咖啡的话,仅咖啡豆市场每年将达到500 亿美金,整个产业链将产生上千亿美金的市场。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积极推进其中国市场战略,自1999 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四百多家门店,其中约三百多家在大陆地区。目前,星巴克正积极拓展大陆二线市场,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 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得到了巨大的积累,但中国企业目前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缺少核心竞争力,而星巴克在短短二十多年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品牌,其对体验经济时代消费需求的敏锐把握,以及其品牌运营的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都值得国内的企业学习和研究。 在星巴克的长期发展当中,其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于可以让全球大多数人可以其企业文化和理念,将企业理念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在现阶段,中国市场的发展成为星巴克的眼前的重要目标。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到星巴克的品牌定位了,“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并不算多,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白鲸》这部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物了。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星巴克的价格定位是“多数人承担得起的奢侈品”,消费者定位是“白领阶层”。这些顾客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爱好精品、美食和艺术,而且是收入较高、忠诚度极高的消费阶层。所以在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强大,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星巴克的企业文化和理念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这巨大的发展潜力地区自然就成为了星巴克的发展重心了。 在了解到星巴克现在的发展规模和星巴克的发展目标后,我们更需要去探讨的是星巴克的发展营销政策究竟是如何,是什么魔力致使星巴克可以成为世界咖啡巨人。 星巴克的营销政策主要体现在这3方面: (1)异化策略:星巴克的差异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体验营销和口碑营销,这2种营销方式是星巴克最具特色的营销策略,也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稳稳站住脚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验营销:星巴克咖啡在全球的迅速扩张,可以说是体验营销造就的品牌传奇。有人指

[Word]星巴克服务营销战略与策略

[Word]星巴克服务营销战略与策略星巴克咖啡公司的服务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摘要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自1971年成立以来,得益于其全球化营销战略,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其7P组合营销和独特的“体验式营销”为顾客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关键词:星巴克战略 7P 体验式营销一.星巴克咖啡公司现状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星巴克的目标是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同时在公司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是可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认识到盈利是未来成功的基础。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一)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一) 星巴克在中国如何作秀——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大

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营销分析案例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市场营销分析案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营销分析案例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

星巴克服务营销战略与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论文

星巴克咖啡公司的服务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摘要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自1971年成立以来,得益于其全球化营销战略,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其7P组合营销和独特的“体验式营销”为顾客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关键词:星巴克战略7P 体验式营销 一.星巴克咖啡公司现状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星巴克的目标是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同时在公司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是可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认识到盈利是未来成功的基础。 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

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

服务营销案例-星巴克成功

星巴克:成功源自销售"体验和文化" 星巴克最早在美国西雅图,是一家销售咖啡豆的本地咖啡店,只有两个店面。当时,它的母公司是咖啡公司。 从一家小的本地咖啡店,一家仅有两个店面的小公司,发展成一家全球领先的公司,星巴克经历了巨大的蜕变。今天,在美国、中国以及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门店,人们在里面悠闲地品味着咖啡。 星巴克是怎样完成这一蜕变的呢?可以说,星巴克销售的是大众商品,技术上不可能有很多创新。但是,它现在却成了一家有着超过一万家店面,年营收100亿美元的大公司。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文化。 星巴克的蜕变 我记得,1983年,我初次到香港时,那里根本没有星巴克咖啡店。但现在,香港有很多非常成功的星巴克咖啡店。在中国内地也是一样。很多人都想知道,星巴克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看一下星巴克的股价,或许可以评估它的成长历程。我们把星巴克和波斯顿市场公司进行比较,它们在1994年时,股价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到了1995年,星巴克股价超过了波斯顿市场公司。如果再进行跟踪,就会看到波斯顿市场公司破产。

事实上,波斯顿市场公司的产品相当不错,它被麦当劳收购,仍然卖鸡翅这样的产品。而在这个过程中,星巴克的股价持续上升。现在,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当然星巴克股价也在下跌,在金融危机中谁也难以幸免。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星巴克是一家非常扎实的公司。它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但我坚信它能顺利度过这场危机。 我们首先看一下星巴克所做的具体事情。第一是对产品重新定义,把大众商品定义为星巴克体验,也就是说把它变成人们社交的一个场所。星巴克相信自己销售的不是咖啡豆,而是一种体验。第二,星巴克实际上从事着一个品牌和房地产的业务,而并不仅仅是一个咖啡店的业务。 有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不是咖啡》的书,书中谈及星巴克的成功,来自于它所做的品牌管理和房地产业务,而并不是所谓的咖啡豆的成功。后来,这本书的作者成为星巴克首席运行官、首席执行官。现在,他已经退休。他也讲到,星巴克成功的秘诀在于,它成功地打造适应自己模型的业务设施。 在打牢基础后,星巴克利用其所开发的模型,确定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关键的推动力。这实际上是所有公司在发展业务时所需要的驱动力,不论是对房地产,还是咖啡店业务,都适用。 后来,星巴克推动了一个全面的战略规划流程,尤其在零售运作方面,星巴克所有业务部门都贯穿了这样的一个流程。先是零售业务部门的流程,后来推广到星巴克各个业务部门。而且,不管是在美国、欧洲、亚洲,都进行了运用。 现在,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冲击,公司要想度过这场危机,必须要有内功。因为,我们知道,在经历危机之后,竞争会加剧,目前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在金融危机中,只有最强者才能扛得过去。全球各个产业都在洗牌,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众多倒台的公司,都是由于自己的内功不足,我们相信,未来10年仍是这样的趋势。现在,我们所经历的经济衰退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起码要用5-10年,重新构筑基础的设施。比如,要想进一步推动星巴克的发展,进一步打造星巴克的系统,其中就是我所说的战略规划流程,其中包括文化管理流程等,这些都需要完善。 另外,星巴克也推动了高层的管理培训项目、领导力项目,此外它还推动了一个正式的文化管理流程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确定了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领导力团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