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练习方法

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练习方法
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练习方法

专业的老师教拉球的十个要点

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 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 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 相反的, 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 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與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

3. 发力方向的掌握:每次球拉的太软, 老师们总是要我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

4. 上肢的放松: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 但如何做到放松,真的是不容易. 我長期的練下來,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與否的问

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 腿腰发力没用上, 你想怎么放松上

肢都是空想. 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 也不要

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 我的教练就

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

就是不及格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細節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

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 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 引

拍没到位, 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

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

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

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

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

6. 引拍高低: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 要想想,引拍过低, 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

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 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

7. 用右脚找球: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 但怎么练法?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

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 . 有位老师就这么教

我:每打一颗球,第一个念头就是右脚去踩那么一下,时常提醒自己养成习惯. 即使是定点,也要在原地踩那么一下,这样只要来球位置一偏,自然就会移动右脚去找球了. 各位可以一试. 另外强调一点,右脚踩下去的时候全身要放松膝盖要弯要稍微沉那么一下,要有那种重量下沉到小腿与脚掌的感觉,脚掌要踩实,一位老师形容说就像是脚掌有爪一样扎实的抓住地面,不能踩的含糊.

8.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其实意思就是"用重心打球"还有"击球节奏的掌握". 老师要我手要等左脚踩下去的同时才能有击球动作,要主动踩而不是球打出去了才被动的踩. 主动去踩左脚就会逼迫自己去蹬右腳,就会主动去迎前. 手要等脚就是节奏问题,用左腳控制右手,做到腿带腰腰带手. 其实重心转移就这么简单,就跟走路一样. 但可别误解成重心完全转移后才开始转腰击球,而是要在左脚踩下去的同时就完成击球动作,在重心转移的过程转腰击球. 要注意拉球的站位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所以并非往人的正前方蹬而是侧蹬. 侧蹬的力量主要是靠小腿与弹掌的力量,但也不需要把右脚整个伸直. 小腿力量掌握不好的人可以多练习跳绳. 至于用左脚还原这个大家应该都没什么疑问,力量出去之后也就是重心转移之后就要立刻用左脚把重心顶回来. 正确的节奏是引拍慢还原快,也就是重心停在左脚的时间要比右脚短些.

練習方法: 引拍动作完成之后,手都不要有动作,脚往左前方跨一小步(不是正前方,基本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 就跟走路一样. 当脚往左前方踩人同时转向正前方,不就完成了蹬转了吗? 你手

不需要动,拍子也已经跟着身体走了一段了,最后在脚就要落下的同时, 收臂击球,球一出手左脚立刻把重心顶回手跟着放下还原到准备动作.

9.用腰引拍,身前击球:如果"用右脚找球用左脚打球"的节奏都做到了,步伐也到位了,还原也有了,接下来就要注意,加上转腰

动作. 有非常多的业余朋友都犯了"用手引拍"的毛病,手直接往后拉,上半身还却忘了向右转腰.很多人都知道打球要用腰,结果引拍时都

忘了用腰去引拍,击球时怎么能用好腰呢? 其实引拍动作很简单的,

就是从准备动作为基础,重心右移的同时把你的脸向右转(不是转脖子),小臂稍微打开(肘保持在腰侧别动但也别夹紧) ,这样就是标准

的引拍动作了. 只有用腰引拍,避免手肘后拉,才能做到所谓的身前

击球,而不是身侧击球,击球点往前,才有足够的发力空间,这样球质

才会高,也不会被球顶住发不了力. 许多人只能打下降期半出台的

短球老是拉不好, 这跟"手后拉不会身前击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要注意,是转腰引拍,只是弯腰是不对的. 只要做好用腰引拍,在蹬腿重心转移的过程做好"腰臂同步",感觉就是用丹田力量在控制手臂,这样就是所谓的"蹬转"了--右脚蹬上半身转的拧腰, 这样一來"以腿帶腰以腰带手" 一点都不是问题.

10. 动作完整流畅第一进球第二, 最后才求质量:很多人一开始就想用力去拉,想拉的冲拉的爆拉的转,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学

球方法. 刚开始练,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先把动作做完整要求流畅舒坦, 不要听人家说拉上升期比较爆就赶鸭子上架, 刚开始练就

是拉慢一点,人退远一点,拉下降前期或者是下降期就可以了,这样才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把动作做完整. 然而业余朋友大都是单球训练,有进球的压力,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一次打一颗球次就停下来, 不要管进球与否. 也不要去想着要用力去磨,就算是只把球挂过去都可以. 先要求步伐的到位身体重心的到位引拍的到位击球动作要流畅完整. 打好基础再做连续动作,接着才是发力摩擦.

其他发力與步伐的问题我想在此就不多讨论.但要记住,击球动作都是圆周运动:转腰带臂是圆周运动, 收臂也是圆周运动. 转腰(拧腰)是手臂以丹田(脊柱)当作是转轴,收臂則是小臂以肘为转軸. 只要做好圆周运动, 动作就一定会协调流畅.

最近我看了几位朋友一直在研究该如何摩擦,在这里我跟大家说一个事实,也许有人会产生质疑,但这却是我所经历的,这个事实就是: 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教过我们要如何摩擦. 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我们掌握摩擦的厚薄,引拍的高低,往上发力与往前发力的分配,击球时机与击球点等等. 我所看到的, 乒乓专业里面对于"拉球摩擦"的涵意并没有业余朋友想像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彼此看法也很一致没什么冲突.

以上是我接受几位老师指导的学球心得,也是亲身实践体会的结果. 这些重点跟网络上流传的几篇精华帖的说法 (包含戴老师何版)也是非常吻合的. 也许接触的人不够多,看法也未必跟您接触的教练老师的說法相同也未必完善,但对于没有机会接触专业人士的朋友们,可以当作一个学习参考.

乒乓球的发球和接发球训练

一、发球

初学发球时,应由浅入深。先从学习发平击球开始,待对发球的规律和准确性有所提高后,再学习发急球、短球和左(右)侧上(下)旋球。然后再学习用近似同一种动作发出性能不同的球。

练习步骤是:

徒手作发球前的准备姿势,模仿抛球及击球时的动作。

在台前用多球进行发球练习。

先练习发斜线球,后练习发直线球;先练习发定点球,然后发不定点的球。

练习发各种旋转性能的球。

练习用同一动作发出不同旋转和不同落点的球。

二、接发球

接发球应与发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练习什么样的发球,同时也就学习了什么样的接发球。

练习步骤是先用固定的技术接单一的球,然后用不同技术接各种不同旋转和性能的球,并在此基础上,再巩固提高控制回接落点的变化。

一般的步骤是:用推挡或攻球回接平击球、急球、左右侧上旋球,先定点线,后不定点不定线;用搓球回接下旋球,左、右侧下旋球;用攻和搓球回接各种不同性能的来球;用不同的技术回接各种不同落

点的来球;用正手(侧身)拉或攻回接各种不同性能来球;用记分比赛的方式来提高接发球的技术。

直板反胶训练法——实用战术的训练

直板反胶打法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围绕如何发挥正手拉球的威力而进

行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侧身抢冲下旋后扑正手时多拉斜线。扑正手以扑斜线为主,直线为辅,是为了争取形成正手斜线的对拉,再找机会拉直线。要想在比赛中运用这个战术,首先在心理上要相信自己正手的能力,敢于和对方比正手。

2、正手位抢拉下旋后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这是直板反胶运动员很关键的—个技术。因为现在欧洲运动员对付直板反胶这种打法都是从正手位突破,主动给你正手,再防—板后进入相持。这种训练有两种方法,一是冲直线后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另一种是冲斜线后衔接正手拉直线,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从马林同萨姆索诺夫、瓦尔德内尔、佩尔森比赛的情况来看,当对方搓马林正手位时,在能够发力冲的时候可以多冲直线或中路,位置不好的时候可以多拉斜线形成正手对拉。这种战术在比赛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推挡变直线后保正手反拉、反带直线。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不敢变直线,一是推挡加力变线容易失误;二是推挡变线没有质量又怕对方冲两条线防不住。在马林的训练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明明战术需要变线,就是不敢变。在这个战术训练中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变

线的质量;二是变线后的防守。在马林的训练中首先解决变线的问题,由过去的推挡变直线改为“围”直线,提高了变线的质量和稳健性。变线后的防守也由过去的近台防守改为退半步防守,对方拉直线用反面平挡,对方拉正手就用正手反拉。但目前这个技术在比赛中很难运用,因为过去常年形成的意识是用推挡防守,推挡和正手的转换比较快,而用反面挡时,反面和正手的转换意识跟不上比赛的节奏,因而在比赛中变直线后对方拉直线时,防守还是用推挡。我认为这个防守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只要从小培养是能够掌握的。

最后谈一谈训练中应该注意的几条原则:

1、实战性原则任何训练计划都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计划和实战结合得越紧密,收效就越大,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就进步得越快。因此,制定训练计划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进行,并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在训练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以修改。我认为衡量训练是否和实战相结合的一个标准就是李富荣说过的一句话:所有训练的技术,关键是看你在18平、20平这种关键时刻是否敢用。如果你所练的技术在关键时刻敢用,就说明练对了。如果在关键时刻不敢用,就说明练得有问题,应找出问题的所在,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

2、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练,不断深化。

3、量变到质变的原则运动员在学习一项新技术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希望自己今天学习了一项新技术,明天就能在比赛中运用,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掌握每一项新技术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乒乓球的攻球训练方法

攻球

1.徒手练习

根据正反手攻球的技术要求,先徒手模仿练习,体会挥臂腰部转动和重心交换等动作要领。

在原地徒手练习的基础上,结合步法作徒手练习。如结合单步练习左推右攻、结合跨跟步练习侧身攻、结合交叉步练习侧身后扑正手等。

2.单个动作练习

—人发球—人练习攻球,打一板后再重新发球。

3.攻、推挡练习

①一人挡球一人练习正(反)手攻球。要求先轻攻,再用中等力量攻,待有提高后,再练发力攻和快攻。

②一人推挡一人练习正(反)手攻球。练习形式有攻斜线、攻中路、攻直线、在1/2球台范围内攻球或在2/3球台范围内攻球。要求推挡球的落点在规定范围内有所变化,攻球者要在走动中练习。

③两点攻一点。要求对方把球推到攻球者两点(左、中或中、右或左、右)、而攻球者在左右移动中将球击到对方一点。练习者可先有规律,角度变化小再逐渐增加难度。

④一点攻两点。攻球者从一点将球攻至对方两点。练习时,先有规律攻两点,再过渡到无规律地攻两点。

4.对攻练习

①正手对攻斜线。

②正手对攻中路。

③侧身正手对攻斜线。

④把以上三条对攻线路连贯起来,两人在左右连续移动中对攻。

⑤两直对两斜的对攻。一人在左右移动中专打直线,另一人在左右移动中专攻斜线。

5.推和攻结合的练习

①两人斜线对推,推中侧身抢攻。从固定一方侧身抢攻到双方都可侧身抢

攻。

②两点对一点的左推右攻练习。

③两点对一点的正反手两面攻练习。

4)推中侧身攻后扑正手空当,或反手攻接侧身攻后再扑正手空当。

⑤推中结合反手攻。

6.改变攻球节奏的练习

在以上对攻和推攻的固定球路练习中,还要注意把近台攻和远台攻结合起来、把发力攻和借力攻结合起来、把攻球和拉球结合起来。

7.攻搓球练习

①对搓斜线,搓中一方侧身抢攻。

②一方一点搓两点,另一方左搓右攻。③两点对两点对搓,搓中一方起板抢攻。

④全台搓攻。

8.攻削球练习

①稳拉练习。先做定点定线的练习,再在走动中拉不同落点。

②拉中突击。拉中路杀两角,或拉左杀右、拉右杀左、拉两角杀中路。拉时要有轻重、旋转的变化,从而为扣杀创造机会。

③拉中突击结合放短球。

你的攻球基本动作有毛病么?

近来和球友练对攻时感到,球友攻球时总是往上扯球——过来的球呈一软飘飘的抛物线;不会撞板式击球。本来对攻,对方击过来的球就是略带上旋的,冲劲很足,有什么必要回球时往上蹭球?目的是什么?力量都耗掉了!要知道近台攻球,执拍手的运动轨迹,是朝向你要击球去的方向的,非常干净利索,没有多余动作掺杂其间,任何其它方向的分力都是多余的——比如特意翻腕使拍子在空中画扇形、执拍手向上扯等等。

我休息时坐在一旁观看,发现这个球友还不会用腰,就是用手打球,腿腰都是虚着的。附带说一句,和我打过球的球友,十个有九个半攻球基本框架都有问题,又多半是从不上网学球的(网上谈球有共识的,因空间阻隔见不着面;能凑在一起打球的,偏又从不上网,更谈不上考虑什么技术标准;真让人没脾气)。网上大家在谈什么,他们一概不知。这非常令人遗憾——要在盲然的昏暗中走多少弯路啊!

再一个问题是小臂收缩不了。我注意到攻球时很多人大小臂间的夹角是基本不变的,整个胳膊就像小学老师判作业打的对勾,是一个固定的框架。这个问题我想特别说一说以引起注意。

小臂收不了的毛病从表象上看有一个诊断标准:就是肘部在引拍过程中脱离腰侧擅自向后拉动了,所以在迎球挥拍时又会再向前扯,因而在整个引拍、迎球挥拍过程中就表现为肘

关节脱离腰侧前后移动(兼带左右方向的晃动)。但是,肘一旦动了就意味着肩关节动了!从客观上说,肩关节一动势必收不了前臂——没有收臂的空间了!因为大臂的动幅已经足够,小臂收缩也就没有了必要。从主观上说,引拍动了肩关节,你也就不可能收小臂了;这个问题我在《正手攻球的“三角形”》一文中早就谈到过:后拉手时迎球,“若直接收小臂,极端的结果就是收拍碰到你的右胸上(以右手为例)!如果说先动大臂,待执拍手挥到右前方时再收前臂,就使一个连续完整的动作分成了极难控制的‘双截棍’,哪个天才能把握好?动作不变形才怪!”

事情还不止于此。肩关节一动,整条胳膊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紧张。一紧张,手就硬了、僵了,放松的境界自然弃你远去;动了肩关节,同时也意味着腰手的脱节、自下而上力量传递的脱节,击球效果当然无法保证!这也是和基本动作出了问题的球友练球不得其所、达不到理想练球目的的原因。

所以,说在动作的正确与否上是引拍决定一切并不为过!一招不对,全盘皆错!大家可以注意看看身边的球友打球,有几个是从引拍至迎球挥拍时肘随腰转、协调一致地运动的?十之有九肘部都是随意脱离腰侧自行运动的。追本溯源,引拍时不用腰引而肘向后拉动就是罪魁祸首!而肘在引拍至迎球挥拍这一过程中同腰的关系一旦脱节,不能同步,敢说苦练三万年你的动作也定不了型!!!所以要引起球迷朋友的警觉!练球时对自身动作的一招一式要有清晰的知觉和警惕的自律意识,要始终有“内在尺度”,注意让肘子顺溜溜地呆在腰侧,否则练球还不是瞎练?在引拍至迎球挥拍过程中肘同腰部的关系搞对头了,能控制住、收敛住,攻球基本框架就基本弄对了;甚至可以说,攻球中出现的所有的毛病才有望消除!

看到这里,会有人产生疑问:在击球收小臂的后期,肘相对腰的位置实际上会稍靠前些,这算正常吗?——放心,这是完全正常的。我所说的是在引拍和迎球挥拍过程中,肘与腰要注意保持同步。而在拍子触球的一瞬到顺势挥拍的阶段,肘部势必要有所超前;但这种超前,是在转腰带动的前提下顺势加速收小臂造成的,而不是在转腰力量的自然传递到位之前越位“抢跑”的结果。打个比方:我们向河水里投入一颗石子,会激起一圈圈逐次扩展开去的水波(或称涟漪);每一层水波纹都是由它内圈的水波推展开去的结果而非相反。如果内圈的水波纹未形成并展开,外圈的水波纹是不会出现的;如出现了,那力量肯定不是来自同一系统。就乒乓球技术动作而言,不是来自同一力量自然传递系统的力,就会互相牵制、妨碍和抵消。

击球不稳且怪的原因,说到底,也是由发力传递系统自身的不协调甚至紊乱造成的。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缺点是暴冲不太好。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典型代表王励勤。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是速度与旋转的,拉与打的结合体。动作小速度快,力量暴。(这方面技术是请教了oc-wrb朋友,在此表示感谢)它附合现在乒乓球发展趋势--高速与高旋转。拉球的方法虽说也是因各人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而异。但一种先进的技术总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可借鉴它的优点来完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记得中国在几十年前直板快攻是凌烈无比的。但中国还是借鉴了日本人的弧圈球来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弧快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才得以保持中国乒乓球的常盛不衰。。。 [/color]

乒乓球生胶打法的技巧

乒乓球生胶打法的技巧 反手生胶如何进攻:在使用反手生胶进攻时,稳定性不高,弹击出去的球往往不能威胁到对方,不知那些动作细节需要改进? 方法/步骤: 技术解析:反手技术的最大问题就是手腕沉得过低,而且肘部外撑过大。因为生胶不像反胶那样能够主动制造旋转,所以保证合适的击球点是非常重要的。手腕沉得过低,必然导致击球的时候,手腕会出现甩动的情况,那进攻的成功率肯定上不去。鉴于此点,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发力弹击,而是先试着把手位提高,把肘部放低,且不能离开身体太远,慢慢养成向前推送的习惯。等动作固定了,就能够借对方的力量进行加力弹击了。这样弹出去的球才更有生胶击球的味道,既有速度,弧线又平。 此外,个人认为反手位的站位,重心应该略高于正手位,目前几位国家队主力运动员的反手技术,向前的力也要远远大于向上的力。而对于业余球友来说,利用生胶击球,同样是把球的弧线打的越来越顶,也越有威胁。 乒乓球训练:乒乓球生胶打法技巧 一、生胶的种类,每一种生胶的特点。 生胶,实为正胶之一,只因硫化程度极低,而接近天然橡胶,质地柔韧,反应灵敏,回弹快速而不易控制。故使用者一定是快攻打法,而且要抢攻、抢打。不可以缓,不可以守,一旦球速慢下来,轻起来,这球就轮不到你控制,而手执利器,却任人摆布了。 说到生胶的具体种类与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分析: 一是胶皮的生熟程度,这关系到胶皮回弹与控球性能; 二是胶皮颗粒的密度与形状,这关系到胶皮对来球的反应和作用; 三是胶皮搭配海绵的方案。关于底板和胶水,限于篇幅,这回暂且不谈。因胶皮、海绵的种类很多,所以在分析胶皮时,暂不考虑海绵的变数,而假定其为固定的一种,反之亦然。 1、关于胶皮的生熟程度。 生胶的性能如前所述,击球时回弹较快。如对方快攻或拉冲,生胶可顺手快带,借力回球,以快制快,伺机反攻;如对方回搓下旋球,生胶则可从容掌握击球时机,准确发力,击打来球中下部,造成对方因回球下沉,而处于被动的局面。 生胶胶皮虽反应灵敏,不易控制,但只要能发上力或借上力,特别是球能撞到底板再弹出,球的运行就会因快速而稳定。反之,若对方快摆台内短球,且轻而飘,生胶因匆忙应对,未及悉心合力或借力,使胶皮吃球过浅,回球飘乎不定,就易出高球,若盲目发力,又极易使球飞出界外。 2、关于胶皮颗粒的密度与形状。

乒乓球进攻球技术的训练教程

乒乓球进攻球技术的训练教程 (一)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正手攻球: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 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 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当球 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 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 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2、反手攻球:站位近台右脚稍前,持拍手自然弯曲置于腹前偏左,重心偏于左脚。顺来球线路向后引拍。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 手由左后向右前上加速挥拍,前臂发力为主,手腕外转,拍面前倾,重心移至右脚,左右胸前击球上升时期的中上部。 攻球的重点难点是挥拍发力和正确恰当的击球点。 (二)教学方法 1、徒手模仿正、反手攻球动作,体会挥臂、腰部扭转和重心转 换等动作要领。 2、练习者站位近台中偏右(左),在右(左)角端线附近自抛自攻 对方右(左)边斜线。体会前臂内收发力和手腕内(外)旋及击球点。 3、两人对练,一人自抛自攻,另一人用挡球回击,互换练习。 4、两人对角,一人正(反)手攻球,一人推挡回击,互换练习。 5、两人对练,一人一点攻两点,另一个两点推挡一点,互换练习。 6、两人正(反)手对攻斜线。 7、两人对攻中路直线。

(三)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正手攻球时不敢大胆挥拍,有停顿,弧线制造不好。 纠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挥拍练习把拍挥够。 2、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 纠正方法: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 3、抬肘抬臂。 纠正方法:对做近台快攻练习,强调击球时肘肩向后下方。 4、手腕下垂,球拍与前臂垂直。 纠正方法:强调手腕内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练习。 5、判断球的落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 纠正方法:用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 6、反手攻球时拍面前倾过早。 纠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练习使拍面稍后仰。 7、拍面前倾不够 纠正方法:作平击发球练习,体会击球时手腕外旋动作的方法。 1、用重心控制球的技巧 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而不是单纯靠手臂发力,要利用腿,腰,小臂等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用身体的重心控制球,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2、照着来球收小臂的技巧

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练习方法

专业的老师教拉球的十个要点 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 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 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 相反的, 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 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與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 3. 发力方向的掌握:每次球拉的太软, 老师们总是要我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 4. 上肢的放松: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 但如何做到放松,真的是不容易. 我長期的練下來,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與否的问

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 腿腰发力没用上, 你想怎么放松上 肢都是空想. 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 也不要 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 我的教练就 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 就是不及格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細節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 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 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 引 拍没到位, 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 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 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 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 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 6. 引拍高低: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 要想想,引拍过低, 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 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 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 7. 用右脚找球: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 但怎么练法?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 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 . 有位老师就这么教

重心交换,乒乓球拉弧圈球技巧

重心交換 我常對學生說重心交換是步法之母,沒有重心的人就好比太空人一樣,行動緩慢沒有速度可言,沒有重心的轉身是虛的,手臂的擺動必然要用力不可能完全放鬆,若要接下來講單步、跨步、墊步和交叉步等步法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初學者如何重心交換 1. 正確告訴初學者身體的重量在右腳或在左腳 正確的方法是兩腳張開上身不動左腳向下發力,向右 推使身體的重量向右腳移動,此時上半身身形不變而 略向右移,腳尖對準胸口的下垂線,左腳離開地面, 同時將身體的重量完全置於右腳,再由右腳向下發力 把重量由右向左傳動,右腳略離開地面,此時初學者 才能體會重量在某一隻腳,這就是「重心交換」。 2. 練習時兩腳要為位移 我常看到很多學員練習時,上半身左晃右晃腳根本沒 有移動,這種練習方式對於初學者是很不好的,因為 腳是要來找球的,而且腳也是很笨,平時只會向前走 之外,向後或左右移動的機會都很少,所以一開始練 習時就必須移動兩腳位置養成慣性;總之,打球的第 一件事就是「退右腳上左腳」。 3. 如何製造第三隻腳 我們都知道準備動作時身體要前傾,它的意義除了重 心容易置於前腳掌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產生第三隻 腳,因為前傾時胸口往地面的垂直線落在兩腳中心的 前方,因此產生無形的第三隻腳,通常不動的時候都 有第三隻腳,但移動起來的時候就很難講,因為行進 間前進後退重心較難保持,而且一般人都是手比腰 快,腰比腳快,全身都在晃動。 4. 腳尖要會轉 我常看到很多人轉肩扭腰、膝蓋左右晃動而腳尖不 動,請你仔細想想:腳尖向前,腰只能轉一點,轉多 了腰就會扭曲,好比要向右轉但腳尖固定不動,那怎 麼轉過來? 5. 骻、膝、踝、關節要會下降 一般學員認為準備動作有下蹲姿式就可以了,其實不 然,要擊球前下盤三關節必需再下降才能產生反作用

乒乓球单打技术训练方法有哪些

乒乓球单打技术训练方法有哪些 1、颠球练习 颠球练习是锻炼手感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练习时首先练习原地颠球然后练习颠球慢走。原地颠球时将球拍平放于体前,另一手将球 轻轻抛起,当球下落接近球拍时,用球拍轻轻向上颠球,反复进行,颠球时要注意握拍的力量以及颠球的力量。 颠球是一项长期的个人练习乒乓技术的方法,当你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颠球的高度以及旋转时,上台练习时就可以更好的击中球拍 的甜区。 2、对墙击球练习 很多球友在正式的练习时会发现自己控制不住球,那么这就说明你对球控制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这时你就可以采用对墙击球的 练习方法来提高球的控制力。 初次练习时离墙60cm左右,将球拍斜放于体前,另一手将球轻 轻抛起,当球下落接近球拍时向斜前方击球,球撞击墙壁后反弹回来,接着再击打乒乓球。 经过多次练习熟练后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与墙之间的距离或是根据击球时的力量随心所欲改变与墙之间的距离。 3、壁球法练习 壁球运动是一种球撞击墙体反弹到地面后然后再击球至墙体的一种运动,如果没有乒乓球台练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练习时可以使 用击打方式也可以使用摩擦方式。 4、发球和弧圈练习 5、发球机练习

若具备条件可以购买一台发球机,这是个人练习乒乓技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对场地及器材要求较高。 (1)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器材设备简单,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 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很 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3)乒乓球项目有单项,双打,团体项目。团体项目通过个体来 实现,所以乒乓球项目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单独作战及集体主义的 精神。 (1)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长期参加乒乓球运动,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活动范围的加大,运动量的加大,不仅相应地提高了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身体的灵 敏性、协调性。而且使肌肉发达、结实、健壮,关节更加灵活稳固。 (2)可以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 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其它系统与器官的调节能力,提高反应速度。打乒乓球时,球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是很快的,正手攻球只需0.15s 就可到达对方台面。 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要求运动员对高速运动的来球方向、旋转、力量、落点等全面进行观察,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采取对策,迅 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的位置与拍面角度,进行合理的还击。 (4)可以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在比赛中要对对方战术意图进行揣摩,把握自己的战术应用,因此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5)可以促进交流,增加友谊 在乒乓球运动中,手腕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其动作幅度较小,变化隐蔽等特点,在实战中是否能运用好手腕就成为至关重要 的一个问题,以下是手腕动作的几个术语。

乒乓球拉球的基本技术

直拍正手拉球技巧 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拉好定点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训练的方法基本和抢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一样,是上旋球。在推挡后侧身发力拉冲这板球,或对方变你正手位后发力拉冲,反复练习。有多球训练的条件,可以由对方直接发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侧身位抢冲,落点可以从定点到不定点,逐步提高击球的难度。 3、练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

乒乓球对付各种打法及技术(整理版)

各种乒乓球应对及技术
一、对付长胶
(一)1、凡用长胶打球者,一般都具备较强的防守能力。当你发力进攻时,只要对方 将球防过来,这个球的旋转就会十分强烈,往往更难对付。因此,在拉攻时,应把落点放在 第一位,力量不能太大。由于攻过去的球不怎么转,长胶回过来的球也不怎么转。一旦出 现机会,就应力求一板打死。如果对方把球防过来,应注意连续进攻,而且一板比一板要 更狠,更发力,更增加向上的力量,切记不能手软。这中间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是对 方削过来的球,因为是顺旋转击球,可以充分发挥长胶的借旋功能,其回球的下旋程度往往 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球即使弧线稍高,也很可能再攻下网;另一种是对方挡过来的球,带 有明显下沉,且不往前走,由于借不上力,再攻也易下网,必须将身体适当迎前。这两种球 如实在无法继续进攻,以搓球和推挡回接也有可能下网,必须调整击球动作。 2、长胶的推挡和对搓具有反旋转的特点。你将球以下旋的形式打过去,它用挡和搓的 手法回过来成了上旋。这与反胶是相反的,这种球在进攻时如按下旋球对待肯定出界,应该 只打不拉,有时还要适当下压拍形,用加力推效果也较好;如以搓和挡回接则极易出高球, 一般应忌讳搓,即便要搓也得使拍形不能后仰,以接近垂直为合适。 3、长胶的攻球和发力推球具有下沉的特点,在用推挡防守时拍形必须往起抬以避免下 网,退台防守可大大降低长胶进攻的威胁,尤其是削球,对方的攻球下沉更便于削出低弧线 的球。长胶攻球速度慢而不带前冲力,因此打回头成功的可能性增大,应注意运用。 4、尽量避免打相持球,因为相持是一般长胶选手的强项。长胶选手最喜欢对手打两种 球, 一种是一味稳拉, 这时长胶选手可以放心大胆地尽其所能利用多种手法不断打出富于变 化的球;另一种是一味对挫,这时长胶的反旋转功能便可大显神通。因此与长胶对垒应避其 所长,最好在前三板解决问题。发球的目的是逼使对方回出上旋或不太转的球,以便自己 抢攻 (二)打的套路简单一点,发下旋,他搓回来你就打。 发不转他挡回来你就拉??找到他的旋转规律后就固定几个套路打就行。他不能主动 变换旋转的。 个人经验 利用好发球 你发下旋 如果他搓 肯定不转冲他(长) 或弹他(短) 发球一定要长 长胶打长球发不出力 不过要注意发球落点变化 防止对手冲你 长胶是逆旋转的

最好的乒乓球训练方法(新手必备)

最好的乒乓球训练方法,给乒乓球新手 一、变换击球线路训练法 将乒乓球的无数击球线路归纳、简化为五条基本球路,然后再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一)单线练习法:按规定的单一线路练习, 1、方法 (1)按规定的单一线路进行单一技术的练习。如右方斜线对攻。 (2)按规定的单一线路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的练习,如右方斜线的削中反攻练习。 2、作用 (1)学习、熟悉某一单个技术或改进某动作的某些缺点:如通过看右方斜线的中台对攻,解决攻球时用腰腿协调发力的问题。 (2)单一线路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技术(包括手法和步法)的配合及其战术练习。如,为加强左半台的进攻能力,可采用左半台对练的方法:在左半合范围内,发球、接发球、搓、拉、攻、挡多种技术配合,并带有一定的战术意识。 3、注意点 (1)在实际训练中,所谓的单线练习,常是规定击球区域的练习。如,两条斜线经常是以对角半台为界,两条直线往往是以同边半台为界。 (2)即使是单一线路的单一技术练习,也不能站死不动地打球,最起码应有单步或小碎步式的重心交换。 (二)复线练习法 1、两点打一点的练习 (1)方法 ①有规律地变化左右落点。如:一左一右.一左两右等。 ②无规律地变化左右落点。 在以上的练习中,两点打一点者可使用一种技术(如正手2/3台走动攻)或两种(左推右攻)及两种以上的技术,一点打两点者,可使用一种(如反手推挡)或两种以上的技术(如在摆速练习时,反手推结合反手攻或侧身攻)。 (2)作用 ①两点打一点者 a.可提高将几种技术结合起来的技能,如反手推挡与正手攻球的结合、反手攻球与正手攻球的结合等。 b.可提高步法的移动速度,特别是用一种技术(如正手攻球)在走动中击球时,对锻炼步法的意义尤为明显。 ②一点打两点者,可提高控制与变化落点的能力。 (3)注意点 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无规律变化的练习难度大,应在有规律变化的练习基础上进行。 ②陪练者(一点打两点者)击球的速度和落点、角度的变化应适合对方的水平,最好是经对方努力后即可完成,不经努力就可完成或经过努力也难以完成的练习都是不好的。 ③练习目的不同,应有不同要求,如练习反手推挡结合正手攻时,要求用跨步或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能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中远台对拉弧圈球,虽速度较慢,但旋转较强、力量较大,落台后有一定的前冲力,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攻削型打法的运动员,亦应掌握此技术,可作为反攻或变化击球节奏的一种手段。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要求 1、对拉的球应力争旋转强、冲力大,这样才能争取到主动。 2、应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拉两板就失误了。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动作要点 1、动作幅度稍大,引拍时球拍要低于来球,整个动作的用力方向是从右后向左前上方。 2、应充分发挥腿、髋、腰、臂和腕的力量,其中,尤应重视身体重心和前臂的作用。 3、拍形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或高点期,以撞击后的摩擦发力为主。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最常见的问题: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拉球无力。改正方法:先明确在对拉弧圈球时怎样发挥身体重心的作用,再进行徒手动作和多球训练。进行多球练习时,应站位中台,不要站

在近台。 实践很管用的乒乓球拉球注意事项! 我想大家最渴望知道的应该是如何练好正手拉球吧. 我想,在此大约整理了几个简单的原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快收前臂 2. 摩擦旋转的掌握 3. 发力方向的掌握 4. 上肢的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6. 引拍高低 7. 用右脚找球 8. 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 9. 练习方法10.用腰引拍 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

直拍拉弧圈球教学视频 [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

直拍拉弧圈球教学视频[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 乒乓球的基本技术拉球,是主要的进攻技术,有看过相关教学视频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谢谢阅览。 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 乒乓球拉球技巧 站位,其实很多人都会忽略站位问题,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站位,你就不能在最舒适最有把握的最好击球点出球,我们看有些人的动作很不协调,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出在站位的问题上。例如两个脚平行站立,做动作起来肯定没有重心,看起来就不协调。如果两个脚站立过宽膝关节过直,更显得僵硬,这样更不能利于自己的调整下一板,所

以我们在学习或者改自己的动作首先去看你的站位是不是对的,协调的?我们比较理想的站位是:两脚与肩同宽或者稍宽,左脚稍微前,膝关节稍曲,挺胸收腹。身体放松,像弹簧一样能随时启动!这个动作应该不是站死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来球都有一定的微调。最主要的是运用弹簧般的身体能够调整击打不同的来球,这个就是我们需要放松和像弹簧般身体的主要出发点。 重心,我们的重心也是很主要的,我经常强调的是用身体去打球。在对待不同来球我们身体的重心都有一定的变化,如果身体的重心不稳,或者重心偏移你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个人技术,或者说出去的球没有质量。业余的球迷尤其要注意重心的作用,为什么你出去的球没有速度,没有命中率?这个也是关系的,在不击球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重心应该在两脚中间。当步法调整好以后,我们找到最佳的击球点和击球位置,我们身体的中心应该向右脚偏移,也就

是说这个时候我们的重心在右脚上,当迎前的整个过程作用力到球的时候我们的中心应该是迅速偏移到左脚,而重心不是向左走的,而是向前走的。最理想的重心交换,应该是在转到左脚的时间的时候接触球,这个时候的力量和稳定性最好。 腰部,腰部是贯穿下身和上身的桥梁,起到承下启上的作用,“力从脚根生”而这个力要作用到球上,都是通过腰部传输上来的。有些球迷的力量脱节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在腰部上,集体表现为,腰部紧张、僵硬、灵活性不够等等,所以我们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身体重心带动的时候我们的腰部要适当的放松,在身体重心转移的时候我们的腰部也要有适当的转动来带动上身,在球出手以后我们腰部要“锁住”,不能让腰部随着身体重心的转移而放出去,要有个“锁住”的过程,这样我们更利于我们还原和下一板的再发力。 大臂,大臂是前臂的哥哥,所以前

少儿乒乓球技术训练要领【教练版】

少儿乒乓球技术训练要领【教练版】 少儿正手拉下旋球训练要领 在最初接触拉下旋球的时候,要提醒运动员在训练时重心可以下压,但手不能沉的过低,要尽量让他们体会到运用腰腿的力量,利 用重心转换去实现击球。正常情况下,队员在进行拉球时,不管是 来球弹起的上升期、最高点还是下降期,都可以出手。这基于他们 步法调整的前提。 上升期时拉球速度快,威胁大;最高点时拉球相对平稳;下降期时拉球旋转强,稳定系数更高。通常在步法到位,准备动作时间充裕 的情况下,可以在上升期出手。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应多提醒运 动员除了加摩擦还要注重小臂向前送,以提高回球速度。 少儿正手搓球训练要领 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少儿运动员来说,搓球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能找准击球距离。首先要能根据对方的来球进行步法移动,到达合适的 位置后要能保证球拍与球的距离大约在15厘米左右,拍形呈“下坡状”。在搓的过程中,以手腕儿发力为主,小臂往前送,但胳膊不 能伸得过直。因为那样的话会造成还原慢,而且容易使身体变得僵硬。 在搓球动作完成后,也要通过步法进行还原,为下一板衔接做好准备。接发球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少儿运动员来说,在能够达到把球连续搓稳后,就可以逐步过渡到“摆短”与“劈长”技术的学习了。 少儿正反手挑打训练要领 正反手“挑打”也是帮助他们在实战中培养战术意识,加强综合能力的一项技术。在进行挑打时,要提前判断,然后根据对方来球 的旋转通过步法移动来寻找击球位置,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很多小

队员在挑打时经常步法不到位,用胳膊去“够”球。这种习惯一旦 养成,对他们今后的“合位”击球会造成很大影响。 而且小队员由于步幅不像成年人那么大,所以脚下的灵活度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强化。在挑打上旋球时,运动员应抓住来球 弹起的上升期,手腕儿要相对固定,否则发力过多会容易出现“晃”的现象;在挑打下旋球时,可以让队员等到球弹到最高的时候在击球,手腕儿加一些摩擦,以保证球能过网。

乒乓球技术之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

乒乓球技术之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 在实际比赛中,反拉弧圈球最常见的是用来对付加转或高吊弧圈球,因为这种弧圈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较长,使得反拉有时间上的可能。如果来球是速度非常快的前冲弧圈球,用反拉的可行性就值

得推敲。业余运动员则难度更大。 在进行反拉时,要注意身体重心不能过低,尽可能站起来一些,引拍时,手要适当抬高,不要下沉,因为来球带有强烈的上旋,如果手放得过低,就很难在合适的时间接触到球,当来球在本方球台弹起后的下降前期接触球的后中右上部(以右手为例),因为适当接触球的侧面一点,可以避开来球

的强旋区,减少反拉的难度,此时的板面当然要适当前倾,否则,就不可能击球的正确部位,同时,手臂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重心配合由后向前发力,击球的瞬间手腕要有一个快速的内收动作,但内收幅度不要过大,以抵消来球给球板造成的强烈由下向上的反作用力,避免反拉出界。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收紧腰部,并且与手臂 z6c2e 体育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633885.html,/ 365 官方网站

协调用力,这样,有助于控制击球弧线,提高准确性。 反拉弧圈球的运用时机 发球后反拉 1,发对方反手位长球后,对方用反手回接,或侧身没有足够时间和发力条件,或勉强用力拉回

接时,准备正手的全台反拉,因为此时对方很难拉出角度很大的球,单面全台是来得及的; 2,发对方正手位长球后,对方上步不能在第一时间用拉回接时,准备正手位的反拉。因为这时对方拉斜线的概率较大,并且拉球一般带有侧上旋,球往外拐,容易拉出角度较大的斜线球。这时如果准备全台反拉就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z6c2e 体育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633885.html,/ 365 官方网站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要有哪些技术要点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要有哪些技术要点 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 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 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乒乓球正手攻球(右手持拍为例) 特点: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力量大,多借力还击,攻击的角度多。 击球方法: 1、准备:身体放松、重心在前脚掌,膝盖弯曲、尤其是肩部要 做到自然放松。 2、站位:身体离台50公分左右,两脚之间的幅度基本上与肩宽相同,左脚稍稍在前。双膝自然弯曲、上半身略微前倾。 3、击球: (1)当来球将落至台面时,前臂外展将球拍后引至身体右侧稍后。 (2)当对方击球后,预判来球的落点时,引拍至右侧下方。当球 从台面弹起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快速挥动,并配合前臂内 旋的动作使拍形前倾,在上升后期或最高点击球的中上部。初学者 在练习时要有意识地保持好球拍的角度,稳定挥拍的动作,保证攻 球的命中率。 (3)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以腰部带动大臂, 大臂带动小臂。击球后球拍继续挥至头部高度,然后迅速还原成击 球前的准备姿势。

(4)当对方来球的上旋或高度比较大时,要将球拍的拍面多点前 倾角度,来控制击球的回球质量。可以压低回球的弧线。将球“打磨”过去。 练习方法: 1、固定站位后,练习者可以练习斜线攻球,包括正手位攻斜线 和侧身位攻斜线;还可以练习正手位攻直线和侧身位攻直线。 2、在最高点期攻球,击球难度较小,可保证击球的命中率,达 到一定程度后,可练习在来球的上升期攻球,速度更快,击球更主动。 动作示范: 易犯错误: 1、拍面方向错误 2、拍面角度错误 3、击球时机错误 4、击球部位错误 技巧:击球过程做到动作的相对固定和肌肉的绝对放松。 攻球从大的动作结构来讲,可分为正手和反手攻球两大类。攻球是快速进攻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杀伤力强,是解决战斗的关键技术。 (一)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正手攻球: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 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当球从 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 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 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乒乓球常见的11项新技术要领拧

乒乓球常见的11项新技术要领 拧:正手拧右侧旋技术。通常为直拍采用。介于搓和挑之间。 动作技术:球拍适当躺平,保持竖直状,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中部摩擦,手腕先旋内,再旋外,整个运动轨迹,近似于左方的半圆弧。球落台后,会向右拐弯。使对方(右手)来不及侧身。 动作要领:横拍直拍均用反手;先将拍头插入台内,拍头尽可能向下并增大与球的距离,在高点期用手腕的爆发力尽力摩擦球的中部,根据旋转调节拍形。仅适用短球。威胁性极大。请注意协调性和突然性。最关键的有四点:一是充分向内扣腕作好预备,仓促迎前开拧命中率会低很多;二是用球拍的拍头部位击球,这样才能产生更高的线速度;三是握拍要松,要有“吊拍”的味道,这样才能更好地展腕发力;四是要大胆发力,不要怕拧飞,发力越大越好。第四点要做到不容易,主要是球感要求极高 适用球:台内球都可以拧,台内的不转和下旋最好拧(因为球速很慢有利于你准备)。 练习方法: 一、练习时首要的考虑要点不是如何让球上台,而是如何充分发力,关于这第二点,是缘自实战应用中的经验教训,强烈建议大家在练习时宁可拧飞出界也不要轻轻地拧!二、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要练两条线、三个落点,线路有变化实战中才有用,两条线指直线斜线就不多说了,三个落点是我的总结和经验:直线的落点在端线处威胁最大,斜线的落点一个在端线处,这一个落点是最利于发力的,容易出猛球,另一个落点在近网处,这一处落点是最刁的,非常近网的发球适合拧到这里; 劈:接短球时,发力搓对方底线长球。具有击球点高、力量大、球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常给对方非常顶的感觉,使其难以拉开手发力进攻。手上的动作是:在来球的高点期,接触球的中部,向中下部摩擦。在摩擦中最好给球适当的撞击力,以使球产生足够的手动速度。在击球过程中,版面稍竖起。以前臂为主,直接向前下方发力。体会手握菜刀导向左右两侧砍东西时的用力感觉。 切:横板反手侧旋挡球。常用于对付弧圈球,近似于直板的反手推挤,属于辅助性的防守技术。具有较强的节奏变化和旋球变化的特点。可为防攻转换创造条件。 动作方法是:身体尽量离球台近一些,手臂靠近身体,这样手上的感觉比较容易控制。板球保持半侧面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的左侧后中上部(以右手为例),向左侧前下部摩擦,手臂运动轨迹近似于向下侧斜的左侧半弧型,击出去的球带有左侧下旋。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项技术在击球时,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向前的运动轨迹较慢,一旦对手适应这种节奏变化,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腾出手来,给予进攻性很强的还击,造成自己的被动。所以在比赛中,这项技术不宜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用得过于频繁,从而造成比赛战机的贻误。独家使用者孔令辉。 挑:一种进攻台内短球的方法。按种类划分,属攻球技术。具有动作小,出手突然,主动意识强的特点。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向前上或前上侧方(根据挑球的线路而定)发力。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手腕的放松尤为重要。在练习时,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初学时,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待水平有一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 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法国的盖亭,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孔令辉、马文革、郭跃华、蔡振华,韩国的金泽洙、刘南奎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剑。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横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横拍和直拍横打选手独特技术之一。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比较,弧线、反弹特点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转稍小。主要用于接下旋发球、发球抢拉、搓中转拉以及对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对拉等。 2、动作要领:站于球台偏左部位,距台约60厘米左右。两脚基本平站,身体重心落双脚,双膝微屈,腹内收,腰、上身略向左转,前臂置腹前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侧下方,肘关节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倾,重心略左脚,于球下降前期触球中上部,触球瞬间脚用力蹬地,伸膝、转腹,腰髋带动上、前臂向前上方发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并转至右脚。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教学视频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教学视频 乒乓球正手攻球方法 引拍到击球间的前臂动作一定要有一伸一缩的角度变化。小臂收缩是攻球的入门基础,有太多业余朋友都只是靠著肘關節往前的力 量来击球,前臂跟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都没有变化,这样击球方式 很不协调而且很难有鞭打的效果。 特别注意,小臂收缩要以肘为中心(或者说是支点)来作横向发力的收臂动作。收臂时,小臂要从肘的右边画弧绕到左边做出“敬礼”动作。特别注意,这里所谓的敬礼不是死板的把手往上抬到眉前, 只是比喻小臂要有伸缩变化。从引拍到击球,肘关节必须保持在身 体的右侧,肘关节如果往右腰前方移动发力,那么小臂收缩的击球 动作就会不正确。 简单来说,肘关节应该与腰保持距离环绕着腰来作圆周运动,而肘的力量乃承接自转腰的力量,进而带动小臂收缩,这就是橫向发 力的力量的传递。 腕部也可以配合小臂的收臂动作加点力量来作横向发力。引拍先带点外撇,击球時配合小臂旋内动作让臂—腕—拍成一直线——可 以观察拍头在收拍时应该是指向身体的左上方或者前上方偏左(击球 方向)。收拍时的拍头方向如果是指向球台正前方或者右侧的动作都 不正确。以直拍为例,击球时可以运用中指顶住球拍中心的力量横 向施压往击球方向发力。 攻球就是以往前发力为主(往击球方向的前方)。在击球時,腰—肘—臂-腕发力方向要一致。所以肘不应该有高低起伏的动作。引拍 时身体要求前倾,击球前后不可以隨意改变身体重心突然把身体立 直击球,造成身体的起伏——整個击球过程都要保持身体前倾迎前 发力。

注意正手攻球的引拍高度不能过低,收臂要以横向发力为主,触球后才顺势往上收拍。如果引拍过低,或者太早往上收拍,很容易 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撞击不够,击球效率会大受影响。 也就是引拍的高度跟击球的高度应该尽量等高——除非来球太低或者带点下沉才需要往上撞击的力量(注意是撞击不是摩擦)。我看 了很多球友在练习正手攻球时常常用了很多力量却时常攻下网,原 因就是击球之中,大都带有不必要的摩擦,造成往前撞击的力量不足。 练习乒乓球正手攻球要能体会百分之百的撞击避免无谓的摩擦,目的是要您能够打透板子和掌握撞摩比例,打出力量及速度。要能 清楚的了解,您在攻球动作之中增加摩擦的用意为何?拉球动作之中,增加撞击的用意为何?攻球动作之中带点摩擦的用意乃在制造“足够”过网的弧度。 如果想要制造强烈旋转那就乾脆直接拉球,不要期望用攻球的动作打出强烈旋转。(相对的,也不要用拉球的动作,只打出攻球的撞 击效果,那真的叫浪费力气)近台快攻要的是以快制快以快制转,只 有足够的撞击才能打出绝对的速度。 所以,攻球中的收臂基本动作,就是往击球方向的横向水平发力为主,肘臂腿腰肩的向上发力都是多余的——除非是来球太低需要 往上打的力量来制造一点安全的弧线过网,这种情形仍然是以撞击 为主的“打”,跟拉球不同,所得来的摩擦是往上撞击而来,是撞 击中附带的摩擦。 所以乒乓球正手攻球应如何收臂,相信大家在看完文章后,都会有了更好定格练习模式。这也是以前的乒乓球教练所讲的练习方法,收臂上很有效,而且也可以直接提高到自己的击球速度。

乒乓球教学设计

乒乓球基本技术—反手推球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练、合作探究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技能学练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乒乓球技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锻炼能力,积极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乒乓球运动选修班的学生,他们多数没有乒乓球技术基础,但对乒乓球运动很感兴趣。他们所掌握的乒乓球技术技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没有系统地进行乒乓球学习和训练。 三、教材分析 本次课是乒乓球选修课模块教学的第四次课,学习内容是反手推球技术。在平常的教学比赛中,很多同学已经无意识地应用了这一技术,但对动作技术缺乏系统的、规范的学习和练习。由于我校室内空间有限,所以采用对墙推球练习、半台推球练习,最后过度到两人相互练习,通过分组分项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法指导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课以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有机相结合的形式,教学中以学生体验与探究为主线,以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为特点,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采用导学、导思、导练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迁移)的学习思维活动过程,达到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实现重点突破和难点的化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重点、难点: 重点:反手推球技术中正确的挥拍击球姿势和放松动作。 难点:攻球的挥拍发力时机与击球部位。 六、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通过持拍做热身操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球性、球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基本部分:通过持拍拖球接力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协调、平衡能力。在学练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组练习,对墙推球、半台推球、两人互练,加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 结束部分:在教师的带领下,运用意念放松,让学生自由充分想象乒乓球比赛中的精彩动作,消除疲劳,恢复身心。 体育与健康展示课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