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60°,则∠BAD的度数是()

A. 60°

B. 120°

C. 150°

D. 无法确定

第1题

2、平行四边形具有而一般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内角和等于360°

B. 外角和等于360°

C. 不稳定

性 D. 对边平行且相等.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的值可能是()

A. 1:2:3:4

B. 2:2:3:3

C. 2:3:2:

3 D. 2:3:3:2

4、已知△ABC,若存在点D使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点D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剪去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行EGFC,得到另两个图形,

将三个图形分别标上(L)、(M)、(N),记周长分别为l、m、n,则必有()

A.n

(第5题)

6、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一组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两组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已知四边形ABCD中,AC交BD于点O,如果只给出条件“AB∥CD”,那么还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给出以下四种说法:

①如果再加上条件“BC=AD”,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如果再加上条件“∠BAD=∠BCD”,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③如果再加上条件“AO=OC”,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④如果再加上条件“∠DBA=∠CAB”,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①和②

B. ①、③和④

C. ②和

③ D. ②、③和④

8、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的长为10,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可以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25°,∠B=________度。

(第9题)

10、如图10,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6cm,AC,BD相交于点O,OE⊥AC于O,则△DCE 的周长为_________

(第10题)

11、根据图中所给的尺寸和比例,可知这个“十”字标志的周长为.

(第11题)

12、把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可拼成的不同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_.

13、平行四边形ABCD中,AC=10cm,BD=8cm,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请你以F 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想并说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说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第14题)

(1)连接____________;

(2)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所猜想的结论的正确性。

15、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D,GH∥CD,MN∥GH,GH、MN交EF于O、Q,图中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第15题

16、李大伯家有一口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的池塘,在它的四个角上均有一棵大柳树,李大伯

开挖池塘,使池塘面积扩大一倍,又想保持柳树不动,如果要求新池塘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请问李大伯愿望能否实现?若能,请画出你的设计;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第16题)

17、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从(1)AB//DC;(2)AB=DC;(3)AD//BC;(4)AD=BC;(5)A=C;(6)B=D中取两个条件加以组合,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哪几种情形?请写出具体组合。

(第17题)

18、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点A

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

(第18题)

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DCQ是平行四边形。

一、选择题

1.B.

2.D.

3.C.

4. C.

5. C.

6. D.

7.C.

8.D.

二、填空题

9. 55 10. 8cm. 11. 4 12. 3个13.1 cm

三、解答题

14. 解:(1)连接BF;

(2)猜想:BF=DE

解:如图12-1-14所示,连接DB、DF、BF、DB、AC交于点O

图12-1-14

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

AO=OC,DO=O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又AE=FC(已知)

AO-AE=OC-FC

即EO=FO

则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F=DE(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15.答:平行四边形AMEQ,平行四边形AMNB,平行四边形AGOE,

平行四边形AGHB,平行四边形ADFE,平行四边形ADCB,

平行四边形MGOQ,平行四边形MGHN,平行四边形MDFQ,

平行四边形MDCN,平行四边形GDFO,平行四边形GDCH,

平行四边形EQNB,平行四边形EOHB,平行四边形EFCB,

平行四边形QOHN,平行四边形QFCN,平行四边形OFCH

共18个。

16. 如图所示,连结对角线AC、BD,过A、B、C、D分别作BD、AC、BD、AC的平行线,且这些平行线两两相交于E、F、G、H,四边形EFGH即为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

17.本题6个条件中任取2个,共有15种组合情形,其中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的有9种情况:

①(1),(3)②(2),(4)

③(5),(6)④(1),(2)⑤(3),(4)⑥(1),(5)⑦(1),(6)⑧(3),(5)

⑨(3),(6)

18.解:因为AD∥BC,当DP=CQ时,四边形PDCQ是平行四边形,

∴t=6

答:当t=6s时,四边形PDCQ是平行四边形。

高中物理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实验器材: 1、木板, 2、铅笔, 3、量角器, 4、弹簧秤2只, 5、橡皮筋 2根,6、细绳, 7、三角板,8、刻度尺,9、图钉。 课堂师生互动 讲解一 实验目的、器材和和注意事项(4分钟)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 1、弹簧秤在使用前应检查,校正零点,弄清量程和最小刻度。检 查时,应将两个弹簧秤勾在一起,水平的沿相反方向相互拉伸,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应相同。 2、使用弹簧秤测拉力时,拉力应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弹簧秤、 橡皮筋、细绳套都应该与木板平行,不要与木板摩擦。 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与F2共同作用与一个力F作用产生的效果都是使橡皮筋伸长到某点O,F,为F1与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与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讲解二实验步骤(6分钟) 1、把图钉钉在木板上。 2、把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 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 3、用两只弹簧称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 筋伸长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的读数,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沿着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5、只用一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样地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用刻度尺从O点作出拉力F,的图示。 6、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7、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8、分析实验数据。 巡回辅导学生做实验(3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测试题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已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0,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它的另一条对角线α的取值范围为() A.4<α<16 B.14<α<26C.12<α<20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5,则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A.12和2 B.3和4 C.4和6 D.4和8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度,AB=5cm,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BC=5cm,∠D=60度B.∠C=120度,CD=5cm C.AD=5cm,∠A=60度D.∠A=120度,AD=5cm 4.如图所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面积为S 1,S 2 ,S 3 ,S 4 的四个小平行四边 形,当CD沿AB自左向右在平行四边形内平行滑动时,S 1?S 4 与S 2 ?S 3 的大小关 系为()A.S 1?S 4 >S 2 ?S 3 B.S 1 ?S 4 <S 2 ?S 3 C.S 1 ?S 4 =S 2 ?S 3 D.不 能确定 5.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A.2 B.3 C.4 D.5 6.如图,点A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试判断S 1,S 2 之间的大小关系() A.S 1=S 2 B.S 1 >S 2 C.S 1 <S 2 D.无法确定

7.下列平行四边形中,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一定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的是() A.B. C.D. 8.如图,?ABCD中,EF∥AD,GH∥CD,EF、GH相交于O,则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A.9 B.8 C.6 D.4 9.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③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 B.2个C.3个D.4个10.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可以组成全等三角形() A.3对B.4对C.5对D.6对 11.如图,在?ABCD中,AB=8,AD=6,∠DAB=30°,点E,F在AC上,且AE=EF=FC,则△BEF的面积为() A.8 B.4 C.6 D.12 12.如图所示,?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F⊥BD于F,CE ⊥BD于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共有()

平行四边形经典题型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分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 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逆定理1: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 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2: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第四节:中心对称图形 课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正六边形 2.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4.下三图是由三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请你再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使 所得的新图形分别为下列A,B,C题要求的图形,请画出示意图. (1)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2)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3)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第五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例题讲解 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如果错误请画出反例图 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②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③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⑤两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⑥相邻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⑦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⑧一条对角线分四边形为两个全等三角形,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⑨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例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结AN、DN、BM、CM,且AN、BM交于点P,CM、DN交于点Q.四边形MGNP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相互作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 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其中哪一个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 答案甲 【例2】在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 的结点D,使其位于E处,α+β=9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角α由图 示位置逐渐减小时,欲使结点仍在E处,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B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B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B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B的读数,增大β角 答案B 【例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哪些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答案BCD

创新应用——方法巧用 1.仅用一个弹簧秤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除了供给其他各个必要的器材外,只给了一个弹簧秤.能否做好本实验?如能,请简要说明如何操作? 答案可以.在固定好白纸和橡皮条以后,用弹簧秤拉一个细绳、用手拉另一个细绳(两绳间有一不为零的夹角),把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拉至某一位置O.记下位置O、两条细绳的方向、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用弹簧秤拉另一条细绳,用手拉前一次弹簧秤拉的那条细绳,使结点仍然到达位置O.同时使两细绳和前一次拉动时画下的两条直线重合,记下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2.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的理论值F.上述操作完成的实验内容,相当于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动橡皮条所完成的实验内容,其他实验步骤和有两个弹簧情况下的实验完全相同. 不过,按照此种方法操作,会带来新的实验误差,原因是在第二次拉动橡皮条时,要想在结点到达位置O的同时,两根细绳和前一次拉动时画下的直线完全重合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偏差. 2.仅用橡皮条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5】请不用弹簧秤,只用三条相同的橡皮条、四个图钉、一把直尺和一支铅笔、三张白纸、平木板来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答案仅用橡皮条也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其步骤、方法如下: (1)将三条橡皮条的一端都拴在一个图钉O上,将这三条橡皮条的另一端分别再拴一个图钉A、B、C,注意此时四个图钉均未固定在板上,如图所示. (2)用直尺测出橡皮条的自由长度L0,注意从图钉脚之间测起. (3)将拴有橡皮条的图钉A、B适当张开钉在木板上,拉第三根橡皮条C,即使三条橡皮条互成角度拉伸,待节点处的图钉O静止时,钉下C图钉,并记录图钉O的位置(注意此时O图钉不能钉)记录图钉A、B、C的位置.(此时图钉有孔,不需铅笔) (4)测出这三条橡皮的长度L1、L2、L3,分别算出它们的伸长量X1=L1-L0,X2=L2-L0,X3=L3-L0.

最新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专题汇总

八年级平行四边形专题汇总 一、平行四边形与等腰三角形专题 例题1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BE的延长 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D=DF; (2)若AD=2CD,请写出图中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训练一 1.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等边△ABE、△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G在点A、E之间,连接CE、CF,EF,则以下四个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①△CDF≌△EBC;②∠CDF=∠EAF;③△ECF是等边三角形;④CG⊥AE.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和△ABC关于AC所在的直线对称,AD和B′C相交于点O,连接BB′. (1)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添加字母); (2)求证:△AB′O≌△CDO. 3.如图,已知AD和BC交于点O,且△OAB和△OCD均为等边三角形,以OD和O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ODEB,连接AC、AE和CE,CE和AD相交于点F. 求证:△ACE为等边三角形. 4.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BCD的平分线CE交边AD于E,∠ABC的平分线BG交CE于F,交AD于G.求证:AE=DG.

二、平行四边形与面积专题 例题2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D=a ,AB=b ,∠ABC=α.点F 为线段BC 上一点(端点B ,C 除外),连接AF ,AC ,连接DF ,并延长DF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CE . (1)当F 为BC 的中点时,求证:△EFC 与△ABF 的面积相 等; (2)当F 为BC 上任意一点时,△EFC 与△ABF 的面积还相等吗?说明理由. 训练二 1. 如图,过?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M 分别作平行四边形两边的平行线EF 与GH ,那么图中的?AEMG 的面积S 1与?HCFM 的面积S 2的大小关系是(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2S 1=S 2 2.农业技术员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实验田里种植四种不同的农作物,现需将该实验田划成四个平行 四边形地块(如图),已知其中三块田的面积分别是14m 2,10m 2,36m 2 ,则第四块田的面积为 3.如图,AE ∥BD ,BE ∥DF ,AB ∥CD ,下面给出四个结论:(1)AB=CD ;(2)BE=DF ;(3)S ABDC =S BDFE ; (4)S △ABE =S △DCF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 垂直于直线BC 于点E ,作AF 垂直于直线CD 于点F ,若AB=5,BC=6,则CE+CF 的值为( ) A .231111+ B .231111- C .231111+或231111- D .231111+或2 31+ 5.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AE ⊥BC 于点E ,AF ⊥CD 于点F , AE=2cm ,AF=3cm ,求ABCD 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试题集含答案

图1 A B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 1.如果边长分别为4cm 和5cm 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cm . 2.(08贵阳市)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 2 . 3.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请补充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 是菱形.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BO 的周长为17,AB =6,那么对角线AC +BD = ⒎以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为边做等边△BCE ,则∠AED 的度数为 . 5.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6,∠A =60°,如果点P 是菱形内一点,且PB =PD =2那么AP 的长为 .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A(-2,5), B(-3,-1),C(1,-1),在第一象限内找一点D ,使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 的坐标是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7.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110°,延长AD 至F ,延长CD 至E ,连结EF ,则∠E +∠F =( ) A .110° B .30° C .50° D .70° 图2 图3 图4 8.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相等 B .四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四角相等 9.如图3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是BC 的中点.若OE=3 cm ,则AB 的长为 ( ) A .3 cm B .6 cm C .9 cm D .12 cm 10.已知:如图4,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边 AB 、BC 、CD 、DA 的中点.若AB =2,AD =4, E A F D C B H G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

初三数学 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D)、在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32, 5AB=3BC,则AC的取值范围为( ) A. 6

R P D C B A E F 第12题图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如图,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中点E 处,点A 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9.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90°,AC 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ACD 是周长为18 cm 的等边三角形,则该梯形的中位线的长是( ). (A)9 cm (B)12cm (c) 2 9 cm (D)18 cm 10.如图,在周长为20cm 的□ABCD中,AB≠AD,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E ,则△ABE 的周长为( ) (A)4cm (B)6cm (C)8cm (D)10cm 11.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 ) (A )34 (B )33 (C )24 (D )8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 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 成立的是 (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13. 在梯形ABCD 中,AD//BC ,对角线AC ⊥BD ,且cm AC 5 ,BD=12c m ,则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 ) A. 7.5cm B. 7cm C. 6.5cm D. 6cm 14.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 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 如果有AB EF DC ∥∥,BC G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E F 图 2 黄 蓝 紫 橙 红 绿 A G E D H C B 第14题

八年级 平行四边形教案

18.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学习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学习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一、自主预习 1.由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多边形叫四边形;四边形有条边,个角,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度; 2.如图AB与BC叫边,AB与CD叫边;∠A与∠B叫角,∠D与∠B叫角; 3多边形中不相邻顶点的连线叫对角线,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有条,它们是 自学课本 1.有两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平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2.如图□ABCD中,对边有组,分别是,对角有_____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对角线有__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归纳ABCD的边、角各有什么关系吗?并证明你的结论。 二、合作解疑 1.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50cm,两邻边之比为2:3,则两邻边分别为: 2. 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3:4 B.3:4:4:3 C.3:3:4:4 D.3:4:3:4 3. ABCD 的周长为40cm,△ABC的周长为27cm,AC的长为() A.13cm B.3 cm C.7 cm D.11.5cm 三、综合应用拓展1. 如图,AD∥BC,AE∥CD,BD平分∠ ABC, 求证AB=CE. 四、当堂检测 (一)填空: 1.在ABCD中,∠A= 50,则∠B= 度,∠C= 度,∠D= 度. 2.两组对边分别____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它用符号“□”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__________。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______且______;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______;两邻角______;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长×______.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汇编

(一)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一、教学目的: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与边相关)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与边相关)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3 (与边相关)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4 (与角相关)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5 (与对角线相关)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三、练习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1)若AD=8cm,AB=4cm,那么当BC=___ _cm,CD=___ _cm时,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2)若AC=10cm,BD=8cm,那么当AO=__ _cm,DO=__ 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3).(选择)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判断题: (1)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5)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6)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选择)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平行四边形经典题型(培优提高)

中心对称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知识归纳 1.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 原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分析:一个图形;围绕一点旋转1800;重合. 2.思考: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 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 2)联系: 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是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3.中心对称图性质 1)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是全等的. 注: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某些规则图形等. 正偶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正奇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分平分。 5.平行四边形判定: 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7.逆定理1: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 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2: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和胡克定律

.. 讲义编号: 2.5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实验原理 ①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 ②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 ③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向是否相同,若有误差允的围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4.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Word资料.

③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力F′与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向上是否相同. ⑦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5.实验注意事项 ①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 ③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与测力计外套、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刻度,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橡皮条在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尽量大一些. ④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向画直线,应在细绳两端画两个射影点.取掉细绳后,连直线确定力的向. ⑤以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的两挂钩互钩后对拉,读数相同为宜. ⑥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6.实验误差分析 ①读数误差 减小读数误差的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刻度尺,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作图误差 减少作图误差的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目的 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②学会用列表法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③培养用所学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2.实验原理 在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平衡时弹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用刻度尺量出弹簧的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培优训练)

第8题图 F D ’ D C B A 平行四边形 一、填空. 1、用硬纸片剪一个长为16cm ,宽为12cm 的长方形,再沿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可拼出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其中周长最大的是________cm ,周长最小的是________cm ;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AD=12,AB=5,P 是AD 边上任意一点,PE ⊥BD 于点E ,PF ⊥AC 于点F ,那么PE+PF=_____________; 3、如图,□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AD≠CD ,过点O 作OM ⊥AC ,交AD 于点M ,若△CDM 周长为a ,则□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_; 4、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若∠DAE :∠BAE=3:1,则∠EAC=_____; 5、如图,以△ABC 的三边在BC 的同一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 、△BCE 、△ACF. (1)四边形ADEF 是_________ (2)当△ABC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时,四边形ADEF 为矩形. (3)当△ABC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时,四边形ADEF 不存在; 6、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的周长为33+,∠ABC=60o ,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 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这边上的中线为1,另外两边之和为31+, 则这两边之积为_______; 8、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D 落在点E 处, 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分别是a 、b 、c 、d ,其中a 、c 为对边,且满足a 2+b 2+c 2+d 2=2ab +2cd ,则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 C B A C B A 12cm O 16cm E F P 第2题图 M O D 第1题图 第3题图 D B A O E D C A B O C B A F E D C 第6题图 第5题图 第4题图 D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解答题 1.如图,在Rt ABC ?中,090BAC ∠=,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AF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DCF 是菱形 (2)若4,5AC AB ==,求菱形ADCF 的面积 2.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8cm ,AD=16cm ,BC=22cm ,∠ABC=90°.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同时出发,以3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当t= 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 (2)当t= 时,以点P 、Q 与点A 、B 、C 、D 中的任意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四边形PBQD 是否能成为菱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Q 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BQD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 3.综合与探究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DF BE =.CE 和C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G 是AD 上一点,如果45GCE ∠=?,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GE BE CD =+.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B ∠=?,12AB BC ==,E 是AB 上一点,且45DCE ∠=?,4BE =,求DE 的长.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经典练习题

挑战自我: 1、 (2010年眉山市).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 ABC 的度数为( ) A .90° B .60° C .45° D .30° 2、(2010福建龙岩中考)下列图形中,单独选用一种图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图形是( )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3.(2010年北京顺义)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9 B .8 C .6 D .4 4、(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如图4,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C=14,BD=8,AB=10,则△OAB 的周长为 。 5、(2010年宁德市)如图,在□ABCD 中,AE =EB ,AF =2,则FC 等于_____. 6题 6、 (2010年滨州)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BC=60°,E 、F 分别在CD 、BC 的延长线上,AE ∥BD,EF ⊥BC,DF=2,则EF 的长为 7、 (2010年福建晋江)如图,请在下列四个关系中,选出两个恰当....的关系作为条件,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予以证明.(写出一种即可)关系:①∥,②,③,④. 已知:在四边形中, ,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2010年宁波市)如图1,有一张菱形纸片ABCD ,8=AC ,6=BD 。 (1)请沿着AC 剪一刀,把它分成两部分,把剪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在图2中用实数画出你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若沿着BD 剪开, F E D C B A ABCD AD BC CD AB =C A ∠=∠?=∠+∠180C B ABCD ABCD D A B C A B C D 第5题图 F A E B C D

初二年级平行四边形典型题

初二年级平行四边形典 型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平行四边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40cm,△ABC的周长是27cm,则AC的长为( ) A.13cm B.3cm C.7cm D.11.5 cm 2.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3.已知平行四边形周长为28cm,相邻两边的差是4cm ,则两边的长分别为( ) A.4cm、10cm B.5cm、9cm C.6cm、8cm D.5cm、7cm 4.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C.一组邻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 D.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 5.若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以其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个A.1 B.2 C.3 D.4 6.能够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一组对角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一条邻角互补 7.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14,下列各组数中能分别作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是( ) A.10与6 B.12与16 C.20与22 D.10与18 8.四边形ABCD中,AD∥BC,当满足条件( )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A+∠C =? 180 B.∠B+∠D =? 180 C.∠A+∠B =? 180 180 D.∠A+∠D =? 9.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⑴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问题情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来求解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等积法,此方法是我们解决几何问题的途径之一. 例如:张老师给小聪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AB=3,AD=6,问△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 小聪的计算思路是: 根据题意得:S△ABC=1 2 BC?AD= 1 2 AB?CE. 从而得2AD=CE,∴ 1 2 AD CE 请运用上述材料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类比探究) 如图2,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D,CD上,且AF=CE,并相交于点O,连接BE、BF, 求证:BO平分角AOC. (2)(探究延伸) 如图3,已知直线m∥n,点A、C是直线m上两点,点B、D是直线n上两点,点P是线段CD中点,且∠APB=90°,两平行线m、n间的距离为4.求证:PA?PB=2AB. (3)(迁移应用) 如图4,E为AB边上一点,ED⊥AD,CE⊥CB,垂足分别为D,C,∠DAB=∠B, AB=34,BC=2,AC=26,又已知M、N分别为AE、BE的中点,连接DM、CN.求 △DEM与△CEN的周长之和.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34 【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F和△BCE的面积相等,过点B作OG⊥AF于

G,OH⊥CE于H,从而得出AF=CE,然后证明△BOG和△BOH全等,从而得出 ∠BOG=∠BOH,即角平分线;(2)、过点P作PG⊥n于G,交m于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PF和△DPG全等,延长BP交AC于E,证明△CPE和△DPB全等,根据等积法得出 AB=AP×PB,从而得出答案;(3)、,延长AD,BC交于点G,过点A作AF⊥BC于F,设CF=x,根据Rt△ABF和Rt△ACF的勾股定理得出x的值,根据等积法得出AE=2DM=2EM,BE=2CN=2EN, DM+CN=AB,从而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 同理:EM+EN=AB 详解:证明:(1)如图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S△ABF=S?ABCD,S△BCE=S?ABCD,∴S△ABF=S△BCE, 过点B作OG⊥AF于G,OH⊥CE于H,∴S△ABF=AF×BG,S△BCE=CE×BH, ∴AF×BG=CE×BH,即:AF×BG=CE×BH,∵AF=CE,∴BG=BH, 在Rt△BOG和Rt△BOH中,,∴Rt△BOG≌Rt△BOH,∴∠BOG=∠BOH, ∴OB平分∠AOC, (2)如图3,过点P作PG⊥n于G,交m于F,∵m∥n,∴PF⊥AC, ∴∠CFP=∠BGP=90°,∵点P是CD中点, 在△CPF和△DPG中,,∴△CPF≌△DPG,∴PF=PG=FG=2, 延长BP交AC于E,∵m∥n,∴∠ECP=∠BDP,∴CP=DP, 在△CPE和△DPB中,,∴△CPE≌△DPB,∴PE=PB, ∵∠APB=90°,∴AE=AB,∴S△APE=S△APB, ∵S△APE=AE×PF=AE=AB,S△APB=AP×PB, ∴AB=AP×PB,即:PA?PB=2AB; (3)如图4,延长AD,BC交于点G,∵∠BAD=∠B, ∴AG=BG,过点A作AF⊥BC于F, 设CF=x(x>0),∴BF=BC+CF=x+2,在Rt△ABF中,AB=, 根据勾股定理得,AF2=AB2﹣BF2=34﹣(x+2)2,在Rt△ACF中,AC=, 根据勾股定理得,AF2=AC2﹣CF2=26﹣x2, ∴34﹣(x+2)2=26﹣x2,∴x=﹣1(舍)或x=1,∴AF==5, 连接EG,∵S△ABG=BG×AF=S△AEG+S△BEG=AG×DE+BG×CE=BG(DE+CE),

实验报告: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报告班级:高一()班姓名座号 (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1与F2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到O点,则F′必与F1和F2的合力等效,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与F 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 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 (四)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 套.

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1次.

(五)注意事项 1、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 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 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弹簧秤的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刻度的下一 位.弹簧秤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 摩擦. 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 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 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 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 (六)数据处理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九章四边形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现实世界中,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宏伟的大厦,各种地砖,别具一格的窗棂、各种型号的电视机、风扇、电冰箱等,处处都有着四边形的身影,在本单元,我们将着重研究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及判定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本单元教材分析: 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也是基本的平面图形,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的较为紧密,本单元探索并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学习说理和简单的推理,为今后学习“立几”与图形等内容打下坚定的基础,教材通过平行线、三角形、图形变换等几何知识,推得平行四边形性质,将梯形问题的研究用“化归”思想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上来研究;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学习又丰富与发展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性质,教材安排上围绕着从“特殊→一般”的思想展开讨论.以观察、分析、探究的方法,辅以简单的情理推动研究. 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安排了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推动学生对四边形性质的理解、识图、作用等操作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验,形成合情推理水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水平.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并掌握它们的相关性质和判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合情推理水平,以及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