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钢热处理与金相观察实验指导参考书(1)

碳钢热处理与金相观察实验指导参考书(1)
碳钢热处理与金相观察实验指导参考书(1)

目录

前言 --------------------------------------------------------------------------------- 2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 3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 12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 20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内容侧重于金相实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热处理及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使学生在金相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而热处理综合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并观察、认识其金相显微组织;

2 初步学会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仪器:台式金相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等。

2 材料;45 钢待磨试样(O12×15)每人一块;各号金相砂纸(或水磨砂纸)一套;腐蚀剂;4%硝酸酒精;制备好的工业纯铁试样,棉球、镊子等。

三、实验内容

在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和研究金属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时,需要在该材料的典型部位截取样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制成符合要求的金相显微试样。即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清晰的金相显微组织,其整个过程即为磨片。磨片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 .取样

①取样的部位及磨面的选择

根据被检验金属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如:研究另件破裂的原因时,应在破裂部位取样,再在离破裂处较远的部位取样,以做比较。研究铸造合金时,由于组织不均匀,从铸件表层到中心必须分别截取几个样品。

研究轧材时,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等。应在垂直于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形,材料的的形变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

研究焊缝组织时,应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周围取样。

研究热处理后的零件时,固其组织较均匀,可任选一断面试样。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上观察。

②试样的截取方法

截取试样时,应保持不使试样观察面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软材料可用锯、车、刨等方法截取;硬材料可用水冷砂轮切片机、电火花切割等方法截取;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铸铁)也可用锤击法获取。

图1—1 斜面截取

③试样尺寸

以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取高为10~15mm,方形试样边长为15~25mm,圆柱形试样直径为15~25mm,对于观察表层组织的试样,可采用斜面截取的方法,以扩大表层观察范围,如图1—1。

2. 镶样

对于尺寸过于细小、形:比特殊的材料,如材料、薄片、粉末、细管等制备试样时非常困难,可以将其镶嵌成规则试样,然后再进行制备。具体镶嵌的方法有:低熔点镶嵌法、热压镶蔽法和机械镶嵌法等。热压镶嵌法有专门的镶样机,将试样放入电木粉或塑料粒中加热到180。C 左右进行热压。由于热压镶嵌时要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容易使马氏体回火和软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等。为避免这种情况,可改用机械镶嵌法,即用夹具夹持试样。

3. 磨制

磨制可分粗磨和细磨两步:

①粗磨

对于软材料可用锉刀锉于,一般材料都用砂轮机磨平;磨砂轮时应利用砂轮侧面,以保证试样磨干,试样要不断用水冷却,以防温度升高造成内部组织发生变化,最后倒角,以防细磨时划破砂纸。但对于需要观察脱碳、渗碳等表面层情况的试样不能倒角,有时还要采用电镀敷盖来防止这些试样边缘倒角。

②细磨

细磨方法分手工磨光和机械磨光两种,本实验进行手工磨光。手工磨光是用手拿持试样直接在金相砂纸上进行.金相砂纸按粗细排列顺序为·280 号。0l 号、02 号、03 号、04 号、05 号。

细磨时依次由280 号到05 号,一般钢铁试样磨到04 号砂纸,软材料如铝、镁等合金可磨到05号砂纸。磨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A.把砂纸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最好再放一块海绵,使磨面与金相砂纸完全接触,以保证试样磨面不产生弧度;

B.每更换一号砂纸,应将试样转 90。再磨,使新磨制磨痕的方向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以便观察前一道磨痕是否被消除,直到完全消除为止;

C.更换砂纸时,应把试样、工作台和手洗擦干净,以免把粗砂粒带到下一道细砂纸上去;

D.磨制软材料时,可在砂纸上涂一层润滑剂,如机油、汽油、肥皂水等,以免砂粒镶入软金属内。

机械磨光时,应用预磨机。预磨机有一个或两个转盘,转盘分腊盘和砂纸盘两种。腊盘是把混有金刚砂的熔化石蜡浇在转盘上,可做成不同粗细的金刚砂的腊盘,用腊盘磨制试样速度快,效率高.在生产检验中大量被应用。砂纸盘是把水砂纸剪成圆形.然后用水玻璃粘在予磨机的转盘上使用。水磨砂纸按粗细排列有:200 号、300 号、400 号、500 号、600 号、700 号、800 号、900 号、1000 号等。一般用200 号、500 号、1000 号或200 号、600 号、1000 号即可。用腊盘或砂纸盘磨制时,要不断加水冷却,在整个磨制过程中,样品必须拿住,以免飞出伤人。

4.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去除试样磨面上经细磨后留下的细微磨痕,最终使磨面呈光亮而无磨痕的镜面。抛光的方法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等。

①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可分为粗抛和细抛两个步骤,均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机由一个电机带动一个或两个抛光盘,转速为 200~600 转/分。粗抛时转速要高些,细抛或抛软材料时转速要低些,所用抛光材料由抛光布和抛光粉,抛光布蒙在抛光盘上,不同要求应适当选用不同的抛光布。粗抛时常用帆布、粗呢等,精抛时常用绒布、细呢、丝绸等。抛光粉也称抛光磨料,常用的抛光粉由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镁,还有金刚砂、金刚钻粉等。机械抛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A.抛光粉要配制成抛光液使用,比例大约为水:粉=20:1 左右。

B.抛光时应使试样磨面均衡地压在旋转着地抛光盘上,压力不宜过大,并应使试样沿抛光盘的半径方向从中心到边缘来回移动。

C.抛光过程中要不断注入适量的抛光液,抛光布上的抛光液不宜太多或太少,以试样表面提起后几秒内能干为宜。

D.抛光后期,应使试样在抛光盘上各方向转动,以防止钢中夹杂产生拖尾现象。

E.抛光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抛光表面层金属变形。

②电解抛光

由于电解抛光纯系电化溶解作用,无机械力影响,不致引起表层金属变形或流动,所以电解抛光的金相试样能显示材料的真实组织。因此,对于硬度低、单相合金、极易加工变形的合金,像奥氏体不锈钢、高锰钢等材料来说采用此法为宜。电解抛光速度快,对抛光前的磨光操作要求比较低,效率高,但不适用于偏析显著的金属材料(铸造偏析、轧制偏析)铸铁及作夹杂物检验的金相试样,电解抛光的原理如图1-2。

电解抛光的方法是把试样放入电解液中,接通试样(阳极)与阴极间的电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试样磨面产生选择性的溶解,逐渐使磨面变到光滑平整,如图2-3。

③化学抛光

化学抛光是靠化学试剂的溶解作用,得到光亮的抛光表面,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抛光时将试样浸在合适的抛光液中,进行适当搅动即可,或用棉花沾取化学抛光液,在试样磨面上来回擦动即可。化学抛光兼有化学浸蚀的作用,能显示出金相组织,因此试样经化学抛光后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化学抛光对试样磨面的原来光洁度要求不很高,它只能做到试样表面光滑,不能达到表面平整的要求,抛光后使磨面呈光滑的、起伏的波形。常用的化学抛光液可查表 1-1。

图1-2 电解抛光装置与电解抛光原理

1—阳极;2—阴极;3—温度计;4—搅拌器;5—冷却水;6—电解液

图1--3 电解抛光过程中磨面的变化

5.化学浸蚀

经抛光后而没有浸蚀的试样在显微镜下除了能观察到非金属夹杂物(石墨、氧化物、硫化物等)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孔洞、裂纹等缺陷之外,看不到金属内部的组织,必须经过浸蚀。这是因为经抛光后的试样磨面是一个很平的平面,平面在显微镜下的反光能力是一样的,故在显微镜下显示不出组织。

利用化学浸蚀剂,通过化学或电化学作用显示金属的组织,其浸蚀原理:

试样磨面与浸蚀剂接触后,就产生电化学反应,形成大量微小电极所组成的微电池,如图 1-4 所示。对于多相合金来说,具有较高负电位的合金相起着微小阳极作用,故被溶解速度快。而在试样磨面上形成凹坑,具有较高正电位的合金相起着微小阴极作用,没有什么改变,故浸蚀后的试样磨面呈现一高低不平的表面,在显微镜下的反光能力不一样,故显示出组织,如图 1-5所示。

图1-4 纯金属及单相合金化学浸蚀时各阶段情况

1—未浸蚀;2—晶界浸蚀

图1-5 二相合金的浸蚀

1— Sn-Sb 合金;2—珠光体组织

纯金属及单相合金,虽然各晶粒的成分一样,但各晶粒中的原子排列位向不同,因而受浸蚀的程度不同,垂直照射光线在各晶粒上的反射情况彼此各异,尤其在晶界处原子排列的不规则,特别易受浸蚀而凹下。若晶界有杂质聚集时,这种现象更为显著,于是光线在晶界处散射特别强烈,使反射后的大部分光线不能进入视场内(参看图 1-6),结果使晶界呈黑色。

图1-6 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浸蚀方法:将已抛光好的试样磨面先用轻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酒精棉清擦一遍,再将试样浸入浸蚀剂中,或用镊子夹着蘸上浸蚀剂的棉球擦其磨面。浸蚀的时间依不同合金及不同组织而定,一般碳钢和铸铁浸蚀的时间大约在 10~15 秒内即可。用酒精冲洗干净,然后再用吹风机吹干,将浸蚀完的试样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

化学浸蚀剂种类很多,具体可参看表 1-2。一般碳钢及铸铁所用浸蚀剂为3~5%的硝酸酒精。

另外,近几年来彩色金相技术被广泛应用和发展。彩色金相技术就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干涉膜,利用光的干涉效应,使金属的微观组织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提高对金属组织的鉴别力。

2.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把预先已经准备好的工业纯铁试样放在 100 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与标准晶粒度级别表进行比较(如附表 1-3)。把最近似的标准晶粒度级别定为试样的晶粒度级别,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 100 倍时,仍可按标准晶粒度级别图测定观察时的晶粒度,然后按表 1-4 换算成100 倍时的标准晶粒度级别。

四、试验步骤

1.每人领取45 钢试样一块、金相砂纸一套;

2.将已粗磨好的显微试样一次在各号砂纸上细磨;

3.细磨过的试样,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抛光;

4 .用化学试剂浸蚀试样的抛光磨面,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熟悉显微镜的操作基本规程;

5.用比较法目测工业纯铁的显微试样晶粒度级别。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绘出自己制备样品的金相显微组织图,并标出其组织组成物名称。

2.绘出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测出晶粒度级别。

六、实验成绩评定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碳钢和白口铁的室温平衡组织;

2.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加深理解铁碳合金中成份、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

材料:碳钢和白口铁的典型金相样品一套。

设备:台式金相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介绍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金相显微镜是用来观察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的基本仪器,金相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的外观

形貌有些相似。其不同点在于生物显微镜是利用透射光来观察透明物体。而金相显微镜则是利用反射光将不透明物体放大后进行观察的,不同类型的金相显微镜(卧式、立式、台式等)在构造上是不一样的。现主要介绍一下本实验所用的台式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基本原理。

在光学系统里,金相显微镜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及一些辅助光学元件,其成像原理如

图2—1 所示。物镜和目镜分别由两组透镜所组成,对着物体的一组透镜组成物镜,对着眼睛的一组透镜组成目镜。物镜、目镜都各由复杂的透镜系统组成。

物镜使物体AB 形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A’B’,目镜再把A’B’放大成仍然倒立的虚像A"B",其位置正好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处,即距人眼睛250mm 处。我们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就是这个虚像A"B" 。

物镜的作用是把物体放大,它是显微镜中最主要的部件。物镜质量的高低是决定显微镜成像时清晰与否的主要因素。目镜的作用是将物体己放大的实像再进一步放大,物镜和目镜都是由特制的光学玻璃制成的。

图2-1 显微镜中得到放大物像的光学简图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属金相显微组织是金属表面组织,是通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都的像,故金相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应是物镜的单独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单独放大倍数。

即 M=M物×M目=-L目/f物×D/f目

其中:M——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M物——物镜的放大倍数;

M目——目镜的砍大倍数;

D——明视距离 250mm 处;

f 目——目镜的焦距;

f物——物镜的焦距;

L——显敬镜的光学镜筒长度。

附表2-1 为台式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台式金相显微镜的光学路线如图2-2 所示。在显微镜的底座后安装一个 6V、15W 的白炽灯泡作为反射光源。光线通过聚光镜组先变成一束平行光,由反光镜反上来,经过放有滤光片(绿色、黄色、兰色的特制玻璃)的孔径光栏,使光线变成单色光以减少透镜的色差。根据需要光的强弱不同,孔径光栏可放大也可缩小,它可以限制边缘光线,再进一步消除透镜的球面差,减少镜头的色差和球面差,有助于提高成像的质量和清晰度。可得到一小束平行单色光穿过视场光栏,射到与镜体轴线成45。角的半反射镜上,半反射镜把一部分光线反射上来,穿过物镜的孔径照到金相显微样品的表面上,使显微组织得到均匀的照明。光线自试样表面反射后再进入物镜,透过半反射镜到达棱镜,经过折后再进入物镜,透过半反射镜到达棱镜,经过折射后到达目镜。

机械系统是金相显微镜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金相显微镜的机械系统差别很大。台式金相显微镜的机械系统较简单,主要有:镜架,镜筒、底座、载物台和装物镜用的物镜转换盘,以及凋解焦距用的粗动和微动螺旋等基本部件,有的带有照相装置,需要时可将其装上进行拍摄。

图2-2 台式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线路图

1-灯泡;2-聚光镜组(一);3-聚光镜组(二);4-半反射镜;

5-补助透镜;6-物镜组;7-反光镜;8-孔径光栏;9-视场光栏;

10-补助透镜;11-棱镜;12-棱镜;13-场镜;14-接目镜。

(2)金相显檄镜的使用方法

①将显微镜从木箱中轻轻取出后,把选择好倍数的目镜和物镜分别装到显微镜上,把制备好的金相显微样品放在载物台上。

②将变压器接在 220V 的电源上,使光源插入变压器的 6V 接头上,然后打开变压器开关使其亮灯。千万不可将其直接插入220V 电源,以免烧毁灯泡发生触电事故。

③调焦距时要避免物镜与样品接触。应先将载物台下降,使样品尽量靠近物镜,然后用眼睛从目镜中观察,先用双手旋转粗凋焦手轮,使载物台慢慢上升,待看到组织后,再调节细调焦手轮,直到图像清晰为止。

④为了扩大视野,可轻轻向前后左右移动载物盘,以达到全面观察显微组织的目的;

⑤显微镜上的一切光学玻璃均需保持清洁,若有灰尘,应用镜头纸或镜头纸蘸二甲苯溶液擦净,切勿用手纸或手帕等物擦。

金相显微镜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应特别细心,若带照相装置,则应按其说明书认真操作。

2 .观察、分析碳钢和白口铁的平衡组织,然后在实验报告中绘出五种组织示意图,所取典型样品如下表所列。

根据铁碳合金状态图可知,组成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均由两个基本相 F 和 Fe3C 组成,但由于含碳量不同,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析出条件,相对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因而呈献出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①碳钢的室温平衡组织情况(0.02%

共析钢(0.8%C);组织为 100%的珠光体(P)由于它自高温奥氏体冷却到723℃时发生共析反应,所得到的 F和 Fe3C是交替形成层状组织,所以叫片珠光体。在倍数低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片状珠光体中铁素体呈白亮色,而渗碳体呈黑色条纹状,当倍数很高(电镜下观察)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片状形态都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渗碳体和铁素体都保持成平面,由于

渗碳体不易被浸蚀.故凸出于铁素体之上。而在两者交界处,由于浸蚀时电化学作用较剧烈产生凹陷,在直射光照射下光线被散射,呈黑色,片状珠光体硬度为HBl90~230,随片层间距的变小硬度升高,如图2—7。

亚共析钢(0.02%

含碳量小于0.02%的碳钢为工业纯铁,其组织为100%F,铁素体硬度低,一般为HB80~102,强度也较低,但塑性和韧性都好,所以低碳钢是适合作冷冲压材料的,如图2—3。

过共析钢(0.8%

②观察白口铁的室温平衡组织(2.1l%

共晶白口铁(4.3%C):组织全部为Le,其中黑色粒状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渗碳体。二者的机械混合物为莱氏体,渗碳体中包括共晶Fe3C 和FeCⅡ,但由于连在一起而分辨不清。莱氏体的硬度很高,达HB700,性脆,如图2—10。

亚共晶白口铁(2.11%

过共晶白口铁(4.3%

3 .估算亚共析钢的含碳量,确定钢号。

亚共析钢的平衡组织为F+P,已知P 的平均含碳量为0.8%,如果忽略铁素体的含碳量(723'C 时o02%C 到室温时o 006%的变化),根据杠杆定律,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珠光体含量的面积百分数(大约)乘以0.8%,即为碳钢含碳量,求出含碳量就可确定钢号。例如:显微组织中珠光体面积百分数约占50%(其余50%为F),则该试样的含碳量约为:0.8%×50%=0.4 %,则确定为40 号钢。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观察,认识组织,并了解不同含碳量对其组织以及相的形态有什么影响。

2.认真绘出五个显微组织田,井用箭头标出各组织中的组织组成物。

3.估算出一种亚共析钢的含碳量。

六、实验成绩评定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全面熟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过程;

2. 掌握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规范的制定;

3. 了解热处理的操作方法;

4.研究热处理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5.认识碳钢经各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一步了解碳钢经热处理后,在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改变。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箱式电炉和控温仪表、洛氏硬度计、台式金相显散镜、预磨机、抛光机

材料:45、T10 钢样、45 钢、T10、T12、20 钢热处理过试样一套、各号金相砂纸、金刚石研磨膏。

三、实验内容

⑴制定出表3-4 所列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规范。

⑵分组进行热处理操作。

⑶测定热处理后样品的硬度值。

⑷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⑸观察各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组织,绘出组织示意图。

⑹将测得的硬度值与应得到的显微组织一起填人实验报告。

四、概述

(一)设计、制定热处理工艺规范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来改变其内部组织,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它的基本过程包括:将钢加热到选定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冷却。

由于工件的成份、形状、大小不同,所以应该选择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通常,工件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均

碳钢热处理与金相观察实验指导参考书(1)

目录 前言 --------------------------------------------------------------------------------- 2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 3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 12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 20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内容侧重于金相实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热处理及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使学生在金相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而热处理综合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并观察、认识其金相显微组织; 2 初步学会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仪器:台式金相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等。 2 材料;45 钢待磨试样(O12×15)每人一块;各号金相砂纸(或水磨砂纸)一套;腐蚀剂;4%硝酸酒精;制备好的工业纯铁试样,棉球、镊子等。 三、实验内容 在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和研究金属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时,需要在该材料的典型部位截取样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制成符合要求的金相显微试样。即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清晰的金相显微组织,其整个过程即为磨片。磨片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 .取样 ①取样的部位及磨面的选择 根据被检验金属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如:研究另件破裂的原因时,应在破裂部位取样,再在离破裂处较远的部位取样,以做比较。研究铸造合金时,由于组织不均匀,从铸件表层到中心必须分别截取几个样品。 研究轧材时,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等。应在垂直于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形,材料的的形变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 研究焊缝组织时,应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周围取样。 研究热处理后的零件时,固其组织较均匀,可任选一断面试样。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上观察。

消除应力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消除应力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1.范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膨胀节产品的消除应力热处理基本程序和要求。 1.2 本守则适用于膨胀节压制简体和成形的膨胀节消除应力热处理工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l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 GBl6749《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3.工艺规范 3.1 工艺曲线 3.2 常用材料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参见相关材料标准的推荐温度。 3.3 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不得高于400℃。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出炉后应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3.4 升温速度最大不得超过PWHT 5000 δ℃/h ,且不得超过200℃/h ,最小可为50℃/h 。降温速度最大不 得超过PWHT 6000 δ℃/h ,且不得超过260℃/h ,最小可为50℃/h 。 4.工艺操作 4.1 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检测合格后,于压制成形或在压力试验前进行。奥氏体不锈钢压制的波纹管、膨胀节一般不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或客

户有特殊要求的按工艺处编制的热处理工艺卡执行。 4.2 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尽可能采取整体热处理。 4.3 装炉时,工件距炉门不得小于****毫米,距炉墙不得小于****毫米,加热炉对炉温应能控制,对工件不得产生过度氧化和有害影响。 4.4 装炉时需要将工件垫平、垫稳。工件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靠紧。若需垛装时,上下工件之间要用垫板垫起。垫板厚度要大于*******毫米,上下垫板必须平行对正。 4.5 对于直径较大、壁厚较薄的筒体,内部没有支承圈或固定塔板时,应适当在内部支承,以防加热时变形。 4.6 产品焊接试板应随同工件同炉热处理,试板须放在能代表工件的适当位置。试板应有钢印标记,经核对并经检查员认可。 4.7 焊件升温期间,加热区内任意长度为*******毫米内的温差不得大于*****℃。焊件保温期间,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大于*****℃。升温和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5. 测温与记录 5.1 热处理炉应配有自动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的测温仪表。 5.2 热电偶应安装在能反映工件实际温度的适当位置。补偿导线的线径及长度要合适,并经常检查热电偶的老化情况。 5.3 测温仪表和热电偶必须定期检定,保证合格准确。 5.4 工件热处理曲线记录和检验记录应存档保管,且保存不得少于***年。

金相实验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篇一:金相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报告 报告题目: 金相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机械111 姓名:邓永明 学号: 1107XX14 组别:第六组 指导老师:胡一丹 完成日期: XX.10.18 一. 热处理工艺分析 1. 正火 (1)工艺内容:正火(英文名称:normalizing),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 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 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 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 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

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根本目的是去 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为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 (2)工艺特点: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 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 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 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 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 效果接近正火。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火 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 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 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

工,一 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 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 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 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 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 准备。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 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 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 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 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 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

奥贝球铁ADI调研报告

奥贝球铁ADI的调研报告 一、什么是奥贝球铁(ADI)?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 ADI)通常称为奥贝球铁,是球墨铸铁经等温淬火工艺得到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为主的高强度铸铁。 球墨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石墨球ADI:贝氏体(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 ★球墨铸铁:球化率1-3级,球径大小:6-7级; ★ADI中,针状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粗细及比例决定了铸铁不同的力学性能。 二、奥贝球铁有哪些优异的性能? 2.1 优异的机械性能 ★高强度。同样延伸率下,其强度是普通球墨铸铁的2倍;优于或者相当于碳钢、低合金钢的强度。 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

★高硬度。大大高于普通球墨铸铁,与中高碳钢相当。 ★优越的耐磨性,优越的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减震吸音性好等,这些特点使得ADI已经代替锰钢、合金钢等应用于车辆、工程机械上。 2.2 优越的材料性能 ★比重小。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密度约为7.1g/cm3,同样尺寸的零件较钢件轻10%左右。 ★成本低。相比锻件、焊接件等,ADI材料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够制造出实际形状和尺寸更接近设计要求的无余量零件,既降低了材料成本,也节省了加工成本。 三、如何得到奥贝球铁,其原理如何? 3.1 普通球墨铸铁 选择合适的化学成分,熔炼→球化→孕育,得到普通球墨铸铁。 3.2 等温淬火工艺 ★A→B:P+α-Fe→γ-Fe. 奥氏体化(>A C1):相变,碳的扩散; ★B→C:奥氏体均匀化,碳的扩散; ★C→D:淬火,避免得到珠光体

★D→E:γ-Fe→下贝氏体(针状铁素体)+A残(残余奥氏体) 等温淬火:温度、时间 ★E→F:空冷。可能存在残余奥氏体的转化。 3.3分析 ★设备条件:密闭进行,防止加热过程中铸件与外界反应,影响组织与性能; 加热炉与盐浴炉控制稳定:加热过程中铸件变化稳定、可预见,便于设计铸件尺寸。 ★淬火介质: 常用的热处理淬火介质有:油、气体、熔盐等。 ?油:不能长时间在280度以上工作,不适用于ADI的制备; ?气体:要求:防腐蚀、防氧化;冷却效率低; ?熔盐:优点:温度控制范围宽,操作简单;缺点:腐蚀性、污染环境、铸件需要清洗; 常用的淬火介质:(1)55%硝酸钾+45%亚硝酸钠,熔点143℃,应用温度范围:160-550℃; (2)50%硝酸钠+50%硝酸钾,熔点220℃,应用温度范围:280-550℃. 四、工艺关键点及其影响 4.1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对于AD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偏析;(2)等温处理时ADI组织对时间的敏感性;(3)淬透性; ★主要化学元素的影响作用简述及建议值: 碳元素:碳能稳定奥氏体;含碳量过高会造成石墨漂浮;建 议值:3.5-3.7% 硅元素:硅在等温淬火转变时抑制碳化物的析出而产生更多 的针状铁素体,并且在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中含有更高的硅量可以改 善韧性和具有较宽的热处理工艺带。与此同时,当硅含量超过2.7% 时,会使铁素体脆化,石墨形态恶化,奥氏体含量下降,使韧性迅速降 低。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将含硅量定在2.3%-2.7%之间。 锰元素:一方面,增加淬透性;另一方面,正偏析,易形成碳化物。控制范围0.25-0.5%。 GBT 24733-2009国标推荐: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E111 姓名:杨泽荣 学号: 41102010 2014年6月7日

45号钢300℃回火后的组织观察及洛氏硬度测定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1.加热温度的选择 (1) 2.保温时间的确定 (2) 3.冷却方法 (3)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4) 1.实验材料 (4) 2.实验设备 (4) 四、实验步骤 (4) 1.试样的热处理 (4) 1.1淬火 (4) 1.2回火 (5) 2.试样硬度测定 (5) 3.显微组织观察与拍照记录 (5) 3.1样品的制备 (5) 3.2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 (6)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6) 1.样品硬度与显微组织分析 (6) 2.淬火温度、淬火介质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 2.1淬火温度的影响 (6) 2.2淬火介质的影响 (7) 3回火温度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7) 3.1回火温度对45钢组织的影响 (7) 3.2回火温度对45 钢硬度和强度的影响 (7) 4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的影响 (8) 4.1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8) 4.2合金元素对钢的回火稳定性的影响 (9) 5碳含量对钢的淬硬性的影响 (9) 六、结论 (9) 参考文献 (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碳钢的常用热处理(淬火及回火)工艺及其应用。 2.研究加热条件、保温时间、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4.观察钢经热处理后的组织,熟悉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形态特征。 5.了解金相照相的摄影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一般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进行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正确选择这三者的规范,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的选择 1)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 +(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状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 2)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 +(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 +(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2.1。 3)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30—50)℃,见图2.2。 钢的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速度等皆影响到临界点的位置。在各种热处理手册或材料手册中,都可以查到各种钢的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不能任意提高加热温度,因为加热温度过高时,晶粒容易长大,氧化、脱碳和变形等都会变得比较严重。各种常用钢的工艺规范见表2.1。 4)回火温度的选择钢淬火后都要回火,回火温度决定于最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常常是根据硬度的要求)。按加热温度高低回火可分为三类:

热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1.目的: 使设备有效性的能力维持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大经济化。2.范围: 包括公司所有直接或间接用于热处理的设备。 3.职责: 3.1车间生产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运行维护保养。 3.2机电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的指导、定期检查、大/中修等工作。 3.3热处理技术员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校验。 3.4实验员负责产品硬度的校验,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出具产品实验报告。 4.流程:无 5.作业内容: 5.1设备操作 a.开机前,必须熟悉热处理炉传动系统和结构,各开关的功用。 b.升温前首先由机电工对电器.热电偶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操作工对照《设备日常点检卡》中规定的项目(包括各项报警项目)进行点检,正常后进行操作。c.先开淬火槽循环和水冷却,然后按照升温工艺进行升温。 d.淬火炉温度升到300℃时开启网带传动。 e.当淬火炉升温到600℃,开启回火炉进行升温;当回火炉温度升到设定温度后才开启网带传动(先开网带传送,然后拧涨紧螺杆)。 f. 温度设定:通过温度仪表的上下按键对温度设定值进行调节。 g. 网带速度设定:通过变频器的旋转钮左右旋转对网速进行调节。 5.2 设备运行 a.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工应每30分钟巡视一次设备,若发现异常应当即通知机电工进行排异。 b. 设备运行过程中遇设备故障或其它紧急情况,请按照《热处理通用规定》执行。 c. 淬火槽温度接近70℃时开启油冷却对油进行降温,油温接近50℃时关闭油冷却。 5.3 设备停止 a.炉内产品走完后关闭加热电源,(淬火加热炉的网带传动.淬火槽循环.回火炉风扇.水冷却必须开,其它可关。回火炉开始降温后必须停网带,并把涨紧螺杆松开,防止网带拉长变形)。 b. 停炉后必须继续通入甲醇,等淬火炉炉温低于700℃后方可关闭甲醇。 c. 淬火加热炉温低于300℃后才能停网带传动,低于200℃后关闭淬火槽循环泵。回火炉温度低于200℃后可停风扇。 d. 炉温冷却后关闭冷却水。 5.4 日常维护保养

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指导书

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指导书 张学萍毕鉴智 沈 阳 理 工 大 学 二O O 七 年 九 月

前言 本书是根据《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有关内容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而编写的。在内容上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实验指导书内容侧重于金相实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热处理及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使学生在金相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而热处理综合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本实验指导书使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目录 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4) 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14)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21)

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并观察、认识其金相显微组织; 2初步学会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台式金相显微镜、予磨机、抛光机、吹风机等。 2材料;45钢待磨试样(?12×15)每人一块;各号金相砂纸(或水磨砂纸)一套;腐蚀剂; 4%硝酸酒精;制备好的工业纯铁试样,棉球、镊子等。 三、实验内容 在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和研究金属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时,需要在该材料的典型部位截取样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制成符合要求的金相显微试样。即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清晰的金相显微组织,其整个过程即为磨片。磨片的方法与步骤如下:1.取样 ①取样的部位及磨面的选择 根据被检验金属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如: 研究另件破裂的原因时,应在破裂部位取样,再在离破裂处较远的部位取样,以做比较。研究铸造合金时,由于组织不均匀,从铸件表层到中心必须分别截取几个样品。 研究轧材时,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等。应在垂直于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形,材料的的形变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 研究焊缝组织时,应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周围取样。 研究热处理后的零件时,固其组织较均匀,可任选一断面试样。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上观察。 ②试样的截取方法 截取试样时,应保持不使试样观察面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软材料可用锯、车、刨等方法截

铸钢件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保证热处理质量。 2.热处理方式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3.热处理操作要求 .退火 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s 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图1—1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表l—1为铸钢件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表1-2铸钢件退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 图1—1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

表l—1为铸钢件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

表1-2铸钢件退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 .正火 正火是将铸钢件目口热到Ac。温度以上30~50o C 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图1—2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表1-3铸钢件正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表1-4常用低合金铸件正火或正火+回火工艺及硬度。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司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图1—2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碳钢的热处理后硬度测定以及金相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七碳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定以及金相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碳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定、金相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实验计划学时:4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了解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与碳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关系。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4)学会洛氏硬度计的使用。 (5)学会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使钢的性能发生变化。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材性能,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 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 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工序,也称热处理三要素。正确选择这三种工艺参数,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Fe-FeC 相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1、加热温度 (1)退火加热温度:完全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亚共析钢,AC3+ (30~50C);

球化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 i+ (30~50C) (2)正火加热温度:对亚共析钢是AC3+ (30~50C);过共析钢是Ac cm+ (30~50C),也就是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见图2-1所示。 图2-1退火与正火的加热温度

金属硬度测试实验指导书讲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指导书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2.10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布氏、洛氏硬度实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二、概述 金属的硬度可以认为是金属材料表面在接触应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硬度测量能够给出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硬度值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大,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就越困难。另外硬度与其他机械性能(如强度指标σ b及塑性指标ψ和δ)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硬度的大小对于机械零件或工具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具有决定性意义。 测量硬度的方法很多,在机械工业中广泛采用压入法来测定硬度,压入法又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压入法硬度试验的主要特点是: ①实验时应力状态最软,(即最大切应力远远大于最大正应力)因而不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均能发生塑性变形。 ②金属的硬度与强度指标之间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σ b=K*HB 式中:σ b ——材料的抗拉强度值;HB——布氏硬度值K——系数 退火状态的碳钢K=0.34~0.36 合金调质钢K=0.33~0.35 有色金属合金K=0.33~0.53 ③硬度值对材料的耐磨性、疲劳强度等性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常硬度值高,这些性能也就好。在机械零件设计图纸上对机械性能的技术要求,往往只标注硬度值,其原因就在于此。 ④硬度测量后由于仅在金属表面局部体积内产生很小压痕,并不损坏零件,因而适合 于成品检验。 ⑤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 三、布氏硬度 (一)布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原理 布氏硬度试验是施加一定大小的载荷P,将直径为D的钢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如图1-1所示)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卸除载荷,根据钢球在金属表面上所压出的凹痕面积F凹求

20号钢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20号钢热处理组织和硬度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20号钢的热处理工艺、。 (2)掌握20号钢正火的步骤、规范以及硬度的变化。 (3)学会观察20号钢正火后的显微组织结构,分析其性能变化的原因。 (4)学会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探索最佳20号钢热处理工艺。二.简述4种基本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方法及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征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

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三.简述洛氏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洛式硬度(HR-)是以压痕塑性变形深度来确定硬度值指标。以0.002毫米作为一个硬度单位。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或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有HRA,HRB,HRC三种硬度。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9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另外: (1)HRC含意是洛式硬度C标尺, (2)HRC和HB在生产中的应用都很广泛

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一、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江苏常州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厂一台240吨纯燃高炉煤气锅炉安装工程及相应的汽水、消防、电气、热控等配套系统。锅炉设备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设计制造。 二、编制依据 2.1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图纸 2.2《施工组织总设计》 2.3《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 2.4“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及《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手册设计》 2.5《汽水管路支吊架手册》1983年版 2.6《电力建设安全操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2002年版 2.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1996年版 2.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 1996年版 2.9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1996年版 2.1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T821-2002射线篇、DL/T5048-95超声波篇) 2.1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三、作业条件 3.1 技术准备 3.1.1焊接工艺经过评定,符合工艺要求。 3.1.2作业指导书编制并审批完成,开工报告审批完成。

3.1.3工程所用的材料到位并验收合格。 3.1.4施工人员及工机具设备到位(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3.1.5施工场地清洁无杂物,具备施工的条件。 3.1.6人员组织机构建立并开始行使职责。 3.1.7 检查该项作业的上道工序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3.1.8 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完成,且交底与被交底人员进行了双签字 3.2热处理前先决条件 3.2.1热处理操作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考核委员会签发的资格证书。 3.2.2所使用的热处理设备运转正常。 3.2.3检测、计量器具已经检查和校验,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3.2.4施工交底工作已经完成,所有操作和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热处理程序和相应的施工措施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3.2.5焊后热处理应在施焊工作结束并完成焊接自检和专检合格后进行。 四、作业人员及机具配置 4.1作业人员配置、人员资格及职责:

金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一 金属材料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 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 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 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 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 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 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 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 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区分:铁素体与渗碳体、各种渗碳体

磨制方法 ●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 试样磨面朝下并与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 方式重复进行。

显微组织。 右图为单相组织和 双 相组织的显微组织图 实验概述: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金相分析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 光学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电吹风机等。 ?实验材料有: 低碳钢试样,工业纯铁、20钢、T8钢、亚共晶白口铸铁等显微组织样品,金相砂纸,抛光粉,硝酸酒精溶液(含4%HNO3),酒精,脱脂棉等。 实验一金属的显微分析法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讲义的有关内容; ?听取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操作规程; ?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过程,学生每人一块试样,进行试样制备全过程的操作,直至制成合格的金相试样;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所制备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并用摄像机拍照存盘。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焊接接头的宏观组织及焊接缺陷 2、观察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3、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4、测定在不同的焊接工艺下热影响区的宽度 二、实验概述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如图1所示。当电弧在焊条与焊件之间引燃后,电弧热使焊件(与电弧接触部分)及焊条末端熔化,熔化的焊件和焊条(以熔滴形式下落)形成共同的金属熔池。焊条外面的药皮受热熔化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液态熔渣和大量气体。液态熔渣包围着 熔滴,当其进入金属熔池后,因其比重小而浮在熔池表面。所产生的气体则包围在电弧和熔池周围。 图1手工电弧焊过程示意图 1、焊条芯 2、焊条药皮 3、液态熔渣 4、固态渣壳 5、气体 6、金属熔滴 7、熔池8焊缝9、工件 焊条因不断熔化下滴而应连续向下送进,以保持一定的电弧长度。同时,焊条还应沿焊接方向前进。当电弧离开熔池后,被熔渣覆盖的熔化金属就缓慢冷却凝固成焊缝金属,液态熔渣也凝固成固态熔壳。在电弧移达的下方,又形成新的熔池及其上的液态熔渣,以后又凝固成新的焊缝金属和渣壳。上述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只至整个焊缝被焊完为止。从而形成一条连续的焊缝金属。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 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 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 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分析焊缝成型、焊缝金属结晶方向和宏观缺陷等。 显微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借助于放大100倍以上的光学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焊缝的结晶形态,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缺陷等。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 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而且与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2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 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 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 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竭止,这就是 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形态,如图3(a)所 示。 图2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 (a)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恢复)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恢复)

金属热处理实验报告 张金垚 41030165 材控102班

热处理实验报告(T8钢300℃回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研究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3、掌握洛氏硬度机的使用方法。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钢的淬火 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 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 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 证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淬火 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 钢的含碳量,可根据相 图确定(如图4所示)。对亚 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 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 于),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 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 低。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 +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 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后 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 磨性。 (2)保温时间的确定 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总和。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可按照经验公式来估算,碳钢在电炉中加热时间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碳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时间的确定 加 热 温度(℃) 工件形状 圆柱形方形板形 保温时间 分钟/每毫 米直径 分钟/每毫 米厚度 分钟/每毫 米厚度 700 1.5 2.2 3 800 1.0 1.5 2 900 0.8 1.2 1.6 1000 0.4 0.6 0.8 (3)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 它直接影响到钢淬火后的组 织和性能。冷却时应使冷却速 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 获得马氏体组织;在这个前提 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 钢中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 裂。为此,可根据C曲线图(如

热处理与金相

一、目的 (1)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 (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的形态及特征。 二、概述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非平衡组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铁碳相图能说明慢冷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下的组织以及相的相对量,C曲线则能说明一定成分的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C曲线适用于等温冷却条件;而CCT曲线(奥氏体连续冷却曲线)适用于连续冷却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C曲线,也能够估计连续冷却时的组织变化。 1、共析钢等温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列于表4-1中。 2、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为了简便起见,不用CCT曲线,而用C曲线(图4-1)来分析。例如共析钢奥氏体,在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4-1中的υ1)应得到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υ2时(相当于空冷),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υ3时(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υ4、υ5(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瞬时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υ4)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3、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亚共析钢的C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只是在其上部多了一条铁素体先析出线,如图4-2所示。 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相当于炉冷,如图4-2中υ1),转变产物接近平衡组织,即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即υ3>υ2>υ1时,奥氏体的过冷度逐渐增大,析出的铁素体越来越少,而珠光体的量逐渐增加,组织变得更细,此时析出的少量铁素体多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 表4-1

初、中、高级、技师及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指南

员工职业技能鉴定报名指南 一、申报条件 申报条件:指申请从事本职业相应等级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必须具备的学历、培训经历和工作经历等有关条件。 1、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 1、经本职业初级(五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2、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 1、取得本职业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四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3、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 1、取得本职业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

(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三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5、连续10年以上从事本职业工作,经本职业高级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4、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本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本职业(工种)连续工作2年以上,或者虽不满2年但具有相关职业(工种)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2年以上;或取得一年半学制式技师学院毕业证书者并从事本职业(工种)1年以上。 3、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受学历、资历(工作年限)、职业资格等条件的限制,破格直接申报技师职业资格鉴定: 1、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前七至十名,部、省级技能竞赛前四至六名的选手。 2、获得市级技术能手称号。 3、获得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根据所学热处理的知识,了解钢的基本热处理工艺制定过程; 2.学习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3.了解洛氏硬度计的主要原理、结构,学会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钢的热处理就是对钢在固态范围内的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及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热处理的基本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进行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正确选择这三者,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三、实验过程 1、设计可使材料达到实验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工艺 2、对所给退火态试样进行硬度测定 3、按所给定工艺进行热处理 4、测定处理后试样的硬度以及检验所订工艺。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修改实验方案,重新实验 四、实验仪器 1、最高加热温度达1000℃的各种实验用箱式电阻炉 2、可供冷却的介质水和油 3、测试硬度的设备有洛氏硬度计 4、捆绑式样的细铁丝,夹持试样的铁钳

1.根据所学热处理的知识,了解钢的基本热处理工艺制定过程; 2.学习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3.了解洛氏硬度计的主要原理、结构,学会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加热温度的选择 (1) 退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 c3 +(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状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A c1 削性能。 (2) 正火加热温度 + (30~50)℃;过共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十(30~50)℃;共析钢加热至A c1 析钢加热至A ccm+ (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3) 淬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十(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十 c1 (30~50)℃; (4) 回火温度的选择 钢淬火后都要回火,回火温度决定于最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按加热温度高低回火可分为三类: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2、保温时间的确定 为了使工件内外各部分温度约达到指定温度、并完成组织转变,使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必须在淬火加热温度下保温一定的时间。通常将工件升温和保温所需时间算在一起,统称为加热时间。 实际工作中多根据经验大致估算加热时间。一般规定,在空气介质中,升到规定温度后的保温时间,对碳钢来说,按工件厚度每毫米需一分钟到一分半钟估算;合金钢按每毫分二钟估算。在盐浴炉中,保温时间则可缩短为空气介质中保温时间的1/2~1/3。 3、冷却方法 热处理时的冷却方式要适当,才能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 正火采用空气冷却,大件可采用吹风冷却。 淬火冷却方法非常重要,一方面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全部得到马氏体组织;另一方面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减少内应力,避免变形和开裂。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可以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和方法,使淬火工件在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范围内(650℃~550℃)快冷,超过临界冷却速度,而在M (300℃~100℃) s 点以下温度时冷却较慢。

热处理实验报告

《热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 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 专业班级材E152 姓名魏学源 学号41518120 2018年6月1日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工艺及原理 (3) 1.金属热处理 (3) 2.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3) 3.热处理后的组织 (4) 4.硬度测量原理 (6)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6) 四、实验步骤及具体操作: (6) 1.试样热处理 (6) 2.硬度测量 (7) 3.显微组织观察 (7)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8) 实验一:45号钢860°C保温30min水淬,400°C回火40分钟空冷显微组织分析 (8) 实验二:不同试样不同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 (9) 1.热处理工艺对试样影响 (10) 1.1淬火温度对试样影响 (10) 1.2冷却速度对试样的影响 (11) 1.3回火工艺对试样影响 (12) 2.合金元素对试样影响 (15) 2.1合金元素对热处理方法的影响 (15) 2.2合金元素对淬硬性的影响 (17) 六、结论 (17) 七、参考文献 (18)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热处理(淬火、回火)的工艺方法; (2)了解基本的金相分析方法(磨样、抛光、观察金相显微镜); (3)练习使用洛氏硬度计; (4)熟悉和了解不同组织所对应的微观形貌; (5)分析热处理钢种(含碳量,合金成分)以及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的对比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工艺及原理 1.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就是在固相状态下,通过温度的变化,即加热—>保温—>冷却的方式,使原有的组织发生固态相变,从而改变原有的相组成以及组织结构等,从而使我们获得所要求性能的一种工艺操作,从而可以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常用的热处理手段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以及表面处理和形变处理。2.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2.1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