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二 内科疾病诊疗规范)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二 内科疾病诊疗规范)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二 内科疾病诊疗规范)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

内科疾病

1

目录

第一章心血管疾病 (1)

第一节高血压 (1)

第二节冠心病 (11)

第三节瓣膜病 (16)

第四节原发性心肌病 (24)

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 (26)

第六节心包炎 (28)

第七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0)

第八节心律失常 (32)

第九节心律失常的电治疗 (37)

第十节心脏介入性治疗 (49)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61)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1)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2)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64)

第四节肺炎 (66)

第五节肺部真菌感染 (68)

第六节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 (70)

第七节肺脓肿 (72)

第八节肺结核 (74)

第九节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78)

第十节结节病 (80)

第十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3)

第十二节肺栓塞 (85)

第十三节胸腔积液 (88)

第十四节自发性气胸 (90)

第十五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93)

第十六节呼吸衰竭 (94)

第十七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96)

第十八节咯血 (97)

第十九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 (100)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123)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123)

第二节食管癌 (124)

第三节胃炎 (126)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129)

第五节胃癌 (132)

第六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133)

第七节溃疡性结肠炎 (135)

第八节克隆病 (137)

第九节肠结核 (139)

2

第十一节大肠息肉 (141)

第十二节消化道出血 (143)

第十三节慢性肝炎 (146)

第十四节肝硬化 (148)

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151)

第十六节肝肾综合征 (153)

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症 (154)

第十八节急性胰腺炎 (155)

第十九节慢性胰腺炎 (158)

第二十节胰腺癌 (160)

第二十一节结核性腹膜炎 (161)

第二十二节有机磷中毒 (163)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165)

第一节周围神经疾病 (165)

第二节脊髓疾病 (168)

第三节脑血管疾病 (170)

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83)

第五节脱髓鞘疾病 (192)

第六节锥体外系疾病 (198)

第七节癫痫 (204)

第八节头痛 (210)

第九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14)

第十节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 (216)

第十一节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218)

第十二节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 (219)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229)

第一节红细胞疾病 (229)

第二节白细胞疾病 (237)

第三节出血性疾病 (251)

第六章肾内科疾病 (262)

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62)

第二节继发性肾脏疾病 (268)

第三节肾小管酸中毒 (272)

第四节肾间质疾病 (273)

第五节感染性肾脏疾病 (277)

第六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279)

第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 (281)

第八节透析疗法 (283)

第七章内分泌疾病 (297)

第一节垂体肿瘤 (297)

第二节尿崩症 (298)

第三节腺垂体机能减退症 (300)

3

第五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05)

第六节皮质醇增多症 (306)

第七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09)

第八节嗜铬细胞瘤 (311)

第九节糖尿病 (313)

第十节低血糖症 (320)

第十一节痛风 (322)

第十二节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323)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 (326)

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 (326)

第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328)

第三节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332)

第四节干燥综合征 (338)

第五节系统性硬化症 (340)

第六节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342)

第七节系统性血管炎病 (344)

第八节抗磷脂综合征 (352)

第九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54)

第十节痛风 (357)

第十一节骨质疏松症 (359)

第十二节其他风湿病 (361)

第十三节关节穿刺术 (366)

4

第一章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

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

(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

(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

(4)家族史;

(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

(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

(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

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

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

3.行心、肺、腹部检查;

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

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

1

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

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

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

或DBP>12.0Kpa(90mmHg)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

DBP<12.0Kpa(90mmHg)

【治疗原则】

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2.凡舒张压在观察4周未测得>95mmHg者:药物+非药和治疗。

3.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于重度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控制在

140~150/90~100mmHg即可。

药物治疗简单的导向:

1.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收缩压不高者--以血管扩张剂为首选;

2.血压高,伴有浮肿者--以利尿剂为主;

3.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增高者--β或a阻滞剂+血管扩张剂;

4.血压增高伴有心率增快者--β阻滞剂为主;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采用二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疗效标准】

1.血压控制在140/90mmHg水平以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称痊愈。

2.血压未达到上述水准,有临床症状者,称未愈。

3.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后,无明显临床其它并发症存在,病情相对稳定

者可出院。

(田小园)2

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指已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病史采集】

1.高血压家族史。

2.高血压发病时间,最高、最低及平时血压水平。

3.高血压类型(持续型或阵发型)。

4.夜尿增多及周期性麻痹史。

5.多汗、心悸,面色苍白史。

6.尿痛、尿急及血尿史。

7.贫血及浮肿史。

8.高血压对不同类降压药的反应。

9.避孕药服用史及性功能发育史。

10.月经来潮史。

【体格检查】

1.立卧位血压测定。

2.四肢血压及血管搏动。

3.如有条件做24 小时动态血压观察。

4.体型、面色及四肢末梢温度。

5.皮肤多毛及毛细血管情况。

6.面部及下肢浮肿的有无。

7.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包括阴毛、乳房发育等。

8.心率及心脏杂音。

9.血管杂音,包括锁骨上、颈部、耳后、眼部、胸部、上腹部、腰背部及髂窝。

10.眼底检查。

【常规化验】

1.血、尿常规。

2.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

3.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含量。

4.血糖含量。

3

5.血脂含量。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查、普通X 线检查、CT、MRI、心导管检查及血管造影。

嗜铬细胞瘤

【诊断】

1.临床特点:

(1)多见于年轻人。

(2)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重,并伴儿茶酚胺释放增多的临床表现,如头痛、出汗、心悸、面色苍白、恶心、震颤、焦虑、腹部不适、视力模糊等。

(3)高血压伴有代谢亢进和糖代谢紊乱的征象。

(4)血压波动很大,发作性高血压和休克可相间出现。

(5)常因精神刺激、剧烈运动、体位改变、挤压肿瘤等所诱发,可出现高血压危象或休克。

(6)可有家族史。

2.有助于确定诊断的特殊检查:

(1)血浆儿茶酚胺测定。

(2)尿儿茶酚胺测定。

(3)尿VMA 排量测定:一般说,非发作状态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肾素、多巴胺和尿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VMA(或MN)含量明显增高足以确定诊断。

(4)药物试验:当激素测定不能确定诊断可考虑行下列试验:组织胺试验、胰升糖素试验、可乐宁抑制试验、酚妥拉明试验及试验性药物治疗。

(5)肿瘤定位:主要靠B 超、CT、MRI。另外还可经皮静脉插管测定腔静脉不同水平的儿茶酚胺的浓度及用I131间位碘苄胍(MIBG)显像。

【治疗】

1.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2.内科治疗:可选用α-阻滞剂单独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当患者骤发高血压危象时,应积极抢救,立即静脉缓慢注酚妥拉明1~5mg,同时密切观察血压。高血压下降至160/100mmHg,左右即停止推注,心律失常

4

者可用β-阻滞剂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有心衰者作相应处理。

恶性嗜铬细胞瘤,除上述药物控制症状外,有骨转移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软组织转移用放疗及化疗均无效。有些病人的软组织癌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及氮烯唑胺联合治疗有效。

【疗效标准】

1.治愈:切除嗜铬细胞瘤后,病人血压恢复至正常。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血压有所下降,但未能达到正常标准。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诊断】

1.临床特点:

(1)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2)有高血压及其临床表现如头重、头痛等。

(3)低血钾引起的症状:肌肉方面可有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等;肾脏方面可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量增多(尤其夜尿量增多显著),伴口渴、多饮;心脏方面,心电图有低血钾表现,低血钾伴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易引起潜在起搏点兴奋而发生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可因室速或室颤造成心源性脑缺氧与猝死。

(4)糖代谢紊乱。

(5)无水肿。

(6)儿童患者长期存在缺钾等代谢紊乱可导致生命发育迟缓。

2.有助于诊断的辅助检查:

(1)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有低血钾、尿钾多,血钠一般正常或略升高,尿PH 多呈中性或碱性,血CO2结合力正常高值或高于正常。

(2)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高醛固酮血症是诊断原醛的直接依据。

(3) 24 小时尿醛固酮排量增多,尿醛固酮正常不能排除原醛。

(4)血浆肾素活性(PRA)测定示PRA 抑制,PRA 测定是筛选和鉴别原醛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5

(5)血浆醛固酮浓度/血浆肾素活性之比值>40,目前认为PA/PRA 比值可作为诊断原醛最具肯定意义指标。

3.根据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和高醛固酮血症可诊断原醛。

确定部位:

(1)腹部B 超、CT、MRI 检查。

(2)同位素131I—胆固醇肾上腺显影。

(3)双侧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测定并比较醛固酮含量。

(4)下述生化检查可对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增生的鉴别提供一定依据。

1)上午8 时卧位血浆醛固酮水平。

2)立位试验。

3)血浆中醛固酮前体物质的测定。

4)盐水试验。

5)AngII 试验。

【治疗】

1.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双侧肾上腺增生性病变时通常选用螺旋内酯类药物治疗。单一用药血压降低不明显,可以合并使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每日服1~2mg 地塞米松可使其血压、血钾恢复正常。

【疗效标准】

1.治愈:术后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稳定、血压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者。

3.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肾实质性高血压

【诊断】

1.临床特点:

(1)有急、慢性肾炎病史。

6

(2)浮肿,面部浮肿为主。

(3)高血压,对一般降压药反应差。

(4)贫血表现。

(5)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或颗粒管型等。

(6)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增高。

(7)异常的眼底表现。

2.有助于确定诊断的特殊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2)静脉肾盂造影。

(3)腹部CT 及MRI 检查。

(4)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显像。

(5)肾穿刺及活检。

【治疗】

1.控制水盐摄入。

2.降压治疗:降压药选择是选用对肾血流量影响不大的药物。根据病情选用利尿剂、β-阻滞剂、a-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小动脉直接扩张剂。

3.透析治疗。

4.外科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去除原发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如肾脏肿瘤引起的高血压,切除肿瘤后,血压恢复正常;肾盂积水所致高血压,去除梗阻后,血压恢复正常。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血压有所下降,但未能达到正常标准。

3.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肾血管性高血压

【诊断】

1.临床特点:

7

(1)患者一般较年轻,也可见于55 岁以上突然发病的恶性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2)病史短。

(3)高血压发展迅速。

(4)原为缓进型原发型高血压近期却急剧恶化。

(5)上腹部正中或左右上腹部发生疼痛后,血压突然急剧升高。

(6)既往有肾及肾周围组织外伤或与手术病史的高血压患者。

(7)一般无高血压家族史。

(8)药物疗效不满意。

(9)血管杂音:约80%的患者于脐上部肋脊角处可闻及高调的收缩期或收缩及舒张双期杂音。约有50%的大动脉炎患者于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10)四肢血压多不对称、差别大,有时呈无脉症。

2.有助于诊断的辅助检查:

(1)尿常规、血清K、Na、CL 检查。

(2) X 线平片。

(3)静脉肾盂造影。

(4)放射性同位素肾图。

(5)肾扫描术。

(6)肌丙抗增压素试验。

(7)血浆肾素活性(PRA)测定。

(8)分肾功能测定。

(9)肾动脉造影。

(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一般可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但必须强调指出,仅动脉造影见肾动脉狭窄,尚不能肯定是高血压的病因,还必须看肾动脉狭窄是否引起肾脏缺血而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分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测定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及估计预后很有价值。【治疗】

1.外科治疗。

2.经皮穿刺肾动脉成形术。

3.药物治疗:对不适于手术或肾动脉成形术的患者,可服用降压药物8

治疗。对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降压药物的要求是:

(1)有效地降低血压。

(2)不损害肾脏的药物。

【疗效标准】

1.治愈:手术纠正血管病变后,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2.好转:病情好转,血压下降,但未能达到正常标准。

3.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柯兴氏综合征

【诊断】

1.临床特点:

(1)多见于20~40 岁,女多于男。起病缓慢。

(2)特殊体态:典型的柯兴氏综合征患者具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面色红润带有痤疮,皮肤变薄并有紫纹多毛,易出现瘀血斑,肌肉无力或萎缩,伤口愈合不良。

(3) 80%患者可有高血压。

(4)性腺功能障碍。

(5)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6)代谢变化:可有糖耐量减低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及糖尿病,骨质疏松,尿钙增多或有肾结石。

2.有助于确诊的特殊检查:

(1)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和过夜地塞米松试验。测定24 小时尿游离皮

质醇含量是最可靠筛选试验方法。

(2)尿 17 羟类固醇测定和二天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3)血浆ACTH 测定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有助于柯兴氏综合征

病因的鉴别诊断。

3.肿瘤定位:

(1)垂体肿瘤的定位:蝶鞍平片及断层、CT 扫描、MRI 检查及选择

9

性静脉取血测定ACTH有助于垂体肿瘤定位。

(2)肾上腺瘤定位:腹部B 超、CT 扫描、MRI 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瘤

定位。

(3)异位ACTH 分泌肿瘤位置。根据其好发部位,如肺、胰、胸腺、

甲状腺等对相应部分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或针吸活检。【治疗】

在给予肯定治疗前,柯兴综合征的高血压可采用一般性高血压药物治疗,首选利尿剂与醛固酮拮抗剂,也可选用β-阻滞剂。柯兴综合征得到有效根

治后,高血压通常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合理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柯兴综合征的病因。

1.柯兴病的治疗:

(1)垂体放疗。

(2)切除垂体腺瘤或部分垂体。

(3)肾上腺切除。

(4)药物可选用溴隐亭或赛庚啶。高血压症状性治疗可应用钙拮抗剂、ACEI、利尿剂等。

2.肾上腺肿瘤的治疗:手术治疗。

3.异源性ACTH 综合征:对症治疗包括补钾,保钾利尿剂,ACEI 及抑

制肾上腺皮质生物合成的药物。

4.肾上腺腺癌:尽早手术切除,并加用化疗。

【疗效标准】

1.治愈:原发病治愈,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稳定,血压有所下降。

3.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朱蕾)10

第二节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血管痉挛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心绞痛、严重者心肌梗塞和猝死。

心绞痛

【病史采集】

1.住院病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病历记录,门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相关病情记录。

2.病历的采集内容应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诱因、特别胸痛的位置、性质、放射部位、发作时间、治疗反应、有无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1.入院后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做18导联心电图。

2.心绞痛持续发作1小时不愈者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排除心肌梗塞。

【诊断】

1.具有典型心绞痛,相应心电图缺血和/或传导系统的改变可做出明确诊断。

2.凡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可疑或正常者或具有典型症状但心电图无改变者都需进一步检查,包括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X光心脏摄片、必要同位素心肌扫描、大血管核磁共振检查、与各种可能引起胸部疼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凡诊断明确的或可疑心绞痛者都应该按心绞痛进行治疗,诊断不明确者一方面治疗并观察治疗反应,另一方面同时进行鉴别诊断有关检查,避免贻误病情。

【治疗原则】

1.根据病况限制一定体力活动范围,避免过度工作紧张,避免或消除一切诱发因素。

2.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和禁用烈性酒。

11

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都需同时治疗。

4.以劳力性心绞痛表现者用药以硝酸脂类和β-阻滞剂为主的药物联合治疗,注意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如肺部阻塞性疾病、哮喘者都禁用β-阻滞剂。以自发性心绞痛表现者以硝酸脂类和钙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同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反应,用药剂量应是个体化。

5.对症处理、中西医结合。

6.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可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力抗栓、华发令、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对有出血性疾病、活动性胃溃疡、近期外伤、对上药有过敏者都是禁忌证。

7.经药物正规治疗无效者,必须行冠脉造影,在造影的基础上必须采用PTCA、支架或搭桥手术等,适应证和禁忌证详见介入性诊疗技术规范。【疗效标准】

1.治愈:心绞痛的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的改变恢复正常。

2.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的程度减轻,心电图缺血状态改善。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凡未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急性心肌梗死

【病史采集】

1.病人住院后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记录,门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简要病情记载。

2.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诱因、危险因素、有无合并症,治疗的经过和治疗反应。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入院后15分钟内必须完成体格检查,并做18导联心电图。

2.发病后6小时应抽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等检查。

【诊断】

1.具有冠心病史,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史,心电图符合AMI改变、心肌酶谱增高、肌钙蛋白阳性者可做出诊断。

2.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AMI者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包括心绞痛、夹层12

动脉瘤、急性心包炎、肺部疾患等应立即作相关检查,特别X光胸片,必要

胸腹部CT或MRI等检查。

【治疗】

确诊或怀疑为AMI者首先按AMI治疗、观察。

1.有条件病人应住入ICU病房,并做特护记录,内容包括HR、R、BP和

病情的变化,用药的药名、剂量、给药的浓度及其他治疗方法,绝对卧床休息5~7天,有并发症可适当延长,总之视病情而定。

2.氧气吸入。

3.止痛,在硝酸甘油静点的基础上,按病况用止痛剂。注意掌握用药

的指征,用硝酸甘油需注意血压、心率的改变,按病情不断调整剂量,用镇痛剂特别是吗啡、度冷丁止痛剂,应注意是否合并阻塞性肺部疾病,严格掌握禁忌证。

4.控制好血压。

5.处理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6.对合并症的处理: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痛风等。

7.有条件在发病12小时内,可行冠造、PTCA、支架术或溶栓等治疗

(必须掌握适应证、禁忌证、见介入性治疗章节)。

8.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可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力抗栓、华发令、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有出血疾病、活动性胃溃疡病、近期外伤及上述药物过敏者都是禁忌证。

【疗效标准】

1.治愈:发病四周内症状消失,心电图上留下Q波,ST-T基本恢复正常,各项并发症均治愈。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稳定、有的偶有心绞痛发作,各项并发症好转,心电图ST-T持续有改变。

3.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方卫华)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

急性心梗的溶栓治疗是指对冠心病急性心梗的病人静脉给予溶栓药物,

13

使阻塞冠状动脉再通的治疗方法。溶栓可缩小心梗范围,保存或改善心梗病人的左室功能,降低心梗死亡率,但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及时处理溶栓中出现的问题。

【适应证】

1.有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2.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的两个导联ST 段抬高≥0.1 mv(1mm);

3.起病后12小时内到达医院;

4.年龄<70岁;

5.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者;

6.有以上适应证,除年龄>70无其它禁忌证者,应作为相对适应证,权衡溶栓对病人的利弊后,决定是否溶栓。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近期(1 4日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痔疮出血等),做过手术、活体组织检查、心肺复苏术(体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气管插管),不能实施对穿刺血管的压迫者,和有外伤史者;

(2)外伤和手术虽超过2周,但很可能再出血者;

(3)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170/110mmHg);

(4)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

(5)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史(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6)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或其他出血性眼病;

(7)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

(8)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并有心房颤动,且高度怀疑左房内有血栓;

(9)妊娠;

(10)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11)颅内占位性病变,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

(12)对扩容和升压药无反应的休克。

14

2.相对禁忌证:

(1)血小板计数<100×109 /L;

(2)手术或外伤>2周;

(3)活动性胃肠道溃疡;

(4)患者已服用抗凝药,但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正常值3秒;

(5)体质过度衰弱;

(6)对SK或APSAC过敏或在1年内曾使用过该两药者不宜再使用;

(7)非Q波梗塞者。

【溶栓步骤】

1.在CCU中按急性心梗治疗常规给予各项治疗。

2.记录18导联心电图,并固定导联位置。从溶栓开始每半小时复查一次心电图至溶栓后4 小时,以后在发病的6、12、18、24小时复查。

3.每2小时抽血测心肌酶谱至溶栓后20小时。

4.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元时间(APTT)或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查血型,备新鲜血。

5.经常询问胸痛变化情况,密切观察记录血压变化、出血征象、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它病情改变。

6.溶栓药物的应用:一般可选用尿激酶150万单位、或链激酶150万单位、或r-tPA50mg~100mg溶栓,注意用药方法,及剂量的个体化。

7.肝素的应用:在尿激酶溶栓后2小时、链激酶溶栓后12小时,测ACT 或APTT,如为正常的1.5~2倍,即开始应用肝素。在r--tPA溶栓即刻就开始应用肝素。静脉应用肝素时应监测ACT或APTT,根据测值调整剂量。肝素用量过大可增加出血并发症,用药中注意个体化原则。

8.阿司匹林的应用:溶栓开始时口服阿司匹林300mg,300mg/日服1周后,改为50mg/日长期服用。

【疗效判断标准】

1.冠脉造影显示闭塞血管恢复前向血流(TIMI Ⅱ~Ⅲ)级,判定为再通,溶栓成功。

2.临床评价标准。

【主要指标】

1.自溶栓开始2~4小时内ST段迅速回降>50%;

15

2.血清CK MB峰值前移,据发病14小时以内。

【次要指标】

1.自溶栓开始2小时以内胸痛较溶栓前缓解>70%或完全缓解;

2.自溶栓开始2~4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速、室颤,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消失,或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出现一过性窦缓、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有两项主要指标或一项主要指标加两项次要指标时,判定为血管再通,溶栓成功。

【溶栓并发症的处理】

1.出血:皮肤粘膜出血、镜下血尿等轻度出血不需特殊治疗。对危及生命的出血需输新鲜全血,并终止溶栓治疗。

2.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无血液动力学异常者不需特殊处理,对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应予药物或临时起搏,对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应予药物或直流电复律。

3.低血压:出现低血压(收缩压<80mmHg〉时,应避免溶栓药物剂量过大,速度过快,并补充血容量,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4.再闭塞:溶栓再通后,如出现下列临床表现,则相关冠脉再闭塞,可根据病情再次溶栓或紧急 PTCA:

(1)再度发生胸痛,持续半小时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2)ST段再度抬高>0.2mV ,持续半小时以上;

(3)CK 或CK MB再度升高。以上三项中具备两项则考虑血管再闭塞。

(陈方)

第三节瓣膜病

由于心脏瓣膜(包括瓣叶,腱索,乳头肌)的炎症、退行化改变等引起的结构毁损,纤维化,粘连, 缺血性坏死或先天发育畸型,使单个或多个瓣膜发生急性或慢性狭窄和(或) 关闭不全等功能障碍者为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

【病史采集】

1.病史采集应包括病因、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经过及反应。

2.风湿热及风湿活动病史。

16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要求规范修改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2010年8月9日修改)

目录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1 2.社区获得性肺炎…………05 3.支气管哮喘………………08 4.支气管扩张症……………11 5.自发性气胸………………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 (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2.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3.胸部CT检查: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是,在鉴别诊断时CT检查有益,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血气检查:可确定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程度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其他实验室检查:低氧血症,即PaO2<55 mmHg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增高,红细胞压积>55%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感染时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详]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标准 (1)中医部分 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 (2)西医部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拟定:(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4)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可有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1)以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B120.5mg、醋酸

泼尼松龙2ml(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选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电针仪两极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 (3)同时以电脑牵引治疗仪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1kg=9.8牛顿)。 以上(1)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2)、(3)步骤同时进行,每次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者,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3疗程内统计疗效。 (4)电针+TDP:双侧大肠俞或关元俞、肾俞、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用连续波,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 (5)针挑:取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或背俞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6)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及下肢膀胱经、胆经经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3、难点:神经受损而出现肢体麻木、乏力。 4、解决思路、措施:按照中医“萎症”的辨证思路,予加强健脾益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 (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口腔外科 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 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 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 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三)颊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 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 (五)咬肌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详]

颈椎病诊疗规范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股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 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 1. 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 辅助检查: (1)摄伤侧X 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 1. 具有外伤史。 2. 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 骨折专有体征: 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 合并症体征。 5. X 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外固定: 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

( 1)儿童。 (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 3)骨折可疑,复查X 线片前宜外固定。 2. 急症手术适应证: (1) 开放性骨折。 (2) 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 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 择期手术适应证: (1) 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 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 关节内骨折。 (5)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 对儿童慎重考虑。 4. 手术方法选择: (1) 股骨粗隆间骨折: 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 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 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 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 辅助性治疗: (1)抗生素。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施工粘膜炎症。其发病主要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和食管对反流食物清除能力下降所致。 诊断标准 1.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着样疼痛,或向肩胛区、胸骨两侧放射。 2.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过敏或吐苦水,常有间歇性缓解。 3.食管镜检查和(或)食管吞钡检查有炎症特征者。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入院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 检查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1日内完成。 2.ESR ,ECG。3日内完成。 3.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食管滴酸试验,胸部透视,B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1周内完成。 4.出院前食管镜复查。 治疗 治疗原则:减少胃食管反流,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及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状态。 1.减少胃食管反流:包括少食多餐,少进高脂食物,避免餐后平卧,避免睡前2-3小时内进食,睡觉时枕头抬高等。 2.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①考来烯胺:4g,口服,3/日,减少胆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②制酸剂:如氧化镁0.2-1 g,口服,3/日;氢氧化铝凝胶10-15mL,饭前1小时或睡前服,3/日。③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片0.2g,口服,3/日;雷尼替丁胶囊150mg,口服,2/日;法莫替丁胶囊每次40mg,睡前口服。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状态:①多潘立酮:每次40mg,饭前15-30min 及睡前口服。②西沙必利:饭前5-10mg,睡前5-10mg,口服。4.重症病人进内科治疗3月无效时进行外科治疗,一般采用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狭窄者须行食管扩张术。 住院天数 14-21天。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20200530122128)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 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 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急诊处理诊疗规范及转诊要求

一、发热 1 定义:指的是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度,中等发热:度,高热:度;超高热:41度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双峰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 伴随症状 起病迅速,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输液(血)反应、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伴头痛、呕吐者:常见于感染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伴咳嗽、胸痛者:常见于流感、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伴肝脾肿大者:可见于伤寒、病毒性肝炎、肝脓肿、疟疾、血吸虫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伴有出血倾向者:可见于血液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溶血、流行性脑膜炎、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等。 伴腹痛者:应问清部位、性质、传到及牙痛等情况。 伴皮疹者:应了解出疹顺序、皮疹特点、是否伴有脱屑、皮肤瘙痒等 伴有昏迷者: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3 相关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 (2)器械检查: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B超、X线检查等。 4 急诊处理 (1)一般处理(2)降温(3)病因治疗(4)防止并发症发生 注意: (1)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史)、细致全面但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之尽可能明确诊断,做出恰当处理。 (2)一时难以确诊时,应根据临床特点、发病季节、常规检查作出“倾向”性处理。 (3)合理选用退热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要盲目使用激素退热。 (4)根据临床特征进行处理,应严密动态观察。 5 转诊要求 经初步处理后发热反复或者效果差,仍不能明确病因者,经降温、抗炎等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向上级医院转诊。 二、咯血 1 定义:喉部以下的肺组织(气管、支气管或肺)出血,伴随咳嗽。经口腔咳出者称为咯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 2 诊断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有关检查尽可能明确咯血的原因 (1)病史 性质:经口腔突出的血液并非都是咯血,应与口腔、鼻腔出血以及上消化道呕血相鉴别。 年龄和性别:青壮年咯血伴有低热盗汗等症状考虑肺结核,年龄大者肺癌的可能性较大。 咯血量:如肺癌多为血痰或少量咯血,中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扩、肺脓肿风心病二狭。 既往史:幼年患麻风或百日咳后有长期反复咳嗽、咯血、咳浓痰的病人多为支气管扩张;

100个内科常见疾病

100个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临床医生人手一份! 星题库今天 公众号后台回复“药师” 即可1毛钱入手原价299元药考资料 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修改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修改

————————————————————————————————作者: ————————————————————————————————日期: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2010年8月9日修改)

目录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1 2.社区获得性肺炎 (05) 3.支气管哮喘………………08 4.支气管扩张症……………11 5.自发性气胸………………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 (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2.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 3.胸部CT检查: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是,在鉴别诊断时CT检查有益,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血气检查:可确定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程度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其他实验室检查:低氧血症,即PaO2<55mmHg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增高,红细胞压积>55%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感染时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痰培养可检出各种病原菌,常见者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整理)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检查不难鉴别。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梅尼埃病又称内耳眩晕病,是由于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水肿,导致内淋巴腔扩大以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所致。临床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为3个主征。眩晕可在任何时间突发,呈旋转性,较剧,不能行走或站立,闭目静卧可以缓解,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血压下降。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与颈部活动无关,冷热试验可见患侧前庭功能减退,听力检查为感音性耳聋,影像学检查无颈椎病表现,TCD及BAEP检查有助鉴别。 2、脑干或小脑梗死如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临床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共济失调、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Horner征阳性,持续时间长,CT或MRI检查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3、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眩晕发作与位置密切相关,当某一特殊头位时,突发中度眩晕,恶心、呕吐较少见;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持续10~20s。反复试验可逐渐适应不再出现眩晕与眼震,听力和前庭功能测定正常,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胸腔积液 1、漏出液多呈草黄色,细胞数较少,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ph呈弱碱性,葡萄糖水平不低,常见于充血型心衰,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2、渗出液Light标准:1.胸液/血清蛋白质比率>0.5;2.胸液/血清LDH比率>0.6;3.胸积液LDH水平大于血清LDH水平正常值上限的三分之二。符合一条即考虑渗出液。最常见的是结核和肿瘤结核性积液多见于中青年,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表现,PPD试验可为阳性,胸水呈草黄色,Ph值小于7.3,葡萄糖水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多发伤诊诊疗规范 一、概述 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 二、临床表现 1、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表现为生理功能急剧紊乱,脉细弱、血压下降、氧合障碍。 2、有效循环量大减(含血液及第三间隙液),低容量性休克发生率高。 3、根据不同部位、脏器和损伤程度,早期临床表现各异: (1)、开放伤可自伤口流出不同性质和数量的液体。 (2)、颅脑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和瞳孔变化。 (3)、胸部伤多表现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紊乱、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4)、腹部伤早期表现为腹内出血、腹部刺激征或低血压。 (5)、脊柱、脊髓伤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丧失。 (6)、长骨干骨折可表现肢体变形或活动障碍。 三、诊断要点 1、抢救生命为第一要素,危重伤员应先抢救,后诊断。 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致伤物体的性质及机体着力部

位。 3、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危重伤员,以物理检查为主,初步诊断为致命伤者不宜搬动伤员进行特殊检查,以免加重伤势,耽误抢救时间。 4、多处伤的临床表现,可相互重叠或掩盖,早期应重点检查头、胸、腹部内出血和脏器伤。 5、一处伤处理后伤情、休克仍无改善,应积极寻找引起休克的其他原因,不可满足一处伤的诊断,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 6、多处伤、伤情复杂,伤势发展变化快,主要矛盾可能转化,因此必须动态观察伤势的演变趋向,以防漏诊、误诊。 四、治疗方案和原则 1、复苏液体以晶体为主,如血细胞比容<30%,应输入浓缩红细胞。 2、活动性出血伤员,在控制出血前维持收缩压80~85mmHg 的可允许低血压水平,但时间愈久,纠正难度更大,并发症愈多,因此尽早控制出血仍是关键。过量、快速输液提高血压仅会加重出血,并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因此应严密监测,随时调整。 3、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气体交换,充分氧供,保持SaO2>90%。

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 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CT 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

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 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分型] 1、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性颈椎病,是指具有头、颈、肩臂疼痛和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此型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手指串麻、肌肉萎缩等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有时二者不易截然分开。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时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于此型。 鉴别诊断 应与落枕颈部扭伤等进行鉴别。 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医务科定稿).

目录 第一篇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3 第一节高血压病(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3 第二节心力衰竭(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9 第三节心律失常(心内一科阮冬云)16 第四节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内二科)57 第五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内一科余茂生)74 第六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内一科余茂生)96 第七节瓣膜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20 一、二尖瓣狭窄120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27 三、主动脉瓣狭窄132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7 五、三尖瓣狭窄142 六、三尖瓣关闭不全144 七、肺动脉瓣狭窄146 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48 第八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50 一、房间隔缺损150 二、室间隔缺损154 三、动脉导管未闭158 第九节心肌炎(心内二科邱赟)162 第十节心包炎(心内二科邱赟)166 第十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二科胡耀)171 第十二节心肌病(心内二科胡耀)177 一、肥厚型心肌病177 二、扩张型心肌病181

三、限制性心肌病187 第十三节心脏骤停195 第二篇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208 第一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08 第二节起搏器植入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24 第三节心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32 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55 第五节瓣膜病球囊成形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08 第六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17 第七节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心内一科刘元庆)321 第八节其他有创操作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42 第九节心肺复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64 第十节心脏电复律与除颤(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70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中医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2. 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 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4.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 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6.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8.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9. 承担村卫生站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10. 继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市制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法规。 2.拟定本单位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职责和医疗服务规范。 3.指导、监督医院及村(社)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定期开展医疗、护理、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查。 4. 制定本单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中医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岗位培训和师承工作; 5. 倡议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6. 组织指导医院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7. 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中医药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8. 推行中医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负责中医、中药人员考试、登记、注册工作。

-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肺炎的健康宣教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一般以半流质为宜。如牛奶、蛋羹类、细软面条、鱼粥、肉粥。多进食及多饮水,忌食温热生痰的食物。如虾肉、白果、柑、胡椒、龙眼肉。 2.高热时宜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退热后可适当进行室内活动,注意初次起床时防止受凉。 3.痰多难以咳出者,应每2-4小时进行有效咳嗽1次。即先进行数次随意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咳嗽。 4.肺炎虽然可以治愈,但如若不注意,易复发。 5.戒烟酒,避免淋雨、受寒。尽量避免到人多地公共场所。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有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肺炎病人出院指导 1.安静休息,减少活动。 2.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可取半卧位或双肩垫高约20℃-30℃。 3.痰多时勤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4.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时涂润滑油。 5.高热时给予温水降温,出汗多时及时更衣防止感冒,腋下体温>38℃时请上医院治疗。 6.进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水分的摄入有利于毒素排出。 7.按出院医嘱做好继续治疗。 8.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慢性肾小球肾炎健康知识宣教 一.心理指导:本病慢性进展,病人大多顾虑重重、悲观失望。因此,要做好病人的疏导工作,与家庭一道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治疗,注意保养,以延缓肾功能的衰退。 二.饮食指导:饮食疗法是长期的,应使病人认识到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及家庭做到自理。 1.宜进含维生素B、C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2.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0、5-0、8g。予以优质蛋白,多食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和瘦肉。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 3.高血压、少尿、浮肿者限制水、盐(小于3g/日)的摄入。 三.休息、活动指导: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有明显水肿、血压高、肾病综合征和并发防肾功能不全者均应卧休息。好转后可起床活动,自理生活,但要避免劳累。

老年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 致感染。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一般治疗、 4.并发症治疗。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人口服板蓝根冲剂、复方感冒灵、蓝芩口服液、清开灵等及对症治疗为主。 2.有中度发热的病人可肌肉注射病毒唑或双黄连注射液。 3.合并细菌感染者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肌注青霉素治疗,高龄及病情严重者可以静脉使用1~2代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以选用喹诺酮类。 4.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快速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使临床情况好转;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 疾病描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症状体征 注意发热、头痛、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体检:注意上呼吸道局部炎症改变及眼部表现。注意心音强弱及心律有无异常。 疾病病因 注意受凉、淋雨等诱因,有无感冒流行及与感冒患者接触史。 诊断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部疾病。 3.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4.病因诊断有赖于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 治疗方案 1.对症治疗。适当选用下述药物及疗法:口服阿司匹林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感冒通、速效感冒冲剂、复方吗啉胍,或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2~4ml,1~2/d。鼻塞可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咽痛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华素片、银黄含片或溶菌酶片等,或气雾吸入。止咳常用复方甘草合剂10ml,3/d,溴己新(必嗽平)16mg,3/d,沐舒痰30- 60mg,3/d,干咳可用可待因糖浆5ml或苏黄胶囊2#,2~3次/d。 2.明确有细菌感染,可用抗菌药物治疗。

常见病诊疗要求规范

中医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感冒 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咽喉痒或痛、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常因骤变而发病。 3 一般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辨证论治] 1 风寒束表 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 暑湿感冒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 虚体感冒 4.1 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 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例方:参饮。 4.2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例方:加减葳蕤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 中药针剂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喜炎平、双黄连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 3 外治疗法 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3.2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适用于风寒证。 [治法改进] 感冒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可予辛凉轻剂,疏风解表,药用桑叶、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咽痒咳嗽者,酌配前胡、牛蒡子、贝母、橘红、桔梗、甘草等清宣肺气。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