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局部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换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局部。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XXX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换观察的成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局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1.学生根据糊口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

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4.教师出示灌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猜想。

5.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考证猜测。

6.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教师补充留意事项:只把植物的根所有浸没在水中,想办法防止瓶中水分蒸发。

7.学生完成实验,并妥善保管。

8.教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三、拓展活动

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怎样保护植物根部的。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时怎么保护植物根部的。

2.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并做好记录。

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保护植物。

2.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晓得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2.在教师引导下,能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茎的作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景:使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人们种树、种庄稼并向根部浇水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到哪里去了?

二、探究过程

⊙观察不同植物的茎,有什么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竹子、玉米等常见形态的茎,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哪局部是茎?茎上长有什么?

(2)通过比较:总结几种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

2.认识反常茎

教师通过出示洋葱、马铃薯、姜、莲藕等植物,引导学生指出它们的茎是哪部分,从而认识茎的其他几种形态。

茎对植物的生有什么作用

1.提出问题: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2.引导学生对同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设计考证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修解剂、观察植物茎的办法;先横切、再纵切,提示学生使用小刀时意安全。观察时,学生可借助放大镜仔相观察剖面。

4.记录观察的结果

5.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横切面处渗出的小水球与纵切面上看到的“管子”说明什么?植物的哪些部位还应该有这样的“管子”?再解剖各部分进行观察。

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7.学生展示示意图,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8.教师利用课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导管,理解植物体内根部、叶部与茎部的导管都是想通的,使学生知道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9.让学生明确:把风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

三、拓展活动

查阅请料,了解树上的树瘤是怎样形成的。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茎除了具有运编水分的功能,还可能具有什么功能。

2.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树上的树瘤是怎样组成的。

3.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能在猎奇心的驱使下,对叶的蒸腾作用施展阐发出探究的乐趣。

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走进树林时,会感到空气比较湿润,这是为什么?

教师调动学生的糊口经验,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

二、活动过程

(一)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

1.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2.做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师: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应该留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分析现象:塑料袋是密封的,内壁上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3.认识叶的气孔。

(1)教师讲解实验留意事项。

(2)学生操作,观察现象。

(3)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感知气孔的存在。

(4)教师出示显微镜下某一植物叶的气孔图,认识气孔。

(5)学生根据自已的想象,描述植物体内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

4.小结:植物叶的表画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二)叶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走在树林里会感空气会比较凉爽,空气会比较湿润?

2.以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各自的看法。

4.小结:叶的蒸腾作用不但能降低植物自身的温度,还能促使植物不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还能使空气变得风凉、湿润。

三.拓展举动

1.教师提出问题:移植物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2.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深入生活调查了解,做到学以致用。

4.植物的花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的各部分作用不一样。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解剖桃花,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3.能在猎奇心的驱使下,对不同植物的花施展阐发出探究乐趣。

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不乱采摘植物的花朵。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视频展示:多种植物的花。

2.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花?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师生总结: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植物的花。

二、举动过程

认识花的构造。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多种花的名称,试着说说它们由哪几部分组成。

2教师出示桃花,指导学生观察桃花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解剖桃花。

4.学生交换。汇报举动过程

5.教师出示黄瓜花、月季花、白菜花、百合花等多种花(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这些花的布局。

6.师生归纳总结:桃花由花尊、花冠,雄蕊、雌蕊四局部组成。在一朵花中,这四局部齐全的叫作完全花,短少一局部,两局部或三局部叫作不完全花。

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1.教师展示百合花、桃花等,指导学生观察它们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

2.学生交换、汇报

3.教师出示蜜蜂、蜂鸟给花传粉,玉米花随风飘摇的视频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这些花有什么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传播花粉的。

4.师生总结:有些植物依靠昆虫传播花粉,有些植物依靠风传播花粉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关知识。

1.教师提出举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关知识。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人工授粉。

3.教师提示学生将汇集到的资料记录在《科学学糊口动手册》中。

5.植物的果实

教学方针:

1.知道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植物果实的外部特征有利于其种子的传播。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细致认真地观察果实并找到果实的共同特点。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不同植物的果实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逐渐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

1.教师视频展示:多种植物的果实。

2.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果实?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师生总结,教师导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植物的果实。

二、举动过程

观察果实,有什么发现?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各种果实的名称,试着分别说出它们由哪几部分组成。

2教师出示瓜、桃子等果实,指导学生观察。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解剖后的桃、黄瓜、西红柿等果实。

4.学生交流、汇报

5.师生归纳总结:植物的果实大多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6.教师出示影像资料,带领学生辨别生活中的蔬菜、水果等是否是果实。

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种子的传播。

1.教师出示苍耳、豌豆、蒲公英等实物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并思考它们的种子传播的体式格局。

2.学生交换、汇报。

3.教师提问: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还有哪些?

4.师生总结:果实的特征有利于自身种子的传播

三、拓展活动

观察周围某一植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组成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观察周围某一植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过程。

2.教师提醒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方针:

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对详细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体式格局表达研究成效;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3.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4.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糊口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用小活动引入新课:让学生把木块、石块、水、空气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1.出示木块、石块、牛奶、墨水、空气等物体,提出问题:观察这些物体,找出它们特点,再把它们分类。该如何分?分类一局是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类等探究举动。

3.引导学生交流。

4.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像水、牛奶、醋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像石头、木块、螺母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

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

1.提出同题:木块属于国体,牛奶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它们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说出来,或着画出来。

2学生分组现察,填表

观察记录表(示例)

观察到的形状

物体

(写出来或画出来)

石块

木块

牛奶

形状是否可以变化结论空气

3.学生分组交换

4.教师评价,总结:石块等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方形的、椭圆形的,长条形的,不容易变化。但是,水、空气却不是这样。水和空气的形状是如何变化的呢?

5.学生分组探究,交换研究的成效

6.总结:水的形状会根据的形状变化,例如:小河中流动的水,会根据地势,河床宽窄改变形状。空气也随着盛装的变化而变化形状,如果飘散到空中,就会根本看不到具体的形状。根据这些观察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三、拓展举动

了解生活中人们是如何确定墙上的两个点是在一个水平面的。

1.提出同题:要确定墙上两个点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需要用到我们学到的知识点是:液体表面会保持水平。我们就用这个原理来解决问题。应该如何做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根据你们的设想,在课下实际操作。将你们的方案和结果在下节课汇报。

7.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方针:

1.知道固体、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确定的质量。

2.在探究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过程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研究。

3.能对液体、固定占领空间大小是否是固定的施展阐发出探究乐趣。

4.了解到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糊口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一个烧杯,装满水,向水中放小螺母(或者曲别针),提问:“不断放螺母、会发生什么现象?”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过程

液体、圆体占领空间吗?

1.教师提问:“向杯子中装水,装满了还能装吗?”

2.教师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提间:“其中一个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向另一个空着的杯子中,另一个杯子能被装满吗?”

3.学生分组探究,观察、记录

4.学生交换观察到的现象、总结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总结。

5.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放进一个小石块,教师提问:“把满杯水倒向有石块的杯子中,有什么现象?

6.学生分组探究

7.师生交换现象,总结:固体、液体都会占领空间。固体、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固体、液体有确定的质量吗?

1.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石块、橡皮、木块等物体的质量,其间注意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2.学生分组举动,记录。

3.交换丈量的成效。

4.师生总结:石块、木块、橡皮等固体,都有一定的质量。

5.教师演示:测量一个订书钉的质量。

6.师生研讨测量办法。

7.测量橡皮泥形状变化后的质量。

8.学生丈量,总结。

9.测量牛奶、果汁等液体的质量。

10.师生研讨测量方法,总结。

11.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测量可以得出:固体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三、拓展举动

取一块冰,先称一称它的质量,等它融化后再称一称,比较前后质量是否有变化

1.教师提示学生,一块冰消融前后质量是否变化,提示学生课下进行探究。

2.学生自主实施探究活动

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目标:

1.晓得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能开展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确定的质量等探究实验。

3.乐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进修。

4.能使用所学知识办理糊口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种充气玩具、跳跳球、气垫床、充气青蛙、充气长颈鹿等,提问:“这些充气玩具里面都充满了空气,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改变它们的那状吗了”

师生交流后,导人新课

二、探究活动

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

1.教师出示锥形瓶、漏斗、橡胶塞、烧杯等,提问:如果向这个锥形瓶中倒水,水容易流进去吗?

2.学生讨论、思考,以小组展开实验。

3.学生组装器材,开展实验。

4.学生交流现象,讨论。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怎样使水能很快进去?

6.以小组展开实验

7.教师总结:锥形瓶内有空气存在,如果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这说明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

做空气占据空间小实验

1.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

2.教师讲述实验的名称、做法。(杯子底部塞纸,竖直按入水中再提出来,观察杯子底部的纸是否湿了)

3.学生分组做实验。

4.师生交换、总结。

空气的体积可以改变吗?

1.教师提示:我们晓得了空气的形状可以改变。目前,我们给注射器装上空气,研究空气的体积是否可以改变。

2.学生探究:给注射器装上肯定体积的空气,用橡皮封口,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

3.师生总结:我们可以看出空气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按压注射器活塞时,空气体积变小;抽拉注射器活塞时,空气体积变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没有确定的体积。

空气与偶确定的质量吗?

1.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有质量吗?怎样测量空气的质量呢?

2.学生分组钻研。

3.学生钻研后,交换钻研的成效。

4.学生分组开展活动,交流活动的结果。

5.师生共同反思:根据丈量数据,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去掉塑料袋、气球的质量后,空气的质量没有了,或者很小。难道空气没有质量吗?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2、熟悉学校环境,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 3、了解学校生活的规则和纪律。 教学重点:1、认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 2、了解学校生活的规则和纪律。 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与以前的不同,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和纪律。 第一课上学去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体验愉悦情绪。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门有趣的课程――《品德与生活》,大家知道《品德与生活》是哪本书吗?不错,我看到有些同学很快的找到了这本书。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二页,认真的看看这两幅图,然后举手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些什么? 二、自由阅读 三、同学各自告诉老师看到的内容 四、小组交流:上学了,你最想干什么呢? 五、汇报交流的情况

大家刚刚说得都挺棒的,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决定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 六、做游戏:现在我想领着大家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击鼓传花说名字”。 下面,老师打着拍子,大家在拍子声中把这朵花传下去,拍子声一停,花落在哪个同学手里,就请他站起来,大声的告诉全班同学知道他的名字,好吗?(玩游戏) 要求:在传递的过程中不准乱扔花,应该要交给下一个同学。 七、学校生活真有趣 师:刚刚大家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老师也非常开心,因为老师也认识了不少新同学。我想唱一段《快乐拍手歌》,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吗? 八、小结:刚刚大家在游戏中阿,又认识了不少的新同学,以后大家要在这个班级生活六年,大家要互相帮助,相互团结友爱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整理书包。 2、学会看课表并能自己根据喜好画出属于自己的课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相互认识了一下班上的新同学,那么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回忆一下,上学了,爸爸妈妈对你都说了些什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呢? 二、小组交流:认识到校园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备课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 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 ---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共25个课题,28课时。(“研究与实践”任选其一)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主要联系: 《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 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内容及“判断声音”和“找科学”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玩具里的科学》--感官判断物体特征《我们周围的动物》--认识周围常见动物 《我们周围的植物》--认识周围常见植物《我在哪里》--定性描述物体位置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材分析】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都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一般小学生是不会对科技新产品、新事物表现出太多的关心和注意的,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意识与态度,本课从做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以及介绍科学新产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编排了探究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科技的进步;强化“我也能够做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科学。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科学知识: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各种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并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玻璃管、塑料瓶、蜡烛、木块、漏斗、烧杯或玻璃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塑料垫板,垫板肯定不会掉下来,如果在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二)教师做演示实验。

(三)学生实验。 (四)教师:这个小实验包含着科学道理,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现象,只要你细心地观察,你就会体验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探究身边的科学开始。 二、探究过程。 (一)我们来做小实验。 1.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 (1)学生热身活动:起立、坐下、起立、坐下。交流自己在做这个小实验时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刚才做的活动进行猜测,以便在做下面的实验时产生科学的想法。) (2)讲解、演示实验方法与要求:让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着地往前放。教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猜一猜,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3)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4)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实验。 (5)交流、分析实验结果:自由猜想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的原因。 (6)教师小结: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包含有比较深奥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思考其中的道理。 (2)学生预测:隔着什么物体能吹灭蜡烛?(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3)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做实验可以更好地观察,从中找到科学道理。) (4)讨论: 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结构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新青岛版五四制(2019年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1-14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四个单元组成。“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主要联系:《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内容及“判断声音”和“找科学”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

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通过本单元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本单元由运用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以及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共有四课,一课一“法”.《它是什么》——用“感官辨认物体”,意识到用感官辨认物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哪杯水更热》——用“仪器科学测量”,意识到利用工具比利用感官认识物体更准确。《有趣的不倒翁》——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意识到从事物内部去探究事物内部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纸的秘密》——用“对比”方法,意识到对比探究是区分事物必要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主要目标:游戏求乐、竞赛求知、设疑求趣、实践求效 第三单元《水的科学》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我们自己)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以水作为物质世界开始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学生要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地来认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水在哪里》运用感官观察水;《哪杯水多》比较探究,运用仪器测量;《多变的水》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1、玩具里的科学(一) 一、玩玩具,说一说。 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4、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小学2021—2022—1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第1课动物的四肢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可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能据动物四肢的特点,解释动物怎样通过四肢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四肢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凳子、毛巾、猫爪图、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多种动物。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 3.师生总结:这些动物靠四肢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二、探究过程 (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1.观察、举例描述猫足的特点。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猫足的特点。 (2)教师出示输入肉垫和爪子的多角度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猫足肉垫和爪子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猫足肉垫和爪子的作用:猫足肉垫的作用是消音缓冲、防滑等,爪子的作用是爬树、搏斗、捕食等。 2.通过模拟猫足肉垫的实验,探究猫如何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凳子和毛巾分别模拟猫足的部位。 (2)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汇报,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和防滑的作用,这些特点有利于猫接触和感知环境。 (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教师出示鳄鱼、青蛙、猴子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生总结。 (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出示羚羊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示动物四肢的特点对它们生存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三、拓展活动 了解脚掌的哪些特点适合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1.提出活动指向。 2.了解沙漠环境特点,观察骆驼脚掌的特点。 3.将骆驼脚掌的特点与沙漠的特点建立联系,使学生们认识到动物身体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板书设计: 1 动物的四肢 肉垫--------消音缓冲.防滑等 爪子---------爬树、搏斗、捕食

青岛版三年级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单元备课: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是在一年级“动物感知环境”中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鼻子》、《动物的耳朵》、《观察蜗牛》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为高段“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要求 这一单元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第9部分“动物能适应环境”中的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学习内容,来组织这节教学内容的。课标中指出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9.1这个学习内容分成两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在1-2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3-4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情分析 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但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 鉴于三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的皮肤、四肢、翅膀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方法,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科学态度: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兴趣,愿意倾听和获取他人信息,分享自己的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的多种途径,来认识动物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动物与适应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指导学生去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精彩。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构成部分。 2.能正确讲述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小朋友浇树的场景。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 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 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 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围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了解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记 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 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 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卜和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 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6.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7.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 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4.教师出示灌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根具有吸收 水分的作用”的猜想。 5.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6.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教师补充注意事项:只把植物的根 全部浸没在水中,想办法防止瓶中水分蒸发。 7.学生完成实验,并妥善保管。 教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共22个课题,28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15人,1 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批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 ,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 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 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一观察秋冬季动植物和星空的变化为指向,引领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6、研究与实践: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教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西岗镇祝陈小学

课题: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 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学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猜想假设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3.制定方案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说明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4.实施探究 玩具信息的收集、结论的得出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5.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学生评价作品。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6.课堂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课堂评价表,这张表共有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如果你对这节课非常感兴趣,提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的设计非常满意,就在三颗星下面打上“√”,如果比较满意,就在两颗星下面打上“√”,如果一般就在一颗星下面打上“√”。 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2020秋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表格式)

2020秋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表格式) 2021----2021学年度 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学校校备备课课科目科目科学科学年级年级三三 姓名姓名xx学校学校xx-2021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计划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我校三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17人,学生

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习惯较好且乐于交流,善于表达,在自主学习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稍差一些。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三 三.教材.教材分分析析本册教材安排23课,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有6个单元。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以动物接触和感知环境以及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为切入点,按照由动物感知环境到适应环境的顺序构建了动物的四肢动物的皮肤动物的翅膀冬眠与迁徙4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四肢.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让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四肢.翅膀等感知环境;通过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以植物的各部分为研究对象,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构建了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茎叶的蒸腾作用4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知道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通过观察根和茎,认识它们的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茎有支撑植物身体.运输水分的作用;通过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知道植物叶的蒸腾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青岛版六三制(2019)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单元备课: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是在一年级“动物感知环境”中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鼻子》、《动物的耳朵》、《观察蜗牛》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为高段“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要求 这一单元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第9部分“动物能适应环境”中的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学习内容,来组织这节教学内容的。课标中指出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9.1这个学习内容分成两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在1-2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3-4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情分析 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但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 鉴于低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的皮肤、四肢、翅膀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方法,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科学态度: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兴趣,愿意倾听和获取他人信息,分享自己的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的多种途径,来认识动物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动物与适应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指导学生去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精彩。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1、动物的四肢 时间: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_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适宜的方式加以描 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 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 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 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 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平安。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 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 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 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 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 ,, “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单元分析: 《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科学在我们身边》。 本单元内容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2、表达与交流: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猜想与假设: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猜想 2、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科学新产品、新事物科学知识: 1、物质世界: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等特征 2、生命世界: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3、理解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等特征 难点:。 1、理解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2、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教学方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8.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获取有关资料。 五、课时安排: 1 《玩具里的科学》 1课时 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1课时

青岛版(新教材)(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第一课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师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你们能说出几种植物的名字吗?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植物的根) 师: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凤仙花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的身体由哪儿部分构成码?植物和人体样都是有生命的,植物的“身体”由哪儿部分构成呢?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 2.教师出示带有花和果实的风仙花盆栽或风仙花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学生先自行观察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观察结果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介绍。 5.教师总结:风仙花的“身体”是由根、基叶、花果实和种子6部分构成的。 教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连连凤仙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活动。 活动二:探究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其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种类别的植物,说出其“身体”的构成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讨论。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允许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教师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干的几部分。 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 说熟悉的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写出苹果树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活动。 活动三: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1.师:同学们带来了许多不同的植物,它们的根各不相同。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里都有莱和大葱。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可以对根的形状长短粗细及小根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观察。 2.学生观察,在小组内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