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九章 学习

第九章学习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行为是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会的东西在短时间内不会

忘记)

3、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需要多次重复)

二、学习的两种研究取向

(一)学习是怎样产生的

行为主义将学习看成行为或反应速度、发生频率或形式

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认知学习论着重研究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心理结构的形

成、信息加工及信念等。

(二)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行为论强调环境的作用,具体而言,注重刺激的安排和

呈现、对反应的强化等。(周围没人学习,自己也不想学习)

认知论把学习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看得非

常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节经典条件作用

一、巴甫洛夫的实验范式

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条件反射: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画饼充饥)

经典条件作用: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动物在条件刺激下产生与无条件刺激的相似反应。

二、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一)强化: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

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

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

(二)习得与消退

习得:条件的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实验的重复而不

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消退:条件作用习得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

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

逐渐削弱,从而使个体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

率逐渐削弱直至消失的过程。(太久没用的英语单

词会忘记)

(三)泛化与分化

泛化: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初,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

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

的效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化: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

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四)次级条件作用:如果一种条件作用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

的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结合形成的作用

(五)第一与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

作用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

件作用系统

三、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的运用

(一)情绪学习

约翰·华生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

始人,通过动物行为研究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强

调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外在可观察的行为。华生认

为,人的所有行为性格都是后天习得,他以宣称能将任意一

打健全的婴儿用适当的行为技术创造成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人

而著称。他还进行了有争议的“小艾伯特实验”。

行为:指的是有机体所说的或所做的,是能直接观察到

的。他认为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刺激—反应。

刺激:他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以及各组织所起

的种种变化。

反应:他指的是有机体(动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动作。

(二)药物成瘾研究

药物成瘾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

(三)经典条件作用与免疫功能

经典条件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第三节操作条件作用

一、斯金纳的实验范式

斯金纳设计了“斯金纳箱”,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并认为动物可以学会分化行为。(图一)

两种类型的学习:

(一)应答性条件反射:反应由刺激情境引发,即经典条件反

射。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由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得到强化后

引起。

二、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操作条件作用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在相同的情景中其反应概率就会提高的现象(觉得抄

作业很轻松,抄作业的频率就会提高)

(一)结果的作用

1、正强化和负强化

凡是能够使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

任何刺激都可以叫做强化物,这一过程就叫做强化

正强化:刺激出现,行为概率增加或行为变得更稳固。

负强化:刺激消失,行为概率增加。这时刺激多为厌

恶性的,是有机体力图回避的。

2、一级强化和次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是指直接满足有机体基本需要的刺激物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和性等)。由于一级强化物的出

现而对反应所起的强化作用称为一级强化。

次级强化物:是指经学习而间接使有机体满足的刺激

物(如奖品、金钱等)。由于次级强化物的出现而对反应所

起的强化作用称为次级强化。

(二)强化程式

含义:是指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验时强化物出现的方式。

1、立即强化与延迟强化

立即强化:有机体表现出正确反应后立即提供强化物

延迟强化:在有机体表现出正确反应后过一段时间才

提供强化物。

2、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

连续强化:最简单的、最有规律的强化

部分强化:并非每一次正确反应出现都给予强化,而

是仅仅选择部分正确反应之后提供强化

物。

部分强化的四种基本程式:

(1)固定时距程式: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距后

才给与强化(高三的月考)

(2)不定时距程式:只在不定的时间间隔后对

正确的反应予以强化

(3)固定比率程式:指在做出了几个正确的反

应之后才给与强化(文明寝室的评选)

(4)不定比率程式:在不固定正确反应次数的

情况下给与强化物

(三)惩罚

惩罚:减少某个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正惩罚: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恶性刺激,从而使这种行

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负惩罚:在一个行为之后移除某种良性刺激,从而使某种行

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三、操作条件作用原理的运用

(一)行为塑造

行为塑造是通过对接近目标行为的多个具体反应逐步予

以强化,使有机体最终习得该行为的过程。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由教师通过计算机辅导和学生通过计

算机独立学习所组成的互动式双边活动过程。

阶段:

(1)算机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2)学生接受信息,做出反应,回答问题

(3)计算机判断答案,提供反馈

(4)学生接受反馈,得到强化

(5)计算机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教学决策,

提出下一步教学的建议

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成就动机等因素

(三)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是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

生物电活动信息加以放大,以视觉或听觉形式呈现出来,让个

体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随意控制

(医院里的X光片)

强化的体现:

(1)仪器发出的信号可以成为一种强化物

(2)医生在指导患者使用仪器时对患者的正确

反映予以言语强化。

第四节认知学习

一、经典条件作用中的认知因素

预期:指了解到尚未发生但将要发生的心理

阻滞:指由于对无条件刺激的先前经验,先呈现的条件刺激可能会阻断后

呈现中性刺激的信息,从而妨碍后呈现中性刺激形成条件作用想象:是一种将过去经验的记忆与先前形成的心象重新组合成新结构的认

知过程

二、操作条件作用中的认知因素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多次痛苦的折磨所养成的绝望心态,即使有摆

脱痛苦的机会也没有勇气去争取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奖赏水平影响个体的行为。如果个体以前经历过奖赏,那么他们会把当前的奖赏与之联系起来进行评价,从而影响他们

的行为,这就是比较效应

三、潜伏学习

含义:是一种不立即表现出外显成绩的学习

人类的许多学习也保持着潜伏状态,直到环境允许或需要才表现出来(有

时候会脱口而出某些有哲理的话)

四、观察学习

指个体不必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只凭对他人行为及其行为后果的观察,就可以学到类似的行为(看别人用电脑玩游戏后,自己也会玩了)

模仿:就是通过观察,有意或无意的仿效他人的行为。被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如果人们对榜样行为

的重要特征不加注意,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

2、保持过程:如果人们只注意观察他人的示范行为而不能

把这种示范以符号编码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对示范

行为的观察就不会对他们产生多大影响,因此观察学

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是保持

3、动作复现过程:一个人即使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

为,并把它经过编码后良好地保持在记忆中,但是如

果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

4、动机过程:由于大量因素影响观察者学习,因此即使提

出最引人注目的榜样,也不会使观察者产生相同的行

五、自我调节学习

指学习者系统的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其指向目标实现的学习

学习中的自我观察:是指学习者依据标准对自己行为的诸方面进行考察和判断或关注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某些方面

学习中的自我我判断:是指将当前学习的作业水平和自己的目标进行比较

第五节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极其种类

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形式:

1、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

负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

2、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自然而然、自动发生的迁移

高路迁移:需要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另

一种情境中去的迁移

3、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自己个人将所学的经验扩展到其他类似且难度相

同的情景中去

垂直迁移:指个人会把学得的经验在遇到新情景时重新加以

组合,形成比旧经验更高一层次的学习。

二、迁移理论

相同要素说:行为论认为迁移有赖于情境之间的相同因素或相似的特

征。当新旧情境具有相同的元素,行为就产生了迁移。

认知论认为,学习者只有懂得如何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迁移

才会产生

图一:

考研必备资料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笔记 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 第一章绪论 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行为:就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和外在心理性的(如言语、表情等)。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 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1-3章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2、心理与行为的关系(P4) 3、心理学的科学性的3 个表现(P5) ①可复制性②可证伪性③系统性(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4 个任务:描述 心理事件、揭示心理规律、探明心理结构、确定心理机能)4、心理学定义(P9)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事实、规律、结构和机能的实证科学。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9) ①可公开检验原则②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③人文关怀原则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P12) ①刺激变量: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②机体变量:个体自身的特征,包括物种特征和个体特征 ③反应变量: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包括言语行为反应 和动作行为反应

8、古代心理学思想(P21) ①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②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 9、科学心理学诞生的背景(P22) ①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理性主义(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论);英国经验主义(洛克) ②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人与动物的表情》、 《一个婴儿的简史》 ③生理学的影响:德国的三位生理学家(缪勒、亥姆霍兹、费希纳) ④冯特的贡献: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开创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创建了科学心 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对以后的心理学发展有广泛深远的影 响

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 1.心理的起源(P40) ①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 ②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 ③感受性——心理反应形式的源起 2.动物心理的演进规律(P42) 动物适应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过程,推动了神经系统及其机能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又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了外界环境。这样,动物心理也就发展起来了。动物心理的发展是的动物日益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身体结构的演变。 3.人类的发展阶段(P53) ①早起猿人时期(“能人”时期) ②晚期猿人时期(直立猿人时期) ③早期智人时期(古人时期) ④晚期智人时期(新人时期) 4、人类心理的起源(P56)——语言和劳动的作用 5、人的心理的本性(P60) ①言语觉知性:人能够觉知到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存在,并能将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区分出来 ②主观能动性:对现实的有意识的选择反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保持和监督有目的的活 动的进行 ③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的意识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心理学导论》名师黄希庭讲义

《心理学导论》名师黄希庭讲义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1章绪论[视频讲解] 1.1本章要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根据心理现象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它们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根据心理现象是否可以被意识到,可以把它们分为意识和潜意识。 ●心理学通过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行为与心理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中间学科。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下列三个基本特征上,即可复制性、可证伪性和系统性。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心理事件、揭示心理规律、探明心理结构、确定心理机能。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此后心理学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学派,如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 1.2重难点导学 一、心理学的性质 1.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a.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往往交替使用。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情感过程: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或兴奋或沉醉,或愉悦或沮丧,还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历程称为情绪过程。 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某种情绪体验,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b.心理状态:人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这类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状态。 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活动都可能出现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例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灵感状态、迟疑状态或刻板状态。此外,认知过程中的聚精会神状态和注意涣散状态、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中的信心状态和犹豫不决状态等,都属于心理状态。通常,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例如,俗话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这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感知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情绪开朗、做事果断……表现为心理上的振奋状态。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 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 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 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时数:3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概况 一、心理学的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三、心理学的体系

学习心理学导论以后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心理学导论以后的心得与体会 摘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人在后天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的。智力随着龄的增长而变化。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中的基因组的构成诚然会对个体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个体后天的学习和活动也会对能力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了解心理学,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分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所隐含的心理状态,并有意识去调适,不断地加强完善自身,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心理现象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认识自己完善自身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门科学。研究了解心理学可以让我们分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所隐含的心理状态,并有意识去调适。下面我以我们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分析生活中的心理学。 早上起来的时候,当我掀开被子,我感觉到冷。感觉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但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能看见东西是因为我们有视觉,视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我们获得的外界信息有85%来自于视觉;我们能听见声音是因为我们有听觉;我们能辨别气味是因为我们有嗅觉;我们能分辨味道是因为我们有味

觉;我们能感觉到冷暖是因为有肤觉;我们在运动时有时会感到头晕,是因为我们有运动觉;我们在坐电梯是会感觉到超重或失重,是因为我们有平衡觉;我们吃饱会有饱胀的感觉,受伤会有疼痛的感觉,是因为我们有内脏觉。正是因为有这些感觉,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 看到摊贩上的菠萝,虽然没有吃它,但我们知道它是酸的。曹操的望梅止渴也正是借助于此,鼓舞了士兵继续前进。知觉具有恒常性。尽管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是根据我们自身的经验,我们知道,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他看起来很矮,但我们知道他并不矮;当飞机在天上飞时,它的声音比蚊子的声音还小,但我们知道它的声音很大。这些都借助于知觉的恒常性。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当我上课在开小差或是在发呆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这是在上课,然后我就尽量集中精力去听老师的课。“排除万难”这个词我认为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以至于秒杀了所有的艰难险阻。 注意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断加长。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人的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在我们的心理活动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记忆具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如果我们不注意短期记下的东西,我们就会将它遗忘。所以上课时老师讲下的东西我们要经常去复习,才会记住不遗忘。生活中我们会接收到许许多多的信息,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本课程也常被称为“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和“心理学导论”等。 《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而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心理系本科低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是初次接触心理学课程,一般抱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学习与心理学有密切联系的有关哲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知识。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学的科学认识和探索心理科学的热情。 三、课程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性、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模块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2课时),第二节心理学的观点(2课时),第三节怎样学好心理学(1课时)。 第二模块心理的生物基础:第一节遗传和进化(1课时),第二节神经系统和神经元、内分泌系统(2课时),第三节脑机制的研究方法(2课时)。 第三模块心理的环境基础:第一节环境的内容(1课时),第二节自然环境(1课时),第三节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1课时),第四节社会影响(1课时),第五节舆论、风俗和时尚(2课时)。 第四模块人的毕生发展:第一节概述(2课时),第二节孕期和婴儿期(3课时),第三节幼儿期与儿童期(3课时),第四节青少年期和成年期(1课时)。 第五模块需要与动机:第一节概述(1课时),第二节生物性需要(1课时),第三节社会性需要(1课时),第四节动机理论(3课时)。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二)知觉组织 1. 知觉组织原则 2. 形状知觉 3. 深度知觉 4. 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功能 3. 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特征 3. 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 观察学习 (三)记忆的含义 (四)记忆的种类 1. 感觉记忆 2.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3. 长时记忆 (五)遗忘 1. 遗忘曲线 2. 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

(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 (三)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过程 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推理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五)判断和决策 1. 启发法和判断 2. 决策框架 3. 决策规避 第八节智力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测量 1. 智力测验的编制 2. 常用智力测验 (三)智力理论 1.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2. 智力三因素理论 3. 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节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二)表情 1. 非语言交流 2. 文化与表情 3. 面部表情 (三)情绪理论 1. 詹姆斯——兰格理论 2. 坎农——巴德理论 3.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第十节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 (二)生理动机 (三)个人成就动机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48 学分:3 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管理、文秘教育课程代码:B0900023 先开课程:无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执笔人:李晓丽审定人:李晓丽修彩波 第一部分:理论课程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高等教育各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科学性、现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学习者获得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把握当代心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知识体系,也是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所必须夯实的专业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社会、公义务实,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全方位、高素质、服务型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全国各类人群的特殊需要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 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诸多基础性概论,初步培养学生客观、严谨、认真、负责的心理学研究态度和工作态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过程,理解心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形成过程与作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了解社会成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从而为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等打好基础。此课程的开设也有利于为学习后继课程《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实务》、《心理测量》、《团体心理辅导》打好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个性心理特征几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做好精讲与学生的自学、热点问题讨论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相关的心理学教学资料,增强学生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三章 心理的环境基础

第三章心理的环境基础 第一节 环境的内容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 1、自然环境:包括有机物的个组成因素和无机物的各组成因素,如大 气、水、动植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图一) 2、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伦理环境、文化 环境等。(图二) 3、物理环境:除包括自然环境各因素之外还包括人为的物理环境因 素,如人际空间、建筑物等。(图三) 4、心理环境:指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环境。 二环境对心理的 普遍制约作用 1、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2、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方面。(久雨后太阳出来会觉得高兴) 生态 学:研究活着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3、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行为环境:文化上与固定的行 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 三心理学家关于 环境的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 1、考夫卡:在其《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把环境分为地理环 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指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指个人意 想中的环境。 2、勒温:动力场理论。生活空间:指人的行为,也就是人和 动物的交互作用。生活空间的每一部分都可有一个区域,每个 区域又具有一定的疆界。(狮子生活在草原,老虎生活在山林)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生态学:探讨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取向。 五大系统: 1、微系统:与个体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交流 系统。 2、中系统:几个为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3、外系统:两个或更多的环境之间的的连接与关 系,其中一个环境中不包含这个个体。 4、大系统: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微系统、中系统及 外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5、长期系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社会生态 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缺点:无法进行实证研究。

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 学分:4 学时:44开课学期:第1学期 预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习者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理论,训练思维方法,培养理论兴趣,为其今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首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导论和学科性质的界定与澄清、学习、感觉、知觉、意识的不同状态。普通心理学全面引入和介绍心理学学科中的经典理论思想及其最新发展,涉及心理学的各相关主要领域,力求给学习者呈现一幅完整的心理科学的画面,为今后心理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要求] 充分认识心理学特殊的学科性质,甄别心理科学与伪心理学的本质区别,大致了解心理学至诞生以来的发展走向和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掌握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及其研究范式和应用范围;掌握认知心理过程中感觉和知觉部分的有关内容,初步了解认知过程的特点;学习心理学中对不同意识状态的划分,了解这些状态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下学期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以及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发展情况和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历史知识,同时明确心理学的学习重点和对象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内容。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发展的短期历史与现状 一、心理学发展的短期历史与现状 (一)哲学背景 (二)唯理论 (三)经验论 二、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一)构造主义 (二)机能主义 (三)行为主义 (四)格式塔 (五)精神分析 三、发展趋势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发散思维还是聚合思维-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发散思维还是聚合思维?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 学时:68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考核形式: 《基础心理学》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勤情况、自主学习等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是闭卷书面笔试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考试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情况,还有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在为学生提供作为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师范生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及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认识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的教育理论课和更高阶段的心理学理论打好基础。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为其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为其将来的从教生涯提供心理科学方面的观念指导。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教学目的: 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意义与方法;了解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内容: 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意义与原则、方法; 教学重点:

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难点: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 第二章动机 教学目的: 掌握动机和需要的含义;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掌握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掌握动机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什么是动机、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什么是动机、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动机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 第三章认知心理 教学目的: 掌握各认知过程的基本含义;掌握各认知过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初步运用相关认知过程的规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内容: 感觉与知觉;感受性及其变化;知觉的特征;记忆及其种类;识记的概念及分类、识记的规律;保持与遗忘的规律、科学组织复习、再认和重现;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过程;概念及其掌握;问题解决及其过程、策略、影响因素;表象与想象教学重点: 感觉与知觉;知觉的特征;识记的规律;保持与遗忘的规律、科学组织复习;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表象与想象 教学难点: 保持与遗忘的规律、科学组织复习、再认和重现;感受性及其变化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九章-学习

第九章学习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行为是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会的东西在短时间内不会忘记) 3、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需要多次重复) 二、学习的两种研究取向 (一)学习是怎样产生的 行为主义将学习看成行为或反应速度、发生频率或形式的改变,这 种改变主要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认知学习论着重研究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心理结构的形成、信息加 工及信念等。 (二)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行为论强调环境的作用,具体而言,注重刺激的安排和呈现、对反 应的强化等。(周围没人学习,自己也不想学习) 认知论把学习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看得非常重要。(走 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节经典条件作用 一、巴甫洛夫的实验范式 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条件反射: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画饼充饥) 经典条件作用: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动物在条件刺激下产生与无条件刺激的相似反应。 二、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一)强化: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 刺激 (二)习得与消退 习得:条件的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实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 率的过程。 消退:条件作用习得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 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逐渐削弱,从而使个体 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削弱直至消失的过程。(太 久没用的英语单词会忘记) (三)泛化与分化 泛化: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初,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 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 分化: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意志

第十四章意志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人为了一定(de)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de)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de)心理过程. 意志活动是有目标(de)行动. 并不是所有自觉(de)有目标(de)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de)性质. 二、意志与自由 自由意志: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de).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de)意志是自由(de),但又是不自由(de).说它是自由(de),因为在一定(de)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de)意愿自主地选择目(de),发动或制止某 种行动,按某种方式、方法行事;说它是不自由(de),因为人(de)一切愿望、一切行 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将一无所成. 三、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指意志行动(de)发生、发展和完成(de)历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前者是意志行动(de)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 动(de)方向,是意志行动(de)动因;后者是意志行动(de)完成阶段,它使内心追求(de) 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以达成该目标. (一)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一般包含选择目标、设定标准、制订 计划、心理冲突和矛盾、作出决策等许多环节.目标是人(de)行动所期 望(de)结果. (二)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de)最重要环节.因为即使在 作出决定时有决心,有信心,如果不付诸行动,这种决心和信心依然是 空(de),意志行动也就不能完成. 决心和信心发生动摇 1、执行决定时遇到(de)困难,要付出大(de)努力,但与个体已形 成(de)消极(de)人格特征(如懒惰、骄傲、保守、坏习惯等)或 兴趣爱好发生矛盾,从而使决心和信心发生动摇. 2、在作出决定时虽然选择了一种目标,其他目标仅受到暂时(de) 压抑,但仍然很有吸引力.在执行决定(de)过程中,暂时受到压抑 (de)期望又可能重新抬头,产生了新(de)心理冲突. 3、在执行决定(de)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期望、新意图和方法,它 们也会同预定(de)目标发生矛盾,令人踌躇,干扰行动(de)进程. 4、有时在作出决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主客观条件,没有预见到 事物(de)发展变化,在执行决定时遇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而人 又缺乏应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de)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使人犹豫 不决. 四、意志(de)生理机制 意志行动是通过一系列随意运动来实现(de).控制机体运动(de)皮质主要在中央前回. 大脑额叶在意志行动中具有非常重要(de)意义.大脑额叶是形成意志行动(de)目(de)(de)器官,它随时将活动(de)结果与预先拟订(de)目(de)进行比较. 网状结构在行为(de)意志调节中也有重要(de)意义.

心理学基础知识(系列丛书)

心理学基础知识<系列丛书> 第一部分:电子书下载 注:附赠电子书〔仅供学习交流〕 1.[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邓铸&朱晓红.扫描版.pdf 2.[西方心理学史].车文博.扫描版.pdf 3.[西方心理学名着提要].杨鑫辉.扫描版.pdf 4.[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其教育应用].卢家楣等.修订版.pdf 5.[心理学导论].黄希庭.扫描版.pdf 6.[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扫描版.pdf 7.[生理心理学].沈政&林庶芝.扫描版.pdf 8.[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英>乔伊斯.扫描版.pdf 9.[变态心理学].刘新民&李建明着.扫描版.pdf 百度云提取码:vuh7 第二部分:书籍推荐 如果只是为了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推荐如下: 基础:《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或者《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 然后辅助的看看《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 如果还像深造,就要看看分化的更细致的心理学书籍了: 《教育心理学》〔张春兴的那本,我的书在同学那里所以没办法给您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参考以下其他大陆版本的教育心理学,因为##那边有些名次和大 陆翻译不一样〕这个系列的《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也很好 《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都不错,尤其发展心理学的体系和国内的不一样,很有参考价值; 《社会心理学》建议您找本国外的看,因为国内的社会心理学大体呈3个流派不便与您从了解的角度把握,我个人觉得华东师范大学出的那本不错~ 《生理心理学》〔北师大那本就好了〕,因为身心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心理和生理的都要了解,而且是作为基础性知识,如果你有精力还可以看看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神经、内分泌等章节的知识; 如果想对心理学实验有点了解,可以参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国轻工业〕 如果您发现你对精神分析有兴趣,参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释梦》; 如果您还想深造,那么就要稍微刻苦一下了: 《实验心理学》〔杨志良〕《教育与心理统计》〔张厚粲徐建平〕《心理测量》〔记不清作者了...书在宿舍,不好意思〕《认知心理学》〔和上述实验心理学还有教育心理学那一个系列的,黑皮的〕,当然还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不过说实话测量和统计实在看不懂的话建议直接学习SPSS软件的教程好了. 至于心理咨询嘛....这个...万千心理的那套不错〔《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典案例》《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不过这些要求您对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知情意的关系:①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②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认知活动。 ④情绪和意志也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人的意志也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4.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5.行为指有机体任何可测量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 6.人的心理现象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心理支配着行为而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7.心理学是科学大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上。 8.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可公开检验原则②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③人文关怀原则。 9.心理学研究基本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10.描述研究又分为: ①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试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描述记录。 缺陷:a.很难确保被观察者没有觉察到研究者在观察他 b.可能会产生观察者偏差c.在观察时想要观察到的行为未必会发生 ②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调查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③个案法:是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11.实验研究: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自变量的变化,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唯一一种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要求:①要对环境加以控制②要对机体变量加以控制。 缺点:a.期望效应的干扰b.实验中的被试并不总能代表所要研究的总体c.实验情境的人为性,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12.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3.①冯特创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被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 ②詹姆斯和杜威--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xx 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为反应,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外显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如知觉、注意、 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三 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可公 开检验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描述研究,实 验研究,相关研究三大类。 二、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ABC ) A.选题和提出假说 B.设计研究方案 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 料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 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描述心理事件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 D.确定心理 机能 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ABC )。 A.自然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ACD)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 B.中介变量 C.反应变量 D.机体变量 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C )。 A.变量的因果关系 B.负相关 C.相关的强度 D.正相关 三、名词解释 1.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合称感知, 2.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 4.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且牢,有的人记得慢且易忘;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却易波动;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 四。 5.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大图书馆,每天都要收进许多书,借出许多书。由于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都按图书馆的编目系统放在某个地方,因此管理员很容易找到它。人的知识在人脑中保存的情况类似于图书馆,由于存在一定的结构,因此在需要时,就能很容易的提取出来,用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