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实施过程作业指导书Yhw

大数据应用实施过程作业指导书Yhw
大数据应用实施过程作业指导书Yhw

数据模型应用过程作业指导书

一、总览

1.数据模型应用过程概述

数据模型应用过程是应用数据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对外立足于服务政府精准施策和经济发展,对内立足于服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依托实际数据应用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开展数据模型应用,深挖数据价值并形成各类高价值数据应用成果的工作过程。

2.数据模型应用过程内容

数据模型标准应用过程主要包括:业务设计、数据准备、模型构建、业务场景验证、模型迭代优化、成果固化、应用评估、推广共享8个阶段。

业务设计。调研厘清要解决的现有业务流程及管理现状痛点问题,提炼确定数据模型应用需求,依据业务实际和关联关系,梳理业务需求实现的关键点,明确建模依据的业务理论,以业务视角凝炼合适的模型思路及技术实现路线。

数据准备。针对数据应用需求涉及的数据项、关联规则、映射关系、来源系统、获取方式等,溯源梳理形成数据需求表。严格按照数据取用流程及脱敏要求提取所需数据,分析数据整体趋势、分布情况、规律特征、变量间相关关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清洗、转换、集成、规约,形成准确可用的数据分析宽表,将其作为数据模型的输入源。

模型构建。基于业务实现逻辑及数据情况,框定算法范围,通过算法之间优劣对比分析,开展算法择优选型,构建相应的算法模型,提取数据样本,适应性调整测试集、验证集比例以及模型参数,完成模型训练及构建。

业务场景验证。基于全量数据进行模型计算及结果输出,结合业务场景实际,设计数据验证表反馈格式,进行数据验证,收集验证结果,统计模型准确率、召回率,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

模型迭代优化。根据模型业务验证的可行性、合理性、准确性等评价反馈,算法人员对算法模型开展迭代优化,以满足模型应用要求。

成果固化。根据数据应用需求、服务对象需求,将数据模型应用过程结果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输出,形成应用工具类、大数据集类、算法模型类、智慧决策类等应用成果。

应用评估。评估数据模型应用成果对公司运营的效率、效益、质量、社会价值等绩效水平的提升情况,对各专业数据及技术领域的支撑推动情况,对成果本身实际运行的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以及效率、效益情况等。

推广共享。以发挥数据应用价值为目标,对数据模型应用成果进行优选,提炼总结相应经验方法,形成有价值、可落地的数据应用成果,进行运营推广和价值转化。

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开展数据模型应用。二、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梳理应用需求、设计建模思路等内容。

1.梳理应用需求

(1)应用需求调研

以确定应用需求为目标,从业务需求及数据需求两方面开展需求调研。

业务调研。调研上下游业务部门,确定现有业务流程及管理现状痛点问题,明确各业务条线的互动关系,调研发现业务人员隐藏的业务需求及瓶颈,最终提炼数据应用需求。

数据调研。调研影响因子、来源系统、数据存储情况、数据采集周期、数据频度、数据量,调研发现数据获取问题、数据质量问题。

(2)明确应用目标

通过应用需求调研情况,确定数据应用要实现的业务目标。包括且不限于业务规模扩大、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安全提升、质量提升等。

2.设计建模思路

(1)业务建模逻辑研讨

根据梳理确定的应用需求,以业务人员为主深入掌握业务主线流程环节、业务规则及其他内在业务关联逻辑,提出建模业务依据,数据应用需求方会同业务人员、算法人员,对建模依据的业务理论、技术方法进行模型化梳理研讨。最终确定建模业务实现逻辑。

(2)确定技术建模路线

依据建模业务实现逻辑,以分析挖掘人员、算法人员、数据

支撑人员为主深入探讨建模技术路线,明确应用需求在数据科学领域的问题分类,框定算法范围,确定技术实现路线。

表1:XXX建模思路示例

1.数据溯源

(1)梳理数据需求

根据业务设计需要,由业务人员、分析挖掘人员、算法人员、数据支撑人员多方研讨,梳理整合形成数据应用需求表。数据需求表须包含数据模型应用所需的所有字段,并注明字段格式及填

写要求(业务含义、内外部数据、来源系统、数据频度、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数据精度、数据取值范围等)。

表2:XXX模型数据需求项划分

内部数据

外部数据

线上数据线下数据

结构化数据非结构

化数据

结构化

数据

非结构

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格式、存储路径;

对于线下数据,明确数据格式、管理部门及负责人员;

对于外部数据,通过公司数据归口管理部门掌握的外部数据清册,查询是否存在符合所需内容、统计口径、时间范围的数据,明确数据格式、管理部门及负责人员。

2.数据获取

按照数据溯源情况,数据人员从对应数据来源获取数据。数据获取应遵循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原则。

(1)数据申请

数据人员根据数据溯源表中的来源系统或管理部门,按照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等制度要求,申请取得相应系统数据库账号或权限,办理数据申请、资料交接或其它必要手续,以及存储所获取数据的数据库权限和空间。

(2)数据获取

对于结构化数据,数据人员按照已确定的数据获取方式,使用PL/SQL、ETL、Kettle、OGG、定制接口等数据获取工具或各类文件传输技术,进行数据获取。

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数据人员需要根据数据格式,使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结构化信息。

对于外部数据,数据人员需严格遵守数据安全相关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获取外部共享数据。

3.数据探索

源数据获取后,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剖析和理解,探索数据项统计学特征,分析变量间相关关系,全面掌握熟悉数据特性,以具体提出数据清洗、转换、集成方案,并对建模特征选择提供参考。

(1)统计学特征探索

运用统计学方法,描述性分析数据总体规模、分布、关键字段取值异常等表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式,

使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平均差、方差、离散系数、峰态系数、偏态系数等方法,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分析数据整体趋势和数据特征结论,具体提出数据清洗、转换、集成方案。

(2)因子相关性分析

通过皮尔逊、斯皮尔曼等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与业务目标相关的数据特征、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包括单相关(分析两个因素间相关性)、复相关(分析三个以上因素间相关性)、偏相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分析其中两个因素间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性的结果,研讨是否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特征降维等建模辅助过程。

数据探索做法示例:利用小波变换、DTW、...等方法描述每个台区在历史春节期间的负荷曲线,依据特征差异将其划分为不同台区分类,针对每种分类,分析行业分布、地域分布、时间特征、并量化分析负荷与配抢等客服事件关联规律与重过载的相关关系等,为建模特征选择提供参考。

4.数据清洗

参考业务实际及数据探索结果,算法人员建立数据清洗规则,消除接入的“脏”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和可用性,一般包括重复数据处理、异常值处理、缺失值填补等清洗方式。

(1)重复行删除

针对数据核查中发现的所有数据项均重复的数据记录,一般进行整行删除处理。

(2)异常值处理

结合数据项的作用(是否为统计维度、是否参与计算、是否有相关阈值、是否为关联字段等),判断异常值对模型构建的影响程度。按照尽量减少对建模影响的原则选取清洗方式,数据项取值超出正常合理范围,且存在突增、突减则认为是脉冲值,一般先置空再进行补缺处理。

图缺失数据补缺示例

(3)缺失值填补

一般通过其他数据源补充、用其他字段计算得到、凭经验或业务知识估计、简单填充等方式进行缺失值填补,对于连续采集值还可采取均值、环比同期值、热卡填充值、平滑变化值、插值法,按照尽量减少对建模影响的原则选取填补方式。

5.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化为易于分析、挖掘的形式,具体包括变量派生、变量转化、分箱转换、数据标准化等措施,需根据分析挖掘需要灵活采用,以增强数据显著性和变化敏感性,让分析人员更好的挖掘业务规律。

(1)变量派生

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数学推导,生成新的变量,方便后续计算和使用,例如将出生日期转化为用户年龄、统计用户月均消费

次数等。

(2)变量转换

通过对变量进行直接变换,提升模型自变量预测能力,如取绝对值、取对数、取倒数、取指数、开平方、开平方根等。

(3)分箱转换

通过设置梯度阀值,将连续变量转换为类别变量,以简化数据分析。例如海拔每200米进行一次分箱,由连续型的海拔数值转换为分类变量。

(4)数据标准化

通过数值计算、归一化、标准化处理,以及其他很多算法消除数据量纲差别。例如电量、用户数同样是数值型字段但取值量级差异特别大,通过标准化处理消除因量纲差异造成的分析误差。

6.数据集成

根据数据建模需求和数据清洗转换成果,将同一个建模逻辑中的多数据项集成、关联、整合在一起,建立数据分析挖掘宽表,支撑后续模型构建。

(1)拼接数据分析宽表

针对每一个建模逻辑,研讨数据分析宽表字段构成,按照数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关联规则。数据人员使用与数据存储环境相适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工具,按照关联规则合并为一张或多张数据分析宽表。

(2)数据准备阶段总结

梳理数据准备各项实施过程操作及结果,形成数据准备报告,作为数据模型应用过程成果。

四、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包括算法选型、模型构建以及参数调优三个方面。

1.算法选型

基于业务实现逻辑及数据情况,框定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相关算法范围,通过对算法之间的效果、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优劣对比分析,开展算法择优选型。

例如,预测“是否发生重过载”属于分类预测问题范畴,分类预测常用的模型选择方法是交叉验证法(Cross Validation),具体实现:基于宽表数据,通过Python编程调用交叉验证方法,分别求出不同分类算法的F1峰值,F1值最大的即为效果最佳的算法。步骤如下:

①把样本数据随机的分成S份,每次随机的选择S-1份

本例经过算法比优最终选择随机森林作为建模算法。

2.模型构建

按照业务设计阶段确定的建模逻辑,基于数据分析宽表,通

过Python构建相应的算法模型,合理设置测试集、验证集样本比例,完成模型训练及构建。

例1:春节期间负荷预测模型

合理分配训练及验证集比例,以历史用电相似日特性、负荷短期惯性、气象影响、行业负荷占比影响等因素作为模型输入,选用arima、lstm、..等适用的算法分别构建短期预测模型,分别对不同特征台区的负荷进行预测,输出按日的负荷预测结果,通过算法准确率判断指标择优选择最佳算法,并迭代优化模型,最终实现春节负荷高精度趋势预测。

例2:基于图谱聚类的电压波形相似度线变关系检测模型

对于线变拓扑关系异常检测“同一馈线下台区之间电压波动变化趋势一致”的建模逻辑,借助谱聚类分析技术,将96时点电压运行数据转换为“电压波动时序特征曲线”,构建基于谱聚类的电压波动一致性线变关系检测模型,对同一馈线下台区电压时序数据进行波动一致性识别,最终输出馈线下电压波动明显异于其他台区的异动台区清单。

3.参数调整

合理调整影响模型效果的超参数取值,观察模型效果指标变

化,以模型综合效果最优为原则确定各个参数配置。

例如,对于分类问题来说,一般使用Grid Search(网格搜索,在所有候选的参数选择中,通过循环遍历,尝试每一种可能性,表现最好的参数就是最终的结果)技术,对模型参数进行遍历调优,直到测试集的ROC曲线覆盖的区域面积(即AUC值)达到最大时,记录各参数的取值,参数配置完成。以随机森林算法为例,可以调整以下参数:

1)正负样本比例,默认设置为“5:5”;

2)max_features(单棵决策树使用特征的最大数量):

默认设置为"None",意味着划分时考虑所有的特征数,增大此参数数值一般能提高模型的性能,但也不是绝对的,且随着max_features的增加会降低算法的速度。因此,需要适当的平衡和选择最佳max_features。

3)n_estimators(树的数量):

默认设置为"100",在利用最大投票数或平均值来预测之前,想要建立子树的数量。较多的子树可以让模型有更好的性能,但同时会让算法运行过慢。

4)min_sample_leaf(最小叶子节点数):

默认设置为"1",叶是决策树的末端节点,较小的叶子使模型更容易捕捉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实际应用中,应该尽量尝试多种叶子的大小种类,以找到最优值。

五、业务场景验证

业务场景验证主要包括业务交互场景设计、模型输出落地验

证、验证结果收集分析三部分内容。

1.业务交互场景设计

站在数据模型成果实际应用视角,设计业务交互线下验证场景及线上应用场景。

线下验证场景。根据所属的业务或流程环节,协同责任单位(部门),通过协调督办、调研访谈、实地核查等方式验证模型输出结果是否与业务运营实际情况相吻合,业务人员反馈核查结果及异动原因,数据人员收集整理验证核查结果。

场景设计包括明确模型结果的线下验证组织形式、确定验证试点单位、设计标准的下发验证模板及反馈模板、规定反馈时间节点及负责人等。试点单位选取需具有足够泛化性,特征典型、覆盖的维度越广,其验证效果就越好。

线上应用场景。包括模型成果的落地应用形式、服务对象、应用频度等。

示例1:线下验证场景

选择XX作为试点验证单位,以下发业务验证的形式,由XX 互联网部协同营销部,组织基层熟悉线路设备的一线同事配合现场核实变压器所属的实际挂接线路、变电站,开展线变异动的迭代数据验证及校核分析,按反馈模板要求填报现场核实结果。

示例2:线上应用场景

按照业务交互线下验证场景设计的验证方式,将模型结果进行现场业务验证。

3.验证结果收集分析

根据现场验证人员对模型验证结果的评价反馈,算法人员、业务人员重点对模型输出结果的可行性、合理性、普适性、准确

率、召回率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模型验证结果,供数据应用需求人员对数据验证结果进行解读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六、模型迭代优化

在进行模型实际应用之前,需要通过多轮模型验证并跟踪模型效果,通过业务验证情况不断的进行模型改进,以达到实用目标。模型迭代优化主要包括算法层面优化和建模逻辑层面优化两个方面。

1.算法层面优化

算法人员根据业务验证的评价反馈分析,对算法进行调整并重新优化建模,优化内容主要包括算法再选型、多轮迭代训练、超参数调整等。

2.建模逻辑层面优化

建模逻辑层面的优化主要针对业务建模逻辑优化调整。模型成败的关键在于抓住每一个业务逻辑细节,由业务人员根据模型验证结果,分析研讨是否需要调整完善业务建模逻辑,其后续相关数据准备、模型构建、业务验证等工作均需顺序重新开展。七、成果固化

数据模型应用成果固化,指根据应用需求对数据模型成果进行固化配置,形成具有可推广性、复用性的成果形式,主要有应用工具类、大数据集类、算法模型类、智慧决策类等成果。

1.应用工具类成果

主要指实现大数据计算、分析及结果推送的程序、工具、软件等。包含分析工具、可视化看板、APPs、嵌入式程序/微应用

等。

1)分析工具。基于Tableau等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类平台,实现某分析功能而配置或开发的分析工具,提供数据计算、结果统计及可视化等功能,例如基于中台架构的**分析工具。

2)可视化看板。基于ABI等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某分析主题的可视看板。

3)APPs。基于移动终端构建的实现某数据应用功能的APP 交互软件。

4)嵌入式程序/微应用。实现某数据应用和发布功能的网站功能模块,可向不同用户发布大数据成果。

2.大数据集类成果

数据集指面向分析主题的、高质量的、数据间具有强关联的样本数据集合,是经过数据模型应用价值提炼以后的产物。在数据模型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数据对象的处理与特征分析,将一些原本无关或者特征不明显的数据项进行归集,从多维度对数据表、字段进行标签化处理,针对业务应用场景的数据需求进行解析,萃取应用标签,最终形成本应用需求的大数据应用集,支撑相关应用需求方快速调用。

数据集摘要是以卡片形式对数据集的简要介绍,其中数据项定义的字段解释应涵盖数据表中所有字段。数据集摘要形成见下表。

(2)数据集元数据信息

数据项信息和数据溯源信息两部分,详见下表。

序)文件、批处理文件等。

4.智慧决策类成果

将数据模型转换成智慧后,以智慧形式输出的产品或服务,如支持决策、数据洞见等。

例如:1)专题分析报告,基于算法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

业务调研、根因分析形成可供决策层参考的分析结论和建议措施。2)数据分析报表,以简单、易于理解的形式(文本、表格、图表等)提供成品形式的数据图表,一般应包括分析目的、分析过程、分析结果、提请关注的风险、异常影响、管理提升建议等方面内容。

八、应用评估

从数据应用成果实施带来的业务规模扩大、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安全提升、质量提升、社会价值等一个或多个维度进行对比,量化评估数据应用的实际价值。例如:对公司运营的效率、效益、质量、社会价值等绩效水平的提升情况,对各专业数据及技术领域的支撑推动情况,对成果本身实际运行的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以及效率、效益情况等。

例1:**业务流程平均时长由原来的**小时缩短为现在的**小时,效率提升**%。

例2:**成果给公司带来增供电量**万千瓦,直接经济效益**万元。

例3:通过**挖掘分析,推动了**业务和**业务数据模

《售后服务管理流程作业指导书》

售后服务(保期外)管理流程

一、目的 规范售后服务工作流程,通过提升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故障问题的解决质量,加强客户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通过流程规范售后服务标准,使售后服务常态化,使售后服务变成企业的赢利点。 二、适用范围 质保期外的收费服务。 三、职责分工 1、客服部:客服部是企业售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售后服务包括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两种类型。客服部制定客户 售后回访标准(频次标准、内容标准、话术标准)和售后服务价格,制定电话排查问题的故障排查问题树,培训内部客服人员。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电话、短信、面访),做好客户拜访的记录工作,对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响应,通过专业的服务提升公司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达到二次营销、老客户带新客户的目的。接受客户方的投诉电话、故障电话等,做好故障定位,故障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报价,委派合适的售后服

务人员。 2、营销部:协助客服部做好客户售后服务工作。当售后服务需要与客户进行价格深度洽谈,客服人员无法通过 电话方式进行处理时可转销售人员协助处理,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售后服务价格洽谈时应尽可能遵循售后服务报价体系,如出现报价负偏差超过10%的情况应由总经理审批。 3、工艺设备部/电气部:在售后服务环节扮演售后服务技术人员角色,接受客服部售后服务委派,前往客户处 进行故障与问题的排除,对整个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记录,服务结束后应由客户方签字,将所有文字性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等带回公司交客服部存档。 4、财务部:负责与售后服务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审批等工作。 四、流程节点、节点性质说明

流程图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码: 拟制: 发布日期: 审核: 矩阵式流程图制作指导书 版本: 页次: 批准: 1 目的 本规定旨在阐明矩阵式流程图的制作方法及流程图排版格式,确保公司制作流程图标准化。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流程图的制作。 3 定义 3.1 矩阵式流程图:它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表示工作任务,纵坐 标表示角色。 3.2 逻辑流程图: 它基于业务的角度,不考虑约束条件只表示业务的流程 方向,一般用于高端的流程。 3.3 物理流程图: 它基于流程的角度,要考虑细节性的约束条件,如由谁 来做,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说明,一般用来详细描述子流程。 4 职责 无。 5 流程图的制作方法 5.1 矩阵式流程图常用符号 椭圆符号表示终端。它表示一个过程的开始(输入)或结束(输出)。 角色间的分隔线。虚线表示外部角色与内部角色的分隔,实 线表示内部角色间的分隔。 表示流程中的角色,它在流程图的左侧。它包含外部的顾客、 供应商,内部的部门、部门中的角色;一个角色可以在流程 中执行多个活动,一个活动也可由几个角色共同承担。 表示活动框,它在流程图的右侧。每个活动用一个活动框, 上方为它的编号(居中),下方用动词词组来描述活动。活 动框按活动发生的时间顺序来排列。同时进行的活动并列排 列。 菱形符号表示判断。它表示过程中的一项判定或一个分岔 点。判定或分岔的说明写在菱形上框内,一般以问题的形式 出现。对该问题的回答判定于菱角引出路线。每条路线标上 相应的回答。 流线符号表示进展,它表示过程的流程方向(流线箭头指 向)。 返工符号,表示循环的活动。箭头向外表示返工的输出点, 箭头指向的步骤表示返工的输入/起始点。 圆圈符号表示延续。它表示在相互联系的流程图内,圈内使 用同样的字母或数字,以表示各个过程间是如何连接的。或 直接标示该过程要转入的下道流程/流程的名称。 需放置于执行者/主责角色栏中。 总裁办

数据分析报告范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数据分析报告范例 篇一:数据分析报告 数据分析报告 今年年初以来公司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积极生产,各项工作都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特别是通过坚持贯彻Iso9001:20XX标准,使公司的管理更上了一个台阶,现将我们收集的部分数据进行分析以供领导决策。 20XX年签订了项目合同13项,完成11项,2项项目在进行中,验收工程一次合格率100%,完成的11项工程项目顾客满意率超过95%。 系统集成部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人员学习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组织设计和施工。 工程项目的实施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确保为用户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从部门负责人到项目经理以至每一位员工都自觉地将分解到

的质量目标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较好的控制,由不理解到形成自觉的行动,按程序文件要求做已经在尉然成风,发现问题不遮、不掩、不护,采用自检、互检和专检活动,促进质量意识和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调动了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上下形成一个共识,我们的工程要做成为顾客最满意的工程。 中国建设银行辽中近海支行综合布线系统项目、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后台处理中心综合布线系统项目、中国建设银行沈阳彩霞支行综合布线系统项目、中国建设银行沈阳三好街支行综合布线系统 项目、建行大东支行莱茵河畔自助银行综合布线系统项目都是一次验收合格交付的,工程项目符合用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得到了用户的赞扬和好评,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现代管理水平,至今没有发生顾客投诉等问题。 华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办公设备采购项目、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网点网络设备采购项目都是一次验收合 格交付,客户对我们公司提供的服务十分满意。 交付的大连泰山热电有限公司网络信息安全整改项目,提高了泰山热点系统运行效率,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为系统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门采购人员今年按要求对供方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合格供方,到目前为止这些供方提供的产品、原材料质量稳定,

入职流程作业指导书

入职流程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即时通讯RTX 1、RTX是公司内部交流工具 2、登陆后记得更改密码,设置个人信息 3、发送文件用邮件 4、详细请阅读《即时通讯和邮箱管理制度》 二、绿建企业邮箱 注:登录后别忘记更改密码,设置个性签名等 可以绑定QQ邮箱 详细请阅读《即时通讯和邮箱管理制度》 三、分享逍客 1、是公司内部管理系统 2、每日、每周、每月写工作日志 详情阅读《工作例行汇报制度》 3、前台告诉其如何在手机安装纷享逍客,并告知如何使用 四、将新员工加入公司的2个QQ群 五、将新员工加入公司的微信群 六、加公司手机微信号 七、完善人事大表 八、完善身份证统计表 九、让新员工关注公司的两个公众号(前台) 新员工入职手续操作流程 新员工报到前1周,发邮件给相关人员(部门负责人及网络管理员),确认办公位同时准备办公电脑。 新员工报到前1天,申请新员工的RTX和企业邮箱账号。 1、接收新员工入职资料 (1)身份证复印件1份(验原件); (2)最高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验原件); (3)职称/技术证书复印件1份(验原件); (4)电子照片及纸质1寸照片; (5)打印/填写完整《员工入职登记表》,让其签名并按指模,日期为入职当天 (6)填写《承诺书》;

(7)原单位的《离职证明》原件(有工作经历者); (8)《体检表》和银行卡账号。 注:a、前台须核对证件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核对身份证号码与入职登记表和承诺书签署的是否一致。 b、所有证件都需要扫描,将电子和纸质复印件的给人事经理。 C、跟进未交齐的资料 D、将新员工建行卡号和姓名、岗位发邮件给财务 2、采集新员工的指模,用于考勤 3、带到办公位,组装办公电脑 (1)安装需要的软件(找网管:RTX、foxmail、QQ、纷享逍客等); (2)告知RTX、企业邮箱、分享逍客账户密码,让其登录更改企业邮箱密码(网管); (3)重新设置电脑密码和屏保。 4、欢迎新同事(人事经理发布欢迎信) 5、将《北京绿建软件办公座位平面图》发给新同事 6、介绍新同事给大家认识(前台) 7、入职培训(公司的规章制度、福利制度) ☆试用期员工享受哪些公司的福利补贴及不享受哪些; ☆社保入职当月缴纳、住房公积金转正后缴纳,都是按照北京最低工资标准缴纳。 ?午餐关怀 (1)介绍周边可以吃饭的地方; (2)公司有冰箱、饮水机、咖啡等 (3)介绍办公用品的地方、纸巾的领取地方。

工序作业指导书

工序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OQM-7.5-12-2000 分发编号: 版本号:A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 第三篇钢筋工程 第四篇装饰工程 第五篇管道安装 第六篇电气安装工程 第七篇模板工程 第八篇砖砌体工程 第九篇门窗工程 第十篇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目录

一、工程定位----------------------------------------------1 二、工程平面定位------------------------------------------3 三、工程标高定位------------------------------------------3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3 一、工程定位 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

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 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 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于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 2、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一般规定边长

大数据应用实施过程作业指导书Yhw

数据模型应用过程作业指导书 一、总览 1.数据模型应用过程概述 数据模型应用过程是应用数据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对外立足于服务政府精准施策和经济发展,对内立足于服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依托实际数据应用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开展数据模型应用,深挖数据价值并形成各类高价值数据应用成果的工作过程。 2.数据模型应用过程内容 数据模型标准应用过程主要包括:业务设计、数据准备、模型构建、业务场景验证、模型迭代优化、成果固化、应用评估、推广共享8个阶段。 业务设计。调研厘清要解决的现有业务流程及管理现状痛点问题,提炼确定数据模型应用需求,依据业务实际和关联关系,梳理业务需求实现的关键点,明确建模依据的业务理论,以业务视角凝炼合适的模型思路及技术实现路线。 数据准备。针对数据应用需求涉及的数据项、关联规则、映射关系、来源系统、获取方式等,溯源梳理形成数据需求表。严格按照数据取用流程及脱敏要求提取所需数据,分析数据整体趋势、分布情况、规律特征、变量间相关关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清洗、转换、集成、规约,形成准确可用的数据分析宽表,将其作为数据模型的输入源。

模型构建。基于业务实现逻辑及数据情况,框定算法范围,通过算法之间优劣对比分析,开展算法择优选型,构建相应的算法模型,提取数据样本,适应性调整测试集、验证集比例以及模型参数,完成模型训练及构建。 业务场景验证。基于全量数据进行模型计算及结果输出,结合业务场景实际,设计数据验证表反馈格式,进行数据验证,收集验证结果,统计模型准确率、召回率,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 模型迭代优化。根据模型业务验证的可行性、合理性、准确性等评价反馈,算法人员对算法模型开展迭代优化,以满足模型应用要求。 成果固化。根据数据应用需求、服务对象需求,将数据模型应用过程结果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输出,形成应用工具类、大数据集类、算法模型类、智慧决策类等应用成果。 应用评估。评估数据模型应用成果对公司运营的效率、效益、质量、社会价值等绩效水平的提升情况,对各专业数据及技术领域的支撑推动情况,对成果本身实际运行的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以及效率、效益情况等。 推广共享。以发挥数据应用价值为目标,对数据模型应用成果进行优选,提炼总结相应经验方法,形成有价值、可落地的数据应用成果,进行运营推广和价值转化。 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开展数据模型应用。二、业务设计

现场服务作业指导书

现场服务作业指导书 1.安装调试前的工作 1.1通过随《发运单》交付给客户的《售后服务通知》或电话向用 户询问安装调试日期。 1.2安装调试计划应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客户无反馈 信息的,则根据设备的出厂时间估算做出。 1.3如果安装和调试是一次性完成的工程,则现场条件 的确认一般只须进行"安装前的确认"一项。 1.4对于本地工程现场条件的确认一般由电话联系并确认或现 场察看确认。 2.安装--应在ABB现场服务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2.1按照相应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对配电室、预留 孔和基础框架进行最后检查。如果使用三芯电缆,一定 要准备好电缆头。 2.2拆开开关柜的包装,移进配电室并按照柜子排列图将柜子移 到适当的位置。 2.3柜子的定位、拼柜及母线安装要按照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 相应条款进行。 2.4为所有的母线联接做接触电阻试验。 2.5将开关柜的接地母排接到配电室的接地母线上,确 保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满足要求。 2.6根据二次图连接所有的柜间二次小母线及联闭锁控制电缆。 2.7连接和检查所有来自用户方面的信号、控制和辅助电源电 缆。 3.调试与检测 3.1按照相应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柜子的最后检查。 3.2加入辅助电源。 3.3按照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完成开关柜的操作试验。 3.4进行控制、信号、指示及联闭锁功能的检查。 3.5进行远方控制、信号、指示及联闭锁功能的检查。 3.6按照用户的要求完成继电保护的整定和校验。

3.7按照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完成各主要元件的高压试验及相关测试。 4.送电 4.1确认所有的功能和性能试验都已达到要求。 4.2确认所有的电缆头都已完好封闭。 4.3确任所有的工具都放在了适当的位置。 4.4确认所有的回路都有正确的标志。 4.5确认结线图被固定在配电室内的适当位置。 4.6确认已清理开关柜,没有任何无关东西剩留在柜内。 4.7确认所有的开关柜门都已可靠关上。 4.8确认所有的进线、馈线、母联柜的断路器都处在分闸状态。4.9确认所有的辅助电源都处在正常状态、 4.10进线电源送电。 4.11逐个合进线断路器并监视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4.12进行核相,以确保不同的进线电源同相且幅值相同。 4.13合上母联柜。 4.14如果馈线柜要关合--使客户的设备送电,应确认电 缆和要送电设备都连接正确并通过了检测。 5.安全事项: 5.1对于新建工程:售后服务到达安装施工现场时,应尊 重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服从工地安全监管员的管理。5.2对于已经送了电的工程,售后服务人员到达现场后, 应首先确认工作票所列明的工作内容,停电范围和安全 措施后方能开始工作。并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管理。 6.验收报告和证明 6.1现场工作报告由现场服务工程师填写,应有用户或施工方代表签名,以便存档。 6.2填写设备交接证明,由现场服务工程师和用户代表 签名并加盖双方公章。未解决事宜可列出,留待进一步 处理。 7.用户培训、操作示范

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编号:QW7.1/0301 1.目的: 保证本企业的桥梁加固、粘钢技术、碳纤补强、结构渗漏止水工程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承担的桥梁加固、粘钢技术、碳纤补强、结构渗漏止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控制。 3.职责: 3.1工程部: 负责组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制定重大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负责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负责监督施工过程的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施工现场的设备正常使用。 3.2 行政人事部: 负责保证项目施工的各种规定岗位人员的配备和资格管理工作。 3.3工程部: 3.3.1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现场施工并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问题。 3.3.2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负责提供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3.3.3 工程部质检人员负责工程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验收,并做好记录,对试验设备、计量器具和材料的做好标识工作。 3.3.4 工程部质检人员负责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对工程施工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向主管部门提供有关的质量记录,负责工程的标识工作。 3.3.5工程部材料员负责提供现场施工所需的产品(原材料、设备、配件、机具、构件),记录产品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物资设备的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4.程序: 4.1 工作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生产交付验收 4.2 施工准备过程 组建工程部直到工程项目具备开工的条件的过程。

4.2.1确定工程部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合同要求由公司组建工程部。 4.2.2合同交底 由经营管理部(或首席人员)对工程部进行合同交底,明确合同条款和客户的要求。 4.2.3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编审 4.2.3.1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必须在开工前由工程部组织编制,工程部经理(或首席 人员)审核,必要时经客户或监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4.2.3.2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经过审批后,施工单位应认真贯彻实施,未经原审批人 员同意不得任意修改。 4.2.4施工图纸审核: 工程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详细掌握设计要求和施工要点,在图纸会审中澄清有关设计的问题,为组织施工做好充分准备。图纸会审应做好记录。 4.2.5技术交底 4.2. 5.1技术交底是施工中的首要环节,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4.2. 5.2工程部对项目施工的重大工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 工组织设计,组织专业施工员向主要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做好记录。 4.2.6施工现场的准备: 现场准备包括测量控制点的确定和保护、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临建施工、三通一平

丝印工艺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工艺作业文件页次编制 文件编号QT/GY-SY01-01/11 标题丝印工艺指导书 1 审核 版次 B 发行日期2012-3-16 制订单位工艺部批准 1.目的: 规定丝印的制作工位的工作内容及步骤。 2.适用范围: 用于指导丝印制作工位的工作过程。 3.相关权责: 3.1 工艺部:负责制订/变更各制程工艺规范 3.2生产部:负责依据工艺规范执行相关操作 3.3品管部:负责监督工艺规范的执行状况 4.名词定义: 利用丝网,将图案晒制在丝网版上,利用刮刀刮压使油墨通过网版的开孔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一种特殊印刷方式。它具有油墨层厚、立体感强、印刷精度高、还原性好、视觉效果佳、户外保质期长、印刷范围广等优点。 可印刷底材:灯布、压克力、PVC、PS、ABS板、KD板、雪弗板、玻璃,铝板、钢板、合成纸、纸类等。 5.作业流程: 定稿菲林制作网版制作印刷自检 6.作业说明

文件名称工艺作业文件页次编制 文件编号QT/GY-SY01-01/11 标题丝印工艺指导书 2 审核 版次 B 发行日期2012-3-16 制订单位工艺部批准 6.1 定稿:由客户提供,也有部分公司内提供。 6.2 菲林制作:本司已委外加工为主。 A:原稿要求精度高,一般四色要求在40兆以上,专色最好用矢量软件制作这样边缘会比较光滑,且制作修改比较方便。 B:根据客户要求,按照画面规格大小,距离远近,来选择适当的加网线数,一般按以下数据选择: 50cm以内40~60专线最细网屏 50cm~300cm以内28~35线细网屏 300cm以外12~24线粗网屏 C:根据不同的画面内容,按每个颜色设定不同的角度,一般发片公司会予以提供。发片时须注明:①尺寸大小;②加网线数;③如自己设定还须注明角度;④交货时间;⑤特殊的要求说明。 6.3 网版制作 A、液态型直接法感光胶 感光胶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经济、实用。其特性有曝光速度快,网版经久耐用而且去膜容易,优良的耐溶性。 工艺流程: 绷网清洗上胶(感光胶)干燥曝光显影风干自检

IATF16949 统计技术及数据分析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

1.目的 规定了公司内、外部信息收集、分析的方法及责任,有利于使公司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管理。 3.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工作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 公司品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各部门负责将与本部门业务、职能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5.程序内容 5.1 统计技术管理 5.1.1 常用统计技术工具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SPC控制图(Xbay-R、X-MR等)、MSA、CP、FMEA、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统计表、甘特图、折线图、柱状图、网络图等等。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统计工具。但应予以规定且核准,工作中即按规定实施。 5.1.1.1柱状图:应用于某一段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在同一要求下所处的状态对比。 5.1.1.2 统计表: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格。 5.1.1.3 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5.1.1.4 因果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1.1.5 控制图:在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表。 5.1.1.6 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证质量的程度。 5.1.1.7 折线图:针对某一特性,进行汇总并规律统计,查看其趋势图形,以了解其实际状况。 5.1.1.8 FMEA: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失效分析。 5.1.1.9 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能力的分析。 5.1.1.10 CP: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质量控制计划。 5.1.1.11 甘特图:用于项目工作的进度日程计划安排。 5.1.2 统计技术应用领域 5.1.2.1各部门通过对公司一级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以验证各相关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 5.1.2.2在对有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时,各相关部门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5.1.4 统计技术的培训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加强产品生产现场品质的管控,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产品的从领料生产到包装完成各工序的检验。 3.检验依据 产品图纸、检验指导书、样品、装配工艺等产品资料文件。 4.检验程序 4.1.物料入场检验 1.1人员及职责 装配线设置物料专员,负责从仓库领取当天装配水炮所用物料,分配不同物料给不同工位装配人员。 1.2具体工作内容 1.2.1从仓库领取装配所需的物料。 1.2.2清点物料数量,分配物料给各个工位。 1.2.3检查物料的质量,包括规格型号、外观、一致性、性能等,检验无误后,开始组装。 2.部件组装检验 2.1自检 装配人员每装配完成第一个部件后,进行自检合格后在装配剩余部分,整批装配完成后逐个进行自我检验,全部无误后,才能流到下一工序。 如果组装的部件有一部分部件组成,则装配人员需要对上一工序的部

件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2互检 装配人员在一批部件自检完成后,要求相邻工序装配人员或下一工序装配人员给做互检,互检完成后,检验人签字确认。 2.3巡检 4巡检是生产过程中,检验员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巡回检验,质检员对产品进行抽样家宴,目的是为了防止成批不合格品的发生或工艺发生异常。 检验员对个生产工序产品品质状况进行巡回检查,在巡检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物料加工的工位、常换人、有新人上岗的工位以及关键工位,如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生产管理负责人进行改善。 巡检过程中同时注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发现操纵人未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应立即要求作业人员改善。检验员有权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现场易引发质量问题和生产效率的操作,要求进行整改。 5.不合格的处理方法 5.1由自检、互检发现的由装配人员引起的不合格品,由装配人员自行返工维修,返工后的产品需要重新检验。返工返修仍然不能解决的,可以做报废处理。 5.2巡检发现不合格品,必须标识隔离单独存放,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并调查原因,改进装配流程、方法。 6.出现以下情况,检验员可以拒检 6.1 使用未按周期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

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

特殊(热镀锌)工序作业指导书 1.镀前处理: 1.1.要求: 待镀件必须满足相关图纸镀前尺寸及形状要求。 1.2.方法及措施: 1.2.1.对照生产流程单,确认待镀件的品种、数量及质量,对不 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 1.2.2.采用打磨、机加工、滚压、锉削等纺织清除待镀件多余部 分及毛刺; 对焊制件、锻制件和铸造件,清除焊渣、氧化层和型砂等,可 用抛丸机抛丸处理,时间视待镀件的大小、形状及需清除物的 程度而定,约在10~45分钟。 2.酸洗处理。 2.1要求: 待镀件必须清除金属腐蚀物(氧化物、硫化物、锈层)及泥灰杂质(油泥、灰尘)等,满足热镀锌状态。 2.2方法及措施 待镀件的搬运不得损坏其使用性能及改变其形状、尺寸。 用配制好的稀释盐酸溶液酸洗待镀件。 酸洗池内干净无杂物。要定期清除沉淀的氧化物和泥污; 待镀件的酸洗时间视产品状况及环境温度为约1-3小时,天冷时,可加专用助剂增强酸洗能力。

当镀件表面附有暗棕色铁盐,用手可轻轻擦掉时,酸洗恰到好处。酸洗后的待镀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除去残酸,或用流动的清水(中性)泡洗2~4小时。 酸洗后的乏酸掺入新酸后可继续使用,酸泥、杂物应已清除。乏酸在其铁盐含量达200~260克/升或PH值达时,乏酸作废,放入规定的池中待处理。 酸洗好的待镀件应加以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记录交接下道工序,对酸洗不当造成腐蚀过度及上道工序的加工缺陷的待镀件应及时检出,做好标识、记录,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助熔剂 3.1要求 助熔剂基本上是一种使熔融金属能润湿固体基底金属的表面活 性剂。达到阻止锌液氧化,形成锌铁合金,促进机体与锌层的有机结合。 3.2方法及措施 助熔剂选用含量28~31%的盐酸(HCL),乏盐酸重新配制后可连续使用,待镀件在助熔剂中浸湿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以除去铁锈,显露机体本色为佳。 作为助熔剂的盐酸必须清洁,无泥污、杂物,盛酸槽应每天清洗。 4.烘干 4.1要求 待镀件在浸入锌液前必须烘干,以免爆炸伤人及影响镀锌质量。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页码:第1页共8页编号:xxxxxxxxxxxxxxx xxxxxxx 1、目的提供一种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本公司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均能满足于正常的质量评定活动。 2、范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品质部负责确定MSA项目,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APQP 小组负责协助质量管理员完成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4、定义 4.1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 它们的组合。 4.2测量系统: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 的集合。 4.3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4.4稳定性: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 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4.5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4.6重复性: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 变差。 4.7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 平均值的变差。 4.8零件间变差:是指包括测量系统变差在内的全部过程变差。 4.9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4.10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4.1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5、工作程序 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

页码:第2页共8页编号:xxxxxxxxxxxxxxx xxxxxxx 5.1.1新产品在生产初期,参见“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HNFH QP-08。 5.1.2控制计划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每年需做MSA。 5.1.3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5.2测量设备的选择 a) 有关人员在制定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时,应选择适宜的测量设备,既要经济合理, 又要确保测量设备具有足够的分辩率,使用测量结果真实有效。 b) 选择测量设备时,建议其可视分辩率应不低于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即可 取过程公差的十分之一,例如:特性的变差为0.1,测量设备应能读取0.01的变化),关键特性可按此规定选择合适精度的测量设备。一般特性,测量设备可视分辩率最低不能低于预期过程变差的三分之一。 5.3制定“MSA计划” 5.3.1对于新产品,项目小组根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进度要求,至少针对控制计划中规定 的关键特性的测量设备制定“MSA计划”,经项目负责人审核、品质部部长批准后,由项目小组组织实施。 5.3.2对于批产产品,由品质部根据控制计划要求及现行产品生产情况,制定“MSA计 划”,经品质部部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5.4实施 5.4.1按照计划的方法及时组织实施评价,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测量设备的人 中挑选。 5.4.2规定数量的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即特性值包含整个公差 范围。 5.4.3必须对每一零件编号以便于识别。 5.4.4确保测量设备的分辩率和测量方法符合规定的要求。 5.4 .5对测量数据予以分析评价,出具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售后服务管理流程作业指导书》

售后服务(保期外)管理流程 一、目的 规范售后服务工作流程,通过提升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故障问题的解决质量,加强客户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通过流程规范售后服务标准,使售后服务常态化,使售后服务变成企业的赢利点。 二、适用范围 质保期外的收费服务。 三、职责分工 1、客服部:客服部是企业售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售后服务包括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两种类型。客服部制定客户售后回访标准(频次标准、内容标准、话术标准)和售后服务价格,制定电话排查问题的故障排查问题树,培训内部客服人员。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电话、短信、面访),做好客户拜访的记录工作,对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响应,通过专业的服务提升公司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达到二次营销、老客户带新客户的目的。接受客户方的投诉电话、故障电话等,做好故障定位,故障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报价,委派合适的售后服务人员。 2、营销部:协助客服部做好客户售后服务工作。当售后服务需要与客户进行价格深度洽谈,客服人员无法通过电话方式进行处理时可转销售人员协助处理,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售后服务价格洽谈时应尽可能遵循售后服务报价体系,如出现报价负偏差超过10%的情况应由总经理审批。 3、工艺设备部/电气部:在售后服务环节扮演售后服务技术人员角色,接受客服部售后服务委派,前往客户处进行故障与问题的排除,对整个售后服务全过程

进行记录,服务结束后应由客户方签字,将所有文字性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等带回公司交客服部存档。 4、财务部:负责与售后服务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审批等工作。 四、流程节点、节点性质说明

五、流程附表单 《售后服务台账》 《售后服务材料费用清单》《售后服务单》

过程作业指导书

篇一:过程流程图作业指导书1. 目的 过程流程图是反映出零部件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入库的整个制造过程,是由一系列按顺序的制造单元所组成,它是p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设备清单/人员配置/生产节拍等文件的输入基础。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产品试生产和批量生产过程流程图的编制和实施。 3. 职责 3.1 技术部为过程流程图制定和管理的归口部门。 3.2 质量部、制造总部、各车间为过程流程图制定、实施和管理的配合部门。 4. 工作程序 4.1 项目小组应根据产品技术要求或标准、dfmea、以往同类产品经验,分析制造、装配过程的设备、材料、方法和人力变化的原因,合理编排过程流程图,并发制造总部和各车间。项目小组应使用《过程流程图检查清单》来进行检查和评审。由技术部负责编制试生产和批量生产的产品过程流程图。 在产品过程流程图下方写明共几页和第几页。 4.3.2制定部门 填入负责编制过程流程图最终版本的部门。 4.3.3制定日期 填入首次编制过程流程图的日期。 4.3.4 产品名称/件号 填入被监控的产品/过程的名称和描述。 4.3.5规格/型号 填入被监控的产品规格/型号。 4.3.6零件编号 填入被监控的系统、子系统或部件编号。 4.3.7顾客名称 填入客户公司名称。 4.3.8版本 若适用试生产或批量生产,在s、a、b后面对应的方框中打“■”,s代表试制状态版本,a 代表小批量生产状态版本,b代表批量状态版本。 4.3.9修订日期 填入编制过程流程图最新修订日期。 4.3.10步骤 填入产品加工工序号。 4.3.11过程流程 填入各步骤的相应符号:“◇”表示检验、“□”表示加工、“→”表示搬运、“△”表示贮存、“☆”表示返工/返修。 4.3.12过程流程名称 填入每道工序过程的名称。 4.3.13机器设备/测量设备填入每一操作的工具。 4.3.14产品特性 填入直接在产品或其零件中反应的质量特性。 4.3.15过程特性 过程中要控制的会影响产品特性的参数等。 4.3.16搬运方式 填入加工工序间所用到的运输工具。 4.3.17特殊特性符号 填入客户所规定的特殊特性符号,如客户没要求的,在此填入企业内部自行识别的对应特性标识,按下方法分五类: s、r、a、b、c 。s、r: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排放、噪声等等);需要特殊生产、装配、发运、或监控的产品要求(尺寸、规范、试验)或过程参数,一般按顾客要求列此类。a: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著影响顾客满意程度重要的产品、过程和试验要求(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和外观,或者制造、加工此产品的能力;b: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不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政府法规的符合性,也不会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但对下道工序或过程的装配、制造等带来显著影响的特性。c: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不会对总成产品的性能、安装和外观有显著影响、也不会因此而引起顾客抱怨的的特性)。 4.3.18编制: 填入负责编制过程流程图的项目工程师。 4.3.19审核 填入负责审核的负责人。 4.3.20批准 填入负责批准的负责人。 4.4 监控计划的实施和管理

数据分析报告范文

数据分析报告范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2014年手游市场基本概况 1、2014年中国游戏市场份额分布:客户端游戏仍是游戏市场主导,移动游戏暂时 无法取代。 2、2014年移动游戏用户规模:2014年年底,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超过5亿,近半数中国人在玩手游 3、2014年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014年移动游戏销售收入超过200亿,销售收入是2013年的2倍以上 4、2014年手机游戏各类型占比分布:休闲游戏数量超过6成 5、各游戏类型留存率水平:动作类游戏留存率最高 二、用户行为透析 1、端游与手游之间用户重合度分析:端游与手游用户重合度达到%,端

游用户转化为手游用户的空间较大 2、2014年智能移动游戏操作系统分析:安卓成手机游戏主要操作系统,苹果手机用户更愿意花钱玩游戏 3、玩家付费行为分析:休闲射击类游戏付费人数多,重度手游单次付费金额较高 4、玩家付费时间分析:玩家的付费高峰习惯趋于稳定,付费高峰发生在午饭后和晚上睡觉前 5、支付方式对比:61%玩家首选支付宝 三、地域分布 1、60%手游用户聚集在三线城市,三线城市成手游蓝海市场 2、各游戏类型下载量占比最高的城市分布 四、手游发展趋势预测 1、手机游戏重度化、端游化 2、端游IP手游化 3、支付方式、支付渠道的变革 数据分析报告格式

分析报告的输出是是你整个分析过程的成果,是评定一个产品、一个运营事件的定性结论,很可能是产品决策的参考依据,既然这么重要那当然要写好它了。 我认为一份好的分析报告,有以下一些要点: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框架,跟盖房子一样,好的分析肯定是有基础有层次,有基础坚实,并且层次明了才能让阅读者一目了然,架构清晰、主次分明才能让别人容易读懂,这样才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 第二,每个分析都有结论,而且结论一定要明确,如果没有明确的结论那分析就不叫分析了,也失去了他本身的意义,因为你本来就是要去寻找或者印证一个结论才会去做分析的,所以千万不要忘本舍果; 第三,分析结论不要太多要精,如果可以的话一个分析一个最重要的结论就好了,很多时候分析就是发现问题,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样本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Control of production and service provision 拉森特博洛(青岛)橡胶机械有限公司 LARSEN & TOUBRO(QINGDAO) RUBBER MACHINERY COMPANY LIMITTE

1、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提供、过程的确认的控制。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按照产品性能及顾客要求,组织生产。 3.2 营销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3.3 技术部负责工艺文件的制订及过程的确认。 4、流程图 见附录。 5、工作程序 5.1 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5.1.1根据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文件、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顾客要求的评审的结果等获得必要的生产和服务的信息,分别相应的《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5.1.2技术部根据设计开发的结果及订单的要求给生产部下发相应的图纸、工艺流程、产品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文件。技术部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编制作业指导书,下发至生产部相应的车间。 5.2生产计划 生产部根据销售合同信息,结合公司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包括下料计划、焊接计划、加工计划、配套计划、外协计划、安装计划),配套计划、外协计划及图纸、采购产品明细下发至采购部,作业采购依据。将下料计划、焊接计划及相应的图纸、作业指导书、工序流程卡发放至焊接车间,加工计划、图纸、工艺流程卡下发至机加工车间,合理安排生产。 5.3机加工车间 5.3.1机加工车间接到《加工计划》后,车间主任根据实现生产情况及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根据需要填写《出库单》向仓库领取所需要的物料,按图纸、机加工工序卡、加工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 5.3.2车间按照产品性质、配置和使用合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按规定监视和测量产品特性及过程的状况。机加工质检员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对各工序实施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5.3.3全部工序结束后,经质检员检验合格,质检员开具《毛坯、半成品入库单》,半成品库办理入库。 5.3.4对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包括镀铬、镀锌等)的零部件,由质量部填写《镀铬(锌)件外协通知单》,联系外协进行表面处理。 5.4焊接车间 5.4.1焊接车间接到《下料计划》后,根据需要向仓库领取所需要的物料,按图纸、下料计划的要求下料。下料质检员进行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5.4.2特殊过程包括: a)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监视和测量、验证的工序; b)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控的工序; c)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5.4.3本公司的特殊过程有:焊接、表面处理(外包)、喷漆(外包)。技术部对这些过程应进行过程确认,证实他们的过程能力。适用时,这些确认的安排应包括:

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XX公司 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锅炉作业指导书 为保证各生产车间的需要,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司炉工必须按照本作业指导书操作,具体作业指导书如下: 一、点火前检查 1、锅炉的内检查 定期检查锅炉集装箱内有无附着物及遗留杂物,定期检查人孔、手孔是否密闭,在有效期内必要时要更换密封圈。 2、炉膛及烟道内部检查 2.1、再不送入燃料和送入燃料的情况下,进行然后设备运行检查,对上煤,加煤及炉排运行进行检查。 2.2、烟道内及烟道密闭检查 3、锅炉附件检查 3.1、检查压力表,水位表是否有无异常,各阀门是否灵活,水位显示是否准确,时候已经经过法定部门检验。 3.2、检查安全阀是否调整到规定的起始排放压力,各排放管道是否通畅。 3.3、排污阀是否灵活,排污管道是否异常。 4、自动控制系统的检查 4.1、电路控制盘是否绝缘,各接入点是否无异常。 4.2、各调节阀有无变形,生锈,工作是否灵活。 4.3、水位报警器是否灵敏。 二、点火程序

1、点火时司炉工必须用防范回火的姿势进行操作。 2、点火使用的木材和其他易燃物引火,严禁使用挥发性强的油类易燃物引火。 3、锅炉水温达到60摄氏度时开始投入新煤。 三、升压操作 1、当蒸汽压力上升到0.1-0.15MPa时应冲洗压力表的存水弯管,防止污垢堵塞。 2、当气压上升到接近0.2MPa时,应检查个连接处有无渗漏现象。 3、当气压上升到0.2-0.39MPa时,试用给水设备和排污设备。 4、气压上升到工作压力0.5MPa时,应进行暖管工作,防止送气时发生水击事故。 5、气压上升到工作压力是调节安全阀,进入正常供气系统。 四、正常停炉与紧急停炉 1、正常停炉 4.1.1、停止供给燃料; 4.1.2、先停止鼓风再停止引风; 4.1.3、停止给水降低压力,关闭给水阀; 4.1.4、关闭蒸汽阀,打开疏水阀; 4.1.5、关闭烟闸板。 2、停炉后注意事项 4.2.1、电源是否真正切断; 4.2.2、炉膛预热有无引起压力上升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