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案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案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中药复方中药对或单味药对中药复方临床功效的贡献作用。本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本技术可以从药对角度揭示新生化颗粒等中药复方的配伍效应,为新生化颗粒等中药复方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复杂方剂的配伍作用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中药复方中药对或单味药对中药复方临床功效的贡献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成分分析法为:将中药复方功效检测指标的原始数据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Lynx v4.1软件的EZ info中,通过降维矩阵建立包含两个主成分轴t[1]和t[2]的平面空间的PCA分类模型;主成分轴t[1]是源数据矩阵方差最大方向,主成分轴t[2]是方差的次大方向,降维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有用信息,寻找能够使不同组别指标得到最大分离的方向;并以离正常组或模型组的中心距离来判断活性大小,离正常组越近说明活性越好;离模型组越近说明活性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为:将各组大鼠的所有指标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 Lynx v

4.1软件的EZinfo中,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每个指标的VIP值,VIP值越大,说明在该指标对分类的贡献越大。

4.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大鼠血瘀模型的复制: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的大鼠分别于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剂量均为0.8mg·kg-1,共两次,两次间隔时间4h;大鼠第一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2h后,将其置于0~2℃的冰水中游泳4~6min,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最后一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后,所有组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12h后颈总动脉采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指标;

(2)分组与给药:大鼠饲养10天后,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阳性药组、生化汤组、新生化颗粒组和新生化颗粒缺失各当归系列药对的样品组,包括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益母草、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川芎、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桃仁、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红花、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姜炭和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炙甘草;阳性药组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灌胃剂量为0.10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新生化颗粒组和新生化颗粒缺失各当归系列药对的样品组按4.86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

(3)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各组大鼠均于末次给药30min后,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颈总动脉插管取血,以枸橼酸钠1:9抗凝;吸取1mL全血置于压积管中,静置1h记录血沉;然后3000r·min-1离心30min,记录红细胞压积;取全血800μL采用LG-R-80B电脑血液粘度测定仪测定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余下的全血,先800r·min-1离心10min吸取富血小板血浆,然后3000r·min-1离心10min吸取贫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采用PRP,凝血四项APTT/s、PT/s、TT/s和FIB/g·L-1的指标采用PPP,仪器均为LG-PABER-1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

(3)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多个指标进

行单一化处理,计算各给药组总的活血效应值;首先,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化,相比于模型组,若正常组的各指标值(Value)升高,则V标化=(V给药-V模型)/V模型;若正常组的指标值降低,则V标化=(V模型-V给药)/V模型;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projection,VIP)处理实验结果,综合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总活血效应值等于各个指标的标化值乘以相应权重的加和值。各指标VIP值的计算如下:首先将每组大鼠的所有指标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Lynx v4.1软件的EZ info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中的Pareto处理得到各组活血疗效的得分图;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各指标的VIP值;根据VIP值的大小判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若VIP>1,则一般认为该指标的贡献比较大;最终各指标取权重系数如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沉的权重系数为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权重系数为2,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的权重系数为3;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中的总活血化瘀效应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的得分图综合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效应贡献;

所述的主成分分析法为:将中药复方功效检测指标的原始数据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Lynx v4.1软件的EZ info中,通过降维矩阵建立包含两个主成分轴t[1]和t[2]的平面空间的PCA分类模型;主成分轴t[1]是源数据矩阵方差最大方向,主成分轴t[2]是方差的次大方向,降维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有用信息,寻找能够使不同组别指标得到最大分离的方向;并以离正常组或模型组的中心距离来判断活性大小,离正常组越近说明活性越好;离模型组越近说明活性差。

技术说明书

一种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新生化颗粒来源于清代傅青山的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的“生化汤”,由当归、益母草、川芎、桃仁、红花、干姜(碳)、甘草(炙)七味中药组成,历来被称为“产后第一方”。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方中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桃仁活血化瘀,共为臣药;炮姜走血分、温中散寒,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新生化颗粒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母草和红花后,大大加强了原“生化汤”活血祛瘀的作用,共奏温经活血,化瘀生新,调经止痛功效。临床上,当归常与其它许多药味配伍使用,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或制约作用,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与当归相关的药对[4]。在新生化颗粒中,君药当归分别与其它六味药都能形成药对,可能对新生化颗粒的疗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前期对当归-川芎、当归-红花药对的配伍均有研究,发现其在活血、养血等方面皆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然而,当归系列不同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具体的作用贡献大小仍不得而知,从而制约了该方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整方研究和拆方研究策略已经被广泛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整方研究即将复方视为整体后进行化学分析和药理学研究,尽管能够反映其药效和临床应用的相关程度,然而由于复方组成的复杂性,该方法难以解释其真正的药效物质。而拆方研究对于阐明经方配伍的科学性、确定方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和新药的研制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技术内容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进行效应整合与比较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大小,从药对层面揭示新生化颗粒配伍作用规律,从而促进该方在中医临床更有效地应用,并为中药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现代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中药复方中药对或单味药对中药复方临床功效的贡献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成分

分析法为:将中药复方功效检测指标的原始数据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Lynxv4.1软件的EZ info中,通过降维矩阵建立包含两个主成分轴t[1]和t[2]的平面空间的PCA分类模型;主成分轴t[1]是源数据矩阵方差最大方向,主成分轴t[2]是方差的次大方向,降维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有用信息,寻找能够使不同组别指标得到最大分离的方向;并以离正常组或模型组的中心距离来判断活性大小,离正常组越近说明活性越好;离模型组越近说明活性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为:将各组大鼠的所有指标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 Lynx v4.1软件的EZ info中,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每个指标的VIP值,VIP值越大,说明在该指标对分类的贡献越大。

4、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大鼠血瘀模型的复制: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的大鼠分别于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剂量均为0.8mg·kg-1,共两次,两次间隔时间4h;大鼠第一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2h后,将其置于0~2℃的冰水中游泳4~6min,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最后一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后,所有组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12h后颈总动脉采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指标;

(2)分组与给药:大鼠饲养10天后,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阳性药组、生化汤组、新生化颗粒组和新生化颗粒缺失各当归系列药对的样品组,包括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益母草、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川芎、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桃仁、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红花、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姜炭和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炙甘草;阳性药组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灌胃剂量为0.10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新生化颗粒组和新生化颗粒缺失各当归系列药对的样品组按4.86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

(3)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各组大鼠均于末次给药30min后,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颈总动脉插管取血,以枸橼酸钠1:9抗凝;吸取1mL全血置于压积管中,静置1h记录血沉;然后3000r·min-1离心30min,记录红细胞压积;取全血800μL采用LG-R-80B电脑血液粘度测定仪测定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余下的全血,先800r·min-1离心10min吸取富血小板血

浆,然后3000r·min-1离心10min吸取贫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采用PRP,凝血四项APTT/s、PT/s、TT/s和FIB/g·L-1的指标采用PPP,仪器均为LG-PABER-1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

(3)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多个指标进行单一化处理,计算各给药组总的活血效应值;首先,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化,相比于模型组,若正常组的各指标值(Value)升高,则V标化=(V给药-V模型)/V模型;若正常组的指标值降低,则V标化=(V模型-V给药)/V模型;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projection,VIP)处理实验结果,综合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总活血效应值等于各个指标的标化值乘以相应权重的加和值。各指标VIP值的计算如下:首先将每组大鼠的所有指标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Lynx v4.1软件的EZ info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中的Pareto处理得到各组活血疗效的得分图;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各指标的VIP值;根据VIP值的大小判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若VIP>1,则一般认为该指标的贡献比较大;最终各指标取权重系数如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沉的权重系数为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权重系数为2,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的权重系数为3;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中的总活血化瘀效应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的得分图综合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效应贡献;

所述的主成分分析法为:将中药复方功效检测指标的原始数据导入Waters公司的MassLynx v4.1软件的EZ info中,通过降维矩阵建立包含两个主成分轴t[1]和t[2]的平面空间的PCA分类模型;主成分轴t[1]是源数据矩阵方差最大方向,主成分轴t[2]是方差的次大方向,降维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有用信息,寻找能够使不同组别指标得到最大分离的方向;并以离正常组或模型组的中心距离来判断活性大小,离正常组越近说明活性越好;离模型组越近说明活性差。

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本技术可以从药对角度揭示新生化颗粒的配伍效应,为新生化颗粒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复杂方剂的配伍作用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活血化瘀药效的PCA图。

图2为血瘀各指标的VIP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材料

1.1动物 SD大鼠,110只,雌性,SPF级,体重230~250g,购于上海杰思捷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合格证号为SCKY(沪)2013-0004。大鼠购入后检疫与驯化1周,使其适应环境并剔除体质差异较大的动物,实验期间动物自由进食、饮水,昼夜节律正常。

1.2试剂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609);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1227);氯化钠(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批号:150928);水合氯醛(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60109);柠檬酸钠(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1105)。

1.3仪器 LG-PABER-1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LG-R-80-B电脑血液黏度测试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YRE-301型旋转蒸发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效责任公司);超纯水仪(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BT125D,sartorius,德国);Anke LXJ-II B离心机。

1.4样品制备当归(产地:甘肃岷县,批号:151021)、益母草(产地:广东汕头,批号150916)、川芎(产地:四川彭州,批号:151018)、桃仁(产地:安徽亳州,批号:150906)、红花(产地:新疆,批号:140816)、姜炭(产地:山东安丘,批号:160108)、炙甘草(产地:内蒙古,批号:151108),药材均由江苏省仁寿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经南京中医药大学严辉老师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项下标准。

新生化颗粒提取物的制备:称取当归、益母草、川芎、桃仁、红花、炙甘草和姜炭的混合药材共699g,七味药材的比例依次为80:100:30:8:5:5:5。用8倍量水热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

2h,后两次各1.5h(模拟临床上新生化颗粒的制备)。自然冷却后,倾出药液,过滤药渣,合并3次水提液,得到新生化颗粒的水提物。将新生化颗粒水提液于60℃下减压浓缩,得到新生化颗粒提取物(XSHG)样品。

新生化颗粒缺失各当归系列药对的样品制备:从全方中分别减掉当归-益母草、当归-川芎、当归-桃仁、当归-红花、当归-姜炭、当归-炙甘草,其它五味药的比例皆与原方相同。用8倍量水提取3次,分别用时2h、1.5h和1.5h,合并3次水提液,分别得缺失各当归系列药对的新生化颗粒样品的提取物。将各样品的水提液分别于60℃下减压浓缩,分别得到DY(缺失当归-益母草)、DC(缺失当归-川芎)、DT(缺失当归-桃仁)、DH(缺失当归-红花)、DJ(缺失当归-姜炭)和DZ(缺失当归-炙甘草)提取物。

生化汤提取物品的制备:按照当归-川芎-桃仁-姜炭-炙甘草24:9:6:2:2配比,称取生化汤组方药材共430g。用8倍量水提取3次,用时依次为2h、1.5h和1.5h,合并3次水提液,将生化汤样品的水提液于60℃下减压浓缩,则得到生化汤(SHD)提取物。以上所有样品均4℃冷藏备用。

2方法

2.1大鼠血瘀模型的复制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的大鼠分别于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剂量均为0.8mg·kg-1,共两次,两次间隔时间4h。大鼠第一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2h后,将其置于0~2℃的冰水中游泳4min,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最后一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后,所有组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12h后颈总动脉采血测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

2.2分组与给药大鼠饲养10天后,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K)、模型组(M)、复方丹参滴丸阳性药组(DSDW)、生化汤组(XSD)、新生化颗粒组(XSHG)和新生化颗粒缺失各当归系列药对的样品组(DY、DC、DT、DH、DZ和DJ)。阳性药组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灌胃剂量为0.10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XSHG给药组(通常,新生化颗粒的临床用量为36g,本实验依此为基准,设定新生化颗粒的临床1倍量,总量为36g),XSHG组按新生化颗粒的临床1倍量,继而通过人与大鼠体表面换算公式计算大鼠的灌胃剂量,即以4.86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考虑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其它各给药组(SHD、DY、DC、DT、DH、DZ和DJ)的给药剂量均与XSHG给药组相同,以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所有大鼠均统一灌胃1mL·100g·次-1,每日早晚各1次,共7次。于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按照相应的造模方法复制急性血瘀模型。各组大鼠第7次给药30min后颈总动脉取血,及时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给药剂量按照动物体表面换算系数计算:人临床用量×0.018/200×1000×临床等效量的倍数。

2.3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各组大鼠均于末次给药30min后,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颈总动脉插管取血,以枸橼酸钠(

3.8%)1:9抗凝。吸取1mL全血置于压积管中,静置1h记录血沉(ESR)。然后3000r·min-1离心30min,记录红细胞压积(HCT)。取全血800μL采用LG-R-80B电脑血液粘度测定仪测定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WBV)。余下的全血,先800r·min-1离心10min吸取富血小板血浆(PRP),然后3000r·min-1离心10min吸取贫血小板血浆(PPP)。血小板聚集率(ADP/%)的测定采用PRP,凝血四项(APTT/s、PT/s、TT/s和FIB/g·L-1)的指标采用PPP,仪器均为LG-PABER-1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血浆PT、TT、APTT和FIB的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4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中的Descriptives进行统计,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的比较,采用ANOVA中的Dunnett法进行组间两两比

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效应整合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PV、WBV、HCT、ESR、APTT、TT、PT、FIB和ADP多个指标进行单一化处理,计算各给药组总的活血效应值。首先,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化[12]。相比于模型组,若正常组的各指标值(Value)升高,则V标化=(V给药-V模型)/V模

型;若正常组的指标值降低,则V标化=(V模型-V给药)/V模型。标化指标权重的确定首先根据各指标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赋予各指标以相应的权重。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theprojection,VIP)处理实验结果,综合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总活血效应值等于各个指标的标化值乘以相应权重的加和值。各指标VIP值的计算如下:首先将每组大鼠的所有指标导入MassLynx v4.1(Waters公司)软件的EZ info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PCA)中的Pareto处理得到各组活血疗效的得分图;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分析得到各指标的VIP值。根据VIP值的大小判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若VIP>1,则一般认为该指标的贡献比较大[12-13]。最终各指标取权重系数如下:APTT、TT、ADP、PT和ESR的权重系数为1;FIB的权重系数为2,PV、WBV和HCT的权重系数为3。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中的总活血化瘀效应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的得分图综合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效应贡献。

3.1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的影响不同给药组的全血黏度实验结果见表1,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血浆粘度的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WBV和PV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于模型组,各给药组的PV和WBV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阳性药组(DSDW)于不同切变率下的WBV和PV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WBV中,DY组和DC组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DH组在切变率为30s-1和1s-1时的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给药组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PV中,除了DY给药组外,其他各给药组的差异较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XSHG组比较,DSDW组在不同切变率下的WBV和PV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XSHG组与DSDW组在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DY组和DC组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H组除了切变率30s-1下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显著升高(P<0.05);SHD组和DZ组在切变率1s-1的WBV均较XSHG组明显升高(P<0.05);DY组和DH组PV均显著升高(P<0.01)。

3.2新生化颗粒样品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ESR和HCT的影响各给药组的ESR和HC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ESR、HCT均有明显升高,两者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DSDW组的ESR和HCT显著性降低(P<0.01);各给药组的ESR和HCT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给药组的ESR均明显降低(P<0.01);除了DC和DT组外,其它各给药组的HCT显著降低(P<0.05)。与XSHG组比较,DSDW组的ESR和HCT有所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DH和DZ组的ES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Y、DC和DH组的HCT均显著升高(P<0.05)。

表1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WBV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1)P<0.05,2)P<0.01;与模型组比较3)P<0.05,4)P<0.01;与XSHG组比较5)P<0.05,6)P<0.01。

3.3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各给药组对急性血瘀大鼠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凝血功能指标(TT、APTT、PT和FIB)和AD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TT、APTT、PT和ADP均明显降低,FIB和ADP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DSDW组和XSHG 组对急性血瘀大鼠的凝血四项和ADP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D组的TT、PT和ADP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DY组TT显著延长(P<0.01);DC组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改善作用;DT组和DH组的APTT均明显增加,ADP均显著降低,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DJ组和DZ组的TT、PT和APTT均显著延长,ADP含量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后的各给药组对急性血瘀大鼠的FIB指标均无明显的改善作用。与XSHG组比较,TT中,除了DY组外,其它各给药组均显著缩短(P<0.05);PT中,SHD、DY和DC组明显缩短(P<0.05);APTT中,DY、DC 和DH组均显著缩短(P<0.05);FIB中,除DT组外,其它各给药组均明显升高(P<0.01);ADP 中,DY、DC和DH组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DSDW组的TT、APTT和FIB较XSHG组均有所降低,PT和ADP有所升高,但皆无显著性差异。

3.4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的活血化瘀效应评价将所有血瘀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导入MassLynx v

4.1软件(Waters公司)的EZ info中,通过降维矩阵建立包含两个主成分轴t[1]和t[2]的平面空间的PCA分类模型(图1)。主成分轴t[1]是源数据矩阵方差最大方向,主成分轴t[2]是方差的次大方向,降维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有用信息,寻找能够使不同组别指标得到最大分离的方向。从图1中可以看出,正常组的中心大约是(6,-0.5),模型组的中心大约是(-

5.5,1),复方丹参滴丸组的中心大约是(2,-0.5),新生化颗粒组的中心大约是

(2.5,0.5),生化汤组的中心约在(1,-0.25),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的DY、DC、DT、DH、DJ和DZ样品组的中心依次大约是(-3.5,1)、(-4.5,-1)、(1,-1.5)、(-1.5,-1)、

(0.5,0)、(0,1)。模型组的中心离正常组的中心最远,说明血瘀模型造模成功;DSDW组离空白组较近,表明DSDW对急性血瘀大鼠的改善作用较好;较其它拆方组,新生化颗粒组距离空白组最近且离阳性药DSDW组较近,说明新生化颗粒组的活血化瘀效应最好,在活血化瘀方面具有与复方丹参滴丸相似的治疗效果;DJ组、DT组和生化汤组位于正常组和模型组中间位置,表明它们对急性血瘀大鼠的改善作用弱于新生化颗粒组;DY、DC和DH组距离模型组较近,表明DY、DC和DH组的改善作用较差;其中DY组距离模型组最近,说明DY 组队急性血瘀大鼠的改善作用最差。

3.5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当归系列药对的活血化瘀效应整合将各组大鼠的所有指标导入Mass Lynx v

4.1(Waters公司)软件的EZ info中,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分析每个指标的VIP值,VIP值越大,说明在该指标对分类的贡献越大。如图2所示,WBV200、WBV30、WBV5、HCT、FIB、TT、APTT、ADP和ESR的VIP值均较大,PT和WBV1的数值较小。依据本课题组前期的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WBV200、WBV30、WBV5、WBV1、PV、HCT、FIB、TT、PT、APTT、ADP和ESR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组的总活血化瘀效应值(表2),结果表明新生化颗粒较生化汤的活血效应好,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后,各样品总的活血效应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新生化颗粒缺失各当归系列的总活血效应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DJ>DT>DZ>DH>DC>DY,这说明DJ和DT给药组的总活血效应最好。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生化汤中增加益母草和红花两味药后(新生化颗粒),大大加强生化汤的活血化瘀疗效;而新生化颗粒中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后,原方的活血化瘀疗效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缺失当归-益母草药对后,活血化瘀效应大大减弱,侧面说明当归-益母草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化瘀的作用贡献最大。

3.6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综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中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可得,样品DY和DC的总活血效应最差,样品DJ和DT的总活血效应最好,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一致。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的顺序为:当归-益母草>当归-川芎>当归-红花>当归-炙甘草>当归-桃仁>当归-姜炭。其中,药对当归-益母草在全方中的活血作用贡献度最大,与新生化颗粒的组方结构(重用益母草)以及益母草“活血行滞、祛瘀生新”的功效相一致。

表2各给药组对血瘀大鼠的总活血化瘀效应值

本技术通过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结合PCA对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进行了效应整合。结果显示,新生化颗粒和生化汤样品均能一定程度改善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新生化颗粒的活血效应明显优于生化汤,说明生化汤中加入益母草和红花两味药组成新生化颗粒后,可明显增加原生化汤的活血效应。在新生化颗粒中,缺失不同的当归系列药对后对原方的活血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缺失药对当归-益母草和当归-川芎后,原方的活血效应大大减弱。益母草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作用,川芎有活血行气的作用,两者与当归配伍组成相应药对后,在活血方面会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这与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技术的研究结果有利于从药对角度揭示新生化颗粒的配伍效应,为新生化颗粒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复杂方剂的配伍作用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参考。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

滋阴安神: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 丹; 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 汤。 、用于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知母,如消黄散。清心解毒: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清心利尿: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 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黄连—朱砂,如朱砂散。清心祛暑: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 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温心通脉: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桂枝—白芍,如桂枝汤。温通开窍: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 —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 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 散。 益气敛阴: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 气汤。 和营补血: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 —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 —生地,如炙甘草汤。 二、用于肺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石膏—知母,如白虎汤;黄芩—栀 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黄连—贝母、白矾,如白矾散;知母 —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 饮;银花—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 散;黄连—黄芩、栀子,如消黄散。清肺解表:银花—连翘、荆芥,如银翘散;桑叶 —杏仁,如桑杏汤。 清肺利咽:牛蒡子—桔梗、甘草,如银翘散。清肺止血:知母—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黄连—白芨、阿胶,如白芨散。 清肺止痒:玄参—紫参、苦参,如五参散。清肺排脓:苇茎—苡仁、桃仁。 泻肺行水:葶苈子—大枣。 (二)温肺 温肺发表: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散。 温肺止咳: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温肺化痰: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 苑—苏子。 燥湿化痰:半夏—陈皮、茯苓,如二陈汤;半夏 —枯矾,如半夏散。 化痰降气: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 汤;半夏—苏子,如苏子降气汤; 紫苑—白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气:桔梗—帜壳,如荆防败毒散; 杏仁—陈皮,如发表青龙汤。 宣肺行水:麻黄—白术;桂枝—防己。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工作方案

邵阳市中医医院 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工作方案 各科室: 为认真保证《邵阳市中医医院关于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暂行规定》(邵中医发〔2011〕51号)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分工及职责 组长:罗博: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曾立清:协助组长执行全面工作。 成员: 1、谢小兰:负责督查医德医风督查及监管检查督导小组工作的公平性; 2、蒋晓艳:负责提供被抽查的归档病历; 3、肖祥书、肖新辉、陈少丽及临床科室主任:负责对临床用药情况为主的临床工作进行检查;肖新辉还负责准备一定时间段的门诊处方; 4、陈少丽:负责对院感情况进行检查; 5、陈萍:负责对医保、新农合等总费用控制情况的检查; 6、岳邵新:负责所有被抽查病历费用清单的收集、药品占比的计算;

7、质控办周核:负责对临床用药等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处罚建议; 8、徐安:负责经济管理措施的执行落实; 二、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基本原则”、“临床合理用药监管细则”和“重点监管的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基本原则 1、按照《邵阳市中医医院关于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暂行规定》(邵中医发〔2011〕51号)的要求,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控制在“标准”以内。见表1。 2、医保患者自费药品费用不得超过该患者该次住院总药品费用的4%;新农合患者自费药品费用不得超过该患者该次住院总药品费用的5%。 3、中药饮片、院内专科制剂暂不纳入科室药品费用比例控制计算范围。 表1: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药费占比(西药+中成药/总住院费用)控制标准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管细则 1、临床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⑴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使用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⑵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由科室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申报、业务院长审批、医务科同意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⑶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浅谈方剂配伍

浅谈方剂配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方剂的配伍,实乃一种制方模式。方剂通过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可调和药物偏性,可以监制某些药的毒性,可以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等。方剂配伍的方法有: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 【关键词】配伍理论;性味配伍;方剂;遣药组方 方剂的配伍理论,实乃一种制方模式,它是从众多方剂中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是历代医家临床遣药组方的经验凝结。方剂配伍有常用以下的方法。一是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互相辅助,互相监制,协调一致,以发挥治疗作用;二是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下面从君臣佐使配伍以及性味配伍来浅谈一下方剂配伍理论。 1 方剂配伍的历史沿革 方剂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西汉以前,古人对中药的认识远不如今,将中药统称为“毒药”,

此时以单味药为主要的应用形式。如《五十二病方》中所收载的方剂,绝大部分是由单味药或两味药组成的,这一时期对于方剂的配伍意义方面阐述很少[1]。到了《黄帝内经》时期,对组方用药的配伍法度及禁忌作了一定的论述,首次提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基本结构要求,书中记载方剂13首,其中6个为单方,剂型包括汤、膏、丸,方剂配伍理论始于《黄帝内经》。此时的中医药学仍处于重药轻方阶段[2]。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方剂在配伍应用及药物性能的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在药量、剂型、服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飞跃[3]。自东汉到隋唐时期,方剂学己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获得了蓬勃发展。宋金元时期,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众多医家对中医方剂学的贡献颇多,张元素提出了“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君臣佐使的理论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对于配伍规律的研究己经开始。明清时期,本草专著频频面世,方论蔚然成风,此时众多医家对于临床实用的方药配伍关系研究较为强调和重视,文献记载有关配伍用药规律探讨和临证经验内容丰富。 2 君臣佐使配伍理论 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始见于《内经》,其设计甚为周密,既主次分明,配合严密,又相互兼顾、相互制约。针对证候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发病环节和次要发病环节,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选药配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卷三》曰:“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版本号:HLYY00) 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 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 (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

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6. 抗生素品种见“常州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5版)”。 7.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见附件1。 二、神经(含脑细胞、脊髓)营养药、脑细胞保护药、改善颅内血管循环药物(静脉用或肌注用)使用原则 第一诊断为脑血管病或脑神经病变的患者同时使用不超过两种。第一诊断为其他疾病但伴随有脑血管病或神经病变的患者,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必要时结合口服西药、中药汤剂进行调整。超出以上范围使用的需要有临床诊治指南Ⅰ级推荐或循证医学A级证据支持,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中药新药研发

中药新药研发-方法 2010-03-10 08:23 研究方法 中药新药开发主要采用“临床-实验室-临床”的模式。中药新药的立项选题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行两个调研查新,即学术领域和市场领域的调查。通过广泛搜寻文献资料、中药品种及医疗科技信息等,调查哪些病证临床上缺少有效药物,该病证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中、西医对该病证的观点与常用药物,各种药物何优缺点,疗效有何评价,其品种、规格、价格方面的需求等内容。另外,该病证的发病是否属于多发病、常见病等也是决定中药新药研发成败的前期因素之一。 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涉及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注册审评审批内容的部分,主要包括正文、附件一、附件四以及配套制定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等,此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强调了中药新药研发立题的基本要求。 立项选题瞄准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比如,心脑血管病、肿瘤、肝炎、艾滋病、调节功能紊乱、急性热病等。充分考虑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生产成本。与其他同类药物相对比,药效学要有自己的特点,药理活性强或者作用机制新,尽量选择低毒或无毒的药物,对于针对艾滋病或肿瘤的药物可选用毒性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新药最终要上市,最终对象是患者,如果患者经济上承受不了,厂家的效益避免受影响,因此,选择新药研发品种必定要考察生产的成本以及市场的大小,评估药品的销售价格及患者人群的大小,针对患者人数众多的如肝炎、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开发新药,市场和效益必定会好一些。正如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时每医药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步泳26日在第八届科博会2005中国国际医药高峰论坛上所说,进行新药研发的市场筛选,就要做好待研发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分析、市场竞争力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广义消费者调查、新药研发的市场筛选策略。 新药开发要以解决临床需求为首要目的解决临床需求的考虑主要包括:明确拟解决的治疗问题,确定临床定位和具体适应证,就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与现有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等。以临床为导向设计新药的整体研究包括处方、工艺的筛选确定,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中药新药研发,要广泛引进各种新技术和方法。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一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由于难度较大,尤其是医院中药房条件较差,力量薄弱,困难较多,加之部分医院领导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够重视,使中药临床药学未得到很好地开展和应有的发展。为此,笔者就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任务、主要研究内容和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思考作如下探讨,以引起同道重视。 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1.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病人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以病人为对象,是指为适应各种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病人的状况,指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中药临床药学与临床中药学 目前,学术界有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提法,我们认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都涵盖临床、中药,从广义上讲,二者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中药,研究范畴均限于临床。二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其核心是

临床合理用药。但从狭义上讲,二者的逻辑定义却各有侧重。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是如何应用的, 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根源于临床的,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多种现代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学科。中药临 床药学,就其属性来说,它是临床药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总之,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虽各有侧重,但大体的内容是一致的。我们赞成提中药临床药学,因其更侧重于合理用药,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的核心内容。 2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 临床中药师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包括药效和不良反应监测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监测;药物情报的收集与咨询服务;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的研究;临床试验及药物评价等。这些也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3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

中药新药药学部分研究知识—超全面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 1、中药新药一般药理学研究 (2) 2、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基本要求 (2) 3、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4) 4、治疗高血压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5) 5、治疗外感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6) 6、治疗慢性咽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7) 7、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8) 8、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9) 9、治疗寒湿困脾、湿热蕴脾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0) 10、治疗泄泻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0) 11、治疗胃脘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1) 12、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2) 13、治疗吐血、黑便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3) 14、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4) 15、补肾壮阳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5) 16、治疗痛经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5) 17、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6) 18、治疗水肿证(急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7) 19、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7) 20、治疗外科疮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8) 21、治疗腰腿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9) 22、治疗痹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0) 23、治疗血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1) 24、抗疟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2) 25、治疗恶性肿瘤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2) 26、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4) 27、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5) 28、治疗中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6) 29、治疗风温肺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8) 30、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9) 31、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9) 32、治疗肝郁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0) 33、治疗肝胃不和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1) 34、治疗胃热证、胃阴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1) 35、治疗痞满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2) 36、治疗肝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2) 37、治疗消渴证(糖尿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3) 38、安胎保婴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4) 39、调经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5) 40、治疗淋证(泌尿系感染)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6) 41、治疗慢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7)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与实践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与实践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国家自然基金曾将中药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在探索之中。 第一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 1.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 “(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杀者,相恶者,有相反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神农本草经·序例》 “七情合和”是中药配伍理论总纲,也是组方用药的基础。 配伍用药的规律性认识: 相须相使配伍,能够增强药效 相畏相杀配伍,可以制约毒性 相恶相反配伍,可能增毒减效 实验研究 用药理方法观察配伍与药理效应变化间关系 通过拆方研究证实方剂中各药有“七情”关系 各药在方中有“君臣佐使”不同地位 验证了方剂组成的合理性和中药配伍应用的优越性 用化学方法观察配伍与化学成分变化间关系 中药沉淀性配伍研究(黄芩甙与小檗碱) 配伍对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的影响 配伍后产生新物质(如生脉散、四逆汤)

2.存在问题 用药理方法研究拆方配伍较多,从物质基础角度研究配伍明显滞后 从方剂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变化相互关系研究尚不多见 原因分析 方剂物质基础不需知论 认为方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配伍原则组成的,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证实其疗效,没必要非得让“小白鼠点头”才算数;方中各药的四气五味就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并非用“皂甙、生物碱”说明才科学。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认识不足 方剂物质基础不可知论 认为方剂的组成少则数味,多者几十味,化学成分少则几十种,多则几百种,既有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有生物大分子物质,而且这么多的物质在炮制、制剂过程中又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方剂的物质基础如此复杂,无从下手,所谓“丸丹膏散,神仙难辨”。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信心不足 方剂物质基础唯成分论 基于世界是物质性的哲学思想,采用还原论的研究思路和现代化学成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引入西医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理论和手段,以西医的药理作用作为评价指标,逐步提取、分离、追踪方剂的化学成分,力图最终以某种或某些“有效成分”来说明一切。这种以化合物和单体为目标的唯成分论研究方法,基本上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完全走上了“中药西化”的道路。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失当 我们的认识 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是需要的、必然的 方剂若仍停留在仅以宏观概念表述其基本内容,既不利于继承,更不利于发展。复方制剂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其重要原因是未能在微观层次上表达其性质、功效,难以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一、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2、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各种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和各种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根据临床诊断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要根据临床观察指征和检验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要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给以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到剂量、次数、疗程、给药途径和药物经济性。同时,应该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 4、临床各科室应该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临床

路径管理,遵循各病种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 二、临床合理用药的组织机构 由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药学部的专家组成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定期组织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评议。 三、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 1、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季度对督查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汇总、确认存在的问题,最后结果进行通报公布,对确认存在不合理检查、用药情况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对因不合理检查、用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等,按相关规定处理。 2、临床科室主任为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督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并与科主任考核、责任意识考核挂钩。 3、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告知用药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报告。 4、建立超说明书用药的监控和干预机制,诊疗过程中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如因医疗创新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简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

1、简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10) 中药剂型的选择应全面考虑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方便性等相关的各种因素。一般原则是“三效、三小、五方便”,即“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和“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藏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1)根据医疗防治的需要(2)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3)根据处方规定的日服剂量(4)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特征(5)根据工厂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 2、试述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新药研究中,制剂处方的设计与成型工艺研究(15) 制剂处方设计 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半成品性质、剂型特点、临床要求、给药途径等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原则上,应首先研究与制剂成型性、稳定性有关的原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在不同剂型中各辅料作用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有针对性地筛选辅料的种类与用量。制剂处方量应以1000个制剂单位(片、粒、克、毫升等)计,并写出辅料名称及用量,明确制剂分剂量与使用量确定的依据。最终应提供包括选择辅料的目的、试验方法、结果(数据)与结论等在内的研究资料。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制剂成型工艺是将半成品与辅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剂型并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一般应根据物料特性,通过试验选用先进的成型工艺路线。处理好与制剂处方设计间的关系,筛选各工序合理的物料加工方法与方式,应用相应的先进成型设备,选用适宜的成品内包装材料。提供详细的成型工艺流程各工序技术条件试验依据等资料。 3、试述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新药研究中,提取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合理性(15) 复方药物的有效组分可能是大分子或是小分子,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制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技术条件的设计和优选。提取工艺的路线设计是根据处方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主治和化学成分。设计中要注意处方的君臣佐使。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各异,组成复方并非药物简单相加,因此对复方中药一般应复方提取。在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结合临床要求与新药类别、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再根据提取原理与预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并应提供设计依据。 在提取工艺路线初步确定后,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采用准确、简便、具代表性、可量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与方法,优选合理的提取工艺技术条件。在有成熟的相同技术条件可借鉴时,也可通过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作为制订合理的工艺技术条件的依据。合理的提取工艺,应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提供相应文献资料)。 4、论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剂型对功效的影响(30) 药物剂型是使用药物的必要形式,而药物又是通过其剂型发挥作用的。药物剂型多种多样,但无论是那一种剂型,不仅仅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用药部位来选用,而且还要考虑到对人体的安全、有效、稳定、准确、方便。目前各种新剂型不断涌现,如植入剂、贴剂、

药对配伍方剂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 知母,如消黄散。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 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 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药物配对: 犀角― 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清心利尿药物配对: 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 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 竹叶、生地。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 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 犀角,如犀角地黄汤。清心镇惊药物配对: 黄连― 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 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 甘草,如六一散。清心洗痰药物配对: 黄连― 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 天竺黄,如天竺黄散。交通心肾药物配对: 黄连― 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 干姜,如四逆汤。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 玄胡索。1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 白芍,如桂枝汤。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 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 附子,如参附汤;黄芪― 附子,如芪附汤。补气养血药物配对:

黄芪― 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 黄芪、当归,如通乳散。益气止血药物配对: 黄芪― 地榆,如地榆合剂。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 桂枝,如炙甘草汤。益气止汗药物配对: 黄芪― 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益气敛阴药物配对: 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和营补血药物配对: 熟地― 当归,如四物汤;白芍― 熟地,如胶艾汤。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 生地,如炙甘草汤。滋阴安神药物配对: 生地― 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 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清肺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 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 杏仁,如麻杏石甘汤;2 银花―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 前胡―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清肺祛痰药物配对:黄连― 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知母― 贝母,如二母散。清肺解毒药物配对: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银花― 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散;黄连― 黄芩、栀子,如消黄散。清肺解表药物配对:银花―连翘、荆芥,如 银翘散; 桑叶― 杏仁,如桑杏汤。清肺利咽药物配对:牛蒡子―桔梗、甘草,如银翘散。清肺止血药物配对:知母― 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 黄连― 白芨、阿胶,如白芨散。清肺止痒药物配对: 玄参― 紫参、苦参,如五参散。 清肺排脓药物配对:苇茎― 苡仁、桃仁。泻肺行水药物配对:葶苈子― 大枣。 (二)温肺温肺发表药物配对:细辛― 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 防风,如荆防败毒散。温肺止咳药物配对:麻黄― 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 桔梗,如发表青龙汤。温肺化痰药物配对:干姜― 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 紫苑― 苏子。燥湿化痰药物配对: 半夏― 陈皮、茯苓,如二陈汤; 半夏― 枯矾,如半夏散。化痰降气药物配对: 苏子― 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汤;3 半夏―

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与展望

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与展望 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展望。 标签: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展望 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精华,但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所在。揭示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的联系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科技部立项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到973计划“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 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是指组成方剂的中药及其用量配比与方剂疗效之间的关系,蕴含着组成方剂的有效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与疗效之间的规律,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药物配伍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等。文献理论研究过去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认识,方中各药既有相须相使等七情关系,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同时又处于君臣佐使的不同地位,发挥不同治疗作用。近年来,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模式,如宋咏梅[1]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复方配伍,认为方剂是由若干药物组成的典型系统,其功能不是药物的简单集合,而是诸药相互作用的结果,故组方配伍必须突出复方整体性,体现方证一体化,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证为本、以方应证。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已开始转向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类方方证内涵或方剂配伍特征予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以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方证症群的规律,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2]。蒋永光等[3]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历史数据的智能分析,运用频繁模式、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等方法在不同配伍层次上分析药物配伍,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对1 000余首脾胃病方按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配伍现象和模式,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 2 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实验研究 2.1药对配伍规律研究 研究方剂中所含药对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复方配伍规律,通过对药对配伍规律的实验探讨,有助于论证药对配伍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揭示药对配伍的内在物质基础,为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实验资料。如李晓丽等[4]研究川乌与防己不同比例配伍的镇痛作用,显示川乌、防己配伍镇痛作用优于单味川乌、防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宁省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专项工作方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制定本管理办法,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中的合理用药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实施的药物治疗。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 一、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部和药剂科。 1、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组长:李春霞 成员:刘长珍 常设办公机构设于医务部。 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 组长:付立春 成员:孙育红张春波 常设办公机构设于药剂科。 (二)职责

1、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2、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的医疗用药行为进行检查、考评,实施处方点评,对临床科室的不合理用药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并报督导组; 二、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一)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组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 (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1、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1 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1.2 药物选择适当; 1.3 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内容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 制备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药制备工艺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方剂中药物进行方药分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剂型选择、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筛选和中试等系列研究,并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使制备工艺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使研制的新药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定。制备工艺研究应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中药制剂研究水平。 一、剂型选择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备形式。中药剂型的选择应根据临床需要、药物性质、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和预试验予以确定。应充分发挥各类剂型的特点,尽可能选用新剂型,以达到疗效高、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储运、携带、使用方便的目的。 二、提取工艺研究 由于中药新药的研制一般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除少数情况可直接使用药材粉末外,一般药材都需要经过提取。针对影响提取效果的多种因素,可从三方面进行提取工艺研究。 (一)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 中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是保障制剂质量的基础,投料前原药材必须经过鉴定,符合有关规定与处方要求者方能使用。此外,还应根据方剂对药性的要求,药材质地、特性和不同提取方法的需要,对药材进行净制、切制、炮炙、粉碎等

加工处理。凡需特殊炮制的药材,应说明炮制目的,提供方法依据。 (二)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各异,组成复方并非药物简单相加,因此对复方中药一般应复方提取。在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结合临床要求与新药类别、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再根据提取原理与预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并应提供设计依据。 (三)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在提取工艺路线初步确定后,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采用准确、简便、具代表性、可量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与方法,优选合理的提取工艺技术条件。在有成熟的相同技术条件可借鉴时,也可通过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作为制订合理的工艺技术条件的依据。合理的提取工艺,应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提供相应文献资料)。 三、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一)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 分离与纯化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根据粗提取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分离方法与条件,以得到药用提取物质。二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可采用各种净化、纯化、精制的方法,以为不同类别新药和剂型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新药类别、剂型、给药途径、处方量及与质量有关的提取成分的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不同而异。应设计有针对性的试验,考察纯化精制方法各步骤的合理性及所测成分的保留率,提供纯化物含量指标及制订依据。对于新建立的方法,还应进行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安全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讲课讲稿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 美打印)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一、用于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 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 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人参—附子,如参附汤; 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熟地—当归,如四物汤; 白芍—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 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滋阴安神: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 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石膏—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 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黄连—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知母—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方剂拆方研究现状

综 述方剂拆方研究现状 龙旭阳 郑 攀 河南中医学院 郑州 450008 摘要:从拆方研究的目的,拆方研究的方法两大方面,就近年来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方剂;配伍原理;组方原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9(2010)0120120202 方剂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方 剂的疗效优于单味药,这充分反映出方剂配伍理论具有 深刻的科学内涵。因此,许多学者从现代医药学角度对 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拆方研究 是对方剂配伍原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拆方研究的目的 111 阐明古方尤其是经方配伍的科学性 许多古 方尤其是经方经过多年临床运用疗效卓著,已经证 实其配伍的合理性,现代实验研究则能进一步阐明 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实验表明许多古方全方有 效,优于其所拆部分。张运可[1]观察用补阳还五汤 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总方组与拆方 黄芪组、活血组能降低含水量及Ca2+含量,总方组作 用最强。表明: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具有抑制脑缺血/ 再灌流钙超载作用,又能降低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含 水量,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总方组的疗效明显优 于拆方组,正应方剂学“整体取性原理”。李果[2]以 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三 泻(茯苓、泽泻、牡丹皮)以及君药熟地为研究对象, 以成年大鼠体重、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免疫球蛋 白等为评价指标,认为六味地黄汤全方配伍功效是 优于其他各配伍组合的,三补与三泻组成的有机整 体更能够表现中医的治疗原则与方剂配伍优势。 112 确定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有效成分 王 庆国[3]等将半夏泻心汤拆方分为辛开药组(半夏、干 姜)、苦降药组(黄芩、黄连)、甘补药组(人参、炙甘 草、大枣),并进行交互组合,以组成辛开苦降药组、 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组(全 方组),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表皮生长因子 (EGF)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治疗组胃液 中EGF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而以甘补组升高效果尤 为突出。陈多等[4]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旋复代赭汤对 正常大鼠胃底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胃底条 收缩运动的药物作用顺序依次为党参、代赭石、大 枣、旋覆花,甘草无明显作用,生姜与半夏则作用相 反。旋覆花与甘草或大枣合用对胃底条收缩有显著 协同促进作用。当方中诸味药物配制成同一浓度 时,其药效顺序为党参、旋覆花、代赭石、大枣、甘草、 生姜及半夏。由上可知方中主药为旋覆花、党参,与 传统认为的旋复为君,代赭石为臣,参、姜、草为佐使 药不尽相同。 113 寻找方剂中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 徐晓娟[5] 等采用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作为痛经模 型,探讨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痛 经镇痛作用机制,分别测定子宫内皮素(ET21)和一 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提示芍药与甘草比例为3 ∶1时镇痛作用可能较佳。王秋[6]观察交泰丸不同 配伍比例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发现黄连倍肉桂组 成的交泰丸,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协同戊巴 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作用强于黄连肉桂等量及肉桂 倍黄连者。李盛青[728]、黄兆胜[9]等运用类寒证、热 证模型大鼠观察了黄连与吴茱英不同比例配伍的药 效学作用,结果显示左金丸(6∶1)和甘露散(2∶1) 能使类热证大鼠血IL26和TSH降低,茱萸丸(1∶1) 改变不明显;左金丸和甘露散能使类热证和虚寒证 大鼠红细胞膜Na+2K+2A TP酶和Ca2+2Mg2+2A TP 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有消除热证病理改变和加重寒 证病理改变的效应,即寒性的作用。陈艳芬[10211]等 建立大鼠寒、热证胃黏膜损伤模型,并观察左金丸与 反左金在模型上的药效反应。左金丸能明显减轻热 证模型中大鼠的急性胃黏膜损伤而反左金则无此 效。反左金在寒证模型中则体现出与左金丸相当的 药效。 114 精简方剂推动新药研究工作 通过拆方研究 可筛选出针对某一药效的主要药味或组分,使组分 得以精简,药效更为确切,这也是目前从传统方剂创 制新药的常用方法。徐长化[12]等从定喘汤的9味药 中筛造出3~4味药组成新方,比较新组方与原方的 平喘、解痉、镇咳作用,得出结论:拆方1号、拆方2号 的平喘、止咳作用与定喘汤相似,且不良反应都很 小,完全可以取代原方。李兴高[13]等以氯仿诱发小 鼠室颤、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对炙甘草汤 进行拆方研究,结果表明,炙甘草、人参、麦冬是炙甘 草汤全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有效药物。这对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月第34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