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作者:德学慧张明锐李鸿涛时间:2013-06-26 08:30:00

?栏目关注:男科健康减肥老年人睡眠障碍女性不孕小儿急性支气管痔疮

?包皮过长易早泄专家解答妇科病的防治肿瘤名医免费在线咨询女人身体三处绝不能“冻”

核心提示: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

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金绍文治疗小儿风热咳嗽;

王素梅治疗痰热咳嗽常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杨之藻常用半夏散合胃苓散治疗痰湿咳嗽。以上治疗小儿咳嗽均是分型论治,一证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北京名医王鹏飞,是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三代业医,其治儿科病,运用专方专药,疗效显著,被誉为“京城小儿王”。现将王老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病机及治法

小儿脾常不足,以致积热内蕴,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兼感外邪则易为病。首先,小儿脾常不足,易积热于胃,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加之小儿脏腑娇嫩,且肺为娇脏,易感外邪,致肺失肃降,气逆作咳,甚而作喘。其次,小儿肝常有余,时有“侮金”倾向;且肝主升,肺主降,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肺失清肃,气机失调,可影响及肝,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加重咳嗽;其三,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如燥热内盛,易风火相煽,肝风欲动,而有躁动、神昏、抽搐等症。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可移热于大肠;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

基于以上小儿咳嗽肺胃蕴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认识,王老在治疗小儿咳嗽时内外兼顾,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维护着小儿稚阴稚阳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应清肺解热,和中驱邪。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主张不宜用宣散解表、辛燥发汗之剂,以防过汗耗营,伤及正气,故多以护肺降逆、清化痰热之药为主。既不用经方之麻、桂,也不用时方之银翘、桑菊。用药主要在清肝平木、清肺胃之热时基础上注意调畅气机,有热痰要清化痰热,有热药清热,阴虚者,又不直接用滋阴药以防滋腻碍胃,而用酸甘化阴之品,兼敛肺、运脾,而且一证(症)一药,既抓住了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又随证(症)施药,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而且,王老在治疗的过程中又时时兼顾脾胃;病情恢复期又着重调理脾胃。

2青寒退烧汤的组方及加减

青寒退烧汤药仅两位味:青黛3 g、寒水石9 g。青黛清肝平木,寒水石,性辛咸寒,归心胃肾经,善清脏腑之热且引热下行。肺热明显时加地骨皮,可专清肺热,因其有清热而不伤阴特点,加之发热患者有伤阴趋势,应用该药正可清虚热。有表证时加苏叶、藿香以解表和中,高热不退、嗜睡、烦躁时加钩藤、天竺黄;痰热时加瓜萎、竹茹;病程日久邪热久羁有伤阴时加白薇清虚热,加芦根、生地滋阴清热;咳嗽则加苏叶、杏仁宣降肺气以止咳,咳嗽重时加杏仁;久咳不愈,加北五味子、白果以敛肺气,以应

陶弘景所言“肺德在收”之理,兼喘时加苏子、厚朴;若大便不畅时则加莱菔子以降大肠之气,可兼降肺气而泻热。

3病例举隅

患儿,男性,3岁。2012年12月4日就诊。现病史:三日前突发高热,微咳,体温39.1℃,即到内蒙古某医院急诊,查:白细胞15.1×109/L。静脉滴注抗生素3 d,热势未减,体温38.6~39.5~C,患儿偶有抽搐,会诊时症见:患儿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根黄厚。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肺胃蕴热,兼感外邪。处方:青寒退烧汤加味:青黛3 g、寒水石12 g、地骨皮18 g、藿香9 g、芦根20g、钩藤(后下)12 g、生地黄18 g,水煎服2剂,每剂分6次服用,1次/2 h。服药的次日下午,烧退身凉。继续观察未反复,告愈。

4体会

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有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生理特点,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肺胃蕴热的病理基础,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笔者在应用王老经验治疗小儿咳嗽时体会有以下几点:①始终清肝、平肝,以防侮金;②清肺胃之热贯穿始终;③注意调节气机,时时维护气机平衡:肝升肺降、肺气肃降与大肠之气下行、肺本脏气机的升降,肺宣降的功能与散邪与固肺的矛盾;④用药轻灵。因肺为娇脏,用药要少而精,药量不可过重,体现中医“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特点。⑤注意药物配伍敛肺泻肺散邪并用。⑥正确适时选择调理脾胃之品以顾护后天之本,慎用芩、连、大黄等之大苦大寒之品。该方药味少,药量轻,药价廉,药效好,且药味淡,易为小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作者:德学慧张明锐李鸿涛时间:2013-06-26 08:30:00 ?栏目关注:男科健康减肥老年人睡眠障碍女性不孕小儿急性支气管痔疮 ?包皮过长易早泄专家解答妇科病的防治肿瘤名医免费在线咨询女人身体三处绝不能“冻” 核心提示: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 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金绍文治疗小儿风热咳嗽; 王素梅治疗痰热咳嗽常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杨之藻常用半夏散合胃苓散治疗痰湿咳嗽。以上治疗小儿咳嗽均是分型论治,一证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北京名医王鹏飞,是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三代业医,其治儿科病,运用专方专药,疗效显著,被誉为“京城小儿王”。现将王老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病机及治法 小儿脾常不足,以致积热内蕴,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兼感外邪则易为病。首先,小儿脾常不足,易积热于胃,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加之小儿脏腑娇嫩,且肺为娇脏,易感外邪,致肺失肃降,气逆作咳,甚而作喘。其次,小儿肝常有余,时有“侮金”倾向;且肝主升,肺主降,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肺失清肃,气机失调,可影响及肝,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加重咳嗽;其三,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如燥热内盛,易风火相煽,肝风欲动,而有躁动、神昏、抽搐等症。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可移热于大肠;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 基于以上小儿咳嗽肺胃蕴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认识,王老在治疗小儿咳嗽时内外兼顾,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维护着小儿稚阴稚阳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应清肺解热,和中驱邪。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主张不宜用宣散解表、辛燥发汗之剂,以防过汗耗营,伤及正气,故多以护肺降逆、清化痰热之药为主。既不用经方之麻、桂,也不用时方之银翘、桑菊。用药主要在清肝平木、清肺胃之热时基础上注意调畅气机,有热痰要清化痰热,有热药清热,阴虚者,又不直接用滋阴药以防滋腻碍胃,而用酸甘化阴之品,兼敛肺、运脾,而且一证(症)一药,既抓住了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又随证(症)施药,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而且,王老在治疗的过程中又时时兼顾脾胃;病情恢复期又着重调理脾胃。 2青寒退烧汤的组方及加减 青寒退烧汤药仅两位味:青黛3 g、寒水石9 g。青黛清肝平木,寒水石,性辛咸寒,归心胃肾经,善清脏腑之热且引热下行。肺热明显时加地骨皮,可专清肺热,因其有清热而不伤阴特点,加之发热患者有伤阴趋势,应用该药正可清虚热。有表证时加苏叶、藿香以解表和中,高热不退、嗜睡、烦躁时加钩藤、天竺黄;痰热时加瓜萎、竹茹;病程日久邪热久羁有伤阴时加白薇清虚热,加芦根、生地滋阴清热;咳嗽则加苏叶、杏仁宣降肺气以止咳,咳嗽重时加杏仁;久咳不愈,加北五味子、白果以敛肺气,以应

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首席医学网2006年07月13日16:10:25 Thur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亢志兰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中国保健营养》征稿 【关键词】小儿迁延性肺炎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两季多见,临床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定为小儿迁延性肺炎。《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小儿肺炎迁延日久必引起其他脏腑的并发症,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分型。以下分五型。 1 气虚肺热型 患者,男,10个月,于2001年11月15日因肺炎入院治疗,曾先后用多种抗炎药物,疗效欠佳,于4月25日转到我科诊疗。 主症:低热,体温37.5 ℃~38 ℃之间,咳嗽微喘,咳声不畅,痰多淡黄,不易咳出,神情呆滞,面白少华,纳呆腹胀,消瘦嗜睡,大便色黄稀有瓣,肛门处有便出物,脉细数无力,舌红胖嫩,苔薄白,指纹红淡。辨证:患者素体虚弱、脾失健运,酿成痰浊,上储于肺壅阻气道。 治法,健脾化痰,润肺止咳。方药,六君麻杏石甘汤加减:白糖参9 g、白术9 g、云苓9 g、法半夏6 g、陈皮9 g、甘草6 g、炙麻黄6 g、石膏18 g、制桃仁3 g、连翘12 g、僵蚕6 g、莱菔子9 g、服上药3剂热退症减,6剂后痰少,腹胀明显好转,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继服上方几剂,X线提示,两肺炎症消失,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服参苓白术散每日1包,分4次服,在服中药过程中,给小儿输血3次,每周1次,每次60 ml。 2 肺脾阴虚型 患者,女,3岁,2004年10月3日因肺炎高烧入院,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于12月30日转至我院治疗。 主症:喘促咳嗽、干咳少痰、发烧午后加重,体温38 ℃~39.5 ℃,口干鼻燥,咽痛音哑,口舌生疮,面白少华,烦躁不安,大便干,2 d~3 d 1次,脉细数,舌红,苔薄黄燥。辨证:高烧不退,热邪灼津,大火烁肺,肺燥累母,干咳不止。

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中医认为,凡能引起肺气失宣失肃都能产生咳嗽。 小儿咳嗽的常见原因 (1)呼吸道感染: ①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白喉、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急性微细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②霉菌感染: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③寄生虫病:肺包虫性肺囊肿、肺吸虫病、疟疾、阿米巴原虫病、肺蠕虫蚴移行症。 (2)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3)肺循环障碍:肺充血、肺水肿、肺梗塞。 (4)机械性或其他因素:吸入浓烟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增殖体肥大、呼吸道异物吸入、食管气管瘘、胸腔积液、纵隔肿瘤、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膈肌受刺激、膈疝、迷走神经耳枝受刺激(如外耳道炎、异物、湿疹)。 (5)精神性咳嗽。 其他:胰腺囊性纤维病变、出血性肺肾综合征、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白血病或网状内皮细胞病的肺浸润。 小儿咳嗽的辩证要点 发病时间 问明新病、久病,以定外感、内伤。一般而论,病属新得,素无他疾,而来势急骤,或兼有表证的多是外感;如果病已历久,病势缓慢,或先患其他疾病,渐渐转为咳嗽,并伴有脏腑虚证的多是内伤。 寒热 查清寒热的轻重,以便进一步辨明外感的性质。通常说来,恶寒发热是外感咳嗽的必有症状。如恶寒重、发热轻的是外感风寒;发热重、恶寒轻,甚至不恶寒的是外感风热。 痰 了解有痰无痰,以便区分属燥属湿。如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多属燥热;若咳嗽痰多则是痰湿偏盛。对有痰者要进一步察看痰色以辨别属寒属热。如痰白质稀,一咳即出属于寒痰;痰黄质稠咳出甚难者属热痰。 咳声 注意咳嗽声音的高亢、低微,以辨病情的虚实。如声音高亢,是属积气壅盛,肺气上逆,病证属实;若声音低微,甚至气不接续,则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 舌、苔 舌、苔,一要注意舌的色泽,二是观察苔的颜色、厚薄、干腻。如苔薄白,舌质无明显变化属于风寒外感;苔薄黄,舌尖红则是外感风热;苔厚腻色白,舌质淡为脾虚痰盛;苔厚而黄,舌质红则是痰热;舌苔黄而燥的是肺热津伤;舌红少苔,或是光剥的即是阴虚。 脉象 主要注意浮沉、迟数、有力无力。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数多热,脉迟多寒,脉有力为实证,脉无力为虚证。 指纹

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精)

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 [ 10-04-22 13:34:00 ] 作者:刘乾生,郭 倩编辑:studa20 【摘要】本文主要从过敏性咳嗽发病机制上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所在,总结过敏性咳嗽在中医药治疗上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注重过敏性咳嗽缓解期的治疗,通过中医辨证采用多途径、多环节的综合治疗,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控制本病的发作。 【关键词】过敏性咳嗽/中医药疗法; 缓解期; 儿童 过敏性咳嗽(cough variant asthma,CVA)亦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或隐匿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非典型哮喘,属儿科常见病,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多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气味后发作,夜间及晨起明显,常规抗生素及镇咳药治疗无效,其特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无典型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故常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造成滥用抗生素而贻误治疗。若失治误治,则可使病情迁延不愈,最终发展成为典型哮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因此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对防止其病情传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CVA方面已有长足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防治及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略陈己见。 1 小儿CVA的诊断依据 (1)小儿时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且不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即清晨发作,痰少,无发热,临床无感染征象,常因吸入冷空气、油烟、刺激性挥发性气味及运动或哭闹后诱发或加重;(3)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无效,而支气管舒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4)双肺听诊未闻及哮鸣音,胸部及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5)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不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多,血清总IgE升高;(6)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气道呈高反应性,变应原皮试阳性,肺功能测定可见气道阻力增加;(7)咳嗽季节不限于冬春季;(8)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如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结核等[1]。 2 中西医对CVA病因病机的认识 小儿CVA的病因比较复杂,西医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以持续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其特征,是由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等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有认为由于支气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而受损,暴露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直接引起咳嗽反射,因此没有喘息症状和哮鸣音;也有学者认为,CVA与典型哮喘患儿因气道狭窄程度未达到引起喘息水平,故只出现咳嗽而没有喘息症状。小儿CVA中医古籍尚无明确记载,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介于外感咳嗽与内伤

2020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课件)

2020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课件)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JL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感谢聆听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咳嗽是怎样产生的?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内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降低,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呼吸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使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内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

中医认为,在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咳嗽的症状出现。“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内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咳、五更嗽、干咳嗽、夜嗽、顿嗽等。 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内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白有泡沫者,多属风寒;痰黄稠浊者,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者,多为脾湿;痰白清稀冷唾者,多为肺寒;痰质胶固,稠粘量少,不利咯出者,多为肺燥。

谈谈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

谈谈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一)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包括暑伏天,咳嗽病始终占据小儿疾病的高位。内经讲,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形寒饮冷则伤肺。其意一目了然。想想咱们如今的生活。春过温,夏过热,秋不凉,冬不冷。另外,当今孩子多吃成品食品,包括各种包装的食品与饮料。我把这些成品食品统一归为寒食。也就是不加热的食品、饮品。当然,麻辣食品除外。本文即从天气时令与饮食日常两大方面谈谈小儿咳嗽的发生、发展与预防、治疗。 说到因为天气时令而造成疾病,首先要知道“六淫”。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其中,风邪为长。风邪可以带着其他几种邪气侵入机体,造成疾病。例如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等等。论及小儿咳嗽,我认为主要考虑风、寒、燥三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的机体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总结来讲,首先是卫表不固,也就是皮肤防线还不够坚固,容易伤风、受寒;而且容易邪气直中。什么意思呢?大人感冒,先受凉,接着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一系列表现,孩子可能没有这些表现,受凉后直接咳嗽。这就是邪气直中肺脏。因为什么?脏腑娇嫩啊。所以临床上常见的咳嗽,还是以风寒证、风热证最多,其中风寒证其实是占优势的,可惜很多孩子就诊时已经2-3天,寒邪在和机体卫气相争过程中已然变化,“从热而化”。一般的孩子体质属“纯阳”,元气足,肝气盛,命门火旺,遭遇风寒之后,风邪游走,寒邪热化,犹如冷风吹火道。肺气需要宣发,宣发过程中带着清气、津液、精微物质散布到四肢、血脉、皮肤。遇到寒邪后发不出去,津液遇冷化湿,贮于肺脏、气道则成痰。 再说饮食。寒食、冷饮包括寒凉性质的食物同样伤及肺脏。“形寒饮冷则伤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发表时间:2012-11-20T14:21:58.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军 [导读]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王军(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中医院四川旺苍 628200) 【摘要】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因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临床证候各异。临床上对外感咳嗽早期以宣肺散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痰为主,后期内伤脾胃以养胃建脾为主。【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治疗小儿咳嗽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咳嗽早期,宣肺散邪为主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薄弱,邪气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的功能。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畅,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外感咳嗽早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有偏寒偏热之异,偏于风寒者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偏于风热者症见咳嗽不爽、有痰声而咳不出、咽红等。治当“宣肺散邪”,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桑菊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薄荷、牛蒡子、射干、板蓝根、兔耳风、蝉蜕、法半夏、甘草。方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薄荷,清散上焦风热;桔梗、苦杏仁,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法半夏化痰; 兔耳风、蝉蜕祛风止咳; 板蓝根、牛蒡子、射干清热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邪解表之功。偏于风寒者,去桑叶、加麻黄,六月寒。病案举例李某,男,5岁,2009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咳嗽2d。症见:咳嗽时作、咳痰不显、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T37.3℃,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散邪。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8g、菊花 8g、桔梗8g、苦杏仁6g、连翘6g、芦根6g、薄荷5g、牛蒡子6g、射干6g、板蓝根8g、兔耳风6g、蝉蜕6g、法半夏 5g、甘草 3g。经服3剂痊愈。 按,邪不去,咳嗽不止。外感咳嗽初期,要防止邪传入里,祛邪很重要,邪去则痰邪不生或少生。因初期产生痰邪主要是肺不布津,津凝生痰,痰邪较少,故咳嗽初期重在宣肺散邪,则咳嗽自止。 2 咳嗽中期,清热化痰为主 此期咳嗽是初期咳嗽治疗未愈发展而来。此时邪气入里,多数表现为痰热咳嗽。痰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延续,治疗仍应以祛邪为主,着重清肺化痰。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或黄黏、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甚或咳嗽伴喘、大便多干燥难行,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此期多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常用“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治疗。药用: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芦根、射干、板蓝根、蝉蜕、法半夏、黄芩、瓜蒌皮、浙贝母、麻黄,石膏。方中桑叶、菊花祛风散邪;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石膏清肺平喘;黄芩清泻肺热;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浙贝母清化热痰。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病案举例何某,女,5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咳嗽3d,加重伴气喘1 d。症见:咳嗽时作、咳甚伴喘、喉中有痰、不易咯吐、轻度鼻煽、不发热、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干、二日一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证属痰热壅肺,肺失宣肃。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桑叶5g、菊花5g、桔梗6g、苦杏仁6g、芦根6g、射干5g、板蓝根6g、蝉蜕4g、法半夏6g、黄芩6g、瓜蒌皮5g、浙贝母6g、麻黄3g,石膏10g。3剂。二诊:患儿家长诉服药后已无气喘,喉中痰声消失,咳嗽较前明显好转,但药后前两天大便日行2~3次,现大便已好转,日行1次,舌红苔薄。查体:咽红明显减轻,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继续治以清肺化痰。原方去石膏加稻芽 10g,3剂痊愈。按: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职司传导,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气上干,肺气失宣。故肺气郁闭则腑气不通,腑气不通则加重肺气郁闭。此期咳嗽大多表现为痰热咳嗽,腑气不通。 3 后期养胃建脾为主 临床因小儿反复咳嗽,纳差,面色无华。常见于脾胃虚弱或久咳不愈或咳嗽恢复期。以健脾养胃为主,因土虚不能生金,方用沙参10g,麦冬3-10g,姜半夏3-5g,桑叶3-5g,菊花3-5g,苦杏仁3-5g,板蓝根3-6g,兔耳风3-5g,稻芽3-5g,隔山撬3-10g,甘草5g。临床举例;患儿张某,男,3岁,反复咳嗽1月,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指纹淡,咽部略红,肺部听诊少许啰音,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5g,麦冬5g,姜半夏5g,桑叶3g,菊花3g,苦杏仁3g,板蓝根3g,兔耳风5g,稻芽5g,隔山撬10g,甘草5g。三剂而愈按,土生金,脾胃虚弱不能养肺,以健脾养胃,达到以养肺的作用,使久咳不愈的小儿咳嗽得到恢复。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及;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

2021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欧阳光明(2021.03.07) 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JL 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二、鉴别诊断

小儿咳嗽中药方集

小儿咳嗽_中药方集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症候。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则称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能直接影,向肺脏,加之小儿体质虚弱,很容易患病。1.藕汁蜜糖露治小儿咳嗽 [配方] 鲜藕汁250克,蜂蜜50克。 [制用法] 将鲜藕适量洗净,捣烂榨汁,加蜂蜜调匀。分5次服,连用数日。[功效] 清热润燥,凉血,止咳祛痰。用治小儿肺热咳嗽、咽干咽痛、血热鼻衄。 2.梨粥清热降火祛肺热咳嗽 [配方] 鸭梨3个,大米50克。 [制用法] 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不用,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 [功效] 润肺清心,消痰降火。用治小儿肺热咳嗽。 3.蒜汁蜂蜜止咳祛痰 [配方] 大蒜20克,蜂蜜15克。 [制用法] 将大蒜去皮捣烂,用开水1杯浸泡,晾冷后再隔水蒸20分钟。取汁调蜂蜜饮。 [功效] 止咳祛痰。治疗小儿久咳不愈。 4.金银花杏仁饮治疗小儿咳嗽 [配方] 金银花10克,杏仁10克,鹅不食草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解表宣肺止咳。用于支气管炎初起,发烧不重,咳嗽有痰,鼻塞流涕,舌苔薄黄等症的咳嗽。 5.鱼腥草石膏汤治疗小儿咳嗽 [配方] 生石膏30克,鱼腥草15克,杏仁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宣肺化痰。用于肺胃热盛型咳嗽。症状表现:发热较重,连续不退,咳嗽痰多,呼吸急促气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6.杏仁治小儿咳嗽 [配方] 杏仁10克,苏梗、前胡各15克,半夏10克,生姜3 片。 [制用法] 水煎,每日分3次服用。 [功效] 治疗小儿咳嗽。

7.百部治小儿咳嗽 [配方] 百部、白前、紫菀、杏仁、乌梅、枇杷叶各15克,青黛5克。 [制用法] 水煎煮,分次服用。 [功效] 治久咳而见小儿消瘦。 8.川贝母治小儿咳嗽 [配方] 川贝母10克,鹿茸血末10克,冰糖50克,雪梨1枚。 [制用法] 将梨去皮切片,川贝母、鹿茸血末面撒布中间,文火炖熟后,人冰糖待溶化,每天分3次将汁饮下,并食梨片。 [功效] 清肺宁嗽化痰,治小儿咳嗽。 9.桑叶治小儿咳嗽 [配方] 桑叶、菊花、杏仁各适量。 [制用法] 水煎加白糖服用。 [功效] 治小儿咳嗽。 10.黄芩治小儿咳嗽 [配方l黄芩12克,黄连12克,大黄6克。 [制用法] 研细末,调白酒敷贴胸部。 [功效] 治小儿咳嗽。 11.黄连治小儿咳嗽 [配方] 黄连1.5—6克,苇根12-30克,桔梗6-10克,炙麻绒6~12克,炙金沸草9二15克,炙百部6—10克,炙冬花6—12 克,炙前胡6~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清心泻肺,宣肺降逆,化痰止咳。 12.白茅根治小儿咳嗽 [配方] 白茅根10-20克,侧柏叶6-15克,蝉蜕4-8克,杏仁4-8克,川贝5-9克,甘草2-5克,板蓝根10-24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清肺化痰,轻宣止咳。用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咳嗽。 13.山豆根治肺热咳嗽 [配方] 山豆根120克,射干150克,锦灯笼180克,干青果300克,生栀子240克,麻黄24克,孩儿茶90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面,炼蜜为丸,每丸,日服2-3次。3岁以下酌减半量,学龄儿2丸,1日2-3次。 [功效] 清热,宣肺,利咽喉。用治肺热及肺炎。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5月第35卷第5期 Int J Trad Chin Med, May 2013, V ol. 35, No.5 ·479· 对于肛周脓肿却无益;另一种是肛周脓肿的手术时机选择不当。 3.2 熟悉肛周脓肿的症状、体征与特点:防止误诊,做好及时正确的治疗。肛周脓肿的诊断一旦确立,应采用相应方法尽早根治,若因特殊原因不能作根治术时也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防止病情恶化。 3.3 准确彻底地处理内口、保证引流通畅是治愈肛周脓肿的关键:肛周脓肿能否治愈不复发、不成为肛瘘,关键在于内口的处理是否彻底、引流是否通畅。如果内口处理好,杜绝感染物继续侵入,同时引流通畅,则必然治愈;否则容易复发或形成肛瘘。 3.4 既要根治脓肿,又要尽量减少损伤、保护肛门功能:①认真确定肛周脓肿的类型和所在位置,选择、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传统将肛周脓肿分为肛提肌上脓肿和肛提肌下脓肿。前者为高位、后者为低位,按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且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单内口、单间隙者按挂线切开引流术治疗,单内口或多内口、多间隙脓肿按挂线多切口引流术处理,对于多处挂线者术中仅拉紧1处或两处,其他可放松留线待术后10~12 d后再紧线;若为单一内口高度不超过1.5 cm、无明显炎症者可作内口封闭切开引流术;多间隙脓肿应作多切口引流术,以保护括约肌。如此治疗不仅可使引流通畅、消除感染源,又可因挂线使慢性切割、组织修复同时进行,有效保护肛门的括约功能。或用内口封闭避免括约肌损伤,以避免严重的后遗症。②提倡微创,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徐主任根据微创、小切口、多切口和应用提脓化腐生肌药的原则,主张脓肿引流切口不用弧形切口,而用与肛门呈放射状的小切口,切口外缘与脓肿腔的外缘平齐即可;对于多间隙的半蹄铁型脓肿做2~3个小切口,对于蹄铁型脓肿做3~5个小切口,同一方位可分段作小切口;小切口配合中药煎汤熏洗以清热解毒排脓、活血化瘀,再用化腐生肌药提脓拔毒生肌。脓液多时脓腔内放置渴龙奔江丹药条引流。但孕妇不宜用丹药。如果感染已经局限可采用缝合内口引流的方法治疗,但不要关门留寇。③对婴幼儿的处理应提倡微创,避免损伤[6]。不论脓肿位置高低,均应采用挂线小切口引流或结合缝合的方法治疗,原则上不用化腐提脓的丹药。 3.5 仔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要对手术适应症、禁止症、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不可盲目手术。 参 考 文 献 [1]徐廷翰. 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45,69-73,96-98,241-243. [2]徐廷翰. 肛瘘的根治和功能保护.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3):40-45. [3]徐廷翰. 中国痔瘘诊疗学.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徐廷翰,吴佐周,毛红,等. 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1-149. [5]徐廷翰. 粘膜肌瓣下移封闭小切口药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操作要点和防止复发的技巧. 中华临床与实用医学杂 志,2009,6(12):29-31. [6]徐廷翰. 肛瘘的根治和肛门功能的保护.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1):53-56. (收稿日期:2013-02-18) (本文编辑:高荣慧)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德学慧 张明锐 李鸿涛 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5.040 作者单位:010020 呼和浩特,内蒙古中蒙医医院中医内分泌科(德学慧);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张明锐);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研究室(李鸿涛) 通信作者:李鸿涛,Email:Newdream1013@https://www.360docs.net/doc/0f410490.html, 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1]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金绍文[2]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王素梅[3]治疗痰热咳嗽常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杨之藻[4]常用半夏散合胃苓散治疗痰湿咳嗽。以上治疗小儿咳嗽均是分型论治,一证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北京名医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JL 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二、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久咳50例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久咳50例 【关键词】小儿;咳嗽;辨证施治 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小儿久咳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患儿均来自抚顺市中医院儿科门诊,男28例,女22例,年龄3~11岁,平均6.5岁。其中3~5岁23例;6~8岁19例;9~11岁8例。病程7~90 d,平均20 d。全部病例均在应用本治疗方法前用过中西药,效果欠佳。 2 治疗方法 2.1 肺脾两虚、痰湿久咳 咳而无力,痰多白而稀,经久不愈,面色白,气短懒言,声音低微,畏寒喜暧,体虚多汗或背心汗出,舌淡嫩,苔白腻,指纹淡,脉细无力。查体:咽部充血不明显;肺部听诊可闻及散在的细湿罗音或痰鸣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有散在阴影或肺纹理增粗、增多。多经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而疗效不明显。现以健脾补肺、培土生金之法。方用六君子汤加减:陈皮6 g,半夏6 g,党参15 g,茯苓12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厚朴6 g。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肺虚甚者合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寒象明显者加细辛、干姜;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茸或附子。 2.2 肺燥久咳 肺燥久咳多见于小儿过敏性咽源性咳嗽。症见患儿长时间咳嗽不愈,

极少有痰咳出,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证属肺肾阴虚,易感风邪。治以益肺滋肾、祛风通络。拟方:太子参15 g,麦冬12 g,乌梅10 g,山药15 g,蛇床子12 g,地龙10 g,钩藤10 g,蝉蜕7.5 g,山茱萸10 g,全蝎(单包,研粉冲服)1 g,白芍15 g。水煎,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 2.3 虚火喉痹久咳 症见轻咳不休,咽部黯红,或不红,或咽部黏膜苍白少津,或见扁桃体肥大,但无明显充血,有时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或细而无力。听诊双肺未见异常。治以滋肾运脾、养胃生津、宣肺活血通络。拟方:沙参15 g,太子参20 g,山药15 g,麦冬10 g,蝉蜕7.5 g,诃子10 g,桂枝10 g,路路通10 g。水煎,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为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但3个月内偶有复发者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3.2 结果 显效24例,占48%;有效22例,占44%;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92%。其中服用7剂症状减轻者39例,症状消失者最少服7剂,最多服28剂。 4 讨论 小儿久咳的发生与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肺肾阴虚、易感风邪,以及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津不上承等因素有关,治疗上重视健脾补肺、培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精)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 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 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 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JL 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 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二、鉴别诊断 临床须与顿咳作鉴别。两者均以咳嗽为主症,但咳嗽多为声咳; 顿咳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鸡鸣样吼声,并吐出痰涎,病程迁延日久为特征。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咳嗽辨证,主要区别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往往病程短,伴有表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发病多缓,病程较长,多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常呈由实转虚的证候变化。 治疗原则:本病证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及外感内伤。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内伤咳嗽,则应辨明由何脏累及,随证立法。痰盛者化痰以宣肃肺气,依痰热、痰湿之不同,分别予以清热化痰或燥湿化痰。后期以补为主,分别以润肺滋阴与健脾补肺为法。 分证论治 一、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 证候: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摘要】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因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临床证 候各异。临床上对外感咳嗽早期以宣肺散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痰为主,后期内伤 脾胃以养胃建脾为主。 【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治疗小儿咳嗽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 其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咳嗽早期,宣肺散邪为主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薄弱,邪气 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的功能。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 不畅,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外感咳嗽早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 有偏寒偏热之异,偏于风寒者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偏于风热者症见咳嗽不爽、有 痰声而咳不出、咽红等。治当“宣肺散邪”,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桑 菊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薄荷、牛蒡子、射干、板蓝根、兔耳风、蝉蜕、法半夏、甘草。方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 菊花、薄荷,清散上焦风热;桔梗、苦杏仁,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法半夏化痰; 兔耳风、蝉蜕祛风止咳; 板蓝根、牛蒡子、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邪解表之功。偏于风寒者,去桑叶、 加麻黄,六月寒。 病案举例李某,男,5岁,2009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咳嗽2d。症见: 咳嗽时作、咳痰不显、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T37.3℃,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 啰音。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散邪。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8g、菊花8g、桔梗8g、苦杏仁6g、连翘6g、芦根6g、薄荷5g、牛蒡子6g、射干6g、板蓝根8g、兔耳风6g、蝉蜕6g、法半夏 5g、甘草 3g。经服3剂痊愈。 按,邪不去,咳嗽不止。外感咳嗽初期,要防止邪传入里,祛邪很重要,邪 去则痰邪不生或少生。因初期产生痰邪主要是肺不布津,津凝生痰,痰邪较少, 故咳嗽初期重在宣肺散邪,则咳嗽自止。 2 咳嗽中期,清热化痰为主 此期咳嗽是初期咳嗽治疗未愈发展而来。此时邪气入里,多数表现为痰热咳嗽。痰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延续,治疗仍应以祛邪为主,着重清肺化痰。临床表 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或黄黏、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甚或咳嗽伴喘、大便 多干燥难行,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此期多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治宜清肺 化痰止咳。常用“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治疗。药用:桑叶、菊花、桔梗、苦 杏仁、芦根、射干、板蓝根、蝉蜕、法半夏、黄芩、瓜蒌皮、浙贝母、麻黄,石膏。方中桑叶、菊花祛风散邪;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 肠通便; 石膏清肺平喘;黄芩清泻肺热;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浙贝母清化热痰。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病案举例何某,女,5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咳嗽3d,加重伴 气喘1 d。症见:咳嗽时作、咳甚伴喘、喉中有痰、不易咯吐、轻度鼻煽、不发热、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干、二日一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