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方法措施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011-2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学校和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自然观。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积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实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实验器材。

2、学会实验操作的要领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

3、保证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100%。

4、教师要充分认识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每个实验的准备工作。要求每个实验,课前教师都要认真操作一遍,保证实验效果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对于那些一般性的,无特别要求和危险的探究性实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

操作,教师要充分估计到实验的各种情形和不同结果,要做到随机应变,灵活驾驭课堂。

5、对于那些有特别的规范要求和具有危险的分组实验(如酒精灯的使用等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有的甚至要先演示。有危险的实验,教师预先要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

6、每个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搜集、准备一些相关材料(或代用仪器。

7、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8、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归纳、抽象等得出正确的结论。

9、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

10、注意引导学生总结、积累实验设计及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2011-2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

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

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2011-2

(完整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所有实验题

一)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一种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三个支架 方法步骤:1将纸板安在支架上; 2将三块直板平行放置,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3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会通过小孔照到墙上 4将中间的直板向右移动10厘米; 5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不会通过三个小孔,照到墙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种 实验材料:蜡烛、吸管 方法步骤:通过用直吸管观察蜡烛火焰,把吸管弯折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吸管可以看到火焰,吸管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想个办法,不让磁铁沾水,取出杯中的曲别针。 将磁铁贴在杯子外壁上,慢慢向上推动磁铁,曲别针就会随磁铁向上移动,直到杯口,这样就去取出了曲别针(三)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有哪些优点? 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优点:(1)提高行驶速度(2)降低噪音 (3)节省能源(4)不污染环境 (四)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好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耐磨、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不足: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五)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停止。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六)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另一只手戴塑料手套,两只手的感 觉一样吗?为什么? 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 棉布手套透气性好,透水性好; 塑料手套透气性差,不透水。 (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怎样传到我 们耳朵里?) 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 气传到耳朵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八)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弱噪音?(减弱噪 音的方法)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 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1)可以禁止鸣喇叭 (2)摩托车尾部安装消声器

小学生21个科学小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篇二: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篇三: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 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2. 锯条颤抖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实验器材:水槽、砂纸。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

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我们周围的土壤”和“植物和我们”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等五个单元。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教科版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一) 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同点是()。(多选题) A.无论寿命长短,都会死亡 B.动物都会通过繁殖的方法让自己的种类得以延续 C.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四个阶段 2、从表中信息也可以看出,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不同的是()。(多选题) A.出生方式不同,有胎生和卵生之分 B.生长发育过程不同,有的会变态,有的不会变态 C.寿命的长短不同 3、从图表中判断,人的一生特征与_____更相似。 4、生命是有周期的。 (1)你想对动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二)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的柱状图。 1、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一天中铅笔影子最长的时间大约是_____;铅笔影子最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2、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怎么变化的?

实验探究题(三) A B C 1、物体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速度按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A>B>C ②C>B>A ③B>A>C 2、增加斜面的坡度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小木块 B.减少小木块 C.往里推动小木块 3、立方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的可能是() ①A ②B ③C 4、小球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①始终不变②A是不动,B和C是滑动③A是不动,B是滑动,C是滚动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题(四) 根据提示,写出方向。 (1)一个人面向东,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2)一个人面向南,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3)一个人面向西,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例文科学小实验上课讲义

科学小实验 有一天,科学老师说:“回家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再点燃一根火柴放在水面上方会出现什么结果。” 放学后,我就买了小苏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来小碗,先倒进白醋,再把小苏打粉倒进白醋里,小苏打粉一接触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同时我闻到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点燃火柴,放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一下就灭了。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苏打,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没有灭。我又把小苏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还是没有灭。现在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的气体把火灭掉的。我想再试一试,先把小苏打粉倒进小碗里,再倒进白醋。碗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开了一样;难闻气味一下来了。我又划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离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灭了。我追着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上网查一下吧!”。在网上我看见是这样写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着的火熄灭。 我以后要做更多的小实验,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

听说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撒上盐,再放进去一颗鸡蛋,就可以浮起来。我便想:鸡蛋那么重,而且也不是空心的,能浮起来吗?我便想做一次实验。 今天下午,我一写完作业,就迫不及待拿来一个玻璃杯,倒上水,再洒上盐,把他搅拌均匀后,把鸡蛋放进去。可没想到的是,鸡蛋在水中越来越沉,但我并没有放弃,又拿起鸡蛋,重放了一次,可还是浮不起来,我想;难道是我放盐太少的缘故吗?便又加了满满一勺盐。啊,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当我再次往盐水里放鸡蛋时,忽然感觉盐水有一股很大的浮力,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很纳闷。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我把事情的经过一清二楚的告诉了她,妈妈听了,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一边笑眯眯的说:“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会沉下去。当你放盐时,盐水的密度会增大,当盐水的密度超过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听了妈妈的话,这时,我恍然大悟,而且还学到了一个知识,真是“学无止境。” 啊,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 实验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 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3-2、测量水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2017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马进学 一、学情分析: 1、经过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非常敏锐,发言和回答都非常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和各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使用的教材版本是教科版,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植物”单元,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实验一、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一) 一、实验题目:音叉振动发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音叉、木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 3、将音叉上端放入烧杯中水面。观察有何现象产生。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将音叉放入烧杯时,速度要慢要小心,以防碰坏烧杯。 B、杯内水要适当少些,杯要大些,以防实验时水大量溅到杯外。 实验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二) 一、实验题目:气体振动发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手握玻璃瓶,嘴放瓶口,调节口的位置及吹气力量,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3、边吹边观察谁振动发声。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三、水能传声 一、实验题目:液体传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理解液体可以传声。 三、实验器材:盛水烧杯。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盛水烧杯的侧壁紧贴在耳上。 3、在保证不碰杯壁的情况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用力在水中摩擦,听到了什么。 4、烧杯离开耳朵,再用拇指食指摩擦实验一下,还能听到声音吗?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烧杯内装水应满一些。 B、保证摩擦产生声音的手不碰杯壁。 实验四、我看见了光 一、实验题目:纸筒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纸筒(或可弯折饮料吸管)、蜡烛、火柴、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点燃蜡烛,置于教室前面讲桌上。 3、让学生通过直纸筒(弯折纸筒)观察蜡烛火焰。 4、比较一下,哪次能看到蜡烛火焰。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实验时看别的物体也可以。 实验五、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题目:镜子反光 、实验要求:知道镜子能反光。 、实验器材:幻灯机、平面镜。 、操作步骤: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 内容 观察温度计 实验材料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2)、自制温度计模型. 实验内容过程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内容过程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3、水结冰了 实验 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实验内容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4、冰融化了 实验 内容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材料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内容过程(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施凡玲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段1 ~5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五个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单元概述: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 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植物活动的过程中, 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 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根D、果实E、茎 2、植物的(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根D、果实E、茎 3、植物的(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根D、果实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 )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叶D、花E、种子 、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

的。 A、根 B、茎、叶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可以更新空气。后,实验证明这是植 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绿色植物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D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 B )将 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从右向左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草本植物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 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 );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A )。 A、匍匐茎 B、攀缘茎、缠绕茎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新标第一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营养生长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DEF )等器官。

2020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实验(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材料: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2.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材料: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步骤:(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 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 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 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 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 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 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结论: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水要圆一些,

张力大一点。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3.实验名称: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结论: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实验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材料: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步骤: 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 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 结论;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4.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科学老师,这个班的同学普遍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比较活跃,能够较好得完成课堂任务。 1.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科学课经常需要做活动,但是在进行活动时往往会因为好奇心强等偏离活动的初衷。 2. 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思维跳跃,他们对于植物和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只要稍作引导便能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行为。 3. 这一阶段的学生观察事物往往还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擅长把握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4. 不擅长制定计划,比较喜欢“凭感觉”去做。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总共有四个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每个单元都包括7个课题。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

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伴随着凤仙花的生长,指导学生研究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进行养蚕,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 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 C 】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 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 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 】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 C 】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 的。 A.根 B.茎 C.叶 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 C 】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 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 D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 B 】将 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 C.从右向左 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 C 】。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 C.草本植物 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 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C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 】;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 A 】。 A.匍匐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新课标第一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 】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 】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ABCD 】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 】等多项工作。 A.管理 B.观察 C.记录 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 来.还可以用【 BCD 】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 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 相适应。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下册实验 1【实验名称】: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活动准备】:小车模型、毛线、钩码3个、秒表 【活动设计】:用钩码的重力做拉力,通过 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记录小车走过相同距离所用时间。【实验步骤】: 用一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做过桌面使用的时间。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用三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桌面,使用的时间。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实验结果: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注意事项: 1、设计实验方案时,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不变量: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变量:拉力大小即钩码数量为减少误差,每个实验做三次,求得平均值。 2、为防止小车从桌上滑下,可以用两个铅笔盒做障碍物,挡在终点处,铅笔盒中间留出空隙,注意不要压住毛线。 2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木块(或者小车模型)、测力计、长木板 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用手摸一摸,辨别一下长木板哪一面较光滑,哪一面较粗糙。木块(小车模型)放在粗糙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重复两次。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重复两次,求平均值。对比两次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所受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所受摩擦力越小。 注意事项: 为减少实验误差,每次实验做两次。若学生之前未接触过测力计,应先向学生介绍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时要用测力计慢慢拉动小车,并保持拉动时速度不变。 3摩擦力大小与被拉物体的重量间的关系 1、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重复两次。 2、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在其上放先后放不同数量的钩码,其余按照上一项步骤进行 3、对比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所受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小。 4实验名称: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目的:结合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平衡。 实验过程: 1、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汇报。 2、分组实验,注意做好实验的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