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导反思教导.doc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导反思教导.doc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导反思教导.doc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学反思教学

-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_课堂实录_教后感_案例_教学反思_课文_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B案

第一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

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研读,感悟重难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抄读,积累字词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

生字。

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读课文,复习巩固

①听写字词。

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讲读,学当解说员

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现在请

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

解说要点:

a.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

b.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C.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解说员。

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解说情况,主要是表扬与激励。

●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①指名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什么是仿生学,教师出示课件(图文并茂),补充介绍相关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②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课外资料,教师下发资料卡片,指导学生阅读、精选、仿照课后资料袋制作自己的资料卡片,注意内容要精选自己读得懂的,不要长篇大论原文全抄。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可设计为:

类别仿生学小资料搜集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

③展示交流资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读、实物投影展示,张贴在学习园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伙伴交流。

●回读,观察小练笔

①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②课堂小练笔:描述配合的情景。

a.齐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词。

b.请两名学生表演一幕双簧(可事先排练并保密),其他学生观看后写一、二段话,描述两个小演员相互配合的情景。

c.宣读交流,点评两三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B案,蝙蝠和雷达,希望对你有帮助!

11春季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任务3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

A. 500元

B. 480元

C. 470元

D. 400元

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A )。

A. 机构单位

B. 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

D. 产业部门

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无法确定产业范围

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7. 服务的特点是(B )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

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

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

A. 金融资产的增加

B. 金融负债的增加

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D. 资金余缺

12.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A. 消费品及服务

B. 用于积累的货物

C. 出口货物和服务

D. 进口货物和服务

13. 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C

A. 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房屋买卖;

C. 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D. 餐饮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14. 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

A. 土地

B. 公海

C. 厂房

D. 债券

15.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

A. 经常转移

B. 资本转移

C. 现金转移

D. 无法判断

16. 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B )

A.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B. 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 人工资产和自然资产

D.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17.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 )。

A. 投入产出表

B. 资金流量表

C. 资产负债表

D. 国际收支平衡表

18.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 )

A. 财产收入

B. 储蓄

C. 经常转移

D. 资本转移

19.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

A. 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

B. 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 一个机构单位只能包含一个基层单位

D.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20. 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D )

A. 生产税

B. 劳动报酬

C. 财产收入

D. 所得税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 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2.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 )

A. 财产收入

B. 储蓄

C. 经常转移

D. 资本转移

3.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4. 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 )的数量。

A. 最初投入

B. 中间投入

C. 最终产品

D. 总产品

5. 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D )

A. 生产税

B. 劳动报酬

C. 财产收入

D. 所得税

6.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

A. 一次产业分类

B. 二次产业分类

C. 三次产业分类

D. 四次产业分类

7.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 )

A. 最终消费支出

B. 可支配收入

C. 固定资产消耗

D. 总储蓄

8. 保险公司属于(B)。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住户部门

9. 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B )

A. 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

B. 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

C. 资本转移发生在收入形成和储蓄计量之后

D. 资本转移对交易方资产负债存量产生影响

10.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1.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12.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 )。

A. 总产出

B. 中间消耗

C. 增加值

D. 固定资本消耗

13. 完全消耗系数是(C )。

A. 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 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 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 以上都对

1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无法确定产业范围

15.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16. 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 )

A. 中间消耗

B. 劳动报酬

C. 生产税

D. 营业盈余

17.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 )

A. 最终消费

B. 资本形成总额

C. 营业盈余

D. 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8. 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C )

A. 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来源方

B. 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使用方

C. 在资本账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来源方

D. 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使用方

19. 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C

A. 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房屋买卖;

C. 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D. 餐饮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20.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A. 消费品及服务

B. 用于积累的货物

C. 出口货物和服务

D. 进口货物和服务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2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2.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 )。

A. 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

B. 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C. 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

D. 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3.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

A. 储蓄率

B. 消费率

C. 资本转移率

D. 净金融投资率

4.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B )。

A. 财产性收入

B. 转移性收入

C. 生产性收入

D. 投资收入

5.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D )外国公民

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6. 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B )

A.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B. 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设计学生阅读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训练重点,第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发言。但是有部分同学反应灵活想象力丰富。授课要极具吸引力,分别照顾到两级各层面的学生。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等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知道蝙蝠飞行本领高。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等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蝙蝠飞行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读课题 出示蝙蝠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介绍搜集的蝙蝠资料)出示雷达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介绍搜集的雷达资料)。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个别字词。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3、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二)出示过渡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

蝙蝠和雷达教案名师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 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 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1、学生自学。

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 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

6.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1

6、《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用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准备好了吗?(生齐声回答)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一遍课文,说说本篇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三、介绍试验,解释疑问。

师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获得启示,发明了雷达。那么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获得启示的呢?蝙蝠和雷达有什么样的关系?为弄清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表找读课文。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上的内容。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2、动画演示,展示结果 交流预设一: (1)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动画演示。)再读相关内容。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动画演示)再读相关内容。 (3)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 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句话。 交流预设二:

师过渡:从上述实验,你觉得科学家得出结论容易吗?后文的哪一句还能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1)指名回答。你的回答很精彩。齐读。(出示幻灯片) (2)师过渡: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嘴和耳朵之间到底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生: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回答的真准确,这个答案就在第七自然段。齐读本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第7自然段的内容,画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示意图,哪个小组派个代表到黑板上给我们展示出来?(抽生画图,学生纠正) 生:画图,其中一生上黑板画。 (生画好图后幻灯出示图) 师:请学生指图口述蝙蝠夜间飞行是怎样探路的。 师:科学家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那么,蝙蝠和雷达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3)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根据第八自然短的内容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请一个组的同学朗读第八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图。 (生画好图后幻灯出示图) (4)结合你们自己画的蝙蝠夜间飞行原理图和雷达工作原理图,找到蝙蝠夜探路和雷达工作的联系,并完成填空。(出示幻灯片)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家还从那些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请知道的同学积极发言。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 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设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34蝙蝠和雷达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雷达是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查了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悟: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1.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师引读: 蝙蝠,能够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它飞行起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谈谈你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呢? 读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请用直线划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2)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学习 比较三次试验的方法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壱、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 生字,会写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PPT 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五、课时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大家玩过“蒙眼捉人”的游戏吧? 蒙住眼睛捉人难吗?

生:难 师: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生:无法看清人在哪里 师小结:在一般情况下,人要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是非常困难的,但飞机为什么又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呢?那究竟又是谁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一难题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蝙蝠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雷达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有关雷达的图片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那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就能明白了。 (二)认定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定目标。 (三)检查预习: 课件展示文中词语,检查朗读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 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 荧光屏横七竖八 师: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四)指导书写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发展目标: 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蝙蝠探路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生2:我知道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才发现了蝙蝠探路的秘密。 生3:《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 师:你是从体裁方面说的,这确实是一篇说明文(板书:说明文),你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说明文? 生1:《太阳》 生2:《赵州桥》 生3:《自然之道》 生4:《月球之谜》 师:学了这么多说明文,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它的语言很准确。 师:说明文在语言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准确性和科学性,可见这位同学知识很广泛,你还知道它的哪些特点?(板书:语言) 生2:在《太阳》一文作者运用了数字说明。 生3:还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这两位同学谈到的都是说明方法,的确每篇说明文必须要用一定的方法来说明,那么《蝙蝠和雷达》要说明什么呀?(板书:方法)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 (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 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 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难点: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设计理念】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课题名称 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二.教材依据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1课。 三.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三大环环相扣的环节(提出问题——实验证明——模仿创造)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以及人们是如何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明白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设计理念 在全程教学中贯穿各种形式的朗读,从读正确读流利到有感情朗读,从全班读个别读到轻声读自由读,在形成坡度的朗读中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交流、自主表达等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以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尊重学生意愿的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在感悟蝙蝠探路原理以及与飞机夜航的必然联系中,明白这是大自然给于人类的启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科学的欲望,引发阅读有关科学知识的课外书籍的驱动

力。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读、想、议、说、练,突出学生自主能力、独立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是主题。 3.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4.学情分析 学生对仿生学缺少了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老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卡片提供了范例,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四.教学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为避免将说明性课文上成科学课的尴尬,教学中强调“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让学生在思、练、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意在让学生自己实践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避开、敏

锐、揭开”等词语。 2.借助课题,抓住要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感受蝙蝠飞行的本领,体会作者用词遣句的精妙。借助表格,通过三次试验的学习,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了解蝙蝠探路的奥秘,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抓要点,把握主要内容。借助表格,了解蝙蝠探路的奥秘。 教学难点: 学习“试验过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了解蝙蝠的奥秘。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设疑导入 1.板书:蝙蝠(强调字形)雷达 2.设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出示: 蝙蝠飞蛾蚊子苍蝇 捕捉避开揭开推进

11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2、过程与方法: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雷达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进入新课学习。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喜欢在夜间觅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本课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2、师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三、精读研究,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探寻道理。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本领高的相关句子,明白蝙蝠夜里飞行的神奇(安全灵巧)。 2、思考: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由这一问题引到了3次试验。

3、合作学习4—6自然段,要求:快速默读课文,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 填写实验报告单,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课件出示下表) 4、请同学根据表格复述实验过程。 5、学习第7自然段 (1)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嘴发出超声波 蝙蝠障碍物 耳朵反射回来 6、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第8自然段,小组讨论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老师画的蝙蝠夜空飞行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2、指名一生板演。 3、对照两图,说说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相似之处,完成课后填空题。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巩固拓展。 1、阅读“资料袋”,了解仿生学。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种从研究动物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

蝙蝠和雷达 教学思路

《蝙蝠和雷达》为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要求最为切合。教材采用随文批注的形式出示问题,让学生在“示范—模仿”中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都有选入,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将本文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单元主题展开,部编版教材则提前到四年级上册,编排思路有较大调整,将本文放入阅读策略教学单元,承担的任务是学习提问方法。选这篇课文是想尝试用部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指导展开现行教材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从愿提问到会提问的水平,从而更好的实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型,达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真正转变。 选用该课文展开”阅读策略教学“必须针对学生学情对课文内容实行适当调整。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质疑的水平,他们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实行提问,但缺乏”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关联全文实行思考“的水平。多数孩子不会以文章的写法为提问内容。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情预估,我们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个人问题清单的整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从而愿意提问。 2、能结合课文要点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3、知道可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等角度提问,并迁移使用,实现能问。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课文导读、课后问题、交流平台等处,都有提问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提示,利用这些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雷达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课前让学生收集雷达资料,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并针对课题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学课文之前,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是特殊的提问策略单元,明确学习目标。 开始学习课文时,首先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实行交流。这里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第二,引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列出小组问题清单并提醒列清单时的注意事项。第三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学生是最熟悉,也是最

优秀教案评选《蝙蝠和雷达》——张艳

优秀教案评选《蝙蝠和雷达》——张艳(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探究、感悟、拓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南磨房中心小学张艳 一、教案背景: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三、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表格导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复述)、阅读法(朗读)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设疑导读 1、教师:(课件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2、教师:(课件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教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为什么会用“和”把它们连起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把握要点 1、教师: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一句话?指名说。 2、出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指名读。 (1)学生质疑: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说课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何寨中心小学侯海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飞机夜间航行,即将碰到障碍物)同学们请看,一架飞机正在夜间航行,突然前方出现了障碍物,这多危险啊! 可是不要担心,科学家从善于夜间飞行的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夜间就能安全的飞行了。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三、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找出含有关联词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了什么疑问?(出示第二句话)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同学们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请默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如何填写表格,同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出示表格) 3.交流: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抽学生回答,读出相关的句子(同时出示)。 5.三次试验证明什么?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同时出示) 6.小结: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四、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边读变勾画出相关句子。 2.谁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来读出相关的句子。(读完之后,多媒体展示)然后抽学生上台粘贴出来。 3.那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一起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读完之后,多媒体展示)然后抽学生上台粘贴出来。 4.雷达与蝙蝠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图,填空想一想。(课件出示填空) 5.谁能填一填?抽学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 6.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和雷达的联系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7.飞机装上了雷达,夜间飞行就安全了。(课件展示) 五、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科学家从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还做了许多发明,你能把这些用线联系起来吗?(课件出示,让学生连线) 2.同学们,科学家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①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②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③说感受。 ④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分析

“雷达”由何而来 ——《蝙蝠和雷达》案例评析 福清虎邱中心小学林小妹 【摘要】《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文,主要讲了科学家们为了解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的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一起配合探路的。雷达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而来。教学时,教师抓重点,从文入手,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发现文字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 【关键词】蝙蝠雷达抓重点因文悟道科学道理 一.由题入手,激发兴趣 [案例回放]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知识小短文,课前预习了吗?相信这些字词也难不倒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学生一个一个接读) 师: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读得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当中那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学生自由读) 学生找到第二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机呢?原来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还有第八段第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学生齐读这两句) 师:是啊,这两句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飞机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生:蝙蝠探路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为什么要模仿蝙蝠探路?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多,连老师也忍不住想问:蝙蝠身上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啊,能给人们带来启示呢? [案例分析]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后,教师先叫学生谈谈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 蝙蝠是是飞行高手,

它们能够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转身,而且是唯一能振翅飞翔的哺乳动物 雷达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了解到这些知识后,教师紧接着启发学生: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这两者之间要加一个“和”字? 这样,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课文的中心,在他们心中明确了蝙蝠和雷达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生接下去探究两者关系的欲望。 二.自读理解调动情感 [案例回放] 师:蝙蝠身上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啊,能给人们带来启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出示课文第三段)“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蝙蝠的本领? 生:“极细”“灵巧”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蝙蝠在夜里飞行的动作很灵巧。 师:是啊,蝙蝠飞行动作确实灵巧。还有谁想要说一说的吗?你从哪里体会到蝙蝠的灵巧? 生:从“夜里”“还能”体会到蝙蝠飞行的本领很高超。 师:是啊,我们夜里出门的时候很难看得清路,可蝙蝠却能。还有谁想说? 生:“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从“无论”“从没”“即使”“也”我体会到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师:文中这一段的描写写出了蝙蝠飞行的本领高超,你能读出蝙蝠飞行的本领吗?试试看!(接下去指导朗读) 师: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 (一生读) 师:我来评评看。老师从她重读的一些词语“从来”“极细”体会到蝙蝠的本领。还有那些词要重读呢? 生:“无论”“从没”“即使”“也”。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

篇一: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 师: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蝙蝠(对蝙蝠进行教学。解释虫字旁的由来,古代人称野兽为虫,举例“武松打虎”片段。) 2.出示“雷达”图 师:这是什么装置板书:雷达 3.师:他们两个像吗? 生:不像 师:它们一点都不像,但是科学家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蝙蝠和雷达》,去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检查阅读成果 (1)字词学习 出示生字词:蝙蝠、飞蛾、铃铛、塞上、揭开、障碍、荧光屏、敏锐、避开、苍蝇 ①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它们。 ②在这些词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老师觉得,铃铛的“铛“要注意,这个字应该读轻声。“塞” 是一个多音字,大家可以课后查查它还有什么读音。“荧光屏”的“荧”字千万不要和“萤火虫”的“萤”字弄错了。 ③好,接下来,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生字词。 (2)认识了这些生字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