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授课时间:2016.4.5 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

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课件

课时安排2课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

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

导入【课件出示一只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

听听吧你们人类真了不起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

们的秘密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们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

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4、5、6自然段下面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一学习4、5、6自然段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中做实

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

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组讨论填表结果

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要注意人称的变化。【课件出示表格】

【出示课件】过渡语你们这班小科学家真棒那你们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快速读第七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汇报句子

男女同学赛读

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课件出示句子】

齐读句子说体会

齐读体会

齐读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蝙蝠】同学们说得不错我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

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44页完成课后练习三

指名讲答案

齐读

三、拓展延伸

一默读“资料袋”填写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课件出示】

二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课件出示】

三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课件出示】

四说一说我从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6.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1

6、《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用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准备好了吗?(生齐声回答)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一遍课文,说说本篇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三、介绍试验,解释疑问。

师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获得启示,发明了雷达。那么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获得启示的呢?蝙蝠和雷达有什么样的关系?为弄清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表找读课文。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上的内容。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2、动画演示,展示结果 交流预设一: (1)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动画演示。)再读相关内容。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动画演示)再读相关内容。 (3)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 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句话。 交流预设二:

师过渡:从上述实验,你觉得科学家得出结论容易吗?后文的哪一句还能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1)指名回答。你的回答很精彩。齐读。(出示幻灯片) (2)师过渡: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嘴和耳朵之间到底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生: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回答的真准确,这个答案就在第七自然段。齐读本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第7自然段的内容,画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示意图,哪个小组派个代表到黑板上给我们展示出来?(抽生画图,学生纠正) 生:画图,其中一生上黑板画。 (生画好图后幻灯出示图) 师:请学生指图口述蝙蝠夜间飞行是怎样探路的。 师:科学家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那么,蝙蝠和雷达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3)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根据第八自然短的内容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请一个组的同学朗读第八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图。 (生画好图后幻灯出示图) (4)结合你们自己画的蝙蝠夜间飞行原理图和雷达工作原理图,找到蝙蝠夜探路和雷达工作的联系,并完成填空。(出示幻灯片)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家还从那些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请知道的同学积极发言。

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敏锐、障碍、荧光屏、铃铛、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理解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上的事物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讨探讨吧。 3.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蝙蝠”并读准字音。 二、初读导思 1.出示自主合作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3)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内交流解决。 (4)小组内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小组交流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按要求开展学习 三、交流导悟 1.出示生字,每组派代表认读并组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 2.检查小组朗读课文情况,评价。 3.理解词语“敏锐、横七竖八、模仿”等。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设疑总结 1.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你们一定还有很多疑问吧。(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肯定) 2.读文后“资料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五、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指导书写“避、揭、荧” 2,课件出示:比一比,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六个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读导思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文中两个问句,并想想这两个问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2.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体会设问句的特点。体会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蝙蝠夜间飞行吗? (指名模拟体验蝙蝠夜间飞行,然后说说对蝙蝠夜间飞行的感受)(3)指导朗读疑问句,体会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很自然地引起下文) 三、品读导悟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第4——6自然段,想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怎么做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说课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何寨中心小学侯海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飞机夜间航行,即将碰到障碍物)同学们请看,一架飞机正在夜间航行,突然前方出现了障碍物,这多危险啊! 可是不要担心,科学家从善于夜间飞行的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夜间就能安全的飞行了。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三、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找出含有关联词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了什么疑问?(出示第二句话)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同学们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请默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如何填写表格,同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出示表格) 3.交流: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抽学生回答,读出相关的句子(同时出示)。 5.三次试验证明什么?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同时出示) 6.小结: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四、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边读变勾画出相关句子。 2.谁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来读出相关的句子。(读完之后,多媒体展示)然后抽学生上台粘贴出来。 3.那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一起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读完之后,多媒体展示)然后抽学生上台粘贴出来。 4.雷达与蝙蝠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图,填空想一想。(课件出示填空) 5.谁能填一填?抽学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 6.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和雷达的联系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7.飞机装上了雷达,夜间飞行就安全了。(课件展示) 五、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科学家从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还做了许多发明,你能把这些用线联系起来吗?(课件出示,让学生连线) 2.同学们,科学家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导反思教导.doc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学反思教学 -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_课堂实录_教后感_案例_教学反思_课文_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B案 第一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

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研读,感悟重难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抄读,积累字词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

生字。 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读课文,复习巩固 ①听写字词。 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讲读,学当解说员 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现在请

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 解说要点: a.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 b.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C.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解说员。 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解说情况,主要是表扬与激励。 ●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1【蝙】 读音:biān 巧记:把“虫”子挤“扁”。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组词:蝙蝠 造字:形声法 造句:一只蝙蝠在夜空中飞行。 笔顺:左窄右宽。“”内部的两竖左短右长。 字歌:虫来蝙蝠飞可用丝线编行骗露马脚为人莫心偏2【蝠】 读音:fú 巧记:“一”“口”“田”里闹“虫”灾。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组词:蝙蝠 造字:形声法 造句:蝙蝠的视力很弱。

笔顺:右部上横短,“口”小,“田”扁宽。 页 1 第 字歌:虫到是蝙蝠示到是享福宝盖来是富巾来挂条幅3【捕】 读音:bǔ 巧记:拍手(扌)迎诗圣(杜“甫”)。 字义:捉,逮 组词:追捕捕捉捕获捕食捕猎捕捞捕杀捕房 造字:形声法 造句:公安人员正在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竖起笔稍高于左部。 字歌:张口待哺乳开车需辅助伸手捕害虫重金开店铺(pù) 4【蛾】 读音:é 巧记:“我”家养了一条“虫”,夜间到处飞。 字义:昆虫,略像蝴蝶。静止时,翅左右平放 组词:蛾子飞蛾菜蛾枯叶蛾 造字:形声法 造句:蛾子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们。 笔顺:左窄右宽。“我”竖钩挺拔流畅,斜钩伸展。 字歌:有虫成飞蛾鸟来是天鹅山高真巍峨月宫住嫦娥

页 2 第 5【蚊】 读音:wén 巧记:有“文”化的小昆“虫”。 字义:昆虫,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里。成虫身体细长,雄的吸植物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 组词:蚊子蚊虫蚊蝇蚊香蚊帐 造字:形声法 造句:夏日里蚊子特别多。 笔顺:“虫”形体短,“口”上宽下窄;“文”撇捺伸展。字歌:祭祖拜土坟丝线织花纹汶川大地震叮咬是虫蚊6【避】 读音:bì 巧记:既然璧玉已失!(辟),不如一走(辶)了之。 字义:①躲,设法躲开②防止 组词:①避雨避让避风港避而不谈②避免 造字:形声法 造句: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避雨。 笔顺:“辟”写时稍窄;“辶”捺要长而平,托住“辟”。字歌:美玉和氏璧接过伸手臂取土砌墙壁急走忙躲页3 第 避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科普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逻辑性强的科普知识短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会激发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视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激发学生学习科普文的兴趣。 4、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教学难点】 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动画、图表、关系示意图等直观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蝙蝠飞

齐读) 3、老师:读得又快又准,真棒!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学生:8个 第二课时: 课堂设计: 一:过渡引入: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呢?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来玩玩游戏。 (分别找出三个学生,第一个把双手放在身后,第二个掩住耳朵,第三个闭目前进) 2、汇报:大家看了什么现象? 3、采访:在游戏过程中你感觉如何。 师:对,我们人类除外行动靠的是我们的眼睛,可有一种动物,他活动不是靠眼睛,他还与雷达有关呢。它是?(蝙蝠) 4、我们已经学习了生词,这节课我们走进课文去。 5、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揭示秘密。 认识蝙蝠,了解超声波 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师出示蝙蝠的图片(生汇报) 老师:那课文是怎么样描写蝙蝠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看看自己对蝙蝠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夜里···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1蝙蝠和雷达(3篇)

11蝙蝠和雷达(3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2.以下教学思路供参考:教学时,要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质。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不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精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三是练说,积累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四是拓展,激发阅读与探究兴趣。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也可适当交流课后的“小泡泡”中的要求──“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布置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 3.教学本文,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教师可以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比如:

关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归纳,如:“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当然,在比较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得精练一些。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注意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要急于求成。 关于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选用多种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放手并善于组织与调控。可以选用填表法、画图法、填空法(见课后练习):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还可以创设“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情境,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上台介绍,下面的“观众”现场提问。使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不管采用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科普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逻辑性强的科普知识短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会激发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视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激发学生学习科普文的兴趣。 4、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教学难点】 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动画、图表、关系示意图等直观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蝙蝠飞

行的秘密以及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设下悬念,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都坐过飞机吗?(坐过)那有没有试过晚上坐飞机呢?(有)那你们知道,漆黑的夜晚,飞机怎么能够安全飞行呢?(飞机装上了雷达)哦!是这样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纠正蝙蝠的正确读音。 2、老师:你们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呢? 生:蝙蝠和雷达是什么东西? 老师:还有呢? 生:雷达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的? 老师:哦,那就是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看来同学们都对这篇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们打开课本42页,我们马上开始学习这一篇有趣的科普文。 二、进入新课,初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生字字音读准确,遇到生字组成的新词多读几遍,并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标出自然段。)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生字会读了吗?(学生带读、开小火车、全班齐读。) 那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字吗?(学生带读、开小火车、全班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 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22题;共101分) 1. (5分)读课文《蝙蝠和雷达》,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说说雷达探路的原理。 雷达:________发出________到________发出________回到________ 2. (4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语 尽jǐn________jìn________ 难nán________nàn________ 3. (2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即________使jì jí系________着jì xì 4. (1分)写出与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5. (4分)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起来 气候________ A. 气温 结构________ B. 黄河 治理________ C. 温暖

气温________ D. 松散 6.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秧________ 壤________ 殃________ 嚷________ 隐________ 殖________ 稳________ 值________ 7. (4分)看拼音,写词语。 bǔ jiùbǔ zhuōfēi émǐn r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分)我能给划线的字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②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__ ③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________ ④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 9. (4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__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________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___,解决了飞机在夜间________的问题。 10. (2分)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蝙蝠________怎么飞,________没见过它和什么东西相撞。 11. (5分)小实验。 实验材料:生鸡蛋、玻璃杯、水、小棒、食盐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设计理念】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 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 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 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 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 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 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 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 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 机装上雷达。 【教材简说】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 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 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 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 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 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 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 野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 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 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公开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设计理念】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附答案)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 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 élínɡ dānɡsāi zhùjiēkāi ( ) ( ) ( ) ( ) yínɡpínɡduǒbìbiān fúzhànɡ ài ( ) ( ) ( ) ( ) 二、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扁()我() 当()曷()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启示——()敏锐——() 灵巧——()显示——()研究——() 四、成语积累。 1、使加点字互为反义词。 例:横七竖八 2、加点字是数字。 例:一干二净 五、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 不是……而是……即使……也……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六、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七、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 停。() 八、阅读理解。 (一)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捕捉飞蛾和蚊子()()()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按原文补充标点并填空。 2、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 3、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的启发。 4、人们根据的的特点,发明 了;根据的的特点,发明了。 (二)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蝙蝠和雷达》是本册课本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4个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3.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产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尝试从不同角度突出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尝试从不同角度突出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产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2.导入:蝙蝠是哺乳动物,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蝙蝠和雷达》弄清楚这个问题。(板书:蝙蝠和雷达)3.蝙蝠和雷达简介。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过渡语: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字词,初读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层次,了解其中缘由。 1.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荧、屏”。其中“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左窄右宽。 3.辨析多音字“系”。 4.反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换偏旁、字理识字、图片识字、字谜等形式记忆。。 5.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6.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7.识字游戏。 8.词语解释,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相机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2.小结: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划分课文段落。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飞机夜间航行,即将碰到障碍物)同学们请看,一架飞机正在夜间航行,突然前方出现了障碍物,这多危险啊! 可是不要担心,科学家从善于夜间飞行的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夜间就能安全的飞行了。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三、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找出含有关联词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了什么疑问?(出示第二句话)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同学们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请默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如何填写表格,同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出示表格) 3.交流: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抽学生回答,读出相关的句子(同时出示)。 5.三次试验证明什么?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同时出示) 6.小结: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四、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边读变勾画出相关句子。 2.谁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来读出相关的句子。(读完之后,多媒体展示)然后抽学生上台粘贴出来。 3.那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一起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读完之后,多媒体展示)然后抽学生上台粘贴出来。 4.雷达与蝙蝠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图,填空想一想。(课件出示填空) 5.谁能填一填?抽学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何寨中心小学侯海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飞机夜间航行,即将碰到障碍物)同学们请看,一架飞机正在夜间航行,突然前方出现了障碍物,这多危险啊! 可是不要担心,科学家从善于夜间飞行的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夜间就能安全的飞行了。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三、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找出含有关联词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了什么疑问(出示第二句话)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同学们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请默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如何填写表格,同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出示表格) 3.交流: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抽学生回答,读出相关的句子(同时出示)。 5.三次试验证明什么?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同时出示) 6.小结: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四、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边读变勾画出相关句子。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步测试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比一比,再组词。 (共4题;共19分) 1. (4分)拼一拼,写一写 Zhàng ài pān dēng mí huògēn 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写近义词: 灵巧——_______敏锐——_______清楚——_______写反义词: 灵巧——_______敏锐——_______清楚——_______ 3. (6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系:jì_______xì_______ 塞:sāi_______sè _______ 蒙:mēng_______méng_______ 4. (3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_______ ②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_______ ③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_______ 二、用词造句。 (共2题;共10分) 5.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敏锐 ②不是……而是…… 6. (5分)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吗? ②难道我们不应该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吗?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共3题;共17分) 7. (3分)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百里奚饲牛拜相——(人不可貌相) 百灵戏牡丹——_______ 败家子回头——_______ 百米赛跑——_______ 8. (6分)看拼音,写汉字。 biān fúlíng dāng zhàngài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jiēkāi bǔzhuōmǐn ru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 (8分)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 ①蝙蝠_______能在夜里飞行,_______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②_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③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_______眼睛,_______嘴和耳朵。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附答案)

《蝙蝠和雷达》作业设计 班级姓名等级 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 élínɡ dānɡsāi zhùjiēkāi ( ) ( ) ( ) ( ) yínɡpínɡduǒbìbiān fúzhànɡ ài ( ) ( ) ( ) ( ) 二、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扁()我() 当()曷()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启示——()敏锐——() 灵巧——()显示——()研究——() 四、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 不是……而是……即使……也……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五、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六、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 停。()七、连线题。 蝙蝠防毒面具 鸟儿雷达 海豚飞机 狗潜水艇 猪电子鼻(检查煤气管是否漏气) (二)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1、照样子,写词语。 (1)忽高忽 低 (2)打打呵 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