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本文主要有三项研究结论。一是关于任正非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性格特质,包括崇尚知识、军人作风、行事低调和自我批判。二是关于华为的经营管理特点,包括以专业化为核心、以活下去为基本、以规范运作和职业管理为辅助、以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愿景,这体现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三是将上述两大体系相对应,建立了企业家精神与其经营管理思想关系的模型,深入揭示了企业家的性格特质是如何影响其经营哲学和管理智慧的。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任正非其人其事

伴随着华为的崛起,掌管着华为庞大帝国的“教主”任正非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探究与追寻(程东升,2013;田涛和吴春波,2012;佘胜海,2013;等等)。虽然他本人非常低调,刻意回避媒体和公众活动,但也留下了足够多的语录和文章,让人们可以结合华为的战略及一系列动态了解其经营管理的哲学与智慧。在任正非的奋斗历程中,他展现了四个突出的个 性特点:一是崇尚知识,二是军人作风,三是行事低调,四是自我批判(见图 1)。他笃信“知识就是生产力”,通过强硬的军人作风,能够将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行动,并且用低调淡泊和批判否定来约束自身、杜绝骄傲自满,保证自己能够一直清醒地看待形势的发展。

1. 崇尚知识

任正非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任摩逊是贵州少数民族山区的一所专科学校的校长,母亲则在学校里担任普通教师。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贫寒与文革,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父亲还是教育他“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正是对知识的崇拜与执着改变了任正非的命运,也让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华为的命运(孔祥露,2008)。这些年来,他不仅自己每年阅读大量书籍,还向华为的培训中心推荐好书,大幅追加华为的培训经费,邀请世界顶级企业如 IBM 的 50 位培训师进行管理培训,坚持每年至少以销售额的 10% 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举措都彰显了他对于“知识带来价值”这一信念

的坚持,知识成为他带领华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支柱。

2. 军人作风

从 1968 年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到 1982 年以副团级别转业,任正非一共度过了 14 年的军旅生涯。刚直的性格与火爆的脾气使他在军队里吃了不少苦头,但这段经历还是在他的性格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军人印记,即“攻无不克”和“严格把关”的精神。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两个字:交代给下属做的事情,“只管去执行,千万不要在他面前找理由,说这件

事情办不到”(吴建国、冀勇庆,2006);他曾制订在 1997-1998 年确立华为在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的目标,在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的时候,他做到了。此后每年他设立的目标基本都能够实现。他对待自己、家人和下属无不以严格著称,没有人可以享受任何特权,在这样严厉公平的环境下才孕育出了华为过硬的实力。

3. 行事低调

从 1988 年起,任正非就开始与大众媒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各种采访、宣传和会议都敬而远之,甚至连政府活动也都拒绝露面,他退居幕后之彻底让旁人不禁多加揣测。对于低调到连对华为有利的媒体活动都拒绝参加,他给出了非常坦率的回答,一是“静水流深”,“只有安静的水流,才能在不经意间走得更远”,脚踏实地做事,才能“闷声发大财”(孔祥露,2008);二是“树大招风”,“当台风来的时候,不是站得高、挺得直,而是趴下、放低才能不被吹倒!我们不知道台风什么时候会来,所以我们一直要尽量低一些!”他认为,华为最主要是与客户沟通,对政府和社会负责,华为非上市公司的性质使得其不必向社会公开信息,以防媒体过度渲染华为的成功或失误。尽管如此低调,任正非在中国IT 通讯行业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4. 自我批判

任正非青年时代熟读过《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思想对他影响非常深刻,他从中汲取到了“辩证”思想,即“否定之否定”的智慧(沈永言、吕廷杰,2010)。他认为华为“创业难,守业难,但知难不难”,“华为没有死去,就不会活来”,只有经历九死一生的企业才能算是成功,而目前为止发展较为顺利的华为只能算是成长。他还主张“灰度”理论,即企业发展并非只有非黑即白的两个极端,位于中间的灰色地带或许才是最佳方向(武亚军,2013)。同样,对于华为的员工,任正非也采取了“上山下乡”的磨练措施,不论级别多高的干部都可能被“下放”到基层重新锻炼,只为了让他们经历起伏磨砺,用最短的时间成熟起来,才会不被淘汰。这种激进的方式虽然也为人诟病,但这确实是迅速磨练人的一条捷径。人一生都会犯各种错误,任正非也不例外,但他从不会否认自己的错误,而认为错误是提升自己的机会,他曾对员工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水平比你们高?因为我能从每一次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看到比别人多一点的东西,收获自然也比你们多”。这种善于自我批判、善于辩证看待问题的方式使他能够在一次次变化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任正非经营管理思想体系

(一)以专业化为核心

从华为在中国乡村打开销路,以“乡村包围城市”领导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华为清晰的战略定位,任正非的思路一直非常明确,即构筑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专业化发展。尽管后来随着形势发生变化,华为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不得不拓展业务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专业化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自华为创立之日起的很多年,华为一直在走专业化的 战略道路,绝不搞多元化发展。华为选择了只做通信设备的供应商,其他业务一概不涉及。任正非认为,“要抵制住其他领域丰厚利润的诱惑,不要穿‘红舞鞋’,老老实实做‘庄 稼汉’”(陈培根,2006)。他认为,多元化战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利润,但长期下来却会分割企业的资源和精力,最后导致企业在多元领域中失败消亡。

任正非在华为的经营过程中贯彻了这一战略,1993 年深圳爆发炒股和炒房地产热,很多人都在转眼间将资金翻番。很多大企业经不住诱惑纷纷涉足股市和房地产业,但拥有充足资金的华为却坚决没有进入股市和房市;2002年,华为一度拒绝做通信终端产品小灵通和手机,

他曾承认这是他对短期市场判断的失误,但从长期来看,小灵通产品较短的生命周期也确实不符合华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思路;从 1999 到 2003 年,华为将赌注压在了 3G(Three Generation,第三代通信技术)上,累计投入50多亿人民币,这是任正非认为最符合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技术研发业务,是华为应该构筑核心能力的领域,后来事实也证明,华为正是凭借 3G 技术位列世界一流水平;同时,对于专业化以外的非核心部门,华为采取了外包的模式,如培训业务、设备安装调试业务和数据恢复业务等。1998 年,《华为基本法》诞生。任正非在《华为基本法》中,不仅确立了“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目标,还将专业化写入基本法,“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当时,信息服务业的收入空间很大,甚至超过硬件设备业务,因此很多人质疑他的决定。任正非的坚持在于,他看到了贝尔实验室直接将研究产品提供给 AT&T 公司,忽略了产品的市场导向,从而导致高昂的研究经费没有兑现为市场价值的问题。他认为,华为如果走硬件设备与信息服务结合的路子,就不可能被“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只有无比专注地以竞争压力提升自己,才能成长为世界级企业,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吴建国、冀勇庆,2006)”。

(二)以活下去为基本

任正非曾说:“对于个人来讲,我没有远大理想,我思考的是这二三年要干什么,如何干才能活下去。我非常重视近期的管理进步,而不是远期的战略目标。任正非提倡“惶者生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走出去”也是危机意识下的任正非为了华为的生存而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1. 惶者生存

在 2000 年华为的业绩突破 220 亿元销售额时,任正非并没有像其他人陷入成功的狂喜之中。他在这一年年底极其冷静地指出“IT 业的冬天必将到来”,这一观点震惊了许多人(刘昕,2014)。他有着极强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他认为,只有“惶者”才能生存。他说“公司员工是否考虑过,有一天我们破产了,那该怎么办?我们太平的时间太长了,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很多员工盲目乐观和自豪,这样的话危机很快就会来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什么荣誉感和自豪感,只有危机感”,“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历史的规律”。他看到了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左右历经十年的苦苦挣扎和坚持,这使他永远抹不去居安思危的想法。他的预言无疑是准确的,令他最不愿意言中的“冬天”在2001 到来,并足足考验了华为三年。华为内部人心涣散、员工离职成为了竞争对手,外部又面对着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额下降。虽然这是华为第一次遇到内忧外患的大危机,很多处理方式并不成熟,但他成功地预见到了这场灾难的开始,这为华为接受命运的考验打了预防针。

2. 海外扩张

2000 之后,华为已经成为了国内电信设备行业的领导者,但任正非在此时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内市场的局限,一是国内两大移动运营商的市场被与其省公司结成同盟的跨国设备公司占据了大半江山,华为只能在新疆和贵州等一些偏远省份取得市场份额;二是他的决策失误导致华为在小灵通和 CDMA 市场上也没有多大优势。当微软、思科等国际巨头打算进军中国内地市场时,发展的紧迫性使得任正非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殷群,2014)。“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为了生存,这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华为将国际市场的重点放在俄罗斯和南美,随后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以及中东、非洲等地区发展。为了激励员工前往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华为在薪酬和晋升体系上也向海外业务倾斜。正是在这样的激励措施下,2000年开始,华为海外市场的发展速度就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

凭借“海外扩张”的战略,华为缓解了企业遭遇到的危机。

(三)以规范运作和职业管理为辅助

任正非说过:“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而文化却能生生不息”(孔祥露,2008)。从创立华为的那一天起,他就精心培育着华为的企业文化,将其灌输到华为的经营与管理中。早年的华为,是依靠狼性文化快速成长的(谢琳等,2009)。然而,自 2000 年以后,狼性文化带来的问题爆发了,华为经历了一段相当艰难的内忧外患时期。此后,他很少再提及狼性文化,取而代之的是更适合华为未来国际化发展的规范运作和职业管理文化。

1. 规范运作

在争夺市场时,华为人已经习惯了群狼战术和不计成本,这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果断然改变狼性文化就会令员工无所适从,所以从根本上的推倒重来是行不通的。经过周全的考虑,任正非选择淡化企业文化,将新的规范运作融入企业制度。华为采取“以硬带软”的方式,将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改革的同时,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员工逐渐养成了规范化的行为习惯,逐步去除了与优秀企业文化不相容的部分。例如,为了使产品研发实现追求效率和控制成本的目标,他引入了 IBM 顾问进行集成产品开发改革,建设流程标准和加强规范运作,这个过程一开始并不顺利。为了潜移默化地引入规范化的企业文化,任正非令华为内部创立了《管理优化报》,宣传集成产品开发和具体内容辅导,淡化和稀释了华为内部狼性文化和狼性情结的影响。他还聘请国内高校的专家教授为华为高管讲授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以改变和重塑高层人员的思维模式。在他的努力下,集成产品开发改革才逐渐走向正轨。这种规范化和流程化的改革,如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产品链、财务管理体系等,使华为摆脱了对人才 的依赖,有了这种流程化的制度体系建设后,华为的发展不再受制于某些个人,而是依赖于规范运作的企业制度。

2. 职业管理

在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后,华为出现了管理人员的任用缺口。华为不缺能力强的业务人员和研发人员,但却没有足够多的优秀管理人员。1997 年,任正非访问美国时发现,美国与华为规模相当的企业,其产值都是华为的3-5倍,而美国的职业化管理体系正是这种差距的关键所在。他认为:“华为曾经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淡化英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任正非此时已经从“创业者”、“管理者”的角色向“领导者”过渡。从 1997 年至今,华为逐渐引入国际管理体系,包括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等。以任职资格体系为例,任职资格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职业能力等级标准设定和职业等级资格认证(吴建国、冀勇庆,2006)。他改变了华为以前混乱的等级制度,建立了任职资格制度,设计了“5 级双通道”,使员工既可以选择技术通道发展,也可以选择管理通道发展,这样华为既可以培养管理人才,也可以保留一批核心技术人才。

(四)以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愿景

从任正非确立《华为基本法》开始,成为国际顶级企业就变成了华为人心里白纸黑字的奋斗目标。《华为基本法》在第一条中写道:“华为追求的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领先企业。”这个当初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现在正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任正非有两件法宝:持续创新和国际接轨。

1. 持续创新

任正非认为:“不创新就会被消灭”,“如果不创新,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是二三流企业水平,没法与跨国公司抗衡,也没有权利继续活下去”。华为一直在坚持进行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技术创新领域,当年他近乎偏执地把从代理销售中获得的微薄利润用于小型交换机的开发,终于形成了技术突破,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现在,华为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华为每年投入销售收入 10% 左右的资金(七、八十亿元以上)进行研究开发,有超过 25000 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任正非认为,在技术上,华为只需要领先竞争对手半步即可,因为领先三步华为就会成为盲目引导潮流的“先烈”(孔祥露,2008)。在管理创新上,他投入巨资聘请国际咨询顾问公司建设华为的管理体系,包括市场体系、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都进行了调整。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的是,管理创新会改变企业原有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员工

会因为惯性抵制模式的转变。正如任正非所言:“革命,革自己的命才是最痛苦的”,“只有削足适履,对系统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才能排除阻力引入西方先进管理。

2. 国际接轨

2000 年左右开始的“海外扩张”战略,对任正非而言,并不能算是华为与国际接轨的胜利。需要看到的是,华为进入的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北美和西欧占据全球电信设备市场近 70% 的份额,如果不能开拓北美和西欧市场,华为将停留在“农村市场”的水平,与世界顶级企业根本无法相比。在与国际接轨的努力上,华为分了四个方面突破,即技术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华为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在技术上早已能够与顶级企业竞争,即完成了技术的国际化;市场国际化方面,华为在远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取得成功后,在西欧的几个国家也拿下了订单,再通过与国际巨头合资的方式拿下最“难啃”的北美市场;管理国际化上,华为斥巨资请来国际老师,如 IBM 咨询公司、普华永道(KPMG)、毕马威(PWC)、德国国家技术应用研究院(FHG)、美国 Mercer 公司等对集中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财务体系、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职业化管理和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构;在资本国际化上,华为选择将各主要业务板块分拆,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且分别上市,而不是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资本关系并整体上市。基于此,可以构建华为经营管理的特征模型,即华为的奋斗发展路径。在业务战略上,华为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以规范运作和职业管理取代狼性文化,辅助华为进行制度化的发展;在目标和愿景上,华为已经将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写入《基本法》,这是华为所有战略活动的最终导向;贯穿经营管理过程始终的是活下去的危机意识,因为只有实现存活下去这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世界一流这个远期愿景。

华为的奋斗发展路径如图 2 所示。

三、任正非的个性体征与其经营管理思想特点的关系分析

任正非的个性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崇拜、军人的“铁腕”作风、低调的行事风格和自我批判否定的精神,与其经营华为、管理华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见图 3)。

1. 任正非个性特征与华为战略过程

崇尚知识和不断学习令任正非拥有比别人更加丰富的知识背景,他从华为和其他企业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中得到更多借鉴,从而在战略制订上能够避免因为无知而犯的错误,从一开始就提高了战略的精准度。例如,任正非对“农村包围城市”和“压强原则”的活学活用就体现了知识对战略制订的帮助。“农村包围城市”和“压强原则”来源于毛泽东思想。在创业初期,任正非在市场战略上落后于竞争对手,“农村包围城市”启发他从农村市场切入。当时,跨国公司主战场在城市,无暇顾及农村,而且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不适合农村“低成本、低回报”的需求。任正非经过细致的调查,将自主研发的 C&C08 交换机投入农村

市场,成功打开了局面。“压强原则”即在“敌强我弱”时,“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在“压强原则”的指导下,任正非采取专业化战略,重点打击竞争对手,以超过竞争 对手的强度配置企业资源,这也使得华为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任正非的军人作风使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他有着极强的执行能力,他会想尽办法实现既有的目标和任务,保证战略实施及时、到位,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曾经为他担任过秘书工作的徐宏波说过:“给他当秘书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使,他要一件东西的时候,你不是要去做出来,而是要去变出来。”他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提出了要求之后就必须马上做到。1998 年正值华为招聘的高峰期,光收到的简历就有将近 20 万份,招聘效率与招聘质量之间有很大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正非以极快的速度拿出了新的方案,取消了新老方案交替的缓冲期,以坚决的态度推动新方案立即执行。

2. 任正非个性特征与华为经管特点

任正非的低调体现了他时刻保持警惕、充满了远见卓识和危机意识。他经常能够通过敏锐的观察预见到华为即将遭遇的危机,并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例如,为了避免多元化让华为分散精力,在一开始就将专业化写入《基本法》;为了减少国内市场变化对华为的冲击,他坚决“把华为送上海外战场去磨练”,让华为体验到“痛苦的进化”;为了避免在海外树立过多的竞争对手,令华为坚持遵守市场规则、不打价格战、与海外企业互利共赢。自我批判让任正非不断正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改革华为的经营管理中不再符合时宜的部分,通过创新一步步走向更高水平。他懂得适时抛弃那些不适合华为发展的战略,而不是默守陈规、固步自封,可以说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传统哲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论是进军海外时发现自身的“寒碜”和差距,还是在小灵通、CDMA、高层人员管理战略上的失误,都让他及时醒悟、一直走在持续创新的路上。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本文主要有三项研究结论。一是关于任正非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性格特质,包括崇尚知识、军人作风、行事低调和自我批判。二是关于华为的经营管理特点,包括以专业化为核心、以活下去为基本、以规范运作和职业管理为辅助、以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愿景,这体现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三是将上述两大体系相对应,建立了企业家精神与其经营管理思想关系的模型,深入揭示了企业家的性格特质是如何影响其经营哲学和管理智慧的。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一、任正非其人其事 伴随着华为的崛起,掌管着华为庞大帝国的“教主”任正非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探究与追寻(程东升,2013;田涛和吴春波,2012;佘胜海,2013;等等)。虽然他本人非常低调,刻意回避媒体和公众活动,但也留下了足够多的语录和文章,让人们可以结合华为的战略及一系列动态了解其经营管理的哲学与智慧。在任正非的奋斗历程中,他展现了四个突出的个 性特点:一是崇尚知识,二是军人作风,三是行事低调,四是自我批判(见图 1)。他笃信“知识就是生产力”,通过强硬的军人作风,能够将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行动,并且用低调淡泊和批判否定来约束自身、杜绝骄傲自满,保证自己能够一直清醒地看待形势的发展。 1. 崇尚知识 任正非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任摩逊是贵州少数民族山区的一所专科学校的校长,母亲则在学校里担任普通教师。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贫寒与文革,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父亲还是教育他“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正是对知识的崇拜与执着改变了任正非的命运,也让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华为的命运(孔祥露,2008)。这些年来,他不仅自己每年阅读大量书籍,还向华为的培训中心推荐好书,大幅追加华为的培训经费,邀请世界顶级企业如 IBM 的 50 位培训师进行管理培训,坚持每年至少以销售额的 10% 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举措都彰显了他对于“知识带来价值”这一信念 的坚持,知识成为他带领华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支柱。 2. 军人作风 从 1968 年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到 1982 年以副团级别转业,任正非一共度过了 14 年的军旅生涯。刚直的性格与火爆的脾气使他在军队里吃了不少苦头,但这段经历还是在他的性格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军人印记,即“攻无不克”和“严格把关”的精神。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两个字:交代给下属做的事情,“只管去执行,千万不要在他面前找理由,说这件

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社会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社会环境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发展战略关键词: ·1、狼性文化:华为公司自创业以来,就一直在奉扬土狼精神,任正非在他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企业要想前进,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华为特殊的狼性精神实质就在于追求卓越的进攻精神,这是华为“狼性”的核心。 ·2 、人才牵引: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在这4种牵引力中,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这是一种迥异于我国传统企业的人才理念、市场观念。以此为基础,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 ·3 、国际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的冲动也来自于同国际巨头的竞争的压力。在所有以“国际化”为企业使命的中国企业中,华为可能是动作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一个,九年间,华为海外销售额增长了 300 多倍,华为品牌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越来越响。 ·4 、中西合璧:西方人崇尚法治,而东方人则倾向于人治。华为的管理,始终是中西方管理理念的碰撞和结合。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最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从制度管理到运营管理逐步“西化”,潜移默化地推动“软件”的国际化。 ·5 、技术优势:锻造企业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靠技术优势。华为自始至终都深信这一点,它把核心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华为非常注重技术积累,它不作重复的发明,不犯重复的错误,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站在科技最前沿。从交换机到3G技术,充分利用人类的知识存量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外部环境分析: ·1.Policy——政治与法律环境 中国电信服务业市场业已形成的数网竞争体制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在中国目前任何基础电信服务市场,政府颁发经营许可证数量的多寡与市场竞争局面能

华为任正非创业故事

企业家名人故事:华为教父任正非的故事 1987年,徘徊在深圳街头的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即将降临到自己和这个国家身上。 一 改革开放已近10年,全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就在那一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计划,但是似乎和任正非还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一年他43岁,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这里,先他而来的妻子成为南油集团的高管,却最终结束了两人的婚姻关系。任正非自己还只是南油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公司的经理,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而言,接下来的人生似乎只有可以想见的平淡无波。然而和所有始于那个年代的创业故事一样,机会从天而降,任正非的人生道路从此走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给1987这个本来相对平淡的年份,加上了一点重量。 故事的开始方式很深圳。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凭借特区一些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任正非本人也是通信技术的门外汉,他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父母是普通教师,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是暖供,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可能使他成为中国比较早用上电话的人,却远不足以令他对这个产业有深入了解。

任正非的七大管理能力

作者:大卫?德克莱默和田涛 中国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确,任正非制定了最为有效的战略,让华为成长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这证明了他的巨大影响力和远见卓识。在本文里,大卫?德克莱默和田涛探讨了帮助华为取得巨大成功的七大领导力启示。 中欧关系源远流长。自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欧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商业举措,将双边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该战略包括了一系列外交举措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欧洲投资并收购当地企业,其中有一家企业在欧洲尤为活跃,它就是中国电信巨头华为。 早在2012年,这家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就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领导者,但该公司在欧洲商业圈却鲜为人知,这听起来也许有些难以置信。事实上,华为2014年和2015年在欧洲市场非常活跃,与多家欧洲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聚焦安全领域的云存储和手机应用等。该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甚至视欧洲为公司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在成立之初,华为,作为一家私营企业,不得不与当时垄断市场的国有企业竞争。但是,华为奋斗拼搏的精神让华为成功抵御了各种负面影响,成为唯一一家名符其实的全球化中国公司。目前,在91家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企业中,华为是唯一一家海外收入超过国内收入的中国企业,其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67%。事实上,公司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大。2014财年,华为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2881.97亿人民币(约合465.1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78.66亿人民币(约合44.9亿美元)。 华为这家中国企业巨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取得了骄人成绩,人们不禁要问:华为商业成功背后的哲学和驱动力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因为任正非为华为绘制了成功蓝图。现在华为实行轮值CEO制度,由三位董事会成员轮流担任轮值CEO,每届任期6个月。即便如此,华为创始人对华为发展节奏和方向仍有巨大的影响。根据对华为员工、华为高管以及任正非本人的访谈,笔者总结了华为成功的七大领导力启示(见图1)。 图一:任正非的七大领导力启示 1.以目标为导向,志存高远 毫无疑问,任正非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他非常清楚华为的目标——成就客户梦想,任正非也确实身体力行,满怀激情地追寻这一梦想,因此,华为也就成为任正非天生的使命。他总是想方设法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一个个故事,不断向员工传递一个理念:华为员工应致力于实现公司使命,即提供通信技术实现联接。 要成就客户梦想,就需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也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华为成立之初,华为产品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一点任正非心知肚明。因此,他另辟蹊径,吸引客户。他认为,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客户。例如,由于早期华为的设备经常出问题,华为的技术人员就经常利用晚上客户设备不使用的时间段,去客户的机房里维修设备,并且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华为是24小时随时响应。这种做法跟与西方公司有很大的不同。西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三刀砍出华为的狼性 理财要闻腾讯财经[微博]2016-08-19 10:32 我要分享 5 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华为团队协作的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华为的团队奋斗精神是如何打造的? 要知道,华为员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聪明人,如何让一群聪明人围绕既定目标,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计较,相互拉扯,这需要头狼(任正非)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这其中有什么秘诀?根据笔者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结合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笔者总结认为所谓的华为狼性团队合作文化,是任正非用大刀“砍”出来,是通过一套简单的规则约束出来的。 一砍:砍掉高层的手和脚 任正非强调高级干部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只留下脑袋用来仰望星空、洞察市场、规划战略、运筹帷幄。高层干部不能习惯性地扎到事务性的工作中去,关键是要指挥好团队作战,而不是自己卷着袖子和裤脚,下地埋头干活。 任正非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就是要他们头脑勤快,而不要用手脚的勤快掩盖思想上懒惰。高层干部就是确保公司做正确的事情,要保证进攻的方向是对的,要确保进攻的节奏是稳妥的,要协调好作战的资源是最优的。笔者走访国内一些企业,发现总经理做总监的事,总监在做经理的事,经理在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论国家大事。 二砍:砍掉中层的屁股 华为公司中层干部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任正非曾经大声疾呼,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砍掉中层干部的屁股,在华为有三层含义:

首先,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不能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中层干部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坚决反对不考虑全局利益的局部优化,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持工作。 其次,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走出办公室,下现场和市场,实行走动管理,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中层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打打电话,听听汇报,看看“奏折”,而要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要亲赴一线指挥作战。任正非本人也经常下一线体察民情,巡回督战。据说,任正非曾经给华为某些干部送皮鞋,不满某些华为干部不愿下现场和一线,讥笑他们吝惜自己的皮鞋,于是就送皮鞋给他们,年底评价这些干部的依据就是看谁的鞋底磨得快(这招够狠)。 最后,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让干部的眼睛盯着客户和市场,屁股对着老板,而不是眼睛盯着老板,揣摩“圣意”,屁股对着客户,不理不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相应客户需求。凡是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要坚决砍掉他的屁股,让他下台。 三砍:砍掉基层员工脑袋 华为公司的员工都是高级秀才,如何把这些清高的“秀才”改造成能征善战的“兵”。任正非可是煞费苦心,在各种场合强调要服从组织纪律,建设流程化组织,建立业务规则。基层员工,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必须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规则。他在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华为反对基层员工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不了解情况,就给公司写个万言书,对公司发展激昂陈词,指点江山。基层员工必须按照流程要求,把事情简单高效做正确,不需要自作主张,随性发挥,因此要砍掉他们的脑袋。 华为公司的高层干部要有决断力,中层要有理解力,基层要有执行力,唯有坚定不移地砍掉各自多余的脑和手脚,减少冲突,各谋其位,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狼性团队。

华为总裁任正非:变化的管理模式才是对的(CEO谈管理)

华为总裁任正非:变化的管理模式才是对的 说起任正非,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他作为华为创始人和总裁的身份。中国自古有句话叫“创业容易守业难”。任正非的管理风格在中国企业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家能像他这样不断实践创新。华为在开创后就不断在变化管理模式,他把权利从集约转移到一线,甚至是他的狼文化也在不断地被摒弃。可以说华为走到现在,离不开任正非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 专情毕业生,不惜血本培养人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之前,对于人才的培训总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华为员工进行教育训练,任正非更是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谓思想靠教育,技能靠训练,严格的管理加上意识形态的熏陶,使华为的员工迅速成为行业的精英。如果只使用人才,不去培养人才,这无疑是杀鸡取卵。 在华为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任正非认为华为一无所有,只有靠知识、技术,靠管理,从人的头脑中挖掘出财富,华为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而任正非乐意重用刚出校门的学生,因为他们单纯执著、充满激情、不怕吃苦、最肯牺牲,并真诚地相信华为的产品是最好的。但这也同时意味着,这些刚出校门的学生没有更多的经验,一切必须从零开始。一直以来,对就业者,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华为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公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华为会不惜血本为员工的发展创造环境。 首先是华为搭建了一个平台。华为按公司组织目标与事业机会的要求,对有突出才干和突出贡献者实施破格晋升。不失时机地引进人才,也是华为获得人才一种途径。当确定一项新技术开发项目后,华为还会不惜代价地以最高薪酬、最好的工作条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尖端的人才“挖”过来。结果可想而知,在华为的很多项目上,都拥有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专家。 其次就是用高薪这个“杀手锏”。还有一种说法是高工资加期权,是华为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的关键。这也让华为一度是国内员工薪酬最高的公司之一。应届毕业生报到时的路费和行李托运费可以实报实销,新员工正式上岗前的内部培训期间,工资、福利照发不误。这种方式也让新加入华为的人了却了后顾之忧,踏踏实实地为这个企业出力。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 来源:腾讯科技作者:宗秀倩 内容导读:华为能否比西方更“西方”,同时又拥有独特的东方思维:在斗牛运动和太极拳之间寻求一种灰度的融合,决定了华为的“下半场”。 2011年,任正非曾经在与经营大师稻盛和夫会谈时,当日方演讲者按照PPT有条不紊地演讲结束时,任正非对陪同的华为高管们说,“日本跟不上变化的世界。“当华为副董事长郭平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讲述之后,任正非苦叹一句:“华为必死无疑……” 任正非的忧虑是什么?《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在这本书前面附的图片中,是遍布全球的基站,在北极圈,在非洲,在印尼,在冰雪覆盖下的芬兰,一如书中所说,华为25年只做一件事——通信制造。 其中一张图片印象很深刻:2008年,华为供应链物流经理与供应商到印尼加尼曼丹岛考察新项目,当地路况较差,考察图中车子陷入泥泞,这些华为人躺在车子底下修车,身上裹满了泥浆……这是华为人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的缩影。打开书随手翻一页,就会看到“自我批判”、“危机”、“变革”这样的字眼,而到书的最后,出现的最多的是“灰度”、“哲学”……看罢全书,发现,任正非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做的战略是“具体而又历史的统一着”。 “视野、意志和品格”,任正非送给年轻人的三个词,何尝不是任正非自己身心历练多年的写照。 后任正非时代,华为何去何从?“不要总想着做第一,第二、第三,不要抢登山头,不要有赌博心理,喜马拉雅山顶寒冷的很,不容易活下来,华为的最低和最高战略都是如何活下来,你活的比别人长久,你就是成功者。“任正非说。 试着采撷本书中部分精彩观点,看是否是否一如你眼中的华为。 反对短期经济魔术 任正非在全球IT 企业普遍“常识迷失”的大背景下,拣起了“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老掉牙的真理,并长期视为圭臬。从美欧到中国,无数的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力量和创始人快速致富的贪婪风气的推动下,纷纷搅入资本市场,并被资本意志所控制。华为却能以10年为目标来规划“面向客户”的未来。 2010年12月,任正非曾给到华为取经的欧洲某大型电信企业的高管们上课,授课的题目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他说:“这就是华为超越竞争对手的全部秘密,这就是华为由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三个根本保障’。”“我们提出的‘三个根本保障’并非先知先觉,而是对公司以往发展实践的总结。这三个方面,也是个铁三角,有内在联系,而且相互支撑。以客户为中心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方向;艰苦奋斗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手段和途径;以奋斗者为本是驱动长期坚持艰苦

中国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精神 马云说生意人以钱为本,一切为了赚钱;商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企业家来看是影响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影响这个社会。这里我不想讨论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的区别,我只想说企业的业主之所以称为企业家,这里面有一份社会责任,这个责任分为三个层面你要对员工负责、你要对企业负责、你要对社会负责,那一责都不能少,少了那一责你就是罪人,甚至千古罪人!企业不盈利就是不道德就是违法。一个企业不赚钱他对国家来说是一个负担,贷款或融资还不上,国家税款缴不上,国家的一些政策还要照顾它,这难道不是国家的负担?再说企业不赚钱给员工发不起工资,发不起工资对国家来说这个企业就是违法的!对员工来说拿不到工资就没办法好好生活,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铤而走险,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难道不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吗? 我常说企业家三千三万,有些人不理解三千三万是什么?这里我做一下解释:千辛万苦、千风万险、千委万屈。什么叫千辛万苦,首先要说这是大企业家的苦或者说是大集团甚至是国际集团企业家的苦,你想想他们成天要到下面去巡视、开会、学习、接待、处理紧急事项等等,避免不了要坐车、坐火车、坐飞机、坐轮船等等,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就坐车坐飞机吗?你只要坐着就可以了!不行了就睡一会,但是我们可能忘了还有一个词叫舟车劳顿,坐车坐飞机也是很辛苦的事,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坐一天的车回到家都会说‘累死我了!’那要是让你成天这样你是什么感觉?再说企业从无到有,

技术、人员、系统、财务、后勤,那一项都不能缺,那一项都少不了企业家,市场从零到有,服务、市场、回款、销售、调研,我们又能少了哪一个,哪一个你不懂你都不是合格的企业家,这难道不叫千辛万苦吗?有人开玩笑说,我羡慕那些空姐成天免费飞来飞去,企业家也是成天飞来飞去,人家是空姐我是空哥,所不同是人家是免费我掏钱。再说千风万险,企业家压上身家性命,借遍亲戚系朋友,创造一个平台让大家有份工作有份收入,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赚的钱是员工的、是企业的、是社会的,但最终是社会的。温州曾经有个企业叫均瑶乳业,他的总裁王均瑶先生因为癌症离世,你说他没钱嘛?媒体在他的遗体前挂了一幅挽联,年仅33岁,留下33亿,他生前是没有时间去治疗,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在处理企业的事,他是不能安心治疗。在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清康熙年间,张英是当朝宰相,在他的老家安徽桐城,他的侄子和当地吴员外都看上了一块风水宝地,两家人就圈地盖房,到建围强时两家谁也不想吃亏互不相让,最后吴员外告到县衙,县老爷一看两家都惹不起谁也不敢得罪,最后张英的侄子给他写了一封家书,想让他出面调停,但是张英看了信之后回了四句话,他侄子看到信之后到吴员外家给他看了信,两家又互相让出三尺,形成了现在的六尺巷,张英那四句话也就成了经典“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钱再多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难道不是企业家的千风万险吗? 地产老板大胆冒险、疯狂追求利润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只能是

的冬天【精品文档】

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谈华为的十大管理要点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目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那么当危机来临的时刻,我们可能是措手不及的。我们是不是已经麻木,是不是头脑里已经没有危机这根弦了,是不是已经没有自我批判能力或者已经很少了。那么如果四面出现危机时,我们可能是真没有办法了。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研究出现危机时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来,我们就不可能持续活下去。 大家知道,有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确实了不起,但去年说下来就下来了,眨眼之间这个公司就几平崩溃了。当然他们有很好的基础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储备,他们还能东山再起。最多这两年衰退一下,过两年又会世界领先。而华为有什么呢?我们没有人家雄厚的基础,如果华为再没有良好的管理,那么真正崩溃后,将来就会一无所有,再也不能复活。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的。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哪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我们每年都写了一些管理要点,这些要点能不能对你的工作有些改进,如果改进一点,我们就前进了。 一、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为什么要解决短木板呢?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不被重视的系统就是短木板,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

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创业故事_任正非的业故事

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创业故事_任正非的业故事 这是一个今天很多外人都津津乐道的故事: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 信制造业的历史。 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镇宁县,中共党员,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大学,毕业后参军从事军事科技研发,后创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 他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曾在业内外产生过广泛影响。 2021年《财富》杂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任正非居首。 202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153名,中国第92名。 在《财富》2021“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中位列第一,2021年蝉联第一。 1987年,徘徊在深圳街头的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即将降临到自己和这个国家身上。 任正非只占华为1%的股份,段永基曾经担心有一天他会不会因此而被人赶下台,而任正非的回答是,如果这一天到来了,说明华为成熟了。 1987年,徘徊在深圳街头的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即将降临到自己和这个国家身上。 一 改革开放已近10年,全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就在那一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 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 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 生活。 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计划,但是似乎和任正非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一年他43岁,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

华为公司经营理念

华为公司经营理念 华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只是一种“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其模仿与借鉴价值并不太大,但是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企业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的经营可归结为均衡的思想。自2001年起,在任正非总结的华为“十大要点”中,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可以讲,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企业管理哲学。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继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通过持之以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这是华为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20年的成长与之路,是建立在动态地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基础之上的,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改良与改善,华为不断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华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国式的案例说明,均衡的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伴随着华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华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使命愿景和发展。其定位于:1.为客户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需求是华为的原动力;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3.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从上述战略不难看出,华为的战略既关注经营(第一条),又关注管理(第二条);既关注企业外部(第一条与第四条),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第二条与第三条)。可以说基于其企业管理哲学https://www.360docs.net/doc/0f916452.html,的华为战略,是一个充满了均衡的战略。 在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在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在内部核心价值观方面,相应地构建以高绩效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言:“在这20年的痛苦磨难中,我们终于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它使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

华为任正非谈管理、接班人、上市和企业文化

华为任正非谈管理、接班人、上市和企业文化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6月16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面对国内媒体有问必答,就华为的管理、接班人、上市、人才和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以下为采访实录: 提问1:几年前来华为专访费敏,第一句话是华为不差钱、华为不上市,第二句华为不宣传。从企业总量来看这是是不对称的,所以华为在外界来看很神秘。最近投放一些广告,立意是向李小文院士学习,代表了公司什么意图? 任正非:大家都说要揭开神秘面纱,其实揭开后一看有什么呢?满脸都是皱纹。华为也不是不想宣传,虽然我们有450亿美元销售收入,但过去却只有350个客户群,如果定向宣传成效会大得多。 如何对客户定向宣传呢?当利比亚战争发生时,我们没有撤退,当地员工自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政府,留在了的黎波里;一派反政府就去了班加西,各自维护各自地区的网络。中间交火的地区的网络,就由华为的员工维护。我们不怕牺牲,用实践说明了我们对客户的责任。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是我们的最大社会责任。当日本3.11地震海啸发生时,福岛核泄漏,我们员工背起背包,和难民反方向行动,走向海啸现场、核辐射现场、地震现场,去抢修通信设备。当智利九级地震发生时,我们有三个员工困在中心区域,当恢复通信后,他们打来电话,接电话的基层主管也是傻的,说地震中心区有一个微波坏了,要去抢修。这三个员工傻乎乎地背着背包,就往九级地震中心区去抢修微波。逆避险的方向,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客户,华为已经做了全世界最好的广告。因此,在信息安全被炒作得一片火光中,客户还是信任我们,现在华为还在增长。 提问2:你也经常讲华为管理问题上的不足,但媒体心目中,管理还是华为的法宝,支撑华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您认为华为管理不如西方的地方,以及华为管理的特色是什么?或者说,您认为华为管理的优劣势是什么?

内部企业家精神

内部企业家精神出现的背景 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的资源和享有的声望足以抵消偶尔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且掌握着更完备的商业知识,能够承担更大的风险。但在与小企业的竞争中往往不能占据优势。迅速发展的创新型小企业利用市场环境巨变的时机,侵蚀着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一些大公司纷纷被拖入了困境,就像八十年代的Intel,九十年代初的IBM。许多大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竞争优势的来源。 1983年,Miller提出了内部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认为成熟的大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模拟创业型企业的积极属性,如灵活性、适应性,在大公司内部培育小企业的创业精神。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市场逐渐形成,竞争愈演愈烈,大公司受到本土创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双重夹击,更为糟糕的是,成本压缩的空间已经变得十分有限,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途径。另一方面,激烈的人才竞争可以使大公司雇佣到更优秀的员工,其知识水平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这为培养内部企业家精神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大公司开始重视内部企业家精神。 Google今天的创新能力令许多竞争者“谈G色变”,即使Microsoft这样的软件巨头。这离不开两位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一直坚持把大企业办成小企业,给员工足够的空间进行内部创新。华为在悄无声息中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就实现了国际化,这也得益于任正非多年以来大力倡导内部创业,使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一批批骁勇善战的内部企业家不断涌现,给华为国际化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些都是内部企业家精神的最好体现。 内部企业家精神的界定 什么是内部企业家精神呢?它与企业家精神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呢?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可以从经济学家的描述中看出一些内涵。 内部企业家是一批实干的梦想家,是创新者,是发明家,是勾画着如何将理想变成现实的追梦人;创新冒险是内部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这一点与企业家精神是相通,可以视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外延;内部企业家精神意味着创造新业务或新组织结构,意味着开拓新市场或开发新的产品;内部企业家精神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从战略的角度,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是拿破仑的名言。企业家精神和内部企业家精神的区别用这句话就可以加以描述,“将军的才能”比作企业家精神,“想当将军的兵的心态和追求”比作内部企业家精神。可以看出,内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初级阶段。 基于以上的分析,所谓的内部企业家精神,是指已有组织内通过对内部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实现产品开发、组织结构的变化、新事业部的创建等创新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获取并扩大公司竞争优势。具备企业家精神的是少数的高层领导,具备内部企业家精神的可以是更多员工。从这个意义上,内部企业家精神更体现了整个企业的创新、创业精神。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内部企业家精神对提高企业的绩效,在日益增强、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至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对于面临世界挑战的中国企业更是意义深远。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

[原创]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 当前中国企业界真正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不多,但是华为老板任正非绝对可以算作一个,一直以来任正非都被认为是中国民营企业教父,可见大家对于任正非的认可与追捧。这是一个需要企业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企业家精神的时代。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09年一场国际演讲中就曾直言:“目前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梦想和价值观。” 任正非凭什么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在任正非身上具有哪些企业家精神呢?作为企业的创业者和领导者能够从任正非身上汲取哪些养分呢? 我们试图通过和任正非的面对面采访来了解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但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都知道任正非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企业家,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没有接受过任何社会职务,没有公开进行过任何演讲,在外界看来任低调的有些极端。因此任正非对我们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正是他的神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兴趣,市场上和网络上关于任正非的书籍和文章非常多,我们一方面从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和整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听过华为员工和管理层来了解这位华为领袖。通过持续的研究和访谈,任正非在我们面前渐渐由模糊到清晰,创新,冒险,学习,坚持,分享等任正非身上具备的特质也渐渐浮出水面。 创新 创新是优秀企业家所具备的特质之一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国内外但凡优秀的企业家都具备这一精神,从杰克韦尔奇到乔布斯,从柳传志到马云,这些优秀的企业家骨子里面都流淌着创新的基因。缺少了乔布斯的苹果在创新方面的举措和成就乏善可陈,越来越多的果粉开始怀念乔布斯的日子,没有了比尔盖茨的微软在苹果和谷歌面前反应迟钝且略显老态。创新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由衷佩服那些引领企业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创新这一点在任正非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企业战略方面,从代理到自主研发,从农村到城市,从通讯设备到手机,华为凭借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成就了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方面,从华为基本法到任职资格管理,从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全员持股,华为无论在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内部管控方面都开创了先河,也

华为辉煌的背后,任正非高明的财务管理思想

2016-03-03袁国辉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 华为的财务管理独到、深刻、细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任正非先生对财务工作的期许很高,他在华为内部会议上多次就财务工作发表意见。任总的意见高屋建瓴,总能说到紧要之处。更难得的是任总如此说了,华为真这么做了,管理上言行一致大概只有华为如是。下面让我们一起梳理下任总对华为财务人说过的那些话。 1“IFS是公司层面的变革,不是财经体系的变革。如果对变革不适应,应该先削足适履。” 任总发现财务成了华为发展的障碍后,他主动给IBM的CEO彭明盛写信,希望IBM帮助华为完善财务管理。不久,IBM精锐的财务咨询顾问团队进驻华为,启动了IFS(集成财务转型)项目。华为IFS变革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触动的面大,很多体系和部门对此有不满与抵触。阻力层层之下,任总站出来力挺变革。几年后华为因此项变革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2“全球统一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监控是长江的两道堤坝,只有这两道堤坝足够坚固,财经管理职能才能从容有效的开展。” 这是任总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审计监控三者关系的描述。这一描述准确而形象,对所有企业集团财经体系建设都可适用,甚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公司财务管理是否规范的标准之一。 目前华为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和账务集中管理。财务人员与账务处理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度的集中。这种集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账务集中处理至少有以下优越性:①有利于总部的监管,②有利于节省成本,③有利于细化财务分工、标准化作业,④有利于实现绩效考核公平。 会计、业务、内审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会计核算是对业务的监督,内部审计是对会计核算的监督。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石,只有会计核算与内部审计做实了,财务数据才是可信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开展,并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一句话总结,业务制造数据,会计核算数据,审计监督数据,财务使用数据。 3“审计是司法部队,关注‘点’的问题;财务监控关注‘线’的问题,与业务一同端到端地管理;道德遵从委员会,关注‘面’的问题,持续建立良好的道德遵从环境,是建立一个‘场’的监管。” 财务是线上的监督,审计是对财务的再监督。因为成本收益原则,内审只能抽查,做点上的监督。正是因为审计监督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所以需要人的自律、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华为的道德遵从委员会如同在为公司构建一个气场,在这个场中人人是监督者,人人是被监督者,既有自律,又有他律。

任正非管理日志读书心得

任正非管理日志读书心得 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以下是聘才XX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任正非管理日志读书心得 在中国我最佩服两个人和企业 联想柳传志 华为任正非 一个是接班人安排得非常的稳妥---讲究折腾是经验人才的标准 一个是军人用毛泽东思想把目标定位在全球----让欧美企业胆战心惊的优秀企业 在《任正非管理日志》中,有一些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实战理念 以下就本书一些段、句进行学习 人: 1:"愿景"就是企业的宗旨,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愿景的设置要合理,既不能太不切实际,又不能目标过低,前者会导致员工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后者则达不到振奋士气、鼓舞斗志的目的。在某些时候,远大的目标更容易让员工产生荣耀感,从而更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斗志。 愿景的表达要简单、具体,要尽可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企

业愿景,如果表达过于模糊,容易导致员工产生厌烦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任正非给华为人定下了一个比较适中的目标,激励员工奋斗。华为的经验说明,无论企业规模多小,也一定要有崇高而远大的目标,只有不仅仅为钱奋斗的企业,才能让员工一直充满斗志。 2:理想要远大,行动要具体,任何远大而崇高的目标都是由点滴行动来实现的。做企业首先要抬头看路——看清楚方向,看得长远一些;同时,又要低头看脚下,踏踏实实做事情,一点点积累财富,一点点实现梦想。 3:要关心时事,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高自己的觉悟。但不要卷入任何政治旋涡,指点江山。公司不支持您,也不会保护您。公司坚持员工必须跟着社会潮流走。要承认只有GCD才能领导中国,否则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有稳定,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是不可想象的。 4:时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这不单单是商人角色的需要,更是一个企业、一个人的生存技巧和处世原则。 5:千万不要忽视员工的个人利益,不要过分要求员工舍弃小家(自己的利益),只为大家(公司利益),只有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员工才会对公司有更多的认同感,有更充足的干劲。 6:创业阶段,精神鼓励是必需的,树立一个典型的学

华为任正非的十大比喻

华为任正非的10大比喻:跳芭蕾的女要有一双粗腿 在华为发展初期,任正非希望华为有狼的精神;在华为构建产业链,寻求合作时,他又希望华为不要做黑寡妇;面对媒体批评,他要求华为不能当鸵鸟;在谈发展的均衡时,他强调力量,并称“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双粗腿”…… 讲管理理念很容易陷入空谈道理,拖沓冗长甚至无趣,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各种形象的比喻很聪明很巧妙的回避了这一点。最新出版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任正非的各种比喻俯首皆是。任正非似乎很喜欢拿动物或者山川河流作比喻。据该书作者之一吴春波回忆,任正非与美国合益资讯公司的一位女士会谈时,谈论的话题是各种动物。 “跨国公司是大象,华为是老鼠,华为打不过大象,但是要有狼的精神。”任正非说这话时是1997年。 当时曾有媒体将华为比喻为“土狼”。“以 100 对 1 的兵力蚕食狮子的边缘战场,直至腹心;以对中国本土市场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和理解能力,运用各种‘不规范竞争手段’,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穿梭,使狮子的技术优势变得苍白无力。” 十几年过去了,老鼠已经进化为狮子,当时的大象则因为各种原因倒下。任正非的动物理论也在不断进化。 在华为发展初期,任正非希望华为有狼的精神;在华为构建产业链,寻求合作时,他又希望华为不要做黑寡妇;面对媒体,面对批评,任正非要求华为不能当鸵鸟;在谈发展的均衡时,他强调力量,并称“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双粗腿”……从这些比喻可以发现,任正非并非外界描述的古板老头形象,而是非常幽默,善于形象地描述和总结管理问题。 下面一起来看看任正非的十个经典管理比喻。 1、谈发展:要有狼狈组织计划 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任正非首次明确提出“狼文化”的主张: “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要素。所以要构筑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家去奋斗,在新机会点出现时,自然会有一批领袖站出来去争取市场先机。市场部有一

任正非的100句经典智慧管理语录

华为是一家真正有主研发能力的公司,是一家真正走出与发达国家最强悍的对手竞争的公司,是一家真正改变电信格局的公司,是一家真正能够绝地崛起的公司。是一家真正中国杰出的代表。 任正非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经历过失败,有非常好的行业感觉,成熟的人格,非常棒的管理思想,娴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待对手面前毫不留情。悟透利益与发展的公司。 任正非,把军事作战的思想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思想。经历27年的发展,形成了在战略规划、市场开拓,组织建设、干部管理,员工激励,利益分配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智慧。 1、什么是华为的英雄,是谁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不是一二个企业家创造了历史,而是70%以上的优秀员工,互动着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 2、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认差距存在、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有满足感:不要不断地攀比;你们没有对自己付出的努力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不断地折磨自己、和痛苦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不是宿命,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后……而不努力去改变…… 3、我们会不断地改善物质条件,但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可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永远强调在思想上上艰苦奋斗。思想上艰苦奋斗与思想上艰苦奋斗的不同点在于:思想上艰苦奋斗是勤于动脑,身体上艰苦奋斗只是手脚勤快。我们要提拔重用那些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又能产生效益的干部。我们要劝退那些不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又不能创造效益的人,除非他们迅速转变。 4、我44岁的时候,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200万债。妻子又和我离了婚,我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我不觉得跌倒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 5、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6、管理是世界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难题,华为在第二次创业中更加不可回避。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最终将导致公司的死亡。那么,怎样才能使发展速度更快?只有靠管理,靠服务。没有管理就形不成力量,没有服务就失去力量。 7、“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是指进攻自己,逼自己改进,从而产生更大优势。当我们发起攻击的时候,我们发觉这个地方很难攻,久攻不下去,可以把队伍调整到能攻得下的地方去,我只需要占领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占领全世界。只有实现战略上的舍弃,才能战胜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